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声大师-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泉江看众人都注视着他,他反倒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在台上他被再多观众看着,他都挥洒自如的,在后台反倒是放不开了。

    何向东心思通透,从小就在江湖混的他一眼就瞧出来李泉江的不自在了,他道:“老李,你不用有什么负担,你的情况我们都知道,你跟他们不一样,你现在就园子里面一份收入,所以如果你要走,我们都能理解的,也欢迎你随时回来。”

    李泉江沉默着,低着头,也不说话。

    众人都等着,他是个好量活的,也是向文社的成员,他们都尊重他的选择。

    李泉江低头想了很久,最后抬头看着众人,面容苦涩,他不过刚过四十,却已经饱经风霜了,一张脸写满了沧桑,看起来像五十多的人:“我在上海遇到了方老先生,那次是一家企业在广场上做路边销售,我去说相声给人家表演两个节目,赚点饭钱。”

    “方老先生当时就在展台下面,演出结束之后,他跟我聊了几句。老先生的相声水平确实很高,短短几句交谈,我就获利良多。后来老先生说他徒弟在北京开了一家相声园子,说如果我没有什么好去处,就可以来北京和他徒弟一起说相声。”

    李泉江看着何向东,继续道:“我倒是也没有马上就来了,我还跑了很多地方,一路辗转来到了北京,或许是巧合,也有可能是注定吧。我一直在想那么厉害的老先生教出来的徒弟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还好,你没有让我失望,甚至可以说你让我惊艳,你是我见过最惊才绝艳的相声演员,因为你,我才留在了向文社,一直到现在。”

    “这段时间的相声我其实说的挺开心的,而且收入也蛮稳定,我也不是一个贪图稳定的人,如果真想稳定我早就进文工团了,我就是喜欢相声,喜欢好好说相声。这里环境挺好的,我喜欢这里,所以就算是一时半会给不了钱,我也不走。大不了我再去外面的各种场子里面跑穴呗,吃饱喝足还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里反正就我一个,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听到这里何向东的心终于放下来了,这场风波总算定了,向文社没有一个人离开的,所有人都愿意同舟共济,大家一起共渡难关,何向东心都要感动化了。

    李泉江看着何向东的眼睛,很认真道:“一时半会儿没钱没关系,我老李这双眼睛这些年也看了不少人了,你何向东绝非池中之物,你肯定是要一飞冲天的,不趁你低谷的时候抱紧你的大腿,等你崛起之后,我就抱不过来了。”

    明明是一句玩笑话,可李泉江却说得非常认真。

    何向东也认真盯着李泉江,郑重道:“不管未来如何,不管我何向东是穷是富,今日在向文社低谷之后,你老李不离不弃的情谊我何向东记下了,铭刻五内,记一辈子。”(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五章 高俊生的烦恼

    向文社的演出还在继续,演员并没有因为园子里面发生的变故而影响到演出质量,对观众负责是艺人最基本的艺德。

    当然在演出之中,何向东也向观众透露出这边要拆迁的消息了,事实上也不用怎么透露,大家都是这一块人,消息早就瞒不住了。

    向文社的搬家是势在必行的,观众们纷纷表示了叹息和遗憾,也有不少老观众说就算向文社搬家了,他们肯定也会去捧场的。

    但是这些人最终会不会去,何向东真的不敢保证,相声又不是什么宝贝,吸引力还没有大到能让观众穿越大半个北京城的地步。

    所以搬家对一家剧场来说,是一场危及生命的灾难,不仅是内部的,更多的外部的困境。

    好在现在向文社内部人也不多,大家都是齐心协力准备共渡难关的,现在就是看要怎么渡过外部的困境,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新剧场,还要迅速打开局面,重新聚拢观众,快速让向文社收支平衡,这是一大难题啊。

    上次何向东在问园子里的成员去留的时候,他唯独没有询问陈军,其实也没有必要去问,陈军这孩子现在在园子里面学艺,反正他这个师父是管吃管住的,还给零花钱,也没什么好问,老老实实呆着学本事就是了,反正自己有一口吃的,这孩子就饿不着。

    ……

    这段时间,张文海和范文泉两位老爷子也没闲着,全都忙活起来,发动身边各种资源去寻找合适的相声园子。他们是老北京了,在这里熟人多路子广,现在的向文社就是张文海当初找到的。

    何向东才来北京两年,可没人家那副能耐,他也没有找侯三爷帮忙,他已经麻烦人家太多了,真的不想再欠人家的了。

    何向东这段时间也在准备最后的告别演出专场,这次主题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和这里做一个告别,然后想办法尽量多吸引一点观众去新的剧场,可不能让这里几年的功夫都白费了。

    正当何向东积极准备告别演出的节目的时候,一个电话打了过来,是高俊生。

    何向东和高俊生的关系挺好的,大家都是当老板的,何向东开了个相声园子,高俊生开了个话剧团,虽然大家都不挣钱,不过也因为是这样他们才能更惺惺相惜啊。

    高俊生那边的话剧团主要还是演幽默的舞台剧,何向东也过去和他们说了不少关于相声里面的语言笑料技巧,一来二去,他们的关系就更好了。

    何向东接起电话,笑着问道:“哟,高老板今天怎么有时间打电话给我呀,您可是大忙人啊,几千万的买卖不做啦?”

    高俊生显然没有开玩笑的心思,电话里他的声音很低沉:“东子,陪我出来喝一杯,就在东直门那家涮肉店里。”

    何向东一听也紧张起来了,问道:“怎么啦,发生什么事儿了?”

    高俊生没有多说,就在电话里面简短说道:“到了再和你说吧。”

    “行吧,你等我,我就过来。”何向东撂了电话,皱眉思考了一下,也不知道高俊生到底是怎么了,但是作为朋友,他还是过去了。

    ……

    何向东和高俊生偶尔也会聚一下的,冬天的时候一般是吃火锅吃涮肉,但是夏天就不了,今天也不知道高俊生是怎么回事,居然还要去涮肉。

    何向东摇摇头,就不想那么多了,他穿上衣服就出门了,他后台是光膀子的,因为热啊,后台没有装空调,就一台电风扇,胖子都怕热,脱了衣服白花花一片吹着电风扇散热,那场面,真是壮观。

    出门搭了公交车,何向东就奔着东直门那边去了,到了的时候差不多也正是中午,正好能赶上吃顿午饭。

    何向东熟门熟路走进去,就瞧见高俊生一个人坐在窗户边上喝酒了,而且已经喝了不少了,脸红脖子粗的。

    何向东微微有些讶异,高俊生很懂做人,每次一起吃饭都是要等到他到来才开吃的,今天他倒是提前吃上了。

    “这人到底怎么了?”何向东皱着眉头走了过去,就坐在了高俊生对面。自己动手夹了一片羊肉,这里的羊肉全都是鲜肉手切的,非常新鲜,把盘子立起来羊肉都掉不下来,这就是上好的羊肉。

    放在锅子里面稍微涮了几下,变色就捞出,在麻酱里面稍稍蘸了一下就放在嘴里,何向东露出享受的神情,享受羊肉鲜美的味道。

    高俊生眼睛通红看着何向东的动作,一直默默看着,不说话,一直等到何向东吃到第三片了,他才终于忍不住了,出声问道:“你就不问问我到底发生什么了吗?就知道吃吃吃。”

    何向东夹着第四片肉涮了几下,不慌不忙沾上麻酱放在嘴里一边用心品尝一边说道:“我这不是在等你说嘛,你再要是一时半会不说,我都要吃饱了。”

    高俊生摇头苦笑,认识何向东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朋友,他算是命也该着了。

    “唉……”高俊生深深一叹,“我剧场保不住了,那边要被拆迁了。”

    “哈哈哈……”没有想象中的安慰,只有兴奋的笑声。

    高俊生脸都绿了。

    “咳咳咳……”刚刚的大笑把肉呛到气管里面了,几声剧烈的咳嗽之后,碎肉伴随着强烈的气流到处乱飞,高俊生躲闪不及,悲剧了。

    这回高俊生是真的想哭了。

    高俊生用纸巾擦着自己,悲催道:“我真是上辈子欠你的,我就不该叫你出来。”

    “对不起,对不起,一下子没忍住。”何向东赶紧道歉。

    高俊生黑着脸问道:“看我剧场要关门了,你就那么高兴?高兴到忍不住狂笑?”

    高俊生就跟练过变脸似得,脸色由红变绿再变黑,跟七彩球似得,很好玩。

    何向东擦擦嘴,解释道:“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咱俩同病相怜,我那边也要拆迁了,我园子也保不住了。”

    高俊生一愣,随即瞳孔慢慢放大,继而高声狂笑:“哈哈哈哈……”(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六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狂笑到后来都是难掩的悲凉,最终两人收敛了笑意,看着沸腾的锅子久久不语,长叹一声,无语凝噎。

    涮羊肉的火锅是传统的铜火锅,就是中间有一根烟囱的那种,燃料就是木炭,这种木炭铜锅煮出来的东西很香。

    木炭快烧完了,水也快煮干了。一直到服务员带着狐疑的眼神主动过来加水加碳的时候,这两人才恢复过来,相视苦笑,还是长叹。

    何向东说道:“前路艰辛,命途多舛,唉,没了就没了吧,剧场没了,咱们再找就是了,生意没了就继续做。咱们是手艺人,手艺人凭能耐吃饭,只要咱这手艺还在,就不愁没饭吃,不愁没有生意做。”

    高俊生长叹一声,苦笑摇头。

    何向东目光悠远,看着重新沸腾起来的锅子,缓缓说道:“以前的艺人都是江湖人,跑江湖卖艺,走一路卖一路,只要有这身本身在,抓着一把白粉画一口锅,钱财就能进来。到哪儿也饿不着,都说宁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

    “这手艺就是饭碗,一门能吃饭的手艺比什么学,什么编制都强的多。虽说现在艺人基本没有撂地的了,但是咱手艺和适应力是不会变的,就算搬了新地儿了,我就不信咱们会活不下去。”

    说到最后,何向东眼中燃气了熊熊斗志,大不了一切从头再来,今日能攒下的一切,来日定当翻倍拿来。

    高俊生摇头叹着,自嘲笑着:“唉,我们和你们不一样,你们是江湖人,艺人只要有能耐,可以吃遍天下。而我们演话剧演舞台剧的却不一样,我们讲究的是团队合作,单靠一个人是吃不饱饭的,舞台效果也是出不了的,观众肯定也是不会满意的。”

    相声和话剧舞台剧是不一样的,相声这种传统艺术要靠卖角儿,观众是冲着角儿来的,因为这场演出有这个角儿,观众才会花钱买票来看,就算票价比平常贵一点,他们也愿意。

    所以角儿是一家剧场的饭碗,其他演员都得指着角儿吃饭,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但是话剧舞台剧却又不一样了,他卖的是节目和团队,并不是单靠一个出名演员就行的,团队不行,演员个人名气再好都没有什么用。团队很好,演员都很成熟,就算没有大腕儿,这照样是个好节目,观众照样肯花钱。

    这是二者之间的区别。

    何向东听了高俊生的话,皱着眉头好奇问道:“怎么了,你那边演员出问题了?”

    高俊生沉着脸点点头:“万事开头难,要搬新家了,一切肯定都要重头来了,我这边余钱也不多了,所以只能先暂时降低演员的待遇。唉,可以共富贵,难以共患难啊,这些演员都是好演员。一看我这边出了问题,当时就有很多家剧场过来挖人了,我的剧场是真的完了,唉……”

    未亡于外患,却死于内忧。

    何向东暗自庆幸,向文社的生意还没有人家高俊生的那么好,向文社跟人家比起来只是一座小庙,可在这次风波之中,生存下来的却是向文社。

    还是**说的对啊,“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人才是最重要的,人没了,向文社也完了。

    “干。”何向东往自己杯子里面倒了满满一杯啤酒,破天荒地喝了一杯。

    高俊生都惊住了,他知道何向东为了保护嗓子是滴酒不沾的,可是他今天却……

    何向东重重掷下杯子,舒展眉毛,脸都红了,他看着高俊生道:“这一杯敬你,敬我,敬人心,敬人性,敬所有愿意患难与共的朋友。”

    “好。”高俊生大叫一声,直接拿起一瓶啤酒,用牙齿咬开盖就给吹了。

    咕咚咕咚,大口喝完,高俊生脸上泛着红晕,腹中翻涌,有冲出来的趋势,他忍了好久在把呕吐感给忍下去。

    高俊生爽快的叫着:“痛快,痛快。”

    何向东忍不住道:“痛快什么呀,我看你都快要吐了。”

    高俊生却道:“那也痛快。”

    何向东摇头笑笑,又问道:“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高俊生道:“先离开北京吧,去武汉投奔朋友一段时间,他也在那里开了一家话剧社,先让我调整调整元气吧。”

    何向东点点头,真实心意道:“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以你的手段和能力,这种挫折只是你前行路上的绊脚石罢了,可拦不了你高老板的脚步,你绝对能跨过去的,而过去之后,肯定是一片坦途。”

    “谢你吉言。”高俊生微笑着,眼中没有丝毫气馁,甚至比之前还要斗志昂扬,这绝对是一个越挫越勇的人:“北京,我肯定会再回来的,且看那时,谁能拦我?”

    何向东丝毫不怀疑高俊生的豪言壮语,高俊生是他见过最是人物的人,这人必成大器。

    放完了狠话的高俊生再度拿起酒杯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一次他吃的格外痛快。

    何向东笑着打趣道:“算命先生是不是跟你说多吃点能破你的坏运气啊。”

    高俊生狠狠咬着肉,道:“我今年是流年不利。”

    何向东道:“那你要不要改改名字,换换运气?”

    高俊生瞥他一眼:“你还信这个?”

    何向东却道:“那倒不是,咱们作艺都讲究一个名字响亮,要让观众容易记得住。像你的剧场叫阁本话剧社,这么拗口的名字你也能起?”

    见讲到正事了,高俊生停下筷子问道:“那你觉得起什么名字好啊?”

    何向东想了想道:“你们演话剧也演舞台剧,主要还是喜剧性质的,不如就用快乐为名字好了,比如快乐包子,快乐馒头,名字里面就有笑料,这就容易叫响了。”

    高俊生吐槽道:“什么破名字,多难听啊。”

    何向东从善如流:“那换一个,开心包子,开心馒头……”

    高俊生赶紧抬手打断了何向东的喋喋不休:“行了行了,你敢不敢来个贵一点的啊,尽是五毛钱一个的东西,来根麻花也比这个强啊。”

    何向东一摊手道:“那就叫开心麻花嘛。”

    高俊生翻着白眼骂道:“神经病。”(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七章 天桥

    高俊生终究还是收拾东西离开北京去武汉了,狼狈逃出北京城,但是何向东坚信高俊生还会杀回来的,到了那时,恐怕他会让所有人都吃惊不已。

    何向东这些年走南闯北也见识过不少人,但高俊生绝对是其中龙凤,这人不简单啊,只要他还活着,这将来必然是个人物。

    何向东摇头感叹高俊生话剧社的演员太没眼光了,岂能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啊,将来这些人指不定得多后悔呢。

    午饭过后,何向东开始准备起了下午的演出,张文海和范文泉两位老先生打电话来说他们不来了,他们找到一处好园子了,说是要过去先看看。

    何向东也很高兴,然后就把正在开出租的顾柏墨叫回来了,人不够啊,他也没办法,顾柏墨一脸悲催幽怨,何向东抬起头仰望天空选择了无视。

    下午场四个人,何向东、顾柏墨、李泉江和郭庆,四个人轮番上阵,对口群口单口,快板太平歌词,各种曲艺都秀了一番,越是这种卖钱的演出越不好演,你得让观众觉得他的票钱花的值了,这样人家下次才有可能还来。

    所以演员一定得卖力气,还得演出观众真正喜欢想看的东西,所以为什么真正的相声艺术都是在民间呢,原因就在这里。

    下午场人丁惨淡,就来了三十多个人,这差不多也是下午场的正常情况,晚上就会好很多了。

    演出结束之后,已经是傍晚了,何向东脱下衣服在后台躺在靠椅上休息,演出也是很累人的,陈军已经出去买晚饭了。

    正当何向东躺着假寐的时候,张文海和范文泉两位回来了,两人进来一瞧何向东正躺着睡觉呢,两人这个气呀。

    张文海一脚就踹在了躺椅上,躺椅纹丝不动,有何向东这恐怖的体重镇压着,真可谓是固若金汤啊,张文海一瞧更生气了,破口骂道:“好你个何向东,我们两个老家伙出去累死累活的,你却躺在这里睡大觉。我踹死,我还踹不动你了。”

    何向东被张文海的怒吼吓了一跳,慌忙睁开了眼,瞧见是这两人,何向东浑身鼓起的劲儿都泄了:“嗨,哎哟,我说张先生诶,您别这么一惊一乍的好不好的,我还以为是谁来砸场子呢。您还踢我?我怎么一点都没有感觉到啊?”

    闻言,范文泉也翻起了白眼。

    张文海更是鼻子都气歪了,话都说不完整了:“我这……嘿,你……”

    何向东问道:“哎,你们不是去看园子了吗?那里怎么样了?”

    “哼。”张文海冷哼一声,不理他。

    范文泉摸摸鼻子笑笑,知道这爷俩是逗闷子呢,他道:“我们看了一下发现还可以,这是家茶馆,观众全部坐满的话差不多能坐二百人,是一家老式茶馆,二楼也有包厢那种。”

    何向东从躺椅上站起来,主动给两位老先生搬来椅子,老人就跟小孩一样,都得哄,他道:“您二位先坐,茶馆啊,这挺好的,挺有说相声的氛围的,相声可不就是从茶馆里面起来的么。”

    向文社现在的剧场是一家电影院给改的,观众都是一排排坐在沙发上的,跟茶馆那种喝着茶磕着瓜子的氛围完全不一样。

    当然了,这两种剧场的经营模式也是不一样的。现在向文社这边的园子就何向东他们一家在经营,包括水电费房租什么的,都是何向东他们自己出的,卖票来的钱也都是他们自己拿着。

    但是茶馆是不一样,他原本就有一家机构在运营的,包括茶水饮料,服务员,茶艺师都是茶馆的人,何向东的团队过去是和人家合作的,要重新确定经营方式和分账模式。

    张文海和范文泉两人坐下了,张文海其实也没有跟何向东生气,他就喜欢这样跟何向东逗闷子。

    何向东又问:“那茶馆在哪儿呢?”

    张文海答道:“在天桥那边。”

    “天桥?”何向东眉头皱了起来,天桥在南二环以里,在西城区,而现在的向文社却在丰台区,还在三环边上,这两个地方离的有点远啊,太远的话,老观众就不容易被吸引过去了。

    张文海面色也沉了几分,说道:“附近这一片都要拆迁改造了,住在附近的老观众也有好多要搬家了,唉。而且适合咱们说相声的小剧场真的不好找,现在相声不景气,很多地方都不愿意要咱们这些说相声的。”

    何向东沉默。

    范文泉眉头也皱在了一起。

    张文海叹了一声,继续道:“我和老范找了不少朋友关系,也是寻摸了很久才找到天桥的那家茶馆,那里地段不错,而且天桥那边老玩艺儿多,传统艺术氛围很好。茶馆的老板也经常请曲艺人士来演出的,所以这里很适合咱们。”

    何向东点点头:“行吧,明天咱们一起过去看看,和老板谈谈,谈妥了咱们就搬过去吧,您二位挑的一定是好地儿。”

    清末民初的着名诗人易顺鼎在《天桥曲》中写下这么一句诗“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写的是天桥当年的盛况。

    传统曲艺有几大特别兴盛的地方,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南京夫子庙,这些地方在旧社会都是热闹之极,说是那个城市最热闹之所也不为过。

    而这些地方都是被江湖人带热闹起来的,北京天桥还有天津的三不管,在最初其实都是烂泥遍布的臭水坑罢了,也没人愿意去。

    后来是当地士绅豪门想开发这些地方,便广邀各处江湖人来此做买卖,于是,说相声的啊,说评书的啊,变戏法的啊,打把势卖艺的,挑将汉啊,卖各种小玩意儿这些人都来了。

    那年代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的,有艺人来演出,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翻山越岭赶来看的,更不要说是这种江湖人组团演出的大场面了,还有各种摊子货物可以买。

    所以天桥和三不管这里,没过多久就已经热闹非凡了,再不是当年那副臭水沟模样,反倒是成为了非常兴盛热闹场所,而早早在这里买下地皮的士绅们也是赚得盆满钵丰。

    所以那时的江湖艺人虽然是下九流行业,可却也有招揽观众兴隆地方的神奇力量。

    这几处地方也是艺人们当初的圣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人进了专业剧团了,而且商业也集体化了,也不让老百姓自己摆摊子卖东西了,天桥等地也就没落下去了。

    哪怕是到现在改革开放之后,天桥等地都没有当初盛景了,毕竟时代变了啊。(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八章 胖子管洪

    第二天一早何向东和张文海还有范文泉两位老先生一起赶过去了,向文社能做主的其实也就是这三个人。

    天桥是当初的曲艺圣地,也是相声圣地,当年多少老手艺人在这里卖过艺啊,只是现在已经没有当年的盛况了,这里也快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的一份子了。

    不过这里的老茶馆还是挺多的,民间曲艺的残存都有好多在这边。一路上何向东心里的思绪很多,如果真的能在天桥说相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何向东脑子里面一直在幻想那家茶馆的模样,还有以后说相声的场所,各种画面纷至沓来,让何向东头都大了,心中期待也更盛了几分。

    到了剧场门外了,这家茶馆的名字叫做四方茶社,茶馆装修很有古典味道,门口用的是遒劲有力的“四方茶社”做匾,木质门匾正挂当间。

    整个茶社全都是木质结构,底下铺的是一块块方砖,看起来古典味道十足,往里面走去,一张张桌子整齐摆放,上面整齐摆放着精致的茶具。

    二楼中间是空着的,周围是包厢,包厢是没有门的,说的更具体一点是没有墙,包厢里面的人能很清楚看到一楼演员的演出,这里是雅座,收费也会高一点。

    真正的舞台并不大,大约也就是两张席梦思铺在一起那么大,这地方唱个戏都够呛,都嫌挤得慌。

    所以还是更适合曲艺舞台一点,说个相声,说段评书,唱个大鼓,唱个坠子,这就足够用了。

    这种茶馆是可以喝茶吃点心,看点曲艺演出,然后吃饭也是可以的,这里也是有厨房的。

    何向东在等老板的时候粗略看了一眼,发现这里还是蛮不错的,氛围挺好,是个能好好说相声的地儿,而且地段也不错,好好发展一下,应该会比原来的要强。

    张文海问何向东:“这里怎么样?”

    何向东笑着点头:“这里挺不错的,您二位费心了。”

    张文海呵呵一笑:“没什么费不费心的,能找到合适的地儿就行,行了,等老板来了你和老板谈吧,你是班主,园子的事情还是得你做主。”

    何向东点点头,道:“好。”

    他们进来的时候,伙计就去叫老板了,何向东他们在大堂稍微等了一会儿,老板就出来了,这老板穿着对襟褂子,打扮颇为古气,幸好这里面开着冷气,他倒是不热。

    老板快步过来,抱拳拱手道:“久等了久等了,鄙人邱武宇,是四方茶社的掌柜的,怠慢了怠慢了。”

    何向东同样笑着抱拳:“邱老板客气了,鄙人何向东,是向文社的班主,今日前来是个邱老板谈合作的事情的。”

    “额……”邱武宇面露难色。

    对面三人都是心思剔透之人,眉头一下子就皱起来了,张文海直接问道:“邱老板,咱们昨天不都说过一些情况了吗,是出了什么变故了吗?”

    何向东也看了过来。

    邱武宇看着三人,稍微一踟蹰,便道:“我实话说了,今天来了一家新的说相声的班子了,他们也在我办公室谈,要不你们先坐会儿,我让伙计给你们泡一壶好茶,等我跟他们谈好了,我再跟你们聊聊?”

    何向东、张文海还有范文泉三人相视了一眼,这是有人也看上这里了啊,是哪一家的呢,北京城民间说相声的队伍可不多啊。

    何向东对邱武宇说道:“邱老板,能不能带我们去看看那几位相声演员呢?”

    邱武宇有些迟疑:“这个……”

    何向东安抚道:“您放心,我们这是遵照规矩拜会同行,不会发生什么冲突的,既然我们都是来找您合作的,让我们两家见个面儿也挺好的,您也能更好了解我们的能力,以便选择和谁合作。”

    邱武宇稍一思索就答应下来了,这对他没坏处啊,而且还不得罪人。

    何向东他们三个跟着邱武宇往前,这里走廊过道都装修的都很有古风,走在这里面脚步都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仿佛是踏在了史的气息之中。

    到了邱武宇的办公室了,邱武宇推门进去,只见红木沙发上坐着几个很眼生的面孔,何向东放眼看去,没有一个认识的。

    这四个人其中有一人特别显眼,因为这人巨肥,何向东感觉自己都已经挺胖的,但是站在人家身前,他就跟营养不良似得。

    很多人都管胖子叫做胖的跟猪一样,可是眼前这人,好家伙,猪都没他胖啊,这人也太胖了吧,坐在沙发上,肉就跟摊开来似得,明明这里面空调挺凉快的,可是这人头上冒的汗还是挺多的。

    对方一行人瞧见何向东等人也有些诧异,尤其是那个胖子,一眼看见范文泉之后,瞳孔一缩,身上的肉都缩进去了不少。

    邱武宇笑着向几人介绍道:“这几位是来自向文社的相声演员,我给大伙儿介绍介绍啊,这是何向东,是向文社的班主,这是张文海,这位是范文泉先生。”

    对面几人吓了一个哆嗦,看着范文泉的眼神都不对了,范文泉可是个腕儿啊,只是现在退休了而已,人家在相声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