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有户农家-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桌子上的,就只有一盆红烧鱼,没有人动,“年年有余”,不光是说的,还要做的。所以是没有人去夹这个鱼。
唐大海家的年夜饭颇为丰盛,因为吕氏都是用大碗装的,慢慢地都快剩不下了,虽然一个个吃得肚子溜圆溜圆,但是还是剩下不老少。晓晨最喜欢吃饺子了,一个人吃了一大碗儿。喜得方氏直说,“咱想吃便做,方便得很。”
吃好收拾利索了,吕氏和唐大海就一个个地发了压岁钱。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其实,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所以,吕氏给方氏和老邱头都发了“压岁钱”。
收拾利索,院子中摆上方桌。供天地,桌上放上供品,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馒头。羊,只是吕氏用面粉做起来的面羊,五色点心,也只是从杂货店儿那儿买来的点心,上面点着五个色。
唐大海点香,跪拜,祈求来年丰收。烧上不少经纸。
收拾停当,点起了火盆,油灯,团团围坐,开始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通俗点,就叫“熬夜”。
说着闲话儿。“你们受不住,就趴着睡会儿,等会儿接财神的时候,再叫你们起来。”夏竹实在扛不住了,便趴着眯会儿了。接连几个,都趴着了。
唐大海早早得便询问好了,今年,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子时一到,院门大开,点起了三个火盆子。
唐大海按方位磕头后,立在一边待香烧尽,再磕头,最后将香根等取下,焚烧时同燃松枝等。接神时鞭炮齐鸣。
“送财神爷的来啦……”财门开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财神在门外嚷着。唐大海忙掏出准备好的18文,塞给了来人。
“金银财宝滚进来咯……左厢堆满金银库,右厢财宝满屋堆……”一大堆的吉利话。早就打听了这村尾的一户人家,现在发达了,远远地便守着,看着放了鞭炮后,便过来送财神了。数了数18文钱,正是“要发”。在锣鼓声中,往村子里去了。
唐大海恭敬地迎进财神爷,贴到门上。文弘几人拿了小炮仗,点了放着玩。这些本就是吕氏买来,给他们放着玩的。热闹了一阵,又继续守岁去了。
在哔哔叭叭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新的一年。
第七十三章 初一新气象(求订阅)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一大早,唐大海便开了院门,先放了一挂鞭炮,即为“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是为“满堂红”。新的一年,取个好兆头。
在鞭炮声声中,夏竹等人陆陆续续地起来了。
唐大海带着一家子的人,也包括邱晓晨,往村里走去,独留下老邱头看家,“我老了,不愿意走动了……”
方氏去了里正家,找李氏说说闲话去了,年前一直忙着,都没有时间好好说上话,这不,趁着初一,拜个早年,顺便说说话。
唐大海则是去了老宅子,手里提着一只听雨阁的烤鸭,一刀子五花肉,一匹深蓝色的棉布。这礼虽说不重,但是也算是过得去了,毕竟年前才给了五百文,这会儿完全可以啥都不提。
唐大海看着院子门大开着,直接带着一家子人进屋子了。“爹,娘……我们来拜年了……”唐大海边走边扬声说道。屋子里静悄悄的。
“你等会不要在意啊,我爷爷嬷嬷的性子有些那个,说什么话,你都别在意,他们对我们从来没有和善过……”文佑小心地对晓晨说着,虽说是小声,但是边上的人都听得到,但是默契地谁也没有制止文佑继续说下去。
唐大海跨进堂屋,便看到堂屋里坐满了人,只是没有半点声响。“爹,娘,我们给你们拜年了……”说着,示意吕氏将东西都放在案台上。
依旧是静悄悄的。连一向暴躁的江氏,也没有说话,只低头盯着脚下的泥地。唐大海有些心慌。“爹,娘,这是发生什么事儿了吗?咋的,一个个都不说话呢?”
“二哥,你来过了,爹娘都知道就行了,你就快点回去吧。我们惹不起,还不准我们躲不起吗?”唐大山实在受不了唐大海喋喋不休地问着。什么时候。这个家。也有唐大海说话的份了。还是其他人都不许说话,由着他来说。
今儿个一大早,唐有根就将院门打开,特意一个个叮嘱了。“晚点儿。唐大海一家子来了,谁也不许说话,不许给他们难堪,不许用话刺啦他们。让他们早来早走……什么也不用多说了,我和你娘都已经商量好了,你们照办就是了。”转身,说不出的灰败。
唐大山心里有些别扭,虽说三兄弟中,他跟唐大海一直不错。只是现如今,瞧着唐大海越来越风光,日子也越过越滋润,眉眼都带着笑。唐大山有些不乐意,什么时候。需要他可怜的二哥,已经变成了这个模样。再加上最近,他媳妇,老哭哭啼啼,说,儿子以后娶不上媳妇可咋办……去了岳家,也没个好脸色。青筋暴起。
“小弟,你这话可从哪里说起啊。我们是来给爹娘拜年的,这大年初一的,这话儿可不能瞎说!”唐大海皱着眉头。
唐大山一脸厌恶,听着唐大海教训自个儿,实在憋屈得慌。“我是说,我们家不欢迎你们这一家子,求求你们快点儿走吧。不要再找上门来了,到时候村里人又认为我们又怎么你们家了,我这话说得还不明白吗?”
唐大山步步紧逼,逼地唐大海退到墙角。唐大海抑制不住地颤抖,他只是来拜年的,欢欢喜喜地带着一家子来拜年的,也错了吗?唐有根和江氏低着头,从他们进门到现在就没有抬起头,好像根本就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唐大仓和田氏则一脸愤恨地盯着他们。几个孩子也被拘在屋子里,不准出来。
吕氏看着唐大海被唐大山这般逼迫,有些心疼,不过这儿也轮不到她一个妇道人家,来说三道四。只是他实在不忍心,咬了咬牙,还是开口了。
“爹,娘,这次来呢,还有件喜事要告诉你们呢。”吕氏脸上扬起笑,欢快地说着,一边说,一边走到江氏身边。
见着众人都被吕氏的话都吸引过来了,吕氏微微地松了一口气。“晓晨,过来,快给你爷爷和嬷嬷磕个头。”吕氏笑着招呼着晓晨。
“爷爷,嬷嬷……”晓晨听话地跪下,磕了个头。他也早就听说了,文佑的爷爷和嬷嬷,都不是好伺候的,打定了主意当什么都听不见。
“你们认的儿子?自己都有两个儿子了,还认个儿子?你们自己认的儿子……带回你自己家去,没的来这里膈应我们!”江氏抬起头,恶狠狠地看了一样晓晨,只是那小子却是低着头,满眼的愤恨没处发泄。
不过,江氏还是记得唐有根念叨了半宿的话的。“今儿个咱请祖宗,三支香都快烧没了,也请不来祖宗们,他们是不是也在怪我拖累了唐家族人?我后来叩首祷告爹娘,这才让祖宗们赏脸来吃供品。我怕是真的错了……”
吕氏的小脸一僵,自己上前去扶了晓晨起来,自顾自地说着:“乖孩子,你爷爷和嬷嬷都认可了你的心意。去吧,跟文佑他们一道说说话去吧……”
“我的家,什么时候还由你来指手画脚,你们快给我滚!别脏了我家的地儿。”江氏看着平日里被她打骂的儿媳妇,现如今在她的家里,巧笑涟漪,实在是在打她的脸!
“春兰,带着几个弟妹给爷爷、嬷嬷磕个头,咱就回去了!”唐大海呼出一口气,走出墙角。
春兰几人乖乖地跪下,磕了个头,也只是作势低了低头,不等唐有根和江氏说什么就起来了。“爹,娘,我们这就回去了,你们好好保重身子,有事可以来村尾找我们!”
说完,便带着一家子出了堂屋往院子外去了。
唐有根听着声儿渐渐地远去,抬起头,盯着外面,有些愣神。
“爹,你干嘛不准我们说话!由着他们夫妇俩在咱家唱双簧,老二,是越来越阴险了。呸,装得那么老实木讷,一分家,什么事儿都做的出来!大过年的,还来咱家,显摆,我受不了这窝囊气了,我走了,出去散散心!”唐大仓说着便往外面走去,田氏叫喊不住。
唐大海带着几人又去唐二婶、唐三婶家坐了坐,随后便由着他们自个儿到处玩去了。他则去钱举人家,去拜个早年。
里正家的李氏正和方氏正在屋子里说着话儿,一见如故,再见倾心。
“你们家大海的大哥,上回不是跟你说了嘛,经常在村头赌几把,不过幸亏他也是天天要去镇上做活的,也就这些天,过年才有空。”李氏抓了把瓜子,一边磕,一边说着话儿。
方氏手里捏着的瓜子,停了停。“这事儿我也告诉了我那闺女,唐大海也知道了,不过没怎么当一回事儿。不过,应该也没有什么关系吧,都分家了,两家子人……”
李氏吐出瓜子壳,“嘿,我今天要说的,还不是这事儿呢,这赌几把还只是个引子呢。我这儿你也知道,村里几个消息灵通的妇人,隔个几日便会有人来我这儿坐坐,所以我知道的也比别人多些。
那唐大仓不是见天地赌几把嘛,这不,村子里钱寡妇,日日站在那儿等着分红钱。这不一来二去的,跟唐大仓就熟络了。听说唐大仓将赢来的一大半的银子都给了那钱寡妇呢。”
方氏听着这话有些难以消化了,原本以为唐大仓也就是输了些钱而已。“这,这就是瞧上眼了?这钱寡妇又是怎么样的人啊?”
李氏的性子,颇为豪爽,看对眼的就是好的。自然,也有些八卦,因为他家当家的是里正,在这小河村里,她李氏平日里也得端着些架子。但是自从与方氏一来二往的,熟络了之后,渐渐地露了本性。方氏也是个很好的听众,也很捧场,李氏感觉的出来,方氏确实是真心地跟她结交。为着方氏有个秀才儿子,也值得结交,更何况,两人还颇有缘。
“嘿,有没有瞧上眼儿,这事儿谁都不知道呢。咱也只是猜测,这唐大仓恐怕跟钱寡妇对上眼了。
至于钱寡妇这人吧,也说不上来怎么样。他家当家的,还在的时候,倒是也只守着自个儿的小家,但是这丧了夫的,她家公婆也容不下她,就给她赶了出来了,又没个小孩旁身,也就孤零零地一个人,瞧着也可怜的。
只是,这女人吧,日子不好过,又是个寡妇,瞧着姿色也不错,门前总有苍蝇。后来,也听说,钱寡妇也有一两个想好的,具体咋的,咱也不清楚。这不,能在男人堆里,等着分红钱的,这怕是不会简单吧?”
方氏点点头,“看来也是个可怜人啊……这钱寡妇随便找个人嫁了就好了啊,咋还拖了那么久?”
第七十四章 坐吃山空了
“这事儿,我也只是听说的,听说,他们钱家的一开始不放人呢,听说要搭给二儿子,给他家大儿子,留个种……不过这事儿也都只是听听的,钱寡妇那儿,到底怎么个回事儿,也就只有他们家里人才清楚,咱就是道听胡说了。”
方氏还从来没听说还有这种秘辛,“不过这借种生子,本就不稀奇啊。不过他们家的事儿,咱也不清楚就是了,听听过也就算了。”
“方大姐,这我自然清楚,我也跟你投缘,才会说这么多。这事儿怕是知道的人都不多呢。如果唐大仓跟这钱寡妇真的勾搭上了,怕是钱寡妇的公爹婆婆要找上门呢!我也就是跟你提个醒儿,可千万别去踏这趟浑水呢。”方氏谢了李氏的好意。
“要我说啊,咱认识到现在,也都是你在帮着我,有啥事儿都不忘跟我提个醒儿,我这是承你的情太多了。”方氏感慨道,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李氏实实在在地给了他们很多帮助。
“你这人就是这样,我也没做什么,就跟我客气,这不是埋汰我嘛……”李氏嬉笑着说着话儿,又说着村里的事儿。
方氏心里还是有些挂念着唐大海这一家子,“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被为难。”想着她的亲家,方氏还是有些头疼,这都是自家的儿子孙子的,咋就会被难成这样。
“呸!”李氏继续磕着瓜子,嘴里吐出个瓜子壳。“这回儿你可放心吧,听说唐有根在唐家祖坟那儿,被唐家族长给训了,如果再给唐家贴麻烦,这唐有根也不用在这小河村待下去了,放心吧,这回儿,肯定没啥事儿。”
心里一松,方氏也有了根李氏开玩笑的心了。“看来。咱想知道村里啥事儿,不用问别人,只肖来问问里正夫人,便好了,是吧?里正的夫人?”方氏笑着调笑着李氏。李氏就是乐意跟这样的方氏待一起,虽然两个人待在一起,年纪近百了,但是却很自在。
正月初二,原本是吕氏回娘家的日子。只是这娘也在这儿,这娘家也就在这儿了。
接下来的几日。除了卖了几波豆苗菜。唐大海一家子也乐得清闲。只弄些好吃的,或是出门东家走走,西家逛逛。正月初五接了财神,唐大海一家子正在围着坐坐。
“我也问过里正了。咱村子可没有地要卖的了,如果要买地,要么只能去别村了。”唐大海有些为难,只有买地才是最好的。
吕氏也想到了这,村子里,谁家愿意卖地呢。“咱家就住在这儿,买了其他村子的地也不方便啊,没个照应。”显然吕氏也不大赞成在别的村子买地。
“买了地佃给别人种也好啊……”夏竹插嘴道。
“咱自个儿地都不够,买了地还佃给别人种?这可不行!”唐大海听着连连摇头。
不了了之。
唐大海这些日子都在愁做些什么好。夏竹也在愁。夏竹的荷包里也有了18两的银子,这段日子还能再换回点钱儿。
“闺女,咱家就快没稻子了,又得去买稻子了。你帮爹瞧瞧,是不是都长白头发了?”唐大海站在田埂上。看着那四亩地,拉着夏竹的手,吹着北风。
“呃……爹,要不我借你点银子?”夏竹小心地说着,虽然很舍不得自个儿的荷包要瘪下去,但是总比陪着老爹喝北风强吧。
都这是三天了,整整喝了三天的北风了。夏竹觉得,很有可能,她得这么一直这么陪下去,直到插秧苗了。
“啊?”唐大海不明白夏竹为什么这般说。“你要借我银子干什么啊,我又没用钱的地方。”
夏竹有些在状况外了,难道真是有代沟?“爹,你不是说没稻子了吗?我借你点银子,顺带地,我帮你从大哥他们那儿捞点儿出来?成不?”夏竹真的冻得俩耳朵生疼。
踩了踩脚下的地,唐大海才反应过来,夏竹说的是这事儿。“你娘那儿应该还有银子的,你一个小孩子担心银子做啥!我是想着咱这四亩地还不够,最好能再买点地,家里能有存粮,那就好了啊……”
嗷!夏竹感到自己好冤,她也不想担心啊,不担心就得天天挨冻啊……地,地,地,一亩地难死人了!
小河村,大部分的地都在钱举人的名下,村子里除了里正家,各家各户的地都算不得多。自然,不到万不得已地时候,谁家都不会卖地。所以,唐大海想到村子里买地,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爹,要不咱开荒吧?对,开荒!咱能种豆子,啥的,冬天冷了就可以开始发豆苗了,也不用像现在这样,买的是萝卜籽了,萝卜籽要到药房买,又贵,又只能收一茬。”
唐大海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开荒倒是不错。不过吧,咱这儿,就算是开荒出来的地儿,这价儿也高了,不种粮食就不划算啊。不过,种豆子倒是不错,只是也要不了多少地。”
夏竹想到了土豆,土豆炖肉,什么的最香了。“爹,那种地瓜啊,地蛋啊,玉米啊,都可以种啊。”
“这在咱南方可少的很呢,这地瓜吃得烧心,咱这儿的人都不愿意吃。这玉米啊,地蛋呢,也只能当当蔬菜,如果你想吃的话,咱家的菜园子里倒是可以种点。”唐大海有些不以为意。
以前,朝廷也推行过种地瓜、玉米的,但是吃惯了稻子,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只有那些地少,人多的人家,才会在菜园子里种上个半亩,等青黄不接时,掺杂着粥,也能混上个半饱。
“爹,咱自个儿不愿意吃,可以喂猪啊,也可以养鸡,养鸭,都可以啊。玉米能磨成粉啊,跟个面粉似的。”夏竹一兴奋,手舞足蹈。
唐大海古怪地盯着夏竹,夏竹后知后觉。“爹,你盯着我看干嘛?”唐大海想起来了,摇摇头,“咱回去吧,咱跟你娘她们去商量商量。可行的话就让里正来帮忙丈量。”说着,一把抱起了夏竹。
被唐大海嘬了口,夏竹痒得咯咯笑。唐大海踩在田埂上,父女俩一路笑闹着回去了。
唐大海将夏竹的话儿,原封不动地告诉了吕氏。吕氏虽然对种地什么的不太感兴趣,但是养鸡养鸭养猪,她倒是乐意的。这银子又得买稻子了,可得找点儿什么赚钱的路子,否则,这四亩地,还真是不够吃的。
“不过,我听人说,这开荒出来的地儿,也得上县衙去登记入册,这一亩银子价儿也算不得低。听说还得交赋税。”吕氏只是听人说的。不记得哪年了,里正游说村民开荒,有好些个村民都开了一两亩试了试,只是入不敷出。
方氏对这些一窍不通。“听小竹子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开荒出来的地,赋税应该也不高。这猪一头不大的,应该都能卖上五两的。再加上养鸡,卖卖鸡蛋,也算得上不错的进项了。”
唐大海也被说得有些心动。“我去问问里正看,最好是在咱自个儿这片,咱都买下来。”说完,抬脚,便往村子里去了。
“瞧这心急的!”吕氏笑着摇摇头。
方氏看着唐大海急冲冲的背影。“怕是这会儿心急了吧,咱这会儿可是坐吃山空咯……怕是米缸里又要空了吧?”不过方氏这会儿也不担心,家有存银,心里不慌。也没再说,用她的银子。现如今,方氏的小闺女家,还是过得去的,哪怕是提了,他们也不会要。
唐大海像里正说明了来意,里正倒是还没开口,李氏便忍不住了。“大海,这开荒的事儿,可小可大,你家人知道吗?”唐大海点点头,他知道李氏跟自家岳母关系不错,她也是关心她。
“咳……”里正白了眼李氏,让她话少点。“大海啊,虽说这开荒啊,是朝廷鼓励的,但是你李姨跟你岳母有些交情,我也把话说在前头。因为咱这荒地,也是不错的,只是不适合种稻子。
还有这荒地呢,是开荒前就要先去县衙登记了,可不像以前那样,朝廷让试着开荒。不过现在这荒地的价儿也不高,半两银子一亩地,咱这附近的村子都是这个价。这都是上面勘察了荒地,定下的价儿。不过现在是五年内免赋税。”
因着,小河村没有开荒的,唐大海也不知道现在开荒,实惠与否。
看着唐大海有些犹豫,里正说着。“这事儿你也得回去商量商量,在北方,开荒的人多,咱南方,倒是少得很,所以才会有那么一大片荒地。朝廷鼓励开荒,才有了五年内免赋税。说句实心的话,如果你有想好要种点什么,倒真是划算的。你要等咱村子的人卖地,最多也就一两亩……”
“嗯,里正叔,我晓得了,我回去商量下,再决定开荒不开荒。姨,我先回去了!”
走出屋子,北风一吹,唐大海忍不住瑟缩了一下,这天咋还是这么冷啊。
ps:
现码的一章,火热热的。取章节名无能啊~
第七十六章 唐家大动作
唐大海将里正的说辞,缓缓地说了出来。
“真要说起来,咱这院子都还不是咱的。咱只是暂时住下的,我想着趁着这次开荒,把这院子也买下来。”唐大海想了一路,这院子终归还不是自个儿,住得总不踏实。
方氏还不知道这院子还不是唐大海家的。“这事儿倒没听你们说过,你们倒是住得踏实的,有银子了总归先将这院子买下来。自家造,可又得一大把银子,又要开荒,又要买屋子的,你们那儿的银子够吗?”
夏竹他们也知道唐大海刚刚去了里正家,问了开荒的事儿。
春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银子,整整十八两,放到桌子上。
文弘也掏出了银子,有些羞涩。“我这儿只有十七俩,因为年夜饭的时候买了豆苗菜,所以……”文弘也不好意思开口,因为口腹之欲,花了一两银子。虽然有被敲诈的成分。
“娘,我这会儿也有10两银子了,都是大姐他们分给我的,爷爷都把银子给我了,让我给你们开荒买地。”邱晓晨也将银子放到桌子上,一放下便马上退回来。好似很烫手。
夏竹和文佑对眼瞧了瞧。大姐他们都跟他们没个商量,害得他俩一人只拿了十两银子。这会儿别人都是倾囊而出的……“爹,娘,你们还差多少银子,我和小妹那儿还有,我们这就去拿来?”
“是啊,是啊,小哥说的是,我们那儿还有!”夏竹附和着,笑得一脸无辜。
吕氏似乎就等着他们这些银子,“算是爹娘,问你们借的,有了收益就还你们。”吕氏倒是没推辞,就凭着她手里的二十两银子,想开个几十亩啥的。根本不可能。所以,早将主意打到几个孩子身上,只是仗着身份,她又不好开口借银子。不过,依着吕氏对几个孩子的了解,大的两个完全没问题,只是小的两个,可是要耍花花肠子了。
吕氏没有想到的是,晓晨也将十两银子都拿出来了,显然是早有准备。吕氏暗暗地记在心里。说是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
“咱能动用的银子大概有一百两左右了。但是要买种子,要请人开荒,这些都要钱,再说了。这鸡舍猪圈的也要建设,两三年内都怕是回不了本。”吕氏有些犹豫。好不容易攒下了那么多的银子,这下子要全部都花出去,又有些不舍得。
方氏坦然地做坐在椅子上,她反正对这些活儿也不甚了解。只是有的没的,随便说说。“哪有一本万利的事儿,甭管做什么,都一两年都回不了本的。你看看你买的地,五年能回本就不错了!”
“娘说的是。不过咱开荒的地儿选在那儿?依着我的想法是,就围着咱院子附近的几十亩地,虽说是在山脚下了,但是种种地瓜什么的倒是也合适。”唐大海也没想着马上就能回本,只是想给家里弄些进项。
“那养鸡什么的弄在山脚下也不好啊。万一有什么野猪啊啥的下山来可咋办?”他们住在村尾那么久了,也没听着有野猪啥的下山来。
“咱村子靠着的这山,是外山,哪有什么野猪啥的,有几只兔子就不错了。咱村子的猎户少,河湾村那儿的可不老少。咱这外山也就采采蘑菇,采采草药的。想要碰到个野猪,也不容易。”唐大海在小河村住了那么多年,也只在小时候遇见过野猪下山,听老人说,那是野猪找不到吃的了。
看着唐大海不以为然,不过吕氏就又小心多了。毕竟是女人啊。“咱这大把的银子投下去的,可得小心点儿。山脚下那儿的咱就不要了,我瞧着也怕不安全。咱这院子边上的,还有往河湾村那儿的,刚刚好连成一片。”
“瞧着也有二十来亩了啊,连着河湾村的那片那么大,咱哪用得了那么多地啊?听说那片地,大概有五六亩,靠近小路边,下面都是沙石,什么都种不了。”唐大海想起以前村子里人说的。
吕氏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么一回事儿,有些愣神,不知道怎么选。
唐大海自个儿出去转转,看看哪些地儿合适些。
“娘,咱家最好还是多买些地,哪怕是多种些豆子也好啊。到时候,村里其他人看着咱养鸡养鸭养猪的,侍弄地挺好的,万一人家也开荒了,咱到时候可就买不到地了。咱把这一圈都围起来,不是挺好的吗?”夏竹怂恿着吕氏,虽说这一片,瞧着有个几十亩,万一以后被别人买了,她家的这片地,可要被人割成好几块了,到时候闹口角了,生了事端可就不美了。
吕氏心里一动,她最怕这些麻烦事了,和气生财,见天地跟人闹口角,想着便头疼。“嗯,是这个理儿,你爹回来我劝劝他,不过这么多的地儿,可得花不少银子呢。”吕氏想着银子又有些心疼。
“我比你还心疼呢,那都是我的私房银子,就这么一下的要被掏空了!”夏竹捂着心口,皱着小脸,肉疼!幸亏,这豆苗菜还能再卖个十天左右。
其实,吕氏很想说,她也在打着豆苗菜的主意……
一家人都是怕麻烦的性子,也不愿意惹事,忍痛决定下来了将去河湾村的那条小路的西面,全部给圈了起来。
商量定,唐大海又去了趟里正家,将要买的地儿都告诉了钱里正。
李氏有些回不过神。“大海,你们家要买那么多的地?那可都是荒地啊,但是也要半两银子一亩!”
唐大海挠挠头,只笑了笑。夏竹在唐大海出门前,可是千叮咛万嘱咐,先不要说是干嘛的,先买下地。就怕有人动坏脑筋,到时候买走了中间一块,那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看着唐大海只笑笑,李氏知道,人家也有考量,到底没追根问下去。只是疑惑,这番动静,可是五六十两银子少不了的,什么时候,这唐大海家有攒了这么多的银子了?
如果说之前的那四亩地是唐大海岳家给的,这会儿的开荒,可不像是他岳家的手笔。
“麻烦里正叔,明儿个一早便找人丈量了,早点去县衙登记入册了,我也好买种子。也不知道现在这种子好买,不好买了。”唐大海说起买种子,有些担心。
里正点点头,答应了一早便能办好。钱里正也是希望村子里有人开荒的,这对于他来说,完成了县衙交付的任务,说不准,还能得到嘉奖呢。
钱里正叫了自个儿的二儿子来,交代了明儿个一早丈量的事儿。“唐大海家要开荒,你跟他也熟络,再叫几个跟他家关系好的人家,总共七八个人这样,叫上你大哥一道。”
“大海哥家要开荒?要那么多人干嘛!去他家拿钱啊!”钱里正的二儿子钱书明,在家一向随性惯了。
钱里正瞪着眼睛,吼道:“你爹我是那种人吗!去去去,别让我看到你,看到就头疼!好好的名声,都要被你给败坏了!有你这么多老子的吗!”
钱书明不以为意,揉了揉耳朵,凑到李氏身边。“娘,咋回事儿呢?”
“别老惹你爹,儿子都有了,还就会惹你爹发火!”李氏嗔怒。“是唐大海家开荒,将河湾村的那条小路以西的全部圈起来。所以才要那么多人。去吧,早点跟人说上一声,让人别说漏嘴了。”
“这地儿可得有好几十亩了,爹只让叫七八人看来还是替他们家省钱了。爹,我去叫人了,保管给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