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追魂一笑-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一个狂妄无知的小子!”

    严继武不禁咧开大嘴一阵狂笑,而他身后那些一脸凶相的东海军将士们,也一个个都笑得前仰后合,充分表露出对宋青锋这位年轻将军的轻蔑之意。

    东平侯严继武,自幼便天赋神力。后经名师指点,习了一身硬功夫,并将一套无敌刀法练得浑然天成。

    有一次,在海上遭遇强敌,东海军以寡敌众,情势极其凶险。

    身为主帅的严继武,竟然只身杀上敌船,与船上的众多悍匪展开了一番激烈的厮杀。

    杀到兴起之时,只听他一声断喝,随即便双臂一振,将手中的那柄已被鲜血尽染的长刀猛地向上一挥

    猩红的血滴顿时如雨般纷纷洒落,而闪着血光的森寒刀锋在半空中划过一道诡异的弧线之后,倏地一下破风而至,竟将正围攻他的那八名悍匪全部拦腰斩断!

    骤见这惨烈一幕的海匪们,立时被吓得傻在了当场。

    看到那些已断成两截的尸身犹在地上翻滚蠕动,更有那上半截残尸的嘴里还不断发出凄厉的惨呼,一旁的海匪和东海兵都忍不住吐了出来……

    自那一役之后,东平侯严继武便被海上的悍匪们称为“刀魔”,闻之皆会退避三舍。

    故而,此刻听到宋青锋竟敢不自量力地向这位“刀魔”提出单挑,那些东海军的将士们自然要忍不住对他大声嘲笑起来。

    宋青锋却是丝毫不以为忤,只是含笑看着那位东平侯,语气平静地道:“严侯此刻必是十分想尽快赶去皇陵。

    可若是等到你我手下的这二十万大军经过一番缠斗,杀出一个胜负之时,恐怕那位邢大将军早就攻占了皇陵,甚至就连京城也被他抢先占了,也未可知。

    而这应该是你我都不愿见到的一种局面。所以我们不如索性就来个单打独斗,速战速决。

    最终你我二人无论谁输谁赢,都代表着自己这一方的胜负。胜者为王,败的一方缴械投降。严侯以为如何?”

    此时严继武业已停止了狂笑,开始认真琢磨起宋青锋的这一提议来。

    他知道,这位禁军大统领之所以会提出此议,应该也是为情势所迫。

    十万禁军对上十万东海军,本就胜算不大,更何况其背后还有十万西路军在虎视眈眈。

    宋青锋若想摆脱这种窘境,便不得不选择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希望能够就此一举解决东海军,回头再去跟西路军较量。

    由此可见,这位禁军大统领的此项提议,并非激将之法,更非儿戏之言,而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的无奈之选。

    只可惜这宋青锋毕竟还是年轻识浅,应该从未听说过自己“刀魔”的威名。

    他此刻贸然提出与自己单打独斗的要求,心中应是还侥幸存了几分胜算,却不知他的这番鲁莽轻率之举,已注定了他自己和十万禁军就此覆亡的命运。

    如此正好。

    待自己痛快地将其一刀斩于马下之后,十万禁军的威胁立消。

    那样自己便有足够的时间,率领毫发无损的十万东海军前去进攻皇陵,直接将邢成彪和他的西路军赶到一边儿凉快去!

    想到此处,严继武不禁得意地哈哈一笑,道:“好!那你我就一战定输赢!”

    说完,这两人便谁也未再多话,各自调转马头,回到了己方阵前。

    严继武虽是根本未把宋青锋这位年轻将军看在眼里,但他却也决不会因此托大,在对敌时存有任何轻忽之心。

    在重新紧过跨下坐骑的缰绳肚带之后,他便缓缓地将挂在马鞍桥上的那把大关刀取了下来。

    这把光刀柄便长约丈余,刀头形如偃月,上面刻有青龙盘踞的玄铁大刀,在他这位巨汉的手中被微微一抖,便犹如忽然有了生命一般,竟隐隐地发出了一阵龙吟之声。

    听到这种熟悉的龙吟之声,那些东海军的将士们立时也齐齐发出啸声与之相和,俨然多了一种无数天兵天将降临凡间的威风与气势。

    相比较而言,宋青锋身后的那十万禁军的表现,便要逊色很多。

    毕竟宋青锋加入禁军还未满一年,担任禁军大统领一职更是只有两月不到,与这些禁军将士之间还远未达到配合无间,实是无法与那位一手将东海军建立起来的东平侯严继武相比。

    因此,在目睹严继武与东海军所营造出的这番浩大声势之后,宋青锋只是淡淡一笑,从得胜钩上取下自己的那杆亮银枪,随手一抖,便亮出了十几个枪花。

    虽只是简单的一个动作,对面的严继武却也看得双眼微微一眯,心想,宋青锋所展露的这一手,倒颇有些“若舞梨花,如飘瑞雪”的意境。

    看来,这位禁军大统领在枪法上的造诣确实不凡。观其身手,应是以速度见长,且善使巧力,常能以四两拨千斤之技克敌制胜。

    有了这番研判之后,严继武的心里反而更为笃定,对此战的结果便又多了几分必胜的把握。

    只因在外人看来,严继武的那套无敌刀法似乎是以刚猛见长,大开大合,所向披靡。

    而其实,那只是他在人前所展露出的刀法中的皮毛而已,却并非其精髓之所在。

    他那套无敌刀法的真正精髓,只有四字刚中带柔。

    看似一往无前,实则蓄有后劲。

    当对手被那威猛无俦的当头一刀所惑,忍不住选择闪避时,却就此暴露出了自己的弱点所在,同时也给了本就含力未发的严继武以可乘之机,对其施出真正的必杀一招。

    而他这种攻守兼备,以防为主的刀法,却正是宋青锋那种以巧劲见长的枪法的克星。

    此时在严继武的脑海中,已把这场即将到来的比斗提前演练了一回

    见自己施尽全力的一刀被他巧妙的一枪破解之后,宋青锋必然会乘势再刺出致命的一枪。

    回马枪,在两马交错时回身的一枪,确实令人防不胜防。

    可他却不知,自己其实正张网以待。

    就在他回身的那一刻,自己的那记回风刀,已经后发先至,瞬间便可将其一刀斩落马下。

    抱着这种必胜的信心,严继武再次抖了抖手中的长刀,伴着刀鸣声和手下东海军儿郎们的呼喝助威之声,策马向对面的宋青锋冲了过去。

第三百零五章 一战之功

    见对方挥刀冲了过来,宋青锋却并未紧跟着迎上前去。

    他的唇边噙了一丝莫名的笑意,依然十分淡定地端坐在马上。

    待到严继武的马已冲出了十数丈之后,宋青锋的一双虎目中陡地闪过一道精光,口中喝了一声:“乌雷!”

    早已等得有些不耐的乌雷,终于听到主人的号令,立即发出一声欢快的嘶叫,本就蓄势待发的四蹄腾空而起,向着正从对面飞驰而来的严继武冲了过去。

    眼看两人越来越接近,而两边阵地上的将士们所发出的呼喝助威之声,也越来越高亢。

    十丈……六丈……两丈……

    宋青锋手中的亮银枪突然高举,雪亮的枪尖映着当空的烈日,发出一道耀人眼目的闪光。

    严继武的双眼陡地被那道光芒晃了一下,产生了瞬间的失明。

    他连忙举刀,想用同样的做法反击对手,却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他此刻正背向阳光,刀背上所反射的光芒皆投向了自己的身后,根本不能给对手造成任何的影响。

    就在他稍一愣神之际,双方业已接近到了一丈的距离。

    他忙收敛心神,发出一声断喝,同时手中的大关刀斜举,带着一股劲风,侧劈向已冲至近前的宋青锋的

    马……头……?

    直到此刻,严继武才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错误!

    此前他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宋青锋的身上,却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情地势。

    东海军从东部的平原地带过来,而禁军却在一片丘陵之上布阵,早已占据了地形优势。

    但因为宋青锋一上来便提出单打独斗,所以严继武的心思就被完全转移到了对两人实力的评估上,根本未去考虑只有在两军大规模交战时,才需要注意的地形问题。

    再者说,严继武带领东海军常年在海上作战,通常要考虑的是天气和风向,早已不习惯去注意脚下的情况。

    结果这一次,他便中了对方的算计!

    宋青锋早已对双方相隔的这一百多丈距离内的地形,进行过仔细的观察,并提前选中了一处对自己最理想的交战地点。

    故而当严继武纵马冲过来时,他并没有立即迎上去。因为他正在计算对方的马速,选择自己出发的时机,以便让两人最终能够在他所选定的地点交锋。

    而那个地点,其实就是一个并不十分明显的断坡。

    此刻,正立于坡下的严继武,忽然发现自己本欲砍向宋青锋颈项的一刀,却只勉强够得到他座下那匹马的颈项。

    就在他发现了自己这一判断上的严重失误,想索性先斩断对方的马头时,却又一刀砍了个空!

    原来,此时宋青锋座下那匹乌雷的前蹄突然一抬,竟已人立而起,正好避过了严继武的那一记杀招。

    严继武一招落空,刚想收招后退,岂料乌雷的双蹄又骤然落下,径直向坡下的他扑了过来。

    而此时马上的宋青锋借着俯冲之势,将手中高举的银枪兜头向严继武砸了下来!

    这出其不意的一招,顿时令本已被迫得手忙脚乱的严继武大吃一惊!

    他方才虽然判断失误,先失了一招,但由于他本就未施全力,所以尚来得及后退防守,做好应对宋青锋接下来一枪的准备。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这一次,他又犯了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足以致命!

    严继武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断,宋青锋的枪法应是以灵活速度见长,力道便会多有不足。

    因此在他所预想中的宋青锋会攻出来的这一枪,必是居高临下的一记疾刺。

    而当他看到那一枪竟是凌空砸了下来之时,不由绝望地大叫了一声,将本是横在胸前准备抵挡迎面刺来那枪的大刀,猛地向上一举,堪堪架住了那雷霆万钧的一枪!

    可是枪虽被架住了,他座下那匹高大的枣红马却突然发出一声悲鸣,两只前蹄一曲,竟直接跪倒于地。

    而与此同时,一口鲜血也自严继武的嘴里狂喷而出!

    这时,如巨山一样压在他头顶上的那杆枪,竟倏地一下被对方撤走。他顿时感觉手上一轻,那把早已握不住的大关刀也随之“锵锒”一声,坠落于地。

    他勉强抬起头来,一双已失去神采的眼睛呆滞地看着前方,黑色的瞳仁中清晰地映射出一支越来越近的闪亮枪尖……

    随后便听到“扑”地一声闷响,那支挟着一道劲风迎面而至的铁枪,已深深地扎入了他的胸膛!

    严继武张了张犹自不停溢出鲜血的嘴,半晌方艰难地吐出了一句:“你……使诈……这……不是……枪法!”

    宋青锋的剑眉微微一挑,朗声笑道:“这便是宋家的‘崩枪法’,严侯爷可莫要忘了!记得下一次投胎做人时,千万不要再犯在宋某的手里!”

    话音方落,他突然间又舌绽春雷,发出一声大喝,手中的长枪猛地向上一较劲,竟将严继武那庞大的身躯生生挑了起来!

    然后,他便用单臂将那具挑在枪尖上的尸身向空中一举,面向已被眼前这惨烈的一幕吓得鸦雀无声的东海军,高声喝道:“东海军的将士们听清了,皇帝陛下有旨,‘只诛首恶,绝不株连’!尔等如果即刻缴械投降,便仍是我大裕国的东海军!”

    那些本性凶残的东海军将士们,见到他们一向敬畏服从的严侯爷,此刻竟像一只可怜的猎物一般,被人残忍地挑在枪尖上示众,他们心中的愤怒自不待言。

    可是正因为他们本性凶残,如今遇到比自己表现得还要凶残上百倍的宋青锋,便一个个都被吓成了软蛋。

    只见这位雄姿英发的年轻将军,犹如天神一般地高举手中的那杆银枪,口中所说出的话,自然也带了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威慑之力。

    这些东海军先是悚然呆立了半晌,然后不知是谁,先将手中的兵刃往地下一扔,接着便是第二个,第三个……

    见到这副情景,那些禁军将士们先是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当他们最终确定,对面那些原本气势汹汹的敌人竟真的已经放弃抵抗,准备束手就擒以后,便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

    此刻,他们望向自己的那位大统领宋青锋的眼神中,皆是充满了敬畏与崇拜之意,甚至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无比狂热。

    这一战,宋青锋不但一举降服了十万东海军,同时也彻底地征服了十万禁军将士的心。

    此战之后,宋青锋的名字便已成为了一个传奇。而他本人,也成为了全体大裕将士心目中最优秀的统帅。

第三百零六章 平定叛乱

    看到突然出现在营帐四周的大批黑衣金甲的禁军,那些早已被那颗挂在旗杆顶上的自己主帅的头颅吓得六神无主的西路军将士们,都只是漠然地呆立在那里。

    八万人之中,居然没有一人试图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而坐镇于景阳城外的济王浩星明仁,本就已被忠义盟所发动的那次凌晨突袭吓得不轻。

    谁知就在他还未完全回过神来之际,突然被告知,敌军又来了!

    这一次,不再是突袭,而是彻底的包围。

    对方至少有三万之众,将他这围城的两万人马包裹其中,就此隔断了他们与景阳河对岸那八万西路军的联系。

    从对方所打的旗号上来判断,来者应该是原本驻扎在北方百余里之外的庆州军,而领兵的,竟然是他那位能征惯战的七王叔,定亲王浩星潇宇!

    一听到这个名字,浩星明仁当即便双腿一软,瘫坐在了地上。

    那位在一旁护驾的李副都统见状,本想上前搀扶,但他自己刚在不久前被古凝的玄铁匕伤了右腕,差点连一只右手都被卸下,哪里还使得出什么力气。

    于是他只能大声呼喊候在帐外的亲兵进来,才把这位被吓瘫了的济王殿下给扶了起来。

    此刻浩星明仁已顾不得什么颜面了,哆哆嗦嗦地上前拉住李副都统,问道:“邢大将军的人马何时可以赶到?”

    李副都统还未来得及答话,便突然听到帐外传来了一阵骚动。

    随即,一个人从帐外大步走了进来。

    当李副都统看清进来的那人是抚远大将军的亲卫队长时,刚想开口询问对方的来意,却突然听到站在一旁的那位济王殿下发出了一声惊恐至极的嘶喊。

    原来,此刻在那位亲卫队长的两只手中,竟分别提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虽然那两颗头颅看上去皆面目狰狞可怖,但浩星明仁依然能够认得出,它们曾经属于那两个被他倚为左膀右臂的抚远大将军邢成彪和东平侯严继武。

    浩星明仁万万没有料到,自己谋划了许久,本是志在必得的一场夺位之战,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败得如此之惨!

    一想到失败之后,他与整个严氏一族将从此万劫不复,这位所谓的“贤王”在惨笑了数声之后,终是绝望地再次瘫坐在了地上……

    在禁军大统领宋青锋再次传达了“只诛首恶,绝不株连”那个所谓的“圣谕”之后,两万围城的西路军也都乖乖地放弃了抵抗。

    至此,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十万西路军已全部缴械投降。

    宋青锋下令将济王单独监禁,并把西路军和东海军中有职级的将领也分别关押。

    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他并没有赶去皇陵,而是带领两万禁军,直接攻入了景阳城。

    这一次,他这位禁军大统领没有再说那些“绝不株连”之类的言语。

    于是,两万禁军铁骑对城内的三千严氏府兵,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剿杀。

    随后,所有参与此次叛乱的严氏族人的府邸,都被如狼似虎的禁军闯入。

    族中的成年男子皆被抓走,府门被封。而府中内眷及下人们,则全部被禁闭府内,不得擅自外出。

    与此同时,宫城内的靖远侯宋行野也采取了行动。

    他当场拿出皇上所留下的密旨,宣布了严氏一族发动叛乱的谋逆之罪。

    然后,他便当即命令手下的侍卫亲军,将宫中严皇后及其党羽都直接投入了天牢,丝毫没有顾忌她那所谓一国之母的尊严。

    就此,京城之中的叛乱被彻底平定了下来。

    宋氏父子在控制了整个景阳城之后,便在城中实行了戒严,并逐门逐户地对可疑分子进行排查。

    同时,京城的各城门也加派了禁军严加把守,暂时不允许闲杂人等出入。

    这一举措马上便收到了立竿见影之效。

    一些在禁军清剿中侥幸漏网的严氏余孽,见逃脱无望,便纷纷从躲藏之处钻了出来,向禁军投降自首。

    另外,这次排查行动还带来了一些意外的收获。在那些被抓捕的可疑分子中,竟发现了数名北人密谍。

    当这一消息被公告全城之后,那些本对这一严苛举措颇有微辞的京城百姓们,便全都停止了抱怨,开始主动配合起禁军的缉查行动。

    眼看京城中的秩序渐渐恢复,人心也慢慢被安抚下来,宋氏父子只是命令侍卫亲军和禁军进一步加强巡视,却丝毫未提去皇陵迎接圣驾回銮的事情。

    不过这一看似有些奇怪的情形,倒也并未引起人们,尤其是那些朝臣们的过多猜疑。

    因为众所周知,此刻皇上的身边,还有侍卫统领朱墨所率的五千侍卫亲军护驾,确实无需再兴师动众地派遣更多的人马去皇陵。

    再者说,在这次叛乱发生时,圣驾在皇陵虽然受到了一些惊扰,却是毫发未损。相反地,现在京城中还有一些严氏余孽未被清理干净,仍称不上是绝对安全。

    所以,皇上暂时先留在皇陵,待京城彻底安定之后再回宫,实不失为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

    另外,出于皇家声威与颜面考虑,皇上应该也不会急于赶回京城。

    只因这位皇上一向自诩为圣主明君,自是不愿让世人看到他的江山险些被自己的儿子所篡夺的狼狈之状。

    虽然叛乱已经发生了,但只要皇上能够处之泰然,便说明情况并未有人们所猜想的那么严重,一切仍还在他这位皇帝陛下的掌控之中。

    因此,皇上很可能会坚持待到三日守孝期满之后,再摆驾回宫。

    正是基于以上的这些想法,那些京中的朝臣们便理所当然地对于目前京中的局势,做出了自己的一番猜测

    以宋氏父子在这次平叛中的表现来看,其对皇上绝对是一片赤胆忠心。而皇上之所以会把兵权交给他们父子,应该也是出于对其绝对的信任。

    另外,宋氏父子这次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叛之后,又如此果断地处置了皇后及严氏一族的党羽,并在京城之中实行了戒严。

    他们之所以会采取这样一种在外人看来稍显严厉的举措,肯定是早就奉了皇上的密旨。

    那么他们没有立即去皇陵接驾的原因,应该也是出于圣意,皇上想必是要在皇陵继续守孝。

    众朝臣既然都抱了这种大致相同的看法,便也就此放下了一颗心,不再去为他们那位皇帝陛下的安危担忧了。

    眼看天色渐晚,已担惊受怕了近两日的人们,皆放松了心情,开始张罗起自家的晚饭来了。

    一时间,京城中炊烟四起,又恢复了一派平静祥和的景象……

第三百零七章 乱臣贼子

    在皇陵的行宫之中,皇上浩星潇启对着一桌子丰盛的晚膳,却是感到食难下咽。

    日间,宋氏父子平定叛乱的捷报便传到了皇陵。在片刻的欣喜之后,不知为何,浩星潇启竟忽然生出了一阵茫然。

    这场叛乱最初虽是由他的皇长子济王所引发,但追根溯源,他这位皇帝陛下才是最大的幕后推手。

    可以说,从始至终,他一直在冷眼旁观,甚至还推波助澜,故意为其制造机会,最终促成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然而,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是,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其实并不像他所想象中的那么浅薄愚蠢。

    事实上,这一次,济王可以说是骗过了所有的人。

    无论是精于算计的浩星明睿,还是阴险狡诈的郑庸,同时也包括这位多疑善忌的皇帝陛下,竟是谁都没有料想到,济王居然会使出了邢成彪这一步致命杀招!

    如此一来,事情便完全脱离了所有人的掌控。

    京城中的郑庸临阵脱逃,而皇陵里的皇帝陛下也只能坐困愁城,死守待援。

    在追悔莫及的同时,浩星潇启的心中实是已感到了一丝绝望。

    然而就在这时,奇迹居然出现了!

    本以为必将经历一番空前惨烈的浴血厮杀,才能决定最终鹿死谁手的局面,忽然间几乎是悄无声息地结束了!

    这一仗,虽然赢了,可是浩星潇启却感到赢得莫名其妙,甚至是有些诡异。

    禁军大统领宋青锋力挑东平侯严继武,降服了凶悍的十万东海军。此举确是英勇不凡,豪哉,壮哉!

    但是包围了京城和皇陵,最具威胁性的那十万西路军,又是如何降的呢?

    而那位西路军主帅,抚远大将军邢成彪,又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却是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位皇帝陛下。

    在宋氏父子所呈上来的那封简短的捷报中没有提到,在朱墨所派去打探消息的探子口中,也没能问出个所以然来。

    而最令浩星潇启感到不安的是,整个这场平叛,从开始到结束,竟然谁也没有来向他请过旨,领过命。

    因此这场突如其来的胜利,看上去也仿佛与他这位皇帝陛下毫无关系。

    发动叛乱的济王、皇后及严氏一族已被拘押,叛军也都已被缴械圈禁,京城秩序渐复……

    这一切,都在没有他这位皇上允准的情况下,理所当然地发生了。

    浩星潇启觉得自己已成了一个局外人,没有人来向他请旨问安,更没有人来迎他回宫。

    如今在这偌大的行宫之中,除了那些一问三不知的内监奴才,便再也看不到旁人。

    他,这位大裕的皇帝陛下,似乎被人彻底遗忘了!

    这时,他忽然想念起了郑庸,那个终日跟在自己身边的老奴才。如果此刻郑庸在,说什么也不会让他这位皇帝陛下落到这般无人理睬的境地!

    就在浩星潇启越想越不对,越想越恼火之际,那位已许久不见人影的侍卫统领朱墨,突然出现了。

    “禀陛下,定亲王回来了,还带来了三万庆州军!”

    浩星潇启愣了半晌,方颤抖着声音问道:“他怎么会……会回来……得这么快?”

    朱墨抬头看了一眼皇上已有些变色的脸,沉声回道:“陛下,率领那三万庆州军之人,是定亲王浩星潇宇!”

    “你说什么?!”

    这下浩星潇启已是大惊失色!

    他颤颤巍巍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正看到四个人从殿门外鱼贯而入,从容不迫地向他走了过来。

    当先的那人一身戎装,虽已是满头华发,但却昂首阔步,肩背挺拔,浑身散发出一股英武之气。

    只见他来到浩星潇启的面前,朗声笑道:“一别二十多年,皇兄可还无恙?”

    浩星潇启的目光在那人的脸上停留了许久,似是在努力地寻找一些往日的痕迹,可最终找到的,唯有历经岁月沧桑之后所留下的一个模糊的轮廓。

    “浩星潇宇?”他有些不确定地问了一句。

    那人却是摇头道:“这世上早已没有浩星潇宇这个人,唯有我这个江湖布衣萧天绝!”

    浩星潇启顿时沉下脸来,斥问道:“在先皇陵寝之前,你这忤逆不孝之徒,便连祖宗的姓氏都不要了吗?”

    萧天绝闻言,只是鄙夷地一笑,“最该在先皇陵寝之前忏悔的那人,便是你浩星潇启!正是因为有你这种让祖宗姓氏蒙羞之人,我才不愿与浩星氏再沾上半点关系!”

    浩星潇启的心中虽是恼怒之极,但他此刻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便决定暂时忍下这口气,先把自己所面临的局面弄清楚再说。

    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站在萧天绝右后方的那个人。

    只见那人三十许的年纪,修眉凤目,相貌极是清秀俊朗。

    细看了这张似曾相识的面容半晌,浩星潇启的双眼忽然微微一眯,冷声道:“你不是浩星潇宇,更不是李进,你到底是谁?”

    已恢复了本来面目的浩星明睿只是微微一笑,却没有答他这位皇帝陛下的问话。

    浩星潇启不禁更是恼火,转头看向默然肃立一旁的朱墨,嘿然冷笑了一声,道:“朱墨,莫非连你也要背叛朕?”

    朱墨忙躬身答道:“臣不敢!此刻五千侍卫亲军均已守护在大殿外面,绝不会让任何一个想犯上作乱之人闯入殿内。”

    浩星潇启不禁又冷笑了一声,抬手指着站在殿前的这四个人,“那这些乱臣贼子,又是如何跑到朕的面前来的?”

    “回陛下,臣已确认,定亲王他们此番非是要犯上作乱,更不是欲对陛下有任何不利之举。他们来此,只是要向陛下您求证三十多年前永王一案的真相。”

    “永王?”

    浩星潇启的气势顿时一弱,随即便恼怒地喝问道:“真相?什么真相?永王闯宫谋逆,被先皇谕令射杀,这便是真相!”

    他又突然用手指向萧天绝,“就是他,浩星潇宇,奉了先皇口谕,亲自带领禁军,将永王射杀于东华门内”

    “但那道口谕”

    萧天绝瞪着浩星潇启,咬着牙一字一句地道:“却是由你这位一直守在先皇身边的皇长子转达的!我根本就未见到先皇的面,更是从未亲耳听到他所颁下的这道口谕!”

    “那又如何?难道你还要诬指朕假传先皇口谕不成?”

    萧天绝顿时冷然一笑,朗声道:“你不但假传了先皇的口谕,更篡改了先皇的遗诏,因为你浩星潇启,根本就不是先皇所指定的大裕储君!”

    “你胡说!朕从未”

    浩星潇启色厉内荏地狂叫了一声,可当他的目光不期然地在萧天绝身侧另一人的面上扫过之后,便突然哑了声音。

第三百零八章 执迷不悟

    这时,那位原本站在萧天绝左后侧的人上前一步,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老衲济世寺方丈慧念,见过陛下!”

    “慧念大师免礼。”浩星潇启干巴巴地说了一句,随后便无力地缓缓坐回到了龙椅之上。

    萧天绝肃然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