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生活是美好的-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爷爷、奶奶,皓思,你们别太激动了。不然待会儿没力气了,路还长着呢?长途‘行军’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速度。走得太快或者太慢,都是不行的。太慢当然耽误时间,太快的话,体力消耗极大。很难坚持下去。只有匀速前进,才是‘效率比’最高的。既能控制好‘行军’的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关智勇军人出身,自幼随着父亲在军营里生活,长大了更是进了部队。
游水到香江后,也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要求,训练必不可少。后来又狠狠地被路西菲尔操练,这体能更是充沛,健壮如牛。就算是以急行军速度负重的情况下,走上它一天、半天的,也不在话下。眼下这个样子,不过就是冬游罢了。轻松、轻松……
听从了关智勇的建议,陆皓思他们激动地心情冷静了下来。
走了这么长的时间,让关智勇好奇地是陆皓思这步伐沉稳,气息悠长,一点儿都不紊乱,二老都快七十了这身体真是杠杠的。虽然关智勇减慢了速度,迁就他们却没有停下歇歇脚!
还好预料到了行程不会太顺利,所以关智勇早早的准备了军用皮靴,既保暖,走路也不会太费劲儿。
这要是陆皓思穿上高跟鞋,那这双脚可就要遭罪了。
走了大约近三个小时后,陆皓思胳膊擦擦额头的汗,气息有些急促,看着二位老人道,“爷爷,您的老家在哪儿,会不会走错了。”
“啊!”走了这么久让陆忠福此时气息紊乱道,“我的家怎么会记错。这条道可走了多年,我记得以前走起来很快的,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和远啊!”
坐在路边大石头休息的江惠芬属于最狼狈的,头上雾气缭绕,胸腔如风箱似的,呼噜作响,嗓子干的发疼。
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道,“老头子,你是不是忘了年纪了。”
“对哦!”陆忠福一拍额头道,“可是那时候年轻,而且吃不饱,能和现在一样吗?”
“歇会儿,歇会儿再走。”江惠芬摆摆手道,“我不行了,这双腿如灌了铅似的。”
“还是年轻就是好啊!”江惠芬羡慕道,看看关智勇和陆皓思,她都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哪里像他们俩额头上汗水都很少,好不悠闲。
“还有多远。”陆忠福看着老妻愧疚道,“老伴儿以后你也得跟着我一起锻炼身体。”
“比我预计的要快,我以为得走上四个多小时,现在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关智勇放下背包道,从包里拿出保温壶和饼干,补充水分和体力。
关智勇按照他们的体力和年纪预计要四五个小时,没想到走的顺畅,再走上半个小时就到家了。
还好陆爷爷的老家在进山前的最后一个村子。槐树屯背靠大山,在山脚下聚居了百十户人家。往里走,山里散落着零星的自然形成的行政村。山路更加的陡峭,难走,其实这里也算是丘陵山区了。
站在背风处,吃了些饼干,又喝了些水,休息一会儿后,整装待发重新上路。
大约在下午四点多的时候,从早上八点开车加步行走到现在终于胜利在望了。
关智勇老远就看见半山腰一面红旗迎风招展,他们在半山腰碰到了一大群村民,大约有五六十人,男女都有,正在热火朝天地平整土地。
尽管山风呼啸,天气寒冷,而很多年轻小伙子,居然打了赤膊,浑身上下热气蒸腾,挥舞着大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山石。
而女人们担着柳条筐里面担的是土正在往地势低洼的地方倒。
见到这个情形,陆皓思抹了下额头上的汗,好奇地问道,“勇哥,他们在干什么?”
随即转过身,背对着村民,男人们赤膊着上身,让她实在不好意思。
“应该是平整土地。”关智勇眸光微闪然后回道。
陆皓思看着自己面前平整好的土地,渐渐地看出些门道来,“平整土地,就这么靠人力,这要干到何年何月啊!”
还没等到关智勇回答她的问题,陆忠福他们四人就吸引了老乡们的注意了。
老乡们哪里见过如此穿着军装的人,都有点好奇,情不自禁地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望了过来。
关智勇上前高声喊道,“请问你们是槐树屯的村民吗?”
“是!我们是?”村民们点点头道。
“这征兵工作不是结束了吗?”
“他们来干什么的?”
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着,村民们说话声大,陆忠福他们听得分明,看样子是误会了。
“陆支书,陆支书,解放军同志找你的。”村民们齐齐看向后面喊道。
稍顷,从村民身后,走出一个矫健的身影,穿过众人而出。仔细一看,却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汉子,身躯特别结实,精赤上身,一身古铜色的腱子肉犹如铁打一般,如旋风般冲在他们面前,形容之猛恶,难以言表。
“请问你们找俺有什么事。”陆支书狐疑地看着他们道,自己好像不认识这么‘洋气’的人。
“我们想打听一下陆青石家还有什么亲人吗”关智勇看着眼前的猛汉道。
“你找我伯公干什么?”陆支书问道,“他老人家早就仙逝多年了。”一双疑惑地眼神上下打量着他们。
“你伯公,你祖爷爷是陆青河。”陆忠福肯定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陆支书惊讶道。
“我不但知道你太爷爷是陆青河,你爷爷叫陆二蛋、大名叫陆忠山!”陆忠福笑道。
“噗嗤……”大家抿嘴偷笑。
身后传来细碎的笑声,可是陆支书听不到了,因为他已经被震的,“您……您……怎么知道的。您到底是谁?”
“你爷爷陆忠山还在吗?”陆忠福紧张地问道。
“你这人怎么说话呢?人家爷爷好好的,二叔公还在,身体硬朗着呢!”人群中传来一声脆响道。
“什么?二叔还健在,他老人家得有九十了”陆忠福激动道,“小子,快带我去,快啊!”扯着那小子手就走。
“哎!哎!你……老人家,你……告诉我你是谁啊?”陆支书被扯的踉踉跄跄的。
“我是陆青石的儿子,什么辈分你自己算吧!”陆忠福头也不回地说道。
“啊?”陆支书傻眼了,“不是说人没了。”
被傻乎乎地拉着熟门熟路的走在乡间的道路上。
“就是这里,我还记得村口的老槐树!村中央还有一棵很古老的银杏树。”陆忠福激动的高兴地说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晨曦四月、书友151217111623346投的月票!!谢谢支持
第624章孙女婿
“啊!”老人家连这个都知道,可见对此非常的熟悉了。
难不成真的是我的伯公,陆支书在心里嘀咕着。
陆支书就这么被陆忠福给拉走了,关智勇赶紧上前跟乡亲们解释一二,“自己人,自己人。”心里嘀咕,老爷子已经到家了,不用这么着急吧!
这支书走了,村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集中看向了副队长。
冬日里天黑的早,副队长于是大手一挥回村,村民们拿着手上的工具,锄头,扁担,铁钎,柳条筐等等,光膀子的小伙子们穿上粗布黑棉袄,回村。
对于陆皓思这城里长大的年轻人来说,一路上都那么新奇,翻过前面的大山,就能看到一面上坡上,从上到下层层叠叠的房子簇拥在一起,一座座古民居错落有序。
外观相当的古朴,当然没有两层一上的房屋,从山坡上一直绵延道山沟之中。
陆皓思一见如此景观,顾不得疲累,立即便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个不停,一边听着江惠芬唠叨。
“这槐树屯从明代就形成的自然村落,所以很清楚看见明清两代的壁画,捷报和建筑格局特点。当然还是有标语。”江惠芬看着白墙上用红字大大的写着:用******思想武装着我们的头脑……
又道,“建筑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的四合院、三合院。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有致。村坐北朝南,建于缓坡之上,层层升高。依山而建,依势而就使每家采光、通风、观景视觉都具最佳效果,充分体现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副队长很讶异地看着江惠芬,显然很意外她知道村里的历史。
关智勇则接着说道,“这里还有二战时期被日军烧毁房屋的废墟,抗日哨所遗址、五十年代的标语、六十年代的标语、七十年代的标语、古碾、古磨、古井……”他来之前可是查了历史资料的。对村子里的事知之甚详。
陆皓思仿佛穿越了时空,感悟苍桑,信步其中。如品陈年老酒。
穿过圆弧型地石头拱门,走在青石铺就的街道上,村里前后有三条石头街道。
江惠芬非常有感情地说道,“这里与北方大部分村庄相似。地主老财的宅院特别好。而农民、长工的房屋却很差,形成很大反差,而我们村由于在京郊,所以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尤其清后期有发家的大财主及举人老爷,故而每家都盖起青砖灰瓦四合院,三合院,可谓:整体精良。”
“呵呵……看得出来。”陆皓思轻笑道。
这些天除了游了京城知名的几个景点。其他的时候,陆皓思抱着相机。关智勇陪着她去四合院转了转。
经过关智勇的介绍所以对四合院有了详尽的了解。
关智勇笑着说道,“这里与京城四合院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等地方。
正房多大,厢房多大,门楼开在那边,中轴线在哪儿,完全靠风水学所规范。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其建筑思想相同。在工艺上也讲究干磨细摆,磨砖对缝。不同之处是,东西厢房向院中央缩进,减少占地面积,二进院中,内宅与外宅的中轴线上,不建垂花门,而建三间五檩的穿堂屋,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穿堂屋东侧开二门,大门开在前院东南角。雨水从大门左侧地洞排出。”
副队长看他们这么有兴致于是说道,“我们这里的四合院的正房、倒座房大部分为四梁八柱,厢房为三梁六柱。墙体四角硬,房顶双坡硬山清水脊,房脊两端起蝎子尾,下置花草盘子,板瓦石望板或木望板,条砖墙裙。门和窗的窗棂多富于变化:工字锦、灯笼锦、大方格、龟背锦、满天星、一马三箭、和斜插棂字等。地基四周全用条石砌成,房两侧墙腿下有迎风盖板,其石雕花纹繁多而不雷同,有大方格、斜方格、水波纹或花卉吉语等。”
知道他们是来找陆青河的,所以副队长直接将人领到了支书家里。
陆皓思他们刚走进一座四合院的宅院里,就听见从正房里传来了嚎啕大哭声。
江惠芬与陆皓思赶紧疾步上前,“爷爷!”陆皓思叫道。
陆忠福不好意思地擦擦脸,“你们来的正好,惠芬给二叔磕头,皓思,这是二叔公,赶紧的。”
“福娃子,不兴这个了,不兴这个了,侄媳妇。”炕上的老人精神矍铄地摆摆手道。
虽然老人这么说,江惠芬和陆皓思还是跪了下来,恭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起来,起来,忠山赶紧把你哥给搀起来。”陆青河口齿清晰地说道。
陆忠福他们站了起来,陆青河道,“快,上炕坐,炕上暖和。”
亲人相见自是一番叙离别,期间夹杂着重逢的喜悦。
“没想到,你小子带着媳妇儿跑到香江去了。”陆青河笑道,“想当年你们走的时候,才刚刚结婚,年轻着呢?近五十年没见,你也老了。”
“二叔,没想到您的身体还这么硬朗!”陆忠福握着老人爬满皱纹的手道,“我还以为?”
“爸是军烈属,所以政府很照顾我们,我们没有遭受迫害啦!”陆忠山笑道,“而且这房子还是土改的时,政府分给咱们的,原来是举人老爷的家。”
“烈属?”陆忠福颤抖着嘴问道,“是谁?”
“和你同年的忠远,四五年小鬼子投降前夕,被狗日子小鬼子给?”陆忠山哽咽道,这话再也没有说下去。
“高兴的事说这个干啥?”陆青河抿了抿唇,手背粗鲁的抹了下眼角道。“咱们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七、八十个年青人参军、参战、参政的,所以百分之八十的农户为军属、干属、烈属。有34名烈士为国捐躯,4人致残。”
说起这个老人家满脸的骄傲跟自豪。战乱中过来的,这心早就看开了。不然还能怎么办,要是眼泪能把死去的亲人给哭回来,他保证哭他个三个月。
这人只有宽慰自个儿才能活下来。
“哦!难怪了。”陆忠福恍然道。
“忠山叫卫海他娘杏儿赶紧去整饭去。”陆青河挥手赶人道。
“爷爷,我去。”陆支书起身道。
陆忠山介绍道,“刚离开的,带你过来的。那是我儿的大孙子,陆卫海!退伍回来,被乡亲们推举当了村支书。”
“小梅。去端些热水来,让你爷爷和奶奶洗洗。”陆忠山又吩咐道。
接着又道。“这是我的孙女陆小梅今年刚十八了,考上京大了,这不元旦回来了。”
关智勇跟着陆卫海出了正房。就听见陆卫海地高嗓门喊道。“妈,妈。”
“来了,来了。”五十多岁的农村大妈卫杏儿端着三碗姜茶过来道。
“妈,爷爷叫你做饭呢?”陆卫海接过木头做的茶盘道,“姜茶我送进去。”
接着又道,“海燕呢?”
“你媳妇儿还没放学呢?”卫杏儿说道。
“瞧我这记性,妈我先把姜茶端进去。”陆卫海说道。
“姜茶进去了,赶紧出来。妈找你有事。”卫杏儿拉着陆卫海的胳膊道。
“明白明白。”陆卫海忙不迭地点头道,肯定是让他出去弄点粮食去。
陆卫海一转身看见关智勇道。“您怎么出来,走进去喝些姜茶,走了这么远的路,再发发汗,不然就这么息汗了,会感冒的。”
关智勇诧异地看了大妈一眼,朴实的农家妇女很有生活的智慧。
隆冬季节,山区更冷,虽然陆忠福他们穿的厚实,但一路行来肯定都出汗了,落了汗后,冷风一吹最是容易着凉。
“你先进去,我出去方便一下。”关智勇如是说道。
“那好吧!厕所就在后面,从这里绕过去,一直向后走。”陆卫海指了指路道。
关智勇点了点道了声谢谢,看着陆卫海进了正房堂屋后。
关智勇跟着卫杏儿进了厨房,厨房里的陆大妈正想着怎么捣鼓一桌丰盛的饭菜,家里有风干的野味,晒干的野菜,豆角,还有腌好的萝卜、大白菜……配上野味儿炖一下,再杀一只鸡,拿上肉票去割一斤猪肉,应该就够了。
只是光有菜,这主食呢!玉米面估计人家吃不惯,可是面粉家里不多了……
关智勇进来,把背包放下,像是变魔术似的,从包里掏出两只烤鸭,五斤五花肉,火腿、卤猪耳朵、卤猪头肉等等……核桃酥、大白兔奶糖等点心,还有一袋二十五斤的面粉。
“这位先生,你这是……”卫杏儿惊讶道。
“大妈您就看着做吧!”关智勇说道。
“这怎么好意思。”卫杏儿尴尬道。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家家户户都不富裕,让您花光了肉票费劲心思招待我们。这年可怎么过啊!”关智勇笑道,“您别过意不去,倒是我们突然来访,打扰了。”
“怎么会?”卫杏儿慌乱地摆手道。
&*&
关智勇把包掏干了,提着包进了堂屋,陆皓思一看见他进来,招手道,“勇哥来的正好,赶紧把姜茶喝了暖暖身子。”
“忠福啊!这是你孙子,还真是一表人才耶!”陆青河笑道。
“不是,不是,我的儿子孙子都在香江没回来,只有我这个孙女皓思陪着我们老两口回来,先看看。”陆忠福笑着解释道,“他是关智勇。”
“哦!那就是皓思的丈夫,我的孙女婿喽!”陆青河自行解读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alkdkflsf投的月票!!谢谢支持!!
第625章 唉……
关智勇闻言喜上眉梢,不过尽量克制着自己的面部表情,别让皓思看出什么来,以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噗……咳咳!”陆皓思不客气地将口中的姜茶直接喷在了自己的脚边,不好意思到,“抱歉。”
“你这孩子,可真是,喝口水而已,也能喝呛了。”离陆皓思最近了江惠芬轻拍着她的后背道。
“我没事?”陆皓思抬眼摆摆手道,“二叔公,不是的,您弄错了,我们是朋友,不是您说的那种关系。”说完看向关智勇却看原本嘴角微翘地他,眼神直接黯淡了下来。
陆皓思眸光微闪,定睛又看过去,神色如常,皓思感觉她的视线,对着她咧嘴一笑。
陆皓思抿了抿唇,心里嘀咕:我果然是眼花了。
关智勇看向长辈们道,“二叔公,我和陆爷爷一家……”简单的说了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话落低垂眼眸,让人无法看到他此时眼中的神情。
听了关智勇的话,“小伙子看着不错,眼神正气,这人也精神,当女婿不错不错!真的。”陆青河眸光微眯频频点头道,“看小伙子的坐姿是当兵的吧!”
“二叔公好眼神!”关智勇双眉一扬,黝黑的眸子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灼灼生辉。
陆卫海出去,又进来把陆忠山给叫了出去,厨房内,陆忠山看着灶台上堆满的食材。
轻轻叹口气道,“卫海妈。就按他们说的办?”
陆家虽然是烈士家属,有补助,却也是勉强混个温饱。不饿肚子。家里要是来了客人,丰盛的招待一下,那么未来几个月他们就得紧巴巴,扣扣索索的过日子了。
他们想的可真是,这还自带干粮来了。
陆卫海的家门外,早就围了一圈的村民,好奇地往屋里打量着。听说是从香江来的。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来的耶!
如参观稀有动物似的,想要观上一观。虽然村民们好奇,但却没有冲动地冲进家里。
亲人见面自是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成员。原来都是大家庭啊!人丁兴旺。
“当时你们走了,那年月外面兵荒马乱的,我还以为?”陆青河高兴道,“活着就好。活着就好。这样大哥地下有知也可以安息了。既然回来了。就去你爹娘坟上看一看。”
“是!二叔!”陆忠福恭敬地应道。
男人们说话,江惠芬和陆皓思一起身,陆忠山看着她们两个道,“嫂子你们起来干什么?是去茅房吗?我让小梅带你们去。”
“不是,不是,我们想去厨房帮忙!”江惠芬赶紧说道。
“哪能让你们帮忙啊!快坐下,坐下。”陆忠山忙不迭的说道,“哪能让客人动手呢!她们厨房人手够。”
陆青河发话道。“侄媳妇坐下,厨房你们帮不上忙。这土灶不知道你还会用不。”
“哎!怎么不会用啊!”江惠芬笑道,“香江也只有这几年才发展起来,七八年前,我们开的茶餐厅也是用的土灶。”
陆忠福接着话说起了从家里出来后,一路是如何走来的。
他说的轻松,可陆青河知道,大侄子没少受苦,人生地不熟的,哪有那么容易闯出来啊!
闲话当中,家庭成员陆陆续续地归来,“来来大哥,这个人可还认的出吗?”
“山桃妹子!”陆忠福仔细看了看激动地说道。
“现在是俺的婆娘了。”陆忠山笑道。
“好好!”陆忠福高兴道,这年龄能看见儿时的伙伴,真是的看一眼少一眼。
“惠芬嫂子、福哥,一别经年,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你们。”山桃看着他们感慨万千道,“我在别人家正纳着鞋底呢!一听见家里来亲戚了,我急忙就跑回来了,万万没想到是你们。”
“是啊!”三人这双眸顿时湿润了,泪眼涟涟的。
眼看着又要水漫金山,陆忠山看着进来的人,赶紧说道,“这是我大儿子陆永文,卫海的爸爸!我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永武、永兴、永汉都在外面工作成家了。只有他留在了身边。”陆忠山接着又道,“永文膝下有三男一女,也都在外面上学呢?都是这两年考上的,离的远就没回来。早知道打电报让他们回来了。”
“不着急,不着急,有机会会见面的。”陆忠福摆手道,“以后我会经常回来看看的,反正通行会越来越方便的。”
说话当中,食物的香味便传了过来。陆皓思情不自禁地咽了一口口水。今儿走了大半天的山路,只是中午找了个国营餐馆充饥,这乡下地方能有什么好吃的。而在山路上,又把准备的饼干等干粮吃了个精光。这会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了。这食物的香味,就显得格外诱人。
冬日里黑的早,天刚刚擦黑,陆卫海走了进来道,“太爷爷可以开饭了。”接着又看向陆忠福道,“我们有自己酿的玉米酒,大爷爷,是不是喝一点?”
陆忠福闻言,微微点头道,“来点儿吧!不过我酒量不高。”
卫杏儿和陆小梅端着几个大碗过来,摆在了炕桌上,都是大海碗,红辣椒爆炒风干的野味。
在这大山里,村民们偶尔能打个猎物,一般都是拿到城里卖掉换钱,也有的风干挂起来,准备待客用的,野味儿旁边是酸菜炒肉,萝卜干炒肉丁,猪肉白菜炖粉条,烤鸭直接热了热端了上来,还有一大碗油豆腐,都是红辣椒铺面。此外,用白面烙的葱花煎饼热气腾腾的泛着葱花的香气做主食。
陆卫海捧着一个酒坛,打开上面的泥封来。醇厚浓烈的酒香四溢。
这种农家自己酿的玉米酒,可比一般酒的度数要高,足有四十几度。喝多了容易醉。
“爹,这些都是哥带来的。”陆忠山先解释了下道。
“你这福娃子,怎么还带着口粮来了啊!”陆青河打趣道,“家里不缺吃的,这要是前些年,吃粗粮的多。这几年日子好了,百分之七十的细粮。百分之三十的粗粮。”
“二叔,这不离开家太久了,有些摸不着情况吗?”陆忠福傻傻一笑道。含糊了过去。
“怕是吃惯了大鱼大肉,吃不惯这粗茶淡饭了吧!”陆青河低声说道。
“二叔,我可是谨记父亲的教诲,勤俭节约的。在家也是平常的饭菜。”陆忠福赶紧声明道。“只是香江物资丰富,不像这里物资匮乏,买什么都得有票!要是为了招待我们,让您接下来的日子紧了,那可就是侄子的罪过了。我不知道咱家没变,要是知道能见得着,我会带来更多。”
“爹,吃饭吧!凉了就不好了。”陆忠山劝道。
“吃饭!”陆青河说道。
陆忠福知道家里的老规矩。女人不上桌,于是问道。“二叔,都什么年月了,这女人还不让上桌啊!”
“到了啥年月,这规矩也不能改。”陆青河一本正经地说道。
陆皓思闻言,抬眼看了一眼二叔公,这说话的语气和口吻,简直是跟爷爷一模一样。
坐在炕桌上的刚刚拿起筷子的江惠芬放下了筷子,拉着陆皓思起身。
“嫂子和大侄女上哪儿啊!”陆忠山看道。
“去厨房吃饭啊!”江惠芬理所当然地说道,“我们也是女人嘛!”语气中浓浓地怨念。
陆忠山看向了自己的父亲陆青河,“爹!”
“二叔?”陆忠福祈求道,双眸中浓浓地期待。
“好了,好了,去叫她们来吧!”陆青河摆手道。
“可是这炕坐不下。”陆忠山说道。
“不怕,把桌子摆到炕前不就得了。”江惠芬爽利地说道。
“我去叫弟妹和侄媳妇。”陆忠福颠颠儿的跑了。
“哎!大伯我去好了。”陆永文来不及提鞋,趿拉着棉鞋就出去了,结果还是晚了一步。
陆忠福推开门,却看见山桃带着儿媳妇,孙媳妇和孙女围在土灶前,土灶上一口大铁锅,里面熬的是玉米糊糊,矮桌上一人一碗玉米糊糊和一碟咸菜,手里拿着窝窝头,没有一丝油花。
见到陆忠福进来,几个人赶紧起身,很是不安地样子。
“弟妹,你怎么这么做?你让当哥哥臊的慌!”陆忠福一张老脸涨得通红。
“这不管你的事。”山桃摆手道,局促不安地看着陆忠福,看见陆忠山像是见了救星一样,“他爹。”
“弟妹,端上饭我们进屋一起吃,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陆忠福眼神盯盯地看着陆忠山道。
“听大哥的话,把饭端进去,一起吃。”陆忠山发话道。
娘儿几个麻溜的端了进去,陆忠福直接打开碗柜,拿了个带着豁口的空盘子。
进屋后,陆忠福一声不吭的把炕桌上的菜拨了一半,放在女人的桌上。
“弟妹,我看着咸菜很好吃,弄点儿咸菜来行不行。”江惠芬看着阴着脸的陆忠福说道。
“呃……好。”山桃说道。
“奶奶,我来吧!”海燕起身道,不一会儿端了两碟子咸菜过来,放在了炕桌上。
陆忠福就着玉米糊糊,一口咸菜的吃起来,“嗯!有妈妈的味道。”
陆青河顿时红了眼眶道,“吃饭赶紧吃饭。”
一顿饭吃的心思各异,陆皓思啃着窝窝头,吃着玉米粥,香甜,不过有些拉嗓子,倒也能入口。
饭后,又聊了一回儿,“大哥、大嫂累了吧!炕已经铺好了。”山桃走过来道。
“麻烦弟妹了。”江惠芬说道。
山桃接着又说道,“都是干净的被子,秋天刚拆洗过的。”(未完待续。)
ps: 感谢o0ic0o、开心珞巴、书友151217111623346投的月票!!谢谢支持!!
第626章 发财喽!
江惠芬站在炕前道,“谢谢弟妹,很有阳光的味道。”
“皓思跟小梅一张炕可以吗?”山桃看向陆皓思道。
“不用,不用再麻烦了。我看这炕够大,我跟爷爷、奶奶睡一块儿好了。”陆皓思摆手道。
“那好,我给你拿一床被子。”卫杏儿说道。
“谢谢,表婶。”陆皓思纤长的眼睫眨了眨,笑道。
“这孩子,客气什么?”卫杏儿羞涩地一笑道,显然不太习惯她动不动就说谢谢。
“大爷爷、奶奶,烫烫脚吧!”陆卫海端着一盆热水进来道。
“谢谢!”陆皓思说道,“卫海哥,我的朋友勇哥在哪里休息?”
“不用担心,家里炕多,他睡我弟弟的炕。”陆卫海解释道,“只是由于多日未住人,有些阴冷!不过早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