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影巨匠-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焦点仅仅只能局限在“上帝之城”,事件太小了,美国本土根本不会在意;事件太大了,焦点就容易模糊,点到为止、恰到好处,这才是核心。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准确来说,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而眼前的马丁和哈维尔就至关重要——准确来说,媒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兰斯需要做的就是,正确而巧妙地利用媒体!

    “可是,他们举着重型武器,直接与所有媒体记者对抗,还在那里狂妄地放肆大笑,难道这不是在向我们挑衅吗?”马丁还是有些不甘心,他甚至忘记了哈维尔,直接就开口说到。因为如果按照兰斯如此说,他今天在主编面前的大放厥词就成为空话了,他难以想象后果会是什么。

    兰斯却彷佛没有注意到马丁的不甘心一般,“这是事实,我不否认。”兰斯的话让马丁和哈维尔眼前一亮,“但同时,我也必须说,人们对于贫民窟的了解太少太少了。我们总是站在河对岸来观看这片区域,简单粗暴地认为这里的人都是没有文化素养的,都是危险分子,都是潜在犯罪嫌疑人……这显然是不对的。这也是我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

    “电影?”马丁惊诧地说到,可随即他就意识到自己失礼了——他根本就不记得电影这件事了。还是站在旁边的哈维尔主动站了出来,为临时搭档掩护,“所以,你最初是怎么想到要拍摄这部电影的?”

    就是这个!兰斯的左手大拇指微微一收力,但很快就松了开来。

047 荷尖渐露

    兰斯丝毫没有放松警惕,即使哈维尔按照预期地提出了相对应的问题,但兰斯知道,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此前所有的布局,就是为了通过新闻媒体达到目的,兰斯绝对不会掉以轻心。

    “所以,你最初是怎么想到要拍摄这部电影的?”

    听到哈维尔的问题,兰斯左手大拇指微微一收力,但很快就松开了,避开了提问的哈维尔,而是看向了马丁,“不知道你是否看过保罗-林斯的‘神之城’。”一句话,顿时就让马丁脸上的表情凝固住了,兰斯嘴角的笑容徐徐漾了开来,“我就是在阅读完这本小说之后,决定拍摄这部电影的。”

    哈维尔不明所以,他没有看过“神之城”,所以不知道这本书到底有什么意义;但马丁身为一个正宗的巴西人,土生土长的里约热内卢人,他绝对是再明白不过了。前者糊涂,后者震惊,所以两个人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

    兰斯不疾不徐地朝前迈着脚步,以轻松的语调继续说到,“我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我的一些美国朋友知道我对亚洲文化颇有研究之后,就问我,中/国人是不是没有见过牙膏,是不是所有人都骑自行车?”

    兰斯的话语都还没有落,哈维尔就反问了一句,“难道不是?”

    “哈哈。”兰斯直接就笑出了声,那爽朗而放松的模样让哈维尔有些窘迫,“当然不是。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互联网已经逐渐普及,如果你们对于世界的了解依旧停留在几个世纪之前,那就太糟糕了。”兰斯看了哈维尔和马丁,就接着说到,“这样说吧,我的中/国朋友也曾经问过我,是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有体臭,是不是所有美国人的性/生活都十分开放而且糜烂?”

    “当然不是!”哈维尔直接就还击到,显然对这番话十分不赞同,“那些天主教徒……”辩解的话才说了一个开始,哈维尔就停住了,一脸的灰败,虽然心有不甘,却又无法反驳。他终于明白了兰斯话语的意思。

    “你们是记者,大部分普通居民都是通过你们的报道来了解事实,就连你们都不知道的,那么整个社会又怎么可能知道呢?”兰斯的这句话说得十分柔和,没有批判的意思,也没有嘲讽的意思,彷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这让哈维尔和马丁陷入了思考之中,“这就是我决定拍摄这部电影的原因。”

    哈维尔想了想,视线根本舍不得离开兰斯,注视着眼前男人表情里的每一个细节,“你是想要为这片贫民窟说好话吗?”

    “肯定不是。”马丁直接就否定了,因为他读过“神之城”,他知道这本小说有多么真实多么残酷,展现了一个他从来都没有了解过的世界。但,从刚才兰斯为曼/努/尔等人辩护的言论来看,马丁又有些不确定了,他看向了兰斯,“是吗?”

    兰斯摇了摇头,“不是。”这让马丁松了一口气,而哈维尔则皱起了眉头,“我只是想要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上帝之城。我希望能够将这里的真实面貌呈现给大家看,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东西,也许社会学家会看到这里的隐患,也许教育学家会思考缺乏教育的意义,也许经济学家会看到整顿这里的契机,也许商人会看到旁人所不了解的商机……我愿意把思考的权力交给观众。就好像中/国或者美国,亦或者是巴西一样,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将他们的真实面貌展现在其他人面前,然后由观众自己来判断,那里的真相是什么。”

    马丁和哈维尔再次沉默了,这一次不是因为词穷而沉默,而是因为了解而沉默。

    “人们对这片贫民窟有太多未知,也有太多偏见,那些从贫民窟走出来的人,必须花费两倍、三倍、甚至十倍的努力,才可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同样的情况不仅仅是在这里,在美国许多城市也是如此,底特律至今还是无法摆脱糟糕的形象。”兰斯的话让哈维尔微微点了点下巴,“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改变这些偏见,我也不确定贫民窟的现状是否能够改变,但至少,我可以提供一个窗口,让大家去窥见另外一个世界。”

    说到这里,兰斯就停止了。刚才这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兰斯耗尽了所有心力,一点一点把哈维尔和马丁引导到他准备好的轨道上来,现在这样的程度刚刚好,剩余的空间留给他们自己思考。

    其实兰斯是可以继续游说的——“挖掘真相”其实一直都是记者的本职工作,他们才是最不应该带着偏见去进行报道的人群;但社会就是如此残酷,任何一个人本身就带着自己的性别、阶层、教育等环节所导致的与生俱来的偏见,即使是无冕之王也不例外。

    但如果兰斯如此做了,就显得画蛇添足,反而会弄巧成拙——他不能让两个记者认为,这些思想是他灌输、引导出来的,应该是由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

    哈维尔脑海里的思绪在翻涌,隐隐约约可以察觉到一点不对劲,但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抬起头,看向了眼前的兰斯。兰斯抬起了眉眼,露出了疑惑的神情看了过来,那双深邃的眸子带着一种孩童般的稚嫩和真挚,犹如茂密森林里的碎金阳光一般,令人心醉。

    哈维尔不由朝兰斯露出了一个笑容,内心的讶异悄然烟消云散,“所以,这部电影到底叫什么名字?”

    “‘上帝之城’。”兰斯垂下了眼帘,收回视线,事情已经成功百分之九十了。

    站在一旁的马丁终于意识到,他们的报道内容没有错,但是报道方向却错了。也许,他们没有办法挖掘出上帝之城的恐怖份子,但他们却可以把这片被人们遗忘的区域,一点一点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施特雷洛先生,”马丁郑重其事地开口说到,“我认同你的看法,但我也保留我的意见,我始终认为,偷鸡曼/努/尔那群人有反社会倾向,谁也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做出什么事。”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携带了重型武器,一旦发生意外,后果无法想象。兰斯没有反驳。“所以我想,不知道你能否让我一直驻扎在剧组,跟随你们一起拍摄,不仅仅是近距离观察这附近贫民窟的生活形态,同时也可以观察你们剧组的工作状态,向里约的居民展示出一个真实的世界。”

    这倒是兰斯所没有预料到的。他不得不对马丁刮目相看,错过了一个新闻点之后,居然马上就抓住了下一个新闻点,这一份新闻直觉,珍贵至极。

    哈维尔也察觉到了这一点,给马丁使了一个眼色,马丁不得不连忙补充说到,“还有哈维尔。”

    站在旁边的哈维尔立刻补充说明,“我是‘纽约时报’的外派记者,我可以在‘纽约时报’开辟一个专栏,对电影的拍摄情况、对里约贫民窟的具体情况,进行系列报道。”这可是一份无比沉重的筹码。

    “纽约时报”,全美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报,能够和它抗衡的报纸一只手就可以数完了。

    可是兰斯却没有激动得无法自已,而是轻笑了起来,似乎不太相信的模样,这让哈维尔有些窘迫,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把名片拿出来。“哈维尔,你真的认为‘纽约时报’会让你开一个专栏,跟踪报道一个电影剧组,或者是里约贫民窟?”

    兰斯的话语让哈维尔愣住了,兰斯不是怀疑他的身份,而是质疑他的提案。哈维尔张口就想要辩驳,但却发现——他哑口无言。因为他比兰斯更加清楚,“纽约时报”是不可能同意这个想法的,甚至于一片专题报道都够呛。

    不过兰斯也没有咄咄逼人,而是点了点头,“如果你们有兴趣,当然没有问题。你们两个人都可以过来。但我有一个条件,在片场不准随便拍照,必须取得我的同意。”

    马丁立刻就兴奋了起来,“巴西环球报”开一个专栏,系列跟踪报道这件事的后续,他已经可以预见到整个社会将引起的轰动了。可是相对而言,哈维尔站在旁边就有些沮丧,在外人看来,任职“纽约时报”风光无限,但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这潭水到底有多深。

    兰斯看了看已经抵达目的地的剧组,“抱歉,我需要重新投入工作了。如果你们愿意,完全可以留下来。”兰斯往前走了两步,但很快就停了下来,转过身,“尤利尔先生,我不知道你对互联网的了解有多少,但如果你真的对这个专题感兴趣,也对我拍摄的电影感兴趣,我建议你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定期更新。”

    “博客?”哈维尔愣了愣,他听过这个东西,但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抬头看着兰斯脸上友好的笑容,哈维尔下意识地说到,“谢谢你的意见。”

    兰斯却无所谓地摆了摆手,“我们只是一个小成本投资的独立电影,根本没有人会关心,现在你们的出现,势必会让我们剧组成员干劲百倍。所以我想,应该是我感谢你们。”说完,兰斯自嘲地笑了笑,紧接着就转身迈开了步伐。

    哈维尔和马丁站在了原地,两个人都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汹涌而澎湃。

048 自乱阵脚

    塔克-图雷吹着口哨走出了电梯,迈着轻快的脚步朝办公室方向走去,看到了前台的接待人员,露出一抹风流倜傥的笑容,“甜心,你今天真是美艳非凡,晚上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共进晚餐?”

    “图雷先生,你已经迟到了,卡瓦劳格先生和伯克利先生都已经到公司了。”接待小姐答非所问,但脸上却没有露出惊慌的表情,显然对于塔克的如此行径早就已经习惯了。

    塔克也不介意,捂着自己的胸口,俏皮地说到,“你的拒绝已经让我心碎。”得到了一个白眼之后,塔克转过身,继续前进。一路和职员们开着玩笑,等进入办公室时,已经是二十分钟之后的事了。

    拿起桌面上准备好的咖啡,塔克喝了一大口,然后这才脱下外套,开始翻阅桌角的那一叠报纸,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坐下,惊魂一瞥却让塔克猛地一下站了起来,咖啡差一点就洒到桌子上。但他却没有心思去顾及这些细节,把自己刚才无意之间瞥到的那一份报纸直接抽了出来,原本他还在祈祷着是自己眼花了,可是看到报纸上的那张图片,塔克只觉得脑袋顿时就开始酥麻起来,犹如一万只蚂蚁在脑袋上翻滚一般。

    塔克紧紧地握住了那份报纸,快步走出办公室,咬牙切齿之间右手一用力,房间门就“砰”的一声重响,狠狠地砸响了墙面,整个门板在痛苦的**着,让办公室所有人都抬起头看了过来,然后就看到塔克像是一阵龙卷风般,朝着瑞恩的办公室席卷而去。

    所有人面面相觑——这是怎么了?一分钟之前还阳光明媚,一分钟之后就天崩地裂了。

    瑞恩坐在办公桌前,正在思考“迷失东京”的发行计划,下周他就需要和焦点影业开会了,所以必须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案。突然就听到一声巨响,一股气浪扑面而来,让他产生一种有人破门而入的错觉,抬起头,就看到了脸色难看的塔克。

    塔克用力地把一份报纸砸到了瑞恩的桌子上,让整个桌子都轻轻地颤抖了一下。瑞恩仔细打量着塔克那微微发绿的脸色,轻笑了起来,“怎么了?你现在看起来就像是史莱克。”

    看着瑞恩那镇定自若的表情,塔克拍了拍桌面上的那份报纸,想要解释一番,却发现事情根本无从说起,最后只能是说,“看,你看!”

    “冷静,冷静,整个公司的人都在看你,你必须冷静。”瑞恩微微皱起了眉头,显然对于塔克这样的慌张颇为不满,不过说归说,他还是低头看向了报纸。

    这是一份“旧金山纪事报”,在全国范围内,这份报纸排不上前十名,最多只能算是前二十名的报纸,但是在西海岸,这却是唯一一份能够和“洛杉矶时报”相抗衡的报纸,影响力在西海岸可以高居前三名。

    日期就是今天的,九月十三日。

    头版头条是“九一一事件”的一周年纪念专题,除此之外,头版之上还有三条新闻,第一条是中期选举的相关信息……这些新闻着实是再正常不过了,几乎没有任何意外之处,瑞恩抬起头就瞥了塔克一眼,满眼的不解,塔克却是指了指最下方,瑞恩疑惑地低头看了下去,然后就看到一条文字新闻:

    “美国‘上帝之城’剧组,在里约热内卢遭遇黑帮威胁!——详情请见二十四版”

    瑞恩只觉得浑身上下所有血液的温度都刹那间褪了下去,四肢转眼变得冰凉冰凉,脑袋甚至没有办法回旋过来,只是下意识地把报纸翻到了二十四版,然后就看到了一张气势恢宏的图片。

    那是一片苍茫的黄色操场,十分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这里是沙漠的错觉。周围聚集着大量的黑人演员,两台落地摄像机和一台吊臂摄像机在人群之中格外显眼,所有人都把视线集中在了正中央的那个身影上——那个男人穿着一件灰扑扑的衬衫,脖子上戴着一个耳机,双手正在比划着拍摄现场的结构,那沉静的眉宇之间投注着无与伦比的专注,可即使是铺天盖地的黄沙也无法遮挡那一抹光辉。

    是兰斯洛特-施特雷洛!

    瑞恩的呼吸刹那间停止了,他快速地阅读了一下这篇报道,远远比想象中的篇幅更长,甚至已经可以赶上专题报道了。

    在报道之中提到,“上帝之城”剧组专程前往里约热内卢进行实地拍摄,目的就是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贫民窟,让人们窥见隐藏在那一片偏见背后的真实生活。整篇报道都是关于“上帝之城”的详细介绍,从创作立意到思想核心,再到拍摄细节,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报道的末尾甚至还提到,现在有一名记者就驻扎在剧组,以博客的形式实时更新“上帝之城”的拍摄日记,这种新兴的报道方式受到了年轻一代的热烈追捧。

    “博客?”瑞恩满脑子都是问号,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去年的九一一事件,第一个提供了现场图片报道的,就是来自纽约的一个博客,从那以后,人们也意识到了网络的力量,博客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不过,物极必反,由于博客的数量迅猛增长,可是其中的有效信息却屈指可数,所以博客作为新闻源的力量正在被削弱,更多是作为舆论领袖的力量强势崛起。

    但,博客和娱乐产业可没有半美分关系!

    “怎么可能,事情怎么会这样?”塔克在办公室里焦急地来回踱步。

    一直以来,兰斯所展现出来的能力都是电影制作方面的,在宣传、发行、管理等方面都是他的软肋,更不要说公司管理了。原本他们以为,兰斯即使投入了“上帝之城”的拍摄,在很长一段时间也将会销声匿迹,而且独立电影想要赢得媒体瞩目更是难于登天。他们只需要轻轻地在背后一推,“上帝之城”就会被淹没在数不胜数的独立电影之中,胶片只能放在储藏室里积灰,甚至可能无法顺利杀青。

    但现在,不仅卡尔文的破坏计划破产,而且电影还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瞩目!

    瑞恩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看着眼前走来走去的塔克就觉得有些头晕,“停下来!现在就只有一家‘旧金山纪事报’,其他主流媒体都没有关注吧?”塔克想了想,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那就对了,一部独立电影,再怎么样都翻不出什么波澜来,我们不要自乱阵脚!”

    听到这句话,塔克逐渐冷静了下来,细细地回想一下,不由点了点头,“除非兰斯有这个气魄,直接弄一起炸弹事件,否则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说完,塔克心情更加放松了一些,“不对,即使他真的有这个胆量,人们的视线也会转移到恐怖袭击上,而不是他的那部垃圾电影。”

    这是事实,不是贬低。

    一部没有大投资、没有出色卡司、没有强大后台、甚至不在美国本土拍摄的非英语独立作品,想要吸引美国媒体的注意,这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每一年类似的影片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即使是登上了圣丹斯电影节的舞台,这些独立电影之中的大部分依旧是无人问津。

    瑞恩却没有掉以轻心,“即使如此,兰斯还是成功地在这里占据了一席之地。”瑞恩挥了挥手中的“旧金山纪事报”,越是清楚事情的困难,震惊就越加汹涌。瑞恩几乎无法想象,兰斯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博客!这个博客是怎么回事?”

    瑞恩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塔克接过了报纸,在上面找了找,顺利地找到了相关信息,然后快速在电脑上折腾了一番,紧接着就打开了博客。

    极简的博客风格,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标题栏仅仅写着“哈维尔-尤利尔的博客,‘纽约时报’驻巴西记者”。

    “纽约时报”,这让塔克和瑞恩两个人都愣了愣,点开最新的一片博客,赫然就是一片日记——标题是,“九月十一日,一周年后的现在。”

    “当我抵达剧组时,兰斯刚刚拍摄完一场戏,他正在和小演员进行沟通,似乎对于刚才的表演有些不太满意。不等我找到位置坐下来,阿尔伯特就突然高喊起来,‘转移!转移!’所有人立刻都忙碌了起来,我也不例外。

    我熟练地将随身摄影器材背到了身上,然后帮忙把旁边的挡光板收了起来,快速跑向了街道边的卡车,把东西一股脑丢了上去之后,紧接着又回去帮助海登拆摄影器材,再把东西搬上卡车。如此反复,我来回跑了三趟。

    短短不过六分钟,整个剧组成员都坐上了卡车,然后快速转移拍摄场地。

    这不是我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形了,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几乎每隔一天或者两天,我们就必须经历一次。

    在上帝之城拍摄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周围聚集着许多小股的**势力,他们没有组织也没有纪律,同样也无法谈判。他们时不时就会前往剧组骚扰,从偷窃到抢劫,再到阻止剧组拍摄,烦不胜烦。在迫不得己的情况下,现在剧组必须每天随机地更换拍摄场地,并且在警/察当局的全面戒备之下,这才保证了目前整个剧组的安全。

    这让我想起了一年前的今天,动荡不安的纽约陷入了一场巨大的悲剧,而在我们的身边,类似的悲剧正在以肉眼看不见的方式,不间断地发生着……”

    博客的内容依旧没有结束,洋洋洒洒地往下记录着,可是瑞恩却不想要再看了,他只觉得太阳穴一阵抽痛,有一种把电脑屏幕直接砸毁的冲动!

049 双赢之局

    马丁把相机放到了一旁,凑过去看了一眼哈维尔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忍不住就感叹起来,“一百万阅读量?真是太疯狂了!”即使是眼睛看到了,出身于传统媒体的马丁也还是不敢相信,所谓的“博客”这样的新媒体居然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哈维尔敲下了最后一个句号,保存在电脑里,准备等回到家里,连接了网络之后再把今天的日记发送上去,脸上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个笑容,“如果一个月前你告诉我,我的博客日记能够有十万人阅读,我会告诉你,你疯了。但……网络的世界是如此神奇,不是吗?也许,千年虫没有毁灭世界,其实是有原因的。”

    一个月前,哈维尔和马丁决定改变报道方向,对“上帝之城”进行跟踪报道,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贫民窟。

    一如所料,“巴西环球报”十分爽快地就点头答应了这个提案,但是哈维尔的提案却直接就被“纽约时报”拒绝了。

    一没有发生肢体冲突,二没有出现真正绑架,三剧组没有任何噱头看点,这几乎只能算是“一个美国剧组在片场与当地居民发成摩擦”的小事件,不要说“纽约时报”了,就连一些普通报纸都不愿意刊登。

    哈维尔的直属编辑干脆利落地说到,“没有流血事件发生之前,就不要妄想了。”

    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哈维尔又提出了通过博客进行报道的提案,可惜的是还是被枪毙了,直属编辑给出的回答是,“你自己写着玩可以,挂‘纽约时报’外派记者的名号也是允许的,想要报纸帮你宣传或者是刊登之类的,那是不可能的。”

    哈维尔一度已经决定要放弃了——这是一个注定无法刊登的专题,这是一个没有任何收入的自主行为,这是一个看不到结果的死胡同。哈维尔不是刚刚出社会的愣头青,他不喜欢做白日梦。

    可是,哈维尔脑海里又再一次浮现起兰斯那双摄人心魄的眸子,他有种奇怪的直觉,类似于记者的新闻直觉,又类似于神秘的第六感,他觉得自己应该撰写这个专题。因为即使他不写这个专题,他手头上目前也没有其他工作。

    踌躇犹豫的最后,哈维尔做出了改变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开通博客,无偿撰写“上帝之城”的拍摄日记。

    不过,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哈维尔和马丁的报道方向却发生了改变。

    马丁还是按照原计划,逐渐深入剧组、深入贫民窟,通过剧组的拍摄,一点一点展露上帝之城的真实面貌,让人们可以有机会去了解这里的真实生活。“巴西环球报”为马丁开了一个专栏,不仅仅局限于上帝之城,里约热内卢附近几个大型贫民窟,马丁的脚步都开始逐渐探访。这个专栏大受欢迎,引发了巴西国内的热烈讨论,这让“巴西环球报”的销量节节攀升,最近两周时间以来,长时间占据了巴西国内报纸销量冠军的宝座。

    哈维尔却发现,巴西贫民窟的生活对于北美来说没有吸引力,因为这是两个世界,他的报道开始逐渐朝“上帝之城”剧组的拍摄进程发展,着重体现出剧组在这里拍摄的情况和过程。一开始,哈维尔更多是以记者的视角去报道、去阐述;但很快,哈维尔就改变了角度,他更多是以一个普通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去体验、去记录。

    这是哈维尔多年以来,第一次离开了“记者”的身份,真正去享受报道真实、记录事实的快乐,这让他恍惚之间又回到了大学时光。

    哈维尔的这一举动意外地为博客吸引了目光,不仅因为哈维尔逐渐揭开了电影剧组的神秘面纱,还因为哈维尔彻底融入了“上帝之城”剧组,与这个独立剧组深入到贫民窟、深入到当地居民的生活,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处理危机,展现出了“上帝之城”剧组内外的所有风采,还有巴西的异域风情。出人意料的是,巴西贫民窟的生活也逐渐赢得了更多人瞩目的视线。

    在最开始的三天时间里,哈维尔的博客是没有任何访客的;在前十天,也仅仅只有数百人而已,冷清地几乎像是真正的日记——只有哈维尔自己和自己对话。但伴随着时间的推进,博客的浏览人数开始增多,在最近五天时间内迎来了大爆发,目前浏览量已经超过了一百万,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奇迹。

    特别是三天前,为了纪念九一一事件,哈维尔专门撰稿表示了纪念,那篇日志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这也是哈维尔第一次真正深入“上帝之城”这部作品的灵魂,去探讨这片贫民窟存在的问题,以及世界贫穷落后所导致的犯罪。他将自己一个月以来的见闻,自己对原著小说和改编电影的看法,以及和兰斯接触过程中的感触,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仅仅是这一篇博文,在三天时间内就赢得了二十万的阅读量。着实惊人!

    更为夸张的是,伴随着哈维尔博客的强势崛起,“上帝之城”这部还在拍摄之中的作品就已经成为了热议话题。“神之城”原著小说在短短两周之内销量就上升了十三万本,成功地跻身到各大书店销量榜单的前十名行列;而“上帝之城”的讨论热度、期待热度都已经远远超出预期,“旧金山纪事报”的报道已经算是落伍了,有一些电台节目在直播过程中,早就对这部作品展开了讨论。

    这在互联网出现以前,绝对是难以想象的结果!

    “今天上午出发之前,我的编辑来电话了。”哈维尔把笔记本电脑放好,转头看向了马丁。马丁愣了愣,似乎已经预料到哈维尔接下来的话语,眉宇之间的喜悦就迫不及待地涌现了出来,“他说,我三天前那篇报道,将会刊登在今天这一期的‘纽约时报’上,整个版面!稿费已经打到我账户里了。”

    “耶!太棒了,这真是太棒了!”马丁开心地握紧了拳头,差一点就要失声,但在哈维尔提醒的视线之下,他还是控制住了情绪。马丁可不会忘记,这里是剧组,如果他们破坏了剧组的拍摄,兰斯会毫不留情地直接把他们赶出剧组——他们亲身体验过一次如此待遇。

    比起马丁来说,哈维尔倒显得十分镇定,他梦寐以求的机会就这样到来了,可是却没有想象中的亢奋和激动,“他还说,如果接下来我的稿子都能保持如此质量,报纸会考虑继续不定时刊登,算是一个非正式的专栏。”即使是这样天大的好消息,哈维尔还是十分淡定。

    马丁也意识到了哈维尔的冷静,他拍了拍哈维尔的肩膀,“怎么了?这是好消息,你为什么看起来一点都不开心,是不是还有什么附加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