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都市法眼-第4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宇浩笑了,拦住宫神医,道:“老爷子别着急走哇,我这儿现在就有一位现成的病人。”

    “哪?在哪儿呢?”

    宫神医四处张望,瞥了一眼施保后立刻否定,嚷嚷道:“快让他出来,我现在就可以帮你说的那病人症脉。”

    其实,老头是想看一看刘宇浩口中的病人是不是合乎自己的要求,因为中医对每个病人症状不同,所加减中药配伍也有不同,只不过这些话宫老爷子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只能代之谓症脉。

    刘宇浩淡淡一笑,让沈国把施萍带了进来。

    施萍的病因很复杂,绝不是一方逍遥散就可以治愈的,但有了宫神医出手,即便最后不能达到施保想要的效果刘宇浩也有办法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施以援手,利用自己的异能为施萍治疗。

    “刘先生,您说宫神医能治好萍儿吗?”

    看着已经驶去的汽车,施保脸上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虽然他也知道宫神医能答应为自己女儿治病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可作为父亲,起码的担心还是存在。

    刘宇浩淡笑,道:“放心吧施老哥,有施诚陪着施萍小姐,又有宫老这样的神医,相信不久以后你再见到女儿时会有一个惊喜的。”

    “嗯,嗯,我是高兴糊涂了。”施保咧嘴笑了。

    刘宇浩神色复杂,顿了顿说道:“施老哥,现在我们可以谈正事了吧?”

第1203章 施保不想说的秘密

    只有发现陵墓,才能盗掘。

    从有土葬习俗、陵墓中附葬有价值物品开始,掘坟盗墓之事开始了,从没有断过。特别自春秋时期厚葬之风盛行后,盗墓开始作为一种发家致富的途径,而成为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虽然有砍头之险而不禁。

    直至今天,这个古老的职业不仅没有衰败的迹象,反而呈蓬勃发展之势。而且,借助科学,手段上越来越现代化,连遥感、磁感技术都用上了,不再仅仅是洛阳铲。

    纵观古今,有名有姓的盗墓者多如牛毛,但以伍子胥、项羽、刘去、曹操、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辇真珈、陈奉、乾隆、孙殿英等十二位人物最有影响,其行为在中国的盗墓史上是抹不掉的。

    借用今天流行的“名人概念”来说,这些人个个都是盗墓名人,当然更是狂人!

    最早的时候春秋晚期以前的陵墓是“不树不封”的。也就是陵墓上方不种树,不封土。

    当时古人喜欢群葬,一个家族一般都葬在一起,盗墓贼想找到墓地只要打听打听就能办到,春秋晚期开始流行起墓地上堆坟头、种树,此法经过孔夫子大力倡导,普遍推广。

    这下子可为盗墓贼指明了方向,朝高高的人工土堆上挖下去便是!而且封土越大越高,墓葬级别越高,藏宝越丰富,至于墓葬前有翁仲、石兽等,那是官员与王侯以上的墓葬。

    那更是为盗墓贼指出:“前面有银子!”

    那些子孙盗长辈墓寻宝的,就更是不用找,他还不知道自家长辈墓在哪里?至于乡民盗周边坟墓,也是知根知底。有些可怜的死者,刚刚大操大办广为告知办了葬礼,生前的乡邻就下手了。

    当然,不是所有坟墓都能出现在盗墓贼的视野前,有些坟墓地处偏远,位于荒山野地之中,平时人迹罕至,盗贼就得找。寻找的方法不外乎,翻阅资料、野外探查、走访乡民了解情况。

    有些有点文化的高级盗墓贼就会翻阅一些地方志来考证古代名人富人的葬所,翻阅资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知道某墓是否被盗,是否有藏宝。

    “你是说施家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个的?”

    刘宇浩双眼圆睁,想笑又不好意思,憋的脸色涨红,但下意识中,他还是用手做了个向下挖掘的动作。

    “那,那是以前,但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施家就没有人干这个行当了。”

    施保老脸一红,连忙辩解。谁也不想被被人误会为祖辈盗墓,但既然是事实,在刘宇浩面前施保也没想要一味隐瞒。

    刘宇浩笑笑,他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话问的太直接了,伤害了施保的自尊心,再说了,如果施家一直从事盗墓的勾当,当年也不会发生他老婆嫌他太穷致使偷人的故事。

    但因为心中实在是好奇,过了一会刘宇浩再次忍不住又道:“施老哥,风水先生真的能看出墓葬的结构以及墓葬中是否有宝吗?”

    “风水”一词来源于东晋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与风和水的关系最大忌风喜水,故风要藏,水要聚,只有“藏风得水”,生气才能旺盛。

    风水家称良好的建筑环境用地为“风水宝地”,认为这样的地方必定生气旺盛。这个风水宝地,既然适合建坟,那么自然就“适合盗墓”了。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刘宇浩也未能免俗。

    在刘宇浩看来,他因为有八锦异能之术可以通过透视发现藏匿于毛料内部的翡翠,但盗墓者却能凭借肉眼达到和异能异曲同工之妙,其技术之精,诡计之神奇,实在是拍案叫绝令,匪夷所思。

    施保苦笑,摇摇头道:“那些传闻都是信口胡诌以讹传讹,刘先生您怕是被误导了。”

    “为什么?”刘宇浩大奇。

    施保笑道:“依靠风水学找墓,也有局限,通常墓穴定位都不准。您应该知道,墓地穴位是根据死者属相还有风水先生喜好而定,有很大的个人意识在其中,所以,风水一说,根本就不靠谱。”

    刘宇浩恍然,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传闻中的风水先生真的那些神呢。”

    施保解释道:“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这些人一般能说会道,善于察言观色和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

    “哦!”刘宇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施保喝了一口茶,道:“那些人因多年练就的功夫,加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的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久而久之,就有了盗墓贼懂风水一说的讹传。”

    刘宇浩说的兴起,一时间竟忘了自己的初衷,呵呵笑道:“施老哥,据说盗墓行当里也有望、闻、问、切一说,但只用鼻子闻真的可以判断墓葬里的情况吗?”

    “闻”即嗅气味。

    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在踩点时,若发现墓葬所在位置,便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大体时代。

    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一半对一半吧。”施保想想回答。

    刘宇浩愣了愣,道:“不是说盗墓者可以用铁锥入墓葬而嗅之,如果墓葬里有金、银、铜、铁气味,盗墓者一般都能判别吗?”

    施保道:“盗墓者使用的铁锥可深至地下数丈,并且能带出地下器物的气味,但明显不足的是,只有铁锥碰到地下金属器物时才能通过磨擦产生并带出气味,这种气味自是相当微弱,若无嗅觉灵敏和相当经验者是难以据此寻出蛛丝马迹的。”

    “那倒也是。”刘宇浩笑道。

    施保继续说道:“倘若铁锥遇到的是瓷器、漆器等陪葬物品,几乎无气味可嗅。而一旦地下墓坑为泥水所浸,即便是嗅觉异常灵敏的猎犬,恐怕也只能干瞪着眼,望锥兴叹了吧。”

    “怪不得施老哥会有一半对一半之说呢。”刘宇浩哈哈大笑。

    顿时,施保满脑门黑线,毕竟刘宇浩谈论的都是他不愿意和别人提及的秘密,这么肆无忌惮的笑的确让他有点难以接受。

    刘宇浩也发现了这点,挠挠头道:“对了施老哥,姚四儿那个人的人品很差,你们怎么会想到要找他合伙呢。”

    在盗墓行当里,有防官防民众还得防同伙相害一说,这让刘宇浩想起了大学时流行的那句“防火防盗防师兄。”的黑色幽默。

    施保神色一黯,神色蓦然古怪了几分,讪笑道:“还不是钱闹的,只有姚四儿才能拿得出我们需要的钱,哎,当时也是没办法呀。”

    看来,施保其实也知道姚四儿那个人不可靠,之所以选择与其合作只不过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

    试想,你在升井的时候,会不会有同伙突然割断绳索让你跌回洞中摔个半死?或者上面砸一大石头下来?又或者突然发现洞口封闭,从此留在洞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再或者在喝分赃酒时候被人下药然后埋回盗洞内呢?

    专窃大墓的盗墓贼往往是一小团伙。人多,就有分赃不匀的问题,谁不想独吞那些宝物?对那个姚四儿,施保无时不刻不在提防。

    历史上盗墓贼相残的事件就多次发生。

    刘宇浩突然想起,在天星观一号楚墓中,距离盗洞深约14米处,发现人头骨一个和零散肢骨。以齐老爷子为首的考古学者分析当为,那些骸骨为盗墓者所留,很可能此人在取出宝物后被同行所害。

    至于他是未出地宫就封锁了洞口,还是将要爬出洞口时被上面的同伙一脚踹回洞内,或者被一棒子敲昏于地下,或者是在洞外打死以后抛尸洞中,不得而知。

    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大学的课本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在发掘的乾陵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墓时,考古人员在墓道第七天井接近墓室头道门的东边,发现有一个盗洞,盗洞下靠墙立着一个死人骨架,周围地面散落着零碎的金、银和玉石、玛瑙等饰品。

    经勘查,发现有打破石门,从右上角钻进石墓室,移动棺椁,入墓室行窃的现场遗痕,后部墓室的白墙上还留下了一只很显眼的黑手印。

    据推断,盗墓者至少在两人以上,很可能是一同进墓室盗取财物后,先出墓道者产生了独吞之念,对未出者下了毒手,以至于他千余年来立于阴暗的地宫成为盗墓贼可耻下场的上好标本。

    刘宇浩笑了笑,突然正色道:“施老哥,如果我猜的没错,其实你们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墓葬中吧?”

    “你,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姚四儿告诉你的吗?”施保神色大惊,当场愣住。

第1204章 宋墓明器之谜【一】

    要想了解盗墓这个话题,须从了解葬制开始。古代的“葬”字,就是把尸体埋在草地中。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懂得刨土坑掩埋尸体,并有石器工具、陶罐等陪葬品。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墓葬制度愈发完善,陪葬品也越来越丰富。

    商朝时期,中国奴隶制度发达,王侯驱使奴隶挖掘大型土坑,以厚木棺椁盛殓尸体下葬,棺椁内、墓室中,乃至墓道中都有丰硕的陪葬品。

    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商朝王侯墓区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堪称世界级瑰宝。

    厚葬之风愈刮愈烈,王侯大办丧事,自然小奴隶主也根据等级效仿,厚葬成为社会风气,还随着生产力发展,墓葬规格越来越大。春秋晚期墓葬上开始堆土头来显示壮观,《礼记·檀弓》中记载了孔子为父母的坟建造坟丘,并认为此前没有坟丘,“不封不树”、“墓而不坟、与地齐平”不够壮观。

    考古发现表明自战国中期起,赵、秦、楚、燕、齐、韩等国的君主死后都营建高大的坟丘,并尊称为“陵”,意为其高大如山林,也象征着王权的尊严和地位的崇高。自此,我们现代所见的丘状坟墓式样基本上确定下来。

    这时代的墓葬外观庄严,内容丰富,随葬品以各种青铜器为主,类别包括酒器、乐器、饮食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还有各种精美的漆器……王侯的地下生活用品配备成套、种类齐全。

    其中鼎和簋最为重要,其随葬的数量、组合是当时贵族身份的标志:天子吃饭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元士之中,职位高的三鼎二簋,等而下之的只有孤鼎一个。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自觉功高于三皇五帝,自封号“始皇帝”,其陵墓也蔚为壮观,为中国最大帝王陵园。坟堆原高约115米,现残存高度仍达76米,随葬品已经发掘的有秦兵马俑、铜车马、珍禽异兽坑等。主墓室大如足球场,保存完好,尚未发掘,其中陪葬品估计极为丰盛,他日若能发掘,必然是人类考古史上的最辉煌一页。

    独立陵园制从春秋时期的雍城秦公墓地开始萌芽,经历战国时期的秦东陵、中山王陵等进一步发展,而至秦始皇陵终得以确立。秦始皇以后,各代帝王均独立起陵园,陪葬品也不断完善中。

    到西汉时期,墓室的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房屋、宫殿和院落。墓室中出现了壁画、画像砖、石雕,陪葬品有珍宝、冥器、陶俑、陶猪、车马、彩衣、帛画、粮食、瓜果等,身前身后的用品无所不有,真正做到“事死如生”。

    三国、两晋、南北朝战乱中,一度陵墓不兴,或者陵墓规格比较小。而唐朝统一以后,国力强盛,统治者又开始大兴陵墓。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对外宣扬“薄葬”以“歼盗息心”,其实他的昭陵“因山为陵”,方圆数十公里,十分豪华,陪葬品也自然丰硕,据传举世闻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兰亭序》真迹就在其中。唐代诗人杜甫曾经作诗描述了昭陵玄宫辉煌壮丽的景象。

    五代十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混乱时期,社会动荡,国立衰微,陵园规格都很小。北宋的陵寝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建造,而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由于这个原因,北宋的陵园规模不如唐代。南宋九个皇帝中的六个都葬在绍兴。由于南宋是偏安,面子上还有光复国土的需要,皇帝下葬只是“暂时埋葬”,以后还要迁回故都,所以陵园规格都极小,既没有高大的坟头,也没有神道两侧制做精美的石雕,已经沦落到甚至不如前朝王侯大墓的规格。

    元朝虽然强盛,但是他们是在部落争斗中发展出来,留有部落生活的旧习。他们的帝王都秘密埋葬,防范仇家报复性挖掘。据史料记载,蒙古贵族死后不起坟,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

    来年如果皇室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可怜的母骆驼引路,但见母骆驼悲呜之处,就算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从此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点了。

    据刘宇浩了解,目前的成吉思汗陵仅仅是衣冠冢,具体埋葬点,由于当时沿途目击者、护灵队均被灭口,无可考史料记载。

    明朝清朝时期皇权进一步扩大,皇帝陵园精美,明十三陵、清东西陵,格局就是一个小皇宫,装修华美,是人类文化珍宝。

    特别是明朝工于土木工程,明十三陵中,建成于永乐十一年、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棱恩殿,全殿由60根直径1。17米、高14。30米的金丝楠木巨柱支承,其木材之大,为存世木结构之最。

    明清皇陵均埋藏有大量的珍宝。明定陵出土的文物就有3000多件,清朝财政收入远高于明朝,国库充实,陵墓中陪葬品应该更加丰硕。

    说白了,盗墓贼盗墓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探宝、侵掠陪葬品。

    在文物黑市上价格不菲的今天,利欲熏心者大有人在,现在的盗墓贼,不是夸大的说,知识比文物部门的专家都精通,工具更是先进。

    如果一处墓葬被他们发现,一般通常都会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其速度之快,即使是文物部门也望场兴叹,而使用的工具,有的甚至连考古专家都叫不上名字来。

    刘宇浩很奇怪,为什么施保穷的已是满身腥气却迟迟不对那座墓葬下手。

    除非,除非那座墓葬本身就有什么秘密。

    要不就是施保还隐瞒了什么。

    “施老哥,其实我也不过是好奇罢了,既然你不愿意说那我也不勉强。”刘宇浩笑道。

    施保面露难色,皱了皱眉头,终于说了实话,道:“刘先生,不是我有意想要隐瞒什么,其实那是一座空墓,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了。”

    “你是说,那座已经被盗过了?”

    刘宇浩愣了愣,直到他确认施保不像是在说谎以后才把目光转向施保带来的那些生坑老物件上,迟迟不能挪开。

    “我就知道刘先生肯定不信。”

    施保苦笑,叹息了一声后挤出难看笑容又道:“其实我也不信,可施诚从来都没骗过我,这次他也没有理由会跟我开这么大的玩笑。”

    施保之所以要“重操旧业”无非是想弄点钱给女儿治病,而且施萍同时也是施诚的侄女儿,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施诚的确没有欺骗施保的必要。

    可天下的事哪有一个定规呢?

    万一施诚见钱眼开,故意告诉施保墓葬已经被盗过,而过后自己再次潜入墓葬中寻宝,这种情况也不能不考虑。

    施保显然是从刘宇浩的目光中看出了对方心中的疑惑,摇摇头道:“刘先生,那座墓葬是典型的宋代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我只用根据施诚踩点所需的时间就能推断出他所说的真假。”

    刘宇浩讶异道:“这么神?施老哥,这里面有什么门道吗?”

    一般来说,刘宇浩的这种打听别人**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某些特定“职业”的禁忌,好在他不是卫道士,而施保也从没想过一辈子盗墓,所以好奇一问倒也无妨。

    尽管是这样,施保脸色依然有些古怪,考虑了一会才勉强回答:“刘先生以前是考古专业出身吧,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也要问?”

    “呃。。。。。。”

    刘宇浩顿时老脸一红,后面的话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要不是施保提醒刘宇浩还真差点就忘了,宋代墓葬一般多为单室墓﹐後期较大的墓则分前後两室。既然宋代墓葬规模不大,想必踩点也不需要多长时间,施保是以墓葬年代推断其规模,有了这个前提,只要是聪明人,就很容易从施诚所说的话中判断其真伪。

    北宋初年﹐墓室内的仿木结构还很简单。到北宋中期﹐才达到成熟的程度﹐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砖室墓。

    从这以後﹐墓室的平面又从方形或圆形演变为等边多角形﹐仿木结构则从简单的“一斗三升”托替木或“把头绞项造”演变为五铺作重栱﹐从版门直棂窗演变为雕花格子门。

    墓内多用壁画或雕砖作装饰﹐其内容主要是表现墓主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墓主夫妻举行“开芳宴”的场面﹐有时也有孝子故事图等。

    在有些北宋末年的墓中﹐还出现了杂剧雕砖。墓室的後壁﹐则往往有“妇女掩门”雕砖。随葬品寥寥无几﹐这可能是由於各种器具什物已充分地绘刻在壁画和雕砖上的缘故。

    想明白了这些,刘宇浩讪讪一笑,道:“施老哥别介意,我刚才是胡乱猜的。”

第1205章 宋墓明器之谜【二】

    施保淡淡一笑,道:“我兄弟踩点出来说,里面除了一些残缺的陶器和破损的瓷器外,还有一尊石磙大小的汉白玉石器,因为太沉重没带出来,剩下的您大部分都已经亲眼看过了。”

    “咳咳咳。。。。。。”

    闻言,刘宇浩猛地一阵咳嗽,脑门挂满黑线,心说:“什么意思嘛。”

    先前那玉跪人和九窍塞是刘宇浩花了一千万买回来的,现在这几样老古董虽然珍贵无比,可那是施保自己拿来的,再说了,刘宇浩也没说要收下的话吧。

    那啥,施保那一脸愁苦模样实在让人看了堵心。

    “施老哥,你刚才说什么,大部分我都亲眼见过?”

    陡然,刘宇浩拍了拍脑门,想起了施保话中有所保留的部分。

    被刘宇浩一语道破自己话中暗藏的机锋,施保心中五味杂陈,考虑再三终于把藏在身边的最后秘密拿了出来,“刘先生,您还是看看这几枚铜钱吧。”

    “施老哥,你以后还是叫我老弟好了,老是先生、先生的听起来别扭。”

    起初刘宇浩还不以为意,笑呵呵在和施保说话,可当他看清楚了施保手中铜钱后眼睛猛地瞪得圆溜溜的,嘴巴张开再也没有合拢。

    施保早就猜到了刘宇浩会是这副表情般,淡淡道:“老弟,实话告诉你吧,你肯定奇怪我为什么既然已经判定墓葬被盗过,但还要向姚四儿求援,秘密就出在这十几枚铜钱上。”

    那几枚铜钱分别是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所制,明朝是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其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货币流通制度亦相应变革。

    纵观包括朱元璋建明前的铸行大中钱时期和有明一代的货币制度演革过程,除明前期曾实施的纯纸币流通外,铜钱一直作为朝廷的法定货币之一,与纸钞、白银构成其时的流通货币结构。

    因此,钱法与钞法、银两制度同属明代货币流通制度的基本组成内容。在刘宇浩所知的明史研究中,明钞与银两一直是诸家潜心研究的课题。

    而且,明朝制钱版式繁多相当混乱,仅就刘宇浩所知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铸币就多达有百余种之多,其蔚为壮观,难以枚举。

    施保所谓的秘密,就是他手中刚才拿出的那些铜钱。

    刘宇浩愣了愣,随手拿过几枚仔细端详,只见其中一枚浑身绿甲披挂,耄耋之相,老态龙钟;其铸制尚工,地章平整,边圆廓正,穿口干净;又见其钱文深峻高凸,书法遒劲,一眼可断之洪武钱正铸之体。

    显而易见,此乃一眼开门之品。

    “这,这是洪武钱中的珍式,当五型背鄂?”

    其实刘宇浩已经能肯定那枚铜钱的传承,之所以会有此一问无非是对心中震骇的补充。

    洪武钱中的珍式当五型背鄂乃今湖北局所铸,在丁福葆《历代古钱图说》中载入说,当时这种制钱的价值已经高达八十银元,为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洪武钱中价值最高的几式之一。

    施保点点头,一脸木然又从那十几枚铜钱中拿出一枚,道:“刘老弟,你再看看这一枚。”

    “这是光背折十型崇祯通宝钱!”

    看清楚那枚铜钱的制式后,刘宇浩的声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脸上肌肉不由自主地抽搐了几下,真实表现出此刻他内心的惊愕。

    在崇祯通宝钱体系中,崇祯通宝光背折十型为最珍稀的品种,当初宝泉局一共制铸了这种制钱还不到一万枚,能传承到今世恐怕最多也就十来枚罢了,能在私人手中一次见到明朝最珍稀的两种制钱,刘宇浩想不吃惊都难。

    仔细端详那枚制钱,其整体黄亮有加,黄铜质无疑。刘宇浩连忙拿出放大镜细察,可见崇祯通宝钱上金斑闪耀,由此表明其乃鎏金之品无疑。

    同时,刘宇浩还发现一个非常怪异的地方,崇祯通宝钱上似乎有水垢瘢痕可见,这种表现在考古范畴内可以断定其应该是出自于水坑墓葬。

    施保笑道:“老弟,这等品相的崇祯通宝钱,因鎏金层较厚,于相对较洁净水中匿藏,所以出水后仍黄亮鲜明,我可没有把玩过。”

    刘宇浩面露异色,道:“这枚崇祯通宝钱铸制规整自然,修穿修轮,轮边抹斜,有饼钱之貌,虽然其外廓稍有走形,但整体仍然彰显官炉正铸之相,这种大开门的制钱连国家博物馆也非常少见。”

    施保淡淡一笑,指着崇祯通宝四字,道:“老弟看这钱口,它秉承了崇祯钱之一贯风格,尤其是其字口笔划乃铸制自然,无丝毫矫揉造作之迹象,难怪当年崇祯只铸造了一万枚就放弃了。”

    “崇祯那是花不起那么高的代价了。”

    刘宇浩似笑非笑,手中虽然不停翻动那枚崇祯通宝钱,可目光却再次转向了施保带来的那几件老古董上去。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那枚崇祯通宝钱与他之前所见或书中记载的折十钱并非同版之式。其中,刘宇浩手中那枚崇祯通宝钱的“崇”字“山头”为“斜山”;“通”字为“双点通”,与谱载“单点通”不一;“祯”字之“贞”乃“八字贞”;“寶”字“貝”下两笔则为“八字腿”。

    细看之下,四个字的书意皆是另有个性书意,由此可断定,这枚崇祯通宝钱正表现出当年崇祯帝一心想要整治钱法的决心有多大,可惜当时的国力不允许他那么做,最终只有不了了之。

    崇祯年距今尚不足四百年,以某些人之通常观念而言,此间其各形制各版式应该都为世所见了。

    然而,历史铸钱及其传世的复杂性并非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一些钱品,即使时间不长,由于种种原因,亦可能在一个时期中,藏匿很深,某种机缘不到,则一样难为世人所见。

    良久,施保长叹一声,道:“刘老弟,你看过这些制钱后不觉得古怪吗?”

    “的确古怪。”

    刘宇浩轻轻“嗯”了一声,神色冷漠地扫了一眼施保,冷笑道:“施老哥,明明是宋代墓葬,可却出了明朝制钱,你说我是应该相信你说的话呢,还是应该亲自去那所谓的墓地察看?”

    施保闻言眉角跳了跳,满嘴苦涩,他早就想到自己拿出那些铜钱会被人误认为是疯了,但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做了。

    促使施保下定决心的原因正是因为宫神医带走了施萍,既然神医都认为女儿的病有希望治好,他何必要再冒着身陷囹圄的危险做盗墓的傻事?

    现在施保手里已经有了刘宇浩付给他的一千万巨款,那些钱足够他们父女二人一辈子不愁生活了,至于墓葬中为什么会出现宋墓明器的怪事,还是留给“好奇心重的人”去解决好了。

    在施保的认知中,能承担“重任”而好奇心又重的人自然非刘宇浩莫属。

    “老弟,你应该知道,盗墓是有损阴德的行为,如果不到实在没有活路,我怎么会考虑走盗墓这条路呢。”

    施保苦笑着说道。

    刘宇浩淡淡一笑,脸上的表情似乎是在告诉施保,他对施保的那些话毫无兴趣。

    施保能感觉到刘宇浩挂在嘴角的那一抹不屑和讥诮之色,微微抬头,目光满是坚毅,道:“不管刘先生您信不信,我自己感觉那座墓葬绝对还有惊天秘密被隐藏了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我已经得到了这些大开门的老货却仍然想要借助姚四儿的力量去探寻那座墓穴的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