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电影巨匠-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937 夏日风暴
三千六百万,“狂暴之路”登陆英国,首战告捷,不仅轻松超过了“加勒比海盗2”三周前两千五百万的首映成绩,而且还轻松打破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的首映票房记录,取得开门红。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狂暴之路”英国首映式在整个欧洲大陆所引发的连锁效应,正在以病毒传播的方式散播开来,网络时代的优势在这一刻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烙印,这部作品的声势几乎找不到招架之力的竞争者,轻而易举地就宣布了对今年夏天的统治。
不仅仅是在北美地区,“加勒比海盗2”的海外市场也将进一步被“狂暴之路”蚕食,贵为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迪斯尼,却在各个市场被混沌影业的“狂暴之路”穷追猛打,场面好不狼狈,而且不是随随便便一部作品——比如全面扑街的“超人归来”,而是取得了票房佳绩的“加勒比海盗2”,这就越发显得迪斯尼的满身疮痍。
幸运的是,“狂暴之路”的海外发行不太给力,没有能够海外和北美同步发行,这给“加勒比海盗2”席卷海外票房留下了足够时间和空间,在“狂暴之路”发力之前,快速完成票房的碾压,连续三周蝉联了海外市场票房冠军之后,“加勒比海盗2”这才迎来了“狂暴之路”的打压,这可以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果然,八月第一周,“狂暴之路”终于开启了全面首映的脚步,全球十八个国家地区成为了第一批全面上映的范围,虽然仅仅只有十八个国家地区,但“狂暴之路”还是展现出了横扫千军的绝对优势。
万众瞩目之下,海外票房市场一个个开始交出答卷。
德国,破纪录夺冠!意大利,破纪录夺冠!法国,破纪录夺冠!巴西,破纪录夺冠!墨西哥,破纪录夺冠!除此之外,还有阿根廷,西班牙,丹麦,荷兰,瑞典,瑞士,土耳其……一共足足有十四个国家地区,“狂暴之路”都轻松地以打破本国首映周末票房记录的方式,强势登顶,摧枯拉朽的声势令人瞠目结舌,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也还是被这一强势表现惊吓到了。
十八个国家地区全部夺冠,其中十四个国家地区打破本国首映记录,再加上英国次周堪称匪夷所思的百分之二十七跌幅,“狂暴之路”的海外票房一鼓作气拿下了一亿六千七百万美元,将“加勒比海盗2”本周的四千两百万远远抛在身后,以绝对优势加冕八月第一周的海外票房冠军。
同时,这一票房成绩也正式超过了“达芬奇密码”的海外首映周末取得的一亿五千五百万,成为今年海外单周周末票房的最好成绩,再次将自己创造记录的脚步狠狠地往前迈了一步。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达芬奇密码”是在二十六个国家地区收获如此票房的,但“狂暴之路”却仅仅只是在十八个国家地区上映,就交出了如此数据,目前日本、韩国、中国两岸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等重要市场都还没有上映。
全世界各地都连连惊呼出声,“图片报”以“兰斯洛特…施特雷洛在德国市场开辟出一条狂暴之路”为标题进行了报道;“泰晤士报”则惊呼“打破记录在即:两周累积票房七千三百万,‘狂暴之路’正在以光速超越‘泰坦尼克号’”;“费加罗报”标题之中的五个惊叹号就可以看出他们此刻的心情了,“王者降临!改写法国首映票房记录,‘狂暴之路’统治今年夏天电影市场”;“读卖新闻”则迫切地呼唤着,“被遗忘的亚洲市场,‘狂暴之路’究竟什么时候登陆我们的电影院”;“又一次‘泰坦尼克号’式的奇迹?‘狂暴之路’能否创造影史第二部海外票房十亿的壮举”,“澳大利亚人报”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展望未来了……
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狂暴之路”,全球超过七百家报刊杂志都对“狂暴之路”的海外宣传进行了报道,仅仅只是海外首映的第一周就刷新了无数记录;网络上的关注新闻更是数不胜数,根据谷歌的搜索引擎显示,“狂暴之路”的相关搜索关键词,过去一周之内牢牢地占据了搜索排行榜的冠军,并且在前十名里占据了七个位置,讨论热度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就连各大电视台都纷纷开始对“狂暴之路”投去了视线,这部电影正在脱离暑期档电影的轨道,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快速疾驰,影响力之深之广,甚至就连“泰坦尼克号”也无法比拟。
那些已经观看过作品的国家地区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伴随着战争之子的崛起冒头,声势不减反升,越演越热;那些没有上映的国家地区高声呼吁着,只希望能够尽快看到这部作品,但可惜的是,显然不是所有国家地区都可以上映这部作品,比如说,中/国大陆。
“狂暴之路”正在不断创造历史,由于其本身的邪典属性和r级定义,每一个脚印都将是打破电影传统观念的壮举,但同时也意味着,电影也将与不少国家地区彻底无缘。比如说伊朗、巴基斯坦等地,他们的政/府直接就拒绝了电影上映的许可,从源头切断了上映的可能性,即使如此,当地还是出现了大量游行抗议队伍,对“狂暴之路”进行了猛烈抨击;再比如说,中/国大陆,混沌影业将“狂暴之路”送审了,但可惜未能过审,不仅因为电影的邪典风格远远地偏离了正常审美,而且还因为电影的血腥暴力、个人崇拜的元素都触动了某些人的敏感神经,这部在北美本土被誉为“政治正确性”的作品,在这里却被定义为政治不正确,被贴上了“误导青少年”的标签,与“加勒比海盗2”可以说是难兄难弟——后者也没有能够过审,将无缘与中/国大陆的观众见面。
恰恰是因为这种“禁令”,反而让“狂暴之路”的讨论热潮无差别地在全球各地蔓延开来,越是看不到,好奇心就越重。无形之中,网络上的战争之子们越来越多,讨论也越来越汹涌。
毋庸置疑,“狂暴之路”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夏日风暴。
随后的八月第二周,“狂暴之路”真正迎来了狂轰乱炸,全球上映的国家地区达到了三十九个,除了日本之外,所有主力市场全部闪亮登场,票房表现全线飘红,三十九个国家地区全部顺利登顶,此前的十八个国家地区都完成了冠军蝉联,并且再将打破本国首映周末票房记录的国家地区数字提升到了二十九个,以毋庸置疑的强势表现横扫了海外市场。
一亿七千一百万,“狂暴之路”的次周海外票房不降反升,不仅是首映的国家地区取得了佳绩,而且次周放映的国家地区也将票房跌幅控制在了一个喜人的位置,轻松地将“狂暴之路”上周所创造的年度最佳海外票房成绩再次提高了一个档次,强势视线海外票房两连冠。
如此出色的表现,让“加勒比海盗2”看得着实眼热,要知道,“加勒比海盗2”首周和次周的海外票房分别是四千六百万、五千七百万,两周累积票房达到了一亿两千四百万,这一成绩还是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创造的,考虑到“加勒比海盗2”的上映方式也是局部局部地慢慢扩展,前两周分别只在十六个和十九个国家地区上映,所以电影的后续票房依旧值得期待,但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在“狂暴之路”的强势表现之下,“加勒比海盗2”着实黯淡无光。
原本,“加勒比海盗2”是今年北美年度票房冠军的有力竞争者,但却被“狂暴之路”打得六神无主,迪斯尼只能把所有希望放在了海外市场上,毕竟依靠前作的人气累积,续集作品的能量往往能够占据上风,可是现在看来,他们还是在“狂暴之路”的强势面前节节败退——如果输给了六大电影公司的其他竞争对手,那么无可厚非,他们之间的胜负本来就是兵家之常事,但被混沌影业攻击得喘不过气来?今年暑期档的竞争,着实是让迪斯尼憋屈不已。
仅仅两周,“狂暴之路”的海外累积票房就已经达到了四亿一千万美元,如此飙升速度甚至超过了北美的同期成绩,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这部作品横扫千军的绝对霸气。可以肯定的是,“狂暴之路”将开创r级电影和邪典电影的新篇章,“耶稣受难记”的辉煌已经成为历史,那么,到底还将有多少作品成为“狂暴之路”车轮之下的亡魂呢?
送葬者。
这是“纽约时报”送给“狂暴之路”的外号,不仅因为这部作品已经将无数记录都收入囊中,还因为这部作品打破了无数的固定观念,摧枯拉朽地将那些影史经典拉下马来,将自己的历史地位不断往上推送,如此壮举,不愧为“送葬者”。现在,所有人都在期待着“狂暴之路”的下一个目标:
“泰坦尼克号”?(未完待续。)
938 真诚邀请
“柏林的夏天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种热浪了。”身后传来了一个苍老却不失和煦的温柔嗓音,兰斯转过头,就看到了迪特…考斯里克(dieter…kosslick),自2001年担任柏林电影节的主席以来,迪特一直致力于扩大柏林电影节市场影响力的同时,保持电影节的专业和权威性质,他个人的国际影响力也在直线攀升。
兰斯礼貌地露出了一丝微笑,顺着迪特的视线看了过去,此时“狂暴之路”的观影仪式刚刚结束,虽然电影上周就在德国正式首映了,但今天剧组和影迷共同观影的互动现场,还是吸引了超过三千名影迷的到场追捧,活动结束之后,人们依旧不愿意离去,长时间在会场之外徘徊,那汹涌的热浪在空气里激荡着。
“如果每年德国的夏天都如此阳光灿烂,那么科西嘉的小岛们就要冷清不少了。”兰斯微笑地回应到,惹得迪特呵呵地笑出了声。
德国的夏天大部分时间温度都不高,即使正午炎热一些,但昼夜温差十分大,没有太多夏天的感觉,所以每年的八月,德国人都喜欢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小岛去度假,由于度假之人着实太多了,欧洲各国对德国人的吐槽也着实不少——比如说白色袜子搭配凉鞋,再比如说早早地用浴巾占据泳池旁的沙滩椅。
“至少英国人还是不会缺席的。”迪特的一句调侃让兰斯也笑了起来,除了德国人之外,英国人对阳光的渴望也绝对不逊色,“你知道,上周我和夏洛特通话的时候,她还在表示遗憾,今年没有能够在柏林看到‘狂暴之路’,她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成为柏林电影节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夏洛特…兰普林(charlotte…rampling),英国的老戏骨,今年柏林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
“呵。”兰斯浅笑了起来,“我一直都以为柏林是一个更加严肃的地方,你知道,比起戛纳来说。”这句小小的调侃让迪特爽快地大笑了起来,他也回了一句,“吉尔可不会喜欢听到这样的评价。”吉尔…雅各布(gilles…jacob),戛纳电影节的主席,也是一手将戛纳推动为全球第一电影节盛会的幕后推手。
欧洲三大电影节之间也存在着竞争,戛纳近年越来越娱乐化,不断向好莱坞伸出橄榄枝,在专业和权威受到质疑的情况下,每一年的关注度却直线上升,将娱乐至死诠释得淋漓尽致,俨然已经成为了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不少好莱坞商业电影都愿意选择戛纳作为全球首映的平台。
柏林则越来越冷静,肃穆的政治题材和严峻的社会题材在德国的冰天雪地之间让人敬而远之,商业交易量的逐年下滑让电影节举步维艰,只能依靠国家政/府的资金强力推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却得到了延续,尤其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对本土新秀电影人的培养,取得了不少出色成果,德国电影的未来正在强势崛起。
威尼斯则越来越尴尬,在专业方面不足以胜过柏林,在娱乐方面又无法复制戛纳,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让这个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电影节不知所措。再加上意大利本土电影的没落,还有多伦多电影节的夹击,威尼斯的处境确实不容乐观。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这也是各大电影节的永恒课题。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关于你的评价,吉尔应该会肯定我的看法。”迪特话锋一转,又重新回到了兰斯身上。
作为柏林电影节的主席,迪特在德国电影界的地位十分特殊,即使不是德高望重,但也相去不远了,因为柏林电影节就是每一位电影人渴望的平台,他们对商业运转一无所知,只能通过这个平台来推广自己,继而赢得更多赞助,在自己的创作道路继续坚持下去。今天,迪特愿意亲自光临一部电影的首映式,这也就意味着德国电影届的主要目光都转移了过来,分量非比寻常,他当然不是为了支持“狂暴之路”的票房,而是为了眼前的这位青年才俊。
——未满三十四岁的天才导演,兰斯。
事实上,欧洲三大电影节都在竭力争取兰斯,原因很简单,兰斯的身上有他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商业拉动力和艺术创作力。无论是力求吸引更多眼球又能够升华艺术深度的戛纳,还是希望在专业基础上开拓商业市场的柏林,亦或者是在商业与艺术之间苦苦寻求解决方案的威尼斯,兰斯就是他们的答案。
“我真诚地希望你能够带着下一部作品光临柏林。”迪特微笑地说到,眼神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温和却坚定。
“这是我的荣幸。”兰斯礼貌地表示了回应,但却没有给予任何承诺。
迪特却不愿意轻易放弃,此前为了“狂暴之路”,他就辗转通过层层关系与兰斯搭过话,但这次却是面对面的交谈,迪特绝对不会错过机会,“所以,你现在对下部作品已经有了计划?”看到兰斯眉尾轻轻一挑的动作,迪特微笑地摊开了双手,“虽然我是德国人,但我也还是愿意阅读好莱坞报纸的。”这个小小的幽默让兰斯不由莞尔。
“那么你应该不会希望我带着下一部作品过来才对。”兰斯意味深长地回答到。目前好莱坞的新闻媒体都在炒作着“钢铁侠”的事,说的有鼻子有眼,彷佛兰斯已经板上钉钉将成为“钢铁侠”的导演一般,即使兰斯现在在欧洲宣传,消息也源源不断。
这才是真正的炙手可热,根本无需推动,新闻就停不下来。
迪特轻笑了一声,“如果是其他人,那么我会拒绝;但如果是你,我愿意敞开双手表示欢迎。”迪特相信,即使是“钢铁侠”这样的作品,兰斯也会诠释出他的风格,至少,“钢铁侠”保持“后天”的水准,柏林电影节也不会太吃亏——虽然风格有些格格不入,但深度和广度的保障依旧符合柏林的要求,更何况,除了“后天”之外,兰斯的每一部作品都证明了他的绝对实力。如果这是一场赌博,迪特愿意把赌注全部都压下去。
“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兰斯灿烂地笑了起来,这是实话,登陆欧洲三大电影节,这对任何一位导演来说都是实力的肯定,入围这个平台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证明了。即使是商业元素最浓的戛纳,也不是任何一部商业电影都可以赢得机会的。“不过,我目前还没有确定下一部作品,所以我也不太确定,明年的柏林是否赶得上。”
“无敌浩克”如果可以放在柏林的平台上播放,这是不错的主意,至少电影的深度可以得到肯定,但比起柏林来说,兰斯更希望“无敌浩克”到戛纳去,甚至是威尼斯或者多伦多,毕竟“无敌浩克”本质还是一部商业电影,柏林的环境还是不适合。如果是“水果硬糖”的话,兰斯肯定举起双手双脚赞成。
“错过了明年,还有下一年,不是吗?”迪特也没有逼迫得太紧,今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表达足够的诚意,来日方长,剩下的事情可以慢慢运作。更何况,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迪特也更加希望“借刀杀人”、“水果硬糖”这样的作品来到柏林,而不是“后天”。
“这是一个好消息。”兰斯的回答也让迪特露出了笑容。
“今晚的好消息确实源源不断。”劳里…麦克唐纳(laurie…macdonald)端着香槟酒迎面走了过来,“刚才的观影活动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热闹的观影现场。”劳里脸上带着熟稔的笑容,即使半途之中插话进来,也没有任何尴尬,他转头看向了迪特,投去了征询意见的眼神,“不过,我的观影数量太少了,我也不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不,不,我也没有见过。”迪特摇了摇头,“即使是‘泰坦尼克号’也没有。”
劳里笑呵呵地点点头,“现在我们可以开始期待电影的票房了,是不是要冲击那个不可思议的记录了?”劳里朝兰斯眨了眨眼,所谓的“不可思议的记录”,自然就是“泰坦尼克号”了,作为唯一一部北美突破六亿的作品,它同时也是唯一一部海外突破十亿的作品,至今没有第二部作品能够达到如此高度,“现在也是时候了,毕竟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不是吗?”
兰斯微微收了收下颌,举起自己空闲的左手,食指和中指交叉着,“我一直都在祈祷着。”如此坦诚的回应让劳里和迪特都畅快地笑了起来。
闲聊了片刻,迪特就找借口离开了,他知道,劳里过来找兰斯,显然不是为了聊天,劳里和他一样,都是有目的的。现在的兰斯,炙手可热的程度无人能够出其右,比起北美来说,欧洲更是如此——欧洲可没有好莱坞那些老学究们斤斤计较。劳里是英国人。
果然,劳里没有等待太久,礼貌地询问到,“我上次听朱迪…丹奇爵士说,你在英国求学期间,曾经在伦敦西区登台过。这次来到伦敦,是否故地重游了?”
这个开场有些特别。(未完待续。)
939 国际声望
劳里…麦克唐纳,英国制片人,在好莱坞活跃的诸多英国人之中,可谓是先驱人物。他不仅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联手打造了“断锁怒潮”、“逍遥法外”、“幸福终点站”等作品,而且“黑衣人”系列、“角斗士”、“逃出克隆岛”等作品身后也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派拉蒙与兰斯洽谈“雷蒙…斯尼奇的不幸历险”时,兰斯和劳里有过一面之缘。
再次见面时,舞台就已经来到了柏林,而兰斯的身价也是今非昔比。
“是的,我观看了一场海伦…米伦。”兰斯爽快地给予了承认,他和吉赛尔…邦辰一起出现在伦敦西区剧院门口的照片还登上了次日的八卦杂志头条,“太阳报”还恶意揣测,兰斯在挖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墙角,言之凿凿地表示兰斯之所以拒绝莱昂纳多出演“狂暴之路”就是为了拆散这段情侣。
劳里立刻就明白了过来,轻轻点点头,“‘某个爱情故事’,阿瑟…米勒(arthur…miller)。”显然,他对伦敦西区目前上映的戏剧了如指掌,“不过,可惜的是,海伦接下来为了宣传电影,她将会至少缺席两个季度的演出。”
宣传电影,海伦下半年就将投入“女王”的宣传,这部电影是混沌影业今年的重头戏之一,因为这是混沌影业第一次制作非兰斯执导的作品。
兰斯彷佛没有听出劳里的话中深意一般,微笑地点点头,“很遗憾,但这就是现在戏剧的现状,不是吗?比起百老汇来说,西区已经好很多了。”
“过去二十年,世界变化的太快了。”劳里先是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在八十年代,戏剧依旧是英国人最主要的娱乐手段,没有之一。”彼时好莱坞进入了黄金时代的末期,英国电影虽然也快速发展,但留在英国人骨子里的保守,还是让戏剧备受追捧。“你以前在伦敦,肯定也经常在西区徘徊。”
“当然,这是我们功课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另一个学校。”英国的演技教学体系和美国有着巨大的差别,最明显的一个因素就是戏剧的比重,“不过,现在西区依旧有不少出色的戏剧演员,这是一件好事,百老汇已经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了。”
英国演员有这样的传统,他们习惯于在戏剧舞台上打磨自己,像海伦…米伦或者朱迪…丹奇这样的演员,即使在电影产业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回到西区的戏剧舞台上重新磨练。所以,伦敦西区每隔几年都会出现一些优秀的剧目,还有一些优秀的演员,这一份底蕴,却是美国所不具备的,也是百老汇在苦苦追寻的。
“的确如此,我上次听说,兰…卡琉(len…cariou)正在准备明年春季的一出戏剧,着实值得期待,不是吗?”劳里成功地让兰斯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兰…卡琉是加拿大人,但却在英国戏剧届闯出了一片天,是一位同时收获了托尼奖和奥利弗奖的老戏骨,不过,伴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更多时候活跃在电视剧和电影屏幕上。
劳里察觉到了兰斯表情的变化,露出了笑容,“所以,你看过兰的‘理发师陶德’?”
“不,我错过了最好的时光,我看的是阿兰…阿姆斯特朗(alun…armstrong)主演的版本。”兰斯眼底流露出了一丝遗憾。
“理发师陶德”是英国最著名的戏剧之一,在开膛手杰克出来之前,理发师陶德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连环杀手,一半真实一半虚构的故事反而增加了更多的惊悚效果,流传至今,人们也分辨不清楚哪些是事实、哪些又是传说了。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被改编成为戏剧之后,大受欢迎,在半个世纪里,前后排练了七个不同的版本,其中1973年的版本被誉为转折点,因为这个版本的故事第一次让陶德的形象变得饱满丰富起来,深入他不断杀人的动机和心态,这个版本在那之后催生了载入经典的1979年版本——也就是兰…卡琉主演的版本,当年横扫了托尼奖和奥利弗奖。
兰斯前往英国求学时,观看的是后面1994年重排的版本,虽然也赢得了三项奥利弗奖,但经典程度还是无法与1979年版本相提并论。
“阿兰…阿姆斯特朗,他又回来伦敦了,‘太阳之战’今年秋季档就要上了。”劳里话语之中的娴熟,可以听得出来,这就是他最熟悉的领域,这一份底蕴在好莱坞是很难感受到的。
兰斯轻笑地摇了摇头,显然对这出戏剧并不感兴趣。
劳里也没有继续深入,话锋一转,“所以,你看过‘理发师陶德’的剧本吗?”这里所说的是戏剧剧本,舞台剧的剧本和电影还是有许多不同,除了场景转换的细节不同之外,演员的表演方式、语言使用等等也都有很大差异,尤其是英国的舞台剧剧本。
“我们当年主要的时间都花费在莎士比亚身上了。”兰斯微笑地回答到。
“噢,独一无二的却又令人恼怒的莎士比亚。”劳里的调侃让兰斯不由莞尔,“你觉得如果把兰…卡琉版本的‘理发师陶德’,改编成为电影,怎么样?”
“电影?”兰斯尾音轻轻一扬,虽然他猜测到了劳里找自己肯定不是为了闲聊,但劳里的话题核心居然是“理发师陶德”,这确实是又些许意外,“不是所有戏剧都适合搬上大屏幕的。”
“但这一部呢?”劳里毫不放松,进一步紧逼。
在历史上,“理发师陶德”先后四次被改编成为电影,但都失败了。主要还是剧本的原因,最后一部“理发师陶德”电影是1970年拍摄的,叫做“嗜血屠夫”,比经典戏剧剧本问世的1973年还早了三年,那些作品都把这个故事拍摄当做惊悚恐怖电影来拍,薄弱的剧本和苍白的人物,难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在那之后,这套戏剧虽然在舞台上大发异彩,但却没有人再将其搬上大屏幕了。
兰斯端起了手中的香槟轻抿了一口,“所以,你是在邀请我完成这项工作?还是邀请我评价这份工作的可行性?”
“噢?这有什么不同?”劳里好奇地询问到。
兰斯耸耸肩,“很简单,如果你是询问我改编的可能性,我会告诉你,这是一个绝佳的主意。”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由于原创剧本的缺乏,漫画、小说、游戏全部都成为了电影产业的捕猎对象,戏剧自然也不例外,越来越多戏剧开始搬上大屏幕,但其中能够取得成功的,着实不多,“芝加哥”算一个,“虐童疑云”也算一个。可是,整体而言,那些出色的经典改编作品还是出现在上个世纪,“欲/望号列车”、“推销员之死”等等,新世纪之后的改编终究还是缺少了戏剧的灵魂和深度。“但如果是把这项工作交给我,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你太谦虚了。”劳里笑着摇了摇头,“除了你之外,没有人更加适合了。”出身伦敦西区、优秀的剧本功底、出色的戏剧理解能力、杰出的电影诠释能力,再加上备受瞩目的演技功底……劳里说的不是客套话,如果在目前所有导演之中,找出一个能够胜任“理发师陶德”改编工作的,绝对非兰斯莫属。
更何况,以兰斯现在如日中天的声势,更是锦上添花。不仅仅是在北美,即使在欧洲这片艺术百花齐放的土地之上,兰斯的声望也在快速崛起。当然,这里说的不是“人人都爱兰斯洛特”,欧洲是一个喜欢批评的地方,越是艺术的东西就越私人,每个人的审美和喜好都各不相同,批评声是从来不会平息的,在欧洲,所有人众口一致都称赞的艺术,几乎不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兰斯对于商业和艺术的结合探讨,却是引发了诸多讨论,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在欧洲得到了诸多认可,也就是说,其他商业电影作品在欧洲艺术圈是不具备讨论价值的,即使批判都懒得发声,但现在兰斯的作品也是一个意外。
这种声望的抬头,成为了兰斯纵横全球的重要标志。
放在劳里这样的制片人眼中,情况就简单了许多:一个项目交给兰斯,这就足够了,至于兰斯想要拍摄艺术作品还是商业作品,他们完全可以信任兰斯。这一份信任的重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花费了二十年去争取,一直到“辛德勒的名单”取得了成功之后才得到。但现在,兰斯就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了手心里。
不过,掌握了主动权的兰斯,却清楚地知道信任越大、责任越大的道理,所以,他也不争辩,笑呵呵地岔开了话题,“谦逊是一个美德,但很遗憾,这也是我不具备的。我现在倒是更加期待着,有人能够邀请我重新回到戏剧舞台,执导一出戏剧……”劳里也没有再继续纠缠,顺着兰斯的话题就说了下去,两个人谈笑风生,轻松写意。
可是,等兰斯回到下榻酒店时,就在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