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材料帝国-第2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秦海之外,没有人对于80万吨乙烯的国产化抱有信心,这就决定了国家不敢在这个项目上盲目投入,而是要一步一步地先完成各种设备的研发,等到各项技术都成熟之后,才敢启动。

    秦海算是一个另类,他知道大型乙烯装置国产化的主要拦路虎就在于低温材料。虽然他自己并不是低温材料专家,不能亲自去解决这些关键技术问题,但他非常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渠道,知道只要保证足够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可以期待的。

    带着这样的自信,秦海说服了宁中英、宋洪轩等集团高管,可以算是力排众议,推动了大型乙烯项目的启动。实践表明,他的预见是十分准确的,参加项目攻关的各个科研团队不辱使命,几家大型石油化工设备企业也表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最终使这个项目得以顺利投产。

    由于大型乙烯装置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装备,加之在装置国产化过程中形成的低温钢材、大型压缩机等关键技术可以移植到其他工业领域,推动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上升,因此这个项目在进展过程中便一直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仅递到首长手里的工作简报就不下十份,首长岂能不了解这个项目的意义。

    即使秦海没有请冀明初出面邀请,首长其实也已经打算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去视察一下这个重要项目。冀明初上门邀请,正中了首长的下怀,所以才会有如此顺利的一个结果。

    这个情况,当然是秦海不了解的。他不是处于国家决策层面上的人,不了解决策层的领导是如何权衡各种事情的。听说首长对80万吨乙烯项目非常重视,秦海心里也就踏实了。

    经过两天的准备,终于到了出发的时候。秦海和黑子二人按照办公厅规定的时间,来到了停靠专机的西郊机场,又经过一番严格的安全检查之后,警卫人员带着他们登上了专机。黑子被安排在一个陪同人员所呆的隔间,而秦海则被引着来到了首长的隔间。

    “首长,秦海同志来了。”

    警卫向坐在办公桌前聚精会神看着文件的首长报告道。

    “哦。”首长应了一声,放下文件,抬起头来,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站在面前的秦海,好一会才笑着说道:“哈哈,小秦,我们有几年没见了吧?我看你又长结实了。”

    “首长倒是比过去更年轻了。”秦海微笑着,说了一句万能的恭维话。

    “老了,这是自然规律,不服老是不行的。”首长摸了摸自己的头发,然后指了指旁边的沙发,说道:“别站着了,坐下谈吧。”

    “我会不会耽误首长的时间了?”秦海有些惴惴地问道。民间说起领导的时候,总喜欢用“日理万机”之类的词汇来形容,秦海也不知道首长是不是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自己坐在这里和首长聊天,是不是合适呢?

    “不耽误时间。”首长用手示意着,让秦海坐下,然后说道:“飞到金塘,要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都属于你了。我听说,你的大秦工业集团是主要从事材料生产和科研的,你能不能系统地给我讲一讲,一个国家的材料工业应当如何发展。”(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八章 纵论钢铁产业

    “首长的这个题目太大了,我没有准备,担心自己说不好。”秦海为难地答道。

    以秦海的知识水平,再加上这些年在材料行业中的阅历,要对国家的材料产业战略发表一些看法,其实是有资格的。但这种话要分对谁讲,如果是在材料学院里做一次报告,秦海丝毫也不会犹豫,而且也有信心让专家们都折服;但在首长面前,他就不敢随便乱讲了,讲错了丢人倒还是其次,万一哪些地方没考虑周全,对首长的决策产生了误导,他的罪过可就大了。

    首长看出了秦海的心思,他轻轻摆了摆手,说道:“没关系,让你讲,你就讲,讲错了也没关系。”

    秦海道:“主要是事先不知道首长要我汇报这个问题,否则我就做一些准备了。”

    首长笑道:“我是有意不让人提前通知你的。如果提前让你准备,恐怕就有方方面面的人都要让你传话,我恐怕就难得听到真话了。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咱们就是随便聊聊天,听说冀老说,你在他那里聊天的时候,不是挺放松的吗?”

    “那……那我就斗胆说一些浅见了。”秦海说道。他原本想说在冀老那里聊天和在首长面前不一样,细一想,似乎也找不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冀老虽然是退下来的领导,但毕竟也是能够影响决策的,自己敢在冀老面前畅所欲言,在首长面前又有什么必要隐瞒呢?

    想到此,秦海略略地准备了几分钟,然后坐正身子,说道:“既然首长要考我,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首长批评。”

    “嗯,你说吧。”首长点了点头,在面前摊开一本便笺纸,又拿出了一支铅笔,准备随时写下一些想法。首长的秘书给秦海送上一杯茶水。然后也坐在旁边,摊开笔记本,详细的记录工作是要由他来完成的。

    “我的汇报准备分为三个部分。”秦海定住心神,用平静的语气说道:“第一,材料工业的地位;第二,材料工业发展的特点;第三,我国在材料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取向。您看这些内容行吗?”

    “很好。”首长微笑着答道,“你尽管按你的想法说,这里没有什么对错之分。”

    “首先。我想简单介绍一下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

    秦海开始侃侃而谈,一开始的时候,他还多少有些紧张,但讲着讲着,就进入了状态,全然忘记了眼前这位听众的地位。他原本也不是体制内的人,对于官场里的等级秩序一向看得很淡,即便是在首长面前。他也没有那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只知道对方是一位能够对国家的材料工业发展产生影响的人。而他则希望用自己的观念去影响这位决策者。

    “在未来20年内,中国将会迎来一个材料需求井喷的时期。我们要建10万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上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几十亿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和商业楼面,这些建设需要用到数以亿吨计算的钢材、水泥以及数量同样庞大的玻璃、建筑陶瓷、铝合金和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的需求,只能依靠扩大国内的产能来满足。如果要靠国外来提供,那么就会受制于人,这是非常被动的。”秦海说道。

    “这两三年,国内的钢材和水泥产能提升很快,我看过计委提供的报告。全国的钢铁产能已经达到1。5亿吨了,你认为这算不算产能过剩了?”首长插话道。

    秦海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还差得远呢。以我们集团的测算,如果国家经济发展上不出现什么特殊情况,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05年,国内的钢材需求将达到4亿吨以上,现有的1。5亿吨产能,距离满足这个需求还有2。5亿吨以上的缺口。”

    “怎么,你也认为2005年国内有4亿吨钢材的需求量?”首长看着秦海问道。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首长对于这个行业自然是非常关注的。机械部、计委、社会科学院等机构都曾经做过钢材供求方面的分析和预测,秦海说的2005年钢材需求将达到4亿吨以上的说法,首长也曾经看到过。不过,大多数的机构都对4亿吨这个数字不屑一顾,他们最大胆的预测也仅限在2亿吨以内,按照这个数字,目前国内的钢铁行业发展速度就显得过快了。

    听到秦海居然支持4亿吨的说法,首长感觉有些惊讶。他虽然此前只与秦海有过一次正面接触,但平时所听到的有关秦海的情况却是很多的,也知道秦海不是信口开河的人。如果秦海认为未来每年有4亿吨钢材的需求,那么就意味着国家在钢铁产业发展方面的许多相关政策都有重新评估的必要了。

    90年代中期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前夜,国有企业在接受前所未有的大调整,民营资本刚刚摆脱旧体制的籓篱,正在大胆地涌入各个领域。住房制度改革刚刚启动,除非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人,否则谁也预见不到几年后就会出现的房地产发展的狂潮。当人们站在2015年向后回顾的时候,会对这20年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震惊。而在1996年的这个时间节点上,即便是首长这样睿智的长者,也不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有太高的估计。

    正如首长此前向秦海发问的那样,对于这几年国内钢铁产业的发展,大多数人是持担忧态度的。他们担心钢铁产能增长过高,未来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产能的严重过剩将会导致钢材价格的暴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秦海的观点却与大家相反,他认为当前的中国在钢铁产业发展方面步子太慢,缺乏足够的远见,这将会拖整个经济的后腿。

    “我们集团做过详细的论证,判断到2005年,国内市场对钢材的需求将达到4亿吨以上,有关的研究模型和计算过程,我可以让集团研究部整理一下,提交给首长。当前,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认为存在误区,在未来会出现比较被动的局面。”秦海说道。

    首长在经历了最初的惊讶之后,神情已经变得平和起来。他对秦海的断言不置可否,只是平静问道:“那么,依你看来,国家在钢铁生产方面应当如何做呢?”

    这个问题秦海是有过深思熟虑的,他流利地说道:“首先,根据未来的钢铁需求,需要考虑铁矿石来源的问题。中国缺乏高品位的铁矿石,一旦钢铁产量大幅度上升,铁矿石必然要依赖进口。为了避免进口方面的被动,国家应当主动出击,在澳大利亚、巴西、玻利维亚等国收购或者入股部分大型铁矿,以保证铁矿石供应能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铁矿。”首长在面前的便笺纸上写了一个词,然后点点头道,“第二呢?”

    秦海接着说道:“第二是钢铁设备的研制、钢铁技术规范的制订和人才培养。未来我们的钢铁既要保证数量,也要保证质量,而且还要做到环保、高效,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先进的钢铁生产技术,提高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就是技术。”首长又写了一个词。秦海关于钢铁需求的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但秦海提出的钢铁产业发展的这些问题,迟早都是要面对的,所以首长听得非常认真。

    “第三点是限制和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秦海说道。

    “污染?”首长的笔落在纸上,却没有把这个词记下来。在他看来,原料供应和钢铁冶炼技术的问题,都属于战略层面的事情,是值得他关注的。而污染这样的问题,就仅仅是一个战术层面上的事情了,有各地的环保部门管着就足够了,哪里轮得到他这个级别的领导来亲自过问?

    “不错,就是污染。”秦海认真地说道,“首长,您不要小看污染这个问题。目前咱们国家的工业污染正在呈不断加剧的态势,但总体上说还不算严重。但随着工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诸如钢铁、水泥等重污染行业的大规模扩张,污染问题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

    现在我们国家的1。5亿吨钢铁产能中,有5000万吨以上来自于规模较小、技术较为落后的中小企业。未来如果产能要扩张到4亿吨,很有可能会有2亿吨以上来自于这类企业。设备落后的钢铁企业是空气污染大户,2亿吨落后产能带来的污染,将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无法承受的。”

    “工业发展肯定是会带来污染的,既要求工业发展,又不想污染环境,这其中的难度有点大吧?”首长半是询问半是反驳地说道。

    秦海道:“首长,我这次专门请首长您去金塘,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请您参加大型乙烯的投料仪式,还有一点就是想请您考察一下金塘市在治理化工产业污染方面的成绩,如果可能的话,能够给我们一个肯定。金塘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和维护青山绿水,二者是完全可以兼顾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九章 金塘的空气如此清新

    青山绿水?

    首长嘴里念叨着秦海说的这个词,沉吟了一会,默默地在面前的便笺纸上写下了这四个字,然后说道:“我听说过你在金塘推行环保的事情,计委向我汇报过这件事情,我当时还不太理解。对了,我还看过你们企业赞助的那个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好像是请了一位青年歌手代言的吧?我家小孙女很喜欢那个歌手,每次放广告的时候,她都要看的。那个歌手叫什么名字来着,我想不起来了……”

    说到这里,首长轻轻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脸上露出一丝慈爱的笑容,显见得他对自己的小孙女是有几分溺爱的,也为自己想不起孙女喜爱的歌手名字而感到懊恼。

    秦海笑了笑,说道:“那位代言的歌手叫秦珊,不瞒首长,她就是我妹妹。让她代言环保公益的事情,是我的主意。”

    “对对,就是叫秦珊。”首长高兴地说道,“怎么,她是你妹妹?亲妹妹吗?”

    “亲妹妹。”秦海应道。

    “嗯,那太好了,我得找你走个后门,你能不能帮我弄到一张你妹妹的签名照片,这可是我那孙女给我下达的任务,我不完成她的任务,她就不陪我散步了。”首长用认真的态度对秦海说道。

    秦海暴汗:“首长,这点事情……您随便安排个人去办不就行了?据我知道,小珊一年送出去的签名照片没有一万也有五千了,您要一张有什么难处?”

    “这种私事,我怎么好让工作人员去办?”首长带着几分讷讷的神色说道。这一刻,他看起来完全不像一位掌管着国家命脉的大领导,而更像一位被小孙女缠得无可奈何的邻家老爷爷。

    要说首长连一个小歌星的签名照片都弄不到,那自然是一个笑话。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也不便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兴师动众去办这样一件孩子气的小事而已。听说秦珊是秦海的妹妹,而秦海又坐在自己的面前,首长也就把这事提出来了。他在这个时候提这件事,一则是为了顺便满足小孙女的一个要求,二则也有与秦海接近关系,显示出自己亲民一面的意思。

    “没问题。我让小珊专门给您寄一张去就行了。”秦海大包大揽地说道。

    有了这样一段小插曲,机舱里严肃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连坐在一旁做记录的秘书脸上也泛起了笑意。秘书知道,虽然首长在许多场合里都会表现得十分平易近人,但这种发自内心的亲近和平常场面上的亲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对秦海,首长明显表现出了一种长辈对晚辈般的欣赏和喜爱,这是许多级别很高的官员都享受不到的态度。

    接下来,秦海又向首长介绍了高分子、陶瓷、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各种材料的发展情况、应用领域、技术前景等等,他原本就有着异于常人的见识。加上这些年在材料行业中的磨砺,说出来的一些观点,是足以让首长身边的智囊都自愧不如的。首长听得非常认真,脑子里也形成了不少关于这个领域的政策设想。

    两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匆匆而过,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直到一名工作人员轻轻推开舱室的门,向首长报告飞机即将降落时,首长才意犹未尽地打断秦海的话,说道:“小秦。咱们今天就先聊到这吧。今天听你讲这些,我是受益非浅。材料方面的学问太深。我理解不了太多,不过你所传达的一个意思我明白了,那就是材料是整个国家工业的基石,是百年基业。这个道理,需要让更多的领导了解,过些天。找一个你觉得方便的时候,我想请你去给其他领导讲一讲,让大家都了解这个领域的重要性。”

    秦海赶紧应道:“首长太客气了,您需要我什么时候去讲,随时吩咐就行了。首长交代的事情。我哪敢说什么方便不方便的事情。”

    “嗯,那就找一个大家都合适的时间吧。”首长说道,接着,他又转头对秘书说道:“你去看看冀老休息好了没有,如果他休息好了,就请他过来吧,我们一起下飞机。”

    秘书出了舱室,不一会就陪着冀明初进来了。首长站起身,用带着歉意的口吻对冀明初说道:“冀老,不好意思,这一路上我光顾着向小秦请教了,没有过去陪您。”

    冀明初摆了摆手,说道:“我一个老头子,需要你陪什么?倒是你能够听小秦多说说他这个行业的事情,是更有意义的。怎么样,小秦这个人,不虚此名吧?”

    “非常优秀。”首长毫不吝惜溢美之辞,“我刚才一直在想,像这样的人才,应当放到中央哪个部委去。不过转念一想,他现在身家好几十亿,事业正处在上升期,恐怕给他个部长他都不会愿意换吧?”

    秦海连声道:“首长过誉了,我也就是走了狗屎运,掌握了一些材料专利,赚了一些容易的钱,真要让我到政府去管一摊子事,恐怕三天不到我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了。”

    “术业有专攻,让小秦去当机关干部,浪费了,而且他也不一定干得了这些事情。”冀明初说道。

    “冀老说得对,我天生就干不了这些事情,现在我们集团里的行政事务,也都是我的老领导宁中英厂长在管着,我想接手他都不乐意呢。”秦海抓紧时间给未来的老丈人做了个广告,这次的投料仪式规格很高,宁中英和宋洪轩等集团高管也都已经赶到金塘去候着了,按照正常的程序,宁中英估计能够获得一个与首长握手合影的机会。

    首长说希望把秦海放到哪个部委去,也只是随口一说。真要调一个民营企业家到部委去当个官员,中间涉及到的事情还很多,而且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英明的官员。他与秦海、冀明初又聊了几句闲话,飞机已经降落在金塘机场了,首长虚搀着冀明初,向舱门走去,秦海则紧紧地跟在他们身边。

    山南省和金塘市的一干领导人早就在金塘机场等候着了,飞机一停稳,众人便按照职位高低的顺序迎上前去,然后便都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一幕:首长搀着冀老,说笑着走下舷梯,而在他们的身边,则跟着一位年轻得令人发指的小伙子。

    “这年轻人是谁?”有些不认识秦海的官员,纷纷小声地向身边的同僚打听。

    “你连他都不认识?这就是秦海秦董事长啊!”

    说这话的,一般就是金塘市的干部了。整个金塘,科级以上干部里就没有不认识秦海的。

    “这就是秦海?”先前发问的那些人,虽然不认识秦海,却不可能不知道秦海这个名字。他们今天到金塘来参加大型乙烯工程的投料仪式,哪能不知道业主是谁。

    “他居然是跟着首长一起下来的,排名在王主任他们前面?”最让人震惊的,自然是秦海的排名。这一趟随着首长同机而来的,除了秦海和冀明初之外,还有计委副主任王鸿生以及首长身边的一些高级幕僚,在大家的心目中,这些幕僚以及王鸿生都是值得让整个山南省仰视的存在,可谁能想到,紧跟在首长身后的,居然是秦海。

    看到首长走下舷梯,省领导在山南书记梅建生的带领下,鱼贯而上,挨个与首长和冀明初握手问候,握完这两位的手,接下来就轮到了秦海。所有的人在与秦海握手时,都加了几分力气,并且用目光直视着秦海的眼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从秦海那里获得一些暗示。

    秦海知道大家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阴差阳错地抢了王鸿生等人的风头,他当然也明白,这是首长奖赏给他的一个待遇。首长虽然没有明确告诉大家什么,但所有的人都通过这个场景知道了秦海在首长心目中的地位,以后至少在山南省,谁如果想跟秦海为难,恐怕是要先掂量掂量的。

    “没有想到了,金塘的空气竟然会这样清新。”首长在与梅建生并肩向停在一旁的商务车走去的时候,似乎是不经意地吸了吸鼻子,又抬头看了看天,发出了一句莫名的感慨。

    “空气清新?”梅建生微微一愣,随即就笑着说道:“是啊是啊,金塘是个好地方,听说他们还在申请联合国的宜居城市认证呢。”

    “金塘不是著名的化工产业城市吗?搞化工业的,空气里一点异味都没有,这很不容易啊,金塘的领导在这方面应当下了不少力气吧?是不是请他们过来一起说说?”首长像普通拉家常那样,对梅建生说道。

    梅建生开始意识到,首长先前那句话,绝对不是随口说的,而是真的对金塘的空气有了一些兴趣。他扭回头,向着跟在七八步开外的金塘书记陈宜立喊道:“宜立同志,你过来,和我们一个车吧,首长要向你了解一下你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未完待续……)

第六百五十章 这都是大国基石

    陈宜立脑子一下子就晕了,和首长坐同一辆车,这是何等的殊荣啊,怎么会一下子就落到自己头上了呢?在场的官员,级别比陈宜立要高的也有七八位了,平级的就更多,但首长坐的商务车只有那么几个位子,无论怎么算也是轮不到陈宜立去坐的,可现在,梅建生居然叫他上车。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中,陈宜立快步走上前,来到了首长的身边。首长刚刚和他握过手,自然知道他的身份,便笑着说道:“宜立同志,请你过来,是想向你请教一下,为什么金塘作为一个化工城市,空气里却闻不到一点异味呢?”

    “这是因为……”陈宜立嘴唇动了几下,脑子里拼命地想着该如何回答。

    首长摆摆手道:“不急,咱们先上车,路上说。”

    借着上车的这十几秒钟时间,陈宜立快速地思考着首长的问题,组织着自己的语言。作为一名官员,回答这一类问题向来都是有一些套路的,不外乎中央的高度关注、省里的正确领导、市里的努力工作,再加上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样的英雄人物或者先进事迹,也要有机地结合进去,但重要的原则是,绝对不能抢了各级领导的风头。

    就在陈宜立觉得自己已经把答案想得非常清楚,正准备进行回答的时候,他的脑子里忽然闪过了一个人名,他一下子就把到了嘴边的话全部咽回去了。他突然反应过来,那些成熟的套路在这个场合里根本就不适用。

    秦海!怎么把这个关键人物给忘记了。

    陈宜立刚才也是站在人群中看着秦海与首长一起走下飞机的,那一刻,他能够想到的,仅仅是80万吨乙烯这个项目。认为秦海是因为项目业主的身份才得到了首长的青睐。可首长下了飞机,闭口不提乙烯的事情,却专门把他喊过来询问环保的事,他如果再把秦海忘记了,那可就是犯了大错了。

    谁对金塘的环境保护发挥了最大作用,陈宜立是最为清楚的。如果没有秦海在两年前以一种近乎粗暴的方法在金塘强行推行环保。哪有今天让首长感叹的清新空气。这两年时间,金塘市政府在金塘化工材料集团的支持下,对辖区内的化工企业采取了严格的环保标准。一部分企业在压力之下,改进了自己的生产工艺,采购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实现了污水废气的零排放;还有一些企业则因为拒绝环保要求,而被挤出金塘,到那些环保要求比较低的省市寻求发展去了。

    短短两年,金塘由原来满城刺鼻气味转变为几乎闻不到一点异味。再加上颇具规模的植树绿化,空气质量已经由原来全省垫底一跃而成为全省的领头羊。作为金塘市的书记,陈宜立对于这个成绩也是颇为自豪的,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首长居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两年前,秦海在向金塘市委市政府施压,要求强化环保的时候,曾经放出了一个半真半假的预言。声称在80万吨乙烯工程投产的时候,要请首长来金塘视察。在当时。陈宜立和金塘的其他市领导对于这个说法都是半信半疑,多少带着些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可现在,首长就坐在他的身边,他对于当初秦海的预言,还能有什么怀疑呢?

    秦海力推环保,秦海声称首长要来金塘。首长真的来了金塘,而且还让秦海紧随其后,首长下飞机第一句话就是谈金塘的环保问题……把所有这些事情联系在一起,陈宜立形成了一个判断,那就是首长已经知道了秦海搞环保的事。而且对此事十分重视。

    再往下想,他自然也就想通了为什么在场这么多省级、市级领导,却偏偏让他荣幸地登上了首长的车,这不就是拜秦海所赐吗?反过来想,首长点名让他上车,又询问这样一个问题,不就是要力挺秦海吗?

    想明白了这中间的关系,陈宜立还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汇报吗?

    “不瞒首长,金塘所以有这样好的环境,最大的功劳应当归于大秦集团的董事长秦海先生。”陈宜立说道。

    “哦?这是怎么回事,说说看。”首长用了一个略带惊讶的语气,但脸上却没有任何一点吃惊的表情,这让陈宜立更加确信,首长提起此事,其实是有备而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金塘作为一个老牌的化工城市,一直以来在空气质量方面都处于全省的落后位置……”陈宜立巧妙地把此前的环保责任推到了历史层面,表明在秦海做环保之前金塘的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与他这个现任的书记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接下来,他就把秦海如何倡导环保的事情向首长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其中自然不会忘记夹进若干私货,表明山南省和金塘市的各级领导是如何如何努力的,秦海虽然应当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但他们这些领导也都有各自的功劳。

    “照你介绍的情况,你们金塘在治理环境方面是付出了不少代价的,还有一些辛辛苦苦招商招来的企业因为无法接受这样严格的要求,而离开了金塘。那么这样一来,你们的地方经济岂不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不是会下降呢?”首长问道。

    陈宜立自豪地答道:“我们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的确是付出了一些代价,因为一些企业离开金塘,也的确对金塘的财政形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金塘市委市政府没有动摇,而是肯定严格标准,毫不松懈。随着我们金塘的环境日益得到改善,我们发现吸引外来投资的能力反而增强了。过去这半年,我们金塘新增了20多家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其中有一半是外资企业。相比此前流失出去的十几家企业,我们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也就是说,良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