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逆臣-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几万的死士顿时组成了一堵坚固的人墙,牢牢的守卫在瓦剌的大汗身边,任凭明军不怕死的进攻也没有打退下去。怎么办?十万火急的时候可不能就这样束手无策,奇诺更是一脸的愤怒,眼看着马上就要打退了瓦剌士兵取哲木尔的首级了,半路上杀出了一群怪物,此怪物真是刀剑不惧,水火不侵,凭着奇诺其认为武艺高强,在死士面前也没有半点作用。

楚雨岂会在这个时候掉链子,命人将金刚铁丝网取来,这些东西就是专门为了对付死士而准备的,霎时间,漫天的金刚铁丝网铺天盖地的朝着对面的死士扔去,死士毕竟没有活人这般的灵活,完全就是按照禽兽的举止在运作,自然不知道怎么样撤掉金刚铁丝网,更让人惊讶的是,楚雨别出心裁的在金刚铁丝网上各处都绑上了土炸弹,准备就绪后,楚雨一声令下,无数的火把就朝着被围困的死士们扔了过去。

只听见“轰轰”的声音响成了一片。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此起彼伏,看的躲在大帐里的霍德尔一脸的不可思议,他今天是终于见识了所谓的火器厉害,同时也下定了决心!

“兄弟们,现在我们的时刻到临了,一起杀出去,帮助大明灭了瓦剌。”其实要是灭了瓦剌对于蒙古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蒙古想一统草原,瓦剌始终是个羁绊,还不如趁着明军一起灭了他后还捞点好处。

所谓墙倒众人推也不是没有道理。眼看着瓦剌的败局已经注定了,鞑靼没有和蒙古一样的无耻,而是果断的抵抗了一会后就撤军了。他不想趁人之危也不想死在这里,最保守的举止只能是撤军了。

楚雨的土炸弹完全结束了瓦剌的死士人墙阵势,大大的刺激了明军的士气,既然最厉害的死士都被干掉了,那还有什么可怕的,此时再加上鞑靼的撤退,蒙古带着红头巾的加入绞杀瓦剌,瓦剌一时间仿佛就是进入了绝境。

我们不得不佩服哲木尔顽强的意志好运气。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哲木尔此仗必败,全军覆灭的时候,哲木尔却义无返顾的指挥着自己的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抵抗,恐怕这仗是历史上最无助的战斗了,所有的盟友都反叛了自己,即使没有反叛也率兵撤退了,但是哲木尔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战斗,他不甘心,更不相信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就此落幕。

或许是哲木尔顽强的意志感动了长生天,或者是他命不该绝,或者是注定楚雨之后还要继续与哲木尔纠缠,反正就是很多个或许,最后哲木尔并没有死,原因呢?

就在哲木尔进行着几乎与死神赛跑的抵抗时,长生天动容了,它很呵护这个将自己灵魂交给它的孩子哲木尔。顿时狂风大作,一时间飞沙走石,昏天暗地,本来还想着打赢了这仗之后就喝酒庆功的明军顿时傻眼了,这可如何是好?

哲木尔的手下们本来已经绝望了,但是见到此种情况后,立马燃气了生活的希望,拽着不服输的哲木尔往草原深处去了,哲木尔眼见着自己的十几万瓦剌士兵就这样灰飞烟灭,于心不忍,临走之前还是坚持在战场上磕了几个头,以示自己会军土重来的。

当然长生天既然给了他生活下去的机会,他就会重整军队,军土重来,这仿佛就是一种命运中的注定,当飞沙走石满穷塞的时候,楚雨也意识到了今天的计划算是破产了,但是也算是符合自己的基本愿望,至少暂时解除了瓦剌的危机。然而让哲木尔逃走了,他心中始终有着一种无法释怀的心情,是喜是悲都无法触摸。或许内心世界一个声音在说这样就是最好的结果吧!

第两百三十五章决断

第两百三十五章决断

第二部翻云覆雨第两百三十六章并没完

哲木尔逃了回去,将自己的那些散兵游勇一一收编之后,重新回到了瓦剌,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灰心丧气,而是积极的发展瓦剌的生产力。组织着瓦剌的百姓们努力练习骑术射击,因为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了。

此仗结束了,对明军而言是一场胜利,对蒙古而言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至少它已经和大明朝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时间不会受到任何势力的伤害了,更重要的是明军主帅已经答应了要将火器的技术传给蒙古,这对蒙古有着不一样的意义,霍德尔的眼睛中充满了贪欲,他的脑子里时时刻刻在回想着那夜火器对付死士的场面,那是一种近乎于完美的烟火表演,听见那美妙的乐章的时候最能激发他心中的每一根神经。

仗就这样打完了,虽然赶走了瓦剌,但是威胁依然存在,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瓦剌的存在,瓦剌的民族还在发展,对大明朝还是威胁,相信哲木尔的野心依然存在。

圣旨又一次下来了,太监笑呵呵的先是祝贺楚雨这次大胜瓦剌,宣读了皇上对这次战斗的赞扬和对全体军官的奖赏。

这次来宣旨的是朱棣的亲随太监张德伟。这个可不能得罪,以前都对别的太监好眼相待,

楚雨这次更不能例外了,他知道虽然太祖皇帝明令禁止太监干涉国家大事,但是在朱棣时期,太监的权威已经慢慢的渗透到了朝堂之中,原因就在于朱棣当年起兵的之前都是买通了朱允炆身边的太监为自己通风报信,现在造反成功了,可不能就忘了当年立下汗马功劳的太监们,所以给予太监的权利也在逐渐扩大,以致遇到了明朝后期,宦官专权,飞扬跋扈,东西长更是挟天子以令天下。这都是后话,现在要说的是楚雨毕竟是从现代穿越而去,多多少少得知一点历史,当然对太监之类的就更加重视了,虽然现在的太监没有后期的那般厉害,但是毕竟朱棣的周围都是这样的娘娘腔,总之好好招待多送点礼是没有错的。

“元帅这次可是风光无限啊,大败了瓦剌可是长了我大明的脸面啊!皇上他甚是高兴,日后定当为元帅你加官晋爵啊,到时候可别忘了咱家啊!”张德伟一脸的媚相,看到楚雨一阵恶寒,张德伟原先是权妃的心腹,自从楚雨将权妃杀死于朱棣的大帐之内后,在朱焉的一再恳求下,楚雨因祸得福,被加官为顺天侯,从此被朱棣牢牢的困在身边,此时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朱棣对楚雨的感觉,所以不知觉的都会朝着楚雨这个方向靠拢,自然了,张德伟也不会例外。

“那是自然,公公一天到晚的伺候着皇上,劳苦功高,就是不用本帅照顾也是自然要收到万民的敬仰的,所以公公只管放心,楚雨日后若能飞黄腾达自然不会忘了公公的,还望公公回去之后多在皇上面前给楚雨说说好话。”楚雨虽然不想得罪人,但是也不能不趁着这个机会收买一下张德伟,他可是皇上身边的人,有时候说一句话顶自己奋斗一辈子的,总之有备无患是真理,这是总结了这么多官场教训后得出的。

楚雨送给了张德伟为数不少的礼物,乐的张德伟前仰后翻的,只夸奖楚雨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只是临走之际,这才给楚雨说了一些知心的话。

张德伟将楚雨领到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后,开口说道:“楚元帅,皇上的性情跟太祖爷一个模样,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说这话元帅估计还不理解,咱家就明说了吧,瓦剌这次虽然是打败,但是他们的大汗哲木尔一直对我大明虎视眈眈,情报皇上处比你这里详细多了,咱家近几日就看皇上心不在焉,欲说又掩的样子就知道他还是在担心瓦剌有朝一日会军土重来。看看吧,这是锦衣卫收集来的情报,仔细看看就知道皇上所忧何事了。希望元帅能随着皇上的性子来,那将来才真正是前途无量。”张德伟说完就递给了楚雨一份密函。

楚雨望着手上的密函,心里七上八下的,现在已经打了胜仗了,全军喜气洋洋,而且还结交了蒙古友邦,按道理说是大获全胜,张德伟这一说,自己好像就没有做什么事情一样,难道这些话都是朱棣交代的,这个大胆的猜测有一定的道理,首先,锦衣卫所收集的情报一般只有皇上本人可以查看,就是别人看也的经过朱棣的允许,现在张德伟直接将情报递给自己,这足以说明是在朱棣的允许下才这样做的。

难道朱棣的意思就是让自己趁着胜利连续出兵,一举荡平瓦剌,但是为什么不直接在圣旨里说明呢?这又是何意?

回去之后,楚雨就找来了杨士奇,杨士奇听完了楚雨的话后,低着头想了一会,他也算是在朱棣身边做了几年官,对朱棣了解还是有点,让他来分析或许能有结果。

杨士奇扶着山羊胡子,说道:“扫除威胁一直以来就是皇上的夙愿,现在瓦剌打败,正好可以一举歼灭正是时候,皇上圣旨上只是表彰了大人的功绩而没有说大人继续出兵,目的很简单,他不想做一个让士兵厌倦的皇上。”

“什么意思?让士兵厌倦的皇上?”杨士奇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的,士兵不就是为打仗而准备的嘛,难道皇上说打仗,士兵就会厌倦皇上?太没天理了。

“哈哈,楚大人还是不懂皇上。”杨士奇见此时大帐之内只有他们两人,也就不避讳什么了,直接说道:“大人好好想想,皇上起兵本就是弄了一个勉强的理由,造反之后也是一路斩杀过来,登基之后更是血腥的镇压。这样一个皇上在士兵的眼中无疑就是靠着武力才取得天下。而现今我军大胜,皇上若是表彰之后让大人进军岂不是落得不仁之名。”虽然朱棣一直没有做过什么仁慈的事情,但是他也是很好百姓夸他仁德之君。这一点楚雨很是清楚,自然杨士奇这般一说,他也就心领会神了,敢情朱棣是想让自己来做这个恶人了,士兵休息放假之类的,跟别提什么娱乐了,给你表扬一下后赶紧给我继续打仗去,那我的工钱就得工作,就跟地主老财一样。现在朱棣将地主老财这个帽子直接推给了楚雨。

楚雨哭笑不得,如果是朱棣直截了当的说让他进军瓦剌,一句荡平瓦剌,以解大明江山威胁,那他二话不说,提刀上马,指挥千军万马杀将过去,而现在这样子就有点不够意思了,好吧,既然你朱棣不够意思,那我楚雨就做一回地主老财,等班师回朝了再说。毕竟楚雨现在还等着回家迎娶人家女儿朱焉,求人办事难,做人家女婿就更难了,还得提前先戴顶帽子。

好吧,既然朱棣要求打就打吧,谁让自己拿人家工钱给人打工,楚雨无奈的望着面前的地图,既然准备开战,就要趁着士气正旺的时候,绝不能等了,那哲木尔就只有对不起了,不是我楚雨不留你,是朱棣眼中根本就留不下你,谁让你对我大明朝虎视眈眈,搞得现在情报都送到手上了,这都你自己找的。

楚雨望着地图上偌大的草原就犯迷糊了,召集所有的高级将领汇聚在一起,商量着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在楚雨的意料之内,很多人以为应该结束了,现在却突然说要进攻瓦剌的本部,让所有人有点不知所措。

天朝士兵都都是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一贯都是逆来顺受,哪里想到去欺负别人,但是他们不理解最高的统治者朱棣的思想境界,如果懂得了朱棣的想法或许会理解的,朱棣为了今天煞费苦心,殚精竭虑才登上皇位的,岂会容许别人染指自己的江山。

第两百三十六章并没完

第两百三十六章并没完

第二部翻云覆雨第两百三十七章万事具备

“据探子密保,瓦剌大汗哲木尔虽然这次兵败了,但是回去之后依然在阻止军队,积极的号召百姓,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再次军土重来,所以本帅以为与其等着敌人到来,还不如先发制人,不知众位将军有什么看法?”楚雨说道,说完后就眼光扫视着他们。

没有让楚雨失望,查木和奇诺一致同意再次出兵,很多程度上是因为秦天的原因,上次的大战并没有彻底打垮瓦剌,他们心中的那口怨气始终不能咽下去。

眼看着查木和奇诺都同意了,基本上就已经定了,剩下的人即使不愿意在长途奔袭瓦剌本部也不行了,都点头同意了,现在万众一心,只等待着出发了。

走吧,向着目标进军吧!

由于楚雨的打了胜仗,张玉的部队也就没有必要继续留下了,而且现在楚雨手中的兵力对付兵败的瓦剌也是绰绰有余了,就在某日带着自己的大军在边境上转了一圈后,跟楚雨聊聊天,喝喝酒,朱棣的口谕已到,要张玉尽快赶到北平去,驻守北平,为即将迁都做好准备工作,楚雨当时一听就晕了,张玉就适合在外征战,竟然让张玉率兵去北平驻守搞建设,真没有想到张玉大哥还是朱棣心中的全才人士。

与张玉道别之后,楚雨就准备出征了。

按照楚雨的战略,第一件事就是分派出去些许探子,想探明瓦剌的根据地在什么地方,瓦剌是游牧民族,随时都有迁徙的可能,在没有卫星的情况下,只有动用当时最廉价的劳动力了,哨兵立刻就分了好几拨出去探听消息,一有消息立刻回来禀报,楚雨当时为什么没有动用自己养的信鸽呢?

因为信鸽的保密性差,草原人民最擅长就是骑射,一不小心将用来传递消息的鸽子给射了下来,轻则消息不能传递了,重则会暴露军队的行踪,那将是灭顶之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敌人抓住了哨兵后,写上假消息放出了信鸽,那后果岂不是全军覆灭。再三考虑之下,楚雨觉得还是人可靠,至少安全些。

大军朝着瓦剌活动的范围进军,一天过去了,基本所有的哨兵回来报告说未曾发现瓦剌,这就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难道一个部落就这样活生生的消失了,这可不是科幻小说。最大的可能就是哲木尔意识到了可能明军或者其他部落会来攻击,所以提前转移。

眼下似乎除了继续查找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所以哨兵不得歇息,继续了自己的工作侦查。

楚雨率领的军队,他们攀越高山,渡过大河,进入了沙漠,在这片不毛之地里,有的只是那刺眼的阳光和满天的风沙,他们的后勤无法保障,士兵们只能自己携带笨重的干粮辎重,不断有人倒下,但余下的人继续向前走。

士兵饥饿、口渴、疲劳,但这些都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这是一支顽强的军队,支持他们的就是他们心中的信念和目标彻底消灭敌人。楚雨心中明白,此刻若是放弃就就很难在回头,此时穿越的可不是几十里地这么简单,已经跨过了草原到了沙漠的腹地。

楚雨看着他的士兵们,他为自己有这样的部下而自豪,但他也明白,这次战争的关键不是排兵布阵,而是找到敌人。

很明显,瓦剌并不是傻子,他们的探子也在侦查,显然已经知道了明军的行动计划,他们躲藏了起来,这可不是平日孩童们玩的躲猫猫游戏,茫茫大漠,又没有侦察卫星,到哪里去找人?

部队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粮食和水都不够了,虽然士气还算高涨,但能坚持多久呢?

凡重大军事决策上拿主意的时候,就会有一群人在你身边叽叽喳喳,这个说前进,那个说后退,这个说东,那个说西。反正说对了就有功劳,说错了也是你做决策,责任推不到自己身上。这种便宜大家都会去拣,最可怜的就是统帅,因为他是最终的决定者,也是责任的承担者。

这个责任并不是赔点钱,或者道个歉疚能解决的,因为如果判断失误,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几万人的性命!

要不继续前进吗?可是敌人在哪里呢,粮食和水也不多了,部队坚持不了几天,十几万人可能就饿死、渴死在这里。到那个时候,自己也只能骑着马踏过无数士兵的尸体逃回去,又有何脸面去见皇帝啊。

楚雨终于明白了哲木尔被击败后的沮丧和失落,虽然境遇不一样,或许他现在也陷入了这种痛苦之中,何去何从呢?哲木尔有着坚强的意志让他在长生天的佑护下逃生了,自己这次能不能走出去都是问题了。

或许该是听听属下们的建议了,最后你说走你说继续,谁也没有办法说服谁,楚雨这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后的决策权还是在于自己,只有自己才是这支军队的主心骨,瓦剌,哲木尔,做大哥的一定要找到你,本想留你,但是你挡住了朱棣的路,大哥也没有办法让你继续生活下去。

在这一刻,楚雨明白了现在只有前进,他不需要什么意见了,凭着多年的战斗直觉他明白,瓦剌就在附近,只要继续就有可能找到他们,若是现在放弃,那这辈子就失去了这一次机会了,奇诺和查木也是满心的赞同着楚雨的决定。

好吧,那就继续前进吧,在前进的路上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敌人的。他下定了决心,沉稳的对那些等待他的将领们说道:“前进,敌人就在附近。”

没有人再提问,因为他们已经从楚雨的脸上看到了自信,这种自信也感染了他们,感染了整支军队。

于是,十几万大军出发了,士兵们向着未知的命运又迈出了一步,但这支荒漠中的军队没有犹豫,没有动摇。因为他们相信,无论如何困难,楚雨一定是有办法的,这个人一定能够带领他们取得胜利,并活着回家。

那现在的瓦剌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让人怀疑的问题。

哲木尔打败之后,回到了瓦剌部落,他没有心情去哀悼和悲伤,只有积极的鼓动人们赶快生产作业,过了几天有消息来报,这是哲木尔才明白了朱棣不会就这么轻易的饶了自己的,原因很简单。

哲木尔并非傻瓜,他也知道在大明朝廷之中安插眼线,这下就真正着急,着急也没用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搬家,随即动员瓦剌部落人民赶紧转移,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追杀了,人都是贪生怕死的,一听有生命危险都积极起来了,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不怕死的,这就是瓦剌的长老乌拉圭和,他说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转移的。

因为自从先帝在此扎营之后,二十年就没动过,所有熟悉的一切都在这,如果哲木尔想离开可以,但是自己不会走,会留下来照看家业,如果有朝一日,哲木尔带着族人躲过了这场灾难再回来的话,依然可以建立瓦剌部落。

乌拉圭和说的这番话让哲木尔很是感动,就差点跪下磕头了,但是时间是不允许自己优柔寡断的,更不会让他改变主意跟明军一决生死。之后哲木尔喊着泪告别了乌拉圭和后,带着自己的人民走上了长途的迁徙之中。

在这场几乎没有尝到任何胜利的战斗中,哲木尔是失败的,现在还要屈辱的带着族人搬家,这让自己都觉得无颜面对,所以他这一路上都是怀着恕罪的心里在帮助族人的。

为了活命,他不得不带着族人远远的迁徙,所以楚雨注定很难找到哲木尔。

楚雨带着大军一路上苦不堪言,但是没有人抱怨,因为现在抱怨就是滋扰军心,按照军法轻则杖刑,重则砍头,所以只有跟着默默的前行,带着他的军队继续深入荒漠,他们行军路上小心翼翼,就连做饭也要先在地上挖个洞,在洞里做饭,以防止烟火冒出,被敌军发觉,这实在是一支可怕的军队,在茫茫沙漠中,还注意到这样的细节,这支军队就像一只沙漠中的蝎子,悄悄地前进,隐藏在阴影中,只有看到敌人,才会发出那致命的一击。

第两百三十七章万事具备

第两百三十七章万事具备

第二部翻云覆雨第两百三十八章战争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层层磨难后,楚雨明军终于得到一点有价值的消息了,这天风沙走石,漫天都是沙尘,能见度极低,即使面对着的两人或许也难以认识到对面是谁。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楚雨一行人终于捉到了一个瓦剌的士兵。

在这种天气情况下,瓦剌只派了少数士兵去站岗放哨,其余的都躲进了帐篷里面喝碗热乎的马奶暖暖身子,根本那就没有多少人驻守,一个士兵估计是喝马奶喝多了,出来放水了,结果就被明军给撞到了,这个时候飞沙走石,能见度极低,估计这个士兵看到有人在对面也没有发觉是明军,就胡乱的摸着,当真正看清楚的时候,才发现了原来是追击自己很久了明军,此时的明军中一个个都如狼似虎,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苦苦追求了好久好久,终于找到了瓦剌的老巢,这下他们就跟一伙盗贼找到了财宝一样,两眼发光,挥着钢刀冲了进去,哲木尔依旧躺在帐中,他在反思也在筹划着,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明军会趁着这个时候来到这里,这简直可以用奇迹来形容。

当有士兵报告说明军来袭的时候,哲木尔瞪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惊呆了,这种时候被明军突袭,后果已经深深的刻画在了他的心中,他顿时瘫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作为,“大汗,发话吧,现在怎么办?”士兵焦急的追问着。

哲木尔默默的坐起来,咬着牙从嘴角蹦出来几个字:“撤军。”其实手下的士兵们完全可以理解为哲木尔是让他们逃跑,眼下的形势就是这样,已经没有了战斗的能力,眼看着明军就要攻入了帅营中,哲木尔一边组织抵抗一边撤退,主要的就是讲无辜的百姓们全部撤出去,免的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一个部落在这个时候集体撤退,即使哲木尔有心,情况也不允许他这般作为。

将领护卫着哲木尔逃离,一对士兵拼命护卫着哲木尔逃离,哲木尔岂会就这般放弃自己的子民,“大汗,你快走吧,你可是我瓦剌的精神支柱,只要有你就有我们瓦剌的存在。”

“如果将我的子民全部放弃了,成为了他国的奴隶,那我哲木尔还有什么脸继续当这个大汗。”哲木尔的一股真挚热情让手下的人都非常感动,他们知道大汗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国破家亡对于一个王者而言无疑于让他去死,或许换了别人的话现在会逃避这里,苟活于世,但是这对于哲木尔真的很难做到。

不到一个时辰后,瓦剌整个部落都被明军占领了,现在整个瓦剌都在楚雨的脚下,只要他高兴,命令一下,将整个部落全部屠杀又有何难,很显然楚雨并不是一个残酷的人,他也是人生父母养的,能不知道生命的价值,自从穿越之后,一直活在风口浪尖,在战斗第一线,见过了许许多多的厮杀和屠杀,他已经麻木了。

楚雨清楚的记得,穿越到明朝来之后,杀的第一个人是吴成,吴家的二公子,然而那次是被迫杀的,出于自卫而动了杀机。

现在面对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已经缴械投降的士兵,他下不了这个手。

一会哲木尔被人带出来了。此时查木和奇诺都冷眼狠狠的望着他,就是这个人杀了秦天,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老天注定的。

“哲木尔,这次我看长生天怎么救你?”查木阴阳怪气的说道,楚雨没有说话,查木只是嘴上说说,并没有做什么,奇诺倒是很平静,只是看着。他没有想杀了哲木尔的冲动,有的只是悲哀,一个部落的王者,到现在成了别人的阶下囚。

楚雨面对着哲木尔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是他这个兄弟,要与大明作对,要誓死染指大明的一片疆土,曾经的誓言已经飘荡在着尘土之间,或许谁都不要想起是最好的结果。

“哲木尔,你现在有什么要说的?”楚雨在大庭广众之下,只有排除了自己的感情,用一个近似于冷酷的口吻说道。

“阶下之囚,还能说什么,只是想元帅能绕过我的臣民,我哲木尔别无他求。”哲木尔一脸坦然的说道。仿佛像一个即将要上战场的烈士一般。

说实话,楚雨不想要了哲木尔的命,作为一个君王,他需要的就是野心,否则他也不够做一个君王的资格。作为一个君王,他做的都没有错,但是他的行动给瓦剌带来了灭顶之灾,从这一点上来说,哲木尔是一个失败者。

“哲木尔,难道你就不想再看看你臣民吗?”。楚雨问道。说完之后,楚雨命人打开营帐,营帐之外地上满是瓦剌的人民,匍匐在地上等候着被如何处置,就像等待宰杀的羔羊。

哲木尔望着他的臣民,地上的臣民们都眼巴巴的望着哲木尔,“我哲木尔对不起大家,希望大家以后不要怨恨我,是我的野心太大,惹到了无敌的大明王朝,现在终于等来了报应,这些报应其实都应该发生在我哲木尔身上,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

“大汗,别这么说,从你执政以来,兢兢业业,你的功绩我们看到到,如果说是长生天非要报应的话就报应在我们的身上吧,就让我们来分担一些吧!”一个将领跪着走了过来,跪倒了哲木尔的跟前,誓死要跟着哲木尔一起去死。

被这个将领一感染,仿佛流感病毒一般,迅速的散开了,所有的瓦剌人都要求跟着哲木尔一起受罚,是生是死都要跟着哲木尔,他们的大汗。

楚雨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了,可惜把杨士奇留在了城里没有带来,或许他在这个时候有一点办法。

“大家安静点,听听我哲木尔说几句。”哲木尔示意安静下来。望着楚雨说道。

“请再让我喊你一声大哥吧,念在我们曾经做过兄弟的份上,就将所有的惩罚架在我一个身上吧,只要你能让瓦剌继续生存下去,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是求求大哥你一定要答应我放过我的臣民们,我可以跟你们回大明,接受皇上的惩罚。”哲木尔说出了最后的恳求,眼巴巴的望着楚雨。

其实哲木尔说的办法何尝不是一个好想法,带着哲木尔回去,给朱棣交差肯定会是大功一件,但是自己真的要这么做吗,楚雨在心中问着自己,他现在需要一个建议。

“元帅,哲木尔的建议可以考虑。”查木适时的说道。

“好吧,既然这是你要求的,那就困了带回去面见圣上吧!”楚雨知道如果将哲木尔带回去的话,面临的不禁是死亡,更加可怕的还有羞辱。

楚雨一声令下,将所有的瓦剌将领以及哲木尔一干人等带回去问罪,其余人解除武装,就在哲木尔被人带走的时候,千万瓦剌人自发的组织起来,堵住了楚雨的回朝之路。

“让开,你们这是要干什么,要造反吗?”。查木带着兵在前面吼道。

“查木,别这样,这些百姓手无寸铁,别吓坏他们了。”奇诺走上前来阻止查木粗鲁的语言。奇诺安慰着情绪激动的瓦剌人,现在要想办法安抚住她们,一群手无寸铁的人,只有血肉之躯,难道还真的忍心对他们下手,说实话就是让士兵们大开杀戒也不一定会有人听命令,楚雨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了,或许今天要做点什么了。

就在楚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哲木尔的王后出来了,后面还跟着她的孩子们,看来哲木尔在瓦剌的这几年算是过的舒畅啊,光是孩子都有好几个了。王后一出来就跪在楚雨的面前求道:“元帅,求求你饶了我家大汗吧,我们保证以后一定归附大明,不再兴兵作乱了,求求你就饶了大汗吧!”王后梨花带雨的求饶让楚雨有点难以决断。

第两百三十八章战争

第两百三十八章战争

第二部翻云覆雨第两百三十九章战胜

哲木尔只有泪流满面,此时的他不能做什么了,只有等待着楚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