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全民大学霸-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都是健忘的,获益者更是如此。在他们看来,当外地人将京城建设繁华之后,所有外地人都要滚蛋,留下他们本地人享受。外地人享受一分一毫,就像是割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一般难受。于是,他们开始敌视外地人。
在这种城市之中,人们很难得到温暖,也得不到温暖。当他们带着憧憬,带着希望来到这座城市之后,多年打拼依然一无所得,落得满身创伤才会黯然离开。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也都在继续。华国人太多,总归有一些不怕死,不怕痛的人,他们或许会演绎出自己的传奇,或许会黯然收场。他们却不会后悔。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人生吧。
其实在王宁眼中,京城并不是太适合居住的城市。这里人口太多,两亿多人挤在这座城市之中,让这座城市看着相当拥挤。再加上一直没有太大改变的自然环境,沙尘暴还没有赶走。雾霾再次来袭,在这座城市生活一天都是受罪。
他更加倾向于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小城市之中,过着慢节奏的生活,邀三五好友爬山涉水,不要给自己那么大压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当然了,这种想法在很多人眼中有很大的漏洞,那就是王宁没有交代怎么赚钱养活自己。
对于这个漏洞,王宁只是淡淡一笑。掏出自己的存折,上面的数字能够亮瞎一群人。
所以,王宁这种生活只属于少数人,就像是朋友圈中各种炫富的好友,可望而不可即。不管心中什么样的想法,羡慕也好,妒忌也罢,看看就行。关闭手机之后,你还是要爬起来工作。赚钱养活自己。
我们都是大多数,没有少数人那么幸运,只能面对着艰难,面对着冷漠,放低自己的尊严艰难求生。
如果是以前,王宁也是大多数。而现在,他成为了少数之一。
无疑,沈崇峰也是少数,他在这座城市之中占据着最好的资源。衣食住行,没有一样需要他担心。只要他需要,国家会解决他的任何事情。而这一切,何尝不是他自己独立打拼出来的呢。
还是上次王宁来到的别墅群,原本寂寥的小区充满着欢声笑语。一群在实验室严肃的科学家们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科学家也是人,除了少数性格古怪的人之外,大多数人也需要家人的陪伴。
因为家庭的原因,大多数科学家们的后代也走上了父辈们的道路,开始自己的打拼,很多地方进去容易出来很困难。一年之中都可能见不到一面,所以他们很珍惜春节期间的团圆,稍微放下实验室的工作,将时间留给了家人。
沈崇峰一家也是如此,沈伟明,吴玲两位拥有军衔的高级研究员正在厨房包饺子,弄得一身面粉也不在意。
“师兄,师姐,新年快乐!”看到两人,王宁微微打了个招呼。
“爸,王宁,你们俩这是怎么了?中科院发年货了?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回来!”王宁跟沈崇峰现在的形象有点不太好,就跟有首歌里面唱的一样,王宁左手一只鸡,沈崇峰右手一只鸭,剩下的东西都在沈铁手里,形象有点搞笑。
“哪有,院里的大老粗可不会在意有没有年货,这些东西都是小宁带过来的。”沈崇峰手里拎的是一篮子咸鸭蛋,这些都是舅妈亲手做的。
“过来给老师拜年,也不知道要带点什么,干脆带了一点家乡土特产过来,这些都是家里人亲自做的,保证天然的绿色食品!”王宁将一篮子土鸡蛋放在地上,笑着说道。
“行啊,晚上就好好尝尝这些绿色食品,味道肯定不一样!”吴玲笑着说道,她也不在意这些东西,在科学家们眼中,也就只有学术研究才会让他们在意,至于其他礼物之类的,还真不会太放在心上,所以她轻易的收了下来。
“那好,晚上我可就有口福了!”王宁笑着说了一句,然后才看着满桌子的饺子:“今天有其他人拜访吗?怎么包这么多饺子?”
沈伟明将一个包好的饺子放下,回答道:“就算是有人拜访,饺子也不给他们吃,这是留给咱们一家人吃的,外人我还舍不得呢!”
沈伟明对王宁的印象很好,等到王宁第二猜想,数学镜子体系出现之后,他对王宁的态度更加和善,在他眼中,父亲的学生当然就是一家人了。
“这也太多了吧,我可吃不完!”沈伟明的态度让王宁感动,原本的距离感立马消失了不少,打趣了一句。
“当然吃不完,剩下的是留给小雪的,她喜欢吃我们包的饺子。可惜,过两天我跟她妈又要回研究所,没有时间包给她吃,现在多包一点,等她想吃的时候可以煮!”沈伟明回答道,语气中满是歉意。
这种歉意是对自己孩子的,跟当时沈崇峰将精力放在实验室没有办法顾及家人一样,他们也走上了父亲的道路,对家人的关心有点不足了。
对父亲,沈伟明当初或许有点怨恨,长大之后,他才真正明白自己的父亲。也愿意承受父亲的志愿,开始属于自己的奉献。(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三章 莫名的敌意
每一个试验不是拍一拍脑袋就可以完成的,所有的试验都建立在无数次思考,无数次推演,无数次操作,无数次失败之后才会成功。它不像是人们眼中看到的那么简单,觉得试验很容易。
那些都是明面上的事情,暗处的辛苦,暗处的努力根本不是普通人可以了解的。就好比一次次的航空飞船升空,普通人知道华国2008年第一次试验。
其实在这之前,华国进行过无数次试验,十几年前就开始进行了航空试验,那是庞大到不可思议的工程。从提出试验,到制造,到升空,到成功,一代科学家努力了十几年才最终完成。
在这其中付出的心血,付出的努力,付出的时间是无可计算的。不客气的说,2008年成功登月的那个航空火箭上面任何一个部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拥有的资料都可以充满一件实验室。
更别说大的部件,还有后期的运行,程序,每一个步骤都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演练,试验。
就算如此,2008年的试验依然有失败的可能。很幸运,华国成功了,成为了进入宇宙的行列之一,展现了属于自己的科技实力。
而在这背后,是无数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沈伟明,吴玲两人就是其中之一。
他们的研究或许不在航空科技上面,但是他们负责的试验依然很重要。也许正在他们陪着孩子,正在包饺子的这段时间,实验室就在进行某项试验,某个重要试验有了一点小小的进展。
这些,都需要他们全部参与进入,将精力奉献给国家。对孩子的重视自然就会减少很多。虽然没有明着说,他们对家人还是很歉意的。
现在可以为家人做一点,他们就准备多做一点,也算是弥补自己的歉意。
“都是做研究的,小雪肯定会理解你们的!”沈崇峰对沈伟明何尝没有歉意,当初的他比沈伟明还要投入。甚至为了进行最后的试验,他连妻子去世的时候都不能离开。是在沈伟明跟国家的操办下,他的妻子才被下葬。
为了这件事情,沈伟明跟沈崇峰的关系一度闹得很僵,不说成为仇敌,也算是水火不容。也就在沈伟明有了孩子之后,父子两个的关系才缓和了下来,他才取得沈伟明的原谅。
沈崇峰其实还算是比较幸运的,同样有不少科学家跟自己的后代水火不容。也只有在死去的时候才获得了孩子们的原谅。这就是特殊行业的原因,很多苦楚只有自己清楚。
“对,我理解爸妈的工作性质,我不会埋怨你们的!”沈崇峰说完,沈伟明他们还没有说什么的时候,一道清脆的声音从二楼传来。
转过头,王宁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惊艳。
说实话,他见过很多美女。从孙娜到叶静秋,到莫小贝。还有周雅,很多女性都很出色,不管是外貌还是气质或者是身材,全都属于一流。放在哪里都是当之无愧的美女,女神级别的。
然而她们跟面前的女孩相比,还是有了一丝差距。女孩很漂亮。精致如洋娃娃一般的面容,白皙光滑的皮肤,高挑的身材,再加上得体的打扮,让她看上去像是雪山上的白莲花。清丽脱俗,超凡脱俗。
如果只是外表的话,王宁也不会露出惊艳的表情。实在是他见过的美女太多,身边的,网络上的,还有主动勾搭他的,自然美女,人造美女他都见过。在他眼中,不管多漂亮的美女都无法引起他太大的波动。
真正让他感到惊艳的其实是对方的气质,清丽脱俗的气质之中却有着一种自然流露出来的骄傲,自信,以及书卷气息。那是女孩生长环境跟常年累月坚持留下的独特印记,让人一眼看上去就不知觉的被对方吸引。
不只是王宁,女孩在见到王宁第一眼的时候也被他的外貌所吸引。帅哥他见过很多,俊美的同时还有高雅,清新的气质,王宁算是第一个。尤其是配上对方的成就,不怪身边有那么多人喜欢他。
不过不管王宁到底有多优秀,女孩还是有点看不惯王宁:“你就是那个王宁猜想的发现者王宁?”
王宁微微一愣,女孩对待自己的态度可不算是和善。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自己应该是第一次跟对方见面,对方露出的敌意是怎么回事?
摸了摸鼻子,王宁轻轻说道:“如果没有重名的话,我应该就是你口中的王宁!”他大概知道对方的身份了,称呼沈伟明父亲的只有一个人,曾经在张靖口中听过的沈如雪。
张靖跟王宁说过,他之所以到玉兰工业大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面前的沈如雪。当初两人曾经说过,想要一起到玉兰工业大学学习,结果等张靖按照约定报名了玉兰工业大学之后,沈如雪一个华丽转身跑到了清华。
很明显,沈如雪把张靖给耍了。
明知道被耍,张靖还不以为意,依然死心塌地的等着沈如雪。当初王宁还有点想不明白张靖的想法,见到沈如雪真人之后,他倒是有点理解张靖了。
备胎在女神面前,智商一向是不够用的。女神稍微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就会付出一切,达到张靖那种程度的备胎,王宁也实在是不好说什么了。
确实,沈如雪足够优秀。不管是外表,还是内在,还是家庭,都是女神级别的。只是王宁不是张靖,他可不会为了一个女孩死心塌地。你在漂亮,再优秀,性格不好,我才不甩你。
王宁是这种想法,沈如雪估计也是这种想法。上下打量了一番王宁,最终不屑的说了一句:“你果然就是王宁,我也没看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不就是运气好跟爷爷发现了一些数学上的猜想,竟然用自己的名字作为猜想名称,你还真是不客气!”
听到这句话,王宁倒是不在意,他成名以来,羡慕嫉妒恨的人海了去了。他早就无视那些质疑,批评声了。反倒是沈伟明脸色一变,高声呵斥道:“乱说什么混话,研究上哪有什么幸运之说,不会说话就给我闭嘴!”(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讲解
“哼!”
沈如雪并不在意父母的教训,骄傲的一甩头,转身回自己房间去了。
看着沈如雪的背影,沈伟明歉意的看着王宁:“小宁你别介意,如雪的性子比较骄傲。在学术上确实还算是有点天赋,弄出了一点成绩。就是跟你相比起来,可能差的太多!”
王宁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不就是中二少年们天老大自己第二的想法嘛!沈如雪有沈崇峰这种爷爷,又有沈伟明国内顶尖学者的父母,天赋也算不错,有点傲气也不奇怪。
“可以理解,当初我有点成绩,看其他人都是仰着脑袋的,要是在我面前说其他人比我还厉害,我也会心理不舒服的!”
王宁在自黑,沈崇峰可糊涂:“你是有骄傲的资本,如雪这丫头就是性子傲,也不知道跟谁学的。你作为长辈,还是要担待一点的!”
还别说,沈如雪跟王宁差不多大,都是19岁,而王宁是沈崇峰的学生,沈如雪是孙女,辈分上来算,王宁确实是沈如雪的长辈。
突然成为了对方的长辈,王宁有点明白沈如雪对自己不爽的重要原因了。
“呵呵,我会的!”王宁点头答应了下来,反正他也不准备跟沈如雪有太深的接触。跟那些骄傲的大小姐们在一起,完全是给自己找麻烦。
沈如雪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家庭的气氛,所幸大家都不是小气的人。在王宁插科打诨之下,现场的气氛再次融洽了起来。
父母长辈都在。沈如雪就算是再不爽王宁。表面上还是要客客气气的。大家到时吃了一顿不错的午饭。吃完饭之后,沈伟明、吴玲两人就拉着王宁进了书房。
王宁第二猜想以及数学镜子体系提出之后,在学术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让很多学者看到了数学领域中另外的世界,给予了不少学者很重要的启发。
更主要的还是,它将数学上最后一块短板弥补,促进了其他领域的发展。
别看数学不像生物学,物理学或者化学那么重要,可以创造出造福人类的科技。但是。所有的科学研究,不管是基因学,生物学,物理学,航空学,任何一个科技最最基础的东西都是数学,数学奠定着,验证着一切,没有数学的发展,科学体系根本就建立不起来。
传统数学推动科学发展。于是每一次数学发展都会进一步提升科学的极限,让一些原本模糊或者界限不清楚的科技重新出现在科研者面前。让科学家们获得更大的灵感。
在暗处,有无数学者在研究王宁第二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目的就是率先完善体系,用新型数学加快自己的研究。
作为国内顶尖学者,沈伟明,吴玲自然也会被数学镜子体系所吸引。再加上又是很多项目的引导者,他们需要了解新型数学最基本的思维。
如果是其他学者,想要研究数学镜子体系的话,只能自己按照王宁透漏出去的内容了解,拓展。他们无法强迫王宁将数学体系或者王宁猜想的核心拿出来,那些核心是最重要的东西,谁也无法让王宁轻易泄露。
沈伟明,吴玲在这方面占据了很大方便,他们是沈崇峰的儿子,儿媳妇,王宁是沈崇峰的学生,算起来大家不光是同门,更是一家人。最核心的东西他们不好问,一些发现的过程,对数学镜子体系的看法,他们还是可以询问的。
有了王宁的介绍,他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了解去推导出数学镜子体系,探索自己熟悉的领域。
这是很重要的一步,一个新的体系提出,不代表所有学者、科学家们就要接受。根本就不可能,科学家很多,有很多科学家研究的方向是重复的,有的是交叉的,更多的科学家研究方向是不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千奇百怪。
科学是一个庞大到不可思议的领域,任何一个支点的不同,研究的方向都会有明显的差别。就像是平行空间理论一样,在宇宙之外或许还有无数跟自己类似的平行空间。
只要稍微改变一点,就会引发平行空间巨大的改变,人生有无数的方向。科研也是如此,稍微一点点的改变,都会有无数次的发现。
在科研上,同样一个项目,同样一位老师的教导,甚至是同样的开始,最终得到的结果不同,或者说南辕北辙的情况都是很正常,因为他们找到了不同的变化,所以才有了最后的结果。
所以每个科学家们的研究是相同的,也是完全不同的。在这种不同的研究之中,每个新的体系出现对他们都会照成巨大影响。
或许会宣告着他们的研究毫无价值,或许会证明他们的研究走错了方向。但是不管怎么样,科学家的固执不会轻易放弃,他们会继续研究。
当然,在研究之前,他们会将新的体系进行解析,容纳对自己有帮助的,去除那些对自己有影响的。
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也是如此,体系出来之后,无数科学家们都会研究,却不代表他们全都认可新的体系。他们正在做的是将体系分解,找到自己满意的,至于剩下的东西,他们会全都抛弃。
还是那句话,科学领域太过庞大,谁都无法证明自己的研究是错误,自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优秀的科学家做的就是取长补短,继续充实自己的研究。哪怕这些研究在外人看来是错误的,他们也很难选择回头。
正是这种固执的性格,才会有了科学界百花齐放的局面。沈伟明、吴玲两夫妻也是如此,他们不需要数学镜子体系最核心的东西,他们要的就边边角角,从那些边角出发,打开自己想要进入的大门,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体系。
在那些数学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给自己找到更多的研究方向。这才是真正优秀科学家们要做的事情,也是无数学者们在做的事情。
数学镜子体系的影响力,现在才刚刚开始而已。(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五章 讲解(下)
以学识来看,王宁无法跟沈伟明他们相比。
沈伟明跟吴玲不是简单的知识类学者,他们是从最基础的科研猿一步步走到了现在的地位,几十年之间积累了庞大的经验,这些经验跟知识结合,他们对学术有很深的了解跟看法。
王宁只是普通学生,就算天赋超绝,辛苦研究了大半年,跟沈伟明、吴玲他们之间依然有明显的差距。还好,他不是普通人,他是有外挂的人。
超脑的存在弥补了他经验跟时间上的不足,庞大的信息库给予了他最大底气。更何况沈伟明他们并不是考王宁基础知识,而是想要了解数学镜子体系的发现过程。
数学镜子体系跟王宁猜想并不是王宁自己发现,而要是谈论这个话题的话,在这个时空之中,他是唯一的权威。超脑信息库之中,从发现,到诞生,到成熟,到定性,每一步都有详细的介绍,那些东西足够让沈伟明满意。
这还不是全部,超脑信息库的东西是死的,王宁很早以前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就像是图书馆中的书籍,庞大,信息充足,静静地放在那里,需要的时候自然可以使用。
可是,不管图书馆的书籍多么齐全,使用起来多么方便,他依然只是书籍。它只会将信息记录下来,呈现在阅读者的面前,至于阅读者怎么理解,怎么领会,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书籍本身是无法决定的。
超脑就是如此,它有庞大到不可思议的信息,未来三十年的点点滴滴全都记录在其中。也正是因为信息太过庞大。王宁很难全部使用。还会有无数信息被放置一边。根本不会使用。
至于那些使用起来的信息,也不过是将信息库的信息照搬出来,并不会有自己的理解。有信息库作为后盾,就算是没有自己理解也不会有太大障碍,就算是遇到质疑,他还是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然而王宁却不喜欢太过依赖超脑,他也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些东西。
超脑确实很强悍,他直接改变了王宁的人生。让他从原本不值一文的穷小子变成了现在的世界级大数学家。超级大明星,受到无数人的追捧跟崇拜,身价更是突破了十亿,过着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也正是因为生活上获得了满足,王宁更想要心灵上的满足,他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比如说学术上的成就,王宁猜想,数学镜子体系这是两个伟大的数学发现,在未来,这两个体系让维格列登上神座。是未来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放在现在,几十年后属于维格列的光环全都被王宁获得。他在学术界上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惊呆了一群学者的眼球。
成就越大,王宁对数学镜子体系跟王宁猜想就越好奇,难道说这两个体系真的有如此大魅力,会让整个学术界顶礼膜拜?所以他也在开始研究数学镜子体系跟王宁猜想。
每一个研究都不是简单的,背后会有无数理论作为支撑,更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如果达不到一定程度,根本就看不懂研究的方向,更别说亲自参与进去。
在学习之前,王宁要做的就是补充自己贫瘠的知识量。甚至不只是数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其他方面,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甚至连偏门的星系学也需要研究。
殊途同归,这是咱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的理念。事物不管如何发展,都会有唯一的结果。
王宁不知道这个理念是基于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的,是因为对自然界有了足够的认识,还是说只是见到了生老病死,从生到死之中所产生的感慨。
却一点都不妨碍他对这个理念的感慨,殊途同归四个字,放在科学上绝对是无上的真理。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科,最终的研究成果可能会惊人的相似。那是偶然,其实也是必然。
科学发展到现在这一步,人类科学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原本愚昧的年代,人类扩大了对科学的定义,也将更多的东西拉近了科学的领域之中。
领域的扩大就需要研究者知识面的扩大,科学家们必须要时刻扩展自己的知识。几十年前研究物理的可能不需要研究数学,也不需要研究化学,几十年之后,任何一位科学家没有几个学科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有独立试验的资格。
科学在发展,科学家也必须要进步。
数学研究也是如此,数学家们想要抱着数学研究一辈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往往很多真理隐藏在其他学科上,只有融合,只有借鉴,才会有重大的发现。
所以在学习之前,王宁需要补充的知识面很多。
幸运的是,超脑不但给予了他庞大到不可思议的信息库,顺便强化了他本身的大脑,赋予了不可思议的天赋。
过目不忘,超强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在这个星球上,以大脑的开发程度来看,王宁不相信还有谁可以超越自己。
拥有如此强大的大脑,学习的过程之中自然迅速,一个月之内他就完全掌握了整个大学四年才可以掌握的知识。到了现在,别说是大学程度的知识量,很多知名学者在知识量方面可能都无法跟他比较。
超脑信息库中的信息都是书籍,当王宁不想学习的时候放在那里没有用处。而一旦他想要去学习,想要去领悟。超脑中的信息库就会成为无价之宝,无数内部资料,信息都被他一一接收,了解,领悟,融合,最后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
从超脑中融合信息,看起来像是左手倒右手没有太大的意义。实际上意义相当重大,这代表着超脑中的信息彻底的被王宁掌握,就算是某天信息库完全消失,他本身掌握的东西是不会跟着信息库消失而消失的,从原本的冒牌大数学家成为了真正的数学家,这才是王宁最大的收获。
也正是因为补充了足够的知识量,眼界提高了之后,他才真正懂得了王宁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的伟大,却也在无意识之中看到了这两个伟大体系之后的种种疑点。(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六章 莫名的猜想
在未来,维格列无疑是伟大的,他凭借着一己之力推动着数学发展,将掩盖在数学上的封印彻底解开,让学者们看到了传统数学之外的领域。
接下来十年之中,相继提出的猜想,完善的数学领域奠定了第三次科技大爆炸的发生。在其中,维格列一直都是引导者,领头者。
三十年之后的学者,称呼维格列为导师一点都不为过。他真正以自己的力量推到了世界发展,十年间世界爆发的力量完全可以跟几百年的力量相当。
就算是拥有着详细的发展脉络,王宁依然都不相信三十年之后的世界会发展到那种程度。
如果不是超脑清楚的告诉他未来三十年的情况,他肯定会认为那是未来几百年之后才会有的景象。
而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维格列的引导。从维格列猜想开始,他在十年间解决了无数科学家们无法解决的难题,宇宙飞船,单兵航空机甲,悬浮列车,激光武器,甚至他的目光放在了太阳上。
这些发展看来有迹可循,却又如此的不可思议。
人类真的能够做到那种程度吗?不是王宁乱想,一开始他或许还认为维格列可以做到信息库记载的程度。等真正了解到猜想跟数学镜子体系之后,他对维格列能不能做到记载中的一切越来越怀疑。
数学上的发现不多说,确实会有伟大的学者会打破科学的界限,将自己的目光放到另外的领域上去。即便是那些领域是被封锁。被隐藏的。依然会有伟大的学者可以做到。
但是。维格列不像是伟大的学者,他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神迹。
从维格列第二猜想开始,彻底剖析了传统数学的中高级知识体系,维格列第三猜想重新定义了传统数学的基础,将最根本的东西表现了出来。
同时,用数学镜子体系跟传统数学相互对应,直接打造了新的数学体系。
等到维格列第四猜想开始,他的目光又放到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上面,开始用他自己的了解解析自然学科的基础,初步将它们纳入了数学镜子体系之中。
维格列第五猜想更是重新定义了新的科学体系,将原本混乱的科学重新进行整合,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大纲,科学家们只要按照这个大纲发展,就足以提升到很高的程度。
无疑,维格列的做法是伟大的。他几乎等于在地球上种下了科技树,从根系开始。一步步能够提升到哪一步,会有什么样的成果。会怎么成长,都有清晰的脉络可循。
维格列第五猜想在二十多年之后照成的影响是最大的,无数科学家们在为这个猜想顶礼膜拜,也让他们第一次走出学科的限制,真正了解到了科学的浩瀚。
就像是未来的大科学家曾经说过,维格列第五猜想的提出,不亚于让一百多年前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进入到宇宙之中,才知道在自己的头顶之上还有那么多的星球,那么浩瀚的宇宙。跟它们相比,地球连一颗尘埃都算不上。
维格列第五猜想的意义就是如此,它大大扩增了科学家们的眼界。从那个时候开始,科学界开始融合,众多知名或者不知名的研究所在悄然的合作。那一年,有无数伟大,足以影响千百年的成果被研究出来。
如果说维格列第一猜想奠定了地球科学的发展,那么维格列第五猜想几乎奠定了人类未来的格局,冲出地球进入宇宙的限制直接被打破。无数大佬将目光放在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