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不是该妥协呢?众人脑子里都在反复地想着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坚持了原来的立场。在他们心里,隐隐地闪过一个念头:到1992年,谁知道自己还在不在这个位子上呢?到时候就算是个烂摊子,也与自己无关吧?

    杨新宇看到了众人眼神的流动,他在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强撑着露出一个笑脸,对众人说道:

    “好吧,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我还是要代表国产化办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大家大老远跑到浦江来,这几天也没有时间去逛逛商业街,都在这里和我们讨论问题,我们非常感动。今天晚上,国产化办做东,请咱们四个城市的同志们吃一顿便饭,欢迎大家赏光。”

    “杨主任,不敢让国产化办破费了,宴会由你们办,费用就由我们几家分摊吧。”王松安大声地提议道。

    “对对,我们来分摊费用,其实这一次也是国产化办给我们机会,我们感谢不及呢。”其他几个人也都纷纷说道。

    杨新宇笑笑,说道:“这就不必了,我们也该感谢大家一次。另外,我可以预先透露一下,我们也是找了一家单位来付款的,因为我实在是没钱哦。”

    国产化办开宴会。要找一家单位来出钱,这再容易不过了。王松安等人对于杨新宇最后补充的这句话都是一笑置之,但也就不再争着要出钱了。不过,当晚上的宴会召开,出钱的单位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王松安等人终于笑不出来了。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安河省岑州市副市长柴培德同志,也是今天晚上真正的东道主,大家表示一下感谢吧。”杨新宇把一位大家都很陌生的官员拉到主桌的主位上,笑呵呵地向众人介绍着此人的身份。

    众人错愕之下,下意识地拍了几下掌。柴培德笑容可掬地向众人微微鞠了一躬,说道:

    “各位领导,大家不必客气。我们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向大家学习。我知道,金塘、梅城、澄化、任海,都是化工产业方面的老大哥。我们岑州呢,只是一个小弟弟。去年,我们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化工产业、建设新型化工基地的战略构想,准备利用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把岑州建设成为国内……呃,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化工产业集聚区。在这方面,日后我们还得多多向各位取经,请各位不吝赐教。”

    柴培德咽回去的那句话。在岑州市自己的文件里写的是“国内领先”,但面对着几个城市的同行。柴培德当然不能这样讲。不过,大家也不是傻子,岂能听不出柴培德话里的潜台词。再结合杨新宇将其隆重推出的做法,柴培德那白森森的獠牙已经暴露无疑了。

    娘的,原来老杨准备了这么一个后手,难怪会有这样的底气。几个城市的官员同时在心里暗暗地骂道。

    岑州紧临长江,依托水运之利,早在50年代就建有一家炼油厂,有一定的化工业基础。与金塘等城市相比,岑州的化工业水平显得比较落后。所以王松安等人从来没有把岑州列入自己考虑的范围。然而,如果岑州市真如柴培德所说,打算以化工业作为七五、八五期间的发展重点,那么他们与国产化办的合作就非常好理解了。

    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岑州迫切需要有自己的主打产品,而刚刚起步的汽车材料恰好能够符合他们的要求。为了获得国产化办的支持,岑州应当能够接受苛刻的分成条件,因为即使是把50%的超额利润交给技术提供方,岑州所能留下来的利润依然是十分可观的。

    这些可观的利润,对于王松安等人可能不太在意,但对于柴培德来说,那就是雪中送炭。凭着汽车材料这一项,岑州就能够在化工行业里找到一席之地,随后的发展,就不可限量了。

    杨新宇把这样一个秘密武器一直捂到最后才拿出来,的确是有些腹黑,但王松安等人也无话可说。毕竟人家已经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好几天,好话赖话都说尽了,是他们自己觉得自己不可替代,一口咬住不愿意合作,能怪岑州在背后插上一刀吗?

    “在各位同行面前,我也就不隐瞒什么了。岑州市委经过紧急讨论,已经于今天上午做出了一项决议。我们准备在未来三年内,通过自筹和申请国家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投入两亿元,发展多种化工材料,首先把岑州打造成国内最大的车用化工材料研发和生产中心,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浦桑汽车国产化工作办公室的认同。在此,我首先要向杨新宇主任表示我们岑州干部群众最真挚的感谢。”

    柴培德大声地宣布着,语气中毫不掩饰得意之情。(未完待续。。)

    ps:  是我穿越了吗?帝都,五环内,居然停电四个小时了……

    利用笔记本残余的电量码出一章,用手机上的热点上网上传……

    如果再不来电,今天可能真的只有一更了。帝都众,以停电为借口欠更,是不是想象力匮乏的表现?问题是,现实比小说更yy啊!!!

第二百三十八章 画圈圈咒你

    在岑州发展化工产业的想法,是柴培德上任之后提出来的,其始作俑者,还得算到秦海的头上。在柴培德向秦海问计的时候,秦海告诉柴培德,基础工业的发展会是未来几十年的重点,谁掌握了基础工业,谁就拥有了在经济上的发言权。化工产业是基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当前国内化工产品正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个时候发展化工产业,恰逢其时。

    柴培德对于化工产业也有一定的兴趣,但信心却没有秦海那样足。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岑州市在化工方面的基础并不算很好,要与金塘之类的城市相竞争,还有明显的劣势。如果不能找到一些主打产品,迅速地占领一部分细分市场,那么自己就没有什么发言权,恐怕也很难争取到省里以及国家的支持。

    在这个时候,秦海向柴培德提起了汽车用化工材料的问题,请柴培德予以关注。他表示,根据国产化办的预测,到1990年,国内汽车用塑料总计可以达到3万吨左右,其中包括约7500吨聚氨酯、5000吨聚氯乙烯、4000吨聚丙烯、3200吨abs以及其他数十种不同的塑料品种。

    车用化工材料种类繁多,而每种产品的需求量却十分有限,因此不适合大型化工企业涉足,对于岑州这样化工业刚刚起步的城市却极其合适。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不断提升,这些材料的需求量也会与日俱增,这样又正好能够与当地生产能力的提升相匹配。如果能够建成一个车用化工材料基地,岑州的经济将会拥有一个醒目的亮点。

    柴培德被秦海描述的美好前景所打动,他说服了市委以及市政府的其他官员,将化工产业确定为岑州市在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随后。他就带着担任化工局局长的徐扬,来到了浦江,请求杨新宇将汽车化工材料交给岑州市来研发和生产。

    由于此前北溪汽车配件基地的事情,杨新宇对柴培德的印象很不错,但他非常抱歉地向柴培德表示:汽车化工材料的生产,将优先考虑已经有一定化工产业基础的几个城市。而不可能交给一个基础薄弱的城市去承担。

    也不知道是从秦海那里得到了一些暗示,还是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柴培德在得到杨新宇的拒绝后,并没有放弃,而是吩咐徐扬盯住国产化办的一举一动,寻找可能出现的机会。

    这一次的协作洽谈会,对于岑州来说是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金塘、梅城等城市接受了国产化办的委托,开始生产车用材料,那么岑州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因为这些城市的确比岑州更有竞争力,杨新宇也不可能为了与柴培德的私交而违背原则。但柴培德却有一种隐隐的预感,那就是金塘等城市有可能会有恃无恐地不给杨新宇面子,这时候,岑州就有机会介入了。

    柴培德的预想果然在协作洽谈会上应验了,王松安等人拒绝接受50%的技术分成要求,这就意味着他们拒绝了与国产化办的合作。柴培德迅速跟进,向杨新宇表示岑州可以接受这样的条件。愿意成为汽车用化工材料的生产中心。杨新宇在对王松安等人苦劝多次未果之后,终于接受了柴培德的要求。

    在这一天时间里。柴培德亲自带着徐扬与柳耀忠、夏扬杰等人签署技术转让协议,同意以超额利润的50%作为支付给各家技术提供方的技术使用费。鉴于材料生产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柴培德还让岑州化工局向几家技术提供方支付了一部分预付款,以支持他们尽早启动后续的研究工作。

    对于柴培德的支持,杨新宇也是投桃报李。他与化工部取得联系,准备以机械部和化工部两家的名义。明确支持岑州建设车用化工材料基地。有了两个部委的支持,岑州就可以向银行申请到更多的贷款额度,在当时国家严格控制基建贷款规模的大背景下,这样一个政策优势对于岑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杨新宇还向柴培德表示。他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向石油总公司、化工部等单位做一些工作,争取让它们把拟定中的一些大型石油、化工类项目布局到岑州去。这些单位要建的大项目多得很,建在哪里都是一样,如果有人愿意为岑州说话,那么落到岑州去又有何难?

    这些幕后的事情都是王松安等人所不知情的,但他们从柴培德出现在酒席上这一点,已经能够猜出无数的事情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那些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柴培德出手替杨新宇救场,杨新宇岂有不回报之理?他们这些人给杨新宇找了那么多麻烦,杨新宇不记恨他们才怪,届时到上头歪歪嘴,恐怕各种好处就会与他们无缘,转而落到岑州的碗里去了。

    “这姓柴的太无耻了,明显是在抢我们的饭碗嘛!”王松安把嘴凑到吕康定的耳边,对他小声嘀咕道。

    吕康定一脸灰色,同样小声地说道:“这才是老杨的风格啊,往往能够在关键时候突出奇兵,给人一个措手不及。唉,早知道他留了这样一手,咱们就不该把话说得太绝了。”

    “怎么,吕市长,如果你事先想到这一点,难道会接受杨主任的条件?”王松安问道。

    吕康定沉默了一会,苦笑道:“这是一个死局。接受老杨的条件,咱们太吃亏了。可是不接受老杨的条件,让岑州抢到了这个机会,日后就真的没咱们什么事了。汽车材料可是一块大肥肉啊,岑州把正市长都派出来了,这是志在必得的意思了。”

    王松安道:“吕市长,你觉得如果咱们现在答应杨主任的条件,他会不会接受咱们?”

    “晚了,他们肯定已经达成了协议,老杨肯定不会因为我们的缘故而改变协议。咱们顶了这么久,如果在这个时候认输,丢不起这个人啊。”吕康定说道。

    “如果丢人能够扭转结果,那么丢丢人也无妨了。只可惜……”王松安在自己心里默默地想道。

    相比这些市里的官员,于克岫等企业厂长的心里更是震惊与失望。柴培德刚开始讲话的时候,于克岫还没听明白是怎么回事。待到柴培德大谈特谈岑州发展化工产业的规划时,于克岫彻底傻了,想到自己亲手把一个未来有长足发展的项目拒之门外,他几乎想以头抢地。

    “老刘,这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彻底没机会了?”于克岫拉着刘杰问道。

    刘杰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汽车材料又没多少,一种材料也就够一家厂子做。岑州如果吃下去了,哪里还有咱们的份?”

    “我印象中,岑州没有能够生产聚氯乙烯的企业啊,他们怎么可能接下改性聚氯乙烯的生产任务呢?”于克岫昏乎乎地评论道。

    刘杰哼了一声,道:“我还知道他们没有搞玻纤尼龙的呢,可是如果市里想搞,大把大把的钱砸下去,弄一套设备会很难吗?你没听那个柴市长说吗,他们打算投入2个亿呢,你那个金南化工厂才值多少钱?”

    于克岫在心中默算了一下,叹道:“如果他们做改性聚氯乙烯,建一套年产2000吨的设备也就是一两千万,照国产化办开出来的价格,他们干上三四年,一套设备的钱就全赚回来了。”

    “咱们给自己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啊,说不定,哪一天咱们就垮在这些对手的手里了。”刘杰悲观地说道。

    “早知如此……”于克岫抬起眼看了坐在另外一桌的秦海一眼,终于没有说下去了。他明白,这样一个结果是他们自己造成的,他们以为自己拥有生产能力,就可以要挟国产化办,却没想到真正的核心能力是技术,而不是生产。生产设备是随时可以购置的,但技术却只有一项,谁拿到了技术,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想到这一点,是不是太晚了呢?很多东西,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是稳稳抓在手上的,因此根本不会珍惜。可当你发现别人已经把这样东西夺走的时候,你后悔已经是来不及了。

    在这一刻,在心里画圈圈诅咒柴培德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王松安、吕康定等人虽然心里又悔又恨,但面上却丝毫无法表现出来。

    听柴培德的讲话告一段落,吕康定举起酒杯,哈哈干笑了一声,说道:“岑州有这样宏伟的目标,我们都非常佩服啊。以后我们化工产业的大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了。柴市长,我代表梅城市敬你一杯,祝岑州在你的领导下蒸蒸日上。”

    “有柴市长的英明领导,岑州必定能够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材料基地的!”

    “对,柴市长,我敬你一杯,日后岑州发展起来了,别忘了提携一下我们这些落后城市啊。”

    王松安等人也纷纷站起身来,面带微笑地向柴培德敬酒,谁都知道,他们杯子里装的都是自己酿成的苦酒。(未完待续。。)

    ps:  上一章把柴培德的职务弄错了,老柴已经当市长了嗬,感谢书友的指正。

    昨天小区电缆出故障了,从中午停电,抢修到今晨早上4点才来电……我说的是真话,有人信吗?

第二百三十九章 我也是好媳妇

    酒宴在一团和气中结束了。王松安、吕康定等人虽然有满腹的不满,也只能装出无所谓的样子,与杨新宇、柴培德以及秦海等人频频举杯,邀请他们有时间到自己那里去视察、做客。经济发展上的事情,说到底也是公事,大家没必要因为公事而伤了私交。体制内的干部流动是很常见的事情,谁知道哪一天大家不会混到一个锅里去搅勺呢,犯得着为这点事撕破脸吗?

    为了表示对四城市前来参与洽谈的感谢,杨新宇从浦江汽车厂要到了80辆浦桑汽车的购买指标,分送给王松安等人。当年浦桑汽车不是谁想买都能买到的,尤其是下面的地市,一年能够分到的指标也不过就是一二十辆,根本无法满足各单位的需要。杨新宇送的这份礼物,表面上看不值一分钱,实际上却是极大的人情。这样一个举动让王松安等人心里又舒畅了许多,好歹这一趟浦江也算没有白跑了。

    临离开浦江之前,于克岫专门约了一趟秦海,请他吃了一顿便饭。在饭桌上,于克岫毫不掩饰自己的懊悔,同时也请秦海理解,因为在大家已经约定了价格同盟的情况下,金南化工厂也不可能单独与国产化办缔约。

    “王主任不一定会在经委一直干下去,可是于厂长你,估计短期内不会离开金南厂吧?”秦海说道。

    “是啊……”于克岫明白秦海所指,这一次错失了汽车材料的市场机会,对于王松安来说其实压力不大,但对于克岫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几年之后,于克岫仍然会是金南厂的厂长。如果化工材料市场真的出现变化,最难受的就是于克岫了。

    “国家一直说要扩大企业自主权,落到实际上,还是长官意志在起作用啊。”秦海评论道。

    于克岫叹了口气,说道:“秦秘书,这一次的事情。真是对不起了。不过,我老于还是想厚着脸皮求秦秘书一件事,不知道秦秘书能不能帮忙。”

    秦海笑了笑,没等于克岫说出他想求自己帮忙的事情,就自顾自地说开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人造革等制品需求量会逐渐下降,代之以真皮和织物材料。与之相对的是,建筑业正在逐渐进行以塑代钢的转变,塑料水管、下水道等需求量会有大幅度上升。简单说。就是软质pvc的市场在萎缩,硬质pvc市场在扩张。而目前我国pvc产品的生产结构极不合理,软硬质产品的比例是3比1,国外是1比2。未来硬质pvc的缺口会非常明显。”

    “这个趋势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于克岫轻声说道。

    “东耀塑料厂的周工那里,现在正在做几个硬质pvc的研究项目。成功之后,能够使pvc水管的使用寿命提高50%,抗冲击能力提高一倍以上,至少在国内市场上会有很强的竞争力。”秦海平静地说道。

    “我预订了。”于克岫毫不犹豫地说道。

    对于东耀塑料厂。于克岫了解得并不多,真正让他有信心的是秦海的保证。车用材料的这一番周折。让于克岫看到了秦海的技术实力,也看到了他对市场的远见。秦海向他隆重推出的产品,于克岫岂有不接受的道理。

    “条件和汽车材料一样。”秦海又说道。

    于克岫点点头:“我明白,我老于就算是一头猪,撞一回南墙也该知道回头了。”

    “于厂长太自谦了。”秦海微微一笑,又说道:“周工他们资金不足。如果能够有一部分预付款,对他们的科研可能会有更大的助力。”

    于克岫道:“没问题,我回去之后,马上让禹科长到浦江来,与柳厂长、周工他们具体商谈此事。我们现在流动资金还比较充足。100万以内应当不成问题,再多就要惊动市里了。”

    “哈哈,这种事,还是不惊动市里为好吧。”秦海轻松地笑道。

    “是啊,不惊动市里为好。”于克岫心照不宣地说道。

    于克岫并不是唯一在私下里找秦海沟通感情的人,除了秦海之外,夏扬杰、柳耀忠也都接到过某些厂长的邀请,谈了一些类似的事情。王松安等人并不迟钝,从下属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他们做了一些什么,但也都非常聪明地没有予以过问。

    “于工,下班了?”

    这是在塑料七厂的家属区,前工艺工程师于利鸿拎着上班用的手提包,从外面回来了。一路上碰见的熟人习惯性地向他打着招呼,他也如往常一样,讷讷地回应着:“呃呃,下班了,下班了。”

    没有人注意到,于利鸿的表情里透着几分紧张,他的举止更是有一些鬼鬼祟祟的味道。

    好不容易回到了自家的单元楼,于利鸿三步并作两步地上了楼,掏钥匙打开门,进屋之后又赶紧把门撞上,然后一头扎进了里屋。

    “红梅,红梅,你过来一下。”他从里屋探出一个脑袋,低声地对正在厨房里忙碌着的妻子李红梅喊道。

    “什么事?你说吧,我在洗菜呢。”李红梅头也不抬地回答道。

    “你来一下。”于利鸿依然坚持着。

    李红梅诧异地关了水龙头,在围裙上擦了一下手,然后来到里屋,只见于利鸿小心翼翼地拉开自己的手提包,从里面捧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报纸包。

    “这是什么东西?你们单位发的肥皂?”李红梅皱着眉头问道,从那个纸包的形状和体积来看,的确就是几条肥皂的样子。

    于利鸿没回话,他把纸包放在床上,然后郑重其事地将它打开。当里面的东西呈现在李红梅面前时,李红梅压抑不住地“呀”了一声,然后赶紧用手捂着嘴,生怕自己再喊出声来。

    那纸包里哪有什么肥皂,分明是厚厚地五扎“大团结”,整整五千块钱!

    失神了一秒钟光景。李红梅下意识地看了一下窗户,发现窗帘已经拉上了,没有被人偷窥的可能。她又探头看了一眼房门,发现门也已经关好,自动锁上的销子都已经按下去了。

    “老于,这是哪来的?”李红梅吃惊地问道。

    自从于利鸿办理停薪留职到海杰公司去工作之后。每个月都能够拿回来600块钱的工资,李红梅对于大把大把的钱已经有些免疫力了。可是,当整整5000块钱同时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还是惊呆了。

    “这是我的项目奖金,我们秦总亲自发到我手上的!”于利鸿声音颤抖着说道,脸上的肌肉因为兴奋而都有些扭曲了。在回家这一路上,他生怕被人察觉出自己携带了巨款,一直在努力地压抑着内心的狂喜,这一刻。他终于可以说出来了。可惜的是,他还不敢大声地疾呼,这种旧式单元房的隔音效果实在是太糟糕了。

    “这么多钱啊,老于,咱们有钱了!”李红梅一头扑过去,抱起那五扎人民币,如果不是担心钱上的细菌,她都恨不得狠狠地亲一亲这些钱了。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钱的可爱的。文人们还说什么铜臭,呸。这些钱上面分明飘满了墨香好不好!

    “红梅,我告诉你,我们秦总真是大手笔。这次洽谈会上,我们搞的几个项目全部都交易出去了,客户那边付了款,秦总马上就让会计去银行提款。给参与项目的人发奖金。我因为在玻纤树脂这个项目上算是项目主要负责人,拿的是最高奖,5000块!那些跟着我们拿拿试剂的小年轻都拿到了500、1000的,整个公司的人都乐疯了。”于利鸿滔滔不绝地向李红梅讲述着公司里的盛况,他迫不及待地需要与人分享这份快乐。

    “太好了。老于,这个项目结束以后,你们还有其他项目没有?”李红梅问道。

    “怎么没有?”于利鸿满面红光地说道,“秦总找我们这些技术专家开了一个会,提出了四五十个新项目,让我们进行论证。对了,红梅,我跟你说,我们秦总可太了不起了,别看他不是搞高分子的,可是我们搞的这些材料,他都懂,随便插一句话,对我们都有很大的启发。

    我挑了一个项目,是搞高强度纤维树脂的,这种材料搞成了,未来能够用来制造大型压力容器。秦总说了,这个项目可以产生出几十个衍生的成果,等这些衍生成果卖出去,我们还可以拿到更多的奖金。”

    “那你还等什么,赶紧干啊!”李红梅道,“老于,我想好了,以后家务事我全包了,你集中精力搞研究,咱们多挣点钱,以后小华和小娟结婚的时候,就可以搞得风风光光的了。”

    “没问题,我现在觉得浑身都是劲。我跟你说,我们公司的研究条件特别好,设备都是最先进的,而且秦总和宁经理、喻经理都特别通情达理,只要是科研上要花的钱,眼都不眨一下。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搞不出成果,真是对不起人了。”于利鸿说道。

    “对了,老于,现在咱们有钱了,我想到一件事,想跟你商量一下。”李红梅忽然有些忸怩地说道。

    “什么事情,你说就是了。”于利鸿把手一挥,像足了一个男子汉的样子,所谓钱壮怂人胆,就是如此。

    李红梅道:“咱们现在有钱了,是不是找个时间把你爸妈接到浦江来玩几天啊,让老人家也开开眼界。过去咱们家穷,也没怎么孝敬老人家,搞得我这个当媳妇的都让人家在背后戳脊梁骨的。”

    “可是,咱们家住不下怎么办?”于利鸿犯愁道。

    “没关系呀,可以住招待所的。”李红梅道,“上次我们车间小丽把她公公婆婆请到浦江来,就是住在招待所。其实只住了一天,还是那种很破的招待所,车间里的人都在那里讲她会做媳妇,搞得她不要太得意哦。我想好了,咱们也把爸妈接过来,我们不住招待所,去住宾馆,让他们看看我李红梅也是懂得事理的人!”

    “好,就照你说的办!”于利鸿道,“红梅,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

    “不委屈的,人家都讲我嫁了一个好老公了……”

    “红梅……”

    于是略去5000字……(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 想不起这个人了

    打通了研究部门与生产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又分别给东耀塑料厂和海杰公司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课题,再给有功之臣发放了奖金之后,秦海在浦江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他接到从农业部打来的电话,让他抓紧时间到京城去,参与行动方案的讨论。

    按照部委里做方案的惯例,这份“农机系统追赶国际先进技术行动方案”经历了一个几上几下的反复,先是搜集各方面的意见,形成草案,然后再把草案分发给有关部门和专家,让他们提意见,接着再根据这些意见进行修改。王长松带着一个写作班子忙活了两三个月时间,算是有了点眉目了,这才请示崔洪春,准备召开一次比较高级别的讨论会。

    既然是讨论会,就会收到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最终还是要反映到方案之中去的,这也是一个方案修改的过程。不过,到了能够在部里开讨论会的阶段,一般就意味着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参会者要提意见也仅限于提出一些边边角角的修改,不会涉及到根本。要知道,这种会议是有部长出席的,你能拿出一个不成熟的方案去浪费部长的宝贵时间吗?

    正因为知道这个惯例,崔洪春在拿到王长松送来的厚厚一本打印稿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长松辛苦了,这样一份东西,应当花了不少精力吧?”

    “是啊,我们走访了十二个省市,接触了100多家企业,还有十几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也参与了方案的起草,现在算是有一个雏形了。”王长松不无自夸地说道。

    “嗯,做工作。就是要这样脚踏实地。”崔洪春用夸奖的口气说道,他翻开这本册子,看了看前言部分罗列出来的参与单位和专家的名单,发现自己熟悉的一些名字都出现在上面,便有些放心了。就在他准备合上册子再对王长松勉励几句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事。又匆忙把刚才那几页翻开了。

    “部长,怎么,有问题吗?”王长松看着崔洪春的眉毛渐渐皱起,心里一惊,忍不住问道。

    崔洪春抬起头来,问道:“长松,你们制订这个行动方案的时候,没有让秦海参与吗?”

    “秦海?”王长松愣了一下,他都快有点想不起这个人了。但崔洪春一提,王长松就开始暗中叫苦了。他想起当初崔洪春专门交代过,让他在制订行动方案的时候要吸收秦海参加。他一开始还把这事记在心上,后来开过几次专家研讨会之后,他就把这事给忘到一边去了。原因也很简单,农机系统的大腕专家那么多,一个小小的秦海,何足挂齿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