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科技狂人-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键是,他知道的多,可是造不出来啊,改变国力,不是一人可以为之,这也是今天他发出振聋发聩声音的理由,他想让这些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学以致用才是真道理。

    一项科研成果,如果不能转化为实用的技术,那这科研成果,就等于个屁。

    “啪啪啪!”

    整个高三一班寂静如深夜的寺庙一般,却被突如其来的掌声打断了这份寂静,同学们抬起头来看过去,竟然是体育老师闫立强。

    这个时候高三一班的同学们才想起来,他们已经误了上课的点儿了,这可是一周才有一节的体育课,而且据说学校已经研究决定,下个月开始,高三的体育课全部停课,改上自习,他们刚才还在慌慌张张的准备,却不想让李建几句话给耽误了这么久。

    “出去上课,男生自由活动,女生……也自由活动,前提条件是,不准留在教室里面看书,都给我到操场上去。”

    闫立强鼓过掌之后,看了看李建,伸出一个手指,很像李建刚才说nonono的那个样子,

    “你跟我来。”

    李建真的很想问一句,大哥,你也是重生的么?怎么也会这个手势,不过想想,闫立强这应该只是指着自己而已。

    “说吧,你刚才的这番话,是从哪儿看来的?”

    闫立强可不认为,一个高三的半大小子,能看的这么深远,科学技术只有应用起来才能发展,这是对当代伟人提出来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而很多领导,学者,只是机械的跟着领导的思想走,完全没有理解到底为什么,

    而听刚才李建说的,似乎对此理解很深,而他恰好也对当下的教育体制十分不满,便像寻找知音一样,想找到告诉李建这番话的人。

    “没从哪儿看来的,只是我自己想的罢了,这几天有感而发,董建爸爸的工厂给我爸爸下了一笔订单,按照原本的生产能力,六天都干不完,可是实际上只是调整了进料口的角度和进料的顺序,不到三天时间就完成了。”

    李建看向在角落里跟两个跟班窃窃私语的董建,似乎看到了空气一样,他们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跟这种注定是小人物的人生气,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哦,这样啊,那你刚才写的那段二进制数字,是从哪儿看来的?”

    闫立强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失望,李建只是有感而发,那就是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认识,他想找个人联合起来,上书最高领导改变当下教育模式的计划,只能继续拖延下去了。

    “这个,我从我爸厂里找的旧书上看到的。”

    李建突然意识到,这个时候,一个农村的高中生,还真的接触不到什么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书籍,只能瞎编了个理由。

    只是闫立强的反应,让李建吓了一条,闫立强一听李建说有书,立即提高了声调,

    双手抓住李建的肩膀,来回晃着,

    “书在哪儿?是英文的吧?影印版的还是翻译的?”

    李建觉得,闫立强绝对不是一个体育老师,这丫到底知道自己是教什么的不?

    “书被收破烂的收走了。”

    李建刚说完,闫立强的脸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一样,乌黑乌黑的,顿时让他有些于心不忍,闫立强虽然是个体育老师,可是看他这个好学的样子,说不定将来是个计算机专家呢。

    “不过我记住了其中一部分,先给你写出来。”

    “好,走,哦,不走了,你不用去上课了,在这儿写。”

    闫立强看了看李建的教室,小跑着冲了过去,从里面拿出来了几张纸和一支笔,自己恋恋不舍的走向了操场。

    度日如年,恋恋不舍,一步三回头,李建不知道怎么形容闫立强,这哪是去上课的体育老师,这是跟**分别的少年啊。

    “记住,你们以后总有一天会感到骄傲,因为你们的数学,是我闫立强教的,哦,不,是你们的体育老师教的数学,也比别的数学老师教得好。”

    听着闫立强语无伦次的话,李建手下笔走龙蛇,他不是在写,而是在抄,从脑子里面翻出来一本计算机基础,把里面的内容原封不动的写了出来。

    “不行,这是c语言,还是用basic或者fortran吧,要不然写出来他也看不懂。”

    李建写的很卖力,可是人写字的速度能有多块,何况李建的身体还是属于那种虚弱的一碰就倒类型,等到闫立强应付完同学回来的时候,李建才写了不过几页纸。

    “你先看吧,严老师,我回去给你找,一定给你找出来啊。”

    闫立强根本没搭理李建,捧着那几页纸,好像看待什么宝贝一样,

    “太少了,我都忘记了,你,你这竟然不是英文版的,是中文版的,哪儿有这种书?这种书不应该都被烧掉了么?”

    把几张纸叠好之后塞进自己口袋,视若珍宝一样,转过头来问李建。

    这个闫立强的情商真低,李建举得他跟前世的自己到有些像,为了钻研某些东西,好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但是你丫的要东西能不能客气一点,别这么抓着我的肩膀好不好,怪疼的。

    “严老师,你的手。”

    李建提醒了一下,

    “这种书,你想看是吧,没问题,我去给你找,不过,你给我点什么回报呢?”

    李建笑的有点邪,他有自己的目的,这个闫立强,肯定是有来历的,不是什么真正的体育老师,要不然你让一个中专毕业的体育老师来看basic,累死他也看不懂啊。

    “好处,体育课给你满分,你知道你从来不上体育课,这个成绩原本可是零分的。”

    闫立强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过看到李建的脸色,立即改变了,

    “你要高考了,今天有体育特长生,要不我把你报上去,哎算了,报上去也没用,人家会考核的,我可以教你数学,离散数学你懂不懂?”

    看到李建的脸上传来不屑的神色闫立强挠了挠头,身为一名体育老师,他还真的不能给李建提供什么回报啊。

    “离散数学,请问那个学校的体育老师懂这个东西,怪不得你喜欢basic,这东西你学了也用不到吧,fortran你会么?”

    李建没问闫立强的来历,既然他在这儿当体育老师,说明他有自己的苦衷,而李建现在只是一个高中生,问了也没能力帮助,还不如等以后自己有了能力再说。

    “fortran你也有,你别管我怎么懂离散数学了,你说吧,找到这样的书,你需要什么,能答应你的我都答应你。”

    “我现在没什么需要你干的,先把书找给你,回头,我给你找个课题,你只要把这个课题做下来就行了,以后你需要什么书,我就给你找什么书。”

    李建的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只是现在时机还不成熟,关键是手里没钱啊。

第十章 偶遇

    “李建,谢谢你啊。”

    “真好吃,李建,这菜可比我们食堂的菜油水大多了,我估计晚上都不用吃了。”

    “你上次请吃饭可是只叫着林晓丹一个人,这次怎么好心叫了我们大家?”

    体育课结束,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高三一班的同学集体早退了,跑到学校门口的随意餐馆,把整个餐馆都包了下来。

    为什么跑到这里来,因为这是高三一班同学赵天明家里开的,这不是为了照顾生意么。

    当然,高三一班也不是全都来了,起码董建跟他的两个跟班,赵冰跟田波,董建实在是拉不下脸来去吃李建的饭,尤其是李建还郑重声明,这钱是董班长爸爸给的奖励。

    他不去,其他同学可不在乎,这是一个什么都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能够出来吃一顿饭,那是打牙祭的事情,他们感激还来不及呢。

    看到同学们吃的高兴,李建的心却揪起来,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国家,我们可爱的同学,能吃一顿饭就高兴成这个样子,我们的贫穷,我们的积弱,还需要像上一世一样,持续到下个世纪么?不,我要改变,要让这个世界知道,中国人,不会再贫穷落后了。

    学校办公室里,唯一的一台转盘式电话机旁,李建握着这台粗糙的黑色电话机,典型的傻大黑粗样子丑。

    “喂,爸,最近怎么样?手头有多少余钱了?”

    李建关心的,就是这个,钱,也就是他的启动资金啊,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儿,那个,最近有点忙不过来啊,你能不能,能不能再把机器调一调?”

    李红军没回答李建的问题,他旁边可是站着人呢,钱的问题还是私下里回家再交流得了。

    李建当即啼笑皆非,看来父亲还是误解了,以为儿子是无所不能,其实根本不是,

    “爸,调不了了,起码当前调不了了,你知道,这东西就跟学习成绩一样,一开始是倒数第一,门门都考零蛋,你只要稍微学习一点,就能考个三五分,这相对于零蛋来说,提高是相当大,但是如果你原来就是年级第一,想提高个三五分,容易么?”

    李红军听了李建的话,回头朝身后的人说了,

    “老黄,你看,我儿说了,这东西不好弄了,这就是家里的母猪怀猪崽子,没有的时候想让它怀上多容易,可是你一胎三个变成一胎六个,根本就行不通。”

    李建知道,老爸是在跟他在厂里的助手黄叔叔商量,目前厂里的产能已经最大化了,根本就没办法再提高,除非买新机器,使用新工艺,可是这些条件,目前还都不具备啊。

    “爸,你听我说,现在手头有没有五万块钱?”

    李建中午经过同学们的触动,越发的觉得时间紧迫了,晚一天,我们的国家,要被列强多剥夺一天。

    想想国家是用什么换的外汇?煤炭,石油,稀土,矿产,这些是什么,都是子孙后代的财富,都是消耗性的资源,而这些列强自己国家的不可再生资源,根本不会出口,甚至不会开采,他们要的就是剥夺第三世界国家。

    而我们国家需要的东西,却根本进口不进来,那些拼了老命换回来的美元,只能换成他们已经淘汰二十年三十年的设备和技术。

    也就是说,我们国内掌握了什么水平的技术,他们才会开放什么技术,这个组织,貌似叫做巴黎统筹委员会,当然人家不止针对我国。

    “希望现在还来得及。”

    李建在心里默念,领先这个世界几十年,弯道超车,就来的早一些吧。

    “不止,不过你要干什么,我还准备攒钱买一辆二手货车呢,整天用三轮运,太浪费人工了。”

    李红军嘿嘿一笑,还是没有吐露到底有多少钱。

    “爸,你到我们学校来,带上所有的钱和洗漱用品,准备出门。”

    李建挂断电话,这个时候的电话费也太贵了,就这么一会儿,好几块钱就没有了。

    李红军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背着一个军用的帆布小包,里面鼓鼓的,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不过脸上的疑虑说明他虽然不知道李建要干什么,却还是听了李建的话。

    “爸,走,我带你去看一样东西。”

    李建拉着李红军从学校出去。

    当李红军站在邮电局门口的时候,摇了摇头,

    “不就一个电话机么,咱厂里也有一个,又不是没见过。”

    “爸,你看,这电话机是我们国产的,惠州那边的一个企业,现在排队装电话的人那么多,你想想看,要是我们也能做电话机,这利润可是不比造纸小的。”

    李建的话没说完,想必李红军也能想得出来,以造纸厂的技术,生产出来的纸在小县城里面卖卖还行,可是到了大城市,质量上的差距就看得出来了,人家不会买他们这种小厂的东西。

    “这东西,咱没那个能力产啊。”

    李红军不是看不出来电话机的前景,问题这东西对于他来说,就是个高科技,哪儿想得到,自己也有能生产高科技的能力。

    “不,这东西简单的很,不比收录机复杂多少,对了,咱县里的收录机厂,应该黄了吧?”

    李建看着电话机,愣愣的发呆,这种傻大黑粗的电话机,想必也只有在这个年代才能卖得出去吧,自己只要略微改进一下……

    “收录机那个破厂子,一共三十多个人,造出来的收录机跟脸盆似的,还整天兹拉兹拉响,现在谁还买那个东西,都攒着钱买电视呢,小彩电看起来太过瘾了,那个什么少林寺,演的多好看。”

    李红军也想买电视机,不过以前是没钱,现在是没时间,如果不是今天李建把他叫出来,他还在厂里顶着呢,最近实在是太缺人手了,让他都想从村里多招几个人。

    “爸,现在允许私人承包这种国营小厂,你把收录机厂承包下来吧,咱生产电话机。”

    李建在谱画自己心目中的完美蓝图,没看到邮电局的正门口走出去了黑压压的几十个人,而一个满脸阴郁的中年人在队伍的最后边,慢慢停下了脚步,走进了邮电局的营业厅。

    这个时候的邮电局根本没有什么服务意识,他们就是官儿老爷,来了群众根本连理都不理,笑话,电话机排队都已经排到了明年,光有领导条子的人都应付不过来,谁还去管这些普通群众啊。

    “咱没这个技术啊,电话机这塑料壳子,还有那个什么拨号的东西,咱都不会,买也没地儿买去,还是再进一套造纸的设备吧,其实更应该买一辆车。”

    李红军小声说着,他怕自己有钱的事情被人听见,财不露白可是从古至今的至理名言。

    李建对这个年代买一辆车什么概念还不大理解,也没接着说,而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我们不能造也要想办法造,不仅仅要造电话机,连程控交换机我们也要想办法造,我为什么不退学,就是要考上华清大学,或者华中科技大学,不是为了学什么,而是为了跟这些大学生有个交流的渠道,我要找一群人,一起来早中国自己的交换机,省着以后被外国人说到电话的时候,笑话我们无能。”

    “笑话,上大学不去学知识,为了交朋友,你不学习,能造个什么鬼东西,人家别人都不稀得搭理你。”

    一个声音从李建背后传来,李建正在想事情,却也没注意是不是李红军说话,而是机械性的回答,

    “大学这些课程我根本不需要学,要说我念大学,都能给那些研究生讲课,可是一个人有什么用,我们国家积弱太久,必须有大量的人才才能振兴,就说这个交换机,我们不是不能造,而是里面用到的集成电路我们不能生产,我们还没有自己的圆晶生产线吧。”

    李建不知道这个世界跟自己那个世界到底有什么差别,也没把话说死。

    “早就有了,只不过是四吋的晶圆,五吋的也有,而六吋的还在引进。”

    那声音回答,李红军已经转过了头,他跟儿子说话,却不想有人插嘴,不过看到这个人一身干部服的模样,戴着眼镜,一直直挺挺的身子好像是个领导,就没敢吱声。

    李建这个时候也知道了不对,他刚才只是自己随口说说,根本就没指望李红军回答,李红军可能连晶圆是什么都不知道。

    “哦,你是?”

    李建回过头来,看到了这个人,似乎有点面熟,却知道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人是个领导,

    可是自己,一个领导也不认识,如果认识的话,是不是自己这条路不会那么难,不过现在有机会,那就一定要抓住。

    “先别问我是谁,我就问你,你说用收录机厂就能造出这种电话机,是真的假的?如果这样,为什么其他收录机厂没有想到?”

    干部看了看左右没有其他人,毕竟邮电局马上就要下班,这个时间没什么人来,整个大厅里面就只有李家父子。

第十一章 疯一次

    “因为他们不会,其实电话机的原理比收录机并不复杂,而且少了天线,只需要有振铃线路跟拨号线路,通话电路三个电路,这个很好解决。”

    对于李建这个重生众来说,电话机确实太小儿科了。

    “那交换机呢,交换机的原理你也懂?”

    干部又问道,李建点了点头,

    “原理我是懂的,但是你知道,生产这东西不是一个人懂就行,必须要有人编程序,有人管工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能大包大揽,所以我才想去大学找帮手。”

    “小伙子,你从哪儿学到的这些知识?”

    干部还有点不放心,李建拿出自己编造的谎话出来,

    “我爸是开造纸厂的,经常会收回来一些旧书什么的,我就是在一本笔记本上,看到的这些东西。”

    干部没去纠结李建话语中的漏洞,而是一伸手,拉住了李建的胳膊,脸上的阴霾似乎散去了一些,

    “小伙子,走,跟我来一趟,你给我证明一下你刚才说的话,我就做主把收录机厂交给你承包。”

    “等会儿,还有我爸。”

    李建回过头去看着李红军,李红军兜里还装着钱呢,李红军则摆摆手,刚才这干部的最后一句话,透露了他的身份信息,李红军想起来自己以前在造纸厂上班的时候,这位领导曾经在造纸厂视察过,似乎是主管工业的县长?

    “你去吧,我在你们学校门口等你。”

    干部愣了一下,不过还是转身出了邮电局,正看到那一大群人,干部皱了皱眉头,拉着李建绕到旁边上了自己的车。

    “罗县长,罗县长,你怎么这就走啊,不是陪日本友人一起吃饭的么?”

    李建刚坐进去,就看见一个胖胖的身影如同气球一样飘过来,一边招呼着这个干部,一边不住的回头看那一大群人,竟然是鬼子,鬼子来邮电局,难道是……

    李建觉得自己回来的有点晚,如果早一点,是不是应该能阻止这一场即将发生的惨剧?

    “牛局长,袁县长在这里,我还有点事儿,就不去陪了,我跟袁县长请示过的。”

    这位罗县长摆了摆手,把哪位圆球打发了回去,关上了车门,通过后视镜观察着李建,这个学生,如果真的能把收录机改装成电话,也只能略微的安慰一下自己,这个国家还是太穷了啊。

    “罗县长,冒昧的问一下,这些日本友人,是来推销什么线路设备的吧?”

    李建担心自己的担心成为现实,虽然明知道不合适,却还是问了出来。

    “是啊,这些人看准了我们国家市场的这块肥肉,八三年,我们国家进口了一台程控式数字交换机,这种东西比我们的步进式,纵横式要先进的多,而我们国家生产不出来,势必要进口,这些人就是闻到味了,一股脑的冲过来。”

    罗县长的眉头紧锁,拧成了一个川字,

    “可是,这些卖东西的人,到了我们这里跟大爷一样,整天说我们这儿不好,哪儿穷,是,我们如果不穷,技术不差,我们干嘛要买他们的东西,国内的这些工厂也是,就不能努努力,把这交换机研制出来,省着我们这些领导干部,还要为了买一些东西,去陪这些日本人喝酒,看他们的脸色。”

    罗县长想到这里,突然坐直了身体,一头撞在了汽车的顶棚上,司机见状下了一跳,连忙缓慢刹车,一脸歉意的看向罗县长,

    “县长,我,我没开好车,我请您批评。”

    罗县长摆了摆手,回过头去看向李建,

    “对了,你刚才说过,你懂交换机,你懂什么?步进制的,纵横式的,你不会说你懂的是程控机吧?”

    刚才李建说他懂交换机的原理,罗县长直觉的以为李建说的是纵横式或者步进式的,因为这东西国内已经可以生产,从哪儿了解到一些也没问题,可是程控式的国内根本没有人懂,老外,那个可恶的巴统,控制着所有向中国输出的东西,在技术上更是严密的封锁,他们不会让中国得到这样的技术。

    罗县长的眼睛里全是希望,全是希冀,不过他也知道,自己这么看着李建,不大对头,整个国家都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自己确去希望一个孩子,一个中学生能够懂,自己是不是太可笑了。

    “罗县长,这个先不忙,现在我空口说什么你也觉得不可思议,等会儿到收录机厂,你给我找几个老工人,我来证明给你看。”

    ……

    “开什么玩笑,罗县长,你分管工业不假,可是我们收录机厂又不是玩具店,你带个孩子来跟我说改装,别拿我们寻开心了,还是给我们多点贷款得了。”

    收录机厂的段厂长大大咧咧的坐在木头椅子上,二郎腿翘的多高,红星收录机厂跟县里其他众多企业一样,都是属于市轻工业局下属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不是红星,就是晨光,要不就是用东方之类的名字命名,这些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厂领导是国家干部,是带着级别的。

    段厂长是部队转业干部,原本是正团级,现在到了晨光收录机厂,依然是享受处级待遇,严格的说,他这个厂长是正处,而罗县长只不过是个副处,所以他对罗县长也并不怎么在乎。

    只是现在轻工局下属的单位太多了点,市轻工局已经根据国家政策,把一大批下属的小厂子都移交给了地方,晨光收录机厂这种基本上入不敷出,生产多少积压多少的厂子,就成了县里的难题。

    因为要改制的事情,罗县长已经来过多少次了,跟段厂长原本就打过好多次交到,可是说到承包收录机厂,整个厂里根本就没有人愿意。

    这跟承包食品厂,机床厂,甚至什么电风扇长之类的不一样,收录机这东西,现在除了在农村,已经算不上什么好东西了,以往的三响一转,现在也成了破东烂西,谁家娶新媳妇,不要一台电视机啊,哪怕不能买那种彩电,黑白电视机也比收录机高档了不止一筹。

    这厂子,谁承包谁赔,而且赔的底朝天,生产收录机的设备,都是几十年前的老货,现在根本是扔出去都没人要。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个罗县长也不能异想天开,找了个中学生来说,用收录机厂的设备,去生产电话机。

    如果能生产电话机,他老段也不是没想过办法,问题在于,整条生产线都需要改装,而且原材料更是需要大批量的买进,这些都需要钱,收录机厂,根本没钱。

    积压在仓库里那些破烂收录机,拿去当工资发给工人,都没人要。

    可是面前这个罗县长竟然说,能用收录机改装成电话机,这太离谱了吧。

    尤其是面前这个小子,还是个初中生?

    李建的营养**,身体还没发育好,看起来就跟初中生差不多,这倒也是不是老段厂长特意贬低他。

    “老段,试一试不就知道了么?走吧,你带路,去车间?”

    罗县长看了看李建,这种事情虽然听起来不大靠谱,可是很容易验证,这个学生应该不会撒这么大的谎,而且他父亲已经看出来自己是个领导,欺骗的可能性更低了。

    “等等,罗县长,还没谈好条件呢!”

    罗县长一回头,他本来以为是段厂长会不同意,却没想到,提出来拒绝的,却是李建。

    “怎么,小李,我不是答应你了么?难道我说过的话你还不信?”

    罗县长拍着胸脯保证。

    “罗县长,不是不相信你,而是丑化说在前头,古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技术这东西,一旦传出去了,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李建伸手从段厂长桌子上抽过来一张纸和一只钢笔,递给了罗县长,

    “罗县长,你要保证只要我今天的试验能够成功,这家收录机厂就交给我爸爸来承包。”

    罗县长看了看李建,气的笑了起来,这个年代,还没有多少人敢这样当面说自己不信任一个官员,尤其是李建还是个高中生。

    “好,我写。”

    写完之后,原本想说什么的段厂长也不在说废话,领着李建进了车间,

    “你随便摆弄。”

    李建看了看车间,已经满是尘土,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打扫过了,连偶尔有人走过在地上都能留下脚印,而操作台上的那些巨大又笨拙的电容,电阻,就这样七七八八的放着,这些电子产品都基本上处于退市的边缘,又换不了钱,根本没人担心会有人拿走。

    这些东西,如果让他仔细分辨,虽然不认识却还是可以从上面的字符判断出来是什么,可现在根本没有那个时间,罗县长跟这位段厂长不可能让李建在这里研究个一天一夜,然后做出电话机的线路来的。

    “段厂长,麻烦你给我排个师傅过来,我虽然懂怎么弄,可是毕竟自己动手的能力太差,让老师傅过来,你们只需要等十五分钟。”

    “好,我给你叫,今天老段就陪你这个年轻人疯一次,小何,去吧廖卫红给我叫来。”

第十二章 承包

    段厂长朝刚才帮他打开车间大门的工人喊了一嗓子,李建趁这个机会拿起来了一枚掉在地上的电阻,足足有大拇指粗细的电阻,也就这个时候能看到了,以后除非在微电子发展史的教科书上才有照片。

    看这上面的电路,就像是农村公路一样,彼此间泾渭分明,集成电路,这集成个pi。

    用这种傻大黑粗笨的东西,跟国外竞争,李建真的想呵呵一声。

    “人在哪儿呢?这老段也能跟着瞎闹,几十岁的人了,又不是不懂技术,还是让我回去帮人家做马扎去吧,一个五毛呢。”

    廖卫红被那个仓库保管员小何给硬拉着回来,一边嘟嘟囔囔,似乎浑然没把段厂长跟罗县长放在眼里。

    “老廖,别嘟囔,你今天要是把这个事儿干成了,我给你十块钱,够你一天赚的了。”

    老段白了廖卫红一眼,指了指李建,

    “你听听他说的有没有理。”

    “第八脚跟第三脚剪短,从这儿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单独的回路,还有这个脚,这个脚……”

    李建没理会这几个人的脸色,有没有本事,还是需要事实来证明的,刚才这一会儿他已经拿起来收录机里面的板子看了一遍,大致知道了怎么回事,这会儿说起来,一气呵成。

    “就这么简单?”

    老廖听了李建的话,疑惑的问道,不过从他多年的经验来看,不试验,是根本想象不出来的。

    “不,还需要一个麦克风,而且还需要一个小喇叭,用来当听筒,至于拨号器什么的,用细铜丝先代替吧。”

    李建摊开双手,麦克风跟喇叭是必须的,要不然怎么试验呢。

    “我去找。”

    保管员小何刺溜一下子就跑了出去,也不知道他上哪儿找这两样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