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明朝一小神-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其余人就不知道王贵滥杀无辜么?难道其余人不知道王贵欺压良善么?不,他们知道,但是,他们更知道,杀死王贵的后果是多么严重,所以他们才装聋作哑,视而不见呐。”书生的嘴唇颤抖着,语气更加的沉重。

第六百九十章 捧杀

    “阉狗欺人太甚,我们怎么可以让这些义士白死?不若这样,我们一起去午门敲登闻鼓,希望朝廷能够对兴王网开一面。”就在大家激愤异常的时候,一个人忽然站了起来,大声的说道。

    “对极对极,我们去敲登闻鼓,让朝廷不要惩罚兴王,并且为其正名,一定不能让天下义士心寒。”这个提议一出,得到了不少的认同。一个读书人,若是没有功名,想要参政议政肯定困难无比。唯一的法子,就是让大家聚集到一起,联名对朝廷上书。

    整个酒楼之中,所有的读书人都觉得胸腔之中有一道血气蒸腾,让他们身心无比亢奋。众人呼啸而下,朝着午门的方向而去。

    在一路走来,不少人呼朋唤友,队伍的声势越来越壮,加入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在快要靠近午门的时候,人数已经增长到了百人左右。不少百姓都跟在这些读书人的后面,想要跟着一起看看热闹。

    “你们干什么的?”这帮读书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午门附近,可把守在午门的那些士兵给吓了一跳,一个个赶紧握住了手中的兵器,厉声的问道。

    “我们要见阁老……我们要替兴王讨一个公道……阉狗该死!”人群之中,传来了无数嘈杂的声音,那些士兵听的头都大了。不过,通过这些人的只言片语,他们也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几个人快速的走入了午门,将此事禀报到了内阁。

    “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如此喧哗?”内阁办公的地点就在午门的边上,外面的吵闹声,很快就惊动了杨廷和等人。等到那几个士兵进来之后,几个阁老便皱着眉头问道。

    “禀报阁老,外面聚集了一大帮子的士子,具体发生了什么小的也不知,但听他们的来意,似乎要替兴王讨一个公道。”其中一个士兵,赶紧将外面的事情简略说了一遍。

    “兴王?”一听到这两个字眼,杨廷和几人的瞳孔便是一缩,他们在互相对视了一眼之后,都在各自的眼睛之中看到了一丝阴霾。

    “走,我们出去看看。”杨廷和清了清嗓子,当先一步,朝着午门之外走去。蒋冕和梁储二人跟在后头,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凝重之色。

    “阁老出来了!”三人刚刚走出午门,外面的人群就变得更加激动了起来,不少人都在大声的嚷嚷着,场面有些控制不住了。

    见到这等状况,杨廷和面上一沉,“尔等读书之人,不思学习修业,为何来午门喧哗?”

    他毕竟是大明的宰辅,身上自带着一丝威严,在出声厉喝的时候,不少人都不自觉的被其气势所迫,说话的声音也小了下来。

    “杨阁老,您是三朝老臣,两代宰辅,素来刚正不阿。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希望您可以替兴王做主,不要责怪于兴王。”在人群之中,一个读书人站了出来,对着杨廷和行了一礼,语气十分认真的说道。

    “是啊,权阉当道,非是国家和百姓之福,兴王此举,也是替家国社稷着想。”边上又有读书人插口替兴王求情。

    “若是朝廷坚持要处罚兴王,我等读书之人,就在此长坐,直到你们改变主意为主。”人群之中,也有一些人性格比较执拗,语气中竟然夹着几分威胁。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诉说了大量太监们的罪状以及兴王的苦衷和仁义。本来,按照杨廷和等人的想法,就是打算倒打谭季堂一把,好让兴王脱身的。按理来说,是和这些士子的目的相同,他应该顺从民意,趁势而为才是。

    但是,杨廷和三人听得越多,这心里头却是越烦躁。瞎胡闹,这些人可真是瞎胡闹,将他们的计划全盘打乱了。

    这些读书人明显是被人给利用了,表明上看起来是在替兴王说话,希望朝廷能够网开一面,实际上,这是很明显的捧杀之术。

    那镇守太监乃是皇帝所派,代表的也是皇帝的脸面。你这把镇守太监给杀了,还给镇守太监身上泼了那么多脏水,那就是啪啪的在打皇帝的脸。你这倒好,打了皇帝的脸之后,不仅不请求皇帝处罚兴王,你还让其网开一面,你让皇帝怎么想?

    最关键的是,这么多读书人替兴王求情,那不是说明兴王受到百姓爱戴么?你一个藩王这么受爱戴,你是想要干什么?莫不是想要收买人心,坐一坐那九五之位?这宁王造反的风波还没散去,就又发生了这等事情,这也由不得有心人不往歪处想。

    如果在这个时候,杨廷和等人依然要保兴王,那只会把事情进一步的推向一个难以控制的地步。外有士子,内有官员,都在帮助兴王,皇帝知道了会怎么想?宗室知道了会怎么办?其余藩王知道了反应又会是如何?

    所以说,面对着这些士子的逼宫,杨廷和等人不仅不能保兴王,还得对其大大的处罚。处罚的越重,兴王相对而言才越是安全。

    “走吧,回去吧,这一局我们输了。”杨廷和的面上没有丝毫波动,他十分平淡的看着面前那些士子,半晌之后,才转头对着蒋冕二人说道。而在他转头的瞬间,蒋冕二人在其眼神里,看到了一丝愤怒和无奈。

    在这个时候,他们就必须以退为进,只有重重的惩罚了兴王,才是保护兴王的最好法子。只是,这个举措一出,怕是得罪的人不少。

    首先,兴王被惩罚了,那心里对于杨廷和等人,怕是不会有什么好感了。而在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好去解释什么。

    其次,这些读书人喊着要赦免兴王,内阁的几个阁老偏偏反其道行之,那这些读书人定然也会怨恨。

    最后,他们惩罚了兴王,那就相当于帮助了阉人宦官,天下的百姓和寻常的官员会如何看待他们?说不定会认为他们与宦官同流合污,蛇鼠一窝呢,这对他们的清名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第六百九十一章 谋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兴献王朱厚,罔顾国法,擅遣家臣,而害天使之命。故罚俸三年,削爵一等,减免厨役、斋郎、铺陈之杂役。勒令思过三年,思过期间,毋得饮酒、鼓乐、歌舞,命长史以为监督。”一封申斥的圣旨,很快就传到了安陆。

    关于兴王的惩罚问题,杨廷和是和宗室府的人商议过的,虽然宗室府的人觉得这个惩罚有些严重,但是,因为三个阁老都坚持,他们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在圣旨草拟好了之后,内阁便命令快马加鞭,将其交给正德,让其审阅一遍。毕竟,似这等皇室内部的问题,必须要经过皇帝同意的。如果皇帝觉得这个惩罚太低,他们必须还得改一下。如果皇帝觉得惩罚太重,也完全可以将这封圣旨搁置。

    在这个问题之上,皇帝的自主权还是挺大的。朱厚照才得了奏折之后,连看都没看,直接就同意了。他如今的注意力,可都是放在宁王的身上,对于自己的这个堂弟,并没有如何在意。

    “兴献王?呵呵,好得很,真是好得很呐。”在安陆城的王府之内,朱厚紧紧的握着自己的拳头,面上一片狰狞。

    按照大明藩王之间的爵位等级,最高的就算亲王爵位,一般都是单字,比如说宁王,比如说兴王。而第二等的,就是郡王。郡王一般都是两个字,如今兴王被改成了兴献王,这对于朱厚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而且,爵位被削,最让他难以接受的不是面子问题,而是一旦被削爵,他和大明之间的气运联系,就会削弱许多。一个郡王和一个亲王,本身就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嘶吼。”朱厚的头顶之上,一条紫色的蛟龙不住的飞舞。这条蛟龙的背脊之上,有一条璀璨至极的金线,连接头尾。就是这么一条金线,使得整条蛟龙看上去威武非凡。

    但是,就在圣旨下达的瞬间,这条蛟龙就迅速的萎缩了起来。原本已经初露峥嵘的头角,也开始退化,腹部伸出来的四根爪子,也逐渐的缩入了腹中。

    原本看上去威武不凡的蛟龙,此刻竟然变得像是一条蟒蛇。不过,唯一不变的,就是蟒蛇背后的那根金线,依旧璀璨夺目。

    这根金线,便是大明的龙气。如今,大明的储君未定,而朱厚便是第一顺位,所以,他身上的龙气是仅次于朱厚照的。当然,朱厚照乃是皇帝,通体的气运都是龙气构成,不像朱厚这般,仅仅只有一丝。

    别小看了这么一丝龙气,纵观整个大明,身具龙气之人,也不足十人。哪怕很多藩王,他们因为和当今皇帝的血脉关系较远,自身的龙气早就消失了。换句话说,就算是想要从藩王之中立一个皇帝,也不可能挑选到他们。

    说起来,朱厚的这道龙气,得来也是极其不易的。那些躲藏在渡厄古筏之中的诸位大能,可是在数十年前,就开始布局了。

    在六七十年前,北方的瓦剌以极快的速度壮大,虎踞在大明北方,连鞑靼都被压制的喘不过气来。而没有人知道,这瓦剌的壮大,其实是有人逆天改命的结果。

    渡厄古筏之中的大能,以秘法刺激了瓦剌的气运,促使瓦剌的国力大增,不仅覆压鞑靼,还一直杀入大明,掳走了当时的皇帝,也就是英宗皇帝。

    英宗被俘,大明的气运瞬间就混乱了起来。毕竟英宗身怀龙气,而大明朝廷失去了龙气的支撑,便开始摇摇欲坠。

    好在,当是有一位大儒,名叫于谦,当机立断,重新立了一个皇帝,也就是英宗的弟弟,后来的代宗皇帝。

    新皇出现,国运便重新催生龙气,使得朝堂瞬间的稳固了下来。而就算这个举动,也差点使得神道诸位大能的谋划失败。

    不过,那些大能毕竟都老谋深算,立刻动用了手段,让瓦剌将英宗皇帝又放了回来。一天没有二日,一国不能有二主。这双龙相争,使得国家发生了更大的动荡,而天命再次被搅乱。如此,便给了诸位大能可乘之机,他们也能继续从容布局了。

    而这一次,他们布局的对象,落到了英宗的儿子,也就是废太子朱见深的身上。他们将一个身怀惑心之术的宫女万氏送到了朱见深的旁边。

    二龙相争,最终还是英宗皇帝赢了,他重新确立了年号,并且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大明再次的恢复了正常运转之中,但是,谁也不知道,一枚暗子在这动荡的天命之中,悄然的潜伏了下来。

    英宗死后,朱见深即位,也就是朱厚照的爷爷,宪宗皇帝。宪宗是在万氏惑心之术的影响之下,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他疏于朝政,宠信万氏,使得万氏的权力大增,权倾朝野,不论是内阁还是东厂,都无法与之抗衡。

    甚至于,当时还有这么一句话,“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天下的运转,尽皆取决于万氏之手。

    而万氏得了神道诸位大能的授意之后,让宪宗所有的孩子,或是胎死腹中,或是意外夭折,在宪宗寿命将近之际,都未能有一个子嗣。

    本来,按照计划,宪宗没有子嗣,那必然需要从宗室之中选一个孩子继承皇位。他们只需要提前安排好可能性最大的那几个藩王就好了。毕竟,转世到藩王的家中,可比转世到皇宫里轻松多了。

    但谁料到,在这个时候,宫内突然冒出来一个皇太子,这个太子一出现就已经三岁了,三年前为了躲过万氏的迫害,这个孩子被太监们藏在了宫内,一直到其三岁才交给宪宗。

    宪宗得到了这个孩子,大喜过望,很快便封其为太子。万氏在这期间,也多次想要杀死这个突如其来的太子,但在宫中太监宫女的帮助下,全部都是失败了。

    这可能是大明国运庇佑的原因,此子命格高贵,天生就是帝王之相,万氏的种种手段,根本奈何不得他。在这等情况下,那些大能只得再次的更改计划。

    他们让万氏不要再杀死宪宗的子嗣了,这样一来,宪宗就又生了几个儿子。而这些儿子之中,有一个就是朱厚的父亲,上一任兴王朱佑。

    神道大能们决定,将这个主宰大明的计划推迟个几十年。而到了如今,朱厚照无子,朱厚第一顺位,他们的机会再次降临。

    感谢小小717同学的打赏,摸摸大

第六百九十二章 林家的根

    “老黑,我们的布置如何了?”朱厚将圣旨攥在了手中,拳头紧握,但面上却是一片平静,平静的就像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只欠东风。”黑先生站立在一边,沉声的说道。这次去山西,他可谓是栽了一个大跟头。虽然成功的杀死了那个神灵,但也害的兴王被削爵,原本十拿九稳的皇帝之位,也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好,我们最好快点行动,我已经没有耐心耗下去了。”朱厚长长的吐了一口气,随手将圣旨扔到了地上,然后大步的离开了屋子。

    “是。”黑先生点了点头,脑袋低垂,满脸恭敬的模样。

    ……

    “什么?你让我们举家搬到鞑靼?”而在山西太原的林府之中,林羡渊听到了方洪的建议,当即惊叫了起来。

    林家虽然不是底蕴多么深厚的世家,但是,怎么说也是书香门第,而鞑靼乃是番邦化外之地,堂堂汉人,岂可自甘堕落到这等地步。

    “我跟兴王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他为了对付我,或许会对你们使出什么阴招。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是前往鞑靼比较好。鞑靼的皇帝博迪与我有旧,定能保我林家平安。”方洪也知道,这个决定对于林家来说,有些难以接受,但如今别无他法,只能如此了。

    “不行,万万不行,此举只会让祖先蒙羞,我任何一个林家人,都不能做出这等事情。”林羡海不住的摇了摇头,他乃是林家如今的家主,他不想让林家在他手里成为化外之民,也不想让后世的子孙戳他的脊梁骨。

    “外翁,您怎么看?”方洪看向了林靖远,在这个时候,真正能够做到一锤定音的,也只有老爷子了,只要他同意了,林家人便不得违逆。

    林靖远见方洪将这个选择甩给了他,便笑着摇了摇头,“洪哥儿,你随我一起走走吧。”

    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直接拄着拐杖,迈步朝着屋外走去。方洪赶紧上前一步,伸手搀扶着老爷子的胳膊。

    瞧着二人出了门,林羡海微微的叹了一口气。

    方洪和林靖远,一路从大堂之中走出,沿着一条小路,随意的走动了起来。“洪哥儿,你看这块太湖石,乃是我林家先祖谨诚公从江南运来的太湖石,自林家建立起,就一直立在了这里,至今已经有一百三十二年啦。”待到了后园的时候,林靖远抬手指着一块一丈高的假山石,大声的说道。

    这块太湖石纹络古朴,上面已经爬满了青苔,和四周的地面融为了一体,看上去无比的和谐。

    林靖远似乎也来了谈兴,走了几步之后,站在了一座木制的小楼面前。“你看这座小楼,是第三代先祖博文公修筑的,博文公年轻之时,学习不肯用心,在被长辈责骂了之后,便发愤图强。为了能专心的学习,他就修建了这二层小楼,每日里爬上楼后,就命人抽掉梯子,饮食只用吊篮上下。他凭着这股劲头,学业终于有成。在其三十二岁那年,考上了二甲进士,最终官至户部侍郎。”

    林靖远给方洪讲了这座小楼的故事,还说他小时候也曾被关在这里学习,那时候他还整天想着如何逃跑云云。或许是年纪大了,他有的时候,说着说着自己就忘掉了先前说了什么,将一段话重复好几遍。但方洪却没有丝毫不耐烦,反倒听得津津有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转过了那小楼没有多远,就是林家的祠堂,祠堂的边上,则是一座家学的学堂。里头是林家的适龄孩童,还未走近,便能够听到里面朗朗的读书之声。

    而到了学堂附近,林靖远却出奇的没有说话,只是拄着拐杖,静静的站在外面倾听着,面上时而露出了笑容。

    一直站了有半刻钟的时间,他才慢慢的离开学堂,往自己的小院走去。

    他一路上都很沉默,一直快要走到院门口的时候,口中才突兀的来了一句,“林家的根,在这里啊。”

    说完之后,他就走进了院子,方洪还想搀扶他,但林靖远却摆了摆手,独自一个人蹒跚着前行。

    方洪站在小院的门口,伫立的良久。许久之后,他转身离开,但在这次之后,他再也没有提过举家前往鞑靼之事。

    三天之后,方洪向林靖远辞行,带着丑娃和谢朝雨,一同往江西的老家而去。

    “我们终于要回家咯。”四辆马车,沿着官道,一路往南边而去。丑娃被方洪给举得高高的,虽然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似乎也被父亲的情绪所感染,嘴里发出咯咯的笑声。

    “方洪,这外翁那里你准备怎么解决?”谢朝雨斜靠在方洪的身上,小声的开口问道。虽然她不知道方洪和兴王之间有什么矛盾,但也知道,兴王绝对是个难缠的对手,万一他们对林家下手,那林家又该如何解决?

    “兴王那边暂且无事,他们估计以为我已经死了,只要我不露面,林家就暂时不会有危险。”方洪拍了拍谢朝雨的头发,轻声的开口说道。

    谢朝雨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还不知道方洪假死的事情,但既然方洪说了这样的话,她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方洪一只手抱着丑娃,一只手则揽着谢朝雨,眼神变得幽深而平静。他知道,自己这假死脱身之计,只能用于一时而已,迟早有一天会暴露的。他需要做的,就是在这段时间内,迅速的提升自己,至少有能够让兴王忌惮的底牌。

    “江西,江西有个龙虎山,是时候该去看看了。”方洪曾经有一个计划,就是搜罗天下超凡存在,以体内世界为基础,对那些存在进行敕封,好最快的截取天命力量。前些日子,因为事情比较多,正好给耽误了。不仅如此,为了瞒天过海,他还忍痛让巡游灵官自爆。他本来也就降服了两尊神灵,如今还死了一个,这让他损失挺大的。

    感谢叶葳蕤同学的五百币打赏,摸摸大

    。

第六百九十三章 官道偶遇

    方洪等人坐着马车,行进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到达了江西境内。这一路上走来,也不是很太平,路上有时也会遇见些贼匪流寇。不过,这些对于方洪来说,只是让生活中多些调剂罢了。

    “少爷,我们前面就到长江了,我们直接坐船,便能够沿江直接到达长宁。”林老爷子派了管家的儿子林孝安送方洪几人回家,这林孝安果然是个不错的人才,这一路上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方洪等人赶路,不仅没有吃到什么苦头,反倒还养的白胖了起来。

    “终于快要到家了。”方洪抱着丑娃,从马车上头下来,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城池,城池往南十数里的地方,便是长江了。

    “少爷,前面是德化县城,我已经让一些下人去准备船只了,或许下午就能出发了。若是少爷觉得无聊,可以先去县城里头逛一逛。”林孝安的声音略带着些谦卑,轻声的说道。

    “去县城就不必了,我们在这等着就是了。”方洪摇了摇头,拒绝了林孝安的提议。

    如今已经是暮春的时节,官道的野草长得茂盛,但明媚的绿色之中,还夹杂着一些可喜的小花,让整个季节都生动了起来。

    方洪令人拿出了一块绢布,铺在了地上,然后又准备了一些酒水和干果,就这么坐在了官道的边上,欣赏着附近的景色。

    丑娃见到这等景色,也表现的十分兴奋,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因为身上的衣服穿得厚实,看着就像是一个花球在滚动着。

    方洪看着儿子,觉得十分好玩。伸手从边上拎起了酒壶,往口中灌了一大口。山西的汾酒很有名气,他怕以后喝不着,特意命人装了几坛子在车内。

    他喝酒的时候,喜欢往酒水之中注入一道神力,这样会让酒水变得更加香醇,还能滋养肉身,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驾。”欣赏着美景,品味着美酒,方洪觉得心中无比的惬意。不过,他这份舒适还未维持多久,从不远处,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十数个骑兵,骑着健壮的马匹,从远处疾行过来。

    这官道本就不平整,再加上好些天未曾下雨,骑兵所过之处,尘土飞扬,风沙席卷,简直要迷了你的眼睛。

    此处是官道,来往行人不少,就算有赶路的骑兵路过,那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是,方洪瞧着为首那汉子,心头却是一动。

    这个汉子竟然是陈老三,当初他借助许旭峰的身份,混入宁王的军中,陈老三是他的亲兵之一。后来他离开了,还摆脱王守仁帮忙安排一个好位置给他们,也算是成全了情分。

    看陈老三的衣服,是一身百户的官服,看来王守仁真的出了不少力气,不然一个普通的亲兵想要熬成百户,那可没有这么容易。

    “吁吁。”陈老三等人,本来是迅速赶路的,但是看到方洪坐在绢布上头,却将马匹的缰绳一扯,慢慢的停了下来。

    “这位少爷,卖我一点酒水可好?我等急行了一天,口干舌燥,实在是难受的紧啊。”陈老三一转马头,来到了方洪的面前,伸手作揖,大声的说道。

    方洪笑了笑,伸手拍了拍边上的绢布“若是不嫌弃,坐下来歇歇脚再走吧,说什么卖不卖的,就当交个朋友了。”

    “哈哈哈,这可不行,我们可不是那等老爷兵,交朋友可以,但是酒钱还是要给的,一码归一码。”陈老三大笑了一身,翻身下马,而他边上的几个士兵,也跟着走了过来。

    “接着。”方洪抬手一甩,将一罐子酒水扔给了陈老三。陈老三伸手一接,将其抓在手里,直接往嘴里灌了好几口。

    “真是好酒,可惜啊,不够烈,这酒喝多了,脾气也得软了。”陈老三用袖口擦了擦嘴,然后点评着说道。

    方洪摇头一笑,并未多说话。只是拿着酒坛,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小口的喝着。

    陈老三将酒坛子又递给了其余几个士兵,而他则一屁股坐在了地上,扯开了衣襟,长长的吐了一大口气。

    “看几位行色匆匆的,莫非是有什么急事?若是真的紧要,那得赶紧上路了,免得耽误了功夫。”方洪随口的询问说道。

    “他奶奶的,哪有什么紧要的事情,上头那帮人纯粹就是折腾你。我老陈就是看不惯他们,才被他们穿了小鞋,整日里瞎忙活。不管了,今天哪怕被骂一顿,老子也不伺候了。”陈老三伸手从方洪的绢布上抓了一大把干果,一边吃着,一边出声骂道。

    “哦?此话怎么说?”方洪似乎来了兴趣,继续的问道。

    “你可不知道,那些卫所的士兵啊,哪里还有个当兵的样子,就跟上官的佃农家奴无异。我老陈脾气暴,哪里受得了这个,就顶撞了上官几句。谁成想,这一顶撞可就出问题了,什么破事烂事都交给我,完不成还军法处置,真他奶奶的受气。”陈老三越说越是来气,扯着大嗓门喊道。

    “真怀念以前的日子,虽然在许千户手下当差规矩严苛了一点,但那才有个当兵的样子啊。而且,在那个时候,每天是累了一点,但能吃饱穿暖。哪像现在,我都半个月没吃到肉了。”边上一个士兵,听着陈老三说的激动,也插口说道。

    这几个跟着陈老三的士兵,都是当年宁王仪卫的人。打败了宁王之后,这支部队就显得有些碍眼了。虽然他们算是弃暗投明,但毕竟曾是宁王的人,所以,他们被打散,安排到各个卫所之中,处处就受到排挤。

    “行了,这话就不必说了,容易犯忌讳。”陈老三摆了摆手,瞪了那个士兵一眼,轻喝着说道。这些话,背后说说就行,何必当着外面的面讨论。

    又喝了一会儿酒,陈老三便拍了拍自己的大腿,站起了身来。然后又从怀中取出了一把铜钱,放在了绢布上头。

    “这些铜板就当是酒钱了,我也不知道够不够,反正这是我全部家底了。”陈老三大笑了一声,然后迅速的翻身上马,领着其余的士兵,快速的离开了。

    方洪看着陈老三等人离去的背影,不由的哑然失笑,看来自己的这些老部下,混的还是真够惨的。

第六百九十四章 鸠占鹊巢

    在陈老三等人走后没有多久,前往县城的那几个下人就回来了。根据他们所说,正巧下午就有一艘客船,直达九江,到了九江可以再换船前往长宁。

    也是林孝安想的周到,那船上是不能让马车上去的。所以,他顺带着让人从城内雇了几个挑夫过来,帮助方洪等人将行李担着。

    下午的时候,几个挑夫,前后的挑着行李。其余的下人也背着包袱,由林孝安领头,和方洪一家子一起上了船。

    走水路可比走陆路快多了,一开始的时候,方洪还担心浪头颠簸,会让丑娃不适应。谁成想,这小子不仅没有觉得难受,反倒十分开心,不住的发出咯咯的笑容。

    三日之后,方洪等人到达了长宁的码头,虽然数年没有回来,但变化却不如何的大。繁华依旧,来往的客商如织,苦工挑夫沿着船板上下,运送着大量的货物。

    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修建好了一座巨大的堤坝,用些蓄水泄洪。看着这座堤坝,方洪不由的有些感慨,虽然事情才过去几年,但自己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反倒有些物是人非的感慨。

    到了长宁,方洪却没有选择进城,而是直接雇佣了一架马车,前往了羊角水村。在长宁县,他并没有什么熟人。如果是以前的话,还有赵成和徐江,但是,如今赵成被调入了军中,而徐江更是死在了兴王手中,长宁县并没有什么值得他惦念的东西。

    “朝雨,你是没有来过这羊角水村吧。”方洪坐在马车之上,掀开了车帘,颇有些兴奋的对着谢朝雨说道。

    “是啊,不过我以前听大元叔说过这个地方。”谢朝雨也好奇的看着外面,从她的角度,正好能够看到一条弯弯的河流,形如一条山羊的角。

    在山羊角尖的地方,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屋子,这间屋子就是羊角水村的学堂了,当初方洪在这里,还是留下了不少的回忆。

    “前面就到了,再辛苦一会儿。”沿着羊角水旁边的石板路,离方家的宅子也是越来越近了,远远的就能看到那座小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