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影巨匠-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时刻,还有海天交界之处蒙蒙发亮的橘红色日出,这让他前所未有地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而这一切的纽带,就是那个叫做兰斯洛特…施特雷洛的神奇男人。

    马特知道,他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了,但关于“水果硬糖”的炙热讨论这才刚刚揭开帷幕。

    事实也是如此,格林威治村的两间地标影院源源不断地聚集着人们,有人离开,又有人抵达,所有放映厅不间断地运转还是无法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期待感。就在曼哈顿岛,就在纽约市,就在美国东海岸小小的几条街区之内,“水果硬糖”却在释放出无穷无尽的能量,悄无声息地开始影响整个北美大陆,乃至于整个世界。

    “只要给我一个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整个地球。”

    “水果硬糖”点映结束了,但事实上,这部电影所制造的反思狂潮这才刚刚开始。由于电影仅仅只在两间艺术院线上映,即使影评人们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欣赏到作品,反而是那些狂热的电影爱好者们能够抢在前面,第一时间领略这部作品的风采。

    所以,点映结束之后,率先得到反馈的不是媒体,而是网络!

    “十分钟长镜头简直要爆炸了!兰斯洛特那个该死的混蛋真是太帅气了!”

    “一直到现在我的双手还在颤抖,因为恐惧,更因为激动!”

    “难以想象,兰斯这个混蛋又一次奉献了令人惊叹的佳作!”

    “比‘罪恶之城’精彩十倍,比‘借刀杀人’深刻十倍!今年秋天必看之作!”

    “这部作品绝对会让那些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们感到绝望,哈哈!”

    “邪典!真正的邪典!施特雷洛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邪典电影:令人深恶痛绝,却又爱不释手!”

    “这绝对将会是一部被主流市场所唾弃的作品!但这恰恰也是一部足以载入史册的作品!”

    “观看完电影之后,你会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进入过电影院。”

    “极度的不适,强烈的反感,深深的痛恨。这就对了,这就是观看‘水果硬糖’的正确方法。”

    “不要观看!绝对不要观看!这就是一场噩梦,我怀疑永远醒不过来了!”

    “太他/妈/的变态了!请不要进入电影院,否则接下来一个月都不能睡好觉了。”

    ……

    网络上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都已经爆炸了,imdb的官方页面底下,仅仅一个夜晚就冒出了三百六十多条评论;而烂番茄的评论也达到了一百九十多条。但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雅虎社区出现了七百多个相关帖子,而回帖数则达到了不可思议的两万多条,点击率更是突破了十万,这一切不过发生在十二小时之内,火爆程度轻而易举地就完爆了“晚安,好运”在两周之前所带来的讨论热潮。

    更为有趣的是,在这些评论之中,即使是赞美的评论也夹杂了大量粗口,话语之间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这部作品“不适合男人观看”,超过一半的评论在最后都强调,“强烈不推荐这部作品”;可是偏偏在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这部作品在他们大脑里引起的思想风暴,那种激动和亢奋透过电脑屏幕扑面而来,几乎让人按耐不住。

    不过,评论的真正主力只是一小群人,其他人都只是在凑热闹而已。可以看得出来,由于“水果硬糖”只是在两间院线电影,欣赏过作品的观众着实有限,能够参与到话题之中的观众不过尔尔;但这个话题却引发了网络上无数人的注意,尤其是那种痛苦之中夹杂着激动的情绪,更是令人好奇心倍增。

    与“晚安,好运”不同的是,目前为止全部都是网友们在讨论,主流媒体和专业影评人们几乎没有任何动静。点映结束的第二天,各大媒体报道的几乎都是兰斯和乔治“正式和解”的新闻,宣告剽窃门画上了句点,铺天盖地都是相关新闻。

    按道理来说,接下来后续报道继续锁定在乔治和兰斯身上,把焦点重新拉回“晚安,好运”,这才是正确的公关处理方式;但出人意料的是,似乎所有新闻媒体都在按兵不动,静悄悄地等待着“水果硬糖”的点映继续推动。

    毫不夸张地说,两间地标影院引发的观影狂潮已经在整个纽约蔓延了开来,而北美各地的新闻媒体也都得到了消息,驻扎在纽约的分部都纷纷派出了相关记者,希望第一时间能够观看到这部电影,但他们注定要失望了——因为根本抢不到门票!

    如果这里是圣丹斯电影节,那么媒体和专业影评人是有预留票的,他们可以凭借着请帖或者记者证直接入场,不需要担心没有门票的情况;但这里是纽约,“水果硬糖”完全按照小众实验电影的点映方式推出,换而言之,想要观看这部作品,唯一的方法就是购买门票入场,一张七美元的门票十分便宜,但记者们和影评人们却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一票难求。

    两间院线门口的排队长龙从昨晚八点开始之后就没有减少过,并且伴随着网络上的沸沸扬扬,不少居住在纽约的电影爱好者们都将“水果硬糖”列入了自己的日程表之中,比起其他城市来说,他们可是占据了先机。

    于是,地标影院门口就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盛况:平时那些眼高于顶的影评人和记者们,居然也出现在了排队队伍之中。

    混沌影业可以不在乎,因为实验电影本来就不是依靠影评人和记者吃饭的,它们往往是经过三周点映,在观众之间将口碑散播开来之后,再看情况安排扩映,影评人和记者的回馈固然重要,但更多时候,他们对这些实验电影都不会投以太多的瞩目。所以,混沌影业完全是打算按部就班,但影评人和记者们却不能不在乎,显然,“水果硬糖”就是这个周末最炙手可热的电影——即使只是一部艺术实验电影。

    地标影院已经把所有放映厅都排满了,但依旧供不应求。周五中午十二点不到,全天的门票都已经销售一空,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开始销售周末的门票,但这也仅仅只持续到了周五晚上十一点,很快周末两天的门票也全部售磐。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观看这部电影,只能等待周一了。

    好消息是,周一也不过就是两天之后;坏消息是,下周“水果硬糖”的点映场馆数量仅仅只是七间。(未完待续。)

720 偷跑评论

    由于供不应求的排队队伍,影评人们的评论迟迟无法出现,已经举行点映了的“水果硬糖”依旧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纽约地区之外的人们都迫切地想要知道:这部电影到底如何?即使看不到,至少可以从影评人的评论之中窥见到一些蛛丝马迹,但现在就连影评人的评论都看不到,对比网络上已经观影结束的评论,更是让人心痒难耐。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周五中午十一点时被打破,首个专业影评人评论正式放出。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首个专业评论并不是来自“纽约时报”,显然在汹涌的观影热潮之中“纽约时报”也没有获得特权,第一个评论由“纽约客”的资深影评人劳伦斯…托普曼奉上。

    “在大自然之中,弱肉强食的生物链是十分奇妙的环节,每个生物都可以成为猎人,每个生物也都可能成为猎物。在猎人和猎物的角色转换过程中,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同情弱者,但却认为这是大自然的法规,无法打破,就好像我们不可能让狮子放弃捕猎羚羊一般。但同样的生物链放入人类社会之中呢?

    道德情感上,我们总是会站在猎物的角度去审视批判猎人的血腥残忍;但在法律法规上,我们却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去审核判断猎人与猎物的对错。归根结底,我们试图公正,却始终在维护自己群体的利益,就好像自然界中一样,狮子维护狮子的利益,羚羊维护羚羊的利益,猎人和猎物的区分并不重要。所以,白人在歧视黑人,异性恋在歧视同性恋,男人在歧视女人。我们都是猎人,我们也都是猎物,但决定我们属性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水果硬糖’以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探讨了这个深刻而复杂的问题。在整个故事之中,一共出现了五个角色,但核心人物只有两个,三十三岁的杰夫,十四岁的海莉。这讲述的是一个恋/童/癖的故事。

    杰夫是猎人,海莉是猎物,这是故事的基调,但伴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却猛然发现,天真无知的十四岁少女才是猎人,而成熟老道的三十三岁恋/童/癖变成了猎物,故事开始变得有趣起来。为了不影响观看电影的乐趣,在这篇评论中我将放弃对剧情的进一步阐述,只是可以告诉每一位观众,猎人和猎物的角色在此后依旧不断变换着,以至于我们开始感到迷茫:到底谁才是猎人,到底谁才是猎物,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恶根源?

    这,恰恰也是电影留下的反思。

    之于海莉来说,杰夫这样的恋/童/癖就是罪恶,她代表了千千万万的受害少女,发起了反击,用双手来抗击自己的命运;之于杰夫来说,海莉试图扮演法官进行私下审判,他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就被判了死刑,海莉才是罪恶的化身,他为了求生必须发起反抗;但更深层次的是,为什么海莉没有选择诉诸法律?为什么杰夫会形成恋/童/癖的恶习?之于海莉和杰夫来说,他们背负着沉重的过去走到了现在,他们曾经也都是猎物,而今变成了猎人,而隐藏在过去的那些猎人,代表的就是曾经的罪恶。

    甚至于,电影里出现的其他三个角色,也都分别代表着猎人和猎物,形成一个庞大的生物链。

    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犯罪三部曲之中,兰斯洛特探讨了一个十分深刻而现实的话题,到底是什么铸就了罪恶?在‘水果硬糖’之中,兰斯洛特又探讨了另外一个十分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放弃了正规的法律正义手段,选择了罪恶?

    这是两个十分相似的话题,但却导向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后果。‘水果硬糖’揭示了一个残酷而血腥的答案:如果法律正义手段无法达到惩戒的目的,那该怎么办?

    为什么无数罪犯走出了监狱之后,还会选择再犯、三犯?甚至许多罪犯被判终身监禁之后,却依旧没有办法摆脱犯罪的习惯?犯罪三部曲里,兰斯洛特阐述了他的观点,人之初性本善,导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来自社会的冷漠和环境的影响;但‘水果硬糖’里,兰斯洛特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人之初性本恶呢?那么我们又应该怎么办?

    打破猎人与猎物之间的恶性循环,就好像打破大自然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一样,看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杀戮是狮子的本能,那善与恶之间,到底什么才是人类的本能呢?如果人类和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杀戮和犯罪又应该如何制止?

    这不仅仅是一个电影核心思想,更是一个哲学命题,如此恢弘庞大的主题,兰斯洛特在人性/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电影里的细节十分值得深思。

    海莉曾经有机会逃走,但她选择了留下来;杰夫曾经有机会报警,但他选择了放弃;咖啡店店员曾经有机会识破危险,但他选择了调侃;隔壁邻居曾经有机会打断犯罪,但她选择了沉默;吉奈尔曾经有机会终结犯罪,但她选择了不告而别。

    每个人都有选择,准确来说,每个人在面对善与恶时,都拥有选择的权利,这也是人类和动物的最大区别,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让我们成为了所谓的‘高级动物’,但讽刺的地方就在这里,每个人都会做出相似的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那一个决定。

    在犯罪三部曲之中,兰斯洛特将这种行为定义为‘社会冷漠’,可以理解为自私,也可以理解为自我保护;但在‘水果硬糖’之中,兰斯洛特将这种行为定义为‘性本恶’的根源,当自私成为保护自我的借口,当懦弱成为逃避伤害的避风港,当恐惧成为放弃对抗的理由,我们已经在用这样的方式犯下了罪恶,犹如蝴蝶效应一般,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这种悲观到绝望的情绪贯穿了整部电影,也成为了作品绽放人性光芒的根本来源。值得注意的是,海莉在电影里的每一次选择都具有深意,这也是兰斯洛特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谴责的一种手段,我相信,每一个观众都可以从海莉的选择之中品味到不同的意义,而这种‘差异’,恰恰是性本善、性本恶的区别,又或者说,这也是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区别。

    观看完‘水果硬糖’之后,属于这部电影的精彩才刚刚开始,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这也是兰斯洛特作品之中最为美好的部分。

    在奉献了叫好又叫座的犯罪三部曲之后,兰斯洛特再次带来惊喜。尤其是小格局的剧本,将兰斯洛特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物都拥有自己的使命和隐喻,每一个情节都饱含着反思的余韵,每一句台词都具有相对应的意义,甚至就连每一个画面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格局之中,却迸发出了令大部分作品都黯然失色的人性光辉。

    难以想象,这位天才导演兼编剧——兼演员,又一次奉献了值得载入史册的绝对佳作!”

    劳伦斯的这篇影评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在避免剧透的前提下,将整部电影进行了深刻而透彻的分析,可以看得出来,劳伦斯对“水果硬糖”的评价甚至超过了兰斯的犯罪三部曲,这着实令人惊愕。

    与此同时,劳伦斯给出了一百分的满分评价,更是对他的观点给予了直接的支持,这顿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目前为止,人们没有任何参考对象——网友的评论只能相信三分,其他的都是胡说八道,人们需要一个权威对象来奠定基础。无论是“纽约客”,还是劳伦斯,这都已经足够权威,而这个权威的消息来源不仅给出了至高赞誉,还给出了一百分满分,这就如同火星子掉入汽油库里一般,“轰”地直接引爆了所有人的热情。

    网络讨论热度更上一层楼,几乎是以横扫千军的事态在整个北美地区蔓延了开来。尤其是劳伦斯在评论的末尾,明里暗里地嘲讽了一番“晚安,好运”,两部作品同样是小格局作品,同样都是剧本出众,但在不同导演的镜头之下,却绽放出了不同的质感和深度。

    “晚安,好运”太过注重时代感和镜头感了,乔治…克鲁尼为电影注入了一种优雅而绅士的气质,但却在思想返潮、深度挖掘方面落了下乘;“水果硬糖”则显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兰斯为电影注入了一种冷峻而惊悚的氛围,但却始终以第三者的眼光来调度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海莉这个角色完成主题的升华。

    从这个角度来说,两个出自兰斯之手的剧本,拍摄出来的成品在劳伦斯眼中却高下立分。

    这一份偷跑评论,让网友们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更为令人心痒难耐的是,现在仅仅只是“水果硬糖”点映的第二天,依旧只有纽约的两间地标影院可以看到这部作品。所以,网友们只能通过热切的讨论、还有偷跑的影评人评论,来窥见这部作品的风采。

    紧接着,罗杰…埃伯特的评论闪亮登场!(未完待续。)

721 至高赞誉

    “水果硬糖”点映之后,网络已经一片沸腾,讨论正在不断升温之中,尤其是网友们爱恨交加的反馈信息,再加上邪典实验作品的名号,更是让人们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各种各样的猜测都纷纷冒了出来。这也使得电影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不是商业电影式的沸沸扬扬,而是艺术电影式的爱好者狂热。

    网友们都在迫切地捕捉着“水果硬糖”的蛛丝马迹,希望能够尽快窥探到这部作品的真面貌。所以,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在网络上引发热烈的讨论,更何况是目前混沌影业官方没有任何宣传活动的情况系啊,于是当罗杰…埃伯特发表了自己的专业评论时,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万众瞩目。

    这不仅是“水果硬糖”点映以来的第二篇专业评论,而且还是来自于北美最权威影评人之一的罗杰,网友们恨不得一字一顿地反复推敲咀嚼这篇评论,彷佛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枯燥的文字与兰斯的思想在另外一个艺术层面里完成沟通。

    “在古老的东方世界,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种习俗,在阅读之前,需要沐浴、焚香、静心,等所有烦躁的情绪都消失了之后,在翻开书页,感受着墨汁的香气和文字的底蕴,真正地与知识、文化、历史产生共鸣。

    在观赏兰斯洛特的作品之前,我也产生了类似的习惯,我希望自己可以享受一顿美食、一杯咖啡和一份甜点,然后散步到电影院,最好是观众数量不多的午夜场,安静地享受着电影作品所带来的幸福。这不是因为兰斯洛特的作品已经达到了大师级别,而是因为兰斯洛特的作品总是能够拨动内心深处的某根琴弦,重新唤醒我对电影的热爱。

    这一次的‘水果硬糖’也不例外。

    作为导演,兰斯洛特十分热衷于采用丰富的视觉效果来达到震撼心灵的目标,毋庸置疑的是,他将电影的镜头艺术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会太过艺术,不会太过单调,也不会太过炫技,所有一切都恰到好处,彷佛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都具有自己的情绪和思想,以特定的情感序列排列组合,引导着观众进入他所塑造的世界。

    这一次,兰斯洛特再次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一个十分钟的长镜头堪称惊世骇俗,画面之中充满了创造、激/情与能量,黑色反讽的基调既能引起共鸣又不失辛辣,将那种惊悚刺激的情绪推向了极致,令人头皮发麻的精神折磨之中却完美地将隐喻融入其中,施虐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在一镜到底的画面之中完成了数次转变,严肃而深刻地探讨了罪恶与正义的模糊对立、紧密依靠的关系,不仅仅是惊叹连连,不仅仅是拍案叫绝,更是灵魂颤栗。

    枯燥而冗长的长镜头在兰斯洛特的眼睛里,演变成为一个窥探社会内核、世界深层的立足点,酣畅淋漓地对诸多问题进行了剖析。尤其是对犯罪的黑暗世界,对正义的执行方式,对罪恶的形成根源,对执法的道德偏差,兰斯洛特给出了一个迥然却又更加深刻的核心思想,让观看电影成为了一种享受,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探索。如此睿智,如此功力,如此深刻,继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之后,已经许久都没有再次领略到了。

    除此之外,兰斯洛特对于颜色和空间的运用也依旧值得让人细细品味,在电影里多次出现广袤无垠的天空,连绵起伏的山峦,还有透亮明媚的阳光,在空旷的空间之中,人物变得无比渺小,但人物之间的关系却呈现出一种扭曲而诡异的局面,对于剧情和内核的推动有着难以言喻的效果。

    在犯罪三部曲之中,画面就是兰斯洛特表达情绪和思想的最重要武器,这一次‘水果硬糖’更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狂妄大胆的尝试,每一帧画面都值得暂停下来细细思考,人物关系、空间运用、位置变化等等,似乎都隐藏着心理暗示。作为导演,兰斯洛特无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强势地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作为演员,兰斯洛特目前的作品仅仅只有一部‘借刀杀人’而已,没有太多的参考对象。但仅仅只是一部作品,就可以窥见到他作为演员的扎实功底和精彩演绎。没有人会否认,兰斯洛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彷佛所有情绪都可以在那双眸子里找到,这也成为了他表演的立足点,内敛而丰富、细腻而真实、强烈而无痕,毫无疑问,他是一名出色的演员。

    这一次,兰斯洛特则证明了他不仅仅是出色而已。兰斯洛特为角色注入了一种强大而深刻的能量,从风度翩翩的礼仪到巧舌如簧的辩护,再到分崩离析的恐惧,到心如死灰的绝望,再到支离破碎的真实,最后到茫然若失的颓丧,整个角色在故事的有限空间里变得立体而真实,塑造出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恋/童/癖形象。如此选择无疑是大胆的,兰斯洛特不仅出演了一名罪犯,而且还是一名向孩子下手的罪犯,他轻描淡写地挑战着观众的神经底线,那种道貌岸然的欺骗性十足面具,将每一位观影者的愤怒推向了极致,甚至恨不得亲自举起正义之刃,执行裁决。

    但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么这个角色最多只是‘七宗罪’里的无名氏而已。

    兰斯洛特在三言两语之中,就勾勒出了角色的过去,将他的伤痛和脆弱残忍地展现了出来,那种可怜到可悲的懦弱形象,不是为了引发观众的同情,而是让思考进一步深入挖掘: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罪犯也必须为他们的选择付出代表,不能因为过去的悲惨就一笔勾销,但需要思考的地方就在于,孕育犯罪思想的环境到底是如何而来的?为什么可恨之人,总是会有可怜之处?

    ‘上帝之城’的小霸王,‘借刀杀人’的文森特,‘罪恶之城’的一众角色,都可以看到类似的影子。‘水果硬糖’里的杰夫,却更近一步,将那种令人咬牙切齿的痛恨和令人惋惜叹息的同情都推向了极致,尤其是结局的完美,让杰夫变得完整,塑造出了一个社会悲剧。这让我想起了‘发条橙’的亚历克斯。

    在这部作品之中,兰斯洛特的演技才能得到了酣畅淋漓地发挥,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个动作,甚至就连一个呼吸,都巧妙地与角色、与故事、与现实融合在了一起。相信每个人看完电影之后,势必对于那十分钟长镜头里兰斯洛特的完美表演印象深刻——完美,就是这个词汇,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后面的一场戏:

    杰夫终于放弃了挣扎,承认了自己内心的恶魔,然后完全失去控制。兰斯洛特的眼神里可以清晰地看到面具缓缓龟裂、然后掉落的过程,那就像是残忍地撕开动物的皮毛一般,血腥而暴力,赤果而真实。

    有趣的是,当我试图探讨一番‘水果硬糖’所带来的反思和余韵,我却停止住了,因为三个小时前刚刚离开电影院时的想法,现在又发生了改变。显然这部电影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而这部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发生在观影结束之后,我不想剥夺观众的这种乐趣,于是,我决定在这里结束这篇评论。

    作为一名专业的电影爱好者,我不会推荐‘水果硬糖’这部电影,因为这和‘发条橙’一样,精彩绝伦的作品,但观影过程却是一种煎熬,几乎挑战着每一个人的底线,令人难以忍受。‘水果硬糖’也是如此,尤其是对男性观众来说。我终于明白兰斯洛特坚持采用点映的方式放映这部作品的原因,相信我,他这是为观众在考量。

    作为一名业余的电影爱好者,我会说,这是自‘梦之安魂曲’以来,最为特别的一次观影经历。”

    罗杰的评论着实别具一格,保持了他一贯的传统,字里行间洋溢着他对兰斯的推崇和喜爱,完全可以说是送上了至高赞誉,这对于“水果硬糖”这样一部实验性质占据主导的独立艺术电影来说,着实难得。罗杰给出了满分一百分的评价,这也与文章内容交相辉映,但是在四星满分的推荐值上,罗杰却仅仅只给出了两星,如此自相矛盾的做法引发了无比热烈的讨论。

    先是“纽约客”的一百分,而后是“芝加哥太阳报”的一百分,“水果硬糖”的神秘面纱缓缓揭开之际,偷跑的两个评论居然都给出了满分,这简直让所有人都沸腾了,即使是“晚安,好运”都没有能够获得如此待遇。

    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影评人的先期评论依旧不紧不慢,似乎根本没有人在乎网友们迫切而热切的心情。不过,在抢先发布的专业影评人评论之中,劳伦斯和罗杰的评分并不突兀,因为第三个影评、第四个影评,相继都给出了同样的满分评价!

    每一个评论的问世,都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网友们的热情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失去控制。(未完待续。)

    ps:  今天第五更,月票240的加更!

722 单馆爆表

    难以相信的是,当十月第三周结束时,关于“水果硬糖”的专业影评人评论,居然只有区区四篇,分别来自于“纽约客”、“芝加哥太阳报”、“华尔街日报”和“电影评论”。

    “华尔街日报”,一百分,“作为一部电影,导演是精彩的,剧本是深刻的,摄影是特别的,表演则是……精彩绝伦的!完全堪称2005年最佳表演!‘水果硬糖’奉献了一场真正的电影盛宴,不是来自视觉的,而是来自心灵的。这是一场折磨。”

    “电影评论”,一百分,“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到几乎无法磨灭的作品,心理惊悚、犯罪恐惧、人性批判,同时还苦涩异常,几乎让人难以忍受,完完全全就是一场精神折磨。但,它值得你的每一分钟!”

    这就是“水果硬糖”的首批评论了,不过四家媒体评论,但却创造出了不可思议的四个满分,换而言之,平均分一百分,这就是媒体对电影的首轮反馈信息了。比起“一百分”的刷屏赞誉来说,人们更加吃惊的是,“关注度”居然如此之低,只有四家媒体发表评论,难道这部实验电影真的没有媒体关心吗?

    对此,“纽约时报”的哈维尔…尤利尔在个人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热情的纽约客们,什么时候地标影院也变成了百老汇?”

    这篇戏谑的文章里充满了哈维尔的调侃,他表示“水果硬糖”根本一票难求,他足足排队了三个小时,依旧没有能够买到票;而后托关系找到了兰斯本人,但遗憾的是,就连兰斯也没有电影票,最为荒谬的是,“迈克尔…法斯宾德、艾伦…佩姬两个人现在都没有能够看到成片”。更为夸张的是,有人出价三百美元购买一张黄牛票,但居然没有人愿意出售!

    最后,哈维尔表示,他也十分希望第一时间观看到这部作品,甚至能够撰写自己的观影文章,但遗憾的是,看来他必须再等待等待了。

    这篇博文从某种意义上解答了网友们的疑惑,看来,影评人们和记者们想要第一时间观看到“水果硬糖”,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看“水果硬糖”一票难求的景象,人们着实有些哭笑不得。作为一部独立艺术电影,如此盛况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不可思议,但是当人们看到“水果硬糖”首周点映票房数据之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单馆票房是十分特别的一组数据,往往用来衡量作品小范围试映的口碑,在影史榜单之上,迪斯尼的动画片是单馆票房的王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