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西游之纠察灵官-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火药桶点爆,造成的毁坏必是灾难性的。

    正想到此处,鱼同感到胸口一阵阴寒侵袭,耳中传来一声怒哼。

    鱼同收拾心情,向台下朗声道:“众位湖州百姓,两年前我湖州闹饥荒,大伙将存粮吃尽,都饿起肚子。是谁拯救了大伙?”

    “安乐王!”台下传出海啸般的叫喊声。

    “对,是安乐王,安乐王对大伙有再生之恩,我们不能不感激,所以本官今天特意在此举办感恩会,与大伙一起纪念安乐王。”鱼同虎吼一声。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叫好声。

    张慕仙眉头一皱,“鱼同他想干什么?”

    鱼同一番话将万人情绪点燃,两个呼吸后百姓气势稍弱,他轻轻举起手,台下慢慢安静下来。

    “本官组织大伙在此集会,是为了宣扬安乐王的善行。为此本官派人走遍湖州府十四县,从中遴选出十四户百姓,这些人都身受安乐王活命大恩。下面由他们一一讲述安乐王的善行。”

    鱼同说完后缓缓退到感恩台一角,那里有一张案几。几名衙役引着十四名百姓走上高台,其中一名百姓面容猥琐,身材矮小,他抢先一步从百姓中走出向台下道:“我叫牛二,安乐王对我牛家有大恩啊。”

    鱼同皱起眉头向身后衙役头领道:“怎么回事?不是让你们寻找相貌憨厚的百姓吗,怎么弄个无赖上去?”

    身后衙役头领尴尬道:“一时找不到那么多相貌憨厚,能言善辩的百姓,这牛二能说会道,只能拿他充数。”

    鱼同转过头向台前看去,牛二已经开始眉飞色舞讲述灾荒到来时,他家如何困顿,讲述他老娘天天哭喊着要吃肉羹,讲述他媳妇为让他老娘吃上肉羹,将自己小腿上的肉割下一块给老娘煮成了肉羹。

    鱼同越听越不对味,向身后衙役头领道:“牛二当这儿是茶馆吗?满嘴胡说八道,他当是讲评书吗?快将他叫回来,少丢人现眼。今天的事办砸了,本官将你们全部发配岭南!”

    衙役头领心中一凛,忙上前将意犹未尽的牛二拉回来。

    第二位百姓相貌憨厚,人未开口先哭泣起来,然后断断续续讲述灾荒到来时,不两日家中米缸就已见底。他每日天不亮去城中买米,但米价日高,不过十来天功夫家中一点存银尽数被奸商赚去。他每日起床后都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满脸菜色的老娘。

    “我满心难受,不得不上山挖野菜给家人充饥,后来挖野菜的人越来越多,野菜越来越少,我只能去剥树皮,再后来树皮也剥不到了。正当我想着一家人会被饿死时,安乐王来了,给我们带来了白花花的大米饭。安乐王救了我们一家啊!”此人声情并茂讲完,台下不少人感同身受,都跟着哭了起来。

    鱼同向身后衙役头领道:“他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衙役头领低声道:“这人叫陈忠,家住德清县,大人你别看他相貌忠厚,其实是个无赖破落户。”

    鱼同赞道:“谎话说的声情并茂,是个人才,此事结束后你将他喊来见我,倒是一个做官的材料。”

    衙役头领低头道:“是。”心中对陈忠羡慕起来,心中盘算道:“我是敲诈他一下,获得短期利益,还是与他交好,放长线钓鱼?”

    陈忠下来后,又有一个相貌憨厚的百姓上台,这百姓先将家世讲明,这才开始陈述面对灾荒的经历,他言语朴素,但是更有感染力,一番讲述下来,不少人泪如雨下,天空中金色的信仰之力已经凝如实质。

    张慕仙盘膝在黄金竹顶端闭幕养神,静静等待鱼同如何将这处大戏收场。

    接下来十四名百姓依次上台讲述自身面对灾荒的恐惧和对安乐王的感恩之情,中间鱼同更是邀请台下几名精神振奋的百姓上台讲述,将现场气氛活跃至极点。

    从辰时到未时,日已偏西,数十位百姓轮番上台讲述,百姓的热情数次被点燃,一浪高过一浪。

    重点关注信仰之力的张慕仙却渐渐发现一丝不同,百姓热情虽越来越高涨,但是飘出的信仰之力却越来越少,不由嘴角逸出一丝笑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鱼同原来打的是这个主意。先扬后抑,不知他从何处出手抹黑安乐王?”张慕仙充满期待喃喃道。

第四十一章 倒神运动

    民间有句俗语,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

    鱼同让人不厌其烦讲述安乐王的功德,每个版本都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现场数万百姓早就产生一丝“感恩疲劳”。

    见时机已至,鱼同向身后衙役头领使了个眼色,那衙役头领向台下打了个手势。

    “小人有一事不明,欲向鱼大人请教!”台下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

    鱼同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这位壮士有何疑惑,不妨上台来说。”

    片刻之后一个衣着简朴的年轻男子走上台来,这男子生的剑眉星目,脸型方正,让人一见之下就心生信任。

    这人上台后没有如普通百姓一般见官跪拜,只是拱拱手道:“鱼大人宣讲安乐王对我湖州有恩,小人并不反对,但如此推崇他的功绩,小人却不敢苟同。”

    他虽自称小人,却没有一点屈居人下的态势,这样反而更能赢得台下数万百姓的好感,这些百姓平日卑躬屈膝,哪个心中没有笑王侯、傲公卿的梦?

    鱼同一脸微笑道:“哦,壮士有何高见,尽管道来,本官洗耳恭听。”

    那人转向台下道:“在下于万山,就是湖州府人士,台下可能有人认识于某。于某在家中行二,还有一位兄长一位老娘,兄长前年跟随大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不幸战死在交趾,至今尸骨不能还乡。”

    “两年前湖州大荒,安乐王放粮救活了大伙儿,我和娘也因此得救,我心中对安乐王的感激不比任何人少。可是我心中却有一个疑惑,我和娘因安乐王放粮而活命,哥哥却因安乐王放粮而客死他乡,连祖坟都不能入。大伙说一说,我对安乐王是该感恩还是该报怨?”

    于万山此言一出,台下顿时嚷了起来,有人说父母为大,该感恩;有人说长兄如父,应该恩怨相抵。更多的百姓则是心中叹息,原来安乐王放粮也并非绝对的善事啊。

    于万山等台下声音小一些之后,才继续说道:“当年安乐王放粮,我于家领了一石军粮,我和娘足足吃了九个月才吃完。我当时就想,若只给我们半石多好,那样我和娘不用饿死,哥哥也不用战死了。”

    南征交趾,从湖州征兵最多,这些士兵的家人以前没想到这些,如今听于万山提出来,心中顿时对安乐王产生一丝不满。

    一个老太太哭泣道:“安乐王若是少放一点军粮就好了,那样我那苦命的儿子就不用死了。”她儿媳一边劝她,一边暗自垂泪。

    这样的人家又岂止一家,现场数十处都上演着同样的场景。

    张慕仙看着这一切,心中叹道:“恩情在时光冲刷下会越来越淡,怨气却会越积越重。这位鱼太守先引导人将恩情释放,又将人怨气勾出,对人心的把握已经入微,若是放到乱世,只怕又是一个草头王。”

    于万山见台下哭声四起,转过身大声问道:“草民愚昧,请问鱼大人,我该如何对待安乐王,怀恩还是怀仇?”

    鱼同支支吾吾道:“这件事乃是皇上钦定,本官虽也知此中尚有疑点,但本官也做不了主啊!”

    鱼同此话一出,台下顿时更加混乱,有人趁机高声喊道:“鱼大人,小人的儿子为国战死,却不能被追认为烈士,连尸体都在交趾不能还乡,请大人给小民做主啊。”

    这一句话引动不少人齐齐跪下,道:“请大人做主!”

    鱼同脸色难看道:“大伙冷静点,安乐王对大伙有活命之恩,若此案被推翻将大大影响他老人家的声誉,大伙有没有想过这点。”

    一个身体颤巍巍的老太太厉声哭泣道:“我老婆子这一条命算得什么?安乐王若是怪罪,就让他将老婆子这一条命拿去吧。我那可怜的儿啊,娘宁愿死也不愿你在异国他乡做孤魂野鬼!”

    于万山和鱼同交换一个眼色,忽然跪地朗声道:“请鱼大人查明事情真相,若兄长骸骨能够还乡安葬,于万山定然结草衔环以报大人恩德。”

    台下不少人跟着于万山跪了下来,当亲情与恩情相冲突时,他们选择了亲情。

    鱼同一脸为难道:“壮士请起,此事已经过了两年,时过境迁,本官也无从调查啊!”

    “鱼大人,小人有事禀告!”台下又响起一个声音道。

    鱼同向台下望去,又转头望了望衙役头领,见他点点头,这才道:“这位壮士也请上台来。”

    那人走上台后,向鱼同施了个军礼,然后转身道:“两年前押送十万石粮草支**趾前线,安乐王是押粮官,小人是安乐王身边的侍卫。粮草至湖州时,安乐王曾召集诸位将军商议放粮之事,当时大多数将军都主张放粮,但是都支持放一部分粮草,安乐王却一意孤行,将所有粮草放出。他虽得到美名,被封为神,可怜哪些出征交趾的兄弟却一个没能返回啊!这件事我在心中憋了两年,心中有愧啊!”说到此处他跪地哭泣起来。

    “安乐王以如此卑鄙手段获得神位,其心不正,我看他是一位邪神才对。”台下有人高声叫嚷道,顿时不少人随声附和。

    “怪不得那天拜安乐王,我回家后就大病一场呢!原来他是个邪神啊!”台下立即有人提出佐证。

    张慕仙暗自点点头,自己只是稍加提点,鱼同就将事情布置的如此周密,是一个人才。

    一名身材富态的老太太忽然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发了疯一样向外冲去,幸被身边的人拉住,人们七嘴八舌问道:“顾大婶,你这是为啥啊?”

    顾大婶哭泣道:“半个月前我带儿媳去给安乐王上香,谁知刚回来,她就小产了。这事都怪我啊,我为啥要带她去拜那个邪神啊!”接着她挣脱众人向山上冲去,口中喊道:“我不活了,我要为那未出世的孙儿讨还一个公道。”

    台下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无数人向莫干山上涌去。

    张慕仙见一股黑色的怨气直向禅源庵而去,怨气下方是数以万计满脸恨意的百姓,笑道:“好一场倒神运动!”

第四十二章 时不我待

    鱼同望着数万百姓疯狂冲向禅源庵,向身后衙役头领道:“魏捕头,你速去军营禀告沈将军,就说有数万愤怒的百姓冲入禅源庵闹事,请他派兵保护观音大士神像。”

    他身后衙役统领领命而去,鱼同心中寻思:“虽有圣上秘旨,但我如此行事总归不能放到明面上,还需向皇上请罪才是。”忽觉怀中有异动,那装有马援鬼魂的玉瓶已经从他怀中飞出直向莫干山而去。

    鱼同顺着玉瓶飞行的轨迹举目远眺,正望见张慕仙站在一竿黄金竹顶端,随风摇摆,心中松了一口气。

    张慕仙将飞来的玉瓶握在手中,马援化作一道黑光从玉瓶中飞出,跪在张慕仙身前道:“马援谢过道长。”

    张慕仙沉思道:“百姓的怨念虽能重创安乐王,但不见得能使他彻底泯灭,你与他因果牵扯甚多,你去帮他一把,助他解脱。”

    马援恨恨道:“马某正有此意。”说完向禅源庵飞去。

    张慕仙心道:“安乐王的塑像若被捣毁,观音菩萨的塑像也很可能保不住,一旦如此,必被观音知之,我虽是小人物,难保不被她注意到,还是及早离开为好。”

    张慕仙御风向北而行,然后折而向西,刚刚行出百里,忽觉身后一股强大的威压笼罩身后数百里方圆。

    他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御风而行,片刻后感到一股神念从身上一扫而过,略一停顿继续扫向他方。

    张慕仙心道:“以我的实力定不能瞒过观音的感应,该是师傅出手帮我了。”

    他念头刚起,脑中传出一道冷酷的声音,“还不算太蠢!”

    张慕仙心中窃喜,他从现代穿越而来,深知投入越多越不易割舍的道理,这“师傅”对自己帮助越多,越不会轻易放弃自己。

    “你若因我出手帮你而心生懈怠,必将死无葬身之地。”脑中师傅冷酷道。

    张慕仙心中一凛,问出一个一直疑惑的问题:“师傅,你将我从地球摄来此处,到底要我做什么?”

    脑中师傅嘿嘿冷笑道:“等你修炼至金仙境界,跳出三界外才有资格知道此事。”

    张慕仙眉头一皱,三界练气士按步就班向上攀爬,必将经历四重境界,鬼仙、人仙、地仙、天仙,而且在修炼至人仙、地仙、天仙时分别要经历雷、火、风三次天劫。至于金仙境界,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想至此境界,功法、悟性、时间、机缘缺一不可。以张慕仙的修炼速度,即使天仙境界也需修炼三五千年,至于金仙境界,他连一丝把握也没有。

    脑中师傅冷酷道:“你的修炼时间绝不超过一千五百年,玉帝目前正在度真空劫,你若不能在此之前跳出三界外,李代桃僵之事必被他察觉。那时候别说是你,就连你在祖星的亲人也难逃他毒手。”

    张慕仙顿时浑身汗毛倒竖,心中一片冰凉,惊道:“连师傅也不能瞒住他吗?”

    脑中传来一声冷哼,却没有听到回话。

    张慕仙脸色难看,从天空降下来,盘膝坐在一块青石上闭目沉思,直至天色昏暗,脑中闪过无数念头,无数对策。最终睁眼坚毅道:“时不我待,我辈必将争分夺秒!”

    此时一道黑影从远处飞来,张慕仙见那黑影眼中红光闪动,正是马援。

    黑影来至身前,张慕仙平静道:“马将军得手了?”

    马援点点头,“我趁安乐王那厮身躯被怨气崩碎时,一剑让他魂飞魄散。”

    张慕仙心道:“果如我所料,观音在此事上理亏,并不会为难马援。”

    “马将军以后有何打算?”张慕仙试探道。

    马援单膝跪地道:“道长对马援恩重如山,若道长有所差遣,马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若道长看不上马援这点本事,马援甘愿做一孤魂野鬼,游荡世间。”

    张慕仙欣喜道:“马将军说哪里话,日后咱们兄弟一同闯荡三界,别的不说,为马将军谋一神职,慕仙还是能做到的。”

    马援心道:“敢招惹观音菩萨,如今又轻许我成就神位,张道长身份果然不同寻常,看来我赌对了。”忙改口叩首道:“马援誓死追随主公。”

    张慕仙上前将马援扶起,改口道:“马大哥万勿如此称呼,咱们兄弟相称,共享富贵。”

    马援摇摇头,固执道:“主从之礼不可废。”

    张慕仙见此就不再坚持,他日后还要招募人手将天庭纠察部门的架子搭起来,若是不分尊卑,定难成就大事。

    主从名份即定,张慕仙从怀中掏出玉瓶递给马援道:“马大哥也知我修炼的功法需要炼化鬼魂怨气洗去凡尘,就劳烦你替我捕捉一些孤魂野鬼。”

    马援接过玉瓶,就要转身离开,张慕仙忙叫住他叮嘱道:“马大哥,你已修炼至鬼仙顶峰,但身上怨气太重,万不可再修炼,否则必将引来天劫。等我修炼至鬼仙圆满,再设法替你谋一神职,有神位在身当能避开天劫。”马援点点头,飞速离开。

    自此后张慕仙一边西行,一边捉妖洗练身体中凡尘。他作道士打扮,加上有九转元功推算之助,每天都能有所斩获,但毕竟**凡胎有所限制,所捉鬼魂有限。

    马援身为灵体又是鬼王,在捕捉鬼魂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每天捉到的鬼魂都有数十上百只。二人联合起来,张慕仙的修为犹如坐火箭一样,蹭蹭向上蹿。

    张慕仙欣喜的同时不禁感慨:“升级刷经验不可不带宝宝啊!”

    这样二人一路向西而去,经宝城、铜陵、安庆、九江、黄石、武汉,这一日来到孝感境内。张慕仙一路上炼化近万鬼魂,修为已经接近鬼仙境界,心道:“若按此修炼速度进行下去,不出半年我必能达至鬼仙境界,不出十年就能鬼仙境界大成,届时再返回天庭着手纠察衙门扩充工作。”

    手中掐动搜鬼诀,张慕仙顿时感觉到前方不远处村庄中有一个刚刚离开躯体的灵魂,忙向那处赶去。

第四十三章 三国混战

    张慕仙一路向西直行,行出两三里后果见前方有一村庄,急向村口行去,却见村口路中央正有一位青年书生盘膝而坐,挡住去路。

    这书生青衣儒袍,一脸正气,双眼闪闪发亮,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

    张慕仙皱眉道:“兄台,还请让出道路!”

    书生抬起头,严肃道:“凡事都有先来后到,我先来此处,道兄何故请我让路?”

    张慕仙不欲与他纠缠,翘起大拇指赞道:“兄台见解高明!”说完迈步从青年身旁走过,向村中行去。刚行出五六步,那书生凭空出现在张慕仙身前,又挡住他进村的道路。

    张慕仙脸色不虞道:“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兄台如此做不嫌太霸道吗?”

    书生冷笑道:“道兄这么急进村是捉鬼吗?”

    张慕仙点点头,“正是!”

    书生道:“这就是我阻止道兄进村的原因。”

    张慕仙皱眉道:“兄台这是何意?”

    书生道:“在下离家游学时曾发过誓,但凡孝子贤孙哭丧之声入得我耳,能使我心为之动,神为之伤者,我必给他一个孝感天地的机会。道兄听村中哭丧之声何如?”

    张慕仙凝神细听,村中传来一声声哀嚎声,生生悲切,如杜鹃啼血,顿令他动容。不过他并不会因此放弃,拱手道:“兄台初衷虽好,但生老病死乃世间规律,岂是人力所能逆转,难道兄台认为人死还能复生?”

    书生正容道:“人心即是天心,天人合一之时,死而复生又何足为奇?”

    张慕仙此时已对那鬼魂失去兴趣,反而对这书生升起好奇道:“兄台准备阻拦多久?”

    书生食、中二指拐在一起比划一个手势道:“七天!”

    张慕仙在路边一处枯草上坐下,笑道:“那我在此等待兄台七天,看看是否真有孝感动天之事。”

    书生微微一笑,闭目盘膝在路中央。

    张慕仙也闭上眼睛开始搬运周天,调和龙虎。

    如此过了一个时辰,那书生忽然睁开眼睛,身形一闪已消失不见。张慕仙心中好奇,正准备掐指推算,就感到村子另一头有法术波动传来,急忙御风向那处飘去。

    张慕仙飘飘然停在村边一棵大榆树上,不远处那书生持剑与一个光头和尚对峙。

    和尚双手合十道:“施主,村中那位老妇人一生行善,请施主放开道路由贫僧替她超度加持,助她来世投个好人家。”

    书生冷笑道:“臭和尚,少在我面前假慈悲,那老妇人既然一生行善,其功过自有天心评估,哪用你来超度。”

    和尚双手合十道:“施主此言差矣,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乃人生七苦,不管何人身死,既然心中有苦,就会有一丝怨气,贫僧将其怨气祛除,岂不是功德一件?”

    书生嘿嘿笑道:“为自己积攒功德,这才是你进村的目的吧?”

    和尚道:“此乃双赢之局,贫僧得功德,那位老妇人得实惠,有何不妥?”

    书生摇摇头,“任你舌绽莲花,若想进村去,先要问过我手中宝剑才成。”

    和尚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这又何苦?”说完他迈步向村中走去,每迈出一步,脚下就生出一朵金色的莲花,如此共生出九朵莲花,将他周身护住。

    书生轻轻抽出手中宝剑,身形一闪出现在和尚身前,宝剑直刺在一朵莲花上,将莲花泯灭。

    身周莲花被刺灭一朵,和尚口宣佛号道:“阿弥陀佛!”破灭的莲花自脚下再次生出,脚步却停了下来。

    书生如影似幻,不断在和尚身边闪现,每一次露出真身必能击破一朵莲花。

    莲花生了又灭,书生不能将和尚击退,和尚也无法再向前行,二人竟然僵持下来。

    张慕仙心中惊奇,“这书生身体凭空挪移却无丝毫法力波动,比之五行遁法还要高明百倍,似乎是儒家的天人合一之术。此法一直被视为儒家秘传,由孔子传孟子,孟子传董仲舒,这青年既能使出,必是儒家当代传人。”

    “那和尚也不得了,他那金莲护体之术,应该是脱胎于阿弥陀佛的九品莲台,也是三界最顶尖的护体功法。”

    想到此处,张慕仙心中一动,这二人一为儒家,一为佛家,儒佛争锋,怎能缺了道家一脉?

    张慕仙从树顶纵身跃下,向两人喝道:“两位打的如此精彩,贫道也来参上一局。”

    声随剑至,张慕仙一剑刺在和尚的一朵护体莲花之上,将莲花泯灭。

    和尚脸色一变,向后退出一步,张慕仙却并不追击而是回剑与那书生战在一处。

    那书生剑法煌煌正正,威力浩大,顿时将张慕仙压在下风,但张慕仙的剑法遇强则心中杀意澎拜,威力自然随之增强。

    和尚原地未动,身周九朵金莲却分出三朵向张慕仙攻来。前后俱遭攻击,张慕仙顿觉压力大增,但他毫无退缩之意,手中四合剑前挡后架,将二人攻击全部挡在剑光之外。

    如此交手十余招,张慕仙顿觉吃不住,身后的莲花忽然转向,向书生后背攻去。书生回剑防守,如此又成张慕仙联合和尚夹攻书生之局。书生的功力明显比二人高明一筹,加上他身法高妙,忽东忽西,在二人的夹攻下依然游刃有余。

    如此战斗五十余招,张慕仙见书生招式不如先前灵活,剑光一转,又攻向和尚。

    那和尚毫不吃惊,口中念动真言,九朵莲花旋转,将身体护得密不透风。张慕仙和书生攻击虽急却不能奈和尚分毫,三人各自面对围攻,倒属他应对最为轻松。

    三人展开三国混战,张慕仙时而联合和尚围攻书生,时而联合书生围攻和尚,时而又被二人围攻,三人斗得不亦乐乎,早已忘记当初的争执。

    斗至后来,三人都佩服对方的修为,渐渐收起争斗之心,招式以切磋为主。张慕仙杀心一收,剑上威力大减,不得不退出战圈。

第四十四章 孝感动天

    三人相视一笑,正要互通姓名,那书生脸色一变,身形一闪消失在原地。随后和尚也若有所觉,脚下步步生莲直向村内而去。

    二人身影消失后,张慕仙才模糊感应到这方天地有一丝异样,好似与某种精神产生共鸣而变得异常活跃。他顺着这丝感应御风向庄内飘去,越接近庄内天地越活跃。

    张慕仙再无迟疑,向前飘出一里,见书生和和尚都停在一处竹林边,一声声悲切的哭声自竹林中传来。

    顺着哭声望去,一个身穿麻衣的中年男子,正抱在一棵碗口粗细的毛竹上失声痛哭,男子旁边有一辆牛车,牛车上躺着一位穿着讲究的老太太。

    张慕仙眉头皱起,那老太太早已断气,魂魄正在尸体旁徘徊不去。他忽然想起书生先前的话,“孝感动天,死而复生。”,心中惊道:“难道真有如此奇事?若在前世张慕仙定然不相信,但这里是神话世界,不能以常理测度,就凝神观看起来。”

    这一看,张慕仙顿时发现一丝异常,那哭泣男子神情憔悴,双眼无神,眼泪哗哗从眼角流出。天气如此严寒,眼泪流出后即使不结冰也会立即被冷风吹掉,可是这男子的眼泪却直接化雾,一丝丝在竹林中飘荡。

    “苍天啊,你可怜可怜我那老娘吧!她只想吃一碗竹笋汤而已,我却不能满足她老人家的愿望……,孟宗诚心恳求,若能使我娘复活,我情愿减寿十年!”那男子一边哭,一边低声向上天哀求。

    张慕仙慢慢听明白,这男子叫孟宗,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入冬后天气骤然转冷,孟宗的母亲因此生了病,病危时一直希望能喝一碗竹笋汤,但此时天寒地冻,哪里有竹笋可挖?老太太于今早抱憾离世。

    孟宗心中舍不得老娘,一边痛哭一边向天地祈求。

    张慕仙灵目打开,清晰看到孟宗只是一介凡人,但他的精神这时候却与天地间某种大道相合,短时间内竟然拥有了操纵这方天地规则的力量。

    片刻之后,孟宗眼泪化成的雾气凝结成水珠,竹林中淅淅沥沥下起小雨。随着雨水落下,林中地下响起沙沙的声音,不一会儿一棵棵竹笋破土钻出。

    孟宗老娘的魂魄原本呆呆站在尸体旁,这时候竟然重新返回身体内。她睁开眼睛担忧道:“宗儿,你这是何苦呢?”

    孟宗猛然听到老娘的声音大喜过望,又见四周长满竹笋,匆忙拔起几棵,用牛车载着老娘向村中走去。

    张慕仙见此,心中若有所悟,身体越来越轻,逐渐飘飞到村庄上空,浑身一震,身体和天地宇宙融合为一,身体再无丝毫重量。

    张慕仙心中狂喜,没想到观孟宗孝感天地之事,让自己产生一丝顿悟,进入鬼仙境界,足足抵得上半年苦修。他掐动一个指诀,人蓦然消失在原地。

    和尚和书生朝张慕仙消失处望了一眼,眼中均露出惊奇之色,随后两人都露出坏笑,各自转身离开。

    张慕仙自空气中消失后,立即觉得置身于土壤的世界中,四周充满泥土气息,自身也化成泥土的一部分,正在其中快速穿行。

    他施展的正是土遁之术,土遁的速度比御风要快上许多倍。张慕仙只觉眼旁景色变幻,天地中只余下金木水火土五中最基本的元素,他不断操纵遁法调整方向,规避五行中其他元素,遁行的目的地根本无从把握。

    正遁行间,张慕仙蓦然看到前方一片大木挡住去路,正欲调整方向躲避,却一头撞在木头上,灰头土脸从地下钻出,这才发现前方是一片大森林,林中古木参天。

    张慕仙揉揉被撞肿的额头,理清方向,向西方的桐柏山望去,心中粗略估算,发现此时自己的位置比原先预想的位置差了五六十里。他原打算向西方遁形两百里,如今发现遁行方向至少偏差二十度,心道:“五行遁法很难把握方向,用来逃命尚可,用来赶路却能偏到姥姥家去,不知能否随着境界提升消除这种弊端。”

    再次揉揉红肿的额头,张慕仙辨明方向直向西方而去。他和马援先前曾约定在孝感县最大的酒楼汇合,届时马援将捕获的鬼魂交给他。

    有了上一次教训,张慕仙一路上虽不断运用遁法,却每次只遁出五六里就停下来,修正方向后再继续施展遁法。

    张慕仙足足用了一个时辰才行至孝感县郊外,比他御风飞行还要慢上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