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财源滚滚-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东这话的意思,差不多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对洪客隆兴趣不大。

    洪客隆实力是还不错,被誉为赣省本土最大的零售企业。

    可洪客隆现在拥有的门店,几乎都是两万平米以上的大卖场。

    要是掺杂部分大卖场,李东可能还会感兴趣。

    可全部都是,李东兴趣就不大了。

    现在随着电商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快要进入小业态辉煌期。

    一次性并购这么多大卖场,在李东看来,还不如开一些中小超市更划算。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规划,远方想要打造城市综合体,之后随着综合体一起开启的就是大卖场。

    这时候,再并购这么多大卖场,那就资源浪费了。

    换个时间,李东还会吓唬吓唬对方,现在他事情太多,没这闲工夫和对方纠缠。

    李东说的这么直接,反而让洪基有些不放心了。

    眼神微微闪烁一下,洪基也笑道:“李总太谦虚了,是远方照顾我们才对。”

    “不敢当。”

    李东随口敷衍了一句,想了想才道:“听说华润在沪市和百联、光明开启了三家会谈?”

    这种事,哪有当面问的,更何况三家的最初目的还是为了针对远方。

    洪基有些尴尬,顿了顿才道:“是有这个会谈,主要还是为了促进零售业的繁荣……”

    “咱们说虚的没意思,我李东喜欢直来直往。”

    李东打断道:“之前没遇到洪总,那我也懒得提这事,既然遇到了,那我就多说几句。”

    “华润万家,在业内一直都是第二,始终被百联压了一头,这点我没说错吧?”

    “这个……”

    “现在你们三家合作,就算合作成功了,得益最大的还是百联。

    农工商即使要被合并,也只会进入百联的体系。

    洪总你自己想想,农工商会成为华润的吗?”

    洪基勉强笑了笑,李东说的这么直接,他也不好意思继续打马虎眼,轻声道:“可能性不大。”

    “既然不大,你们还掺和什么?难道远方的威胁比百联还大?

    华联、联华、世纪联华、联华快客、华联吉买盛、华联罗森,要是再加上农工商旗下的品牌,譬如好德便利……

    这些品牌单打独斗,咱们当然不在乎。

    可你别忘了,现在百联在统合品牌,他们旗下已经有属于百联自己品牌的购物中心了。

    一旦完成了统合,百联的力量多强,咱们都是明白人,洪总难道不清楚?

    远方算什么,远方现在根基都没站稳,难道洪总真觉得我们能对华润或者谁造成威胁?

    就算击败了我们又如何,百联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因为没了我们的掣肘,百联发展没人限制,华润也许还没现在过的滋润。

    对于你们的三方会谈,我一直觉得华润这个酱油打的毫无水准!”

    洪基尴尬的不行,这评价还真是……真是到位!

    其实在他看来,也是这样的。

    你说百联和农工商合并,那也就算了,和他们华润有什么关系。

    联手抗衡远方?

    现在华润还没到这个地步,再说了,联手其实也不太靠谱,第一第二联手,打压第三?

    是的,远方现在虽然并购了家乐福,有望冲击第一,可毕竟不是第一。

    打压了远方,再然后呢?

    而且华润和远方在华东业务最重,三家就算联手,最大的可能,还是华润奋战在第一线。

    而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之后,百联继续吃下华润。

    反正都是国企,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人,百联那边干不出来吗?

    事情虽然没这么简单,可总的来说,华润这当前,其实还真不想和远方作对,意义不大。

    洪基虽然认同李东的想法,可还是说道:“这也是被李总逼的,李总太过咄咄逼人,进攻势态太强,我们也是无奈之举。”

    “那时候我要崛起,进攻是必然的,毕竟市场被你们瓜分了。

    现在我要稳定,进攻一说我觉得有些站不住脚。”

    李东瞥了他一眼,见他一脸的不置可否,又笑道:“当然,我知道说这些也无法打消大家的戒备之心。

    实际上,我也不是为了说这些。

    在洪总看来,最近一两年之内,远方会大规模和万家开战吗?”

    洪基脱口而出道:“这时候我们开战,两败俱伤,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那不就是了,所以实际上,我们现在这阶段,并不是敌人。

    真正的敌人是百联!

    他们合并农工商之后,下一步恐怕就是加大在华东地区的投资和市场争夺了。

    华东地区,之前除了沪市,其他地方,大部分都被你我两家瓜分了。

    洪总觉得,百联会甘心吗?

    作为全国最大的商超,华东还是他们的大本营,居然败给了你我两家,他们愿意?

    所以,这次三方会谈结束,你们三家第一目标大概就是我,第二目标恐怕就是华润了。

    远方也不是死人,我李东更不是。

    斗到最后,我们两家业务重合最多,恐怕华润就是我临死拖下水的对手。

    遭受重创之后的华润,能抵御百联?”

    李东说话的工夫,白素过来倒茶。

    李东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看着洪基道:“向来只有弱弱联手抵御最强者侵蚀的,没有与虎谋皮的道理。

    这次你们三方会谈,在我看来,华润的选择太过愚蠢。

    真正有合作基础的,还是你我两家。

    我们合作,清扫其他超市才是正理。

    华东地区,除了沪市竞争激烈,其他地方,我们合作的话,还有别人的生存空间?

    将百联在华东的业务,全部压缩到沪市一带。

    清扫中小超市,打压外资集团,既能获得利益,还能获得名声,一举两得。

    和我斗气有意思吗?

    斗来斗去,便宜了别人。

    真等哪天,干掉了百联,你我再战,这时候鹿死谁手,再看就是了。

    洪总,你觉得呢?”

    洪基沉默不语,李东说的一部分对,一部分却是在混淆视听。

    弱弱联手?与虎谋皮?

    和百联合作是与虎谋皮,和远方合作就不是?

    真等击溃了百联和其他超市,远方根基也站稳了,那时候,远方就是真正的猛虎。

    这时候,远方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有些虚浮。

    和前几年的华润一样,吞并外来系太多,哪有那么快就消化的道理。

    李东现在想要消化这些果实,当然不想和几家巨头开战。

    远方如此,华润呢?

    实际上,除了百联,华润和远方情况差不多。

    苏果在04年才进入华润体系,接着华润接连并购了七八家企业,现在还要并购洪客隆,也没那么好的牙口,几天就消化了。

    两家的情况,这时候其实都不适合大规模开战。

    百联情况有些特殊,成立的时间也不长,内部也纷争不断。

    不过百联占了第一的名声,这次又因为各种原因,决定统合力量。

    他们统合的速度,也许比远方和华润都要快一些。

    再拿下农工商,那实力更会暴增,就算未能完成统合,也成了真正的巨无霸,很难再动摇百联的地位。

    洪基沉吟片刻,出声道:“那李总的意思是?”

    “合作。”

    “我们两家?”

    “对。”

    “合作基础是什么?”

    “分配华东零售市场,压缩百联生存空间,这难道还不够?”

    “可我们和百联……”

    李东打断道:“你们签订协议了吗?还是说,你们觉得都是国企,那就是一家人?

    我想,洪总还没幼稚到这个地步吧?

    国内这么多国企,难道就没竞争,难道都是一家人!

    比起我们,你们国企斗争的更厉害,因为我们不用对谁负责,对我自己负责就行。

    你们还得对上级负责,你做的差了,别人做的好了,这就有对比。

    华润的历史比百联早多了,当初成立百联的时候,为什么没让百联直接并入华润旗下,那样一来,你们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还用得着争?

    国企也是要争的,争资源,争市场,争表现。

    这时候,你们两家合作上了,洪总确定不是开玩笑?”

    洪基继续凝眉,李东也不在意,淡淡道:“洪总如果做不了主,那就上报吧。

    我想,我们合作,总有人会感兴趣的。

    华润的高层,也不见得都和百联一条心。

    真要如此,你们还玩什么零售,直接转给百联好了,华润万家前些年那么弱,也没见你们给人当小弟。

    现在难道甘心给别人当小弟了?”

    洪基冷静道:“李总也不用激我,您说的对,这件事我的确做不了主。

    不过您的意见,我会向集团转达。”

    李东无所谓道:“这个你们看着办,不过我还是那句话,我们两家鱼死网破,最后便宜的只有百联。”

    洪基没吭声,李东这是话里有话。

    什么叫我们两家鱼死网破?

    他这话的意思就差挑明了,真要打了起来,远方就盯着华润打,其他的一概不管。

    最后就算远方输了,也打的华润溃不成军,这点是肯定的。

    其他人不一定有这个魄力,李东肯定有。

    洪基本来是来试探李东目的,顺便再拐弯抹角说点别的事的。

    可现在,洪基没心情再说了。

    远方和华润合作,瓜分华东市场,压缩百联生存空间,这是超级大事!

    甚至在这时候,还要压过收购洪客隆的事。

    洪客隆再强,年营收也不到30亿,能和远方这边比吗?

    这一刻,洪基恨不得马上回到总部,和几位上司商量一下才对。

第1049章 雁过留痕

    洪基来的快,走的也快。

    他一走,刚上楼的王玉章就有些奇怪道:“董事长,刚刚那是?”

    “华润的洪基。”

    “我说面熟。”

    王玉章反应了过来,有些好奇道:“洪总这是?”

    “说洪客隆的事。”

    李东边说边起身道:“玉章,洪客隆的事你怎么看?”

    “我?”王玉章顿了片刻,这才说道:“我觉得我们这次没必要和华润争。

    我们刚并购家乐福,业务还没完成整合。

    这时候再并购洪客隆,一方面是资金压力太大,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还有,我们在赣省的市场占有率不算低。

    再并购了洪客隆,对我们的帮助没想象中那么大,与其并购洪客隆,还不如自己发展,根基更扎实。”

    李东笑容满面道:“不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华润觉得我们会掺和,实际上是小看我们了。

    我们现在在赣省的业务,已经超过了洪客隆,再并购洪客隆,没太大意义。

    上半年,洪客隆营收多少?”

    “14亿。”

    “我们呢?”

    “22亿。”

    李东闻言再次笑道:“这不就成了,与其我花那么多钱去投资洪客隆,还不如专心做大我们自己的业务,也就一两年的事。”

    几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去。

    等出了酒店,李东一脸放松道:“赣省这边,业绩不错。

    上半年不是销售黄金期,居然还有22亿的营收,不低了。

    50亿的目标,今年完成应该问题不大。”

    王玉章马上道:“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去年赣省才30几亿,今天涨幅不错,玉章,你做的很好。”

    王玉章一脸激动道:“都是在董事长的领导下,才有现在的辉煌。

    今年并购家乐福之后,我们远方的招牌,已经成了金字招牌。

    在赣省,原本大家只认外资品牌和洪客隆,现在,我们远方第一。”

    “做的不错。”李东再次夸奖了一句,接着就状若无意道:“营收上去了,利润也要上去才行。

    赣省这边,活动打的不算多,租金人工之类的开销也不算大。

    你们分公司,还是要注意成本问题。

    现在远方超市,利润一般都在8%,个别地区还达到了10%。

    赣省这边的7。5%虽然相差不大,可还是被其他人超过了。

    玉章,业绩上去的同时,这些也要尽量避免,能省则省,现在集团就等着超市输血呢。”

    王玉章连忙道:“这点董事长不说我们也注意到了,最近我们正在开展宣讲活动,赣省上下众志成城,今年业绩上去的同时,我们利润也会上去、前一阶段,主要还是竞争的影响。

    我们的门店位置稍偏,价格再提上去,生意就差了,业绩受到影响。

    今年还好,我们直营供销商多了,成本下降,利润肯定能更进一步。”

    “那就好。”

    李东应了一声,接着便上车道:“去八一广场看看,那边听说生意不错。”

    王玉章也没拒绝,当然,也不存在拒绝一说。

    众人一起上了车,几辆小车和一辆中巴一起往八一广场驶去。

    ……

    路上。

    周海东打来了电话。

    电话一通,周海东就低声道:“李总,事情有点眉目了。”

    “说。”

    “主要出在供应商的问题上。”

    “供应商?”

    “对,赣省这边,并不是统一用集团的供应商,除了赣省,实际上不少地方都是如此。

    毕竟有些厂家,距离当地太远,在当地也没厂房。

    光是物流费用,有时候就抵得上他们给出的优惠了。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会在当地选择一些供应商进行合作。

    赣省这边也是如此,而问题,就是出现在这,当地的一些供应商,有些厂家,给出的价格要比均价稍高一些。

    高的尽管不多,可货多,价格差就出来了。”

    “这么说,漏洞就出现在这?”

    周海东想了想道:“暂时也不能说就是完全因为这一点,毕竟适当的价格差,也是在集团允许范围内的。

    分公司动用这个权利,其实也是可行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出现价格差,当地公司都会取消这种供应,我们也有专人进行市场调研和审核。

    这次,赣省这边却是出了点状况。”

    “继续说。”

    “之前总部也提醒过赣省这边,不过王玉章说,这些当地供应商来头不小,和他们合作,有利于我们打开当地市场。

    刚开始,总部也默认了。”

    “是吗?这点我没从报告上看到,谁同意的?”

    “超市董事会。”

    “那这么说,我冤枉赣省这边了?”

    周海东犹豫了一下,最后才低声道:“也不算冤枉,之前我说了,价格差不是唯一的因素。

    实际上,就算加上这个,缺口也不会有这么大。

    去年一年,在赣省这边,除去这些,缺口还是高达千万。”

    “钱去哪了?”

    “暂时查不出来。”

    李东眉头皱起,冷声道:“千万资金,说没就没了,你说查不出来,你们就是这么办事的?”

    周海东也有些头疼,无奈道:“赣省的账目其实都比较清晰,可查来查去,虽然感觉有些问题,可具体的就是不好查出来。”

    “那就继续查!”

    “明白。”

    挂断电话,李东摇摇头,自己还是小看这些人了,也高估了总部的监察队伍。

    明知道有问题,却是查不出来,开玩笑呢。

    这边刚想完这事,李东手机再次响了起来。

    电话是于博打过来的,李东接通一听,于博就连忙道:“李总,您来赣省了?”

    “嗯。”

    “我也在赣省!”

    李东有些惊讶道:“你在赣省?你不是在磨合队伍吗?”

    远方实业公司,前不久才把人手配备齐全。

    想要出击,在李东看来,还要磨合一段时间才行。

    于博马上道:“我见李总您比较急,人手配齐了,我就拉出来锻炼锻炼,前期和一些中小企业谈谈,让大家磨合一下。

    等后期和其他企业谈判,我们就有经验了。”

    “实战训练,这倒是可行。”

    李东觉得这样也不错,先和一些中小企业谈谈,就算花了冤枉钱,也不算多。

    等队伍磨合好了,再进行一些大规模的谈判。

    这样一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也不用白养闲人。

    于博在赣省,李东也没多想。

    却不想,于博主动道:“李总,来赣省有些天了,我们也和几家小生产企业谈妥了转让的事。

    这中间,我们进行盘账验资,最后发现了一点有意思的事。”

    “嗯?”

    “这其中有一家小企业,是我们的超市供应商。”

    “然后呢?”

    “然后我发现,他们的库存,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李东皱眉道:“说的直接点,到底什么意思。”

    “刚开始我们也没太在意,对方也不清楚我们其实就是远方旗下的子公司,毕竟刚磨合队伍,我们也没打远方的招牌。

    结果这家企业,有些人就说漏嘴了。

    这些货,其实都是发给远方超市的。

    不过发货,也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远方订了这批货没错,甚至这批货还进过远方超市的仓储中心。

    也通过了验收……”

    “那为什么这批货又回到了原厂家?”李东抓住了重点,再次问了一句。

    “过了销售期,滞销产品,打折处理。”

    李东渐渐有些明白了,一般在超市的产品,有三个日期,销售日期,最佳日期,过期日期。

    食品过期了,一文不值,这个不用说。

    而等过了销售最佳日期,其实这时候超市就开始想办法处理这些食品了,打折,促销,这都是常见的事。

    有时候,超市的利润其实很高,一些商品的毛利率甚至能达到50%或者更多。

    而最后的净利率为什么不高,这些过期产品其实也是一种开支。

    当然,不是每种产品都需要远方负责的。

    有些商品,原厂家会进行回收处理。

    可你卖不出去,货又进多了,总不能损失全部由对方承担,超市也要承担一部分损失才行。

    于博一说这个,李东就低沉道:“你是说,这些是远方的滞销产品,厂家进行回收了?”

    于博舔了舔嘴唇道:“不止如此。”

    “不止如此?”

    “对!”于博肯定道:“真要就这些,我倒是不奇怪了,毕竟产品滞销,这些也正常,我也不会多想。”

    “那还有什么?”

    “这些库存,有些其实是已经在远方上架的产品,我看到了上架标志。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实际上是远方销售出去的。

    只不过,只是名义上的销售,实际上并未正式上架,直接通过渠道被厂家拿回去了。”

    这下轮到李东有些不解了,略显奇怪道:“如果按照你的说法,这些商品上架了的话,卖出去,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才对。

    毕竟业绩提升了……”

    “是,业绩是提升了,但是不代表利润提升了。我之前说了,只是过了销售期,而不是过期。

    过了销售期的产品,其实我们是打折处理的,不但没有利润,有些产品甚至还出现了亏损。

    而过了销售期的产品,其实还可以二次销售的。

    要是不怕麻烦,甚至可以更改一下包装,重新再出厂,完全不影响销售和质量。”

    “你是说……”李东总算有些理解了,斟酌片刻才道:“我们的产品,实际上没上架,但是在货单上,在仓储那边,登记的都是进货日期。

    等最佳销售期过了,这批货就会进行打折处理。

    而这个打折,也只是名义上的,商品从头到尾根本就没进过商场。

    到了最后阶段,这批货却是以打折促销的名义,重新回到了厂家那边?”

    “对。”

    “所以,我们的业绩提升了,利润却是稍微有些下浮。”

    “这个我倒是不太清楚,不过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而厂家,拿到这批货,心黑一点的,改包装,二次销售。

    就算不心黑,按照最佳销售期过了的价格再卖给别人,甚至远方,还能有二次利润?”

    “正是如此。”

    李东挑眉道:“这算是合则两利了,远方业绩提升了,厂家还会有第二次利润,我说的没错吧?”

    于博轻声道:“没错,我们在意的就是业绩,至于利润稍微有些下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毕竟远方一直追求的都是营收,想要做第一。

    业绩涨了,利润下滑,应该可以接受才对。

    至于多进的这批货,卖不出去,总不能烂在仓库里吧?”

    “是啊,货进多了,每批货稍微多那么一点点,也没人注意。

    我们这么多家门店,这么多活动,谁知道临时调集货物够不够,起码要保证不能断货才行。”

    李东自嘲地笑了笑,这个其实在别的超市不会发生。

    缺货率,这在零售企业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宁可少进货,也不能多进货,等到快要卖完了,才会继续进货才对。

    不过远方这边,一直活动比较多,经常还会和网上商城进行联手。

    进货少了,会出现很多麻烦。

    所以,在远方,进货一直是大于出货的,只有库存,很少出现缺货。

    当然,就算有库存,一般也不会太多,之前都会进行调研才会决定进多少货的。

    可要是稍微多那么一点点,借口为下次打活动做准备,又或者出货量增加,进货多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李东想明白这些,最后才深深道:“那厂家,产生二次利润之后,总会有返利吧?远方,还没到给别人赚二次利润的地步。”

    “这个只有老板清楚,具体有没有,有多少,我就不太清楚了,也不好多问。”于博连忙道。

    李东轻声道:“好,我知道了,你忙你的,这些事不用你管了。”

    “嗯,明白。”

    李东挂断了电话,脸上带着一抹自嘲,远方业绩上去了,厂家有二次利润,部分人还能分到厂家返回的利润,看起来皆大欢喜啊!

    可实际上呢?

    这些钱哪来的?

    从远方其他商品利润上平摊出来的,另外因为业绩上去了,税收还会上扬一些。

    总之,亏的只有远方。

    当然,要是只在意业绩,利润低一点,那也无所谓了。

    李东不是要第一吗?

    行,给你!

    咱们的业绩很好,虽然利润低,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业绩好,打促销,打折,这些活动肯定要搞。

    至于这个促销产品,直接被人包圆了,那是生意好的象征。

    什么?赚钱?

    这个就不指望赚钱了,现在的任务是业绩为王,赚钱等咱们做到第一再说。

    这恐怕不单单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很多人的想法。

    谁让你李东想当第一!

    谁让你李东只在乎业绩,业绩好了,拿的奖金都多,也没见谁利润率下降被你惩罚了。

    而且这事风险也不大,商品的确进了库房,也的确滞销了。

    滞销的产品,打折处理,难道不正常吗?

    唯一有些不寻常的,大概就是打折后的买家了,是原厂商。

    可也没人规定,原厂商不能当客户是吧。

    漏洞自然还是有的,可算不算犯罪,这个还真不好认定。

    当然,要是有人拿了回扣,应该可以这么认定了。

    可是,有证据吗?

    没有!

    周海东说赣省的账目没问题,肯定没问题,因为该有的账,全部都在。

    商品进出库的记录都有,打折的活动其实也有。

    甚至连业绩都算进去了,唯一省略的,大概就是搬运了。

    赣省的人很会办事,出了库房,就给促销完了,人工搬运的钱都给剩下去了,节省开支,多好的员工和主管!

    底层员工不知道促销没促销,高层主管其实也不见得会在意哪些商品参与了促销。

    仓储那边更是只负责进出货,其他的他们不负责。

    中间需要用到的人手不多,流程也不多。

    当然,商品进入商场销售,其实还是有手续和审核的,但是,这些流程已经被缩减到了最少。

    稍微将几个流程简略化,这事做出去神不知鬼不觉,恐怕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种事。

    他们在文件上看到的,只有某某商品参与了促销,然后促销效果不错,全部卖光了,很正常的事。

    有几个人,会特意去数千上万种商品中,去看看这一款商品有没有在促销的?

    就算去看了,一句卖完了,你能说什么?

    或者再麻烦一点,商品直接进场,厂家再回收回去,其实也一样,就是费用稍微高了一点,他们的二次利润就低了。

    换个谨慎一些的,这么干,也不见得不行。

    这一招,在其他超市不见得管用,在远方,还真的能糊弄过去。

    谁让远方这边一直放任,各大部门,主要看的就是业绩营收,连带着其他的东西管的都少了。

    业绩好的时候,哪怕利润低一点,很多人都能接受。

    要是大家都这么干,李东还真不一定能看出来,其他人也一样。

    可赣省这边,稍微有些明显了。

    尤其是陈珂到来之后,赣省业绩忽然增长了不少,怎么看都觉得有些糊弄人的成分在里面。

    到这时候,李东当然会怀疑。

    不单单是李东,其实财务和监察这边都有怀疑,只是找不到证据罢了,毕竟各种流程手续都是完善的,账目也没问题。

第1050章 赣省事毕(万更求订阅)

    车上。

    李东在反省。

    是的,出现这种事,其实他有责任,很大的责任。

    他从去年开始,就一直在追求营收最大化,至于利润,适当的下浮也是可以的。

    也许,一开始,这些人并没有想着赚钱或者怎么样。

    他们想的只是让业绩提升,也许还能更进一步。

    不过等到后来,发现这种弄虚作假,好像没人发现,也没人在意,有些人胆子就大了。

    业绩上升了,利润还是继续下滑,下滑水平同样,那说明处理的商品也多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