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风流-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此时,一个苍老而沉着的声音响起:“老臣愿往!”

第三百六十九章 突厥来讯

武则天和群臣都是无比诧异。现在这种局面,是极为严峻的。若是去了幽州,干得好当然是扭转乾坤的大功,可一旦战事不利,所要面临的后果,就难以想象了。

想一想,王孝杰他是当场战死了,若是活着回到神都,他又不是皇帝的侄子,必然要受严惩。恐怕,他若是能保住性命,就算是邀天之幸了。

众人循声望去,都不由自主地揉了揉眼睛,生恐自己看错了。他们看见,那个越众而出,一脸肃然的老人,居然是文昌右相娄师德!

在每个人,包括狄仁杰对世事看得很通透的老人家眼里,娄师德都是一个胆小鬼。唾面自干,就是他的杰作。此人作为宰相,平日里在政事堂几乎是一言不发,知道的都明白他性格寡言,不知道的还以为他高深莫测呢。

这些年以来,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位相公也曾经是一名叱咤风云的大将。作为朝中罕有的进士出身的文官,满腹诗书的他,却曾在战场上,立下过赫赫功勋。

不过,即使是那些还依稀记得娄师德当年风姿的大臣们,也不由得摇头。作为一个已经六十八岁的老人,就算娄师德身子很硬朗,也难以抵御岁月的侵袭。况且如今已经是深秋,老人家一旦出发,到了幽州便是一年苦寒天气的开始。以如此年纪,既要抵御如狼似虎的契丹兵马,又有防范心怀不轨的突厥军队,还要抵御来自上苍的洗礼——天气,老人家如何能挺得住呢?

武则天也是难以置信,瞪大一双眼睛看着下面那位满面沟壑的老臣,罕有地不知所措。俄而,她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娄爱卿,你确定是你自己要去幽州,而不是推荐其他的爱卿吗?”

“陛下敢是不相信老臣老骥伏枥之心吗?”娄师德断然反问道。

这一句话,把所有人都镇住了。全天下都知道这个胆小鬼一辈子谨小慎微,就没有说过一句出格的话,莫说对着皇帝,就算是对着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也素来是小心翼翼,唯恐有什么地方冒犯了对方。可是,今天这老头子是怎么回事,居然敢如此对堂堂的九五之尊说话?

那些和娄师德关系不错的大臣,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虽然,如今已经不是来俊臣、周兴他们的酷吏时代了,可皇帝还是那位皇帝啊。你完全不能因为她收起了獠牙,就以为她改吃素了。以女皇的杀伐果断,就算没有来俊臣这种爪牙,也一样可以诛杀大臣。

狄仁杰的额头也不由得冒出虚汗。他以前最看不起的便是娄师德,甚至几次三番想把他这个政事堂里的闲人赶出政事堂。但自从武则天给他看了一份娄师德的奏章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竟然是这个沉默寡言,看起来胆小怕事的宰相暗中推荐的。狄仁杰自感心胸远远不及娄师德宽广,从此后把他奉为最为敬重之人。

如今,娄师德的这番举动,实在是犯了不小的忌讳,狄仁杰自己遇上这种事情,都不会特别惊惶,最为敬重的人遇上这种事情,他反而有些慌神。狄仁杰下定决心,若是武则天当场发难的话,不论如何,也要救下娄师德,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武则天的反应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虽然被娄师德问得一愣,竟是没有任何不悦的表示,反而饶有兴致:“老爱卿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固然是精神可嘉。不过,幽州凶险艰辛,不是你这样年纪的老将合适的去处,你又何必如此呢?”

娄师德显然对武则天这个比他更老好几岁的左一个“老”字,右一个“老”字有些不满,断然道:“陛下差矣!臣下虽老,比起当年的廉颇、飞将军李广几位老前辈,一点都不老,前辈老将军们可以亲自上阵杀敌,老臣又为何上不得战场?再者,两军对圆,比拼的固然是军士是厮杀,更要比拼勇气和智谋。老臣在厮杀上,虽然难以和后生抗衡,在后两项上,却自信丝毫不亚于年轻的大将们!”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大异于平日轻声细语的语态,令人“啧啧”称奇。

武则天略略有些犹豫,关于派遣主将前往幽州的事情,其实她自己也思量了许久。不过,她的目光一直在自己的一群侄子身上打转。武三思、武攸宁、武攸宜……这些名字,一个个的在她脑海里闪过,最后都被她一一否定。这些侄儿,一个个不是不学无术,就是好逸恶劳,以往那些无关紧要的战事派他们上阵,凭借着大周绝对优势的兵力,倒也不惧。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契丹人来势汹汹,若不派上一名真正有本事的大将,如何能将这些虎狼之辈击退,如何恢复中原王朝“天可汗”的荣誉!

“既然爱卿坚持要去,朕便应允了你!”武则天点头道:“朕就命你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幽州一线的诸军,俱受爱卿节制!同时,爱卿你仍兼文昌右相、同平章事,有权过问朝中政事!”

娄师德跪倒拜谢。应该说,这绝对是殊荣了。近些年来,武则天任命的行军大总管,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王爵,有亲王有嗣王,最差也是郡王,外臣能担任副大总管就属难得了。这一次,女皇帝终于展现了她的魄力,不但任命了一个外臣大总管,而且还保留了宰相的职位。

这就意味着,娄师德不但可以专阃北疆的军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过问幽州的政事,当真是罕有的信任和恩典了。这也难怪,年近七十的老头子感激涕零,有效死之心。

遣将之事,就这样尘埃落定。老将军主动请缨,女皇帝乾坤独断,这事情成为了这两个人之间的游戏,群臣都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并没有得到参与的机会。最后的结果,也是一半儿欢喜一半儿愁,众人各自怀着自己的念头,若有所思。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要奏上来的吗?”正在此时,女皇帝又启金口,问出了这样一句。

春官侍郎宗秦客应声而起,来到陛阶之下朗声说道:“这两日,臣等刚收到突厥迁善可汗阿史那默啜的手书,说是愿意出兵帮助我大周剿灭叛贼孙万荣。”

“啊!”群臣失态,纷纷惊讶地出声。

其实上,大周北疆的最大隐患,不是契丹而是突厥。若是这一次突厥人能够出兵协助大周的话,消灭契丹人当是可期之事。突厥本就比契丹更为强盛,和契丹又都是草原游牧民族,契丹堆上突厥可谓没有任何优势。更何况,大周还在幽州囤积了重兵,两下里一夹攻,饶是孙万荣骁勇无比,也难以抵挡。

这样一想,群情激昂起来,百官几乎个个喜笑颜开,这可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来,真是妙极了。

只有狄仁杰暗暗皱眉。他曾经经略幽州,和突厥人打过多番交道,深知这些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家伙,尤其是现任可汗默啜,更是一个贪婪、阴狠之辈。他们或许真会协助大周出兵对付契丹,可是大周要付出的代价,也绝对不小。这老小子名字叫什么迁善可汗,为人和这个“善”字,却是完全搭不上边的。

武则天的脸上也泛起了喜意,向自己的堂外甥宗秦客道:“爱卿继续说下去!”

宗秦客的脸上,果然浮现出为难之色:“不过,迁善可汗有几样请求,说是想要祈求陛下达成!”

第三百七十章 贪得无厌

“哦,你速速奏来!”武则天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突厥若是参战,提出一些条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谁都不会觉得奇怪,武则天更不会奇怪。否则的话,他们何不与契丹人合并一处,叩幽州、击太原,进犯大周的花花江山?谁都知道,北方的夷蛮无利不起早,绝不会为了所谓的忠义去做一些于自己毫无益处的事情。

宗秦客有些犹豫,显然默啜的要求并不那么简单。但在众人的注视之下,他还是对着笏板念了起来:“迁善可汗的第一个请求是,求大周赐予部分物品,其中包括农器、铁、谷物的种子以及一些茶叶、陶器。”

宗秦客正要念数量,却被武则天拦住:“你不必报数字了,具体算过没有,按照市价,这些东西合起来大约多少钱?”

宗秦客也是个精细的人,事先准备可谓充分,听得问话,想也不想,立即沉声说道:“总共大约八十万贯上下。”

“八十万贯?!”众人都同时惊呼。大家之所以惊讶,是不是因为这个数字太高。事实上,这个数字虽然不算太低,对于大周来说,却是完全支付得起的。按理说,就算突厥人没有那么贪婪,总该知道坐地起价,落地还钱的道理嘛,真不愧是野蛮人,开个价也这么实诚!

百官中传扬着一种欢快的气氛。契丹人一年的烧杀抢掠,所造成的损失,绝对超过八十万贯,若是大周能以这个代价就把契丹人这个祸患连根拔去,绝对是超值。

狄仁杰的眉头皱得越紧了,若是突厥人开价很高,一心冲着钱来,他倒还会安心一些。毕竟,中原富庶,这些年又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战乱,钱粮不愁。可是,突厥人没有,他们肯定还盯着更为紧要的物事,这恐怕会是更加棘手的问题。

武则天心下也是有些欣喜,不动声色地略作沉吟,摆出一幅思量的样子,然后点头:“这一条,可以应允,还有吗?”

“迁善可汗的第二个请求,是和亲!”宗秦客很快答道。他知道,这个要求武则天一定会应允的,想当年大唐太宗皇帝何等的英明神武,还不是和吐蕃和亲了。如今,北疆不靖,若是一场婚姻能解决这个大危机,皇帝是绝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哦!”武则天问也不问和亲的对象,便点头道:“这一条也可应允,朕稍后会在宗室中,选一才貌双全,温柔娴淑的女子,册封为公主,前去突厥黑沙牙帐。”

“陛下!”宗秦客连忙奏道:“这一次,迁善可汗的和亲,并非是要我大周送公主,而是送皇子过去。因为,他是在为他的小女儿求亲。他使人说,本来夫妻成婚,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过他实在珍爱这个掌上明珠,只有委屈我大周派一王爵前去黑沙牙帐,为赘婿了。”

武则天不由得沉默下去。同样是和亲,送男和送女,绝不仅仅是性别上的差异,对于朝廷的面子,却是大相径庭。

送女乃是天经地义,就像默啜所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子去夫家实在是太正常了。但男子去女家,当了赘婿,感觉就是大周朝廷倒像是比突厥更加困顿,弱小一般。这种面子问题,恰是中原王朝最为重视的。

不过,若是放弃这次机会——武则天看了看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的娄师德,心下暗叹。大周实在是缺乏良将,娄师德年轻的时候骁勇,如今也勇气可嘉,但到底年迈,凭着他这老迈之躯,和正值壮年又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孙万荣抗衡,实在是难有胜望。

“此事,容朕思量!”武则天低声说道。

“还有第三个请求,就是——”

“还有?!”武则天终于有些不耐烦了,叱道:“这默啜未免太贪心了点,怎地还没完没了的,他这些请求,个个刁钻,可见他本人就是一个刁钻的泼才。罢了,你继续念吧!”

情急之下,武则天居然当众骂出了脏话,也可见她心里头的恚懑。

“还有两个请求!”宗秦客怕武则天到时候又发飙,预先打了个预防针,才继续说道:“这第三个请求,就是求我尽数大周放归这几年以来的突厥降户。”

自从高宗晚年以来,突厥人屡屡挑起战端,对大周的北疆,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就是现在求和的这个阿史那默啜,也曾经多次主动挑起事端,进犯大周。不过,大周的军队到底不是吃素的,也俘虏了不少的突厥军士。

加上咸亨年间,突厥有一部分人投奔了南朝,大唐朝廷把他们都安置在丰、胜、灵、夏、朔、代六州。这些人和突厥后来的俘虏一起,构成了突厥降户,经过这些年的繁衍生息,总数已经颇为不少。

武则天开始皱眉了。她深深知道,送还突厥的降户,是一种抱薪救火的办法。突厥人民风彪悍、善战,他们的短处就是人口少。若是把这些降户送还给他们,必然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实力,这不是大周愿意看见的。

谁都知道,大周和突厥之间,总归还是有一战的。就算是今天联起手来消灭了契丹人,这一点也不会改变。突厥人游牧民族的习性,决定了他们必须靠侵略来谋生存。而大周就是他们必须要啃下的大骨头。若是啃不下大周,他们就要忍冻挨饿。

把突厥降户放回去容易,增强了敌人的兵力却是大问题。武则天不能不考虑一下以后和突厥人的关系,如何发展。

“这个请求,朕也要回去细细思量一下!”武则天现在的心情,已经没有刚开始的时候那么好了。契丹人的胃口,已经有些让她不悦了。果然,阿史那默啜不是简单之辈,不会轻易放过这敲诈的机会。

“还有最后一个请求——”宗秦客的神色,忽然局促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不下去了。

武则天有些不满地说道:“爱卿有话直说便是,如此不爽利,却是为何?”

宗秦客苦笑一声,一咬牙,一口气说道:“迁善可汗请求我大周将单于都护府割让给突厥!”

“什么?”这一下,不但武则天色变,群臣莫不色变。

单于都护府虽然是北疆的贫瘠之地,地域却是无比辽阔的,比起南方的一些道,面积丝毫不小。这个都护府,主要是由一些羁縻州组成,属于汉、夷混居之地。这些年以来,随着突厥和契丹的不断壮大,单于都护府其实已经名存实亡,绝大部分地盘,都已经被突厥和契丹占据。

不过,被占是被占,承认突厥人对这些领土的所有权,却又是另外一件事。只要一天还没有承认突厥人对单于都护府的统治,只要都护府还存在,大周军队北上就是理所应当的。可一旦承认了突厥人对偌大地方的统治权,大周北上就成了侵略,这对于讲究“名正言顺”的中原王朝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好接受的事情。

“默啜小儿,欺我大周太甚,居然敢提出如此强人所难的要求,简直是无法无天了!”西班的一些武将性情比较暴躁的,一听这个请求,简直是七窍生烟,怒不可遏,张口便骂,浑然忘记了身在万象神宫之中。

武则天的脸色也沉了下去,她并没有责问那些擅自开口的武将们,而是冷声说道:“默啜可恶,欺我太深!此事暂且压下,朕还有一件要事,要向众位爱卿商议!”

第三百七十一章 老骥伏枥

“诸位爱卿,对立储一事,如何看待?”武则天很平静地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群臣顿时呆住,把方才对突厥人的义愤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毕竟,北疆的事情再严重,也在千里之外,而立储的事情,就在京城里。而且,这立储的事情,无疑关系着百官们的前程,不同的皇帝的用人风格都不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谁都不能确定,新皇即位之后,自己还能立于这朝班之上。

因此,群臣对立储之事的关注,远在北疆战事之上。

不过,大家又不敢对此发表意见。因为立储一事,极为敏感,说错一句话,便有可能万劫不复。大多数的官员,也只是敢在暗地里向某一位热门候选人表示忠心,到了朝堂之上为他造势、呐喊,却极少敢于直接道出“立某某为太子!”这一类的话。

今年以来,尤其是狄仁杰拜相以来,武则天渐渐偏向了李家。对自己的两个儿子释放出了善意。首先,是皇嗣旦得以和太平公主一起,作为李家的子孙前去北京府祭祖,然后是庐陵王显被接回了神都,其幼女也被封为郡主。

这些事情,无一件不是惊天动地,牵动着亿兆百姓和朝中群臣之心。“武党”的人固然是略略心惊,“李党”的人也不敢过早地欢庆胜利。因为女皇帝就喜欢玩这种虚虚实实的游戏了,她这些动作,都有可能只是试探。若是你将之当真,很有可能遭致灭顶之灾。

一时间,群臣噤若寒蝉。几乎每个人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最后纷纷选择沉默。最后,还是老丞相狄仁杰站起来,奏道:“陛下,国有副主,则上安下定,朝廷上人心安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因此,立储,会成为陛下现今最圣明的决断!”

狄仁杰是“李党”的领袖,也是和武则天私交最好的大臣,他一出口,“李党”群臣自然是纷纷表态,支持立太子。而“武党”群臣见了,都不免惊疑不定,有些不知所措。

待得大家都发表了一阵子意见,武则天也点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朕最近也是一直在思量立储之事,也终于下定了决心——”

众人听得此言,呼吸都急促了起来。大家都知道,女皇帝下面的几句话,将决定着这朝堂之上,上千大臣的前途,也决定着没有在这朝堂之上,许许多多男女老少的未来。这可绝对不是闹着玩的。

“朕决定择日立皇嗣旦为太子,让春官和司常寺、司仆寺一起,商议一下礼仪,测算一下黄道吉日吧。至于这制书,就交由狄国老去草拟吧!”武则天淡淡地说道。

“臣遵旨!”狄仁杰颤声应道,一言方了,老泪纵横。苦等了多年,这太子之争,终于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李党”终于是在他的领导下,暂时压倒了“武党”。虽然现在还没有进行册封大典,太子更远远没有践祚为帝,武党的人还绝对有翻盘的希望,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止这位老人流下了欢欣的眼泪。

武则天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这些年以来,她一直被“立谁为太子”这个问题,困扰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她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些厌烦了。

再过不多久,她就将七十六岁,在如今这个时代,她已经算是极为高寿了。尽管她还没有退位让贤的打算,心底也难免生出了一丝厌倦。尤其是有了那位可人而又知心的小情人之后,她对于朝政,就越发的倦怠了。权力不能放弃,繁琐的政务最好是推出去,这就是她现在的想法。

立个太子,既可以帮着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公务,又能省下一桩心事,好一心一意地去和小情人快活,这真是何乐不为。

“退朝!”武则天轻声道了一句,在群臣的“万岁”声中,步入了偏殿。

一石惊起千层浪,没有过多久,这次的朝会,就变成了神都城街头巷尾议论的中心话题。就连那些一向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的贩夫走卒,“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是大为增强。一方面,大家严词斥责突厥人趁火打劫,没有道义,没有廉耻。另外一方面,大家又开始议论、憧憬起李家的太子登基之后,大周将会走向何方。

众所周知,李家的两位皇子皇嗣和庐陵王,如今都在女皇的威势之下,“主动”改姓,成为了武家的人。可是,只要不是一个超级笨蛋,绝不会相信他们内心里真会情愿放弃自己威名赫赫的祖宗,而改去祭祀武家那小门小庭的那些不知名的祖先。那么,一旦他们登基,会不会把自己的姓氏改回来呢?再往深里想,他们会不会把国号改回来呢?会不会废弃武家的太庙呢?会不会把女皇的这些新政都一体废除呢?

这些,一样都没有发生,却都是完全可期的。这些,未必和这些风吹日晒讨生活的普通百姓有关,却是他们极为感兴趣的。

而有些看起来应该对这些问题更加关切的,反而对这些事情显得漠不关心。比如说首席宰相狄仁杰。

一大早,狄仁杰就回绝了许多“李党”骨干大臣以及一些原先摇摆不定,如今却有意投靠的“武党”、“清流”大臣的拜访,径直便装去了娄师德的府上。

通传过后,狄仁杰在娄师德的客厅里,见到了这位和他年纪相仿,性格却大不一样的同僚。

“娄公啊,你这次怎地如此糊涂,竟然主动请缨,去北疆受苦?”狄仁杰这次入相,乃是娄师德所荐,所以他把娄师德视作知己,也视作师长。对于娄师德前往北疆的选择,十分的不解。

“我为何去不得?”娄师德捻须一笑,一如往常的气定神闲。

“娄公啊,若是在三四十年前,我相信你不但去得,而且是绝好的人选。可惜,岁月不饶人,咱们都老了,比不得那些年轻人……”

娄师德敛去笑意,喟然道:“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是老了。不过,就是因为老了,我才更要去!”

狄仁杰不解,问道:“却是为何?”

“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的一辈子,若是真如草木一秋,无声而过,又有何意义呢?难道,忙忙碌碌一辈子,战战兢兢数十年,就为了谋个最后无声无息地闭上双眼吗?不说其他,就拿狄公你来说,陛下若是还没有宣布立李氏子孙为太子,你会不会继续拼搏,会不会继续和各种势力尔虞我诈?”娄师德罕有地激动。

狄仁杰也感受到了这位老友特殊的情绪,却仍是有些为他担忧:“可是,你——”

“狄公啊,人都道我娄师德胆小怕事,我的确是谨小慎微,但我也不是完全没有脾气的。一些无伤大雅的话,我娄师德听了自然可以置之一笑,可是,对于一些小人无耻的聒噪,我面上虽然不言,心中还是难以平静的。狄公啊,我终究不是圣人,这些年以来,年纪越来越大,对于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就越来越后悔。若是当年我能稍微强硬一点,不论是国事还是家事,都未必会到今日这一地步。我老了,时日无多,我一直都在期盼着,上苍能给我这样一次拨乱反正的机会。我要证明给世人看,我娄师德终究不是懦夫,我不但有老骥伏枥之心,也有老骥伏枥的胆略和本领!如今,这机会就摆在面前,我如何能轻易放弃?”娄师德激愤地说道。

狄仁杰终于不再劝,他看得出来,娄师德是真的下定了决心。他心下也有些愧疚,曾几何时,他也在嘲笑娄师德的队伍里面。

第三百七十二章 让贤

狄仁杰回到家中,心情沉重。没当回想起娄师德的模样,他就越发的自责。若是,当初他少嘲讽娄师德一句,少排挤他几分,说不定娄师德便不会在心底积累起如此多的怨怼,更不至于落到最后,为了争一口气主动请缨去北疆。娄师德虽然嘴上言道,只是怨愤那些小人,狄仁杰却知道,他对自己,始终还是有那么一丝芥蒂的。他没有点破,也无法点破,只能暗自后悔。

既然劝不动他,狄仁杰一心就剩下了想办法帮他。北疆凶险,更胜西边的吐蕃人,这是共识。吐蕃人虽然强悍,当年甚至曾经大败大唐名将薛仁贵,但他们毕竟是稳定的王朝,并非北方那些游牧的夷蛮,他们的野心虽然很大,却没有北疆人那种百折不挠的侵略惯性。

所以,幽州自从大唐建国开始,就是这个国家最为战火频仍的地方。现在,朝廷又拒绝了突厥人的“好意”,没有了突厥人的帮助,想要消灭契丹人,实在是太困难了。而且,突厥人不会闲着,他们结盟的建议被大周拒绝之后,还有可能去联系契丹人,和他们结成联盟。那样一来,幽州有可能会面临着两面夹击,到时候北疆就会愈发的凶险……

“如果,能让突厥人出兵,却不需要付出他们提出的那么大代价,就好了!”狄仁杰暗暗思忖道。不过,这看起来,实在是不怎么可能,突厥人不会像汉人这样喜欢讲什么仁义道德,他们只知道趋利避害。不给他们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要自己趁火打劫。

忽然,一道灵光闪过狄仁杰的脑海,他一双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一边向门外跑去,一边喊道:“快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武则天正和张昌宗下棋,听说狄仁杰来了,颇为意外。她略略沉吟了一下,向小黄门吩咐:“请他进来!”然后又向张昌宗道:“六郎,你且先回避一下吧!”

张昌宗十分乖觉,他知道武则天不希望自己和她亲密的样子,落在群臣的眼中。尽管他张昌宗平时对着武则天的时候,极为强势,但在外人面前,他却总是会给女皇帝留几分作为皇帝的面子,这也是他如此得宠的原因所在。

小黄门出去之后,领着狄仁杰向里面走了进来,走了一阵子,狄仁杰忽然一眼看见前面跪着一个人。最开始,他也没有在意,罚跪的事情,在皇宫里面并不罕见,尤其当今女皇威严甚重,罚跪还是很轻的处罚,很多皇子都曾受到过杖责。尤其是武则天此子李贤,有两个儿子竟被武则天生生打死。

狄仁杰一看那人影,似乎有些熟悉,便多看了两眼。待得一走近,居然发现此人便是皇嗣武旦!他这一惊非同小可。

就在前一天的早朝之上,眼前跪着的这位,刚被女皇宣布为太子的人选,如今就跪在这里,实在不能不让人生出许多别样心思。难道,这事情在这样短短的时间内,又发生了变故?

狄仁杰来到武旦的面前停了下来,艰难地弯下腰问道:“皇嗣,您这是——”

前面的小黄门停了下来,想要催促狄仁杰,又有些不敢,极为尴尬要知道,皇帝就在里面等着,狄仁杰却停了下来,万一皇帝等得不耐烦了,狄仁杰作为柱国大臣,应该是没啥事,他这个小小的小黄门却不免要倒霉。

武旦显然是在这里跪得有些久了,一张俊脸有些扭曲,在这颇有凉意的秋风吹拂之下,居然是出了一脸的汗。听得狄仁杰问话,他抬起头来,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原来是国老啊!”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珠,他又说道:“我没事!”

若是一般皇子,狄仁杰也不会去过问。狄仁杰性情和一般的名臣不一样,颇有几分圆滑,对于皇家的家世,他还是不甚愿意过问的。可是,既然这跪着的是武旦,他觉得自己作为“李党”的领袖,还是有责任过问。

“皇嗣,你和主上乃是亲母子,有什么话不好说的,怎么会弄成这般模样呢?”狄仁杰轻声问道。

“哎!”武旦未语先自叹气,道:“国老,你也知道的,我虽然曾经在皇位上呆了几年,但一直是碌碌无为,若不是母亲事必躬亲地襄助,我恐怕都不知道把这百二金瓯败成什么样子了。我实在,不是当皇帝的料子啊。现在,母亲又意欲立我为太子,这不是把我放在炉子上烘烤吗?母亲虽然拳拳爱子之心,我这个做儿子的,非是不领情,实在是我从小驽钝,不适合坐上那元良之位。若是强行让我当上太子,日后害人害己,岂不是徒增伤怀!况且,如今三哥正在京中,他当年虽有小小过错,指被母亲责罚,经过这十几年的反省,早已痛改前非。如今的他,岂不正是元良之位最佳的人选吗?帝位传承,自古立嫡以长,如今岂能败坏了这个规章,引人耻笑呢?”

听得这样一番话,狄仁杰大大地宽心,连连轻声安慰。

其实,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一旦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必定会舍老四而就老三。这不只是因为老三年纪更长一些,还因为老三这些年吃苦很多,立他为嗣,可以让他更加感恩一些。要不然的话,武则天完全没有必要把他从房州捞回来。

只是,武则天的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