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声大师-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宇幸福地要晕过去了。

    在晕过去之前,乔宇的脑子还好保住了一点清醒,他给何向东打了个电话,告诉了他这个好消息。

    饶是何向东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了,可还是被这个消息吓一跳。他直觉感觉自己这次商演不一定会失败,甚至还很有可能会成功。

    可是就连他都没有想到居然会这么成功,这也太成功了吧,一个小时就把票全部卖完了,售票现场还人山人海的。

    这次恐怕要疯啊。

    何向东按捺下愉悦心情,然后在博客上向大家分享了这一好消息。

    外界顿时天翻地覆。

第九百八十五章 别来烦我

    “旧金山海外相声商演,门票开售一小时即宣告售罄,何向东在此感谢诸位衣食父母。”

    博文很短,但却引起了滔天波澜。

    短短十分钟过去,这条博文下面的评论就已经破千了。半小时之后,评论就已经过万了。

    所有人都吃惊了。

    “牛逼啊,一个小时就卖完了,还是在海外。”

    “向文**好。”

    “向文**好。”

    “向文**好。”

    “之前媒体不是说亏得海了去了吗,又打脸了?天,牛逼。”

    “这又是一个妥妥的梅兰芳啊。”

    “恭喜向文社带领相声走出国门。”

    “牛逼。”

    ……

    09年了,网络也都普及开来了,网络用语也层出不穷地冒了出来,网络大时代终于要到了。

    何向东发的博客是在大半夜了,都快11点了,那些各大媒体的记者也全都回家休息了。

    可是这条博客一出,他们又全都被自己上司叫起来赶稿子了,这可是真正的大新闻啊。

    海外商演,本来就很不容易。

    尤其是传统艺术,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哪个传统艺术在海外商演是赚钱的,不全都是赔钱的买卖么。

    就算当年的梅兰芳先生,人家是一代名伶,在美国演出的时候,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当时美国正在经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无数人失业,无数人连饭都吃不起,可梅兰芳先生的票价还是被炒到了天上去。

    这是天大的能耐啊。

    可梅先生载誉而归之后,算了算账,他还是亏了将近十万银元,家底都给搭进去了。

    这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海外演出最成功的一次,可就算是最成功的,也没赚到钱。

    现在传统艺术式微,都已经苟延残喘了,向文社居然还能做到如此,他们做的并不比那些天王巨星差,甚至更优秀。

    向文社这次风头出大发了。

    而且这里面还有更深层的寓意,国家现在在大力提倡发展和复兴传统文化,更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加国际影响力。

    向文社这次的演出可正中了国家的心思啊。

    向文社恐怕是真的了不得了。

    媒体纷纷报道,赞扬声一片。

    相声界。

    石先生傻眼。

    楚城震惊。

    严亮傻眼。

    当初何向东说要去做海外巡演,他们就是这副表情,现在票房大红,他们也还是这副表情。

    这些都是专一的男人啊。

    田固在家里又哭又笑,他徒弟张全都以为他疯了,田固的确发了好半天疯,曾经那个老艺术家竟然变成一副衣衫凌乱的疯癫模样。

    最后,田固冲到阳台去,对着外面大吼:“何向东,我对不起你呀。”

    而后,田固老头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

    乔雄这些人也看不了热闹了,何向东再一次刷新他们的世界观,真是非人哉。

    相声界一片震惊加懵逼。

    高秉生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在家中也哑然失笑了很久,最后也是苦笑不迭。

    “唉……”高秉生长叹了一声。

    当初是他告诫何向东的,何向东也听从了他的告诫,最后选择了做海外商演。

    可是高秉生却一点都不看好,因为这太难了,难到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这简直是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结果何向东还真就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了,对别人来说,这是无法逾越地高山天堑,可对何向东来说却只是门前的土堆水沟,轻轻一跨就过去了,简直是不可思议啊。

    高秉生竟有些落寞,难道自己真的老了,跟不上时代了吗?

    高秉生目露回忆,当初向文社刚兴起不久的时候,他就牵着向文社和主流相声界的鼻子来进行一场豪赌。两家班子,一死一生,换相声活路。

    高秉生想用向文社这条凶猛的鲶鱼来盘活主流相声界这群沙丁鱼。

    可现在看来,都不用看了,不用看了……

    “唉……”高秉生又是一声感慨长叹。

    ……

    恒洋娱乐。

    江一生的总裁办公室里面一片狼藉,办公室门口站着的几个人噤若寒蝉,他们从来没见过江一生发这么大火,他们都给吓住了。

    江一生颓然地倒在自己沙发上,怔怔出神。

    他没有想到何向东真的成功了,至此,他针对向文社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江一生很聪明,他比任何人都看的远,他知道未来的娱乐业肯定会迎来大爆发,他也知道喜剧会在未来的娱乐业占据主流,他更知道向文社在这次海外商演之后,就永远不会倾倒了。

    他手底下有不少相声演员,他未来是要发展喜剧的,要做相声演出,要做综艺,要做电影电视,可这些业务全都跟向文社是高度重合了。

    他真的干的过向文社吗?

    他不是没有试过,他在跟主流相声界合作的那些年,不是照样没干过何向东吗?

    现在有海外商演打底,何向东更是无敌了。

    他恐怕再也干不过何向东了。

    江一生突然有些失落,双眼都茫然了。

    他又想起了当年,那是在六年前,2003年,他朋友家的女儿叶自清带着他去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一家茶馆里面听相声,说是这里面有一个相声演员很厉害。

    江一生看了演出,他也敏锐地发现了向文社和何向东身上潜藏着的巨大价值,他也给何向东机会了,也让何向东去参加综艺录制。

    可是在何向东即将要红的时候,他为了吞下整个向文社,悍然下了黑手。再后来,所有的事情都不受控制了,他跟何向东也斗了这么多年。到今天,他们更是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一步走偏,后面就会天差地别了。

    江一生顿觉心累,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自己真的错了吗?

    错了吗?

    ……

    京西别墅内。

    郑大玉抓着鼠标的手都有些颤抖,他不敢置信地看着那些新闻,他很不愿意去相信这是真的,可理智告诉他,这就是真的。

    人总有一种很奇怪的心态,他一旦背叛了什么东西,他就恨不得那个东西会彻底完蛋,最好彻底从世界上消失。

    所以古往今来,对原东家最心狠手辣的不是敌人,而是叛徒。因为他们要抹去有可能存在的威胁,还有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这就是最肮脏的人性。

    郑大玉现在的心态也是如此,只是他根本没有办法把向文社弄死,他的老板江一生都认怂了,更何况是他。

    他虽然没有办法把向文社弄死,可他也绝对不希望向文社能好。因为向文社越好,就会越发显得他是个傻子。

    郑大玉现在就觉得自己傻得出奇,他愤愤地把鼠标扔出去,脸上全是气氛之情。

    “怎么了?”郑妻从楼上匆匆下来,关切问道。

    郑大玉怒吼:“我没事,别来烦我。”

第九百八十六章 大师的蜕变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凉。

    小桥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清早览罢文章。

    十年寒苦在书房,方显才高志广。”

    这是一首诗词,来源已经不可考了,也不知道是谁创作的。只知道相声演员在说单口相声的时候会经常拿这首词来做定场诗,据传闻,这首词是某位姓郭的相声前辈传下来的。

    大家也一直都在用,这首词很巧妙,它每半句的头一个字都是上半句末尾的字的组成部分,而且整首诗的读音也非常巧妙,逻辑重音是层层递进的,非常适合做单口相声的定场诗。

    何向东在说单口的时候,也经常用这个定场诗,也因为何向东经常用,所以这首诗还蛮火的。

    平时读读念念倒是也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现在何向东要出国做巡演了,再来读一次就有着不同的味道了。

    “十年寒苦在书房,方显才高志广。”这说的不就是何向东的向文社么,十年寒苦,终于迎来了万众瞩目的今天。

    04年是何向东的转折之年,因为何向东和向文社是在04年火爆京城的,而后他也一直红到了现在。

    09年也是何向东的转折之年,向文社在今年遭逢大难,幸好平安渡过,而且也浴火重生了。

    现在他们又做成功海外商演了,他们迈出了传统相声史无前例的一步,向文社也要掀开新的篇章了。

    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现在传统艺术式微,向文社此举无疑是有很大鼓舞意味的,所以何向东和向文社也在网络上被人称为是“传统艺术最后的荣光”。

    ……

    北京国际机场。

    今天是向文社去往旧金山的日子,参加商演的核心演员都在了,向文社行政团队那边也出了几个人跟着,环天传媒的人也在。

    今天是向文社的大日子,也可以说是相声界的大日子,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曲艺的大日子。

    机场的候机厅里面也挤满了来送行的人,有向文社的一些孩子们,也有相声界的一些前辈们,还有一些记者媒体,当然也免不了那些可爱的向文社粉丝们了。

    何向东一行人慢慢走着,他们在后面跟着,前面就是安检了,何向东停下了脚步。

    何向东转过身对后面的人说道:“诸位,就送到这里了,我们也要上飞机了。感谢诸位相送,我向文社定然不辱我们中国艺术的名头。”

    众人微微颔首,纷纷献上了临别赠言。

    跟何向东相熟的那些前辈也都在,石先生、楚城等人都来了,高秉生也在,只是高秉生没有说什么话。

    何向东也跟他们临别寒暄了几句。

    有记者问道:“何老师,说两句再走吧。”

    闻言,何向东扭头看那记者,好多人都在看他,何向东突然有些出神。

    这一刻,何向东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境有些变化。

    在上世纪30年代,那时候是民国时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列强用炮火打开了国门,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全面被外国列强碾压。

    所以别看现在有很多种崇洋媚外的人,可是那个年代却是严重太多了。许多仁人志士甚至都提出来要****,他们认为只有****才能救中国。

    现在是有不少人崇洋媚外,但是有谁敢说要****了?可是在那个年代,这个想法就非常吃香,他们甚至要把中国汉字都换成英文。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京剧自然也是首当其冲了,当时就有许多文化人在骂京剧落后粗俗不堪,应当立即取缔,换成国外的高雅音乐。

    这就跟骂向文社的相声三俗是一样的,不过幸好现在国家政府非常看重传统文化。

    当年的艺人本来就是下九流的行业,然后又被那么多所谓的文化人骂街,艺人们是承担了很大压力的。

    当年梅兰芳先生就是因为这样的批评声,他才决定远渡重洋,把京剧带到海外去,让外国人看看中国艺术到底是不是粗俗不堪,让外国人看看中国艺术到底有没有魅力。

    也让那些所谓的有超前眼光的中国人看看中国京剧到底是不是粗俗艺术,让他们看看中国的艺术到底有没有价值。

    为了这次远洋演出,梅兰芳先生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又接受几笔赞助,还特地公开演出很多场,这才赚够了出国的费用。

    最后,梅老板出国了,中国京剧在美国大方异彩,尽管美国人听不懂中国话,也看不懂中国京剧,但梅兰芳的名号还是响彻美国了。

    尽管那时候的美国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最大的经济危机,可梅兰芳在百老汇的演出票价还是被黄牛炒到了突破了历史最高值。

    梅兰芳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名伶。

    消息传回中国来,当时的演艺界大为振的,所有的艺人都感觉自己的腰板挺直了许多。

    谁说中国艺术比不上外国艺术的?

    谁说的?

    不只是演艺界,当时的国人也因为这个消息而振奋鼓舞,这是真正的扬眉吐气啊。

    梅兰芳先生的海外演出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梅兰芳先生也被国家授予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这才是艺术家啊。

    你难不成真以为是个人就能称作是艺术家?

    当年梅先生出国是在上海坐的轮船,现在何向东是在北京坐的飞机。

    梅先生在海外表演京剧成功了,何向东在海外办相声商演也成功了。

    何向东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没有梅兰芳先生那么伟大,但此刻的他,肩膀突然沉重了许多。

    这一刻,他无比清晰地想起了张阔如跟他说的那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在他也无比透彻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现在传统艺术式微,只有向文社一家在绽放光芒,何向东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去挑起这个重担。

    所以在记者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何向东出神了。

    等他回过神来,何向东的心境已经不一样了,从前的何向东只想着去振兴相声艺术,想着去发展向文社。

    因为他喜欢相声,他热爱这门艺术,同时也是因为他师父方文岐爱相声爱到了骨子里面,所以他也要为他师父去完成这个心愿。

    何向东的心中有热爱、有偏执、也有狭隘。

    现在热爱还在,偏执还在,但是狭隘不见了。

    何向东的眼光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相声和向文社一家身上了,他的目光已经看到了整个传统艺术。

    他要为传统艺术的发展、复兴、传承做出贡献。

    穷则独善齐身,达则兼济天下。

    2009年9月26日,北京国际机场。

    何向东因为想到了当年梅兰芳先生的壮举,他的心境也陡然发生了变化。

    从前何向东的心境,是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的心境,说的更大一点,是一个相声专家、相声宗师的心境。

    而现在的何向东,却已经是一个大师的心境了。

    大师,指的并不仅仅是艺术水平,更多的是他要承担的责任和要做出的贡献。

    这一刻,何向东终于要朝着一代大师迈步了。

    何向东看着提问记者的镜头,他眉头稍稍皱起,目露能够海纳百川的坚定,他缓缓而坚定地说道:“网上有很多人称我是‘传统艺术最后的荣光’,不好意思,我不是。传统艺术永远都有希望,只要中国人不死,传统艺术就永远不会亡。”

    何向东看着在场的记者,看着在场的同行前辈,看着在场的粉丝,看着在场的向文社的孩子们,看着在场所有人。

    何向东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他朗声说道:“向文社远赴海外演出,这不是传统艺术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何向东,我向文社,在这起点,等着各位前行。海外,我先替各位探探路,我等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光彩照亮世界的那一天。”

第九百八十七章 老外黄牛

    旧金山,晴。

    何向东来到了旧金山,这是何向东第一次出国,也是向文社那些演员们的第一次出国。

    到国外来,大家心中都有一点怯意,倒不是自卑什么的,而是他们根本不懂英语,听不懂看不懂的,觉得有点尴尬。

    也是,这帮人大多都是初中学历,懂什么英语啊。

    这次出来的这些徒弟里面也就老二一个人英语比较好,毕竟人家是清华的,学历在这儿呢,高材生。

    何向东还特地表达了对老二的亲近之情,他让老二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他美言称这是给老二开小灶。

    其实他就是想给他自己找一个随身翻译。

    向文社的相声这次在旧金山的门票卖的意外的火,何向东很意外,环天传媒也很意外,国内一大帮人都很意外。

    后来环天传媒也特地调查过,最后发现原因了,原因是网络,网络是大功臣啊。

    何向东从04年走红到现在5年多了,网上铺天盖地都是他的作品,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观众自己录制的。

    何向东在小剧场里面演出的时候就经常看到有观众拿着手机拿着照相机在录,但是何向东从来不去管,愿意录就录吧。

    所以网上全都是他的东西,现在上网看看,网友自发上传的播放量最高的就是何向东的相声,内容最多的还是何向东的相声。

    这些相声有好多是被人剪辑过的,有的是整个的大段儿,有些是小段,甚至还有些小包袱也都有。

    单口、对口、群口,综艺节目、电视演出、商演,网上全都是这些东西。

    互联网是通往全世界的。

    国内的网友能看,国外的网友自然也能看。

    还有就是何向东的相声质量很高,大家都很喜欢看,这才是根本。

    生活在海外的这些华人,其实他们也是想家的,他们每日见的听的都是国外的东西,他们也希望能看点中国的东西。

    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中国的强大,这是真的,只有祖国强大了,他们这些华侨在海外才能生活的更好。

    当年中国积贫积弱的时候,海外华侨在国外都被人看不起,他们住的街道连环卫工人都不会过来清扫,你跟别人打招呼,人家理都不想理你。

    可是有一天,环卫工人一大早就去把华侨门口的大街打扫干净了,华侨出门看到的也是一张张微笑的脸庞。

    他们看了新闻之后,才知道原来中国制造原子弹成功了,中国成为了有核武器的国家了,所以他们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待遇。

    千万不要以为华侨不爱国,他们很爱;也不要以为华侨接触了太多的国外文化,就会开始嫌弃本国文化,他们比谁都热爱本国文化。反倒是国内的人更加崇洋媚外一点,生活在国外的这些华侨反而更加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是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但这并不包括何向东,何向东毕竟是被大家称作是传统艺术最后的荣光的啊。

    海外这些华侨基本上都听过何向东的相声,而且基本上个个都喜欢听,他们基本上全都是何向东的粉丝。

    所以在得知向文社要来旧金山演出的消息之后,旧金山的华侨们疯狂了,甚至侨居在其他城市的华侨也兴奋了,他们也要来看何向东的演出。

    不为别的,为的就是何向东,为的就是中国传统艺术。

    所以门票开售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卖完了,那些挤在现场售票门口的观众,拿着钱都买不到。

    何向东也因为这个创造出了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既是因为海外华侨的爱国心理,也是因为何向东的相声艺术水平高,这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把何向东换掉,换另外一个相声演员来,那肯定是会失败的。就算观众再怎么爱国,你的东西太差,人家实在爱不起啊。

    在海外华侨心里,何向东的地位可不比国内那些一线巨星差,甚至更好。

    何向东在听了这个消息之后,心中也是有万千的感慨,他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中国人啊,这就是中国同胞啊。

    ……

    到了旧金山了,何向东还特地去拜访了相声前辈吴天宝,为了这次演出,吴天宝可是帮了许多忙。

    何向东之前也是电话跟他联系的,现在人到了旧金山了,于情于理都是要上门感谢的。

    吴天宝倒是也很大方,直说无妨,还说何向东是相声的骄傲,这次演出也是能记入相声史的一次演出,他吴天宝能出一份力,也是与有荣焉。

    何向东也请了吴天宝吃饭,而且还邀请吴天宝在演出当天一定要来观看指导。

    吴天宝也微笑答应了。

    徐四海介绍的那个外交官,何向东也去表示感谢了,人家是国家工作人员,何向东得顾忌一些,人家也不让何向东请吃饭,说是不合规定。

    但是由于徐四海的关系,那外交官也只是跟何向东吃了个aa制的饭而已,何向东送了他两张商演的门票,邀请他来观看。实在推辞不下,他也就收下了。

    本来那外交官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对,不就是两张演出门票么,应该也值不了什么钱。

    可是等他去看演出的时候,他才发现这票价都已经被黄牛炒到天上去了,他这才知道他手上两张票到底价值多少,这可是头排啊。

    他都吓懵了,赶紧摸出电话找领导报备去了。结果他领导就在剧场里面,他领导也抢了门票来看演出了,结果座位还没他好。

    真是啼笑皆非啊。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向文社这次商演非常成功。

    终于到10月1号了,向文社的的旧金山海外商演也要开始了,为了这次商演,何向东筹备良多,这一次可全都是最好的活儿啊。

    而且他们还特地早过来几天,就是要把时差都调整好,这次的演出可马虎不得。

    演出当天,他们很早就去后台了。

    经过剧场的时候,何向东看到门口挤满了人,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何向东正纳闷呢,难道还有外国人来听相声?

    正当他纳闷的时候,有个外国人走过来,眉飞色舞地问道:“do you have tickets?i wantbuy a high price。”(你有门票吗?我高价收购哦)

第九百八十八章 一代名伶

    黄牛真的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问题,这个问题无解了。

    何向东今儿可算是开了眼界了,他都见到金发碧眼的黄牛了,敢情国外也有黄牛啊?

    要说这黄牛眼力见儿不行,但是他运气还真不赖,还真能找到人问,他还真就找到何向东收门票了,这哥们也算是厉害了。

    这一次的海外巡演,国内没人认为何向东能办成功,国外的黄牛自然也不会对一场中国传统艺术的演出感兴趣了。

    可是这次售票结果一出来,震惊国内所有人的眼球,连带着海外这些黄牛也傻眼了。

    还有一大批华人举着钱都买不到票呢,这群老外黄牛总算嗅到了商机,全都过来收票了。

    只是这一次流出来的门票太少了,基本上所有的门票都是被何向东的粉丝们把持着,黄牛撬不出来啊。

    也正是因为流出来的票太少,所以这次最贵的黄牛票已经被炒到四千多美元一张了。

    要知道这次最贵的门票才卖688啊,这都翻了多少了,老外黄牛眼睛都红了。

    今天晚上就要开场了,这些黄牛都还在往手里拼命收票,也没见他们往外倒的,他们是真不怕砸在手里,可见何向东的门票是有多么畅销啊。

    这等盛景让吴天宝咋舌不已,他在唐人街也有自己开的一家茶馆,他也在里面说相声,平时也有华人过来听,但是他可完全没有何向东这么火。

    吴天宝也活了大半辈子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相声演员居然这么能赚钱。

    何向东是不是相声史上最优秀的相声演员,吴天宝不敢肯定,但他知道何向东绝对是相声史上最能赚钱的演员。

    这孙子比哪些天王巨星捞钱还狠,真是够厉害。

    吴天宝瞧着何向东的眼神都不对了,这是一座移动的金山啊。

    何向东对此也仅仅是笑笑而已,他也没刺激吴天宝,他要是告诉吴天宝,这一次国内冬瓜节演出六十块钱一张的小剧场门票都被炒到三四万一张了,老头儿不得疯掉?

    到了后台,演员们就开始准备起来了。

    首先在后台摆放上了祖师爷东方朔的神像,还有方文岐和张文海的牌位照片。

    这是向文社的老惯例了,重要演出前都是需要先祭拜祖师爷和先辈的,这是传统。

    何向东带领向文社众人祭拜,求祖师爷赏饭,保佑一切平安。

    吴天宝就在一旁观礼,向文社和何向东有着让他说不出的味道,他们跟谁都不一样,他们是真正的与众不同,或许也就是因为这种的与众不同,所以他们才能这么红吧。

    祭拜结束,演员在后台准备了起来,何向东带着几个徒弟去看剧场,这是何向东的老习惯,演出前要先看一下剧场,好确定等下怎么演。

    这一弄就差不多到下午了,演出安排是在晚上7点钟,租了四个小时的剧场,演出到11点,但何向东估计时间肯定还是会超出的。

    平常在国内,像这种大庆演出,还是经常会有前辈朋友来串门,现在在国外,人生地不熟的,串门的人也就没有了。

    何向东也落得了个清净,大家稍微休息了一下,何向东也跟这些孩子们说了一下接下来要演出的活儿。

    说完之后,何向东又跟薛果最后对了一下活儿,这一切都弄好了,稍微吃了一点东西,接下来就等着演出了。

    此时,剧场门口已经挤满了人,这都是来看演出的。

    黄牛快忙疯了,收票售票谈价,这是大生意啊。

    一直忙到七点,演出都要开始了,黄牛这才收工,观众们也全都进场了。

    这个场子坐满了两千多人,现在一眼看过去,全都是黑发黑眼的中国人,看的这叫一个亲切。

    这里是美国,大家平时看见的都是白人或者黑人居多,像这么好几千中国人齐聚一堂的情形还真少见。

    还是中国人在一起舒服啊。

    给何向东帮忙的那个外交官坐在首排,他跟领导报备过门票的事情了,领导说他只要不拿门票去卖钱就不要紧。领导都这么说了,他也就放心了。

    他领导都没买到什么好位置,领导坐在第四排,现在外面第一排的门票已经炒到四千多一张了,而且拿着钱都还买不到票。

    他本来是说把自己的门票跟领导换一下的,结果他领导说算了,不用换,还非把他弄前面去了。

    这样就有些尴尬了,现在他和他爱人坐在第一排,领导一家子坐在后面,这位优秀的外交官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如坐针毡。

    ……

    七点整。

    台上灯亮。

    捡场的人赶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