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霸主-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个顽固不化的老头子!”刘徽因暗暗的嘟囔了句,可就在刘徽因这句话刚刚说出口,楼下便响起一阵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
与此同时在位于G军区招待所的一处小会议室内,卢嘉栋正听着胡庆华关于温压弹研制方案的汇报:
“我们认为温压弹的杀伤原理,主要还是集中在热流杀伤上,所以我们的方案采用大量高能燃料,加少量高爆炸药的配比形式,由炸药引爆高能燃料,进而在空气形成强大的燃烧效应,瞬间耗光周围的氧气,以达到杀伤效果!”
卢嘉栋在听了胡庆华的汇报后,眉头不由得皱了几下,胡庆华见此,不由得抬起头,疑惑的看着对面的卢嘉栋:
“卢总师,我们这个方案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妥帖的地方?”
“这回你们弹药分项组的整体思路是对的!”面对胡庆华的问话,卢嘉栋也是直言不讳,而当卢嘉栋这句话刚说出口后,会场上所有人,包括胡庆华在内,都提起笔在各自的本子上认真的记录起来:
“我觉得温压弹的杀伤效能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庆华所说的热杀伤,另一个我认为应该是高压冲击波,而对于高压冲击波的作用,你们的方案中并没有体现。
如果要实现高压冲击波,就要相应的提高高能炸药占比。你们回去后可以考虑考虑在其中加入一些燃点低,热效能高,爆炸剧烈的金属粉末,我觉得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卢嘉栋说着,不由得抬起胳膊,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然后再次抬起头冲着会场上的众人抱憾的一笑:
“等会儿我还要去G军区司令部开个研讨会,今天的讨论就先到这里,同志们回去再仔细考虑考虑,在这个方向上看看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现在的卢嘉栋已经适应总设计师的角色,举手投足之间也渐渐多了些自信和从容,所以当卢嘉栋这句话说完,在场的众人在记录完最后一段话后,便带着一丝犹如学业未成的遗憾,恋恋不舍的起身离开。
而当会场上所有人都离开后。卢嘉栋也将东西收拾停当,可就在这时,卢嘉栋看到站在一旁的胡庆华那副欲言又止的神情:
“庆华,还有什么事吗?”
听了卢嘉栋的问话,胡庆华不由得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鼓足勇气走到卢嘉栋的身边:
“嘉栋,其实我早就想跟你说,我的老师赵如松赵教授。虽然脾气不大好,不过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品都没得说。如果他来了后有什么话让嘉栋你不舒服,请你别太往心里去!”
胡庆华话音刚落,卢嘉栋的脸上便露出淡淡的微笑,然后拍了拍胡庆华的肩膀,将之前跟郭青山说的那番话,再次跟胡庆华说了一遍。胡庆华听后,脸上那一抹淡淡的担忧随即烟消云散,进而不由得有些激动的握住卢嘉栋的手,说话的语气也有些语无伦次:
“那真是太好了,嘉栋。你真是我真是太佩服你了!”
卢嘉栋听了胡庆华的话,只是朝他笑一笑,而这时他的脑海中想起一个人来,不由得问着面前的胡庆华:
“哦,对了,老杨的病怎么样了?本来想调他过来,怎么突然病倒了?”
“估计是前段时间太累了,这次病得比较重,说来也是,如果他能调到咱们研制队伍,研制进程必然会加快不少!”
卢嘉栋感同身受的点点头:“等忙完这段,再抽空回万山厂去看看他!”说完,卢嘉栋的脸上再次泛起淡淡的微笑,拍了拍胡庆华的肩膀:
“今天的会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所以我可不能亲自去接赵教授,那就请你带我向他问个好,等明天我再去拜会赵教授!”
“放心吧,嘉栋!我会带到的!”说着,卢嘉栋和胡庆华一起走出了会议室
夜深,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快速驶进G军区招待所。
“把我送到资料室吧!”坐在后排的卢嘉栋揉了揉有些疲惫的双眼,对着前排的司机轻轻的说道。
而司机听了卢嘉栋的话后,不由得在观察镜上看了看卢嘉栋那张略显疲惫的脸,然后不无担心的说道:
“卢总师,郭参谋长交代过,要让您多休息!”
“休不休息的不差这一天,去吧!”卢嘉栋的语气变得不容置疑,开车的司机稍稍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转动了方向盘,朝着资料室方向开去
与此同时,在G军区招待所临时开辟出来的便携式火箭筒研制专家组宿舍门外,胡庆华正从吉普车内往外搬运着东西,而就在这时,站在他身旁的赵如松环顾了下招待所周围的景物,对着胡庆华淡淡的问道:
“资料室在哪儿?”
“沿着这条路,向前走几百米,再左转就”说着说着,胡庆华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于是赶紧改口说道:
“老师,您今天刚来,旅途又那么劳顿,该好好休息才是!”
“休息!你们就知道休息,再休息,别人就要打咱们屁股了,到那时才是万事皆休!”说完赵如松便不再理会呆立在旁边的胡庆华,而是背着手朝着资料室的方向走去(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发射原理(求月票)
夜色下的G军区招待所显得格外静谧,淡淡的月色,摩挲的树影还有那时断时续的虫鸣,都让这个夜晚有一丝醉人的意味,不过走在前往资料室路上的赵如松,却没有心思欣赏这迷人的夜色,因为他的脑海中始终萦绕着胡庆华的那番话:
“卢嘉栋无论是技术还是为人都没得说,我想老师您见了后就会知道的,别看他年轻,在军工方面的眼界和能力可以说堪称天才!”
“天才?”赵如松的脑海中回忆完这段话后,嘴角自言自语的吐出质疑的话语,紧接着脸上不由得露出一副似有似无的笑意,进而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作为一位军工科研工作者,赵如松最不相信的就是所谓的天才。
在他看来,无论做何事都要有一颗踏踏实实的心,和一双勤勤快快的手,军工科研生产领域更是如此,要是耐不住寂寞,守不住恒心,经不住考验,自然抓不住机会,正因为如此,在赵如松眼里,只有勤恳学习,踏实做事的军工人,根本没有不学就会,一点就通的天才存在,而这样的天才也常常是造成研制进程失败的罪魁祸首!
想到这里,赵如松不由得暗下决心,这个被称为天才的卢嘉栋如果在研制进程当中出现什么偏差或错误,他赵如松该说就说,该讲就讲,绝不能为了当老好人,就置整个装备研制进程于不顾,到那时自己就不是什么老好人,而是名副其实的千古罪人!
赵如松一边走着,一边想着,不知不觉便来到G军区招待所临时开辟出来,用于资料存放的二层小楼前。当然作为军工资料的存放地点,门前的值班室内有部队的战士在看守,赵如松作为老军工对这方面的规矩自然很清楚,于是拿出早已办好的出入证件递给值班的战士:
“你们的设计资料室在什么地方?”
值班战士在听了赵如松的话,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认认真真的在记录本登记好后。将证件还给赵如松时,才十分干脆的答复道:
“二楼左转第二个房间!”
赵如松接过自己的证件,向值班的战士道了声谢,便顺着楼梯快步向楼上走去
虽然已经将近夜里10点,可依旧有不少参与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人员泡在这里查阅相关资料,整理研究数据,这也让这座二层小楼成为G军区招待所内,少有的灯火通明的地方,不过现在的时间毕竟很晚。所以大部分人都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回去休息,但即便如此,赵如松心中还是对这个研制队伍的刻苦专研的精神表示赞许!
就这样,赵如松怀着良好的印象,很快便来到设计资料室门口,此时其他房间内的人,已经开始三三两两的离开,而这些人的带动下。更多的人也加入其中,一时之间让整个资料室略微有些嘈杂。
赵如松对此也没有在意。而是径直走入设计资料室,可就在他准备翻阅资料,熟悉熟悉目前研制的进展时,一个年轻的身影映入他的眼帘,刚开始赵如松还没太在意。
但没过多久赵如松就觉得这个年轻人有些不太一样,要知道屋外的嘈杂声不算太大。但也不是很小,而这样明显召唤离开的信号,在旁人那里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可是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却依然如老僧入定一般,心无旁骛的盯着自己手头上的资料。认认真真的看着,好似外面的声响根本没有传进来一般。
赵如松见此不由得赞赏的点点头,他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如此勤奋好学的年轻人,虽说赵如松是位军工专家,但同样他也是一名大学教授,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养成一种诲人不倦的习惯,尤其是遇见刻苦用功的好学生时,他的这种习惯便会更加不由自主,也正是在这份习惯的驱使下,赵如松向着那位认真翻阅资料的年轻人快步走了过去。
其实赵如松见到的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便携式火箭筒的总设计师卢嘉栋,此时他来到这个设计资料室,是想查找下火箭筒相关发射原理的技术资料,以便印证自己脑海中的想法。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卢嘉栋头脑中虽然对便携式火箭筒的发射原理有些印象,但并不敢确定,因此他才在开完会之后顾不上休息便一头钻进资料室内,查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有力结论。
可事与愿违的是,卢嘉栋几乎将相关资料都查了个遍,却没有找到一份相关实例来佐证自己的想法,可就在卢嘉栋行将放弃的时候,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引起了卢嘉栋的注意。
那是简要叙述无坐力火炮发展史和相关原理的科普书籍,也正是看了这本书,卢嘉栋的眼前瞬间豁然开朗,也由此卢嘉栋更加认真的阅读起来,以至于赵如松都走到他的跟前,卢嘉栋都没有察觉!
“小同志,虽说无坐力火炮和火箭筒在发射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不过你看的这本书对你的帮助并不大!”
卢嘉栋正在专心致志的看着手上的书,根本没发现有人到来,直到听了这句带着提点意味的话语,卢嘉栋才从回过神来,不由得循声望去,发现一位头发花白,褶皱密布,但却精神矍铄的陌生老者,正带着一副诲人不倦的笑容看着自己。
见此,卢嘉栋不由得一愣,紧接着不住的打量着站在对面的这位陌生老者,脑海中更是想着这个人的名字,可是想了半天,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最后只能朝赵如松投去抱憾的一笑:
“真不好意思,老同志,我这一时间还真想不起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名字那东西就是个符号!”卢嘉栋话音刚落,赵如松便使劲儿摆了摆手,然后自顾自的拉了把椅子坐到卢嘉栋的身旁,紧接着脸上更是带着严肃的神情淡淡的说道:
“要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叫再好听的名字也没多大的用处!”
“呃”卢嘉栋没想到面前的这位老同志,说话这么噎人,尤其是最后那句话,在卢嘉栋听来很是歧义,也由此让卢嘉栋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可卢嘉栋无论是平时还是在工作中,对着眼前这样的老同志都很尊重。
所以虽然赵如松说得有些不太恰当,但卢嘉栋并没因此而生气,既然这位老同志不愿通报自己的姓名,卢嘉栋也并不勉强,只是带着淡淡的笑容将这个话题引开:
“刚才听老同志说无坐力火炮和火箭筒在基本发射原理是想通,那想必老同志您应该懂得火箭筒的发射方式,所以我想问问,您觉得咱们便携式火箭筒应用何种发射方式比较合适呢?”
听了卢嘉栋的话,赵如松脸上不由得挂上孺子可教的笑容,对眼前这位年轻人虚心求教的态度更是由衷的欣赏,正因为如此,赵如松对卢嘉栋提出的问题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火箭筒的发射方式,按照大类来分无非就是两种,一种跟69式40mm火箭筒一样的无坐力火炮发射方式;另一种就是以70式62mm为代表的火箭动力发射方式,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不过依照咱们这款正在研制的便携式火箭筒来说,最好还是采用火箭动力发射方式最好!”
卢嘉栋没想到坐在跟前的这位老同志竟然对火箭筒的发射方式如此熟悉,也由此将卢嘉栋沉闷已久有关火箭筒发射方式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于是在赵如松说完这番话后,卢嘉栋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咱们的便携式火箭筒在发射方式方面最后选着后者,这样一来,发射筒就可以用更加轻质的材料,以便达到减轻重量的目的!”
听了卢嘉栋这句话,赵如松的眼睛不由得为之一凝,原以为眼前的这位看上去也就刚刚满20岁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在校的学生才对,泡在这里也是为了多学习,可没成想自己这番话刚说出口,这位年轻人就把其中的目的说了出来,这让赵如松不由得有些小小的吃惊,可与这小小的吃惊相比,卢嘉栋接下来的一番话,彻底让赵如松目瞪口呆:
“火箭发射方式最好的办法也就是采取高低压的发射方式,虽说这种方式可以将后坐力减到最小,火箭筒的重量也可以相应减少,不过如此一来,弹药发射时火箭筒后方将会出现大量烈焰和烟尘,噪音也会很大,不利于射手的隐蔽!”
说着,卢嘉栋抬起头看了看坐在对面的赵如松,脸上露出一如既往的淡淡微笑,然后用十分坚定的语气一字一句的说道:
“所以我想,新式便携式火箭筒发射方式能不能采用平衡抛射原理”
“平衡抛射原理你竟然知道平衡抛射原理?”没等卢嘉栋把话说完,坐在对面的赵如松已经激动得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眼神中更是充满震惊的神采(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 这世界真的有天才(求月票)
听了平衡抛射原理这几个字后,赵如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火箭专家,尤其是火箭发射方式领域的权威,赵如松很清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确定的火箭筒发射方式就是他刚才所说的这两种方式,不过这两种发射方式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
以40火为代表的无坐力火炮发射方式,由于火箭筒本身要承受火箭弹燃气的高温高压,所以筒体结构必须进行强化,通常使用高强度合金钢进行制造,这也间接导致火箭筒本身的重量增加,机动性大大减弱;
而以70式火箭筒为代表的火箭动力发射方式,虽然利用高低压发射原理,可将燃气的压力大大减少,火箭筒更多的是完成弹药的指向功能,不再承受高温高压的作用,所以可以选用更轻便的材料,从而达到减轻重量,增加机动性的目的。
不过这也导致了此类火箭筒发射时白天烟雾大,夜晚见火光,噪音就更不用说了,这给射手的隐蔽带来极大的不便,不仅如此,由于此类火箭筒向后排出的高温气体不但距离远,而且能量惊人,如果在城市攻坚战和巷战中根本不能在狭小的空间使用,这在增加射手危险的同时,大大弱化了此类火箭筒的战术应用范围!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很早便注意到单兵火箭筒所遇到的情况,为此纷纷投入巨资研究新式的发射原理,以期扩大单兵火箭筒的应用范围和战场适应能力,在这方面,国内的专家也进行了相应研究,不过由于国内在此类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可参考和借鉴的实例并不多。所以进展比较缓慢。
可即便进展缓慢,但也有人在此方面进行着持之以恒的深入研究,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此时一脸震惊的赵如松,虽然他被调去大学培养新一代军工人才,可是心系军工的赵如松并没有停下研究军工技术的步伐。
尤其是他参与过70式火箭筒的研制。很清楚70式所存在的弊端,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依托学校庞大的书籍和资料,开始进行新式火箭筒发射原理的探索,经过不懈的努力,赵如松总算找到了一项适合火箭筒的发射原理,那就是卢嘉栋刚刚所说的平衡抛射原理。
不过赵如松最终确定这个原理的时间,也不过是一个月左右,而且这个原理还没有得到完善。其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补充,可让赵如松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刚得出的这套还不算成熟的最新理论,面前的这位看样子也就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竟然毫不费力的就说了出来,这让赵如松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同时,同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但赵如松毕竟是一位历经风雨的老军工,老教授。在初期的震惊之后,也很快的冷静了下来。因为他知道在国内和他一样进行相关研究的还有几名知名的专家学者,想到这里赵如松不由得推了推戴在鼻梁上的黑框近视镜,重新审视了一遍面前的那位手捧书籍,面带淡淡微笑的年轻人,然后带着颇为疑惑的语气向着卢嘉栋问道:
“小同志,你是哪个学校调过来的?你的老师是北理工的任教授。还是国防科大的李教授?”
“这个”听了赵如松的话,卢嘉栋也是一愣,他没想到自己说出平衡抛射原理后,面前的这位老同志反应会如此之大,更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反应之后会问出如此莫名其妙的问题。
不过这样的愣神卢嘉栋也只是持续了短短的一瞬。转眼的功夫卢嘉栋便明白过来,感情是这位老同志并不认识自己,进而看到自己年轻还能说出这个火箭筒发射的新理论,还以为是哪个知名专家学者的关门弟子呢。
想到这里,卢嘉栋便想跟这位老同志解释一下,可还没等卢嘉栋开口说话,就见赵如松带着一丝期待,看着面前的卢嘉栋,进而抢先开口问道:
“是不是这两位教授也加入了研制队伍?”说完,赵如松也不等卢嘉栋作出回答,便自顾自的在卢嘉栋面前来回踱起步来,而脸上更是带着一份无法言说的复杂神情,自言自语的快速说道:
“没想到他们也摸索出这套原理来,真不愧是喝过洋墨水的老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看来他们的理论已经日渐完善了,不然怎么连学生都清楚了,不行,不行,这样不行,我赵如松不能落到他们的后面,也得要抓紧时间了”
“您就是赵如松,赵教授?”赵如松突然的动作,让卢嘉栋很是诧异,其所说的话更是让卢嘉栋听得是一知半解不清不楚,不过那“赵如松”三个字,卢嘉栋却是听得清清楚楚,进而不由得站起身来,带着兴奋的神色问着正在自顾自踱步的赵如松。
而赵如松在听了卢嘉栋的问话后,也不由得停下来,此时的他也反应过来,和这位年轻人谈论这么长时间竟然还不清楚人家的名字,好像也有些说不过去,于是停住脚步后,赵如松朝卢嘉栋点了点头:
“对,我就是赵如松,您是?”
“真没想到您真是赵教授!”听了赵如松肯定的答复后,卢嘉栋那兴奋的神色更是加重几分,于是赶紧向前朝赵如松伸出右手:
“您好,赵教授,我是卢嘉栋!”
当“卢嘉栋”这三个字真真切切的透过赵如松的耳膜进入到他大脑神经那一刻,赵如松的眼睛瞬时放大,进而好似重新认识眼前这位年轻人一般,上上下下打量了几遍后,才难以置信的问了句:
“你是卢嘉栋?不是李教授或任教授的学生?”
卢嘉栋虽然对赵如松的神情感到很诧异,但依然带着满脸的笑意点头答道:“对!我就是卢嘉栋!。”
赵如松当然相信卢嘉栋所说的话,可正因为如此,赵如松的心中更是被震惊和疑惑所包围,因为关于卢嘉栋的资料他是看过的,来的路上他的学生胡庆华也向他介绍过,所以赵如松很清楚卢嘉栋并不是任何人的学生。
但问题恰恰的就出在这里,既然没有向任何人学习过,他是怎么知道平衡抛射原理的?难道这个卢嘉栋如此年纪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赵如松越想心中疑问越重,越想眼眶上的眉毛就越趋紧,以致最后这份疑问瞬间在胸中膨胀,达到一种不吐不快的地步,也因此赵如松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先寒暄的打招呼,而是直截了当的问起心中的疑问:
“卢嘉栋同志,你刚才所说的平衡抛射原理,是你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求教别人得出来的?”
“就是刚刚看得那本小册子后,突然得出来的!”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听了卢嘉栋这句话后,赵如松戴在眼眶的眼睛差点儿没掉到地上,进而不可思议的看着卢嘉栋:
“这套原理在火箭筒上算是最新理论,光论证研究就要耗费数年,怎么可能就凭一本小册子就”
“这套理论应用到火箭筒的放射方式上确实是新理论!但其中的原理早在本世纪初就被人提出来!”没等赵如松把话说完,卢嘉栋便将话接过去,然后回过身,将刚才看的那本小册子拿起来继续说道:
“这小册子也说了,敞开式平衡抛射原理早在1914年就被美国的戴维斯上校提出来,随后又发展出封闭式平衡抛射原理,这两种原理曾经广泛应用于无坐力火炮上,既然无坐力火炮和火箭筒在发射方式上有想通之处,所以我在想,能不能把这套原理利用到咱们这款便携式火箭筒上!”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听了卢嘉栋的话,赵如松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惊喜的笑容,进而由衷的感概道:
“真没想到,我研究多年得出的结论,嘉栋同志你仅仅看了几眼书就想到了,嘉栋同志你对军工技术的这份悟性,我赵如松真是打心眼里佩服!”
“赵教授,您可别这么说,我这也是如同在海边的孩童无意中捡到这么一只漂亮的贝壳而已,所以提出了这么个想法,很多东西都没有赵教授来得扎实!”其实卢嘉栋说得没错,虽然他的脑海中残存着前世关于便携式火箭筒的某些发射原理。
可是毕竟他是个人,不是神,任何事情并不能记得如同电脑硬盘那样清楚,所以他也需要查大量的资料来佐证自己的想法,直到看到那本小册子,卢嘉栋残存在脑海深处的那枚贝壳才逐渐闪出光亮。
不过这些隐藏在卢嘉栋灵魂深处的东西,他自然不能说出来,但即便如此卢嘉栋的解释也算实话实说,而赵如松再听了卢嘉栋这番话后,原本严肃的脸更是挂上拨云见日般的笑容,然后看着卢嘉栋欣喜的说道:
“真没想到嘉栋同志还这么谦虚,可不管怎么样,嘉栋同志今天让我明白一个事实!”
“赵教授,是什么事实?”
听了卢嘉栋的问话,赵如松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天才!”
“赵教授真是说笑了!哦,对了,对于平衡抛射原理我还有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赵教授您看”
“什么你看我看的,不明白的咱们就一起讨论!”提到技术问题,赵如松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于是两人坐在资料室的书桌上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
夜深,资料室的灯火又是彻夜通明(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知道小卢能办得到(求月票)
翌日下午,G军区便携式火箭筒研制专家组办公楼内,每个人的脸上都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氛,亦如外面闷热的天气一般,压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老张,你知不知道,赵教授昨晚已经到了!”
“赵如松?这么快就到了?就他那脾气看来咱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老李,赵教授是什么人,怎么大家一提起他都那么害怕?”
“反正我劝你,见到赵教授尽量离他远点儿,不然的话,你都不知道他是会骂你,还是会一句话噎死你”
“老王,赵教授来了,你说咱们卢总师那么年轻,能不能压得住他?”
“难!”听了同事的话,老王想都没想便毫不犹豫的答道:“没有他学问高的,这个赵教授都不会好生相待,可别说咱们西南、华南地区,放眼全国又能找出几个比他学问高的?”说着,这位老王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颇为感慨的道了一声:
“难!”
能让整个便携式火箭筒研制团队上上下下都不约而同的谈论起的赵教授,不是别人,正是昨晚刚刚抵达G军区招待所的赵如松,而此时关于他古怪脾气的事实,已经在研制团队内部传得沸沸扬扬。
之所以能传播如此之快是因为在研制团队里有很有多以前跟赵如松共过事的老技术人员,只要一提起赵如松这三个字,这些老技术工作者无不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然后在劝提问的年轻人,见到赵如松立刻躲远点。
当然就研制团队的个人来讲,赵如松的到来并不算什么。毕竟如果他脾气真古怪的话,大不了见到他就绕着走,自然也不会引起大家的过分忧虑,而众人之所以担心主要还是集中在赵如松和总设计师卢嘉栋的关系上面。
要知道卢嘉栋自从担任便携式火箭筒的总设计师以来,以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出色的技术才华,很快便将这个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地方,背景各不相同的人们聚合在一起,在短时间内便形成高效的运作模式。
而研制团队的内部人员虽然刚开始对这位年轻的总设计师心中还存有些许的质疑,可当他们在亲身感受到卢嘉栋那博学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宽广的胸怀以及敢为人先的气魄时,所有人都对卢嘉栋由衷的钦佩,这也让整个团队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这个良好的局面,可能会随着赵如松的到来而发生变化,要知道赵如松不好相处的名声早已是尽人皆知,而他加入研制队伍后将不可避免的与总设计师卢嘉栋打交道。如此一来,赵如松是否会服从领导,他会不会与卢嘉栋起冲突,都成为研制团队内无法回避的话题,团队内的眼界开阔者更是认为,赵如松的到来将是卢嘉栋在团队凝聚力和人际关系问题上最重大的考验。
“你说小卢和赵教授在资料室一直待到了今天早上三点?”相对于研制团队内的普通人,作为领导小组总协调人的G军区副参谋长郭青山对此更是担心,而此时负责资料室值班记录整理的干部的例行汇报。一下子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
“他们两个在资料室说话的声音大不大?有没有争吵?”
“据值班战士回忆和记录,两人有时说话的声音很大。有时候还会激烈争吵,甚至还拍了桌子”
没等这位军队干部把话讲完,郭青山的脸色便唰的一下变得极为难看,整个人不由得一屁股坐到身后的椅子上,嘴边更是喃喃自语道:
“真没想到,这样的事说来就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