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仙师-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都有些无语了,这些家伙想得还真是大啊,不过说起来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可能出现啊,韩俊有希望、孙明辉也有一点希望,这还只是去年的学生,今年这一批最后能发展到哪一步,他都不清楚,但人数多了,机会自然更大。
如果能让学生多出现几个拿世界性大奖的,这还真是另一种无法想象的成就了。(未完待续。)
三更后求月票。
很尴尬的一件事,最近几天作息乱的无法形容,昨天是上午八点半睡,下午四点起,时间不多也就算了,码完四章后方向是打算早点睡,好好补一觉,结果躺在床上睡不着,找了几部老电影来看,一看到天亮竟然还不是很困,我自己都囧了。
囧过后又不敢睡了,因为怕一觉起不来,又打开电脑开始码字了,喝了几杯咖啡,搞完三章后总算松了一口气,虽然比起前几天还少了一章,不过现在大脑都是迷迷糊糊的,困,又睡不着,很纠结的状态。
今天先更新三张吧,之后尝试去睡会,也不知道这一觉会睡到什么时候,方向也希望这一觉最好是睡到明天,那样子正好把混乱的作息调整一下,走回正常人的节奏,所以今天可能只有三更。
睡觉前求下月票,求推荐票!
月初那天大家的票票很给力,可是很快又被连续爆着下滑,咱也知道大家手里票票不多,不过能求一张是一张,求月票,每一张月票都是咱码字的动力,就算冲不上太好的名次,只要票数多一些,看起来就能更有劲,证明咱们极品还是有些力量的。
还有推荐票,这个大家每天都有的,咱们极品推荐票总数快要接近六位数了,恩,还差一万多票,但咱们平均每周也有两三千票,所以一个月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大家来的再多些,这个时间还能再加快些,为了数据好看,厚颜求票了。(未完待续。)
第414章 都会是谁?
(ps:谢谢大家的月票,今天第一更到。)
银白色小型巴士驶入景文,下车时,看到唐磊几个已经有说有笑,黄景耀才放心的让他们回了各自班级,他自己也带着孙明辉赶向宿舍楼区域,这小子论文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总归不是一件小事,至少也得吃顿好的帮他庆祝下。
到了地点后把李文育等教授们,还有韩俊、张鹏、李涛几个叫出,一行才杀上学校食堂,让几个精通各省份菜肴的大厨备了满满一桌子美味佳肴。
也是席间,黄景耀才知道孙明辉写论文这事,是在李文育各种指点乃至修改的帮助下才完成的,不过说的也是,一个高中生写作文估计没问题,写论文?没有专业人士指点肯定很难写好,更别提他写的还是英文论文。
这件事,除了李文育和其他两位东大教授,韩俊张鹏以及王立伦唐峥等都是不知情,拿到样刊后这几位教授才边赞扬边笑骂,都给予了孙明辉极高的肯定。
王立伦就说,只冲这篇论文,孙明辉若想以后留在哪个大学任教,这资本就足够了,毕竟这是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给予的肯定,以往都是各行业大拿才有资格刊登的,甚至他就算拿着论文去拉科研经费,一样是足够的。
一顿庆功式晚饭,在极为喧闹的氛围下结束,李文育甚至还喝多了,直接被抬着下桌的,按他在席间的话。以前最多是在国内各杂志刊物或者国际上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杂志上发表论文。科学。哪怕这一次他只是第二作者,这也是第一次,冲这个,他就给自己灌了一斤多白酒,看起来比孙明辉都更兴奋。
晚宴结束,黄景耀才揉着微微发晕的脑门走向了办公室,他喝得不少,但离醉酒程度还远。清醒一下他还是准备继续研究资料的,就是那些高一高二学生们的资料。
然而才坐在办公桌后泡了杯咖啡喝上,一股意念突然就在他脑海中泛起,这还是仙宝传达来的意念,内容是黄景耀累积教导出九名大才,仙宝再次开启人文社会回馈之力,可以让他选择一门自身天赋,以回馈之力加持到超极限程度。
这意念顿时让黄景耀精神一震,脑海中的微微晕醉感彻底消散。
“又可以加持自身天赋了?这么快?”
震惊惊喜,黄景耀一时间都有些不敢相信。上次累积出九名大才后,选择了自身的体质天赋。持续到现在,他对超极限体制天赋真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还是那句话,一个人天赋不管在高,天赋都只是天赋,你不去运用发挥不去培养,只会烂在你身上,黄景耀得到超极限体质天赋近四个月,一直在努力锻炼着自己身体,除了每日跑步是必须的,还跟着许伟明练拳,三套军体拳也有锻炼身体素质的能力。
近四个月下来,他的体质天赋也发挥的更好了许多,刚得到时,他72个小时只要休息一两个小时,其他都能精力充沛,现在?现在则是108个小时只需要休息两三个小时,其他都能保持极好的状态。
五天五夜,只要休息两三个小时,这几乎是非人类体质了。
一套简单的军体拳,靠着身体直觉和本能去发挥,他都能和许伟明在拳脚上不分高下了,以许伟明的说法,就这么套拳,黄景耀若面对一般危险,轻松搞定十多个成年男人绝对很简单。因为他不止拳法精通,速度,力量和反应力也比普通人快得多,你打一拳,别人眼睛看到了却还没传达给肢体,拳头就到身上了……
就算面对十多个人合围,他们一拥而上时,黄景耀速度够快,其他人跟不上他的动作速度,那和一次面对两三个人也没多大区别。
也是这样,许伟明才会在最近几次黄景耀想单独行动时不再反对坚持。
林林总总各种好处,怎么不让他满意?
再次得知可以给自己加持天赋,那种惊喜都很难用语言去形容了。
“又累积出九个,都会是谁?高考里全省文科前三甲,孙志强、赵安乐、李萌萌算是三个,然后李涛、张鹏、韩俊也算三个,剩余三个都会是谁?”
按照上一次的推断,黄景耀很轻松猜出了六个名额,就是剩下的脑海中思索几圈,他也有了一定预想。
比如就在前天,还有一个叫严宏昭的小家伙笑着打电话来报喜,说他在暑假里经常锻炼,没进大学前就在一高田径场上把男子八百米跑练到了一分41秒,极为接近世界纪录,然后等北体开学时,刚分好班级没多久,在教练面前露了一手,直接引起小轰动,更被几个名教练哄抢。
这应该就是第七个,和上一次累积的九名里王昊一样的体育生,一样能有希望在田径赛场上打破世界纪录,能在奥运会拿金牌的好苗子,那么说他是大才,很正常。
这是第七个的话,剩余两个也很好猜了,去年他接手五六班,两个班加起来只有两个体育生,两个美术生。
而这一批学生,他增加其天赋的时间,远比前年时给王昊等人加的早,那一批王昊几人,都是后半学期高考前才逐渐给他们把体育、美术天赋加到**,因为最开始黄景耀手里文气有限,要优先加持文化课天赋,加的晚,王昊等人想把天赋完全发挥,就得慢慢去训练、适应,发挥,直到进大学半年多才逐一爆发出来。
这一批加的早,已经在罗权一高适应了近一年,那么一进大学就爆发,不算意外了。
“体育,美术,只要他们把握的好,爆发起来的确很快,至少比正常学生在文化课上爆发的更快。”
明白什么后黄景耀还在惊喜,办公桌上就响起一阵手机铃声,等他看了眼手机,也立刻笑了起来,来电显示,是一个朱小美的名字。
这正是去年两个美术生之一,既然对方打了电话过来,应该就是证明刚才是她在美术上得到了突破,被不少人认可才成了大才?(未完待续。)
第415章 超极限医学天赋
欣喜的抓起手机接通,黄景耀都没说什么,对面就响起了朱小美欢快的话音,“黄老师,黄老师,我被何老师收为弟子了,哈哈,太好了。”
欢快兴奋的话音里,朱小美很快就详细解释起来,她当初报考的美院是央美,以校考第一的成绩直入,开学之前,她除了偶尔学一些文化课成绩,其他时间都是在研究大学教材里才有的课程。
暑假里也一直是如此,更让她在国画专业上的能力突飞猛进,等央美开学,才分好班级,她一副山水画就震惊了导师,那副山水画已经有了国画中的意境之美,形神兼备,超出了绝大部分大四生的能力。
那位导师则是当代山水画名家何先月的弟子,私下里找到朱小美各种问询对答,半天下来又被朱小美惊的不轻,这个新生只靠自学,其实已经把大学课程学得差不多了,天赋之高让他除了惊叹还是只剩下惊叹。
最后,他就把朱小美引荐给了何先月。
说起何先月,黄景耀以前还真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朱小美解释里,那就是当代国画,山水画里的泰山北斗,还是张大千的弟子,其模仿的张大千山水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指不定再过几十年后,也会成为张大千那种能名留青史的大画家。
又在何先月那里住了两天,各种接触下来,连何先月都对朱小美的天份以及现有的画作能力惊动,忍不住动了收徒之念,今天晚上就是那边的拜师宴……
一通详细解说下来。电话都打了二十多分钟。等黄景耀再次恭喜道贺。挂了手机后他才忍不住感慨起来,这一批天赋增加的早,然后经过努力适应的学生,比上一届王昊和张琳琳等人的道路都要走的更顺畅许多许多啊。
去年的张琳琳,现在早成了画坛新秀,举办了两次个人画展,精心绘画出来的油画,也能以几万的价值被人购买收藏了。
可张琳琳毕竟是入校半年多后缓慢稳定展露天赋。也没听说她被哪个名家收为关门弟子,朱小美倒好,一进去才开学不久,直接成了国画大师的弟子?
何先月名字他不熟,但张大千这个名字可是如雷贯耳,那是历史留名的大师。
这位大师名下弟子上百,连蒋委员长的夫人宋美龄都是其弟子呢,以前黄景耀是不知道,现在朱小美成为那位徒孙,这才更了解了一些。知道这一门在国内画坛有多么大的影响力。
“去年两个体育生,两个美术生。恐怕只有王思琪路没这么顺了……”
那一届四个特例,两个体育生还是进的北体,朱小美进的央美,但另一个王思琪却是来了个大转折,通过艺考考进了中影。
真正接触后,王思琪才在一次交谈中告诉黄景耀,她并不怎么喜欢美术,当初成为美术生,是因为对文化课更不感兴趣,更不想学,她最想的是成为影视明星之类人物,直到后半学期,黄景耀才逐一给她增加表演天赋,时间和去年给王昊等人加持是差不多的。
所以王思琪就算进了中影,想崭露头角都得晚上许多。
“算了,每个学生自己的路,还是看她们自己,我现在得考虑下,这第二种超极限天赋该选择什么。”
上一次考虑来考虑去,黄景耀把天赋提升选在了体质上,就是对他最实用的教学天赋、心理学天赋等,其实本来就不差,对于他开展工作教育等,提不提升都影响不大,那自然可以不用急。
现在也一样的,心理学天赋他是足够的,教育天赋等开办了景文后,他都没有走在执教前线了,一样不用怎么提升都行。
抛开这两种天赋,还有什么天赋都最值得提升?一时间黄景耀都泛起了难,有些拿捏不定了。
点上一根烟,随后是第二根,抽了三根烟后黄景耀才一咬牙,“就选医学天赋吧,那样子我就有机会自己研究下自己的身体了。”
选择了医学天赋,意念下达后天赋云墙上一股七彩气流瞬间就朝着黄景耀体内涌入,他也很快就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
再次清醒时,他依旧是坐在沙发上的姿势,拿出手机一看,这次改善天赋他昏睡了半个小时,比上次改变体质天赋昏睡时间还少得多。
下一刻,黄景耀才兴奋的起身,在大办公室内嵌的洗手间里洗刷一下,就朝着图书馆走去。他准备挑选一些大一用的医学教材才试验下天赋能力了。
至于为什么选医学天赋,主要还是超极限体质带来的作用太多,比如那一次和许伟明切磋时,黄景耀已经让对方放开手脚全力发挥,许伟明也毕竟是出身八卦名家,一身近战能力极为惊人,出拳出脚,双方力量对抗中,打的极为精彩。
不过精彩的后果是,黄景耀结束对抗后,全身酸疼,胳膊手脚发肿的地方都不止两三处,你想一想就知道,一拳几百斤力气,轰轰轰在身上打砸,你就算不怎么落下风,身体也要被击打太多次,怎么可能平安无事?
那次不止他那样,许伟明也不好受,甚至比黄景耀更惨,因为黄景耀出拳出拳的力量更大,许伟明足足养了一周,才恢复巅峰,这还是他经常需要疗养,对这些很有心得。
黄景耀呢?对抗刚结束时他是浑身酸痛,多处肿胀,然而随后工作两个小时,就没了一点伤势……
这种恐怖的身体恢复力量,也是天赋的表现,伤痛都这样,若是生病呢?黄景耀从改善体质后,还真的从没生过病。
不过他却知道自己的身体,在很多方面都是非人类表现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和唐文静第一次同床时,折腾了那么久。
超极限,本来就是超出人类极限啊。
不客气的说,他现在的身体其实就是一座大宝藏。
而生老病死,都是普通人无法躲避的事,黄景耀也没想着能躲开,他家人一样躲不开,别看现在都平安健康,可指不定哪天就出事了,等父母年纪大了,随便摔一跤可能就是骨骼断裂。
他的身体是一座大宝藏,却因为太宝贵根本不敢对外展示,所以,若他自己能在医学上有足够造诣,完全可以自己研究自己。
若能研究出什么,一些关键时候就能起到奇效了。
当然,会选择医学天赋,还是因为按照前两次的效率来看,他再等到九个大才出现,所需要的时间估计也不会太远,现在他更成了校长,以后机会也会更多更快,那第三次第四次等等都会出现,选择上自然就可以随意些,不用担心选错就等于浪费。(未完待续。)
第416章 随时可以倒背如流
再次从图书馆返回,黄景耀的书桌上就多了很多书籍,因为不少学生向往的方向,喜爱的兴趣等都有不同,他对一些事本身也知道的,知道若想学医,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
一般报考医学院的大学生,大一都是在学一些文化基础课,如大学英语、高数、计算机理论基础等等,这些黄景耀本身也不差,他在大学也学过,还曾经是师范学院里的学霸,就算放下了几年,基础也还在的。
类似的文化基础书籍,他只需要温习一下就行,真正和医学相关的书籍,是大二大三才接触比较多,医用物理、细胞生物、组织胚胎学、系统解刨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等等,才是他需要从头学起的。
而医学院本科课程基本都是五年,算下来专业教材足够四五十类。
坐下后,黄景耀一开始翻看的就是需要温习的科目,这些翻看起来时,他发现难易程度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就像是在大学掌握后温书,需要翻看理解,慢慢记忆。
过去几个小时,带着书回家,在和唐文静温存一番后,身边的人睡熟他才坐在床头看起了医学物理,然而,等超极限医学天赋爆发,黄景耀才彻底明白了,若把这超极限天赋用在学习上,会是什么恐怖效率。
一个小时,只是一个小时而已,厚厚一本需要普通学生学习一年的书籍,他已经像是印在脑海里一样,倒背如流。
这是真的倒背如流,感觉就像是一段段文气包括各种图片,需要哪些时,脑海里就像有台电脑在展示着该页面。所有的东西连标点符号都清晰的不能再清晰,倒背,就是和普通人看着书本倒着念一样。
不止倒霉如流,黄景耀对这本书,也理解吃透了六七成。
“怪不得,怪不得那些小家伙有了九的满天赋值时。面对一个个教授,都让教授们视若珍宝,可他们和我现在比起来,差距也绝对极大。”
满天赋人的学习能力领悟力如何,黄景耀不止一次接触了,王亮、孙明辉等学习起来,谈不上过目不忘也差不多了,看一遍脑海里就有印象,几天内都能记得。也能大致理解。别人讲什么,他们基本都能以最快速度领悟,一点就透,学习起知识来自然很快,也让老师们都满意的不能在满意,他们一个月学习能比得上普通大学生一年还多。
可王亮等人的满天赋,和他的超极限天赋比起来,还是有着极大的差距的。
至少他们看一遍书。只是大致有印象,背诵一段文字。能把**成完整背诵下来,可黄景耀就是体内多了台电脑,倒背如流都轻而易举。
一个小时,一本初级教材只笼统看了一遍,一目十行的样子,就彻底理解了六七成。完全不需要其他人来给他讲解。
普通大学生一年学习,需要老师一天讲一些,你学习、理解,事后还要几遍几十遍巩固这成果,加深了解。一天学多门课程,一年下来才能学好多本书。
而他如今的效率,一天不到就比得上对方一年努力了,说不定这样的最终结果,比起普通大学生学一年还更好。
深深的感慨中,就是这一个晚上,黄景耀已经把普通医学院学生,最初所需的各种专业书籍全部看完了,也理解吃透了。
一本书第一遍,看一个小时彻底记下,理解六七成,停一段时间,他不需要再拿书本,只要在脑海中想一想那些记忆住的,再去加深理解,一二十分钟就能把理解程度提升到七八成,第三次翻阅记忆,一本书基本就吃透**成。
第二天清晨唐文静睡醒时,他的成果估计已经比上其他辛苦很久很久了。
也只有大学通用类的大学英语、高数等知识,他还和以前一样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温习巩固。
“这样子下去,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学完大学五年需要的所有专业课程了,到时候就可以去向王教授他们请教着,学习更多更深入的知识了,也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吓他们一跳。说我不务正业?”
黄景耀的心情也变得微妙和奇怪起来,好在这些事都是可以解释的。
他没办法对外解释一本书一个小时就倒背如流的事,也不能对外透漏,但自从超极限体质出现后,好几天只需要休息一两个小时,其他时间,他都在做什么?
看书,看电影等等……
和唐文静同居这段时间,唐文静都也早知道他每天都会看很多书,而且书籍种类很杂,几乎各式各样的都有,所以昨天晚上带回来几本大一医学生需要的教材时,唐文静根本没一点意外,就是他从图书馆拿书时,那个管理员一样是习以为常,丝毫没觉得意外。因为他们早习惯了。
这就是一个极好的理由,就算过几天去向王立伦等人请教时,自己展现的学识可能会惊到对方,他也可以说很久以前就在学习这些,是成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会学,可以解释为兴趣爱好,也可以解释为学生们所学太多太杂,他怕自己学识跟不上,在给自己不间断的充电。
有了这样的想法,黄景耀学的也更用心了,更轻松了。
白天用十来个小时去维持正常工作,其他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外,就是看书,一周后,黄景耀就掌握了正常医学院里从大一到大五的所有教材内容。
当然,这个时期也不是说他比得上大部分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了,真正在校生不止要读课本,还有很多是需要实践的。
病理解剖、局部解刨等等,又或者接触一些实际案例病人什么的,他这方面还是零基础,到了这时,黄景耀也只能感慨自己为景文准备的太充足,随意从图书馆调集了不少课程视频,实验视频等等,只用了几天,除了没有真正动手过,他各方面能力见识,就不比九成以上医学院本科生差了,甚至更好。
直到现在,他十多天前只看过一遍的好多书本,依旧是在脑海中印刻着一样,随时可以倒背如流。(未完待续。)
第417章 第一次月考
(ps:今天第四更到,谢谢铭X同学的万赏,感谢。)
黄景耀自学医学教材时,景文内第一次考试也如期而至,高三生八月二十开学,在十一放假之前就是月考。
这次月考连孙明辉、李涛等四个复读生也参加了,总共364名学生,安排考试很轻松,平静稳定的考试结束,文理科各自只有一百多张试卷,改卷起来压力也小的厉害,因为景文不缺钱,也不是赚钱为目的,师资力量是很强的,一个文科班六门课程,就是配置的六个老师,三个班就是18个,理科一样如此。
平均下来,一个老师只需要批改六十张试卷就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真是简单的很。所以月考后,学生们29号中午离校,去面对长达八天的假期,30号上午时一切成绩已经摆在了黄景耀面前,不只是笼统的试卷,包括所有的统计数据也是如此。
黄景耀率先抓起的文科班试卷,入目所见顿时让他一喜。
文科班第一人,不算意外但也略有些惊喜,就是杨冲,总分664,这还是按照的去年高考难度而出的试卷。
第二人方晓婷,也是东华省学子,总分659。
第三人第四人,依旧全是东华省考生。
直到第五人才是外来学子,张世林,总分647,他是青宁省人,高二期末时成绩只有607,但青宁省整体教育水平本就不如东华省,这里是高考大省。那边是高考弱势省。而且上一次高考。青宁省题目难度也摆在那里,张世林能拿下647,已经很不错了。
文科第七人则是安南省的寇斌,进景文之前是661高分,比杨冲还高,这次寇斌只是641分,比高二期末还低了20分。
可就算这样,这成绩依旧超出了北大最低录取线的。要知道刚过去的高考,北大线只有627。
“很不错啊,竟然足足有9个学生破了北大线,文科班就有九个,理科班也有8个,这加起来只要维持住现在的局势,就是17人破线,虽然还比不上同外等的生源水准,可景文只有六个班,对比那些动辄三四十个班级的大校。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欣喜的放下了统计表格,黄景耀的笑已经快要从眼眶内溢出了。说起来,这一次办校招生,所招收的生源从基础上就要比去年和前年好太多太多了。
之前两年生源基础,一进班就破北大线的一个都没有呢,今年就是十多个,但这也不奇怪,前面他都是县城生源,固定的原本生源,这一次面向全世界招生,就算只按照顺序面试了一万人,可事实上那些赶来面试的,有四五成原本都是好学生。
随便挑一下,就能抓出一小半好学生的。
“尖子生里就是这一批家伙最好,不过文科前十,只有三个外省学生,理科前十,也只有两个,看来是这批外省的还没有彻底适应环境。”
一个人到了陌生地带,肯定会有一段适应期,去年王绍等一批转校生,从罗权一高转到其他学校,第一次考试就有滑坡,还不如在罗权时,但那个时候也没有哪个老师会怪他们,就是都知道少年人转校,到了陌生环境会需要适应,适应就需要花时间,让学习耽搁一些。
而王绍等人只是从罗权县转到省内其他市县,这一次景文里大部分学生都是外省,如青宁等西部转移到东部跨越半个国家,别说少年人,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快速适应,这方面不止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有差别,语言一样有,大家就算都会说普通话,可真正在学校内日常起居,又有多少一直是标准的普通话?
各方各面的麻烦下来,外省学生不如东华省的,太正常了。
这一点黄景耀在努力帮他们适应,他请了多个精通各省菜肴的大厨,就是希望一些学生在不习惯时可以自主选择,尝一下家乡风味都能更好消除这些陌生感,但现在看来,以后还得加大些努力才行。
笑着放开了最好一批学生的成绩统计,抓起另一张纸时,黄景耀的灿笑立刻就化为哭笑不得。
这是二十个外籍学生的成绩。
来自韩国的崔多妍,语文75分,英语132,数学31,文综71!
来自韩国的李彩恩,语文31,英语121,数学18,文综34。
来自日本的月岛七草,语文41,英语118,数学27,文综61。
来自美国的约书亚?戴维斯,语文9分,英语91,数学11分,文综28,总分只有139而已。
…………
这么一批外籍学生满分750的试卷,总分加起来不如国内尖子生一科成绩的都比比皆是。
奇怪么?这很正常,像约书亚等人,入校一个多月了,也只是能在口语上做到比较妥当的交流,他们说,听,不用像以前那么费力而已,说都是如此,写就?
发一张试卷下去,纯汉语试卷,他们读题目都很难或者根本看不懂,分低也就太正常了。
还有文综试卷,他们在国内就算也有历史地理等科目,可他们学的是自己国家的历史地理,到这里全是国内的历史地理。
分低太正常了。
唯一让黄景耀意外的就是约书亚?戴维斯,还有另一个英国学生,英语成绩也不过百!还没有韩国日本的三个女生考得好。
这可能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吧,他们学的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国内学的是共和国式英语。
“也没什么,时间还早,各自提升了相应天赋,就算他们前半学期都在适应,只要能在春假前做到无障碍读写听说,后半学期开始真正发力也不晚,我在县里第一年接触的那批学生,有太多都是后半学期发力呢。”
笑过后黄景耀没有计较20个外籍的低分,反而很理解。又研究了一阵子,发现六个班级,平均分也被这几个外籍拉得很低,文一班,抛开几个外籍平均分是534,极为接近一本最低录取线,加上三个外籍,一下子就拉低了分值,其他人能考五六百,他们一百多或者不到一百?一下就把后腿拖下了,只剩下510多的平均值。
但就算这样,三个文科班平均分也都在500以上,去年的二本线之上,比起之前好太多。
理科班一样是大致的水准,不过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