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海笑道:“于厂长这样说,可就把我架到火上烤了。我们来的是四个人呢,你看我们小路,一路上晕车晕得这样厉害,还坚持工作,于厂长要夸奖,也应当先夸奖一下小路的这种精神吧。”

    “对对对,我失言了,失言了。”于克岫心领神会,当着路晓琳等人的面,他大夸秦海做事务实,这就相当于贬了路晓琳等人了,这对秦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于克岫这么大岁数,哪能不懂这点人情世故。

    “路秘书的事情,我昨天听曾科长讲过了,不容易啊,一个女孩子家,跑到我们这大山里来,刚才还跟着我们在车间里爬架子,了不起,了不起啊。”于克岫毫不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辞,对路晓琳大加称赞。

    路晓琳心直口快,但脑子并不笨。明知于克岫这话言不由衷,她也很聪明地不去揭穿,而是笑着答道:“于厂长太夸奖我了,我们到金塘来,本来就是来和企业谈合作的,坐车、考察车间。都是我们份内的事情。于厂长对我们这么照顾,我们真的非常感激呢。”

    “没有没有,我没有照顾好你们。”于克岫道,他抬起腕子看了看手表,说道:“快到中午了,咱们先去吃饭。吃完饭,我让办公室安排一下,带你们去看看古庙。”

    “不会吧,于厂长。怎么还安排我们看古庙啊?”秦海笑着问道,此前于克岫是拿参观古庙来敷衍他们,现在大家话都已经说开了,再提古庙的事情,就有些可笑了。

    于克岫脸上有些尴尬,说道:“我这回是真心的,你们大老远过来给我们出主意、找方向,我们没点表示不合适。我们旁边那个古庙。真的挺有意思的……”

    秦海道:“不必了,于厂长。看古庙的机会有的是。我们该说的事情已经说完了,下午我们打算回市里去,请王主任再给我们安排调研其他的企业。”

    “那我们这里……”于克岫欲言又止。

    秦海道:“于厂长放心,我们一时半会也不会离开金塘。于厂长这边认真考虑一下我们提出来的方案,如果觉得双方有合作的余地,我们再详细商谈。当然。如果于厂长觉得有困难,我们也不会勉强。不过,有一点我可以明确地说,汽车材料国产化的事情,是不会半途而废的。”

    “我们明白了。”于克岫说道。

    吃过午饭。于克岫从厂里另外派了车,又找了一名稳重老练的司机,送秦海一行返回金塘市。临行之前,他如此前承诺的那样,给秦海等人每人送了20斤当地特产的熏肉,而且根本不容几个人拒绝。

    王松安再见到秦海一行的时候,脸上多少有些窘迫之色。他已经知道路上发生的事情,虽然那个软骨头的司机小赵并没有说出黑子威胁自己的事情,但王松安听曾智强在电话里汇报这一路的情况,多少也能猜出一些。让司机给秦海一行一个下马威,的确是王松安的授意。现在自己的小伎俩被别人看透,无论如何都是一件难堪的事情。

    “回来了?这一路辛苦了吧?”王松安一边与路晓琳握手,一边假意问道。

    “不辛苦,山里的风景挺好的,感谢王主任给我们安排的行程啊。”路晓琳笑呵呵地回答道,眼神里却带着几分戏谑之色,意思是自己啥都明白,只是不会点破而已。

    “嗯嗯,我们这一带风景的确是不错的。”王松安只能敷衍着答道,随即又转头对秦海问道:“怎么样,秦秘书,对金南化工厂调研的情况如何?”

    秦海道:“情况很乐观,金南化工厂的设备条件不错,完全能够承担我们所需要的材料的生产任务。现在的障碍就是他们是否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改性聚氯乙烯产品的开发,如果没有这个决心,那就没办法了。”

    “这个好办,回头我给老于打个电话,让他一定要下定决心,积极配合咱们部里的要求,搞出那个什么来着?”王松安有点说不来秦海讲的术语。

    “改性聚氯乙烯。”秦海道。

    “对对,改那个聚氯乙烯。”王松安道,“我看是没什么问题的,老于他们就是搞聚氯乙烯的嘛,他们搞这个是内行。”

    “呃……好吧。”秦海无语了。他心道,于克岫他们搞聚氯乙烯是不是内行姑且不论,但王松安在化工方面肯定是外行。研发改性聚氯乙烯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说曾经搞过聚氯乙烯就能够研发出来的,这需要有相应的投入,还需要有专家参与,难度远比王松安想象的要大得多。

    “路秘书,秦秘书,下一步你们打算做些什么?”王松安问道。

    路晓琳看看秦海,秦海说道:“那当然是继续进行调研了,金南厂是搞聚氯乙烯的,其实聚氯乙烯产品并不算是汽车上用得最多的树脂产品,我们还想了解一下有关聚氨酯、聚丙烯、abs等产品的情况,这些产品好像在咱们金塘市都能够生产吧。”

    “都有,都有。”王松安道,“我这就让曾科长和这些厂子联系,联系好了你们就过去吧,有什么困难,随时跟我们经委说,我们一定会提供所有的帮助。”

    “那就多谢王主任了。”秦海说道。

    打发走秦海一行,王松安又把曾智强找来,向他详细问起了秦海等人在金南化工厂调研的情况,当听说于克岫对秦海的话非常重视的时候,王松安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么说,这个秦秘书,还真有两下子?老于可是一个傲气的家伙,怎么会对这样一个小年轻感兴趣呢?”

    曾智强道:“这个情况,我问过于厂长,他说金南化工厂现在的确有些经营上的风险,秦秘书他们提出来的方案,对金南厂是有利的,他们正在讨论是否要与秦秘书他们合作。”

    “唔……这样吧,你再联系几家企业,陪他们跑一跑,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如果他们做的事,真的对咱们金塘有利,咱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如果他们只是瞎折腾,咱们也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这些部里的人我可了解,有时候拍着胸脯许一堆诺言,最后落实不了了,拍屁股走人,还得咱们经委给他们擦屁股,这样的傻事,咱们可不能做。”王松安说道。

    “王主任,您放心吧,我会盯着他们的。”曾智强说道。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秦海、路晓琳一行继续考察金塘市的各家化工企业。

    与金南化工厂的情况相似,这些化工企业各有自己的主打产品,由于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些企业的日子还算好过。对于开发新产品、服务汽车配件生产的要求,这些企业都表示了一定的兴趣,但同时也对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投入感到迟疑。

    “这都是必要的投入啊,在欧美国家,企业平均要拿出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新产品研发呢,咱们的企业怎么一点研发的意识都没有啊?”夏扬杰对秦海嘟哝道。

    跑了这么多天,嘴皮子都快磨平了,可是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给他们一句痛快话,这让在学院里呆惯了的夏扬杰感到很不可思议。

    “套用一句流行的话……这就是体制问题啊。”秦海无奈地说道。

    路晓琳道:“小秦,现在我越来越佩服你们那个宁厂长了,他舍得投入一两百万在青锋农机厂建一个材料实验室,那个厂的规模比什么金南化工厂可小多了。”

    秦海笑道:“小路,你可不知道,宁厂长这样做,也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万一我们没有解决那些材料技术问题,这些投入就打了水漂了,宁厂长就干不下去了。”

    路晓琳白了秦海一眼,道:“你这是在自夸吧?我可听宁厂长向杨主任介绍过,当时是你给宁厂长打了包票,说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宁厂长才有胆量这样投入。对了,小秦,你能不能给金塘这些企业也打个包票,说他们的这些技术问题都是能够解决的,这样他们就不会再犹豫了。”

    秦海笑着摇了摇头,道:“这个包票我可不敢打。我敢给宁厂长打包票,是因为他信任我,愿意照我的方案去做。金塘这些厂长都精得很,我给他们打包票,没准他们还以为我是在诓他们呢。”(未完待续。。)

    ps:  今天有点忙,更新太晚了,还欠下一更。

    另外,感谢“板砖”同学在书评区的指正,也欢迎各位读者对书中的内容多提意见。

第一百九十三章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秦海这话,只是一句托辞,真实的理由在于,他并不打算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无偿地提供给金塘市的这些企业。

    在青锋农机厂承接汽车配件生产的过程中,秦海的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上,他能够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这就能够使技术人员少走弯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宝贵的时间。

    如今,金南化工厂等各家企业面临的问题,与青锋农机厂十分相似。如果没有人能够给他们提供前瞻性的指导,任凭他们自己去摸索,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于克岫等人不敢轻言投入的原因所在。但如果秦海愿意出手,这些障碍将不成其为障碍,许多技术难题是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的。

    关键在于,秦海有必要这样去做吗?

    在青锋厂,秦海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青工,如果不能露几手绝活出来,就无法得到众人的重视,也很难获得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他替青锋厂解决了旋耕刀片的技术问题,解决了汽车配件的技术问题,换来的是从柴培德到宁中英对他的青睐,这是他现在能够充分施展手脚的重要基础。

    如今,他的事业已经初步铺开,舞台已经搭好,再这样无偿地奉献自己的知识就有些可惜了,他希望这些知识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大的效益。

    持续近两个星期的调研结束,金塘市经委与工作小组的联席会议在经委的会议室召开,于克岫等一批企业领导也都得到通知前来参会,交流各自的想法。

    “部里的领导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啊。”

    会议开始,于克岫第一个发言,张嘴就是一句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抱怨。

    “呵呵。老于什么时候也怕难题了?”王松安同样半开玩笑地接话道,“在我印象中,你老于可从来都是敢打硬仗的啊。”

    于克岫摇摇头,说道:“这不一样啊。过去打硬仗,不过就是上面交代下来紧急任务,我只要带着工人加班加点。就能够完成。可这一回,部领导给我们的任务,我们都不知道从何下手,没着没落的,难受啊。”

    “不至于吧,于厂长?”秦海笑着说道,“材料的性能要求,我们是明确说明了的,只要你们能够提供达到这个要求的材料。我们就会接受,怎么会没着没落呢?”

    “怎么能达到这个要求啊?”于克岫道,“我们没搞过这样的材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如果花了钱保证能够得到结果,也就罢了,我们砸锅卖铁也可以往里投。问题在于,我问了我们技术科长禹惠国,他也不敢跟我打包票。

    我跟他说:老禹啊。我给你100万,你能不能把这材料给我弄出来。他说:厂长啊。弄好了,10万就够,弄不好,1000万都不一定能砸出个响来。你们大伙说说,这让我怎么敢干?”

    “没错,我们的情况也是这样。”另一家企业的厂长刘杰附和道。“秦秘书跟我们提出来的要求倒是很明确,对了,都在这里,我念给你们听啊:熔化温度不低于255摄氏度,伸长率不小于2%。冲击强度不低于35千焦每米,球压痕硬度不小于195兆帕……所有这些指标都比我们现在搞的玻纤尼龙高了一个等级。

    我让技术科的工程师们研究过,他们说,理论上这些指标都是可以达到的,但是,要花钱,要做实验。问他们说具体要花多少钱?他们告诉我两个字:没数!”

    “哈哈,你们技术科的工程师是想讹你吧!”王松安笑道,“怎么可能没数呢?”

    “的确是这样,他们跟我说了,要搞尼龙的改性,就要研究出添加什么改性剂。他们现在也没什么头绪,只能一种一种试,没准试上几百种也找不出一种对的,这钱可就哗哗地流出去了。”刘杰说道。

    “没有投入,哪有产出?”秦海微笑道,“各位厂长别光说投入的事情,我们国产化办给出的条件你们也该提一提吧?就拿聚氯乙烯来说,普通聚氯乙烯是2900元一吨,我们所需要的改性聚氯乙烯,可以达到5000元一吨,中间有2100元的差价。一点改性剂能值多少钱?这中间的差价,几乎都是纯利,大家不动心吗?”

    “当然动心!”于克岫毫不掩饰地说道,“如果不动心,我今天根本就不会来开会。每吨聚氯乙烯的利润翻一番还多,谁能不动心?可是,我们光有这心,没这力,也是白搭呀。”

    “大家的情况都是如此吗?”王松安面对全场问道。

    “都是如此!”各家厂长异口同声地答道。

    王松安皱着眉头,对秦海说道:“秦秘书,这就有点麻烦了。你也看到了,我们金塘市的企业,对于配合上级的工作,是非常有热情的。可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那就是技术上的障碍,我们一时克服不了啊。”

    “如果没有技术障碍,我们又何必到金塘来呢?”路晓琳插话道,“大家可能不知道安河省青锋农机厂的事情吧,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接下来,她便把青锋厂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其中特别说到宁中英的杀伐决断,以及副市长柴培德对青锋厂的大力支持。王松安等人听罢,面面相觑,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路晓琳举的例子说得非常明白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家青锋农机厂这样一个小企业,就敢于投入几百万去搞研发,金塘这么多企业,难道就没有这样的胆气吗?

    于克岫最先打破了沉默,他对王松安说道:“王主任,我们厂倒是有决心试一试,但所需要的研究经费,恐怕需要经委特批一下。我们初步匡算了一下,前期的研究投入恐怕需要花费100万左右,经委能不能给我们这个额度的经费?”

    经过几年的改革,企业的自主权已经比过去要大得多了,但涉及到大笔资金的使用,企业还是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许可。100万的研究经费,对于金南化工厂来说就算是一个大数目了,纵然于克岫有决心投入,他也必须征得经委的批准才行。

    于克岫提出这个请求,其实是把球踢给了王松安。一旦王松安点头许可了,那么未来如果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这个盲目投资的过错,就是要由王松安来承担的。王松安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替于克岫背这个风险,他当即就耍起了太极,说道:

    “这样大的额度,我们经委也不能拍拍脑袋就批准了。搞这个什么改性树脂的研究,你们到底有几成的把握,需要提交一个详细的报告上来。未来如果钱花了,成果弄不出来,必须要有相关的领导来负责的。这毕竟是国家的钱嘛,我们得对国家负责。”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可能还得再研究一下。”于克岫直接就缩了头了。

    “其他厂子的意思呢?”王松安又问道。

    厂长们互相交换着眼神,谁也不吭声。于克岫的要求,其实也就是他们大家的要求,既然王松安不愿意替他们承担这个责任,他们又有何必要自己承担呢?

    国企领导的处事哲学,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别出心裁去搞什么创新,成功了不过就是得一句表扬,没多大意思;而万一失败了,上级就要对你进行追责,你就有可能要丢掉自己头上的帽子。现在大家手上的企业都有些利润,小日子过得挺滋润,谁乐意去冒这种风险?

    王松安的哲学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这个经委主任干得好好的,熬够年头就能够升一级,弄个副市长之类的当当。如果跟着这个劳什子工作小组的几个小年轻一起瞎折腾,闹出什么事情来,影响了仕途发展,他可就亏大了。

    想到这里,王松安扭过头来,对秦海和路晓琳说道:“路秘书,秦秘书,你们也都看到了。我们金塘的化工工业,整体规模还可以,但技术水平有限,恐怕承担不了你们交付的任务。你们是不是可以到浦江的一些大企业去走走,他们技术实力强,搞点研究开发之类的,也容易。”

    秦海道:“浦江的大企业生产规模大,转产新产品的难度更大。此外,国家也希望整个汽车工业能够有一个更合理的布局,不要把所有的产业都局限于少数的大城市,这就是我们到金塘来寻求合作的原因所在。

    金塘的化工工业不算太大,更谈不上强,如果不能抓紧时机提升产品档次,只怕未来会面临着淘汰的风险。”

    “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提升我们的产品档次,可是,我们缺乏研发实力,大家都担心投了钱却没有结果。如果能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拿过来,我们倒是很感兴趣的。”王松安说道。

    秦海早就在等着王松安这句话了,他笑着接过话头,说道:“王主任,你这个想法倒也不错。不过,如果技术是其他人开发出来的,恐怕咱们金塘就不能无偿使用了,而是需要付出一些成本,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

    “如果成本合理,我们当然可以接受。”于克岫替王松安回答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四章 科研是个大买卖

    “如果是这样,我们也可以考虑换一种合作方式,那就是请独立的研究机构来开发新产品,企业只负责按照设计进行生产。不过,产品的价格中间就需要分出一部分作为研究机构的利润。这个方案,大家能够接受吗?”秦海笑呵呵地对众人问道。

    刘杰插话道:“秦秘书,你说产品价格中间要分出一部分,大概要分出多少呢?”

    秦海道:“在传统产品与改性产品的差价中间,分出40%至60%,作为产品开发方的收益,刘厂长觉得这个比例可以接受吗?”

    “40%至60%?这不就是差不多一半了吗?”刘杰咂舌道,“这就意味着我们辛辛苦苦生产,挣的钱要分出一半给别人了。”

    路晓琳忍不住插话了:“刘厂长,你如果觉得这个比例太高了,你们可以自己搞开发呀。我们杨主任说过,技术是无价的,这也是我们前几天建议大家自己搞研发的原因所在啊。”

    “这……”刘杰语塞了,他扭头看看王松安以及其他的厂长,发现大家的眼睛里都有一些不甘心的神色,但又都不知道如何说才好。

    秦海道:“这件事情,我们还得回去向杨主任汇报一下才能确定,具体的分成比例,也需要请示上级领导,不是我们几个人说了就能算的。在座的各位领导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看看是自己搞研发合算,还是购买成熟技术合算。对于国产化办来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两种方式我们都是欢迎的。”

    “对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回去思考一下吧。”王松安顺着秦海的话头说道。

    会开到这个程度,只能算是无果而终了。王松安要求各家企业回去思考是否要搞自主研发,但金塘经委不愿意承担研发失败的责任,各家企业又哪里有胆量和积极性去独自冒风险?说到最后,反而是秦海提出的引进成熟技术的思路,更符合大家的实际情况。只是分出50%的利润来作为技术支出,也着实让众厂长们感觉到肉疼。

    “娘的,如果一吨改性聚氯乙烯有2000块钱的利润,那国产化办光提供一个配方就要拿走1000块。一年算生产1000吨,他们就白白拿走100万了,实在是太黑了。”散会的时候,于克岫一边往外走,一边对身边的刘杰嘀咕道。

    刘杰道:“人家不是说了吗,你不服。自己搞去啊!”

    “如果是我自己的企业,我还真就自己投钱去搞了。技术搞出来,可以吃一辈子,很划算啊。”于克岫道。

    刘杰冲着不远处的王松安呶了呶嘴,说道:“老王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你去担这事干什么?企业毕竟不是你自己的,万一弄砸了,你一世清名可就全完了。”

    “唉!”于克岫长叹一声。“现在报纸上都在讨论国企为什么搞不好,你看这样的事情。咱们能搞得好才怪呢。”

    厂长们在长吁短叹,这边工作小组的几位也在说着悄悄话。一出会场,路晓琳便拉住秦海问道:“小秦,你今天在会场上说的话,可没经过杨主任同意的,你能对这些话负责吗?”

    秦海嘻嘻笑道:“你不也帮我说话了吗?”

    路晓琳跺着脚说道:“你话都说出口了。难道我还能否定你?再说了,杨主任也叮嘱过,技术上的事情你可以自由发挥,这个问题,也可以算是技术上的事情吧?”

    “这个不能算是技术问题吧?这应当算是一个管理问题。”夏扬杰扶着眼镜。讷讷地说道,“小秦,你说可以找人先把技术开发出来,再卖给这些企业,你不会是想找高校做开发吧?”

    秦海道:“找高校做开发是一种方式,也可以找民间研究机构做开发。我想,国企没有搞研发的动力,民间机构说不定真有不信邪的。只要我们能够给予高额的回报,我相信肯定有人愿意出面来做的。”

    “民间研究机构?”夏扬杰挠挠头,“我怎么没听说过有什么民间研究机构?高分子的研究,投入可不少,民间有人愿意做吗?”

    秦海笑道:“放心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过,这件事情还得征得杨主任的同意,小路、老夏,你们回头得帮着我一起说话。”

    “这倒没问题。”夏扬杰道,“看这些企业的作派,我觉得研发新产品的事情,还真指望不上他们。可是,小秦,你确信真的有民间机构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吗?”

    “我确信。”秦海答道。

    “我明白了!”路晓琳突然一拍脑袋,“你们北溪不是有一个汽车材料研究所吗,你不会是想打他们的主意吧?”

    秦海笑道:“不会的,北溪那个研究所主要是搞金属材料的,高分子这方面,他们没什么优势。这件事情你们先不要多问,到时候我总会有办法就是了。”

    “又在故弄玄虚!”路晓琳瞪了秦海一眼道。

    几个人说话的时候,黑子照例是跟在旁边一言不发。路晓琳和夏扬杰弄不清秦海想如何做,黑子的心里却如明镜一般。他知道,自己的这个老板肯定又动了心思,想自己搞一个研究所来做新材料的研发了。按照过去的规律,自己的老板一旦有了想法,就会付诸实施,而且最终的结果肯定会是非常乐观的。

    黑子猜得没错,秦海心里想的,的确是要自立门户,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材料研究所,为那些不愿意进行科研投入,或者没有能力进行科研投入的企业提供成熟技术,然后再凭借这些技术赚取高额的利润。

    有关改性聚氯乙烯、改性玻纤尼龙等方面的思路,秦海都有所掌握,只要找几个懂行的人,照着他的思路去做一些实验,突破这几项技术并非难事。北溪的那个汽车材料研究所,秦海没能涉足,现在这个机会,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了。

    科研也是可以做成买卖的,而且完全可以做成大买卖。汽车国产化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秦海要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工作小组在金塘又逗留了两天,然后便打道回府,回到了浦江。秦海代表工作小组向杨新宇汇报了此行的见闻与收获,听说金塘经委和各家企业都不愿意承担研发的风险时,杨新宇的眉毛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有好处的时候,大家都来了。有风险的时候,大家都躲了。像这个样子,咱们国家的科技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啊!”杨新宇感叹道。

    秦海道:“杨主任,你也得理解基层的苦衷。咱们传统的企业管理讲究的是稳健经营,大家不愿意冒风险也是情有可原的。就说咱们国产化办吧,咱们能替企业担这个风险吗?”

    杨新宇点点头道:“你说的道理,我当然知道。你说说看,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秦海捅了捅路晓琳,示意路晓琳来汇报这件事。路晓琳瞪了秦海一眼,然后才对杨新宇说道:“杨主任,小秦在金塘提出了一个思路,就是把研发和生产分开,让专门的研发机构来开发新产品,然后再把技术交给生产企业去进行生产。这个思路提出来之后,倒是得到了金塘市一些企业的赞成。”

    杨新宇道:“这个思路倒也不算新鲜了,我们此前也设想过产学研一体的思路,那就是让高校和科研院所来承担科研任务,企业只负责生产。只是我们原来的想法是企业要承担研发的投入,现在小秦的这个想法,是让双方相互独立,各自为战,这恐怕有些难度。”

    “有什么难度呢?”秦海问道。

    杨新宇道:“照这个思路,企业是坐享其成,而科研部门则要承担研发的风险,这太不公平了。”

    秦海道:“所以我同时也提出来,要让科研部门从企业的生产中分走一部分利润,比如说,50%左右。这样一来,科研部门就有积极性了。”

    “可是,科研部门的初始投入从哪来呢?还有,如果科研部门投入之后,没有能够取得成果,这些投入又由谁来承担呢?”杨新宇问道。

    秦海道:“这就看科研部门有没有这种风险投资的意识了。我建议,我们不要把科研主体限定在高校、科研院所,也可以吸引民间力量来参与,这叫开门办科研。”

    “好个开门办科研!”杨新宇哈哈笑了起来,同时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秦海,并不揭穿秦海的真实用意。

    与路晓琳不同,杨新宇对秦海的认识更为深刻。通过此前青锋厂的事情,杨新宇已经隐隐感觉到,秦海身上有许多含而不露的技术。此时听秦海说要吸引民间力量参与,杨新宇马上就意识到,秦海是在为自己准备舞台。

    “这个开门办科研的想法不错,我们的确应当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参与到国家的科研中来。小秦,你把这个想法写成一个报告,我亲自去向部长请示。”杨新宇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九十五章 高档餐厅

    汇报完毕之后,工作小组的各位便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对金塘的调研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下一步还要继续到其他地方调研,因此有些功课是必须要先做好的。

    快下班的时候,正在整理资料的秦海接到了杨新宇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

    “小秦吗?下班以后有什么安排没有?”杨新宇在电话里用温和的语气问道。

    “……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