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高震主-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蜀君,臣等带着北齐的诚意千里迢迢从北齐而来,愿与西蜀修好百年,盼蜀君允许。”

莫物终于坐不住了,北齐总体国力相仿,北齐的国土同样与西蜀接壤,所以北齐同样要布兵防守西蜀。南商有南蛮诸国作乱,北齐同样有游牧民族伺机,他们谁都拖不起。

“蜀君,臣等亦是带着南商的诚意而来,愿同西蜀修好,盼蜀君允许。”

北齐表态了,沈俊鸿自然不甘人后,立刻表态。

“两位使者的来意寡人已经明白,寡人也愿意同北齐、南商修好百年,百年内不动干戈。”

廖立一脸笑容的道,只是他的脸变成了一个大圆盘,笑起来五官都快消失了,如同一个大肉饼。

听到廖立的话,莫物、沈俊鸿心中都是一怒,西蜀分明是在坐地起价,他们要的是和西蜀结盟合击对手,而不是让西蜀坐山观虎斗来个渔翁得利。

“蜀君,臣等带着北齐的诚意而来,盼与西蜀同盟共击南商,将千万百姓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莫物索性将话坦白来说,他已经等不下去了,想来现在北齐同南商的战争已经全面爆发了,若是西蜀还不选择他的立场的话,北齐的战略就需要作出相对应的调整。

“哼,冠冕堂皇。我南商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何来水深火热一说。”

沈俊鸿不干了,北齐南侵也就算了,竟然说出了个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蜀君,臣等同样带着南商的诚意而来,盼同西蜀结盟修好,共击北齐。”

沈俊鸿反驳了莫物一句,然后对着廖立说道。

“两位使者莫要相争,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廖立面带笑容的说道。

“蜀君,此事已经拖了半个月有余,还望蜀君给个定论,臣等也好回去复命。”

莫物自然顾及不上同沈俊鸿争辩,因为廖立的一句从长计议让他急了。

“还望蜀君早下定论,臣等好回国复命。”

不等廖立开口,沈俊鸿也开口了,彼此代表的利益不同,两人虽有利益的冲突,但是同样的两人也有共同的立场,那就是让西蜀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们不允许西蜀再这样拖下去。

两人近乎逼迫威胁的话,让西蜀的臣子十分的不满,但是廖立没有开口,他们也不敢越俎代庖。

“西蜀同北齐南商一向交好,两位使者此事让我十分的为难。”

廖立面带脸上的笑容消失,一脸为难的说道,只是他的脸上的肥肉实在太多了,只感觉他的笑容消失,为难的表情却丝毫看不出来。

莫物、沈俊鸿两人闻言心中大骂,三十年西蜀同北齐、南风都发生过血战,如今边疆偶尔还会有冲突,所谓一向交好的言辞,根本就是鬼话连篇。

“蜀君,西蜀若同我北齐共伐南商,日后建邺城以西之地皆由西蜀掌控,建邺城以东地区由我北齐掌控,从此西蜀北齐结成兄弟之盟,修千年之好。”

莫物开出了一个充满了诱惑力的条件。

“蜀君,西蜀若同我南商共伐北齐,长安以西之地皆由西蜀掌控,长安以东之地由我南商掌控,南商同样愿与西蜀结成兄弟之盟,修千年之好。”

沈俊鸿心中大怒,莫物当着他的面要瓜分南商的领土,他如何不怒,立刻回以颜色。

两人的许诺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就算有盟约又如何,历史上撕破的盟约不知凡几,所有的一切都是实力在操纵着,无论是北齐还是南商,若是有足够的实力,他们不介意将西蜀一同消灭吞并,完成大一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战乱一起,也不知道多少生灵将要涂炭,哎!”

廖立悲天悯人的叹息一声,似乎把自己当成了佛祖的信徒,见不得生灵涂炭一般,却不知当年同北齐南商争雄之时,多少无辜的声明葬身在西蜀的屠刀之下。

“蜀君仁慈,只是这南商百姓如今尚且还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兵戈起虽有伤亡,但是能够解救南商千千万万的百姓,更是功德无量。”

莫物、沈俊鸿免不了心中大骂无耻,随之莫物开口道。莫物心中大骂无耻,但是他说出来的话,较之廖立更加的无耻,仿佛北齐发动南侵真的是为了解救千万受苦的百姓一般。

“恬不知耻,我南商百姓安居乐业不知道活得多好,倒是你北齐连年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时不时出现屠村屠城之事,该被解救的当是你北齐子民,北齐无力守护我大汉子民,不如由我大商来守护。”

沈俊鸿一声冷哼,莫物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南商,他如何还能够坐得住。

“沈使者言之有理,北方游牧民族乃是大患,南北之争西蜀并不想介入,不如北齐借道于西蜀,西蜀出兵将那北方的游牧民族连根拔除。”

廖立终于表态了,南商擅长水战,北齐想要撕破南商的防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南商最为强大的防御就是长江,南商的水军三国之中一流,偏偏水战又是北齐的弱项。但若是北齐撕破南商的水上防御,那么擅长陆战的北齐将长驱直入,南商恐怕就真的危险了。反之南商纵然撕破了北齐的防线,但是南商擅长水战而缺少战马,恐怕想要吞并北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也是廖立做出决定的出发点,对于他而言,短期内最好的状态就是南商北齐的战斗呈现胶着状态,然后西蜀默默发展,日后才有问鼎的可能。

“北方游牧民族虽然贼心不死,但是我北齐同样陈兵数万,若是他们胆敢来犯,必定是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蜀君无需忧虑,蜀君的好意,臣定然会禀报本国天子。蜀君若是愿意不妨考虑臣刚才的建议,北齐、西蜀共同解救南商之民,建邺城东百里以及建邺城西之地皆归西蜀。”

莫物没有想到廖立竟然会选择南商,但是他不甘心,他希望廖立能够转变心意,当然他也知道希望渺茫,但是他又不得不抱有侥幸心态,又给出了更加诱人的条件。

“野牛疆界再广,也抵挡不住猛虎。”

廖立笑了笑,无论是北齐还是南商,他们开出来的都是空头支票,最终决定一切的依然是各自手中的实力。

莫物、沈俊鸿都知道廖立已经有了决定,莫物的心情自然好不到那里去,沈俊鸿则是松了一口气,三方有随意聊了几句,莫物就请辞了,沈俊鸿也没有心思继续呆下去了,很快南商北齐使团之中,就有信使八百里加急朝着国都赶回,他们自己本人也赶紧回国。

(早上六点多起床,然后梳洗完就要去等车,坐一个小时的车来到工业区,开始上班到五点,然后回到市区六点,吃晚饭什么的弄到七点多,就要开始码字了,所以字数多不了,还望海涵。有没有愿意成为副版主,实在管理不过来了!)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围城打援

第一百五十三章 围城打援

亭湖城的南面,这里距离云泽城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因为附近的水流更加的湍急,以及本身地理原因,亭湖城并没有同沧浪城一般成为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这是一个小城,这里停泊的来往客船不多,没有来往停泊的客船,经济自然也就跟不上,相对的更加的落后,再加上北侧百里有连绵的山脉,南商纵然占领这里,也难以进入北齐腹地,为此亭湖城并不被北齐所重视。

亭湖城南面湍急的水流上,两百余只小型战船正在江面上行驶着,他们的目标是自然是亭湖城。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北齐的沧浪水军同云泽水军大小战役共打十余次,平均每两日两军就要展开一次战斗,北齐的沧浪水军试图撕破云泽水军的水上防御登陆,但是却屡屡受挫,沧浪水军连续十余次大小战役之后,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云泽水军则开始展开反扑。

高月他们就是以奇兵的方式袭击亭湖的,他们并非从云泽湖同长江勾连的人工河道北上的,而是横穿了整个的云泽湖,从云泽湖一条支流之中穿行,然后再返回到长江之上,借此避开北齐布置在长江上的斥候。若非云泽水军之中有土生土长的云泽湖人,想要找到这条捷径简直是痴人说梦,从云泽胡出来沿着支流绕了两天,他们才回到江面。

这是一只年轻的队伍,无论是领导这支队伍的将领,还是这支队伍的成员,都十分的年轻。高月并没有太多水战的经验,高月等人虽在建功城之时曾经见识过破南水军同建功水军争锋,但是当时的他们之时一个看客,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指挥战斗,现在他们是这支队伍的核心,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他们将掌控这只队伍,同北齐展开厮杀。

若说高月心中没有丝毫的紧张是不可能的,以军功爬升较之文官的爬升要快了不少,文官的爬升要一步步的熬资历,熬够了才能够逐步的上升,但是武官常常一场战役就上去了,同样的一场战役也能够下来,这让高月如何不紧张,更何况他的命令决定了六千人的生死。

不过唯一庆幸的是,队伍之中的曹文华出生水军世家,对于水战他并不陌生,这让高月略微有些安慰。再加上曹文华的身份,想来曹柏岩会尽可能的庇护他们。当然高月还是希望自己的这只队伍能够在磨砺之中成长起来,他的手中已经有了一个框架,只要再将这些人融入其中,那么他就拥有了一个不容小视的班底了。

云泽湖支流的水流量并不算大,他们只能偶乘小型的战船而行。如今两百余只战船在江面上穿行,虽然没有楼船那么的壮丽,但是密密麻麻的小型战船排列而行,依然十分的震撼。

船队的前方,李世清率领弓兵营在前,因为乘坐的是小型的战船,所以上边不可能会有投石车和床弩,所以弓箭手就成为了唯一的远程攻击手段。

江面上视野开阔,北齐亭湖的守军立刻就发现了高月所在的船队,亭湖城县令立刻命令城中军队闭城戒备,只是亭湖是小城,里边的守军只有一千出头,这还是因为战争的爆发才有这么多的士兵,否则亭湖一般只有三百士兵驻扎,亭湖并没有太高的战略意义,一般来说南商水军都不会以此做突破口,再加上亭湖同亭林、常兴两城距离不远,只需要守住半天就会有援军来援。

亭湖城直接放弃同南商水战的念头,放弃了渡头,城门四闭。高月等人顺利的登岸,除了一千士兵在曹文华的带领下留守江岸,其余众人纷纷登岸,五千士兵分成四批人马将亭湖团团围住,并且同城墙保持一定距离,保证城头上的弓箭攻击不到他们。

“先生,你觉得亭林、常兴会来援吗?”

高月对话的对象正是陈清江,当日陈清江来投之后,高月为他在建邺置办了一处小院落,因为当日匆匆赶回云泽水军大营,陈清江并未跟随而来。高月是同建邺城云泽水军办事处的护卫吩咐一下,让他捎个口信给陈清江,陈清江迟高月两天来到云泽水军大营。

陈清江到来之后,高月免不了要为他安排一番,如今陈清江是高月名义上的亲兵,事实上却是高月的幕僚。高月在对六千新兵的重组等事务上,陈清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必然是要来援的,他们若是来援,我们必须将援军全歼,最好能够借机将亭湖城给占领下来,借此将沧浪水军的注意力吸引来,只要将沧浪水军吸引过来,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

陈清江开口说道,一路上他已经同高月在这个问题上讨论了数遍。临阵之时高月再次问起,显然高月的内心并不平静,陈清江也能够理解,手中的权利越大,那么肩膀上的责任也越大,高月如今的决定,直接关系到六千人的生死,他若心中没有丝毫的紧张,那才是不正常的表现。

“这亭林和常兴虽是小城,不过凑出个一两千人恐怕没有问题,在加上亭湖城中的一千士兵,恐怕想要全歼对方并不是一件难事。”

高月这方虽然有六千人马,但是这六千人马都是新兵,战斗力需要打一个折扣。不过亭湖三城之中的兵马,想来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所以高月丝毫考虑胜负的问题,只是考虑能够全歼对方与否。

“若是布置得当,倒也不是不可能。现在只等斥候将周围的地形摸清,我们才好布阵迎敌。”

围城的同事,队伍之中的斥候就已经四散开来,他们要在短时间内将附近的大致地形摸清楚,然后他们才好针对性的定下对敌之策,才有希望将对方全歼。

很快大量的斥候就回来了,然后各自将自己观察到得情况反馈上来,这些杂乱无章的情报在陈清江的处理之下,立刻就变成了一副简易的地图,陈清江或许因为自身出身的缘故,大局上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但是对于细小事物的拿捏方面却十分擅长。

“亭林城前来亭湖成的必经之路上有一斜坡,此次可藏兵数百,一阵射杀想来伤敌百人不成问题,更能够挫伤敌军士气。斜坡过后又有一林,在弓箭手袭杀之后,林中伏兵再出,亭林成的援兵必然大败。常兴城前来亭湖城的官道并无适合的伏兵之处,只能以势压之。”

陈清江在脑海之中将斥候回报的消息过滤了一遍,很快就给高月一个不错的参考作战方式。

“亭林援兵这边心急来援想要袭击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这常兴城的援军如何以势压之?”

高月静静的思索了陈清江给出来的建议,然后将自己心中的疑惑给问了出来。

“亭湖城朝西走,通往常兴城的管道上有一个斜坡,只需布置一千余人马,旌旗摇曳那援兵定然心疑,一旦心疑必然要停下步伐,士气难免会受到影响。”

陈清江立刻为高月解惑。

“我们的人马并不多,若是抽调开来,亭湖城中的守军定然要趁机发难?”

“此事倒也不难,这亭湖城的守军远远看到我们来袭,就闭城不出,想来也不是有胆色之人,两边抽调三千人马,依然有两千人马围城,兵力上是他们的一倍,足够压制对手。我们再将北面的士兵给抽调开来,东西南三面围而不打,谅亭湖的守军心有疑虑不敢冒险。若是为了保险起见,不妨将守船的士兵抽调五百人,埋伏于两路边上,一旦亭湖城守军从北门而出,可防止他们袭击两军后方,又可牵制他们,围城的士兵趁机剿灭他们。”

陈清江胸有成竹的说道,显然他已经将一切都考虑清楚了。

“能得先生之助,乃是高某的幸运。”

高月虽然看了不少的兵书,但是到了实践之时,你会发现单单书籍上了解到得东西,这时候会显得无比的苍白。并不是说兵书上的东西无用,只是需要同实践印证,然后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将军客气了,昔日的陈清江不过是一介草寇,得将军的青眼才有今日。”

陈清江不敢居功自傲,对着高月一揖道。

高月也没有时间同陈清江来一出相见恨晚的曲目,陈清江的布局十分的合理,高月立刻将命令发布了下去。亭林援兵方面,由李世清带领五百的弓箭手在斜坡上埋伏,王少陵带领千人在树林之中埋伏。常兴援兵方面,高月亲自带领一了一千五百兵马而去,不出意外这里将是一场硬仗,若是交给别人,高月心中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不放心的,索性自己亲自上阵。

剩下的两千人马有王少陵、赵健、陈志意三人分别带队,兵力部署重新调整了一下,将亭湖成的东西南三个城门守住,每个城门平均近七百人,同城内的守军人数相差不大,城内的守军想要从这三个城门突围显然不现实的。更何况王国光、陈长河两人,已经各自率领了两百五十人埋伏下来,就怕亭湖城的守军不出来。

云泽水军的局已经布下了,现在就等亭林城以及常兴城前来自投罗网了,高月同陈清江站在坡顶,目光朝着常兴城的方向眺望,静静的等待着常兴城援军的到来。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城来援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两城来援

亭林城同亭湖城一样是县级别的小城,亭湖城的信使前来求援,亭林城的孙县令赶忙召集城中的大小官吏前来协商,毕竟亭林城也是小城市,他们本身的守军虽说多于亭湖城,但是多的数量也有限,况且亭湖城被袭,他们也不敢保证亭林城是否也会遭受袭击,援兵是必然要派出的,但是前提是在保证亭林城的安全,到底派遣多少的士兵值得商榷。

其实大小官员不过是走个过场,真正有话语权的只有孙县令、吴校尉、县丞、县尉四人,吴校尉算起来并非亭湖城的守军,只是因为北齐同南商开战,为了保证边界城池的安全,从军中暂时借调过来罢了。

“南商的军队也不知道从那里杀出来的,亭湖城来求援的传信兵言敌军恐怕在四五千之间,亭湖城本身不过一千余人的守军,纵然有城池倚靠,恐怕也无力守下来。我亭林城共有士兵一千八百人,常兴城守军会更多一些,但是我们也需要留守一定的士兵守城,否则北齐另有伏兵,恐怕后果堪忧。”

开口说话的是亭林城的县令孙红梅,孙红梅是一个四十岁出头文士模样的中年男子,虽然身穿绿色官服,但是身上的气质却无法掩盖住。

“传信兵言南商有四五千人,但是他们仅仅凭借船只的数量来推断,很难说那是不是南商的障眼法,若是他们的人数仅仅够压制住亭湖城,而我们又不去援救的话,恐怕亭湖城有城破的危险。”

开口说话的是暂调于亭林城的周铁平周校尉,周铁平是一个二十七八近三十岁的汉子,身形并不粗壮也不算纤瘦,只能够说是匀称。事实上如同周铁平一般驻守在这些县城之中的北齐士兵,同样也没有经历过战争,毕竟南北已经和平相处了三十年了。

“周校尉,若是传信兵的推断属实,我们的人数派少了恐怕有去无回,要是多了,本城又必然要防守空虚。”

县丞不无忧虑的说道。

“周校尉不如带八百人马前去救援,对于亭林城我更熟悉一些,不如由我留下来负责防守,并且派人前去沧浪城求援,想来就算南商还有伏兵,也能够支撑小半日。”

县尉也开口了,周平铁有领军的经验适合前去救援,而他本人对于亭林城比较的了解,更加适合留守亭林城。

其余的小吏只有听的份,他们如何有开口说话的权利,要不是因为周铁平是外来户,恐怕就连县丞和县尉都没有说话的权利。

“这个方法倒也不错,若是不敌我们大可退回,日后上边追究起来,我们也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周铁平对于县尉的话还是十分赞同的,不过他的身份要比县尉高,自然不可能立即就大声赞美道:不错非常的不错他故作深沉的思索了一下,然后肯定道。

“既然如此,就有劳周校尉了。”

孙红梅几人对着周铁平一揖道。

“诸位无需多礼,保卫边疆本就是我们军人的职责。”

周铁平还是十分爽快的,同孙红梅抱拳一礼,然后立刻去调动兵马,带着八百人朝着亭湖城而去。

亭林城相对于亭湖城更加的偏僻,只有一条小河流通向长江,河面不足三丈宽,只能够行一些小船,所以周铁平选择陆路朝亭湖城而去。除了周铁平以及几个队正之外,其余的士兵都是走路的,北方虽然盛产良马,但是战马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为此除了那些精锐之师外,北齐的军队依然以步兵为主,若是北齐所有的军队都有资格配备马匹的话,南商西蜀早就已经被攻下了。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最为强大的兵种,他们拥有变态的机动性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无论是步兵还是弓兵都无力同对方争锋。

另外一边。

常兴城较之亭湖城、亭林城规模大了一倍不止,亭湖、亭林城两个城池都是下县,常兴城却是中县,并且人口数量已经逼近了上县。常兴城之中有守军三千人马,是亭林城同亭湖城两城守军的总和。

常兴城无论是从守军的数量上来看,还是从其他方面来看都远远超过亭林、亭湖两城。两个小城的城墙不足两丈高,都是由土木构成的,常兴城的城墙高三丈有余,攻城的难度大了不少。

亭湖这种小城,纵然高月一行人没有携带的大型的工程器械,但是只要有那种长梯就能够发动攻城。长梯同云梯又有所不同,三丈以下的攻城梯被称之为长梯,唯有三丈以上的攻城梯才能够称云梯,云梯顾名而思义。

常兴城之中本身的守军在一千人出头,随之又临时调来了一千五百人,由两个校尉分别带队。

常兴城因为本身的守军人数不少,所以高层简单的协商之后,临时调来的梁诚连、郑立秉两人立刻前去救援。梁连成同郑立秉两人考虑了一下,两队人马分开而行,梁诚连选择从陆路而行,郑立秉选择了水路,然后朝着亭湖城而去。

时间不知觉已经到了中午了,亭湖城这边异常的安静。高月带领的六千人人马分成了四大块,分别镇守一方,虽然亭湖城的北门被放出一个缺口,但是亭湖城的守军却不敢有丝毫的异动。

午餐的时间到了,士兵们自然要进食,不过他们不敢埋锅造饭,就算想,工具也都在船上,他们只能是取些河水兑着早就准备好的干粮用餐,天气已经春天了,中午的太阳虽然不算灼热,但是长时间呆在太阳底下也十分的难受,在同高月请示之后,王少陵、赵健、陈志意让士兵们四散到附件的树林之中,让他们在树林之中纳凉,但是却不允许他们睡觉,手中的武器也不允许离身。

南商的军队没有发动攻城,按理来说亭湖城的县令应该十分的庆幸才是,但是实际上他现在却是焦急的不断的来回走动着,若是南商发动攻城战,他们迎上去就是了,若是城破能投降就投降,不能大不了一死,但是南商围而不打,他的神经一点一点的被逼向极限。

南商围三缺一,让城中大量无知之人想要从北门逃跑,也不知道是谁泄露了消息,这种情况下人多嘴杂想要找出始作俑者之人显然是不现实了,他只能够半强压半开导的将城中的居民给稳定下来。

“阙县尉,你看着南商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亭湖城的县尉对着县尉问道,因为军中的将领有限,亭湖城这个小城没有同亭林城以及常兴城一般有校尉入驻,而是直接拨了八百人马过来,再加上本身的一百余人,构成近千人的队伍。

“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阙县尉凝眉说道,努力将心中的紧张惊慌给压制下去。他如何能不紧张惊慌,他最多也不过带过百余人的队伍,何曾一下带过千人的队伍,更何况队伍之中兵痞不少,里边的队正并不服他,甚至有人隐隐的看不起他,做起事情来也是阳奉阴违,若是南商真的发动攻城战的话,他相信亭湖城很快就会沦陷。

“难道敌军想要把亭林城常兴城一口气吃下去不成。”

江树耕如今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援兵上,若是这些援兵也被吃下去了,那么亭湖城就真的没有一丝的希望了, 他心中最后一股拼劲也消失了,他已经开始盘算着,若是南商军破城,他要如何才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以及家产。

“有这个可能。”

阙灿河心跳也开始加快了,略带颤音的说道,显然他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了。

“阙县尉,你说若是我们轻装带人从北门突围,有没有机会逃脱南商军的追杀。”

江树耕悲哀的发现,若是南商军破城,他想要保住性命倒也有可能,找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有很大的概率躲避过南商军的封锁,但是他的财产就不保了,若是让他回到那种一穷二白的生活,还不如直接把他杀了了事。

“城北之中乃是重重大山,找些常上山的人引路倒也不是没有希望,只是能够带的人恐怕不多。”

阙灿河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就是江树耕想要誓死捍卫亭湖城,江树耕想要临阵逃脱,那么必然是需要带上他的,否则谁来保护他。

“若是事不可为,我们就暂避锋芒吧”

江树耕嘴巴说的好听,所谓的暂避锋芒不过是弃城逃跑,也亏他脸皮厚。

“是。”

阙灿河自然不会反对。

随之江树耕同阙灿河了然的一个对视,相视一笑之后两人各自离开,朝着他们的府邸而回,他们要赶紧回去收拾细软。弃城而逃并不算什么,只要他们手中有足够的钱财,在事发之前赶紧买通上官,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够摆平的,况且南商奇袭在先。

两人回到府邸将细软收拾好,然后将他们各自的心腹召来,还有就是他们在意的亲属,悄悄的乘骑上马车,然后到北门碰面。

正文 第一百五十五章 援军将败

第一百五十五章 援军将败

亭林城同亭湖城的距离更近,周铁平带着八百人马朝着亭湖城的方向赶来,他们以适中的速度朝着亭湖城而去,若是奔跑太快的话,体能消耗太大,到时候被南商军趁虚而入那就得不偿失了,周铁平抱着的心态是,如是有机会就给予亭湖城援助,若是敌军的人数太多,那么他们就立刻退回亭林城之中,将亭林城防守好,保证亭林城不失即可。

周铁平带着队伍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李世清布下埋伏的山坡之下,此时周铁平已经感受到了一丝异常。山坡这里距离亭湖城只有一里多两里不到的路程,但是却丝毫没有听到两军交锋该有的喊杀声,一路都十分的安静。

“情况不对,原路返回。”

亭林城的援军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马从斜坡下边的官道通过了,随着周铁平的命令吩咐下去,士兵们立刻开始转头。

“杀。”

就在此时斜坡上埋伏已久的李世清从草地上爬了起来,喊杀声响起,手中的弩箭立刻拉成满月,朝着周铁平射去,其余的弓箭手也纷纷从草地上爬了起来,无数的箭簇朝着下边落去。

“冲上,只要冲到他们的面前,就能够杀死他们。”

李世清的那一箭比较的仓促,力道上比较的不足,被周铁平避了过去,然后大声喝道。弓箭手擅长的是远程攻击,一旦被近身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将士遭受屠戮的命运。

罗锦临等的就是这个时候,此时周铁平的队伍已经混乱一片,有些在躲避着漫天而来的箭矢,有些正悍不畏死的朝着斜坡冲去。

斜坡上的李世清脸上挂着嘲讽的笑容,他身旁的弓箭手一轮射出之后立刻退下,然后换另外一轮继续抛射,而他自己手中的长弓朝着周铁平瞄准而去,逼得周铁平只能够躲在他的战马之后不敢露面。

校尉自己怕死不敢冒头,士气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再加上队伍之中不断有人中箭,惨叫声哀号声不断传来,队伍乱成了一片。

“冲上去,冲上去将他们杀死,我们就赢了。”

周铁平顾不得许多了,赶忙从战马后边冲了出来,并且大声喝道。

就在周铁平身形冲出来的那一瞬间,一道冰冷的箭矢突然射中他战马的马眼,战马两条前肢猛的抬高,并发出痛苦的咆哮哀鸣之声,然后双蹄重重的落在了周铁平的肩膀上,周铁平的右侧肩胛骨立刻碎裂,发出一声痛苦的惨叫声之后同战马一同倒地。

“校尉。”

等到周铁平的亲兵反应过来之时,他已经倒在地面上晕迷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