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叶真昔声音激昂,侃侃而谈。
话音一落,登时获得无数东洋人的喝彩。
“说得好!一个只知道记恨,不肯原谅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记恨,是最愚蠢的行为。尤其记的还是上一辈的仇恨!”
“天天抵制这个,抵制那个,你们什么时候抵制全世界?学会放下仇恨,才是正途!愚蠢的支那人,醒醒吧!”
东洋民众你一言我一语,开启了对华夏的指责。
周围的华夏游客们听着,脸上肌肉连连抖动,却无可奈何。
因为这些东洋人找到了道德制高点,他们居高临下的指责华夏不该心存记恨,应该学会原谅,和平共处。
这种价值理论是非常符合西方人的理念的,当场就获得了不少外国游客跟外国记者的点头赞同。
甚至一向以提问犀利狠辣著称的n记者,直接跳上了祭台,话筒对准王庸,问道:“是啊,王庸先生,你们华夏人为什么就是不能放下过去的仇恨?选择原谅呢?”
王庸看了n记者一眼,又看了台下叫嚣的东洋民众一眼,蓦然冷冽一笑:“原谅?我想问问,凭什么被原谅?!”
王庸声音极大,犹如雷霆万钧,带着强烈的声势冲击进了在场每个人的耳朵中。
所有人都被王庸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了一跳。
现场瞬间变得安静,落针可闻。
“无数人置身事外,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华夏人说着:原谅吧。
其实我们何尝不懂这个道理?我们也想原谅。
只是不是我们不能原谅,是我们不能忘却十万万同胞流淌的鲜血!
不是我们不能原谅,是我们无法容忍东洋政府拒绝道歉的跋扈!
确然,学会原谅是一个成熟民族的标志。就像是过去曾经遭受德国侵略的国家,选择了原谅德国一样。
但是,德国是东洋吗?
1970年12月7日,在白雪皑皑的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德国总理勃兰特惊人的一跪,胜过任何言语。也是这个时候世界人民选择了原谅德国。
可反观东洋呢?
别说学习德国了,就连最基本的道歉意图都没有释放过!
从抗战结束至今,仅仅东洋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次数就达到了六十多次!
一国最高领导人都如此,别说底下民众了!
而就在前段时间,东洋更是流行起‘金陵屠杀是谎言’的说法。
我就想问问那些制造这个谣言的人,他们晚上睡觉不会做噩梦吗?!
三十万人的尸骨未寒,却可以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否认。我想除了东洋,再没有一个民族这样了!
所以,你们告诉我,华夏人凭什么要原谅?!
历史从来不会真正过去。
如果你们有空,我想邀请你们去金陵纪念馆逛逛,看看那些血淋淋的证据,看看那些惨绝人寰的悲剧,我想你们绝对不会再开口提起‘原谅’这两个字的。
想要原谅,请先道歉。”
第九百六十三章 抄袭而已
“想要原谅,请先道歉”,这八个字,就像是铮铮之音,透过电波传到所有华夏民众的耳中。
刷!
瞬间所有华夏人血液都沸腾了。
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百岁老人,听着王庸的话语,默默流下一行清泪。作为那个年代的见证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那场侵略战争的残酷性,也更比任何人清楚侵略者的所作所为;
一个刚刚还在网上发表帖子,斥责华夏民众无脑抵制,不知道理性对待当年仇恨的中年人,悄悄的删除了自己刚刚发的帖子。是啊,想要原谅,请先道歉。对方连道歉都没有,为什么要故作大方的原谅呢?
一个本来受到东洋动漫影响,对东洋文化极为推崇的青少年,呆愣半晌。然后毅然拿起手机订了一张前往金陵的火车票。他想亲眼去看看那场惨案的过往,他不知道这会给他带来什么改变,但是他知道至少比沉浸在虚幻的动漫里强。
芝樱祭现场的华夏游客,一个个泪眼朦胧,无声的握紧了拳头。
隔岸观火的人们只会用道德大棒强加在华夏人头顶,说华夏人放不下仇恨是因为想要挑起复仇战争。只有华夏人自己清楚,这个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农耕民族,之所以迟迟放不下仇恨,仅仅是因为对方连一声道歉都没有。
既然没有道歉,凭什么要华夏人原谅?
凭什么?!
一种激烈的情绪在现场华夏游客的胸口滚动,灼烧的他们快要炸裂,想要不顾一切的怒吼出来。
只是华夏游客还没开口,却听媒体区陡然传来一声大喊:“说得好!没有道歉,绝不原谅!那些试图将道德枷锁加在受难人民头上的人,都是虚伪而卑劣的!有本事把你们的国家拿出来,让东洋侵略一次!”
这句话是用英语说得,只是带着浓重的腔调,不似纯正英文记者。
众人看过去,果然,说话的不是西方人,而是一个东方面孔的家伙。
“哼,华夏人自吹自捧,演戏给谁看呢?”东洋人不屑的冷哼一声。
声音不大,却也传到了那个东方面孔的记者耳朵里。
那记者呵呵一笑,陡然将挂在脖子上的记者证举了起来:“我不是华夏人,我来自南韩!在这次的事件中,南韩跟华夏站在一起!”
“南韩跟华夏站在一起!”
“南韩跟华夏站在一起!”
现场人群里响起一个又一个的声音,却是前来旅游的南韩游客纷纷站了出来,站到了华夏游客的旁边。
“什么?”东洋民众目瞪口呆。
只是这才是一个开始。
“菲律宾跟华夏站在一起!”
“马来跟华夏站在一起!”
“新加坡跟华夏站在一起!”
……
一个又一个曾经受到过东洋侵略的国家游客,站了出来。
尽管人数仍旧不抵东洋民众,可却又一股强大而坚定的气势凝聚,牢牢掌控了整个芝樱祭会场的气场。
王庸看着台下目光坚定的游客,眼中有淡淡泪光闪烁。
他喃喃说了数声:“谢谢,谢谢……”
然后蓦然将头转向了n记者,道:“你们呢?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仅仅在珍珠港一役中死亡的美国民众人数就超过2400人,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被破坏,以至于罗斯福将其称为‘一个无耻的日子’。大度的美国人民是不是已经原谅了那群刽子手呢?”
n记者嘴巴半张,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
他其实很想告诉王庸,美国作为一个大国是不会永远记恨一个国家的。但是不知为什么,他眼前浮现了那些惨死在炮火、海水里的人影,几千条人命在浪涛里挣扎呼喊,然后沉没消失。这让他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而沮丧起来。
美国才死了两千多人,他的感觉就已经如此。而华夏在此期间丧生了多少人?3000多万!其中将近1800万还是无辜的平民!
这个数字足以让所有铁石心肠的人为之颤栗。
是啊,没理由原谅。
“我……对不起。”n记者冲着王庸郑重鞠了一躬,轻轻走下祭台。
n记者对王庸道歉,完全出乎东洋民众的预料。
原本他们以为n肯定会站在他们这一边的,他们怎么能向王庸道歉呢?
东洋民众想不通。
原本一脸义正言辞质问王庸的千叶真昔,也面色僵硬的愣在了原地。
他万万没想到局面会发展成这样。
“怎么办?”一个东洋官员焦急的走上前,悄悄问千叶真昔。
千叶真昔微微沉吟,冲那个官员道:“我来解决。”
然后就见千叶真昔一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下一秒,他换上一副略带沉痛的语气,缓缓道:“反战,永远是人类不变的主题,也是我多年来始终坚持的观点。在此,我愿意利用这次芝樱祭,为所有死于战争中的人类祈祷,同时祈盼未来永远不会再有战争,所有人类都能和平共处。祭典,开始!”
王庸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怒意。
千叶真昔实在太老江湖了,他就像是一个修行百年的太极高手,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施加在他身上的重量化解。
王庸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被千叶真昔一句话就化解了一半。
本是针对东洋政府拒不道歉的一次发难,在千叶真昔嘴里却成了一场所有人类的反战大祭。
如此一来,应该受到谴责的对象也从具体的东洋,转变成了虚无缥缈的全世界战争发动者。
从古代到现代,发生过多少战争?死亡过多少人类?根本无法统计。
自然也就没法谴责了,只能高举反战的标语,表示决心。
“老狐狸!”华夏游客愤怒的骂道。
“狡猾的东洋矮子!”南韩游客也怒骂。
“千叶大师果然不愧东洋国宝级大师!有他在,东洋国运无忧!”东洋民众则喜滋滋的赞叹。
砰!
而这时,忽然一声巨响传来。
所有人都被惊到,下意识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然后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樱花烟火绽放在圣樱山的山顶。
这朵烟火笼罩范围十分巨大,持续时间也极长。在空中连续爆开五次,五种不同颜色的花瓣相继绽开,重重叠叠排列一起,构成一朵繁复而美丽的樱花。
“好漂亮!”
“真壮观!”
“吓我一跳,差点以为圣樱山爆发了呢!”
圣樱山是一座活火山,只是近三百年陷入了休眠之中。过去它可是曾经爆发过十多次,每一次爆发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而据专家估计,如果圣樱山于现代再次爆发,会造成至少25000亿日元的损失。
这种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所以那个说圣樱山爆发的家伙一出口,就招来不少东洋民众的白眼。
这个时候可不适合说这种不吉利的话语。
山顶的烟火足足持续了一分多钟,才缓缓消散在空中。
“美极了。只可惜只有这么一次,照片都没来得及拍。”有游客遗憾的叹息道。
而游客的话音才落,忽然就见一朵焰火又腾空而起,绽放在空中。
依旧是一朵樱花,只是比起山顶的那朵来,小了不少。
“还有!快拍!”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拍摄。
还没按下快门,却见又是砰的一声响,第三朵樱花焰火也升空了。
紧接着第四朵,第五朵,第六朵……
一朵又一朵的樱花焰火绽放在空中,连接成一条直线,从山顶径自朝着山脚而来。
焰火燃放的时间也卡的很准,前一朵刚刚消失,后一朵就正好绽放。
就如同一朵樱花正在横渡虚空,穿梭空气而来。
当最后一朵樱花升起时,坐标正好来到了祭坛的上空。
随着这朵樱花的消散,矗立在山脚下的祭坛轰然一声,熊熊火焰倏忽腾起,绽放成无数朵细小的芝樱。
千叶真昔设计的祭坛点火,却是如此完成的!
“卧槽,这创意有意思啊!这次芝樱祭比往年搞得大气多了!”
“东洋人在精致创意方面确实有着特殊的天分,这樱花焰火的燃放有一种让人窒息的美丽。”
“快看,更震撼的来了!”
随着呼喊,人们立马发现漫山遍野的芝樱花海里蓦然冒出道道火光。
火焰汹涌,以祭坛为中心,从山脚迅速蔓延到半山腰,覆盖了所有芝樱花海。
远远望去,就像是圣樱山被极光火海笼罩了一般,美轮美奂,煞是漂亮。
看到这一幕的游客全都张大嘴巴,合不拢嘴。
他们自然看出来这不是真正的火海,而是一种利用高科技led灯光造成的渲染。
但是在火海燃起的刹那,他们差一点就信了这是真的。
那种心底强烈的震撼,久久盘桓在他们心头不散,以至于好多人都举着相机忘了按动快门。
千叶真昔站在台上,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他得意的一笑,看来这次的设计非常成功。不光让所有人忘记了刚才的不快,还成功收拢了众多外国游客的心。
可千叶真昔没得意多久,就听王庸蓦然哂笑一声,开口道:“我真当是什么新鲜创意呢,原来只是抄袭而已!”
第九百六十四章 怕你钱不够
听到王庸这句话,千叶真昔胸中压抑已久的怒意瞬间爆发出来。
“抄袭?你以为这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像是你们华夏一样,除了抄袭再也不会其他手段?要说抄袭,谁都有资格说,偏偏你们华夏人最没有资格说!”千叶真昔胸膛剧烈起伏,怒斥道。
台下东洋民众正沉浸在美丽幻想中,骤然被王庸一句话惊醒,也是一脸的愤怒跟不满。
“最擅长抄袭的华夏人竟然说我们抄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这就跟乌鸦呱呱叫着说别人黑一样!可笑!”
“谁能说出一个近现代华夏自主研发的东西,我就给他十万块钱!”
“哎呀,出题的这位老兄太为难人了吧?众所周知华夏根本就拿不出一件自主创新的东西。你这十万块钱是别想送出去喽!”
“哦,那就遗憾了,可惜我今天还特地带了一张卡。有钱也送不出去的感觉,真的很糟糕啊!”那个老板模样的东洋人挥舞着手里一张银行卡,大笑道。
周围的东洋人也是齐声哄笑。
在哄笑声里,却听王庸悠悠然开口:“没关系,我帮你。一件十万,我怕你卡里的钱不够哦。”
“呵呵,你挺有自信?不够我可以回去取,但是我更担心你连这十万块钱的现金都拿不走!”东洋老板斜眼道。
王庸只是一笑,然后掰着手指头徐徐开口:“只在华夏国内有名的我就不说了,免得说我欺负你。我给你数数国际上有名的。”
“第一个,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而华夏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为世界油田勘探带来了重大影响。
第二个,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的蛋白质。过去世界绝大多数的科学家认为生命体是天然的,觉得人工合成生命体属于天方夜谭,而华夏人让它变成了可能。我想这个愚钝如你,大概也听过。
第三个,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水稻的培育成功,不仅缓解了华夏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还推广向世界,在其他粮食贫瘠地区得到广泛种植,为世界粮食问题短缺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个,青蒿素。屠哟哟刚刚凭此发明获得了诺贝尔奖,我想不需要我过多介绍了吧?
第五个,来点贴近大众生活的,u盘。世界上唯一获得基础性u盘发明专利的是来自华夏的朗科公司。
第六个……
第七个……
第八个……”
王庸一口气说了二十几个,听得台下的游客们瞠目结舌。
包括华夏游客在内,都没想到连续错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华夏,竟然仍旧有着这么多世界级的发明专利!
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引领性创新。
“这……怎么可能?”那个东洋老板勃然变色,挥舞着银行卡的手也变得沉重起来。
王庸到目前为止,总共说了二十五个,加起来就是二百五十万。
而看王庸势头,似乎还没有停止的意思,仍旧在不慌不忙的说着。
东洋老板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王庸要是说一百个,那他岂不是要赔出去一千万?
东洋老板大概没想到,王庸还真准备说一百个。
因为王庸恰巧看过一篇文章,里面介绍的就是华夏近代的一百个重大发明。
大多数东西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发明,只是没想到是华夏人首先发明的而已。王庸只看了一遍,就记得大差不离了。
一篇文章换来一千万,可见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停,不要说了!我认输!”东洋老板随便搜索了几个王庸说的发明,然后悲哀的发现王庸说的都是真的。那些确实都是华夏的发明创造。
他的孤陋寡闻使得他作出这种无脑举动,他现在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太遗憾了,本来我想说五百个的。你要知道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华夏光田间地头的小发明创造就不计其数。”王庸摊摊手,道。
东洋老板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
他带着哭腔走上前,把手里的银行卡递向王庸:“给!里面是五百万,剩下的钱我回去取。”
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至于他是否真的会回来,那就不得而知了。
“滚吧!没见识的暴发户!”华夏游客解气的喊着,意气风发,不自觉挺直了身板。
以后谁再说华夏是山寨大国,没有自主创新,就把王老师说的这些拿出来怼他们!
现场其他国家游客听罢,也是有些惊讶的窃窃私语:“没想到华夏竟然有这么多发明,长见识了。”
电视台记者们也是面面相觑,恍然察觉他们似乎被西方一直以来的偏向报道误导了。华夏科技远没有想象中那么贫乏。
眼见现场舆论又要不受控制的倒向华夏,千叶真昔赶紧道:“王老师,请不要转移话题!回答我,我们芝樱祭的开幕仪式到底抄袭了谁?!如果答不出来,你必须向在场这些辛勤努力了一个星期的工作人员道歉!”
不得不说千叶真昔很会煽动人心,他故意说工作人员努力了一周却被质疑,这不公平。任是谁听了都会觉得愤怒。
王庸不以为意,只是扫了千叶真昔一眼,道:“不知道千叶老师还记得08年华夏的奥运会开幕式吗?当时开幕式上有个从安定门中轴线一直进入鸟巢的焰火脚印,千叶老师难道不觉得你们的樱花焰火燃放方式跟大脚印过于相像了吗?”
千叶真昔还没回答,台下的游客先躁动起来。
“对,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我就说当时觉得哪里见过一样,原来是抄袭华夏奥运会开幕式!”
“华夏那次的开幕式真的是叹为观止,我在旧金山收看了全程转播,被狠狠的震撼到了。那个大脚印焰火我也记得,确实跟今天的樱花焰火很像。”
“我也有印象。只是大脚印比樱花焰火震撼多了,我忽然想回家再看一遍华夏奥运会开幕式的重播了,那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文化展演啊!”
听着台下观众的议论,千叶真昔眼中闪过丝丝怒意。
既生气于王庸屡屡找茬,又生气于设计这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这次是世界范围内的直播,怎么能做出抄袭这种事情呢?这是在抹黑东洋的国家颜面!
可他又不能发作出来,只能尴尬的笑笑,道:“相似而已,也不能就称为抄袭。难不成我今天做了寿司,你也做了寿司,你就是抄袭我的菜谱了吗?”
“呵呵。”面对千叶真昔“白马非马”式的诡辩,王庸只是轻笑。
公道自在人心,这件事只是听台下观众的议论就已经知道结果,无须跟千叶真昔争辩什么。
千叶真昔明显也明白这一点,他脸上带着一抹阴沉,声音里透出淡淡疲倦,道:“时间不早了,芝樱祭可以开始了。有请祭祀人员!”
一旁的祭祀人员赶紧上台,配合千叶真昔把这段尴尬遮掩过去。
一时间,在火焰般跃动的芝樱花海里,一群穿着祭祀礼服的东洋工作人员,开始历年一次的芝樱祭。
东洋许多祭祀风俗沿袭华夏,比如开场的三声鼓,就是华夏祭祀典礼里的“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三声鼓结束代表着祭祀大典正式开始。
然后便是执事、陪祭官、主祭官就位,上香行礼献歌等等环节。
这一套流程其实有些无聊,对于展示民族文化作用也不大。
千叶真昔深知这一点,所以故意将其简化。本来需要进行一个多小时的祭典,仅仅十多分钟就结束了。
接下来,却是千叶真昔想要表达的重点了。
东洋文化展演!
“等了这么久,想必大家也累了。所以接下来大家可以一边免费品尝东洋美食,一边欣赏东洋文化表演。希望此次芝樱祭能够给大家带来难以遗忘的回忆!”
千叶真昔一拍手。
登时就有大批穿着传统东洋民族服装的女性迤逦而来,手里端着不同的食物。
清酒、寿司、饭团、天妇罗、三文鱼刺身、乌冬面等等,依次摆放在了美食桌上。
游客们纷纷上前取用,而取用之时,东洋工作人员则不厌其烦的给外国游客介绍这种食物的名字跟制作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典故。
媒体记者更是有专门的区域品尝报道。
却是无形中将东洋美食文化通过镜头传递了出去。
“虽然心机,可不得不说千叶真昔为了宣扬东洋文化做足了功夫。而更难能可贵的是现场这些东洋人竟然主动礼让,让外国游客先行品尝。在这点上,却是值得华夏人多多学习。”王庸观察着人群动静,暗暗道。
正想着,却听祭台上陡然传来一声唱曲。
却是文化展演开始了。
台上表演的是东洋最具特色的能剧。
这种融合了戏曲、杂技、故事等形式的表演,登时就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外国游客一边吃着东洋美食,一边看着能剧,不住口的称赞。
大有被东洋文化吸引的架势。
第九百六十五章 曲子不对
“王老师也喜欢我们东洋的能剧?”
这时候,一个东洋记者看到王庸正在观看表演,不由走上前,暗含心机的问。
如果王庸回答喜欢,那么他在接下来的报道中就找到了话题,会大肆渲染这一点。
也许东洋民众对此不会有什么反应,但是华夏民众绝对会炸锅。
王庸深谙面对记者,说话一定要时刻注意。指不定他们看似随口一问的话里就暗藏什么陷阱。
王庸轻轻一笑,看向记者:“如果看一眼就算喜欢的话,我想我可能也喜欢你。”
“……”东洋记者尴尬的笑一声,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
倒是王庸主动开了口:“实话实说,能剧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每一出能剧中蕴含的音乐、舞蹈、狂言等等都是对于古代艺术结晶的再现,值得东洋政府大力提倡保护。这种看似荒诞的舞台艺术,实则传达者稀有的美学氛围……”
东洋记者愣了一下。
王庸竟然在夸奖能剧?这个从进入东洋就一直像是一个斗士一样战斗不停的民族主义者,竟然在夸奖东洋的艺术文化?
这家伙是不是拿错剧本了?
东洋记者不敢相信。
就连旁边的摄像师也是面色惊讶,有点不信这话是从王庸嘴里说出来的。
电视机前的东洋民众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意洋洋:“看吧,艺术是伟大的。即便是王庸这样的混蛋,都被东洋伟大的能剧表演给征服了,罕见的说了几句人话。冲这一点,我对他的讨厌减少了百分之一。”
只是东洋民众的这百分之一讨厌还没来得及减去,就被王庸下一句话弄得又增加了百分之百。
王庸眼神略带迷离,眺望着舞台上的能剧演员,继续道:“仅仅是一个沿袭了华夏散乐的能剧,就已经表现出来如此美感,如果华夏所有古老剧种都流传下来,该是何等的光彩夺目啊!”
东洋记者瞬间想要骂人。
原来你前面说了那么多,重点在这呢!故意把能剧夸上天,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能剧再吊也是从华夏散乐变化而来!
心机boy!
虽然心中怒骂王庸,可是东洋记者深知王庸这句话无可辩驳,能剧当初却是从华夏散乐演变而来,就连能剧的伴生艺术——狂言,也是奈良时期从华夏传过来的。之后东洋民间艺人在此基础上填补了一些滑稽表演,逐渐形成现在的形式。
“呵呵,其实现在能剧早就走出传统桎梏,契合现代了呢!就像是您看到的这一出,就是一出典型的现代戏。剧本跟台词都是千叶真昔老师亲自提笔撰写,在东洋国内颇受欢迎。还曾经去过澳洲跟英国表演,也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欢。”东洋记者赶紧转移话题。
“哦?”王庸一挑眉。
没想到这剧还是千叶真昔写的台词。
“嗯,不错。就是……”王庸细听了几句台词,确实很见功力。千叶真昔在东洋有偌大名头,显然不是吹出来的。
不管是遣词用句还是意境契合,都属于上乘,可以称之为东洋的“雅言”。
雅言是华夏词汇,区别于方言,《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王庸称千叶真昔的台词为“雅言”,算得上极高的评价了。
东洋记者现在听到王庸夸赞,已经不敢高兴了,生怕王庸忽然来个神转折。
更何况王庸这句话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呢。
“就是什么?”东洋记者赶紧问。
王庸摇摇头:“算了,没什么。看表演吧。”
“……”东洋记者恨不得掐死王庸。话说一半,吊起别人胃口,忽然不说。算什么事情?
东洋记者正想继续追问,却听耳边陡然响起一个声音:“有什么意见就说,我千叶真昔还没到接受不起别人意见的地步!”
“那我真说了?”
“说!”
王庸上前一步,指了指正在吟唱的一个演员,道:“他唱的是俳句吧?”
千叶真昔点点头:“没错,是俳句。”
俳句,是东洋的一种古典短诗,由“五…七…五”,共十七字音组成;以三句十七音为一首,首句五音,次句七音,末句五音。要求严格,受“季语”的限制。由华夏古代汉诗的绝句体诗发展而来,融入了东洋民族特有的审美。
千叶真昔作为东洋文化界的巨擘,在俳句方面的造诣也非常深厚。
像是这场能剧中的台词,随便挑出几句,都可以将其当成一段精美雅致的俳句来赏析。
这种文学造诣其实相当了不得,这也是千叶真昔十分得意的一点。
此刻能剧演员演唱的便是其中著名的一句——“迷蒙马背眠,月随残梦天边远,淡淡起茶烟”。
这一句俳句曾经被当做东洋小学的教材范文,入选过全国小学课本。
而千叶真昔更是特意为此谱写了曲子,力求完美表达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