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材料帝国-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间,大家都已经忘记足额发放退休工资是什么感觉了,连每个月拿到50%甚至30%的工资,都能让他们暗自庆幸。现在于克岫居然说从今以后能够全额发放退休工资,而且还会补足过去拖欠的部分,简直可以用天上掉馅饼来形容这一喜讯了。
“各位师傅,我刚才没有说错,从这个月开始,咱们厂的退休工人工次就可以足额发放,这是市政府的沈副市长签字画押答应的,绝对不会更改了。”于克岫说道。
“于厂长,这是怎么回事,过去我们也去市政府闹过,闹完了也没见他们答应发全额的工资,这一次这帮兔崽子怎么改脾气了?”老工人田金喜大声问道。这位老师傅生性耿直,当着沈传明的面,他也是骂过对方兔崽子的。
于克岫微微一笑,说道:“田师傅你问得太好了。我告诉大家吧,大家的退休金,正是秦总给大家争取来的!”
“什么,就是这个小……小秦总?”田金喜用手指着秦海,诧异莫名地问道。
“没错,就是这位秦总。”于克岫说道,接着,他就把秦总与沈传明交涉的情况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其中隐去了自己向沈传明发飚的那一段。据他的说法,市里原本是打算把秦总用来兼并金南厂的资金挪作他用,是秦总据理力争,甚至以撤资相要挟,最后才迫使市政府答应专款专用,把这笔钱变成了退休工人的工资保障金。
“这个沈传明,我早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我们厂的钱,他凭什么挪走?”田金喜义愤地骂道,骂完,他又转头冲着秦总,翘起一个大拇指说道:“小秦总,你干得好,我代表我们厂的退休工人,念你这个情!”
“不敢当,田师傅。这些退休工资,本来就是国家欠你们的,我只是仗义直言,帮大家保住了这笔钱而已。”秦海谦恭地说道,话里话外的意思,却又坐实了自己替退休工人讨要工资的功劳。
秦海要想入主金南厂,就必须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从沈传明手里争取到了退休工人的工资,原本就是他的功劳,他自然不会推掉。至于说工人们因此而对沈传明生出怨恨,那就不是秦海管得了的事情了。于克岫介绍的情况,并没有什么歪曲,沈传明原来的想法的确是有些对不起金南厂这些退休工人的。
于克岫道:“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是秦总的意思。秦总说了,咱们这些退休工人,是金南厂的财富。金南厂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取得大家的帮助。所以,我们今天这个会,就是一个诸葛亮会,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扬主人翁精神,为咱们厂未来的发展,出谋献策。”
“于厂长,还有……秦总,我们都是一些老家伙了,哪懂什么经营,让我们出谋献策,恐怕是找错人了吧?”一位名叫丁桂芬的退休女工迟疑着说道。
“对啊,我们都是工人,过去也就知道上班干活,哪懂经营啊。于厂长,我觉得你们还是找机关那些干部给秦总他们出点主意吧。”其他的工人也都纷纷附和道。
秦海站起身,向众人摆摆手,说道:“各位师傅,大家说错了。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们这些老工人,对咱们金南厂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所以要想把金南厂搞好,你们的意见至关重要。至于说企业经营、产品开发这些事情,我们会有专门的人员去办,不需要大家操心。今天我想请大家来议一议的,就是咱们金南厂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未完待续。。)
ps: 为庆祝apec会而加更……
第三百四十二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议一议金南厂的问题在哪?
前来开会的退休工人们都有些懵了。
厂子里的大政方针,什么时候轮得到他们这些退休工人来讨论了?别说他们已经退休若干年,就算是过去在职的时候,他们也不过就是各位岗位上的操作工而已,哪懂什么企业管理呢?
可是,要说于克岫和秦海不是真心要向他们讨教,那今天这个会就更是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了。他们都是无权无势的普通工人,厂长和这个新来的董事长,似乎没什么必要拍他们的马屁,在他们面前浪费时间呀。
工人的心思毕竟还是更单纯一些,如果换成一群知识分子,此时恐怕已经演绎出无数个版本的阴谋论了。于克岫先前宣布的发放退休工资的通知,让老工人们心中产生了无数的好感,因此也就不再怀疑这两位领导的用意了。
“我觉得吧,咱们厂子的产品是不是有些老了,我听说别的厂子都在搞什么改性产品,咱们还是老一套,难怪产品卖不出去了。”
“车间管理没过去那么严格了,上次我去车间找个人,看到有个小年轻蹲在车间门口抽烟,我当时就跟他急了,生产区严禁烟火,这是最起码的劳动纪律了!”
“老王说的没错,我家那小子,现在也是当操作工的,那天我问他几个应知应会,他答个乱七八糟的。想当年,我才高小文化,这些东西都背得滚瓜烂熟。”
“我觉得咱们厂的销售是不是有问题,销售科那个李胖子,成天跟一群乡镇企业的小老板吃吃喝喝的,业务没拉来几个。我觉得他肯定有问题。”
“……”
一个接一个的老工人开始凭着自己的印象发言了,他们毕竟都是厂里的老人,有时候与同事在一起聊天,也会谈论一下厂子里的各种事情,所以临到要说话的时候,也能总结出几条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是热闹,原来觉得没啥可说的人,受了其他人的启发,也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最后竟然到了众人抢着发言的程度。
于克岫和秦海心有灵犀地对视一眼,都摊开笔记本,刷刷刷地记录着众人的发言,偶尔还插进一两句话,把老工人们的兴奋点转移到他们预设的方向上去。
“劳动纪律。吃苦精神,应知应会……这些的确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秦海趁着众人的发言告一段落时,有选择地总结了几项,对众人说道。
“这个事情,我有责任。”于克岫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这几年,我对劳动纪律抓得不够,导致厂子里违反劳动纪律的事情屡禁不止。产品质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小于,这事也不能全怪你。”田金喜插话道。“我知道有些小年轻也不听话,尤其是咱们厂顶替进来的那些子弟,什么事都满不在乎,还有跟车间主任打架的,所以你也很难。”
于克岫道:“田师傅这样说,我还是有愧啊。不管怎么难。我毕竟是当厂长的,有些事还是得管啊。不过,这几年厂子经营不好,奖金发不出,工资又不能扣。我说话也就没什么用了。”
“我们如果要恢复生产,劳动纪律是一定要严抓的,否则再好的产品也无法保证质量,弄不好还会出事故,那就麻烦了。”秦海不失时机地评论了一句。
田金喜道:“小秦总说得对,我们当年进厂的时候,对劳动纪律的要求是非常严的。那时候的人也听话,规定上怎么写,我们就怎么做。现在的年轻人没这个责任心,这就得厂里的领导多用心去管理了。”
“光靠我们去管,恐怕也管不过来。”秦海说道,“化工厂的这些操作规程,于厂长很熟悉,我就不太了解了。我刚才琢磨着,能不能请田师傅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协助我们一下,给我们当个劳动纪律监督员,田师傅看如何?”
“我?”田金喜愣了,他没想到事情绕了一圈,居然会绕到他的头上。于克岫此前说过,大家的退休工资都是这个小秦总替大家争取来的,从面子上说,小秦总发了话,自己也不便拒绝。可自己毕竟是个退休工人,当什么监督员,好像不是自己的义务吧?
“我们想聘几位师傅来帮助我们抓劳动纪律,当然,我们不能让大家义务去做这些事情,我们可以额外付一些报酬。”秦海说道。
“付报酬?”
老工人们的心一下子都活泛起来了。抓劳动纪律这种事情,其实没啥强度,不过就是在车间里转悠转悠,权当是锻炼身体了。大家都是多年的操作工,哪种行为违反规定,他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
当然,抓劳动纪律肯定是会得罪人的,可他们一把年纪放在那里,哪个小年轻敢跟他们呲牙?厂子里的年轻一代大多是顶替父母上岗的本厂子弟,也就是众人的子侄一辈,如果这些人敢犯浑,老爷子们是可以抡起巴掌赏他们几个耳光的,这叫替他们的父母教育孩子。
如果干点这样的事情还能拿到报酬,那就值得去试试了。秦海没有说给多少报酬,但老工人们并不在意,平日里闲着也是闲着,转悠几圈就能拿报酬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没等大家动完心思,秦海又继续说下去了:“除了劳动纪律,技能方面的培养也得提上日程。刚才大家也都说到了,有些青工对于操作工的应知应会都说不出来,这样的工人是不能用的。厂里打算在下星期对全厂工人搞一次应知应会的测验,测验不合格的,就不能上岗,大家赞成吗?”
所谓应知应会,是工厂里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特定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所应当知道的知识和应当掌握的技能。这几年,随着大批老工人退休,新工人比例越来越高,工人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的下降。一些新工人不愿意学技术,很简单的一些生产常识都掌握不了,这也对金南厂的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刚才于克岫让老工人们议论厂里存在的问题时,就有人提出了这一条。这其实恰恰是秦海和于克岫想要说的事情,他们自己不说,留着让这些老工人主动提出来,然后他们再装出从善如流的样子,接受大家提出的问题,这就能够让众人心甘情愿地配合他们的工作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老工人们对于进行应知应会测验这样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秦海紧接着便提出希望在坐的退休工人中间能够有人出来协助做测验,而且声明同样会给予报酬,一时间大家的积极性又爆棚了。
就这样,在众人不知不觉之间,秦海已经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传达到了退休工人们中间,能够请他们帮忙的,都找到了志愿者;不需要大家参与的,也得到了大家在精神上的支持。
作为一家老国企,金南化工厂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诸多的弊病,其中管理涣散、人浮于事,都是非常致命的弱点。秦海要接手金南厂,就必须清除这些弊端,而这又必然导致新的管理团队与原有职工之间的冲突。
当年的国企职工,都是颇有一些傲气的。他们敢于和自己的厂长去较劲,对于秦海这样的外来户,就更不会客气了。秦海作为资方,当然可以动用各种手段来迫使职工屈服,但这样一来,劳资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甚至有可能会酿成**,届时市政府恐怕就要出手干预了。
秦海让于克岫先召开这样一次退休工人座谈会,用足额发放退休金这样一个政策把退休工人们绑到自己的战车上,这就为自己赢得了一支坚定而又有实力的同盟军。他请退休工人们为企业献计献策,仅仅是一个幌子,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需要的其实是大家对于他的改革措施的认同。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秦海再能干,要与金南厂的职工做斗争,总是有些难处的。但如果能够让这些退休工人给他当先锋,各种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在此之前,秦海还与沈传明订下了约法三章,那就是让市政府对他将采取的举措给予理解和支持。有了市政府的授权,再加上退休工人们的帮助,他就有足够的信心来与习惯势力做斗争了。
“小秦,我发现你真是够阴险的,这和你的年龄完全不相符啊。”
看着退休工人们一个个意气风发地离开会议室,于克岫感慨地对秦海说道。
秦海笑道:“于厂长此言差矣,这只是一些管理技巧罢了,怎么能说得上是阴险呢?”
“这些技巧,你是跟谁学的?”于克岫好奇地问道。
“我们的老厂长,宁中英。”秦海答道,“本来,我想让我们宁厂长亲自来主持对金南厂的改造的,可惜他推说自己年龄大了,怕到山南省来水土不服。不过,他儿子宁默已经从浦江动身,明天就能够到达金塘。于厂长,以后金南厂的事情,我就拜托给你和宁默了。”
“放心吧,小秦,就冲你对我们金南厂投入了这么多心血,我老于也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于克岫拍着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道。(未完待续。。)
ps: 嗯,好吧,今天四更……
第三百四十三章 全员考核上岗
由宁默带来的,是一个近20人的团队。于克岫从厂子里派出了两辆吉普车和一辆中巴车,把这些人从金塘火车站拉回到金南化工厂,又给他们安排了住处,分别住下。安排停当之后,秦海、于克岫和宁默三人一齐来到了工程师周东屹所住的房间。
“秦总来了,快请坐吧。”周东屹的夫人蒋巧云正在忙着收拾屋子,见到秦海一行到来,连忙给他们让座、倒茶。也亏得浦江女人心灵手巧,这么一会工夫,蒋巧云已经把一间临时安排的屋子拾掇得清清爽爽,可以待客了。
“于厂长也来了,我不方便起身,失礼了。”坐在轮椅上的周东屹向于克岫欠了欠身子,热情地打了个招呼。
金南化工厂在前几年曾经与东耀塑料厂合作过,因此于克岫与周东屹互相认识,他紧走两步,来到周东屹面前,伸出手与周东屹握着手,同时问候道:“周工,这一路辛苦了吧?让你千里迢迢跑到我们金塘来,真是不好意思啊。”
周东屹笑道:“于厂长快别这样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用不着说这种两家的话。”
于克岫也笑着说道:“那是那是,咱们的确是一家人了。不过,在金塘,我毕竟是本地人,你们都算是我的客人吧。对了,周工和弟妹都是浦江人,大城市里呆惯了,到我们金塘这个小地方来,恐怕会很不适应吧?”
“不会啦,金塘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的,比我们浦江的环境好得多呢。”蒋巧云笑吟吟地回答道。
众人又说笑了几句,然后便进入了正题。秦海指了指宁默和周东屹二人,对于克岫说道:“于厂长。要整顿金南化工厂,光靠你一个人肯定不够,而且你还要顾忌一些人情关系,有些事情也不方便做。我把宁默和周工请过来,就是来协助你的,以后你们三个人就要在一起搅勺了。”
“哪里哪里。应该是我协助宁总和周工才对,现在你们是厂子的老板,我也是打工的。”于克岫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纠正道。他知道宁默是秦海的哥们,周东屹则是东耀塑料厂的合伙人,都属于收购金南化工厂的资方的一员,这几个人中,只有他是一无所有的。
周东屹摆摆手道:“什么老板、打工的,咱们不都是为了把厂子搞好吗?要论化工厂的管理,我和小宁肯定都比不上于厂长有经验。所以未来肯定是以于厂长为主,我呢,主要就是负责技术方面的一些工作,和禹科长配合一下就好了。”
宁默也瓮声瓮气地发话了:“于厂长,你的岁数和我爸差不多,你们都是有经验的人。秦海叫我来的时候就已经跟我说好了,我就是给你当助手的,你唱红脸。我唱黑脸,得罪人的事情我来做。还有。你也别叫宁总,叫我小宁就好了,或者像秦海一样,叫我胖子也成。”
秦海认识宁默的时候,宁默就是一个体重200斤的胖子,几年过去。宁默的体形稍稍显得清减了一些,但也在180斤往上,“胖子”这种绰号始终都没能摘掉。不过,作为一个胖子,宁默也得到了不少便利。那就是经常能够给人以忠厚、老实的第一印象。一般来说,人们对于胖子的最负面评价也就是蠢笨,而不会使用阴险、残酷之类的词汇。
于克岫对于宁默的这番表态很是欣赏,他笑着在宁默肩上拍了一下,说道:“那好,以后我就叫你小宁。不过,我听秦总说了,你父亲是青锋农机厂的厂长,那可是年产值上亿的大厂子。我的水平没法和宁厂长比,以后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小宁你尽管批评。”
秦海听他们三个人互相交换过意见,这才说道:“刚才于厂长和周工说得很对,以后咱们都是一家人,需要共同努力把金南化工厂搞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对厂里的干部和工人进行全面整顿,把有一技之长的工人挑选出来,开始生产。那些技术不过关的工人则需要进行培训,培训不合格就一律转为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全部下调。机关干部也是如此,能干的上岗,不能干的就靠边站。总的原则,就是要让金南化工厂尽快恢复活力,以图更大的发展。”
“我明白。”于克岫道,“金南厂的很多事情,过去也是积重难返,现在借着秦总这股春风,正好整顿一下。不过,我们都得有些心理准备,整顿的阻力肯定会是非常大的。”
就在外来管理团队进驻金南化工厂的第三天,厂部正式发布了全员考核上岗的通知,拉开了全厂职工队伍整顿的序幕。
“听说了吗,所有的人都要参加考试,考试合格了才能上岗呢!”厂区各处,职工们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表情各异地开始谈论起这个变故来了。
“好端端的,考什么试啊,又不是小孩子考大学。”有不明就里的人开始嘀咕起来。
“这比考大学还狠呢,厂部的通知上说了,考试如果不合格,就要转岗,到劳动服务公司去。”消息灵通人士说道。
“劳动服务公司?那不是家属工呆的地方吗?”
“可不是吗,就是让你去干家属工的活,听说,拿工资也只能按家属工的标准拿呢。”
“凭什么啊,老子在厂里干了20多年,凭什么不让老子干了?”
“你是谁的老子?你不知道厂子已经卖给私人老板了,现在咱们都是孙子好不好。”
“我可不管,谁让老子下岗,老子跟他玩命!”
“玩命?说得容易……”
去参加过退休工人座谈会的那些老工人们开始说话了,对于厂里推出这么严厉的政策,他们也是吃惊不小。但转念一想,这似乎也是他们这些老人在座谈会上给那个什么秦总出的主意,现在人家照着自己的意思开始整顿了,自己总不好去说什么风凉话吧?
于是,这些老人纷纷给自己的子侄、徒弟等等做工作,告诉他们厂里进行严格管理的良苦用心,敦促他们赶紧去背培训材料,以便迎接厂里的考核。
在一片惶惶不安的气氛中,金南化工厂的职工技能考核开始了。全厂400多职工各自领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参加考核的时间和地点。所有的考核都是以单独面试的方式进行的,厂里设置了20多个考场,整个考核时间要持续整整三天。
“说一下你的工种。”
“我是反应釜操作工。”
“那好,说一下你的工作职责。”
“根据工艺文件,向反应釜投料;监视反应釜的压力表,操作排空阀门、蒸汽阀门、空压阀门……”
“我问你,在生产中防止火灾发生的要领有哪些?”
“……不能抽烟……还有,用灭火器,呃……”接受面试的青工脑门上开始沁出汗水了,这些知识好像在自己进厂的时候曾经是学过的,但现在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糊涂!”担任特邀面试官的退休工人脸上现出怒气:“记住,是这样五条:第一,控制可燃物,防止形成爆炸介质;第二,控制助燃物;第三,控制或消除点火源;第四,……”
青工点头不迭:“对对,陈师傅,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你看,我这不是脑子笨吗,记不住。”
“我再问你,水溶性溶剂和非水溶性溶剂发生火灾的时候,灭火方法有什么不同?”
“……”
“好了,这是你的成绩,等着厂里的安排吧。”
焦头烂额的青工从考场里出来了,外面的人连忙围上前问长问短,可怜的青工拼命拍着脑袋,却也想不出刚才自己被问过哪些内容。非是他记忆力不好,实在是这些问题并不在他的常识之内,他连考官问了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记住呢?
化工厂的操作工平常所做的工作十分简单,不外乎来回巡视设备,按按电键、开关一些阀门而已。但实际上,操作工的技能要求比那些机械厂的车工、铣工还要复杂。化工厂的生产过程都是各种化学物质的反应,稍不留意就可能出现泄漏、过热、燃烧乃至爆炸等异常情况。
作为一名操作工,必须熟悉在各种异常条件下的紧急处置方法,这些方法也许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不会用上一次,但他却要让这些方法在自己的脑子里滚瓜烂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像经历过成千上万次一样毫无差错地使用出来。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操作工需要经常接受培训,进行大量的模拟演练。金南化工厂的老一代工人们都是这样磨炼出来的,新一代的工人中间,有些人勤于学习技术,对于这些操作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另一些人则有些松懈,在严格的考核面前只能是张口结舌,一问三不知。
秦海搞的全员考核上岗,就是要把那些技术不好的工人筛出来,或者让他们重新接受培训,或者把他们清理出操作岗位。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于克岫一直都想做的,但前些年企业内部的管理日益陷入混乱,于克岫有这份心也没这份力,最后只能是不了了之。(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我就是老大
秦海要搞有机高分子材料,就离不开化工厂。要建成一家化工厂,仅有设备和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懂得化工厂管理的人员以及大量的熟练工人。他与柳耀忠来到金塘,花费大量精力兼并金南化工厂、红光玻璃钢厂等国营老厂,正是看中了这些厂子原有的管理体系以及工人队伍,这是千金不换的核心资源。
刘杰、于克岫这些厂长,在内部管理上还是颇有一套的,尤其是了解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特点,这是宁中英这种机械厂的厂长所不具有的技能。这几位厂长的缺陷,只是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不知道如何搞好市场经营,所以才使企业日益走向衰败。秦海把这些厂子兼并过来,留下这些厂长做内部管理,而另外组建一支市场经营的团队,这就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至于各家厂子里的工人,从总体上说素质是不错的,但具体到每个人,就有些良莠不齐了。尤其是在大锅饭体制下,技术水平好坏一个样,工作态度优劣一个样,最终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整体水平就开始不断下降了。
秦海现在要做的,就是把那些不学无术、成天混日子的职工挑出来,逼迫他们重新回炉去学技术,或者去做他们适合的工作。至于这样做会导致什么样的反弹,他也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
“我要找于厂长!我不服!”
预料中的冲突果然发生了,在厂部办公楼外,几条汉子气势汹汹地大声喊叫着,在他们的身后,跟着近百名看热闹的职工,其中也不乏跃跃欲试、打算加入那几条汉子行列的人。保卫科的几名工作人员在办公楼门口拦阻着这几个人。低声地做着工作,但几个人的声音却是越喊越响,显见是想把事情闹大。
“不用拦着他们。”宁默出现保卫科干部的身后,平静地下着命令。
众人都认识宁默其人,知道他的身份是新来的副厂长,还知道他名义上是于克岫的副手。但却是资方的代表,身份比于克岫还要高。几名保卫科干部放下手,退到一边,那几个叫嚣着的汉子也暂时停了口,看着宁默,等着他说话。
“几位师傅,于厂长到市里开会去了,厂里的事情暂时由我负责。你们有什么事情,想到我办公室谈也可以。想在这里谈也可以。”宁默看着那几个人,面无表情地说道。
在平苑钢铁厂以及海杰公司的几年磨砺,让宁默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懵懂、莽撞的青工了,他继承了宁中英的性格,也处处在模仿着宁中英的作派,已经俨然有几分企业领导的风范。这一次秦海调他到金塘来,也是想让他更全面地接触一下工厂管理的实践,反正万一捅出什么漏子。还有于克岫等人能够在后面给他收拾。
前来闹事的几条汉子,是被车间淘汰出来的几个工人。他们都是30刚出头。是80年代初的返城知青,由于在农村呆过一段,觉得自己看透了社会,所以进厂之后吊儿郎当,从不肯用心去学习技术。这一回全员考核,他们排名垫底。已经被通知离开现有岗位,到服务公司去待岗。得到这个消息,他们几个便串联起来,准备到厂部来大闹一场。
“你是宁厂长吧,我叫徐永德。是转化工段的操作工。刚才工段长通知我说,厂里让我去服务公司待岗,我想来问问,凭什么!”一个黑脸汉子率先发话了。
“你们工段长呢?”宁默站在台阶上,不动声色地问道。
“是我。”后面围观的人群中有人举手应道,“宁厂长,我是转化工段的工段长李嘉庆,刚才就是我把厂部的通知发给徐永德的。”
宁默道:“李段长,厂部有没有说明为什么让徐永德去服务公司待岗?”
“说明了,是因为他没有通过考核。有关压缩机和转化机操作的应知应会,他几乎全部都没有回答上来,所以厂部说他不适合在转化工段工作。”李嘉庆答道。
宁默看着徐永德,问道:“徐师傅,李段长的话,你听到没有?”
“我不服!”徐永德梗着脖子道,“这个考核就是突然袭击,如果提前打个招呼,给我们一点时间准备,我们怎么也不至于啥都答不上来。”
宁默呵呵一笑,问道:“徐师傅,你在转化工段工作多长时间了?”
“10年了,我进厂就在转化工段。”徐永德骄傲地答道。
宁默道:“10年时间,你都没有背过这些应知应会,还要等到别人通知你才去背?”
“平时又没人考我这个。”徐永德道。
宁默道:“我不懂聚氯乙烯生产,不过,我这几天也听厂里的老师傅讲过,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操作工要掌握的应知应会,大多数都是应付这种特殊情况的。如果在徐师傅你当班的时候,压缩机出现了异常,你还有时间去查书吗?”
“宁厂长,你别跟我讲这些大道理。”徐永德其实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