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仙师-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景耀当时黑着脸让他滚蛋的,哪怕谭伟明涎着脸说他不可能对学生下手,最多是希望通过崔多妍接触一下对方姐姐,黄景耀还是让他滚蛋了。
不过面试时崔多妍的普通话,可远没有今天这么好,当时她的普通话,就是缓慢讲述,认真聆听才能听得清楚,然而一个多月罢了,晚上登台时,竟比个别国内学生讲的还好?
对比起崔多妍,其他19名外籍学生,普通话小部分比起面试时有进步,但更多还是和当时一样,用词错误或颠乱的也有不少。
这样的对比,足以让这个小女生给他更深刻的印象了。
“一个多月,就算语言天赋高,没有足够努力想让自己的普通话提升那么快,也不可能。”抽出对方资料,又细致观看了一番,黄景耀就在资料上写了一个优字评语。
在之前,这个评语其实只是中等,良都算不上,最终录取她,也有谭伟明、梁升两个家伙的劝说成分,因为当初面试,足有上千外籍学生,并不出众的学生里如何筛选,也有部分是随意排除和挑选的。
除此外,另一个韩籍女生也很漂亮,但不止比不上崔多妍,资料里还明确写明了割过双眼皮,打过瘦脸针……是的,这个********自己写明的,那种坦然反而让黄景耀欣赏,不过她也是普通话有一定进步的,出身也很不错,是一个韩国大财阀内。(未完待续。)
第393章 外籍
高三开学第二天,黄景耀一大早就赶向了教学楼,在六个班级外巡视一圈,又和六个进班的班主任略微交流一番,他才率先把20个外籍学生叫出了教室。
“校长早。”
“黄校长。”
…………
等学生们走出后,一个个也都是既兴奋又恭敬的开口称呼,不过来源国家不同,这些学生的问好模式一样不同,来自日本的少女月岛七草是深深的九十度鞠躬问好,韩国两个也差不多,来自美国、欧洲的几个学生有的只是轻微弯腰,有的则直直站着,脸上笑的灿烂阳光。
对于这些黄景耀也没在意,扫视一周才笑道,“大家早,今天叫你们出来,就是想让你们尽快融入景文,你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大洲,教育制度也和我们这里有不少差异,我没办法单独对你们实施额外的特殊教育,所以,只能让你们自己去适应了。”
笑声里,一群外籍学生纷纷点头,都答应的很痛快。
其中来自美国的约书亚?戴维斯更兴奋的大笑,口中也讲出生硬的美国腔普通话,“校长放心,中国有句古话,即安之则来之,我们一定会尽快适应的。”
这是一个金法碧眼,身材很高大的少年,卖相谈不上帅气,却很阳光,性格也极为开朗,出身则是美国一个普通的中薪阶层家庭,父亲是律师,有一定名气,母亲则是家庭主妇。
不过对方这话。却只是让黄景耀无语的翻了个白眼。
反倒韩国的崔多妍轻声娇笑起来。“约书亚。你用错了词语,是既来之则安之。”
“哦?错了么?”等约书亚眼前一亮,想和崔多妍多说几句时,黄景耀才伸手打断了这势头。
“行了,现在词语用错不要紧,而不管是对你们,还是对其他人,想要尽快学习掌握一门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学习融入日常生活当中,你们身边都有同学,结识新同学后,互相学习彼此语言,就能最快的进步。”
这一批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个,一是语言,不过语言好说一些,只要提升一下语言天赋,针对这些家伙的语言天赋,就是语文了。国内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语文课程就是一门语言学问。但也不止包括语言。
天赋提升后,他们身边也大多都是国内高中生,那样子掌握学习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至少会比以前容易。
这只是个小问题,看他们自己随后的把握了。
大问题还是教育制度的不同,比如约书亚所在美国,其高中是不分文理科的,而是采取大学的管理体制,学分制,在那里高中基本就是必修课加选修课,最后学分够了就能毕业。
他们的必修课,就是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
约书亚当初选择的自然科学,就是生物、化学、物理,社会科学则涵盖多了,有美国历史、世界历史、经济学、心理学。前者还好说,大致门类和国内高中理科相当,后者经济学心理学却是国内高中没有的课程。
约书亚来到景文后,则被分配到了理科三一班。
但不是说这样他就能跟上理科班进度了,美国高中课程设置上的难度,和国内有差异,他的英语水平肯定远超国内高中生,而且那还是美式思维,不是国内的中式英语。此外数学上,美国高中四年的难度水平,其实和国内初三到高一的大致相当,但不少学校也会给学生提供大学课程,包括微积分和统计学等,就是大致深度不如国内高中,个别上又有提前。
他所学的生物、物理、化学一样如此,整体深度有限,却会接触到一些大学课程。
约书亚之外,崔多妍和李彩恩来自的韩国,她们以前的高中教育制度,是分文理科的,两个女生都是文科生,所以入校后成为了文一班的学生。
问题是看一看她们以前学的科目吧,高二时两个女生学的是文学,伦理与理想,韩国近代史、经济与社会。数学上学的生活与科学,信息社会与电脑,体育与健康,英语韩语等等。甚至韩国文科生高二和高三学的都不一样,高三课程是作文、读书、传统伦理、社会文化、微积分与统计基础等等。
这和国内高二高三生学的没多少一样的。
他们的学习深度也不如国内,韩国教育虽然分文理科,也有残酷的高考,学业压力也不少,但很大程度走的还是美国的教育模式,和国内高中生的深度与强度都没法比。
美国如此、韩国如此,其他英国、法国、德国、印度、泰国籍等学生,以前所接触和受教导的方式,一样各有各的特点,突然从以前的方式转化为现在国内的高三学习模式,说真的,这些外籍学生麻烦性是很大的,远不如那些从高一从进入国内,进入景文的外籍容易教导。
教育方式进度都不怎么一样,这样的学生,也没办法按照他以前的教育体系去教导,只能让他自己去尽快融入,适应国内高中了。
至于他们最后能适应的怎么样,黄景耀都没法保证,只能说,来景文面试之前乃至面试时,他已经提醒过这批学生好好了解下不同国家间的教育制度,这些需要他们自己去适应,有信心能适应你再来,没那个信心最好还是放弃。
现在他再叫出这一批外籍学生,还是重申一下以前的话题。
除了重申之外,在聊天表明自己的观点时,黄景耀也开始观察一个个学生的天赋,约书亚?戴维斯,语文天赋是3,英语天赋是5,数学4,……
摇着头时黄景耀就给他其他天赋分别提升了1点,而语文天赋上则一次提升了两点。
等他在看到崔多妍时,反倒眼前一亮,语文天赋8,英语6,数学2,政治地理历史,全是四五左右。
这个来自韩国的小美女,语言天赋很不错啊,尤其是语文,怪不得她能在一个多月后就把普通话讲的这么顺利,至于另一个资料上明确写明整过容的李彩恩,语文天赋就差远了,4而已。
一通讲话交流,持续半个多小时后黄景耀才挥手让这批外籍各回各班,这批家伙,前面两三个月或者说前半学期,不能指望他们学到多少东西,只要能完全适应国内高中的生活和学习模式就可以了。(未完待续。)
第394章 你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批外籍学生回班后,黄景耀又从六个班里叫出了另外一批,这些全是国内学生,而且都是在高二升高三期末考试里,文化课成绩比较好的。
省内文科班,考试最好的是一个叫杨冲的少年,总分645,原本是在同州三中读书,今年的北大线是627,而高二期末考试比起高考又晚了不少时间,出题难易程度也参照了今年的高考,所以杨冲的分数已经是很好的类型,只靠这分数冲击北大已经把握极大。
至于文科班的外省学生,程度就不一样了,主要是每个省份高考题目难易程度不一,所以单从分数判断,也很难判断,比如一个叫寇斌的,其所在省份和东华省去年考题难易程度相当,略难一些,但整体影响也不算大,他的分数是661,折算下难易程度的区别,这分数也不比杨冲好。
还有一个叫张世林的,总分607而已,但他所在省份的高考题目,比起今年东华省考试还更难一些,其所在省份整体教育水平比起东华省也有不如,折算一下虽然比杨冲的实力稍微,其实也差不到哪去。
文科班,就是杨冲、寇斌、张世林等几个男生学习底子大致相当,有差距但差距也不大。
理科班的情况也差不多,总体来说,黄景耀现在手里这批学生,谈到尖子生是比去年的时候刚接手的五六班好出很多的,比起去年刚进班的孙志强、赵安乐等人,好了一个层次还多些。
但这也不奇怪。他今年招生的面向层太宽阔了些。那是面向全国的各种好学生。就算招生时不以分数为论,随便挑一些好学生,都要比去年从县一高接受的那一批好出很多。
在十多个学生激动的看来时,黄景耀才笑着开口,“你们几个,在景文里至少在高三阶段都是文理科内最出类拔萃的一批学生,不过昨晚和今天早上,都还不能算在正式开学的范畴内。就是白天,我和你们那些老师们最大的任务,也是让你们熟悉这个校园,熟悉这个环境,教学任务很轻微。”
“不过在熟悉前,我也有个问题想问你们,你们自身是希望在一年的学习后,成为省状元之类的尖子生,还是希望成为王亮那类能在某方面有突破性进展的发明家?科技引路人?”
一声问询杨冲等人纷纷愣了,彼此对视几眼后。这一群十多个少男少女还是沉默,没人回答这个问题。
黄景耀又看了几眼。才指着理科班一名女生道,“何圆圆,你来说。”
何圆圆是东华省的学生,理科生里算是景文中省内第二人,其物理和化学成绩尤为突出,在理综试卷里这两门学科基本都是满分,反倒英语、语文差了些,才成为省内理科生第二人而已。
“我……”何圆圆张张嘴,俏脸上闪过一丝红晕,随后还是没能自如说出来。
“不用不好意思,我现在是大致摸一下底,看一下你们希望进展的方向,然后好去培养,不管说什么,都只是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希望,没那么难吧?”黄景耀再次发笑,轻声安慰中,文科班方向一个姿容秀丽的女生才举了下手。
举手后在黄景耀示意下,那女生才道,“黄校长,其实我是想成为王亮那种在某方面有突破成就的学生的,毕竟上大学,也是为了以后的路走的更好些,而王亮那种前辈,已经直接跨越了大学阶段了,我当然想像他那样,就是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真要那么去想,感觉有些不现实。”
“是啊,不是每个人都是王亮,他那种天才还是极为罕见的吧。”随着那女生的话,左右也响起了附和声。
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在这里表达的都很清晰,他们想成为王亮那样,只是没信心。
不过这只是大部分,原本一直沉默的杨冲在看到左右同学表态后,才突然苦笑道,“黄校长,能进景文我觉得挺荣幸的,心下我也向往王亮那样的人,但我总觉得那概率不大,与其好高骛远,还不如先把文化课学得扎实些,然后在保证文化课成绩突出的情况下,再去学习其他,那样子的话,课业外收获有了就更好,没有也能保证自己在课业上的收获。不至于一心向往王亮,而让自己最后一无所获。”
“说得好,你这样的心态才是最好的。”听了这话,黄景耀才眼前一亮,忍不住给杨冲鼓起了掌。
他最先叫出一批外籍,只是让他们尽快融入国内高中的氛围、节奏,那些也只能看他们自己,意义不大,剩下的国内学生们才是关键,景文不管是从学业上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发展,这一批都是关键。
但不可否认,景文如今这么大名气,虽然前年的郭腾飞、刘景、王兴杰等有一定影响,去年的赵安乐、孙志强等也有影响,可影响最大的还是王亮。
恐怕这些面试来的学生,八成都是王亮吸引来的,谁让那小子的发明创造太辉煌了呢。
可不管再辉煌,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就是,科研这种事不是只有天赋就够了,黄景耀提升起来的全才,还有各方面额外援助支持,绝不止针对一个王亮,但最终早早功成名就的就那么一个。
天份很重要,灵感也很重要,如果所有学生一开始都奔着王亮去,因此而耽搁正常学习,那就得不偿失了。
黄景耀也想多培育几个王亮那样的大才,但文化课方面的事也绝不会放下的。
保证文化课领先的基础下,科研方面有则更好,没有了也能保证上个好大学,这才是最需要在第一时间点明的。
“杨冲说的很对,王亮那样的天才发明,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我对你们的要求,也很简单,学习文化课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抓好了后,其他的再去适当的进展,只要能在文化课上保证进入北大清华,就算今年你们没办法成为王亮,以后几年,十几年,未必还不能一直做到,文化课则是基础,为你们将来打基础的。”
大笑着肯定了杨冲的观点,黄景耀对这小子的态度也更加欣赏起来,看来现在的杨冲,也是一个很成熟理智的小子,可以成为标杆式人物之一的。(未完待续。)
第395章 那种感觉,外人无法体会的
从一批外籍开始,到随后的文理科尖子生,再向后就是普通学生乃至所谓的差生,黄景耀21号这一天,就是从早上五六点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逐批次的去认识,了解360名高三生。
第一天的了解很浅薄,远谈不上深入,但这只是一个开始,高三20号开学,再等到九月十号左右才是高一高二开学日期,中间20天时间可以让他全心去针对高三生们,时间基本是足够的。
换了以前他还或许会为了身体吃不消而无力为继,现在情况则不同,一天十多个小时交谈,两天这样,三天这样,他一直都能保持极为振奋的精神状态,应付下来很轻松。
时间持续一周后,除了那一批外籍之外,其他学生们的高三生涯基本都步入了正规,黄景耀初步了解也差不多了,才开始针对每一个学生制定详细的改变计划。
和去年时差不多的节奏和方式,就是工作量变大了三倍,直到九月初,这份工作计划才开始展开,跑步锻炼身体,扩展课外时间开阔学生的视野,舒缓心情,引导各种感兴趣的爱好和方向,因为不需要再去具体的执教某一个班级,这方面节省了不少时间,黄景耀的工作计划甚至比去年展开的更快。
一直到9月八号,眼看高一高二快要开学,高三生也逐渐步入正轨时,黄景耀才抽出时间走向了宿舍楼方向,这一次他主要是去看一看孙明辉、张鹏等四个复读生的情况。
哪怕近20天前高三生就开学了,但几个复读生并没有随着新生们进班级读书。他们几个也不需要像正常学生那样的。别的不说。去年时几个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就不差,四个男生里最差的是李涛,但高考时也拿到了578的高分,对比一本536的最低录取线是大大超越的。
还有去年时李涛等人的学习天赋也是缓慢提升,从原本的345等程度一路提升到**,但天赋提升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如第一年时刘景等,即便都提升了天赋。都是满天赋,可因为时间短,他们到高考时也没有充分把天赋发挥出来,又或者王昊那样的体育生,早早提升了天赋,也是适应了好久,直到大学时一次次训练才能在偶尔的情况下突破一些记录。
所以去年李涛等人提升的天赋,到现在还是在适应,发挥的过程里。
适应发挥的越好,他们学习起来就更容易。还有以前的学习基础,最最后一条。韩俊、李涛两个,北大清华几个教授都是说他们不用复读,直接上北大清华都可以,只要点个头就能去的……
而且高三前半学期学习任务也不重要,对这四个学生,黄景耀的要求就是,他们可以不按照正常课时上课,只需要偶尔抽空温习一下,其他还是任由他们自己掌握的。
现在一二十天过去,黄景耀就是想去看一下那几个小子有没有在试验研究之余温习知识。
不过他没想到的是,才到高三宿舍楼一楼,还没走到李涛宿舍前时,一辆电动车就从外远处驶来,快速在他身后停下,而后穿着工装的青年更提下了一大堆塑料袋,里面看一眼就知道全是食物。
黄景耀也诧异起来,现在只是上午九点多的,这么一大堆?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等送外卖的青年礼貌的冲他笑笑,敲开一间宿舍门后,里面走来的一个肥胖青年还没接下那些外卖,就猛地愣在了那里,愣了几秒,青年才火急火燎拿出几张百元大钞,挥挥手让外卖青年离去,自己则把各种事物放在地上,大踏步就走了上来。
“黄老师,黄校长,谢谢,谢谢!”
充满激动的言语,或许是过于激动的关系,这青年在言语中脸颊上的肥肉都在颤抖,身上更不用说了,简直如波浪一样起伏。
黄景耀一脸古怪的看了对方几眼,才笑道,“你是?”
他真不知道这位是谁,最多是想起他可能是来试药的人员之一,至于对方的道谢?
“黄校长,我是张亚光,我是张亚光,是王立伦教授让我来的,真的太谢谢你了,……”肥胖青年急忙解释,一连说了自己两次名字,才一伸手抱住黄景耀,激动的语无伦次。
黄景耀有些哭笑不得,可张亚光自身却激动的无法形容。
他从八月十七号抵达景文,现在已经是九月八号,已经足足在这里呆了22天,一开始对王立伦所说新药,即期待又不敢抱有希望,但22天服用药物,接近一疗程的减肥下来,他真发现这种药太美妙了。
或许他在其他人眼中,此刻依旧是个大胖子,但天知道22天他还有234斤的身段,现在呢?现在只有201斤了,不足一个月,三周出头而已的时间里,他足足靠药物减下了33斤。
这个过程,他没有像以往服用减肥药那样,或是食欲不振或是尿频的无力吐槽等情况,而是一切都如正常,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从头到尾和日常里毫无区别,该大吃大喝还是大吃大喝,该睡还是睡,该懒还是懒,但一身肥肉却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削减。
至于副作用?没有。
至少他感觉里,一点不良的副作用都没有,哪怕这还是在用药的过程里,没有停药,可是王立伦唐峥等几个北大清华的教授是做什么的?他们经常在对他们的身体状态做检测的。
各方各面下来,都足以证实这种减肥药不止没有副作用,效果很明显,还并不惧怕用药后的反弹,因为这种药物是真的在燃烧他的脂肪。
他减掉的也全是肚子和大腿上的肥肉。
这一刻见到了黄景耀,张亚光差点感动的哭出来,哪怕这药物是李涛发明的,他也不只一次见过李涛,谢过李涛,可李涛也说过,没有黄景耀的支持,引导等等,他根本不可能在研究药物学一年左右就有这样的成果的。
“黄老师,谢谢,太谢谢你了,我都从来没想到,还有瘦下来的一天。”
越想越激动,越想越兴奋,张亚光最终还是抱着黄景耀哭了,那种感觉,外人无法体会的,只有像他这样连女朋友都私下里骂他死肥猪的当事人,才能体会那种痛苦,更能明白现在的欣喜和兴奋。(未完待续。)
第396章 推出市场?
张亚光的哭声,让黄景耀变的都有些手足无措,甚至无语,因为接触过的学生有那么多,他明白一些身材肥胖的人,对于瘦身有多追求和渴望,去年五班里李涛、罗倩倩等都是如此。
他们都是从一米七多的身高,180斤左右的体重直线下降到一百二三十斤,看上去健美健康,李涛也是当初太胖,又很想让自己变得苗条,才会去研究这些减肥药品的,所以他理解张亚光的心情。
理解一些他此刻的兴奋和开怀。
但他无法理解的是这些家伙明明正年轻,身强力壮的时候,真要减肥为什么非要借助药物,而不是锻炼等方式?毕竟理性去看,通过运动方式减肥不止能让身体瘦下来,变的更审美一些,健康方面也比靠药物好得多。
就算这减肥药物没副作用,靠药物减下来的也不会让你更健康的。
好吧,就算无法理解,可看着抱着他痛哭的张亚光,黄景耀还是在拍打了一下对方肩头后推开了这位。
也没等他说什么,张亚光的泪水都没止住,一道道身影就从左右的宿舍里走了出来。
“黄校长来了?”
“黄校长在哪?”
…………
呼啦啦的,这出来的身影都是胖子,区别只是有的特别胖,有的胖的不那么明显,大致七八个胖子走出后,一看到黄景耀也纷纷激动的走了过来,开口招呼后就各种激动言语,道谢。感激不一而足。
被一小群胖子围着。黄景耀无奈揉了下眉心。才笑道,“好了,我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也恭喜你们都瘦了下来,看情况,这药物效果是很好了?”
“很好,太好了,黄老师。我来之前234斤,现在足足减了33斤呢。”张亚光也兴奋开口,言说中还郑重的比了比三十三的数字。
另一个胖子也大笑起来,“太好了,黄老师,你和李涛简直我们的救星,你是不知道,来之前我身高一米七三,结果体重198,虽然没有亚光胖。也是标准的大胖子,走几步就喘。和女朋友在一起那什么都无力啊,各种悲剧,现在好了,22天用药,虽然没有亚光减得多,也减了21斤,现在只有177了,关键是我起初就比张亚光瘦一些,脂肪量也少一些,效果就没他那么夸张。”
“你们两个还不算有定论,因为都没有停药呢,我就不一样了。”随着两个大胖子的话语,人群中最苗条的一个也开了口,这是一个还算帅气的家伙,二十**岁模样,身材虽然也不高,但看起来也不是很胖,“黄校长,我叫胡伟,是贺教授让我来的,以前我就是一米七六,166多斤,看起来不算太胖,但那是来之前刚运动减肥了一阵子,略有效果而已,来了后我只吃了十天的药,然后瘦到155,停药后就是试验下看会不会反弹,这些天我也没运动,该吃吃该喝喝,结果今天才称量的,156斤。”
“服药过程里没有副作用,停药十多天也基本没反弹,有贺教授他们一直照看着,这种药真是太完美了,我现在除了想谢谢你之外,就是想问下你,这种药什么时候能推出市场啊,只要推出了,我一定多买一点,以后就再不用节食减肥,看着各种好吃不能下口,酒不能喝,那种滋味太难熬了。”
胡伟话语落地,黄景耀才忍不住神色一动,这位已经停药十多天的?毋庸置疑的,停药后效果如何,才能更好的证明一些事。
此刻胡伟一米七六的身高,156斤,这体型其实也不差了。
也是这一刻,当初李涛所说的可能成功的药物,基本才算是确定为成功了吧?
还有一个问题,经过胡伟一说黄景耀才想起来的,国内肥胖人数可能有几千万甚至近亿,这些是肥胖起来的,但事实上也有很多人即便体型很好,但害怕发胖,所以一直各种节食,不敢吃东西呢。
如果大家都放开了吃,肥胖人群恐怕还要变大许多。
这样看来,这种减肥药不止可以针对已经胖起来的人群,就是没胖起来的里面,似乎也有一定市场啊。
神色动容中,黄景耀刚和张亚光胡伟几个说笑几声,李涛和北大清华几个教授就也纷纷闻讯走了出来,走出时李涛满脸兴奋,几个教授同样充满了激动。
站在走廊上说笑一阵,等张亚光离去后,黄景耀才进了李涛的宿舍,刚一坐下,李涛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黄老师,二十多天人体试验,有几个教授把关,这种药看来是成熟了,基本没什么明显缺陷,咱们是不是可以研究一下如何推出市场了?”
“你小子就那么急啊?”黄景耀笑着调侃一声,对这个他也不反对的,不过如何具体的去运作,又会是一系列的事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
减肥物品这东西,市场面太多太多了,不像是当初的左半球脑机接口,市面上没有太成熟产物,只要试验证明一下,然后在科博会上推出,大家随意尝试尝试,就确定那是好东西,然后迎来海量的订单,直接让企业腾飞。
减肥药,你随便都能在市场上找来几十上百种,而且各种广告说的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各种副作用和反弹,估计用户们都被欺骗的没多少信心了。
所以这个事,就算安排工厂生产什么的,比脑机接口容易很多,但真正想铺展开,达到一定程度却不容易,这都要好好计划一番才行的。
调笑声里,北大唐峥也走了进来,“李涛啊,你这药物基本是确定算成熟产品了,想推出市场也可以,不过这个东西如何宣传就不容易,恐怕还要多借助景耀的影响力才行,如果他以左半球董事的身份来推广,会容易很多,不然……就算我和老王他们以自身的身份帮你宣传,都未必有什么效果,可能要一两年过去才能缓慢积攒出口碑的,主要就是现在市面上药物太多,容易让人们迷茫,就是教授类的名望在网络时代也有些臭了,没以前那么真了。”
一句话,李涛顿时苦了脸,他也明白这是事实。
不过很快他又神色一动,挤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对着黄景耀笑道,“黄老师,真要开始投产,那一切就还得看你得了,你可不能不管我,在我预想里,就算有结果也要算你一半的,你不管我也可以,但不能不管自己啊。”(未完待续。)
新的一月,求月票!
三月了,三月也应该算新一年的年初吧,二月份时各种节日,也很难静下心来码字,那段时间方向要说唯一还算不错的,就是各种情况下都没有断更吧。
现在新的一月开始,新的一年的开始,求月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