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科技狂人-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产品一定要跟得上市场的需要,这才是一个企业发展最需要遵循的规律,而不是人为的控制生产什么,设计是根据需要来的,所以,我说这一台电话机的成本是两千块,具体的设备加工人工资价值三百,我的这个设计想法,价值两千。”

    说到这儿,李建的头有点疼,又咳嗽了一声,

    “而且,我现在定价这么高,也是没有办法,我们需要钱,你们以为我要钱是干什么,你看我家的纸厂赚钱了,我用来造电话机,电话机赚钱了,我还要去造交换机,一点点积累,为什么,因为你们看看这些东西,这都是人家外国不要的破烂玩意儿,他们有好的东西,可我们还不能造,我们花钱去买,人家不卖给我们,所以我们只能用这些破烂玩意儿,我不甘心啊,国家用的是地里的石油,地里的铁铜煤稀土换来的外汇,去买一些人家淘汰的东西,这是你们在用我们这一代人,下一代人的财富,在挥霍,我不想等我的儿子再长大了,还吵吵着跟我说,爸爸,为什么外国人用的东西比我们的好……”

    李建哽咽了,这是他上辈子就揪心的事情,所以想研制一套图书馆植入芯片,提升国内的科技水平,可是最终他失败了。

    这些话,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多月的感触,也是上辈子一辈子的不甘。

    段铜山跟廖卫红李红军被李建说的低下了头,他们或者想不到那么多,或者已经习惯了外国的东西比我们的好,已经麻木了,甚至自卑到了举得我们比人家落后了几十年,怎么也赶不上的程度。

    “那,你卖这么贵,谁买得起啊?”

    段铜山等了半天才说道,这是他的担心,即便李建已经累的坐下了,该问的也必须得问出来,

    “我们的产能跟不上,只能少量的组装,前期肯定是供应各大单位,估计明天,这八十台电话机就不够分的了,所以我们要干的事情就是,发传单,段叔,只要产品好,不愁卖不出去,你想想一台电话初装费五千八,排队都排到明年八月份了,能装的起电话的单位,会买不起这种电话机?”

    李建指着仓库门外的厚厚一堆印刷好的宣传页说道,

第二十章 市委张书记的召唤

    “明天,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发传单,五一劳动节,大家穿上劳动服,上街去劳动,见人就发一张,老爸,你带几个人去江州发,多带点钱,让大家吃好喝好,一天在给算五十块补助,市内的就算三十块吧,这个是劳动节发的福利,不违反规定吧。”

    “不违反。”

    李建话音未落,门口已经响起了啪啪的掌声,回头一看,却是罗容光去而复返,

    “小李同志,你刚才说的话,似乎很有道理啊,我想问问,明天别人去发传单,你去不去?”

    “不去。”

    “那好,明天你跟我去市里,市委张书记要见你,另外,你说的没错,你这八十部电话,都被预定了。”

    罗容光拍了拍李建的肩膀,

    “真实成本两千块,我出两千一买你的行吧,可别那么黑,给我算个四千五啊。”

    “明天我要考试。”

    “什么考试,你们学校那儿我去给你请假,看看那个老师敢不准你的假!”

    罗容光拉住了李建的胳膊,眼睛却看向李红军,

    “老李师傅,你儿子我给带走了啊,市委张书记要见他,今天晚上就去市里,明天给你送回来,保准少不了一根汗毛,你就放心吧。”

    李建想起来李桂枝老师的那张脸,心里有点复仇的得意,这可不是我不去参加,这是政治任务,你被你同学比下去了就不能怪我咯。

    奥迪100车子平稳的开向江州城区的方向,速度很慢,李建在车里已经休息了一会儿,刚才他说的太多,已经有些头疼,罗容光也没打扰他。

    看着罗容光容光焕发的脸,李建有点纳闷,罗容光是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是政府部门,他汇报情况的话,应该是汇报给县委书记,然后是江州市政府口的副市长或者市长,怎么会汇报到了市委张书记哪儿呢,而且张书记可是堂堂地厅级的市委书记,要见自己这个小小的高中学生干嘛?

    就算是富二代吧,老爹可还没变成富翁呢,虽然李红军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十万元户,但是市委书记那可是手握一方大权的诸侯,在他们眼里,十万和一百万,应该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自己现在所做的,能够上得了台面的,不过就是把电话机中间的那根线去掉,没什么大不了的啊。

    实际上,李建对这个时代的认识,还是不够那么深入。

    十五分钟前,在罗容光刚从收录机厂厂房里出来的时候,第一时间用收录机厂的电话,向县委吴全海书记作了汇报,吴全海没多说什么,就如同李建所想的那样,一家三十多人的小厂被承包,造出产品,影响也就那么大而已。

    只是想起在跟市委张智化书记汇报县里轻工业改革的时候顺嘴提了一句这个收录机厂,张智化书记说如果这个厂子真有产品出来的话,可以整理一份材料当个宣传典型,便让罗容光跟张书记秘书联系。

    当罗容光把所有的事情原原本本对张智化秘书说完的时候,话筒已经从秘书换到了张智化手里,跟县里面不一样,张智化可是深刻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尤其是,这件事情如果上报上去,省里面不管,中央里面,一定会有人希望看到的。

    这往小了说是开拓创新,填补国内空白,往大了说,这就是科技兴国的一个典型,尤其是国内经济改革之初,变废为宝自力更生,可以无限放大其模范带头作用。

    所以张智化对这件事情的关键人物李建问的很细,一点一点,甚至到最后让罗容光开始回忆李建当时具体是怎么说的,说的是步进式还是纵横式之类的话怀疑起来,张智化一听说李建说过他懂交换机,兴趣更大了。

    他不认为李建是在吹,不管李建是从哪儿学到的这些知识,只要他愿意交给国家,那就是对国家做贡献不是,于是他决定立即让罗容光带李建来见他,当然,时间他定的宽泛了一些,五月一号劳动节上午。

    所以才有了罗容光立即跑去收录机厂办公室,把李建的话听了个正着。

    “醒了,怎么样,好受点了么?”

    罗容光一直在通过后视镜观察着李建,他都想敲开李建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前些天他已经详细了解过李建以往十八年的生活,经过总结,这小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男孩,接触到外界的机会基本等于零,接触过高科技的机会,更是跟遇到外星人一样稀少。

    难道真的和她说的一样,是他捡到了什么大科学家的笔记本?

    想想还真有这种可能,十年动乱期间,多少专家学者,人才。被下放了下来说不定就那一位牛人,记了一些东西恰好被李建发现了。

    “嗯,醒了,我这身体太差了,稍微时间长一点就受不了。”李建解释,他知道罗容光有话想问,果然,罗容光接着他的话题说了下来。

    “很难想象,一个身体素质这么差的高中生,竟然是个大科学家,恐怕中科院甚至国防科工委的专家教授,在无绳电话方面也不如你啊,真不知道你这些知识都是哪儿学来的。”

    罗容光貌似感慨,实际上却是敲打,李建依然如同上次所说的一样,收废旧报纸杂志的时候收到了几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李建对上面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钻研了一段时间,现在算是颇有心得。

    “你那些笔记,现在在哪儿呢?别误会,我不是想抢你的宝贝,你知道,这个笔记本的作者,可能就是个大科学家,现在我们国家百废待兴,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我想是不是能从这些笔记本上面找到一些线索,把这个人才给国家找出来,也是做一些贡献。”

    罗容光整个身子都转了过来,经过几年的转变,现在整个国家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国防、重工业、光电子信息传输等方面,我们国家跟外面的差距,就差在人才上。

    身为一名国家干部,罗容光怎么能不把找到这样的人才并且推荐出去当做头等大事。

第二十一章 政治任务

    “那些笔记本前一阵子我不在家,被他们跟旧书一起给煮了,你也知道我们家的造纸作坊,买那些旧书旧报纸旧本子回来就是准备造纸用的,我回来找了多长时间呢,知道被煮了之后后悔死我了,还有好几本没看完呢。”

    李建可没地方去找这样一位专家,也没办法造几本笔记本出来,上次答应闫立强的计算机基础还没空写呢,也不知道这位体育老师怎么样了。

    “这样啊,那就太可惜了,对了,你上次说的关于交换机的事情,你对那种交换机比较熟悉,步进式还是纵横式,或者是数控式?”

    听李建说已经被煮了,罗容光并没有什么意外,他本来也没抱多大希望,目前最紧迫的,就是眼下他焦急等待的问题,交换机。

    春江邮电局之行,他只是陪客,省邮电局要购买程控交换机,需要找一家试点,不知道怎么就选了江州市邮电局,而江州市局不想当这个出头鸟,把春江县邮电局搬了出来,当做试点,当然也用不上万门交换机,而是要先上一台两千门的。

    交换机市场上,实力雄厚者比比皆是,美国的朗讯、加拿大的北电、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和法国的阿尔卡特哪一个都是通信行业的领跑者。

    而我们的邻居日本,更是有两家公司采用两种制式,nec和富士通、都是来势汹汹,准备挟技术壁垒的大棒,横扫国内通讯业的市场。

    来春江的厂商,就是日本的富士通公司,初步已经谈好,可是看到日本公司来人的那种趾高气昂,看中国如同原始社会的嘴脸,罗容光当时就自己一个人单溜进了邮电局的大厅,也就是在哪儿碰见了李建。

    罗容光事前事后都找了省邮电局的熟人打听过,国内的水平距离人家,确实有极大的差距,所以那些日本人,才会如此的倨傲,人家有倨傲的本钱,如果你不买他们的产品,那就得去买美国人的,或者欧洲的,而那些产品,要比日本的产品贵上一大截。

    最关键的是,如果用人民币结算,哪怕贵一点也无所谓,日本的产品相对于朗讯、爱立信、西门子这样的巨头还是略微有点差别,可是结算用的是美元,是绿油油的纸票子,国内最匮乏的就是这种东西。

    尤其是这是八五年,八四年刚刚达到八十二亿的外汇储备前些天因为跟美国达成了合作制造飞机的协议花掉了不少,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之后,美国为了拉拢中国一起对抗苏联给的一粒甜枣。

    所剩无几的外汇储备,还有无数的高精尖技术和我们不能制造的东西需要从国外购买,相比较而言,通讯业只是其中一个小部分。

    所以,能省一点是一点,国内采购交换机的时候,基本上首先把目光放在了价格相对低一些的日本企业身上。

    可是这价格只是相对低一些,据说一台万门的数字交换机,每一线的要价是五百美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来计算一美元兑换两块八毛钱的人民币,万门交换机,就是五百万美元,合计人民币一千四百万人民币,如果加上其他的管线、维护、辅助设备等等,保守估计也要一千八百万左右。

    这还是用的日本设备,如果用美国设备或者欧洲设备,恐怕在维护费用上,更要加上一半,两千万人民币都不一定能够拿下来。

    这就是落后的结局、战争年代,落后就要挨打,和平年代,落后就要被剥削。

    “只是知道原理,可是即便知道原理,距离生产期间的差距太大了!”

    李建知道一台万门交换机意味着什么,上一世的某省会城市,可是足足用了两年时间。

    这一次罗容光没有说话,他只是因为自己的好奇才来问的李建,具体之后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来负责了,只是在到达江州之后,他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江州市委书记张智化,而张智化则立即拨打了另外一个电话,并且跟罗容光联系上之后告诉他,跟李健的会面时间,推迟到五月一日下午两点。

    得到这个消息的李建崩溃了,他是个言而有信的人,答应了李桂枝去参加考试,他就没想过不去,刚听到罗容光说张智化要见他的时候,提前一天动身,上午见面中午总能结束,这样不耽误下午的考试,江州市联考可是定在下午两点开考,这次是彻底要缺考了。

    “罗县长,再约时间行不行,我真的要考试,事关重大。”

    “你都一个月没去上课了,还在乎什么考试,我去帮你请假。”

    罗容光上次说帮忙请假,被李建回绝了,他没觉得见一个市委书记竟然还需要等这么久。

    “请假就算了,你能不能问问张书记,约晚上行不行,晚上时间随便他调遣。”

    罗容光点了点头,

    “好吧,我试试。”

    十几分钟之后,罗容光回来了,脸色有点铁青,

    “小李,看来不行,张书记说了,这是政治任务,我已经给你们校长打了电话,说这是市里下达的政治任务,可是你们那个校长却满口的怨言,似乎市里亏待他们了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李建一听,知道这事儿误会了,一定是春江一中觉得市里面照顾江州一中,知道有李建这么一号人物之后,通过关系找了市里的人,用政治任务的名义把李建留下,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解释也没处解释去,恰好赶了巧,只能让李桂枝老师跟春江一中的校长在联考上压市一中的想法再次被扼杀在摇篮里,这可只能怪市委张书记选的时间不对,却不能怪李建不想去,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的去争取了。

    晚上,李建陪罗容光吃完饭之后,拿着准考证去看了一下考场,距离市委市政府还真不太远,如果张智化谈话的时间不长的话,应该能来得及进考场,前提条件是考场还允许迟到。

第二十二章 面谈

    “张书记,这就是李建,春江一中的高三学生,为了今天跟您见面,他可是没去参加市里的联考啊。”

    罗容光抓着张智化的手,半天没有分开,用熟络的语气跟张智化介绍李建,李建趁这个机会打量了一下张智化,四十五六岁的年纪,看起来是个学者的样子,而同时张智化也在打量李建。

    震撼,真的是震撼,张智化之前已经听罗容光介绍过李建的基本情况,但是见到李建本人,还是很难把面前这个看起来只有十六岁的小男孩,跟那个一个多月时间把手工作坊一样造纸厂变成盈利近十万元,更是设计出来了连外国都没有的无绳电话,这也太年轻了一点吧。

    “张书记好。”

    李建连忙问好,上前走了一步,双手握住张智化的手摇了摇,张智化笑着拍了拍李建的肩膀,说了一句话,

    “后生可畏啊!”

    张智化不是一个人,他的办公室里还坐着一个秘书模样的青年人,初始的时候李建还真以为他是秘书,不过看到张智化握手之后坐回去,那青年人居然动也不动,而罗容光跟这个人也没打招呼,便把目光落在了他的脸上。

    果然,青年人一脸倦容,眼角有着常年熬夜留下来的黑色印迹,顿时心里明白了些什么。

    在罗容光把他让到一边坐下之后,正戏开始了,

    “小李啊,听说你对程控交换机也有所涉猎,这是我们北邮的邱老师,想看看你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可以的话,他可以特招你到北邮去上大学,反正你也是高三的学生了么,至于学费什么的,学校给你全免,我出面,市里还能给你一部分补助。”

    “特招?保送?算了,我还是自己考吧,这个名额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李建随口应道,似乎对这个建议没一点兴趣。

    这一刻,张智化才恍然大悟,面前这个中学生不是普通的中学生,而是点石成金,一台电话机赚几千块的私人老板,对普通学生极其有诱惑力的诱饵,对他就如同浮云一般。

    “北邮的老师,你好,你们跟邮电部一所应该正在搞两千门,也快攻克了吧?”李建面对所谓的研究人员立即就找到了亲切感,比面对张智化这样的官员要自如的多,尤其是对方比他大不了太多,应该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公派留学生。

    他问的这么直接到不怕引起别人注意,邮电部要搞二千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李建既然懂交换机,对这个比较关心也很正常。

    “现在碰到点问题,数字信息转换的过程中总是出现码变,中继线跟用户线之间的传输错误率太高,唉,还是因为电路的集成化不够,巴统又不允许我们进口那些必须的芯片,所以我们受限很大啊!”

    谈到技术难题,那青年人终于舍得张开嘴巴,一点也不因为李建年纪小而有任何轻视。

    “我知道你说的是怎么回事了,我们的芯片集成率太低,你们就把本应该一枚芯片承担的工作拆分开,分成三到五片,相互之间协同完成数据传输工作,但是在相互传输之中容易产生码变……”

    李建明白当时国内的情况,集成电路方面的缺陷很大,这些科技工作者只能曲线救国,一枚芯片完成的任务拆分成几枚芯片,这些科技工作者可以说为了科技进步,已经挖空了心思。

    李建一开口,两个年轻人就收不住嘴了,完全无视了房间里面还有一位地厅级的市委书记,一位正团级副处职位的副县长,一聊就聊了两个小时。

    两千门的程控数字交换机在国内当时是个技术难题,可是在国外已经是烂大街的技术,李建知道有一种是后世研发出来的千门交换机技术,所有的知识产权都是国有,连芯片设计都是全国产,就把这一套思路拿了出来。

    做交换机,李建想过,可是如果让他自己来做,那需要的钱和科研人员以及各种材料之大,以他目前这个电话机厂的实力,还需要干个三五年才能攒够起步的经费。

    而国内的通信行业现状能等么?不能!李建不想重生一次,在自己可以改变的情况下还看到七国八制,还看到那雄鸡的地图上,遍布的是代表列强的八种颜色统治整个国家的通信版图。

    自己做不了,那就让别人做,只要是国人就行,绝对不能让列强再次从国内攫取巨额利润,剥削我们的人民。

    而且这个发展对国家的整体布局是有促进性的,上一世巨大金中华的崛起,让国内通讯制造业也芯片制造业整体都向上迈了一个台阶,尤其是化为已经可以自己制造自己的微处理器,这其中的意义可跟李健设计的无绳电话不同。

    “小李同学,你的思路太宽广了,如果不是你还在上高中,我都觉得你是我们所的老专家,你今天能无私的把这些研究贡献出来,国家一定不会忘记你的。”

    不知道名字,连张智化都没有介绍名字的青年专家跟李健聊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很多原来想不到的问题,或者受当时科技水平局限无法解决的问题都豁然开朗起来,顿时激动的无以复加,握住李建的手不愿意放开。

    “这都是为国家做贡献,其实我想说的是,你们把两千门的技术搞出来之后,最好到国际上去申请一下专利,让老外知道我们自己也能搞两千门,而且军方似乎在搞万门,你们可以跟他们协调协调,想必有你们这些生力军加入,万门国产化的日子应该不远了,那个鬼扯的巴统,对我们已经掌握的技术可是不封锁的,所以我们应该能买一些芯片进来。”

    李建的话,听在张智化耳朵里,好像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研究员,在对后辈耳叮面嘱,可现实却是十八岁的高中生在嘱咐二十六岁的邮电部一所研究员,这两者的差距让他太震撼了。

    这个李建,绝非池中之物,自己刚才还想用保送名额跟补助来笼络他,看来自己真的小看他了,一个小小的市委书记,恐怕没办法笼络他,想必这次这位一所的人回去之后,接见他的应该是邮电部的领导,甚至电子工业部的领导吧。

第二十三章 调查

    研究员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自我介绍,

    “我叫邱志鸿,邮电部一所的,两千门计划负责人,你稍等一下,我去给谭部长打个电话,他下午四点半有会,我必须现在就去汇报。”

    邱志鸿转头看了看张智化房间里那个巨大的座钟,刚刚敲过了四点的钟声。

    “什么,四点了,你去忙,该打电话就打,我们能聊的都聊过了,也没什么说的了,我先去考试了。”

    李建立即从凳子上面跳了起来,刚才跟邱志鸿一起聊了太多,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他在说,邱志鸿在听,可是他说的都是新思路,想要说完一下子就用去了一个多小时,远远的超出了原先预想的跟张智化随便糊弄几句就过去的时间。

    “罗县长,能不能开车……”

    罗容光回头看了一下张智化,张智化点了点头,邱志鸿给谭部长打电话,那可是邮电部的一把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个小小的高中生,马上就能鲤鱼跳龙门了,如果跟他处好了关系,江州市的邮电系统如果有什么事情,跑部前进,争取政策的时候也能多个人说话不是。

    ……

    “听说了么,你们一班的班主任李老师病了,监考的时候直接就瘫倒在讲台上。”

    “知道了,联考那天我正好分在咱们学校的考场,当时教务处主任过来跟她说了什么,李老师当时就哭了,我估计是不是要让她退休?”

    “不是,我跟你们说,是市里面怕我们考过江一,找了教育局,把李建留在了市里,没让他去考试,李老师听到这个消息气的。”

    几个学生正在那儿议论,林晓丹从后面走了过来,听到这个消息转过头来,

    “李建去参加考试了啊,我看到他了。”

    李建跟林晓丹分在一个考点,在最后一科考试进门的时候,远远瞥见过李建。

    “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第一科数学,李建根本没赶上,等他来的时候,英语都已经开考了半个小时了。”

    那个知道内幕的学生解释,他是春江一中的子弟,消息来源也比其他学生广阔一些。

    众多的学生轻轻叹了一口气,为江州一中的做法而感觉到不耻。

    李桂枝这个时候正躺在家里的床上,伤心,真的伤心,李建这么一个好苗子,马上就要给她争光的好苗子,竟然在最关键的时候,被什么市委书记叫去谈话,你当市委书记的时间不值钱是不是,跟一个高三的学生谈一天一夜。

    这就是江州一中搞的手段啊,县里的学校跟市里的学校,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政治资源上,都没有办法比。

    “李老师,你在考虑一下,还有两个月,这个学期就过去了,高三的学生也就毕业了,你在这个时候请求辞去班主任,学校也不好找谁来接,这样对这些学生也是不公平是不是,你难道就不希望亲眼看到这些学生有一个好的将来?”

    教务处主任语重心长的劝慰李桂枝,就差点明了对李桂芝说,高三一班因为李建的出现,已经注定是年级升学率第一,你好歹等功成名就再不干也是啊,这样教出来一个天才学生的光环也好落在你身上不是。

    李桂枝疲惫的伸了伸胳膊,

    “累啊,心有余而力不足,自打知道李建不能参加考试之后,我的心就彻底碎了,二十多年的希望了,这次好不容易能实现,却变成这样,算了,算了,等考试成绩出来,看看差距大不大,这次的题太难了,这样差距不大的话,还能多少留点颜面。”

    听到李桂枝不在坚持立即辞职,有了缓和期,教务处主任摇了摇头,知道还得继续做工作,就告辞离开。

    “李建啊李建,我到情愿你还是那个呆头呆脑的孩子,起码不会让我有了希望又梦碎。”

    李桂枝叹了一口气,闭上眼睛休息。

    江州市公安局,安全局的几位领导坐在小会议室里,围着一个小圆桌正在面面相觑,不大的房间里烟雾缭绕,

    “这是在开玩笑吧,就让我们两个局联合起来,调查一下这个高中生的背景?前些天市委张书记已经让我们查过一遍了,这个小孩没什么问题,怎么又查?他是有海外关系还是有什么异动?”

    江州市公安局的局长鲁百顺有点纳闷,一个高中生,把他们公安和安全两家的主要领导都叫到一起来,这是什么事儿啊,要知道这是严打之后的第二年,各项工作还忙的要死,那有空陪一个孩子折腾。

    “政治任务,把调查的详细报告汇报上去就行了,老鲁,你放心,这是好事儿。”

    安全局局长拍了拍手,他们的任务已经结束了,李建没有任何海外关系,甚至没有任何的外界接触经历,现在要做的只是一个过场而已。

    李建不知道就这么几天时间,他从小屁孩时代到高三的所有关系,都在有心人的调查之下一清二楚,即便知道他也没办法做什么。

    因为他已经没了自己的时间,五月一日劳动节,这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对于晨光收音机厂来说,这就是个让人发疯的日子。

    李红军去印刷厂换来的那些宣传单页,已经发出去了几万张,不管那些人拿回去是擦屁股也好,是给小孩子留着当演草纸也好,宣传效果已经达到了。

    整个江州,没有人不知道有这样一种无绳电话,距离十米,随意接听,绝不耽误你吃早餐,绝不妨碍你上厕所。

    现在围着晨光厂老段的人,不下一个加强连,把原本的厂长室围了个水楔不通。

    “老段,是不是兄弟,你当排长的时候,兄弟拖过你后腿么?一句话,不多,就三部电话,我们科技局只要三部,你给不给吧。”

    “老李,你当年给兄弟架势,我姓曹的也没少帮忙吧,我们公安局要这种电话是有正事的,你总不能让局长天天守在电话机旁边听调遣吧,可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二十部,先来二十部。”

    春江县各个党政机关已经要疯了,罗容光预定了八十部电话,李建没同意,只给了他四十部,剩下的在无一当天,还没等放到县第一百货的柜台上,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而罗容光那四十部,县里面只留下了十部,剩下的都被市里给劫走了,面对市里的要求,春江县没有任何办法。

第二十四章 产能

    三十部电话全在县里么?nonono,市里的领导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