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侠开端-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想要一台神威。太湖之光?

    嘿,老美也想要一台这样的超级计算机呢!

    他一页书,比老美的抛出来的几种军工技术资料还要面子大?”

第九百一十章 舍下金饵钓蛟龙

    萧元宙几乎都要气笑了,一大早就接到王德政的电话,张口就是一台太湖之光!

    仔细一打听,竟然还只是一个后辈毛头小子想买,而且还不是下属各科研单位的人,只是共和国新崛起的后起之秀。

    对于这样的年青人,萧元宙一向是印象很好,但张口就要自己一群人的呕血得意之作,是不是太儿戏了!

    你以为这是街上买白菜啊?

    买不买,卖不卖,那是要有上面文件的!是最顶级那个人,都要慎重考虑、众人表决才能决定的事情,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然也敢打太湖之光的主意,后生如此可畏?!

    这样无意义的事情,萧元宙本来都不准备再听,但王德政的话,却是让他一呆:“什么?你说这是上面经过同意的?技术层面上只要通行,那原则上就同意售卖?老王,这事可开不得玩笑!”

    王德声气急败坏的声音传了过来:“谁跟你开玩笑了!技术资料我一会亲自送到你那,这个一页书,也不知道拿出来的这些东西,到底是些什么玩意,上面技术参谋部的人,已经都紧急集合开会讨论了,现在就看你那里的评估结果,这一次可能真要出大事了!”

    所谓“上面技术参谋部”,萧元宙是知道的,处理国家大事,难免就要遇到各种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事务,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专业团队来进行咨询,这是二级技术参谋,由各个专业的专家组成。

    至于下面还有一个三、级技术参谋团,负责一些具体的技术,比如说复杂数据的推算,为二级参谋部服务,尽是国内的精英。

    参谋部的人,也同意了?!

    萧元宙心中一凛,急忙集合专家,哪怕是正在过年休假的,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毫不犹豫地赶来,知道出了大事。

    办公室里,看着大屏幕上放出的文件,萧元宙呼吸一促,遍布老人斑的手指忍不住地颤抖,看向周围的人群:“怎么样?都说话!这个思路与数据、有没有什么问题?”

    其实不用问,自己也已经知道了答案。

    “老萧,你也是一辈子投身超算的,这还用问我们?!这些数据,当然不完善,甚至只是零散一条,明显是偶尔灵光闪动间的东西,但这个思路,我觉得没错!大致框架已经想好,其他往上面加肉加血,只是技术与时间上的问题,依我看,单只说这个思路,就足以拿掉今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了!”另一个瘦矮白发老人直言道,他叫左宁,和萧元宙是一辈子的朋友了。

    超算,就是超级计算机,他们平日里喜欢这样方便地简称。

    旁边一个年长院士沉闷了一会,内心评估这些资料,直接道:“我觉得左老的话没错,即使这个思路最后被证明是错的,那也是具有顶级价值的错误,能让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少走许多弯路。与这个思路相比,一台神威。太湖之光,是值得的,反正是在国内,只要能够保证设备的保密与安全,那由一台可持续生产的超算,去让一个天才的想法得到验证,这是很合适的!”

    萧元宙点了点头:“我明白院士你的意思,与一台死的神威。太湖之光相比,一个能够产生这样思路的顶级编程人员,才是更重要的!我们生产出超算,还要那些编程人员去使用。一页书我刚刚已经了解过,是个能够托付神器的人。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举手表决是否同意一页书的请求。

    当然,我们的这份表决,只是一份技术上的决定,最终结果如何,还要交由正府层面决定。

    我个人同意将神威。太湖之光售卖给对方!”

    随着他话音的落下,会议室里将近八成的人举了手,那两成多没举手的,在众人放下手后,却是一个个阐释自己不同意的理由。

    “一页书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觉得他完成不了保密太湖之光秘密的的任务!”

    “神威。太湖之光太过重要,我觉得即使要验证思路,也应该是一页书来我们这里来验证,这样保密工作比较好展开一点!”

    “不能忽视一页书未来换国籍的可能,现在社会上那些人,有点钱就赶紧往国外跑,如果一页书掌握了太湖之光的核心机密,那他再转换外籍的时候,由于他身份的特殊,我们很难要求他进行保密工作!”

    “……”

    一个又一个的理由,萧元宙全都记录在笔记本上,一条条列出,大部分是关于保密的事情,毕竟就连老美,对这台新型国家顶尖的计算机,也是垂涎万分。

    “那么,表决通过!

    技术层面同意向一页书售卖神威。太湖之光,但是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一页书私人的安保措施之内,必须还要有我们独立的安保人员,任何间谍都不能被放入!”

    萧元宙表明结果,那些反对的人也没觉得不好意思,这种技术层面的事情,容不下半分情面,搞技术的人,很难压抑自己内心的专业想法,却歪曲自己奉献一生的东西,去拍上司的马屁。

    而且他们也很着急,这份“黑箱程序”的思路,在他们看来,比什么世界顶级奢华的钻石,还要珍贵万分,在这样的思路下,即使得不到最后的结果,从中也能迸出数之不清的智慧之光。

    ……

    萧元宙这样的专业人士,因为林牧的资料而茶饭不思。

    中州那几个市的领导,可就为一页集团打来的一个电话,而直接一片混乱。

    一页集团又要创办分公司了?而且这次的分公司,远超以往的用地面积,再想想一页集团那良好的形象,即使是污染最严重的制药厂,对污水的自发治理,也是不择成本,给这些想投资想疯了的市长、书记们,印象深刻。

    而国内几个让人听都没听过的二三线城市,只是沾了一点一页集团的光,现在就一个个牛气哄哄的,老百姓在家就能找到活做,都不乐意再出去打工,这样好的投资商,那是求都求不来的!

    只是,为什么一页集团那边,不仅要相关的土地信息,还要当地的电力供应情况之类的信息?

第九百一十一章 水镇的变化

    水镇。

    作为水镇现在的一把手,许文乡这两年来,一直觉得很安逸,除了刚调来时,收拾了一下上任镇长留下的残局,踢走了几个不开眼的家伙外,自己的好运气,仿佛就已经源源不断地涌来。

    不知何时,自己开始关注起“一页书”这个名字,听着这个名字在武侠圈如日中天,听着这个名字掀起一场又一场的影视圈风云,这让许文乡很是高兴。

    能不高兴么,在自己的任上,治下出现这么个武侠小说的宗师级人物,即使自己没出什么力,那也是自己履历上深厚重彩的一笔,平日里跟同僚去市里开会时,说起来也脸上有光。

    不过,原本他也没打算得到多少实惠,因为影视、小说圈的名气,还算不上实业,对水镇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什么推进作用,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林牧哪天回到家乡,赞助自己的几个母校一笔钱,改善一下学生、老师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这基本上算是惯例了。

    说句不好听的,那时的林牧,在许文乡眼中,大抵就跟水镇下的几个有名的包工头一样,能够给几个亲戚介绍个工作,给学校捐笔钱,再好点就是给自己村子修条路,这已经是极值得夸奖的了。

    但石破天惊,林牧竟然开起制药厂了,还一下子名传中外,成为免疫、抗癌药物里的顶尖生产厂家!

    那时的许文乡,心里无比欣慰,从政的他,对于搞实业的人,分外地喜欢与看重。

    那时水镇人民医院人满为患,因为里面的抗癌药进货价,是全国最便宜的,许多外县的病人都跑来买药,以至于当时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待遇都提升了一个档次,那些年青些的小护士,多有把林牧剧照设置成手机桌面,有时只看桌面都能看半天的。

    而等到一页制药开始投资分厂时,许文乡直接舍下面子,亲自拜访这个后辈小子,一番闲聊,却是暗叹对方心性,不像那些暴发户一样就知道建别墅买车。

    制药分厂投资建成,大量的技术人材涌入水镇,让许文乡头一次见识到,一个行业内顶尖厂商入驻,能够给当地带来多么大的变化。税收方面还只是小事,单只是药厂里那些高收入员工平日里的生活需求,就不知养活了多少商店。

    其他慢慢形成的产业链,比如说为药厂提供工作服的服装厂、饭馆、超市、面包车客运,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是一个极为可观的数字。

    水镇药厂职员住宿的附近,甚至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夜市,许多镇上的居民,都养成了晚上来这里吃份炒辣条的习惯。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提供正常的赚钱机会的话,那一些孤寡老人的受益,则是让许文乡心头激荡莫名,恨不得跟林牧烧黄纸拜把子了!

    那是他一个偶然私下看药厂时,发现的收获。

    去药厂门口每天晚上卖饺子的老太太,原本只是想给自己挣点油盐钱,毕竟子女常年外出打工,自己与老伴带着孙子孙女,日子过得也紧巴巴的。

    所以在一次赶集看到药厂有许多年青小伙时,她就和老伴商量,两人白天照顾完孙子后,就一个擀面皮,一个剁馅,自家菜地里种的青菜不值钱,加上家里老母鸡下的蛋,再狠狠心把门后葫芦里的钱拿出30块,赶集买了点猪肉,这时候正好用来当作馅料,肉馅饺子包好放着,素馅的就到药厂后再包,免得渗水。

    第一天,老太太想得多,没敢多做,怕卖不完。

    但谁曾想等了一会,一个年青的职员试着吃过一碗后,一下子就涌来好几个年青人,有打包的,也有直接在摊边吃的,没等两个小时,自己准备好的饺子就销售一空,剩下馅一边包一边卖,那些年青小子就在旁边看着等。

    “可怜的,多好的小伙子,一顿韭菜鸡蛋馅的饺子都馋成这样,还说他们在学校吃的那东西,还难吃还贵,明个的素馅里多加点香油吧,豆腐皮、韭菜、鸡蛋连着香油拌一下,娃蛋就一直说馅香!”收完摊回到家后,老太太感叹道。

    一个大小伙子,大碗送到嘴边,半句话都顾不上说,只“唔唔”吃饺子的馋样,看得老太太很是心疼。

    老头也很高兴地赞同,他算了一下,只是一晚上,刨去成本,两人就赚了80多块钱,还是自己没敢做太多饺子的结果,这些钱,平日里足够自己两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了!

    赚了钱,就该让人家吃得伸大拇指,不能让人戳脊梁骨,他一直无比认同这个道理。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两口变着花样地做饺子,各种馅的都有,有时候怕员工吃饺子吃腻了,擀些韭菜面片、以及当地称之为“shan jie da”的面疙瘩汤,虽然这样挣的钱就少许多,但也算是给顾客换换口味,都是主食,也就填饱肚子,不像那些饭店里,菜色那么全。

    就凭旧那馅多皮薄、菜肉新鲜的饺子,就让那些常年在都市生活的药厂职工吃馋了嘴。按他们的话说,在一线城市,花几十块钱都吃不到这么良心的好饺子,现在花个10块钱就能吃到这样的美味,简直就是梦里都没有的好事,撑破天一个月也就花几百块。

    花几百块吃一个月好吃的,比大学食堂都便宜,好意思说贵?

    有许多人喜欢吃韭菜面片,但最受员工喜欢的,还是那面疙瘩汤,一团带着水的湿面如同糖稀一样,一点点甩到锅里滚烫的水里,加上鸡蛋、葱花、蕃茄、香油,如果再加上几片当地称之为“huo yang”的配味菜叶,面汤香气浓郁中又能夹带一种说不出的“huo yang”菜香,如果暂时放下风度,剥上两瓣蒜、或者洗净一根葱配着吃,简直是让人一辈子难忘的美味!

    厂里几个大城市来的领导,最喜欢的就是它,每次闻到面疙瘩汤的香味远远传来,嘴上不让手下员工早退,自己却不自觉地提前两分钟离开,快步赶向老太太的饺子摊。

    没办法,不提前走,那群刚毕业的学生可不讲什么风度,直接跑着过来跟狼一样,顷刻间把一锅面疙瘩汤瓜分完毕,让要面子不好意思跑的领导,在后面暗中流着口水干看着!

    ps:感谢网名而已何必在乎的600打赏,谢谢兄弟的支持,《武侠开端》从这段剧情,算是打破以往所有桎梏,打破同类题材小说的一切限制,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天地,感谢每一位支持过少冲的小伙伴,是你们让少冲,终于写出这个自己一直想写的故事,在这里感谢一下书友“孤独漂流”周龙兴,虽然看的是歪版,但却在发着红包支持,以及莫晓伟、anderson先生这些一直在支持少冲的小伙伴,谢谢你们!

第九百一十二章 白薯粥

    事实上,就连许文乡也很奇怪,为什么老太太的生意会这么好。

    药厂里的员工,包括那些大学生和管理人员,基本上都在繁华城市里生活过几年,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即使是学生,平日里总有和同学出去搓一顿的,再不济的,各个地方的特色菜总吃过吧?

    就老太太这手艺,许文乡只能说是普通,家常饭罢了,哪家的女人要是连饺子、面片、面疙瘩汤都做不好,自己都不好意思出门了,这边的小孩顶多也就馋馋饺子,但就算是饺子,恐怕也没药厂食堂里,三块钱一个的腿大腿有吸引力。

    就这些家常饭,换成附近任何一个地方,许文乡肯定老太太都要赔死,哪会有人花七八块钱吃面疙瘩汤的?

    但现实就摆在眼前,看老太太的红火生意,恐怕一天下去,两百块钱总能挣到!

    一天两百块!一个月就是六千块!

    即使除去下雨这些意外因素,或者一周休息一天这样的奢侈待遇,一个月总也能赚5000块,比她在外打工的儿子赚的还多,而且不用看老板气受,也没有什么工地上的危险,包包饺子、擀擀面,走个一里多远的路,这算是活?

    而且说是算菜、面的成本,但这些都是自家种的,在农家看来根本就算不上什么成本,这么算的话,一个月能拿到手的钱,足有6…7000之多!

    把账算明白后,许文乡无奈地发现,老太太可能比水镇上大部分人都能赚钱,今年过年,估计老两口在一家人面前能扬眉吐气了,换着花样地欺负儿媳妇,对方都没话敢说的。

    而药厂门口最赚钱的移动饭摊,还不是老太太的,是另外一个村子里的近于40的新寡女人。

    这个就更离谱了,如果说老太太赚这么多钱,还包饺子、擀面片的话,那这个寡妇卖的饭菜,就简单到极致了,就是自己新出锅的馒头,加上各种各样的凉拌菜。

    市面上馒头机做的馒头,虽然看起来白鲜,但吃到嘴里,味道普通,即使加了糖,也吃不出香甜的味道。

    她这新蒸的馒头,形状如同一个个小汽车,靠近锅边的馒头,还被炙热的铁锅烫成一个个硬香的如同锅巴的“馍焦儿”,焦黄明亮、刚出锅的馒头,嚼起来特别的香。

    如果说馒头还算用心的话,那她卖的凉拌菜简直就是刷新附近村民的三观!

    黄瓜拉成黄瓜丝凉拌!

    萝卜拉成萝卜丝凉拌!

    白嫩水灵的大白菜,切细碎了凉拌!

    当然,几种青菜混着来,有时蒜台与白菜一块拌,有时候再加点葱丝、切成片的白蒜,新摘下来还带着毛刺的黄瓜拍碎了互相搭配着……

    看家菜是什么?薄豆腐切成条加上小葱,配上自家的芝麻香油凉拌?

    许文乡简直不忍直视,就这些凉拌菜,随便一个农家的小孩都会做,这也能卖?

    吃饭时听他们说的闲话,似乎这个女人,男人走后家里就没了收入,一子一女都要吃饭上学,她一辈子也不会什么,也是被逼得没路走了,就想着用这些家常菜,好歹算是城里比较少吃的东西,总先补贴点家用,然后再想办法。

    心里忐忑,儿女学费又要得紧,于是打出的招牌,就是“五块钱吃饱、十块钱吃好”的招牌,任何人只要五块钱,就能在小摊上吃馒头、凉菜吃到饱为止;花十块钱,就能吃到那香油放得多的小葱拌豆腐。

    农家的馒头实在,一个壮年的男人吃一个都能吃饱,配的那些凉菜,香油也只是增香,这样下来,她也能赚上一些。

    只是没想到,这些最普通的家常菜,就让那些大学狗吃得眼里带泪,大学里要是有这么实在的馒头、咸淡爽脆的新鲜凉菜,自己至于天天抱着泡面啃么?

    而且这种馒头菜早晚饭都适合,女人也不怕累,大半夜就起来蒸馒头,早饭忙完了回去睡一会,又忙晚饭的馒头。

    曾经有学生问她每天做活的时间表,脸色悲悯地叹息她一天累得没头,却是被她的话说得无地自容。

    “就是夜里起来蒸个馒头早了点,菜又不费劲,用拉丝板就行了,豆腐现买现切,这算什么累?能给小孩挣到上学钱,已经太好了……”

    如果说这些东西,还只是给她带来温饱的收入的话,那她做的“小葱拌豆腐”却是让她直接收入涨了不止一倍了。

    都市里的饭店里,也常常有“小葱拌豆腐”这道菜,细嫩到一夹就碎的的豆腐片,洒上说不上香、反倒酸多一些的葱花、醋,吃起来也就能爽个口,要是被吃过正宗“小葱拌豆腐”的食客看到,能把厨子吊起来打。

    正宗的小葱拌豆腐,对小葱没什么太大要求,院里菜地里的嫩葱摘一把就行。

    但那豆腐,必需是那种软硬适中的白豆腐,不是那种大豆腐块,而是要那种厚有半厘米的白豆腐片,数层叠在一起,宽有十公分,直接就能丢嘴里当饭吃的那种白豆腐片。

    这样的豆腐,切成条,加些葱花、葱丝,加上点石成金的小磨香油,就是一道真正清亮爽口的“小葱拌豆腐”!

    如果嫌味道单一,还可以两个煮熟的白鸡蛋,蛋清伴着豆腐条、小葱吃起来特别舒服。

    至于蛋黄,吸收了菜里的香油、醋、盐分之后,就成了碎散的一片,撕两块新蒸出的热香馒头丢碗里,醮着这些蛋黄末,馒头的厚香、蛋黄的滑嫩、小磨香油配醋的凉爽,绝对是极畅快的体验,不拿馒头把菜碗擦得光亮如新,那意志力绝对就足可戒烟戒了!

    小磨香油的香味,是那些大学狗根本没法无视的存在,清爽的馒头和菜,在他们那里,成了最实惠、美味的美食。

    天天吃饺子会腻,天天吃馒头凉菜,却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女人早上又配上鲜香的白面粥,玉米、红薯、南瓜依照着时令放粥里面时,美美地吃上一口小葱拌豆腐、咬上一口焦香的馒头,再喝口香甜的红薯粥,已经成了药厂许多人的习惯。

    走到药厂门口的许文乡,闻到女人做的白红薯粥的香味,肚子里忍不住响了一下抗议时,他才发现,自己是不是来得太急迫了?

第九百一十三章 恐怖的基础要求

    听到一页集团收集资料的消息后,自己净顾着想事情搜集情报了,直到现在许文乡才发现,已经傍晚了,自己的午饭却还没吃。

    在老太太的饭摊上,叫了碗韭菜面片,这东西筋道香暖,最是养胃,直顾着来了,思路却还都没理清。

    不过,也不用他再理清了,保安室里的保安都是见人多的,还记得这个当初开业典礼来剪彩的领导,当下就赶紧给厂长曹艳敏打了电话。

    老太太满是喜色地端上一碗韭菜面片,曹艳敏也没说什么,趁热赶紧吃,旁边的许文乡摇头一笑,同样专心吃饭,天大地大,肚子现在最大!

    抱着这样轻松的心理,许文乡在饭后往办公楼赶时,甚至有心思看旁边一些下班员工逗喂羊驼的风景,这种奇异的国外生物,也算是第一次来到水镇了!

    “我知道你的来意,但这一次,我是真的不知道小林的想法了!只是从今天中午开始,集团总部发来文件,说要收拢资金,计算短期内利润最优化生产,暂停国内投资巨大、收效缓慢的制药分厂建设……这些事情倒也不用瞒你,或许是小林最近想开展一门新的产业吧。”

    办公室里,曹艳敏端茶说道。

    许文乡摇头苦笑,对方没必要骗自己,可是从一页集团传下来的用地信息,那可是如今最庞大药厂的三倍之多,这么大的用地面积,都快能构成一个工业园区了!

    从中午市里开完会后,许文乡就打定了主意要吃下这个项目,现在连对方想做什么都不知道,那自己怎么借题发挥,开出更符合对方心意的条件,吸引这项产业的入驻?

    直接去问林牧?

    开玩笑,许文乡平时办公,最不喜欢的就是下面越级打小报告,繁忙的工作再被那些鸡毛蒜皮的杂事打扰,要下面各部行政人员干什么?

    像林牧现在的身份,想要给曹艳敏发布什么未来的工作计划,都会通过一页集团来传递信息,而不是说直接私下一个电话打过来,自己上次跑到林牧家求药厂入驻,还可以用“求厂若渴”来解释,现在可不能再没事去打扰林牧的平静生活了。

    曹艳敏见他这个样子,心里的好奇心也是涌现上来:“其实不止是我们一家药厂,今天发来的集团文件,定下的2011年发展基调,就是稳固生产、扩大利润,总厂那边开会时透露,不久以后,销往国外的各种独家药品,将会第二次涨价,这一次,只会比市面上其他药品低上一点,价格上升幅度普遍达到了30…40%!看来最近小林要做的这件事,是真的费钱!

    你要是真想了解的话,我觉得你还是去路世勤路校长家里走一趟,毕竟小林可是路校长他孙女婿……哈哈。”

    路世勤,就是“路不平”的真名,一高校长。

    和路一菲的关系,外面还只是传传暧昧,但在水镇这边,与路不平相熟的人,却经常拿这事打趣他,对方听到这种话,也不生气,只是笑骂自己这群人舌头长。

    “路校长……”许文乡沉吟了一会,立下决断,“我这就过去!”

    ……

    水镇。

    “呃……许叔叔,这件事,怎么说呢,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林牧也没和我具体说过新产业的事情……”

    屋子里,路一菲坐在沙发上,随意的神态,映衬着许文乡的焦急、路不平的稳重,更是让旁边路爸、路妈看得喜欢,自家闺女这气质,自己是越看越喜欢。

    许文乡也不意外:“这个我懂,小路你只消说些能告诉我的信息就行了,我这次也是为了咱们的水镇,要是咱们家乡真适合一页集团的新产业,那为什么不让咱们的乡里乡亲先沾上些光?你也知道咱们这个地方,有多么难发展,一个味精厂,效益不怎么样,整天喷着臭气,就这已经是前几任镇长的宝贝了……”

    旁边的路不平点了点头:“是这个理,一菲,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好了,让老许多知道点,也不是坏事。”

    “嗯,其实真正说起来,我觉得这一次许叔叔你可能真的要失望了,因为这一次新要投资的产业,规模可能……”路一菲皱着眉头,一时间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可能大到咱们市都吃不下……”

    见对方疑惑,路一菲也不绕关子:“和林牧一块做事这么久,他的行事风格我也算是了解。前段时间大家都知道,他只是卖紫土豆的授权,从国外就不止拿到了300个亿,虽然扣了不少的税,但正常来说,即使他想做再费钱的投资,手里都宽裕无比,不用再向一页集团下属各公司集资了!”

    300个亿!

    许文乡心里有些火热,如果这么一笔钱全都投到水镇,他都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市里面费心劳力,办了个大型的投资项目,给出无数优惠、吸引全国各处的商人,筹集到的总投资,也不过是几十个亿,却还不如林牧一上午的收入高!

    “我今天了解了一下集团的产业,发现今年市场的调整,已经足以天翻地覆!

    药品涨价,还只是国外,像是我比较熟悉的一页影视里,不说这两天因为《赌神》大火特火的周小马,就是其他普通的艺人,都安排了相关的片约、商演、广告合作,公司只留下正常的资金数目,其他的,却是都汇入林牧新创建的一个户头里,由他随意调用。

    至于说一页游戏名下的lol和王者荣耀,说句不好听的,林牧接下来就是要把头钻到钱眼里了,各种人气皮肤的销售,估计会骗走不少玩家手里的压岁钱都要骗了去。

    更远一些,就连北美的‘截拳道’协会,林牧平时都没在意过的这项产业,如今都在为他输送利润!

    所以,如果我猜的没错,林牧这次要做的东西,其投资绝对要超过300亿!

    不说其他,据我知道的信息来看,新产业的耗电量,只是一天就能达到100万元以上,许叔叔,你说水镇有这个条件吗?!”

第九百一十四章 开源

    一天电费一百万!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一天要消耗60万的电费,而取代它成为蓝星运行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更是将“吃电大户”这个名头发扬光大,一天下去,就是一套房没了。

    这样恐怖的耗电,也就只有那些资金雄厚、顶尖的机构能够使用,林牧订下这台电脑,也算是给他们减少很大的经济压力了。

    许文乡心里暗暗抖了一下,却是有些两腿发软。

    自从一页制药来这边建厂后,市里的电力供应方面,就朝水镇倾斜不少,以往村庄时不时的停电,这时候也基本上消失不见。

    可即使如此,猛地来个这么大的耗电大户,对当地电网来说也是个极大的压力,如果再考虑到以后的产业聚集、人品增多,那只从用电这一块,就要提升到目前的十余倍,才能保证供电不出问题,毕竟村落偶尔停下电没事,工业区要是没事停电,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许文乡也曾出差考察过一些城市的工业区,知道即使是发达的沿海地区,比如说宁波,在夏季用电高峰的时期,工业区的工厂都有轮流限电的事情发生,更何况是自己这个小小的水镇?

    不过,想想这一次那前所未见的投资额度,丝毫不亚于国家重大项目的300亿,许文乡心里就涌现一股火热,如果能拿下这个投资,电网方面的改善,上面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吧?!

    “这小林也是的,这么大的投资,偏偏要往二、三线小城市,甚至是村镇上投,要是往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