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材料帝国-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几个一开头,其他人也都纷纷跟上了。林西省、山南省、浦江市的代表都对大秦集团在他们省市的投资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大秦集团继续扩大对他们当地的投资,并承诺给予各种政策范围允许的优惠。至于杨新宇、崔洪春等部委官员,自然就是从本系统的角度出发。希望大秦集团未来能够在业务结构上向他们的系统有所倾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助力。
对于众人话里话外流露出来的恭维与拉拢之意,秦海一概给予了热情的回应。一群在寻常人眼里高不可攀的省部级高官,能够放下架子与他把酒言欢。只差称兄道弟,这也让秦海颇有一些受宠若惊的感觉。他知道,众人看中的。是大秦集团强大的财力,以及他本人那鬼神莫测的技术。不得不说。官员们为了自己的政绩,有时候也是蛮拼的。
这场酒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直到宾主尽欢,大多数人都醉意醺醺方告结束。在大家一齐向外走的时候,王鸿生拍了拍秦海的肩膀,问道:“怎么样,小秦,没醉吧?”
“还好,王主任,不算太醉。”秦海笑着回答道,说完,他又欲盖弥彰地补充了一句:“我平时没喝过这么多酒,今天大概是高兴吧,超水平发挥了。”
王鸿生笑道:“超水平发挥是一方面,你往酒瓶子里兑了水,恐怕才是主要的原因吧?别以为我看不出来哦。”
“王主任明察秋毫,我这点小伎俩果然没瞒过王主任。”秦海嘿嘿笑着,承认了自己作弊的事实。其实,像这样的酒宴,作为主人的一方肯定是要在自己喝的酒里做点手脚的,在50度的白酒里兑水,稀释成不到10%的浓度,这样主人的酒量就可以凭空增长到原来的五倍了。如果不做这些手脚,秦海如何能够应付得过这种大场面。
“既然不太醉,就到我那里去坐坐吧,一块喝点茶,如何?”王鸿生似乎是随口地建议道。
王鸿生的话听起来像是征求意见,但秦海知道,这其实就相当于是命令了。计委副主任请你去喝茶,哪还有你犹豫的余地。他笑着应道:“听说王主任出差都要自己带着好茶的,我一直想见识一下,今天算是逮着机会了。”
向宁中英和宋洪轩交代了几句之后,秦海便随着王鸿生来到了他下榻的宾馆房间。进了屋子,王鸿生招呼着秦海一道坐下,然后吩咐秘书开始沏茶。
王鸿生嗜好喝茶,出门的时候总是交代秘书随身带着茶叶和茶具。秘书用房间里提供的“热得快”烧了一瓶开水,然后从行李中取出一套工夫茶具,用开水烫过了茶壶、茶杯,又在茶壶里放了铁观音茶叶,开始了一套颇为繁琐的泡茶工序。
“小秦,请你到房间来,是想跟你随便聊聊。”王鸿生眼睛看着茶具上枭枭升起的蒸汽,悠悠地对秦海说道。
“王主任有什么指示就尽管提出来,我一定认真学习。”秦海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态度说道。
王鸿生摆摆手道:“不是什么指示,只是跟你聊聊天。小秦,我今天听了一下你在典礼上所说的集团发展目标,感觉你志向很大啊。”
“材料这个市场本身就很大。光是钢材,全球一年的产值就是将近2000亿美元,我们集团现在也就能占到万分之一,还只能算是小打小闹呢。”秦海答道。
“这么大一个市场,你都想占下来?”王鸿生问道。
秦海笑道:“全占下来当然不可能,不过,在其中占据一个比较大的份额是完全必要的。没有足够的份额,我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利润,也就没钱进行新材料的研发了。您是知道的,开发新材料需要巨额投入,有时候几个亿的资金投入进去,可能一点响动都听不到。”
王鸿生问道:“可是,现在国内钢材市场已经出现了饱和的征兆,我们计委正在考虑要压缩钢铁产能呢,你却打算扩建岑州第二钢铁厂,你不怕未来产品滞销吗?”
秦海摇摇头道:“王主任,国内钢材离饱和还差得远呢。现在咱们国家一年的粗钢产量才7000万吨,我觉得,未来不到5亿吨都不够呢。”
“5亿吨!”王鸿生感觉自己被雷了一下,他不屑地说道,“我看你小秦也是放卫星放惯了,这样的数字也敢信口开河。你知道现在全世界一年的粗钢产量才多少,也就是7亿吨多一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居然就敢搞5亿吨粗钢?”
秦海道:“中国不会永远都是发展中国家,咱们要追赶发达国家,还有很多课要补。我们需要修公路、修铁路,需要给老百姓盖房子,这些都需要用到钢材。而发达国家这些基础建设都已经完成了,所以钢铁的需求量反而不如我们多。我说的一年5亿吨钢材并不是脑子发烧,信口胡说,这是我们集团研究部门测算过的。”
王鸿生道:“我们计委的预测是到本世纪末,中国的钢材年需求量达到1亿吨左右;到2010年,大概能够达到2亿吨。这已经是比较乐观的预计了,前提是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前几年的增速,不出现大的起伏。”
秦海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根据他回忆,在实际的历史上,到2000年时,中国全年的粗钢产量是1。3亿吨,与王鸿生说的数字差距不算大。但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一年的钢产量已经达到了6亿吨,占到了全球产量的45%。出现这种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城市建设和道路交通建设都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从而带动了钢材、水泥等原材料的需求。
处在1991年这个时点上,人们是很难预见到十几年后的情形的,所以秦海如果要把这种情况说给王鸿生听,对方肯定会不以为然。既然如此,秦海也就没必要去徒费口舌了。
“国家现在有一个计划,准备在未来两三年内逐步放开钢材、化工原料等计划内产品的价格,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王鸿生岔开了刚才的话题,转而向秦海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放开计划内价格,势在必行。”秦海应道,“目前生产资料价格严重低估,计划内价格和黑市价格相关悬殊,不利于基础材料工业的发展,所以放开价格是必然的选择。不过,我担心放开基础材料价格之后,市场上的整体物价会在大幅度的波动,这一点不知道国家有没有做好准备。”(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七章 一千万吨的储备
“这正是我们犹豫的地方啊。”王鸿生说道,他指了指秘书刚倒出来的茶,笑着对秦海说道:“先喝茶吧,咱们边喝茶边聊。我主要是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受到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的产品价格体系是严重扭曲的。改革以来,国家陆续放开了轻工业品的价格,但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工业产品价格,一直不敢却触动。重工业是轻工业的上游,重工业产品价格一旦上涨,就会带动下游的轻工业产品价格随同上涨,从而影响到百姓的生活。此外,诸如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价格一旦失控,还会使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面临预算不足的威胁,这也是国家难以承受的。
尽管有这么多的顾虑,但理顺价格体系仍然是不能不做的事情。重工业产品的价格如果长期得不到调整,重工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最终拖累整个国家的发展速度。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国家计委一直在筹划放开重工业产品价格的方案,到现在这个时候,整个价格改革已经是箭在弦上,随时就要启动了。
王鸿生深知启动重工业产品价格改革的风险,也一直在寻求规避风险的手段。这段时间,他与不少地方的官员都进行过接触,探讨各地对于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这次到安河来,他与柴培德也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只得到了一个勉为其难的答复。不过,柴培德倒是建议王鸿生听一听秦海的意见,虽然在他们这个级别的官员眼里。秦海仅仅是一个民营企业家而已,但柴培德认为。秦海是一个颇有见解的人,或许能够给王鸿生一些另类的启示。
早在上次秦海去王鸿生家里赴家宴的时候。王鸿生就对秦海的眼界颇为欣赏。听了柴培德的举荐之后,他便决定要与秦海就价格改革的问题面谈一次,听听这个思维敏捷的年轻人有什么高见。
秦海拿起小小的工夫茶杯,欣赏了一下杯中碧绿的茶水,一饮而尽,赞了一声“好茶”,又向王鸿生的秘书道了声谢,然后回归正题,说道:
“王主任。我觉得,价格波动,不外乎就是供求失衡吧。现在生产资料的供应是计划和市场双轨并行,如果要放开计划价格,其实就是把计划内的生产资料推向了市场。原来因为计划约束而买不到这些生产资料的单位,现在有资格购买了,市场需求量就会大幅度上升,从而产生出一定的供求矛盾。您说是不是这样?”
王鸿生点点头道:“正是如此。”
秦海继续道:“一种产品如果市场供应不足,就只能是价高者得之。这就是市场价格上涨的原因。要避免出现严重的物价上涨,就需要国家未雨绸缪,事先准备好足够的物资,以便在供求失衡的时候。抛售出来,用以平抑物价,这个道理。我想王主任和计委的研究人员肯定是明白的。”
王鸿生道:“道理没错,但国家要准备好足够的物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觉得,多少物资才能算是足够呢?”
“我没有这样的概念。王主任应当比我更清楚这一点吧?”秦海坦率地说道。他只是一个材料专家,不是经济学家,哪能计算得出全国的物资缺口会有多大。
王鸿生也知道自己这个问题不是秦海能够回答得出来的,他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组织过不下十次专家研讨。专家们的意见也大相径庭,有人认为国家不需要准备什么物资,任凭物价上涨,涨到一定程度就好了。”
“呵呵,这种观点也不算新鲜了。”秦海用带着几分嘲讽的语气评论道。
“的确不算新鲜,西方学者把这叫作休克疗法,苏联正准备采取这样的政策。”王鸿生说道。
秦海笑道:“苏联老大哥的觉悟很高的,总是愿意给咱们当试验田。咱们不妨等苏联人试完,看看效果如何,然后再决定我们要不要用这样的政策,您觉得如何呢?以我的猜想,不出两年,苏联就会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此路不通。”
“你这个小秦,俏皮话太多了。”王鸿生无奈地用手点了点秦海,批评道。不过,他在心里是很认同秦海的说法的,作为一名老计委干部,他知道休克疗法其实就是饮鸩止渴,中国根本不可能去尝试这样的政策。秦海说得对,苏联人愿意当试验田,就让他们去试吧。等他们撞了南墙,就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了。
“不管怎么说,物价波动太大,对于国家经济的破坏肯定是非常显著的。许多企业会因此而陷入困境,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我觉得,我们国家要搞价格改革,在一定程度内的价格波动可以承受,但必须要有足够的手段来保证物价不会飚升到危及国家稳定的程度,这是国家应有的底线。”秦海收起了调侃的嘴脸,对王鸿生说道。
王鸿生道:“你说得对,这也是我们计委几个老同志共同的看法。需要建立储备的产品包括煤炭、生铁、钢材、水泥、铜、铝、烧碱、纯碱、重油、汽油等等。以钢材为例,我们考虑至少需要有2000万吨钢材的储备,才能够做到心中不慌。”
“2000万吨……”秦海在心里默默地计算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目前,全国一年的钢材产量大约在7000万吨左右,2000万吨就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产量。如果国家计委手里能够掌握这样大的一批储备,就可以在市场出现波动的时候,通过投放物资来平抑波动,从而消减价格改革带来的风险。
不过,2000万吨钢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以炭素结构钢坯每吨950元的出厂价格计算,2000万吨就要占用190亿元的流动资金。更何况,钢材的种类繁多,有些钢种的价格比炭素结构钢要高得多,所以2000万吨钢材至少需要占用200多亿元。
再考虑到钢材只是王鸿生说的其中一种储备产品,把其他产品都计算进来,国家要拿出来的资金起码要达到千亿以上。以目前国家的经济状况,拿出这样大一笔钱,压力是非常大的。
王鸿生看着秦海脸色的变化,知道他已经明白了这个储备制度的难点所在。他笑着问道:“怎么样,小秦,你们这个企业,有没有可能帮国家分担一点压力?”
“在您刚才说的这些物资中间,我们大秦集团只生产水泥和钢材。我们的曲江水泥厂产量有限,对国家宏观经济没什么影响。钢材方面,我们现在的产能是100万吨,未来打算扩展到500万吨。这个扩能的计划,原本是打算用五年来完成的,既然现在国家有需求,我们可以考虑加快进度,用2年时间完成扩能,您看如何?”秦海说道。王鸿生既然已经问到他头上了,他也就没必要再讨价还价了,直接把自己的底牌亮给了王鸿生。
“2年之内完成扩能,能够做到吗?”王鸿生问道。
秦海道:“这个不难,我们从苏联弄到了一些设备,在欧洲也联系好了一些二手设备,随时可以采购过来,形成我们的产能。当然,这方面可能需要国家给我们一些支持,比如外贸权,还有动用外汇的权利。”
王鸿生干脆地回答道:“你们打一个报告过来,在国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会对你们特事特办,给你们开绿灯。”
“那就太好了。”秦海欣喜地说道,看来替国家分忧还是有好处的,国家随便在政策上开一个口子,就足够弥补他的付出了。
“如果你们全力以赴,在1994年之前,能够为计委方面提供多少钢材储备?”王鸿生迫切地问道。
秦海想了想,说道:“我们的流动资金也有限,要以库存的方式为计委建立储备,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不过,我可以保证到1994年的时候,随时提供出1000万吨以上的应急供应,您看如何?”
“1000万吨?你打算怎么做?”王鸿生有些惊讶。他万万没有想到秦海敢于开这样的口,在他原来的打算里,秦海能够提供出一两百万吨的支持,他就已经非常满意了。如果秦海这边真的能够提供1000万吨,那对于计委来说就是意外之喜,计委可以把原定用于做钢材储备的流动资金转去屯积其他的物资,这一盘棋就算是走活了。
秦海低声地向王鸿生说了一番话,王鸿生点头不迭,脸上现出了喜色。他听得出来,秦海的方案的确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如果运作得当,秦海承诺的1000万吨钢材完全能够提供得出来,这对于即将推出的价格改革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他同时还想到,秦海的这种作法,也可以推广到其他的企业。计委手里掌握着数百家大型国企,如果这些企业也能够学习秦海的作法,哪怕承担的义务少一些,也能够大大地减轻计委的压力。
“小秦,这件事事关重大,我希望你能够把它做好。你放心,国家不会忘记做出贡献的企业,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国家会给你回报的。”王鸿生看着秦海,意味深长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家人的欣喜
从王鸿生那里出来,已经很晚了,秦海没有再去找宁中英、宋洪轩等人,而是让等在宾馆外的司机把自己送回了家。
秦海的家依然是在平苑钢铁厂的院子里,不过已经不是当年建的简陋的单元楼了。他让秦明华在钢铁厂的一角划了一块地,盖了一幢三层的小别墅,作为一家人的住处。在别墅周围,种着一些竹子和灌木,把别墅与厂区分隔开来。不管怎么说,他现在也是国内数得上号的大富豪,住一幢别墅真不算是什么奢侈的事情。
家里此时正是热闹非凡,大秦集团成立,对于秦家来说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一家人哪里睡得着觉。连秦海的奶奶都知道儿子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尽管弄不清楚这个集团是怎么回事,但还是拉着秦明华和宗惠英问长问短,脸上笑开了花。秦珊、秦玲和宁静三人呆在楼上的房间里,聊得热火朝天,说的事情自然都是大秦集团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前景。
“我回来了。”
秦海推开家门,笑呵呵地向正在客厅里说话的父母以及奶奶招呼着。
“小海回来了,听你爸爸说,今天来了好多大官来给咱们家贺喜?”奶奶拉着秦海坐在自己身边,压低声音问道。也不知道老太太是害怕这些话被谁听见,总之,她是觉得这是一件值得特别慎重的事情。
秦海搀着奶奶的手,说道:“是啊,今天来了十几个省长一级的大官。还有好多市长、县长,他们都是来给咱们家的公司贺喜的。”
“十几个省长啊?”奶奶惊讶得嘴都合不拢了。她懂得中国社会的官本位结构,知道省长是很大很大的官。比村长、乡长要高出若干个级别。在她的想象中,这样的大官跑来给自己的孙子捧场,那可是秦家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况。
“奶奶,省长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等有机会的时候,我找几个省长来陪您聊天吧。”秦海大言不惭地说道,在他的心里,还真是没把省长、部长看成多么神圣的人物。如果他能够把王鸿生交付的事情办妥,那就意味着国家也欠下了他的人情。届时一个省长或者部长还敢不给他面子吗?
秦明华对于儿子的成就颇感自豪,不过还是板起脸,行使着父亲的权威,训斥道:“小海,你胡说什么呢!别以为做了点事情就可以翘尾巴了,你记得小时候我给你写过陈老总的几句诗吗,你永远都要记着: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呃……我记着呢。”秦海讷讷地答应着。他记得这的确是父亲曾经给他写过、让他当成座右铭的一首诗。谁说老一辈人就不喝心灵鸡汤的,只是他们喝的心灵鸡汤和这一代人味道不同而已,谁都有过偶像崇拜的时候,老秦心目中的偶像。自然就是那些当年广播、报纸上的老一代革命家了。
“好了好了,今天是高兴的日子,再说。小海不是做得挺好的吗?”宗惠英看不下去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子,搁在别人家里还不定吹成啥样呢。在自己家里居然还要被父亲教训。
“越是做得好,越要提醒他。要不,要我这个当爸的干什么?”秦明华强词夺理地说道,不过,口气却明显地松动了,他也知道自己在这个时候训儿子有些不合时宜了。
宗惠英没有搭理秦明华,而是温和地对秦海说道:“小海,你到小珊房间去吧,小静今天也在呢。”
“哦,那我就先上去了。”秦海说着便站起身,准备上楼。
“等等。”宗惠英叫住儿子,先帮他拍了拍身上子虚乌有的灰,抻了抻衣服,又指了一下卫生间,说道:“你还是先去刷个牙,洗个脸,要不这样一身酒气,人家不喜欢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她向秦海使了一个眼色。秦海不禁哂然,他哪里不知道母亲说的“人家”是指谁,在秦家和宁家,其实早就把他和宁静看成一对了,倒是他们这两个当事人相互之间还什么都没有说开。
收拾了一下个人卫生之后,秦海上楼,来到了秦珊的房间。他一推开门,屋里的几个女孩子便一齐尖叫起来,吓得秦海差点要摔门而逃。
“你们叫什么呀?”秦海捂着耳朵,无奈地抱怨道。
“我们都等了你一个晚上了!你快坐下。”秦玲跳过来,一手挽住秦海的胳膊,把他拉到了宁静身边坐下。宁静红着脸向旁边闪了闪,但没有躲得太远。
“秦海,我今天在酒店说的那个,是开玩笑的,你可别当真啊。”宁静怯怯地说道。
“你说什么了?”秦海装傻道。
宁静道:“我真的不是要你给我股份,我家里我爸和我哥都拿了集团的股份,已经够了。超导研究中心的股份,你还是收回集团去吧。”
“这怎么行,男子汉大豆腐,一言既出,好多马都难追。我还指望你来管理超导研究中心呢,要马儿跑,当然要让马儿吃草。”秦海满口俏皮地说道。
“哦,原来你给我化工技术公司的股份,也是为了让我给你干活啊?”秦珊笑着质问道。
秦海梗着脖子,理直气壮地说道:“那是当然,你们两个一个京大、一个华清,都是我们家里学历最高的人,你们不管,谁管?”
“我怎么也算你们家的人了?”宁静反驳道。
“迟早的事情嘛,对吧,姐。”秦玲挤眉弄眼地说道,还拉着秦珊给自己帮腔。
秦海见话题有向儿童不宜的方向发展的走势,赶紧打住,对宁静说道:“小静,这件事你就别推辞了,宁厂长那边,我明天去跟他说就行了。我告诉你,超导材料是我们大秦集团在下一个十年的主要增长点,你务必要帮我守好这个摊子,别让我失望哦。”
宁静知道秦海既然已经说出把超导研究中心的股份送给她的事情,就不可能再收回,于是也就不再纠缠了,而是认真地问道:“秦哥,你真的对我们的研究这么有信心吗?”
秦海点点头,说道:“陈宗则老师是一个超导材料专家,我相信他是能够给我一个惊喜的。另外,对于超导研究,我也有一些想法,改天我会整理出来,提供给你。你照着我的思路去做研究,肯定会做出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我真不知道你这个技校生是怎么懂这么多东西的。”宁静笑着调侃道。她丝毫不怀疑秦海的预言,因为在读大学这几年,她曾与秦海就不少学术问题进行过讨论,秦海每一回都能够表现出惊人的学术造诣,在宁静的心里,早就把秦海视为学术泰斗一般的存在了。
“哥,那我们化工技术公司这边,你是怎么打算的?”秦珊心里也存着不少问题,急着向哥哥求证。
秦海道:“化工技术公司现在已经开始运行了,据我了解,维克多…采列捷利等人过来之后,低温钢材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大型乙烯设备研究中的一只最大的拦路虎很快就会被赶走。乙烯设备的设计完成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其他化工设备的开发,工作是做不完的,我只担心他们人手不够呢。”
“现在我们系的很多老师都在化工设计院那边做研究,他们都说,那边的研究条件好,报酬也高。有些老师知道那几个实验室是我哥哥建的,平时见了我,都特别客气呢。”秦珊说到这里,脸上多了一些羞涩的笑意。
秦海牛烘烘地说道:“等你上了研究生,我就正式宣布你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到那时候,他们见了你就得更客气了。”
“我可不要!”秦珊拼命地摆着手说道,“如果那样,我怎么在学校里抬头啊。”
“名不正则言不顺,京城那边,我不可能一直盯着。这两个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就得指望你们两个人帮我关照,我当然得宣布你们的职位,否则谁会听你们的呢。”秦海对秦珊和宁静同时说道。
两个女孩子听到秦海这样说,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笑吟吟地答道:“你就放心吧,我们肯定帮你管好。”
“那我呢?”秦玲拉着秦海的衣角问道,“哥,你是不是也宣布我当音响材料公司的总经理啊,你不知道,我们学校好多教授还有同学都托我买唐纳公司的音响设备呢,我无职无权,也不敢答应他们呀。”
秦海拍拍秦玲的脑袋,说道:“你现在还小,而且没小珊稳重,我不能让你去做管理。至于买音响,不是什么麻烦事,你去找彭婷婷帮你办就行了。不过,你得跟你们那些教授和同学说清楚,你只能帮他们买到内部价的音响,我们不能赔本哦。”
“知道了,抠门。”秦玲嘻嘻笑着,冲哥哥扮了一个大鬼脸。
看到几个女孩子都满脸欢喜的样子,秦海自己的心里也充满了愉悦。不管怎么说,他的努力至少已经让家人和朋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得益于他的事业。(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九章 国际蓄水池
王鸿生等人在平苑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就陆续离开了。秦海和宁中英、宋洪轩等人挨个地送别着这些官员,用平苑的土特产塞满了官员们的轿车后备箱,这当然算不上是什么贿赂,到了这个级别的官员,不会在乎这点土特产,只是显示一种人情往来而已。
整整一个上午,秦海等人都在笑着,与各种各样的人握手,互相说着恭维的话,显出依依不舍的样子。等到把最后一批客人送走之后,秦海觉得自己的脸都有些抽筋了,手掌也显出了麻木的征兆。
“唉呀,真是何苦来啊。”
半躺在宁中英办公室的大沙发上,秦海发着不着边际的感慨。
“集团成立嘛,总得弄一个仪式吧,要不显得不明不白的。”宋洪轩帮秦海倒了杯水,然后坐在秦海身边,笑着说道。
宁中英坐在另一张沙发上,气定神闲。这种接来送往的事情,他经历得多了,也没觉得有什么麻烦。倒是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高层领导,让他颇有一些兴奋的感觉,对于集团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用脚踢了踢秦海伸得老长的脚,说道:“小秦,坐起来,你现在好歹也是个董事长了,得注意点仪表。”
秦海不好意思地坐直身子,笑道:“在你们两位面前,我还需要装什么仪表,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我是什么人。”
“小秦,昨天晚上王主任把你叫到他房间去,跟你说了些什么?”宋洪轩是个实务的人,扯了几句闲话之后,便进入了正题。宁中英显然也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听到宋洪轩这样说。也收起了调侃的表情,把目光投向了秦海。
秦海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我也正准备跟你们俩谈谈这件事情呢,要说起来,这也实在是一件麻烦事,不过我已经应承下来了。具体该怎么做,恐怕咱们得商量一下。”
“你说吧。”宋洪轩坐到办公桌边,拿出笔记本和笔,准备开始记录。
“国家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取消大部分生产物资的统配统销,这意味着生产资料价格将会全面放开,王主任想听听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秦海说道。
宁中英皱了皱眉头,说道:“这可是一件大事,弄不好,经济又要乱了。”
他所以说“又”。是因为在80年代末,国家放开轻工业产品价格的时候,曾经引起了一**幅度的涨价,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现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