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户农家-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躺在床上的婆婆问:‘窦娥,你做的什么菜这么香?‘‘是炒粉丝。‘随着话音,窦娥便将菜端到了床前,婆婆在动筷子之前,发现粉丝上有许多黑点子,她咪着老花眼问:‘这上面怎么有这么多蚂蚁?‘当她知道其中原委,并动筷子尝了一口后,不由得连连夸赞,还说,这道菜干脆就叫‘蚂蚁上树‘吧!
第九十八章 准备开工了
“哥,这粉条的,让我带回去孝敬老祖宗吧?这好不容易出来一趟,总得带点儿回去孝敬孝敬。”小公子吃干抹净,打着商量。这几日可得搜罗点新鲜玩意儿,哄哄老祖宗,被关祠堂可就不美了。
年轻公子抬头瞥了一眼,依旧低头对着账本。“真是无趣,早知道不跟你一道来了,回去还要受责罚,我这是何苦来哉。”怨念十足。
“行了,怕了你了。等我手头的账本对好了,就带你去逛逛。”这小镇子哪有地儿可以逛。
屋子里,唐大海与强子说着话儿,强子惯喜欢跟人闲扯,只是这平日里忙得很,哪有这功夫跟人闲扯,再说,这铺子里是人是鬼都不晓得。听着掌柜的吩咐,断然不敢闲扯,怕是越扯越多。
是以,在听雨阁里,说起强子。“强子哥说的,准是没错的,也不看看人家是多么稳重的一个人,连东家都夸办事牢靠的!”
不过,强子跟唐大海一家子接触了不老少,这夫妻俩绝对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家,淳朴的可以,否则也不会次次有了新吃食就往别家送,这价儿多少都是满意的。要说咱听雨阁的东家出的价儿,倒也没亏着唐大海一家子。
“大海兄弟,咱也是老熟人了,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说价儿了。这粉条想来也不是精贵东西做的。不过东家出的价却是相当不错了,我这是想问问大海兄弟,这粉条,你是打算还找别家卖吗?”
掌柜的也没有含蓄地问唐大海,他担心,隐隐晦晦的,唐大海怕是听不懂。做了大掌柜的不愧是个人精。如果掌柜隐晦地说些你有啥想法啊,这咱对面的聚仙阁听说最近生意不咋景气啥的……唐大海定然一头雾水。
“掌柜的,你家不要这粉条吗?”唐大海还是有些回不过神来。
掌柜的看着唐大海有些失落的模样儿,知道唐大海这是想岔了。笑了起来。“哈哈,我就喜欢大海兄弟这脾性,也不枉我被东家责骂了。”
“咋的了,还害得你被东家责罚了,我就知道这些东西上不了台面,拖累你了。”唐大海直起身子,抱拳致歉。
掌柜的笑的连连摆手,让唐大海赶紧坐下。掌柜的拿起茶杯,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着。“大海兄弟。我是问你可想着卖往别处。咱当然是希望就像那苗菜一样的。就独独卖给咱家的。”
唐大海这才明白原来自个儿闹了个乌龙,羞赧地挠了挠头。“掌柜的,不瞒你说,我自然是希望你供你一家的。别的地儿我也不熟,你也知道我的性子,哪会做啥买卖啊,要不是碰到掌柜的好心,我怕是早不知道被人黑了几回了。”
其实夏竹也一直感慨唐大海的运气颇为不错,这随便出来摆个摊,就会有人来收东西,这送上门的吃食,价格都算公道。从没遇上啥黑店,这到底是憨人自有天眷顾?
“有个大海兄弟的准话,我也晓得了,这粉条1两银子10斤,不过先说好了。现在这粉条就你们一家,这价儿自然是高的,这到时候做的人多了,或说方子被人晓得了,这怕是卖不上这个价了。”
唐大海听着掌柜的这话,连连点头。“这是自然的,我多亏你们听雨阁的照应,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以后这粉条,做的人多了,这价儿肯定得低,不能让你们亏着了。”
听着唐大海的话,多明白事理,也不枉自个儿念着这一家子了。“大海兄弟,咱东家说了,可得签个合约。这毕竟是常年的买卖……”掌柜的有些担心唐大海会排斥签合约啥的。
沉吟了片刻,唐大海看着掌柜的说道:“这合约啥的,我也不识字,不过咱庄稼人最是守信,断然不会再卖给其他人的。既然东家的吩咐了,我也不想掌柜的为难,可否让我带回去给孩子她娘瞧瞧,我这大字不识一个的,也看不明白。”
“那是自然的,没成想弟妹是个识字的,大海兄弟好福气啊。”掌柜的见唐大海没意见,不过是将合约带回去看看,完了再签,这不算得多大的事儿。提着的心也放下了,也有心情说笑了。
“今儿个送来的可不多,不过掌柜的说,咱都谈成买卖了,这五两银子算是订金了,可得赶快地给我松些粉条来,咱可等着推新菜,小赚一笔呢。”掌柜的掏出五两银子,放在案桌上。他知道唐大海拿着这订金,定会早早地给他送来粉条的。这只是收了银子,却欠着人家的货,唐大海心里怪别扭的。
“掌柜的放心,我回去立马去做,等好了就给你送过来。”唐大海说着话儿,辞了掌柜的。
“爹,晓晨哥还没好好逛过镇子呢,咱就逛逛,不急着回去吧?”文佑看着唐大海。
“可是,我这没带多少铜板,要不你们少买点儿?”唐大海不是没想到那五两银子,只是,这粉条还没给人家送去,这银子这会儿还是不能动用的。
文佑拍了拍荷包,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爹,我们有带银子出来。别忘了,现如今,我们几个都是有家当的人了。”
唐大海憨憨一笑,“倒是我小瞧了,走吧,咱去西市逛逛,瞧瞧可有要买的。”
问了家卖石磨的,一听大件的可得五两银子,即便是小件的也得2两银子。“这都抵得上半亩多的田了……”唐大海一脸地不自在,那是肉疼。
“爹,咱村子里不是有石匠的吗?村子里的熟,说不准还便宜点儿呢。”夏竹劝着唐大海,这开铺子的,怕是连带着这铺面租金啥的都加上了吧?瞧那一脸儿横肉,态度可真差,倒不像是个卖石磨的,像个杀猪的。
一群葛朗台去逛街,注定是买不了什么的。双手空空的回村子了,在听雨阁可是灌了不少茶水和点心,这会儿也不需买些吃的。
“咱家这会儿可得置办好些东西,这能省就省吧。你娘还念叨着你们的银子,说是攒起来,要么买地买铺子的,可不许乱花了。”唐大海走在路上,对着几个孩子说道。
夏竹甩着小手,不好好走路。“爹,你想多了,就咱村子这样,想买个啥都困难,想花钱也没处花啊,难得来趟镇子,还是陪你来的。要花也不花自个儿的……”
被夏竹一噎,唐大海想想自个儿的村子,连货郎来得也甚少。虽说小河村条件不算好,比不上河口村,但是比有些村子还是好上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的。但是,货郎来得却是极不勤快的。
文佑听得唐大海的话儿,却来了兴趣。“我想买地呢,最好还是带着庄子的。做做地主翁,多舒坦。”
“我也想买地呢,我买文佑边上的就好了……”晓晨有些害羞。以前这些,他是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的日子,也是以前不敢想的,那么,多想点儿也就想了,说不准哪年就真成了。
“嘿,俗话说,肥田比不上瘦店,我可要买铺子的,到时候记得多多地送些粮给我吃,地主翁……”夏竹调笑着两个“地主翁”。
惹得晓晨红了脸,但是还是点点头。文佑一脸地得瑟,“那还用说,你是我小妹,给你吃点儿粮,那是应当的!”
一行四人,说说笑笑地回村子去了。
唐大海小心地将合约拿出,给吕氏和方氏瞧瞧,在一旁细细地说了今儿个的事儿。
方氏这会儿天有些黑了,看不仔细,倒也不去费神看了,任由吕氏一人捧着纸,细细地看着。
“倒没想到,你还是个有福气的,既然有那么好的价儿,这地瓜看来是种得的。既然自家天天得用上这石磨,老用别人家的倒也不是那么回事儿。赶明儿可得去买个来。”
吕氏放下纸,“我瞧着也没啥问题,晚点儿我读读,你们再听听,可有啥问题。娘说的是,这石磨也小了点儿,自家以后得天天用上。”
唐大海这会儿收了人家银子,心心念念地惦记着粉条,得赶紧做出来。“这会儿还早,我去村子里的钱石匠那儿去瞧瞧,可有现成的石磨,镇上的可得五两银子一个……”
“嗯,既然都收了订金了,咱可得连夜多赶点出来,好早些给人送去,免得耽误了人家开门做生意。”吕氏很是赞同唐大海,也不拦着,让他赶紧去瞧瞧。
天擦黑,唐大海就回来了。“可巧了,这钱石匠正在打着一石磨,说是三两天就能好了,我让他到时候给咱送来。还真被小竹子说中了,这价儿可比镇上少了五百文,我又让钱石匠送几个水缸来,咱家就那么一个水缸,上次装了地瓜粉,这水都装盆子里了。”
“难为你还能想到这些,倒是我欠考虑了。”唐大海难得听见吕氏夸自个儿,心热热的,浑身充满了干劲。他也只是看到钱石匠那个大院子里,搭了个棚子,瓦瓦罐罐的堆了不少,想着家里做起这粉条来,得缺。
第九十九章 一切皆顺利
唐大海一家子这两日动作颇多,引得村子里相熟的,半熟的,纷纷来串门。至于不熟的,也不太好意思来串门,不过,混着半熟的人群中,也来凑凑热闹,沾沾喜气。
“这么大的石磨啊,咱村子里也就钱家的祠堂里有一个。这可得花上不少钱啊。”一妇人用手摸着石磨,“啧啧”感慨着。
“咱啥时候也能用得起这么大的石磨啊。”
“嘿,你这石磨买来也没用啊,你没瞧见唐大海他们家是有用处的啊,咱们买来难道就放在院子里淋雨啊。”几个妇人调笑着。
“这唐大海家的日子是愈发地好了,说句不当的,这离了村里的那唐家,日渐地好了。当初可是啥都没有,连个一亩地都没,这会儿,怕是存银少不了。”有些后悔,当初咋就没来帮扶一把,暗骂自个儿真是个眼见短的。
“如果我是那家的人,我肯定早悔得肠子都青了,这会儿随便拨点儿银子出来,可够一家子吃喝的了。”
“你这话说的,我可不爱听了。这村子里的唐家,日子过得村子里的好多人家都要好上很多,可不差那么一点儿银子,人家那是作!”
“可不是嘛,照说咱这在背后说人家可不当,不过说起村子里的老唐家,可真是不厚道!那收稻子那会儿的事儿,想必都听说了,这老婆子还有脸带这儿孙来闹,说是咱钱家的。害得他家损失惨重,要咱赔银子,这不还找上了族长,堵在人钱氏族长的院子门口,哭天抢地的。”
唐姓族人听着钱家的说起这事儿,摸摸鼻子走远些。丢不起这个人。
“谁说不是呢,这钱族长被她烦的实在没法子,让人去请了唐氏族长,听说。最后是唐家族人给这老婆子给架回去的!那唐有根打了那老婆子一巴掌,这才算是清净了。”
“哟,这怕是面上都下不来了吧……”嘴碎的,丝毫没意识到这是在人家儿子的院子里。吕氏见着那么多人来自个儿院子,忙前忙后地,脚不停蹄。端茶送水的。平日里准备的一些小吃食,也拿出来哄孩子了。
好不容易等到半熟的不熟的都走了,剩下些交好的人家,帮着吕氏清扫着院子。
“这鹅卵石铺的踩着倒是痒痒麻麻的,不过扫起来倒是不方便。”唐大柱的媳妇,扫着院子。这一地的瓜子壳。
“这不没成想,买个石磨。村子里会来那么多人,这不都没啥准备。”吕氏整着桌子。
好不容易清扫完,才得以坐下来好好地说上话儿。
唐大柱几人正帮着唐大海推着石磨。
“大海哥,听说你家最近要赶活儿,我这不最近也没啥可忙的,就帮你来推推磨吧,好歹也能在你家混上口饭吃。”唐大路看着唐大柱推着磨。嘴馋了老久了。
“你小子怕是又眼馋了吧?”唐大路是几人中最小的,纷纷打趣着。
方氏这会儿从屋子里出来。都在院子里落座,喝着水,说着话儿。
“嫂子,这猪快要出栏了吧?我瞧着这猪喂得可真是不错。”李水生的媳妇,想起了之前在猪圈看到的猪。
现在唐家磨地瓜粉留下的渣都喂猪了,倒是啥都不浪费,反而这猪也乐意吃。好吧,基本没见着这几头猪挑食。
吕氏笑了笑,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你们这荒地上可想好了种什么了没?”
李大娘听着吕氏这般问,倒也没想啥。“我家就多种些玉米的,到时候磨成玉米面,也能管饱,你们也知道,咱家人多。”
“我这儿有些想法,这不,咱家跟镇子里的酒楼里订了契约,我家也就这么些地。如果你们要种地瓜的话,咱家收。”吕氏笑吟吟地说着,这是他们一家子商量的结果。毕竟,按照现在这个价格,这粉条还是有利可图的,对于他们来说,还不是小利。
唐二婶一听,乐了。“这倒是好的,难为你能想得到我们,原本我们还想着多多地种些玉米,也能管饱。”
“现在种这地瓜还早,如果这契约签下来了,我们就收地瓜,不过,你们也知道,咱家做粉条的,也只赚些力气活,趁着这粉条还没人会做,所以,你们几家的地瓜,咱就都收了。不过话说在前头,别人的,咱就不收了……这太多收来,咱也是烂了的,这磨成粉,可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吕氏有些为难。
众人都表示理解,这石磨一天也才只能磨上那么一点儿,这地瓜多了,可不都得烂在家里了。
“我们想着这地瓜,价儿先跟你们透个底,150斤一两银子。”这买卖,总得有个价儿,这价儿是一家人探讨了半日才决定的。
自家的沙地,亩产700斤左右,估摸着能出130斤左右的地瓜粉,加了水,大概能有十八、九两的收入。这150斤一两银子,比起他们家拿的,算不得太高,也已经不算是低了。毕竟唐家重要的是方子,做粉条的方子,一但离了这方子,这地瓜,也不值钱了。
“这,这,可有弄错了,这可是一两银子呐?”唐二婶有些结巴了,连一向漫不经心的唐三婶也坐正了身子,一脸错愕地看着吕氏。
“婶子,错不了,咱家握着这方子就还有点儿赚头,大家都一道儿赚点。一旦别人都晓得了,怕是这地瓜也就不值钱了,咱家也收不起了。”
“嘿,我家的水田,平日里就够吃的了,这不,还开荒了七亩地,这全部都种上地瓜,一年到头,我算算啊,可有多少银子……唔……可有20余两了,好大的一笔。”唐三婶有些坐不住了,话儿也多了。
“种个一两年,咱家的大路,可是能娶上个不错的媳妇了。”
唐二婶也在那儿细算。“谁说不是呢,我那大孙子眼见着就要说亲了,这一家子还吃不饱的,到哪儿去找媳妇去,我这日日愁,天无绝人之路啊,老天保佑大海一家子发了,还能惦记着咱。我可得回去跟老头子好好说说去,让他也能睡个好觉。”
“嗯,虽说我家的孙子孙女都还小,这么多年,老头子早去了,丢下一家子小的给我,我这一个人硬是扛过来了,我这媳妇都是好的,只是平日里也没个啥油水,身子都单薄。有了银子,可得给她们补补,让她们给我多生几个大胖孙子。到了地下,我也有脸见我家老头子了……”李大娘忍不住红了眼眶。
几人说着话儿,倒是真坐不住了,总感觉要回自家,做点什么,一家子好好合计合计。吕氏送出门,“大娘,婶子,这事儿也就咱几家人知道,万一被村子里的人晓得了,我家怕是难做了。这要是都种了地瓜,往我家送,不收,要被人唾弃,什么难听的话儿都出来了。收了,也是糟蹋东西,根本就磨不过来。有心无力啊”
“大海家的,我们这些都晓得的,我们这些分寸还是有的,你们放心,咱现在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你家好,我们才会好。”李大娘握着吕氏的手,一脸感激。
没日没夜地忙了几日,得亏了那几家人的帮衬,总算是赶了50斤的粉条,唐大海和老邱头,带着俩小的,给镇上的听雨阁交货去了。
新鲜的地瓜出粉高,这越到后头,就出粉的越少。唐大海虽不懂这些个道道,只是怕烂了,钱里正家的小石磨也没还,两个石磨一道推,没日没夜地。
这日,唐大柱正帮着推着石磨。唐有根带着江氏来了。
唐大海有些受宠若惊,说是受宠若惊又有些不恰当,瞧着唐大海微微皱起了眉头,怕是心里有些烦躁,只是他自个儿都没发觉。
“大海,早就听人说了,你家买了石磨了,这老大的一个石磨,怕是花了不少钱了吧?”没等唐大海回应,就自顾自地说下去。“看着你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我这心里也就放下心了……”父慈子孝!
江氏听着唐有根说的这些,微微地有些不自在。江氏最是受不得这种父慈子孝的画面,浑身不得劲,特别还是对着最不待见的二儿子。
“爹,也就只是赚些辛苦钱,这不眼见着春兰,文弘都大了,就要说亲了,不赚点辛苦钱,怕是连亲事都说不上了。”唐大海最近镇上跑得多了,说话也学会打着哈哈了。
江氏撇撇嘴,不赞同。“春兰一个闺女,还要什么银子,等着别人家送银子来才是正理,好不容易养大了,送给别人家了,难道还得贴银子?这还是你大嫂子聪明多了,老二家的,可得跟你大嫂好好学学!”
不提田氏还好,一提田氏,吕氏连话儿都不想说了,连应付都懒得应付了。转身就走,说是烧水去了。让夏竹去院子里,注意着点唐大海,别头脑发热,啥都应下来。
本来,唐有根夫妇俩难得来次村尾,吕氏还打算着好好招待下的,免得落了人口舌,这江氏千不该万不该的提了田氏。吕氏一直为秋月提心吊胆着,这江氏还觉得自个儿的大儿机灵,吕氏还能不甩脸走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零零章 唐二老来访
“你,你这是什么态度!怎么做人儿媳妇的,公公婆婆都在,你就学会了甩脸了?哎哟喂,我这还要不要活了,没吃你家的用你家的,就学会晾着我俩老的了……”江氏双手拍着腿,干嚎着。
夏竹捧着水壶,给江氏的碗里加了点儿水,晃了晃壶。“嬷嬷,你这话说的可就太埋汰我娘了,你瞧瞧这壶都空了,我娘不去烧水可就真是不孝了,总不能让你们二老难得来一趟,还跟咱一样喝冷的井水吧?这怕是传出去,我娘都没脸出门了。”
干嚎声顿了顿,江氏显然没想到让一个小丫头给抢白了,还给堵得进退两难。
“咳,老婆子,来前我怎么说的,你都忘记了?这老二家的是真心的孝顺,你可别糟蹋了老二家的心意。大海啊,别放心上啊,你娘这一辈子就这样的人了,怕也是改不了,临老了,我也不愿让她受这些罪,她要是不要强,当初也养活不了你们几个。”
唐有根虽是喝斥着江氏,只是这话越听越不是那么个回事儿。夏竹狐疑地在唐有根俩人中打量着。
“爹说的是……”唐大海附和着,只是再也没其他的话了。唐有根看着唐大海如此不开窍,心里有些上火。看着这一家子防狼似的防着他,顿时觉得怄得慌,有火也没地儿发。
被江氏这般一闹,这脸上都不怎么好看。任唐大海再孝顺,这爹娘一进自家院子就撒泼,
还被指责不孝,他的脸也阴了。
“你这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你这一家子都是勤快的,这日子只会越来越好,你大哥和小弟,怕是拍马也追不上了。也就属你家人丁最是兴旺,哪家都比不上啊,我这心里也为你高兴啊……”
唐有根一反常态。使劲儿地夸着唐有根,倒是忘了,原本就是因为人丁太过兴旺,才被赶了出来的,这会儿却是成了福泽深厚的。
“爹,咱这种在地里刨食的,哪比得上大哥,我也没三弟有本事,也就只能勉强养活一家老小,这还多靠我岳家……”
现在的唐大海跟分家前的。可打不同了。虽说性子倒是没变多少。这眼界倒是高了不少,毕竟这镇上可不是白跑的,受强子的熏陶也不少。这会儿,虽说不明白唐有根这是咋的了。但也单纯的晓得,“事出有妖”!
方氏在一旁,听得笑眯眯的,对着女婿倒是越来越满意了。上道了!“大海,这话说的就外道了,都说女婿半个子,别人不心疼,我倒是心疼得紧!”
“你有这样的岳家是你的福气,也不枉我跟你娘。千挑万选才挑得这好媳妇好亲家啊……这老大和老三家,可就差远了哦。”唐有根叹息道。
夏竹这会儿倒是目瞪口呆了,没成想这唐有根道行如此之高,昧着心说的这番话,听着偏偏还是那般“感人肺腑”。真想不明白。一个老头子,还能如此地颠倒是非?或者说是娘?
唐大海这会儿已经接不下去了,就静静地等着唐有根说“正事”!
“咳,这不春兰也大了,可有中意的人家了?”唐有根看了眼江氏,暗叹江氏一点儿都不开窍。“这老婆子只会坏事儿,有啥事儿就帮不上忙!”心里暗骂。
方氏不满地看了眼唐有根,冷冷地说:“这春兰才多大年纪,你这做爷爷的还不知道吗?虽说自家问问,但你一个爷爷,当着春兰的面儿这般问,是否欠考虑了。”这风水轮流转了,想当初方氏在老宅子被江氏噎着说些难听的话。
“呃,亲家说的是……”唐有根讪讪地。
“大海,你大哥听着虽说是在镇上当着账房,只是最近铺子生意不太好,都两个月的工钱被欠着了,一旦辞了出来,怕是一下子也难以找到新铺子。这不眼瞧着文伟也大了,也该说亲了,可是家里的情况你也清楚,今年的稻子欠收了,怕是一家子都要吃不饱了,可怜我跟你娘,临老了还要饥一顿饿一顿的……”
好吧,重点已经来了,这是来集“善款”来了,谁知道唐大仓那工钱到底去了哪儿。他家的儿子要说亲,俩老的登门来集资了?
吕氏在灶间听得唐有根说的话,擦着围裙,出了灶间。
“爹,这话儿我可不爱听,你瞧着我家这摊子铺得那么大,好像我家存了多少银子似的,要说如果你们二老吃不上饭了,做儿女的二话不说,宁愿自家天天吃着地瓜,也会背上稻子,让你们二老吃上稻子的。但是,只是你们二老!”
吕氏原本就恨死了这老大家的,这会儿让她家出银子给文伟娶媳妇,这怕是想多了吧?
“这文伟毕竟大了,也拖不得了,是咱家的长孙,这不等文伟的亲事订了,下面的弟妹才能说亲。”唐有根小心地打着商量。
江氏有点受不住唐有根的温温吞吞,这问老二家的要银子,还这般啰嗦,直接开口便是了,还怕他们不给。
“你们这都有钱了,怎么瞧不上穷亲戚了?文伟可是你的侄子,这银子你出也得出,不出也得出,这还没听说过自家叔叔不管侄子死活的,咱叫族长和里正去评评理。”江氏好不容易觉得自个儿讲道理了,腰板挺的直直的。想到以前,就是没这个意识,才会一直吃亏。
吕氏一挑眉,决定跟吕氏死磕到底。“娘,我这一家六口,可是一亩田没拿的被赶出来的。大哥可跟我们不一样,是在镇上做了十几二十年的账房了,这会儿文伟娶媳妇让我们出银子,这怕是就算叫了族长和里正来了,也没啥好头的。
爹娘,你们抬头瞧瞧,我们这院子可还是茅草屋,一家子九口人就挤在三间屋子里,我们这还想造瓦房呢,要不爹娘和兄弟也给我们摊点儿?这不又快要入冬了,一下雪,这年久失修的茅草屋,可是整夜整夜地睡不着。”
江氏一听这借银子都要借上她家了,急了。“败家娘们,没银子还学别人开荒,有银子还不肯给侄子娶媳妇,生的多黑的心啊……”
“亲家,我还在这呢,你就这般说我闺女。要说我这闺女,村子里没有不赞的,就是有人说她以前傻!至于说我闺女败家,我倒是从没听说过,自从分家了以后,一点一点地,地也有了,荒地也开了,文弘也送去进学了,这日子怕是好了不是一点半点的。
刚刚听亲家说的,怕是没了我家闺女这一家子,老宅子可是越过越差了,这是败家吗?”
自个儿的闺女舍不得骂半句,她这做亲家的还在这,这江氏就什么都骂,看来是丝毫没看见娘家人在这呢。当她是小白菜了。
江氏听方氏的意思,暗指自个儿不会掌家,这才日子越过越差。不过,显然,江氏和方氏不是一个段上的,几句话就被虐地体无完肤。
江氏只能号丧,却是被唐有根喝止了。唐有根可是晓得这回可是来要银子的。
“唉,我们都老了,亲家你说的极是!大海家的这才刚刚起步,好日子可是还在后头,这会儿侄子要说亲,家里有些困难,能帮扶一把是一把,没亲没故的都帮了,何况是自家人呢。
文伟以后会记得你这二叔的情意的,让文伟和他媳妇以后好好的孝顺你们!”吕氏看着自个儿的公爹,可是坐在凳子上,挪都不挪一下。这怕是打算就这么耗下去了吧,又不能赶着他们走。
这不走了,吕氏也没打算去烧饭,找条凳子坐下来,慢慢地陪着说话。“娘,一直听文伟在村子里说着,要娶钱杏儿,这是打算跟他家结亲吗?”
“呸!就那钱杏儿,怎么配得上咱文伟,那破鞋……”江氏正骂得爽,吐吐心中的浊气,却被唐有根给打断了。
“老婆子,人家钱杏儿咋样是他们家的事儿,咱只要管好文伟就行了。”
夏竹实在觉得有些听不下去了,就文伟那傻样儿还能这二老捧在手心里,怕是觉得一般人都配不上文伟吧。难道这长孙这身份就那么重要?
“只是这文伟恐怕不同意吧,我这住在村尾的都听说了,文伟可是天天往钱杏儿家跑的,但凡有用的,都被送到钱杏儿家了。”吕氏很认真地说着八卦。
“一家子都不是啥好人啊,狐媚子,打量着文伟老实,哄着文伟啥东西都往她家搬,这村子里谁不知道,钱杏儿家就那德性!哄了不知道多少人家的男的。”
唐有根也叹息了,“这亲事哪是文伟做的了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家人难道还能害了他不成?这钱杏儿就更加不用说了,绝非良配!村里但凡一户好人家的闺女都比钱杏儿强!”
吕氏很不以为然,那也得看人家愿意不愿意嫁给文伟了,这钱杏儿就算那般不堪,也不愿意嫁给文伟!这就是事实,还当宝一样的供着!
第一零一章 钱杏儿喜讯
“那可是有中意的人家了?”吕氏再接再厉。
对文伟的亲事,唐有根很是关注的。“这镇上的姑娘,咱是不想了,这手不能提的,就算娶回来,对咱这种庄户人家来说也是个累赘。已经托了花媒婆打听打听了,最好就是河口村的,附近村子的都不错,还能有个照应。”
看来这唐有根也不是个真糊涂的,这为文伟打算得挺好的。只是唐有根怎么不想想,这小河村的唐家的名声可是不怎么好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