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军工霸主-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的不说,就拿刚刚说的便携式火箭筒为例,如果要做到发射筒轻便,筒体材料最好选用玻璃钢,而国内玻璃钢不但技术落后而且产能很低,如果我们要研制新式火箭筒必然要引进更先进的玻璃钢技术。

    但这种技术的引进会不会冲击我国现有的玻璃钢的技术研制呢?我觉得应该不会,因为我们有便携式火箭筒这个现实的需求,要知道便携式火箭筒是打完即扔的一次性使用的消耗品。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这款便携式火箭筒的装备数量必然很大,况且咱们目前已经放开对外军售,类似便携式火箭筒这种轻兵器在对外军售中并不受到限制,如果我们按照既定的方针和技战术指标完成研制,这款火箭筒的性能定会吸引众多潜在装备国的关注,

    到那时所需的数量更是成倍增加!我们可以试想下如此一来,玻璃钢的需求量定然会成几何数字提高,如果国家再在这个基础上,扶持相关研究,内外动力一结合,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进技术,利用数量需求推动产能提高,再通过产能基础扩大创新”听了卢嘉栋这番话,刘浩田嘴唇轻启,口中不由自主的喃喃说着,可说着说着他的目光中闪出异样的神采,进而抬起头看着面前的卢嘉栋,脸上更是露出抑制不住的兴奋:

    “小卢,你这哪里是在研制便携式火箭筒,简直就是在推动产业的发展嘛!”

    “刘主任说的不错!”刘浩田话音刚落,卢嘉栋便将他的话头接过来继续说道:

    “咱们军工要进步,要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可能单打独斗,更不能闭门造车,咱们要依托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也要学习世界先进的经验和技术,用着学来的技术推动整个国家工业的进步,只有这样,咱们的军工才才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更何况咱们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还有数量庞大且素质一流的科研队伍,如果我们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我相信依靠咱们中国人独有的智慧,总有一天咱们会爬到巨人的头顶,站到比他还高的位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相信凭借着咱们骨子里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咱们定会让整个军工行业上演一幕华丽丽的产业升级大戏!”

    “好!真是太好了!”卢嘉栋话音刚落,刘浩田的脸上便闪出异于常人的激动,连说话的语气都有些颤抖:

    “以军工发展,推动整个国家工业进步,再以国家进步反哺军工发展,小卢,你这个思路很好,非常好,简直可以上升到咱们军工系统的整体战略了!”

    “我看那,上升到国家战略都不为过!”刘浩田刚说完,坐在一旁的郭青山便带着兴奋的笑容,看着面前的卢嘉栋:

    “记得鲁迅曾经写过一篇《拿来主义》,可今天听了小卢这番话,我觉得他把鲁迅的拿来主义升华了,将其作为促进国家发展,技术进步和不断创新的助推器和催化剂,如此一来,小卢这个拿来主义可以称之为新拿来主义了!”

    听了郭青山的话,刘浩田带着满脸的笑容,赞同的点着头:“没错,没错,没想到老郭你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都能说起鲁迅来了,不过说的确实不错,小卢这个就是新拿来主义!”

    就这样,几个人就新拿来主义说了一阵后,便再次就便携式火箭筒的具体立项情况、经费保障以及申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在这方面卢嘉栋的经验可谓十分丰富。

    毕竟他在万山厂所研制的各项武器装备的申请立项都是他在背后帮着出谋划策的,各种规避和绕杆可谓是轻车熟路,以至于在场的人除了曾在万山厂担任过军代表的吴天明以外,所有人都被卢嘉栋这种看似出格,实则又在框架之内的做法听得一愣一愣的。

    “所以如果要立项,最好是以改进62破的名义申请,当然了这种集合程度高,又涉及材料学的装备项目,不可能像枪械一样的轻武器由军工厂或科研院所独立完成,所以牵头单位一定要有分量”

    就在卢嘉栋对立项申请问题向在座的几人进行着详尽的介绍时,刘浩田的一只手不经意间碰了下身旁的郭青山,郭青山不由得将头向刘浩田一侧靠了靠,就在这时,刘浩田一阵细小的耳语,在郭青山的耳畔轻声响起,还没等听完,郭青山便向刘浩田轻轻的回了句:

    “不瞒老班长,我也是这个意思!”(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联合研制团队的成立(求月票)

    “你也是这么想的?那真是太好了!”

    “说实话,这个项目也只有小卢最合适!”

    “恩!说的没错”

    在一旁窃窃私语的郭青山和刘浩田,自然瞒不过卢嘉栋的眼睛,更可况他还隐约听到自己的名字,正因为如此,卢嘉栋将正说的话停下来,看着身旁的郭青山和刘浩田,颇为不解的问道:

    “二位领导,你们这是”

    听了卢嘉栋的问话,刘浩田并没有觉得很惊奇,反而带着灿烂的笑容,毫不犹豫的说道:“我跟老郭商量着,这款便携式火箭筒是不是应该由小卢你来担当研制的负责人!”

    “老班长没错,我觉得这个项目只有小卢最合适了!”刘浩田话音刚落,郭青山脸上的笑容愈发爽朗起来,说话的语气也更加斩钉截铁:

    “无论是技术理论,还是整体规划,不但条理清晰而且可操作性很强,再加上小卢之前主持研制了几款新式武器装备,相关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自然不在话下,所以综合来看,这个项目非小卢你莫属!”

    郭青山说着说着,便将身子转到卢嘉栋一边,仔细打量了面前这位自己极为看重的年轻人:

    “怎么样,小卢?这次就留在羊城吧!”

    “这个”

    “小卢,你还有什么困难,不妨说出来,看我老郭能不能帮你解决解决!”见卢嘉栋有些犹豫,刘浩田很是担心卢嘉栋有什么后顾之忧,坐在他旁边的郭青山更是如此:

    “小卢有什么困难你也不用怕,有什么后顾之忧就直说,都是上过战场。见过阵仗的人,说话别那么吞吞吐吐,该说就说,我和老班长虽然能力有限,但有些事情还是解决得了的!”

    郭青山和刘浩田这两位领导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卢嘉栋如果再矫情就说不过去了。再说卢嘉栋本身也不是个矫情人,于是在郭青山渐落之际,卢嘉栋便开口说道:

    “其实也不是有什么困难和后顾之忧,主要是我现在还担着厂里几个在研项目,尤其是新式大口径远程火炮已经完成可行性报告,正在申报国家立项,所以”

    “你的那份新型火炮的申报材料现在还在省厅讨论着呢,我估计提到国防科工委和总参装备部还要进行一番讨论,更不用说接下来的可行性研究、专家初评、会审、再提交高层审批。制定预算,整套程序下来,我估计没几个月的时间恐怕是下不来!”

    提到新式火炮,炮兵出身的钱爱民是最积极的,可听到刘浩田这一番话,他这股积极劲儿瞬间凝固为脸上的惊讶:“需要这么长时间?”

    “这还算快的呢!”钱爱民话音刚落,刘浩田便开口答道:“现在国家将军工研制项目收紧,很多急需的重点装备都面临着下马。所以对新申报的武器装备项目更是慎之又慎,尤其是像火炮这样投入大。研制周期长的重型装备,国家不得不考虑的更多一些!”

    说着,刘浩田的脸上再次露出灿烂的微笑:“可咱们便携式火箭筒就不同了,这款装备不但是目前参战部队的急需,地处北方的重装军也必将会对便携式火箭筒趋之若鹜的,甚至他们的热情比咱们还要高。

    要知道面对苏联的装甲集群。北方的重装军恨不得人手一只反坦克武器,这款装备正好切中他们的需求,更何况如同小卢说的那样我们以70式火箭筒改进项目申报,阻力也会大大减少,如果再加上G军区牵头。整个申报将会更加迅速!”

    卢嘉栋知道刘浩田说的很对,新式火炮项目不同于之前其他的任何武器研制项目,那是一款完完全全的新式重型装备,在这种军工产品和在研项目大幅削减的背景下,这样的重型装备审核慢也是在情理之中。

    当然便携式火箭筒的申报也并不会异常顺利,不过正如刘浩田所说,这款简便实用的武器装备定会得到军方的大力支持,再加上卢嘉栋常用的申报套路,这款便携式火箭筒的立项速度必然会快上很多!

    “小卢,老班长说的很正确,到底行不行,你到是给个痛快话!”见卢嘉栋半天没说话,急性子的郭青山不免有些不耐烦,而坐在他对面的吴天明此时也开口劝道:

    “是呀,嘉栋!我知道万山厂的技术能力还是很强的,你可以把其他项目分给别人去完成,这款便携式火箭筒可是全军急需的装备呀,既然你提出来了,怎么也得把它实现了不是?”

    听了在座几人的话,卢嘉栋知道这个便携式火箭筒的项目是推脱不掉了,之所以没有急着表态,主要是因为他心里依然放不下新式火炮这个他一直倾力推动的项目,不过卢嘉栋也细细的权衡了一下,新式火炮确实没有一蹴而就的可能。

    与其苦等火炮的审批,还不如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而且自己还可以通过这项研制,继续为火炮的立项及后续的研发积蓄有力的资源,想到这里,卢嘉栋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说话的语气更是坚定而有力:

    “既然是部队急需的装备,那我必将全力以赴,别的也不多说,我全听组织安排!”

    “这才对嘛!”听了卢嘉栋这句话,郭青山带着满意的笑容拍了拍卢嘉栋的肩膀:“这才是上过战场的人该说的话!”

    说着,郭青山将身子转到刘浩田一边:“老班长,这回我可把小卢留下了,你可别舍不得!”

    “你这话说得可真是有问题!”听了郭青山的话,刘浩田不由得白了他一眼:“如果小卢把便携式火箭筒研制出来,那还是我们桂溪军工的光荣呢,再说小卢完成任务后,还能给我们桂溪军工带回几个人才的话,我还要感谢老郭你呢!”

    听了刘浩田的话,郭青山不由得放声大笑,而在座的其他人也随即欣喜的笑起来,眨眼的功夫整个屋子都沉浸在爽朗的笑声当中

    就这样,卢嘉栋在将陈子玥送到学校后,并没有立刻返回万山厂,而是留到了羊城,开始展开各项研制便携式火箭筒的筹备工作,为此G军区专门向万山厂和桂溪省国防科工厅发去的有关卢嘉栋的借调函,对于G军区的借调无论是桂溪省国防科工厅还是万山厂都很快给与批示和答复,由此卢嘉栋的人事关系被暂时调到了G军区,办公地点临时设在G军区招待所!

    和卢嘉栋预料的一样,有关便携式火箭筒的立项申报工作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哪怕是G军区牵头也是如此,为此总参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不止一次的来到G军区实地听取有关便携式火箭筒情况的可能性汇报。

    而作为这款装备的积极推动的G军区的副参谋长郭青山为了促成这款装备的立项,更是北京羊城来回跑,最后甚至都惊动了离职休养的总指首长,在了解情况后总指首长就此事专门向高层写信,建议尽快立项上马便携式火箭筒。

    当然,总参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对新式便携式火箭筒也极为重视,除了前往G军区听取相关汇报外,两部门还成立几个调研小组,深入各军区实地了解新式便携式火箭筒的实际需求和应用前景。

    得到的反馈也是积极正面的,尤其是北方的重装军在听说有这样一款人人都可以携带的便携式火箭筒时,都显示出极大的列装意愿,而就在这时,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总参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经高层同意,最终下发了有关便携式火箭筒的技战术指标及研制任务书,不过介于中越前线的紧张局势,研制任务中规定便携式火箭筒务必在80年春节前完成样品研制!

    虽然整个研制可谓时间紧任务重,但毕竟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工作正式步入正轨,而作为牵头单位的G军区更是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以军区参谋长为组长的便携式火箭筒工作领导小组,

    副参谋长郭青山任常务副组长,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卢嘉栋担任副组长兼总设计师,主抓便携式火箭筒的具体研制工作,而研制团队的其他成员,在接到上级的调令后纷纷收拾行囊,向研制大本营G军区招待所进发

    “小卢,今天材料研究所的研究员秦景斌已经到了,你见过了吗?”在G军区招待所一处僻静的小阁楼上,卢嘉栋听了坐在对面郭青山的话后,脑海中即刻浮现出那位年过四十,中等身材,带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知识分子形象:

    “已经见过秦研究员了,看得出来他是个做实事的人!”

    “恩!”卢嘉栋话音刚落,郭青山不由得点点头:“这个研制队伍可都是各领域的专家,说是精兵强将也毫不夸张呀!”

    “郭参谋长说的没错!”听了郭青山的话,卢嘉栋也表示赞同,可紧接着却想起了一件事,然后对着正在吸烟的郭青山问道:

    “目前人员该来的都已经来了,可最重要的火箭专家赵如松,赵教授怎么还没到?”

    卢嘉栋不提这个人还好,一提赵如松这三个字,坐在对面的郭青山不由得狠狠抽了几口烟,一双浓重的眉毛更是深深皱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好相处的老教授(求月票)

    当郭青山听了卢嘉栋问起赵如松这个人后,他的脸色不由得变了两下,含在嘴唇上的烟卷也被他用力的吸了两下,致使本来就火红的烟头更加明亮的燃烧起来,随后快速的向郭青山的嘴唇靠近

    “小卢,你确定真的要招这个赵如松来?”

    听着郭青山的问话,再看着他眉头紧锁的神情,卢嘉栋不由得诧异的问道:“郭参谋长,难不成赵教授出了什么问题?”

    “没出什么问题,只不过”说着,郭青山将手中的烟蒂掐灭在面前的烟灰缸中,口中的话也不再遮遮掩掩:

    “只不过,这个人脾气有些古怪,为人很不好相处,我是怕”

    郭青山的话并没有说完,但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卢嘉栋却听得明白,对此卢嘉栋并没在意,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对着郭青山说道:

    “人都是要有点儿脾气的,只要他有真本事,做实事有点脾气不算什么!”

    “如果要是别人你这么想也无可否非,可是这个赵如松”卢嘉栋话音刚落,郭青山便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么跟你说吧,这个赵如松我接触过几次,他的技术能力没得说,尤其是在火箭推进剂、燃料发射方式方面可以说在国内都是一流的,只不过他这个人真的很难相处,说两句话就能把你噎得半死。

    我听说他参与研制的武器装备也不少,像40火、82无和62破的发射原理就是他研制设计的,还有107火箭弹的火箭推进部分他也参与了研制,按道理凭他的技术能力和资历威望早该当上总设计师了,可就是因为这身怪脾气至今连个分项领导都没当过。”

    说着,郭青山从口袋里再次掏出两根烟。递给卢嘉栋一支,然后自己点上一支,接着放在嘴边抽了几口,吐了两口烟圈后便继续说道:

    “好在他身上的技术过硬,能力超强,特殊时期被上级保护起来。没受到多大冲击,同时,由于国家需要培养高端军工人才,就把他调到大学去了,希望将他那身技术传承下去。

    几年下来他也培养了不少军工人才,这次被你从万山厂调过来的胡庆华,就是他的学生之一,介于他的怪脾气,我觉得咱们是不是换个人。我知道他的几个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也不差!”

    听了郭青山的话,卢嘉栋也不由得将刚刚点起的烟卷放到嘴边吸了两下,这次参与便携式火箭筒研制的相关人员,虽然是有总参装备部和G军区下达命令进行征召,但人员的名单及构成却是由卢嘉栋这个总设计师确定的。

    而卢嘉栋为了更好的推进研制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对研制人员的挑选可谓是优中选优,就拿刚刚说到的那位秦景斌来说,是全国最早进行复合材料研制的相关专家。尤其是在玻璃钢的研究和工艺生产方面,在国内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弹药、化学、机械等领域的顶尖技术人员被卢嘉栋选中调入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队伍当中,当然在人员选配方面,卢嘉栋对万山厂也是有所倾斜。

    也由此像胡庆华、刘亮等人也被卢嘉栋借调过来,在担负具体的研制任务的同时,更想让万山厂的技术人员多学习,多领悟。以便日后更好的进行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

    当然在众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中,卢嘉栋最看重的就是郭青山口中这位很难相与的赵如松教授,当卢嘉栋第一次看到赵如松的资料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才华横溢的火箭专家。这让卢嘉栋有种捡到宝的感觉。

    要知道便携式火箭筒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发射原理的确定,而这位赵教授在这方面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权威,正因为如此,卢嘉栋便将赵如松的名字划入自己的研制团队当中来!

    “我觉得还是要留住赵教授!”卢嘉栋在深思片刻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这句话也让对面的郭青山不由得诧异的看他,不过卢嘉栋并没有就此停下说话的节奏,只不过他的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而有力:

    “赵教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学术权威,这样的人才虽说可以在校园中尽其所长,从而桃李满天下,可郭参谋长,你不觉得真若如此的话是不是有些埋没人才了呢?”

    听了卢嘉栋的话,郭青山不由得一愣,而卢嘉栋则将手中的烟蒂丢进了烟灰缸,脸上更是露出淡然和自信的笑容:

    “早在春秋战国时,咱们国家就有招贤纳士的优良美德;三国时期的曹操更是以一篇《招贤令》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而清代的龚自珍更是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流传,古代封建主义制度下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咱们应该更加进步才对!”

    “这个”听了卢嘉栋这番话,郭青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卢嘉栋的话并没有就此停下:

    “再者说,咱们国家现在不也在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写进国家的指导方针中去,所以像赵如松教授这样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征召启用的,况且赵教授的加入定会对咱们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提供强大的助力,所以我认为与技术能力相比,他的脾气并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可能会影响研制队伍的稳定和团结,不过在这方面不正是我这个主持研制的负责人该承担的责任吗?如果我连这个问题都协调不好的话,这个便携式火箭筒的总设计师我也没资格再担任下去了!”

    卢嘉栋这番话说得可谓是铿锵有力,并无半分做作,而郭青山听了后不由得将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对面的卢嘉栋,卢嘉栋身上那股气质与态度,让郭青山好似重新认识了一般,在打量片刻后,郭青山狠狠的拍了下自己的大腿:

    “说得好!这才是有担当的男子汉,小卢,我真没看错你,这个总设计师你是名至实归!”郭青山目光中闪烁着钦佩的神色,语调也变得高亢起来,然后将桌子上的军帽拿了起来:

    “既然定下了赵如松教授,那我再去催一催,让他尽快归队!”郭青山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确定的事情就会立马付诸实施,所以当他说完这番话后,便将军帽戴上,也不等卢嘉栋回答,就急匆匆的推开办公室的门,朝楼下奔去

    就在郭青山焦急联系赵如松的同时,在位于某大学的家属楼三楼的一处僻静的房间内,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妇人正从卧室内的老式箱子中拿出数件简单而朴素的男士衣服,然后将其整整齐齐的叠好,码放到床上那个颇显老旧的旅行箱中,可这位老妇人收拾收拾着,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于是量开嗓门,朝着外屋喊道:

    “老头子老头子老赵”

    老妇人喊了几声,也不见有人回答半句,这让老妇人心中很是纳闷儿,于是将手中的衣服放下,赶紧来到外屋,之间一位年近六旬,头发半百的老者,带着老花镜正坐在桌子旁,一边翻着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籍,一边用笔在本子上沙沙的写着:

    “我说老赵,眼看就要出发了,你怎么还在研究资料?”老妇人口中的老赵不是别人,正是郭青山口中脾气古怪的老教授赵如松,而那位口气有些急切的老妇人是赵如松的老伴刘徽因。

    而赵如松听了自己老伴那略显焦急的话语后,并没有停下手中的事,只是抬起眼扫了眼面前的刘徽因,语气显得有些不耐烦:

    “你不知道为什么了怎么还问我?”

    如果要是其他人听了赵如松这句话,必定会被噎得半死,不过刘徽因毕竟是跟他过了半辈子的人,对自己老头子的秉性可谓了如指掌,所以刘徽因并没有生气,而是坐到赵如松的对面,轻轻的说道:

    “我知道你这次重返军工研制队伍,心中高兴,也为此想多准备些技术资料,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问题并不出在技术上,而是在你脾气上!”

    “我脾气怎么了?难道他们做错了我说出来就不对吗?人家在专心致志的搞研究,他们在在一边嬉笑怒骂,我去批评两句难道不对吗?”听了自己老伴的话,赵如松的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说话的语气更像小钢炮一般,一发接着一发:

    “我常常强调,要敢于直面权威,敢于提出疑问,难道这有错吗?人可以没有傲气,但不可没有傲骨!”

    “就是你这个傲骨,害得老杨至今下落不明,你还好意思在这儿说!”

    “这个”听了刘徽因的话,赵如松竟无言以对的呆坐在那里,心中更是久久无法平静(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四章  前往G军区招待所(求月票)

    “两天,就两天,仅仅两天,你说他怎么非要替我唉!”沉默片刻的赵如松脸色再次激动得泛起一丝潮红,但紧接着便被难以释怀的悔恨和无可奈何的追忆所取代,进而发出一声近似悲凉的叹息。

    刘徽因看着面前满脸悔恨不停摇头的丈夫,不由得伸出手将赵如松的掌心紧紧握了握,脸上带着些许的鼓励,柔声劝道:

    “我相信老杨应该没事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咱们不也找到一些眉目了嘛,当年的农场主任也说了,老杨当时就被部队派来的人送到西南某三线军工厂去了,去到那里至少比在农场好多了!”

    听了刘徽因的话,赵如松的脸上难以释怀的神色略微好了几分,说话的语气也比之前好了许多,不过言语之间依旧带着淡淡的无奈:

    “虽然如此,我见不到他心里还是很不好受,唉!西南三线军工厂那么多,这个老杨到底在什么地方?”

    “可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你也不能忘了老杨的那句嘱托”

    “振兴军工,强我国防!”没等刘徽因把话说完,赵如松便将本来就挺拔如松的腰杆,再次向上挺了挺,眉宇之间更是显出一副与生俱来的坚定,语句虽然凝练,但却不容置疑:“这句话我从不敢忘!”

    听着赵如松这番话,在看着他那坚定的神情,刘徽因的脸上不由得露出淡淡的笑意:

    “正因为如此,我知道你这么多年一直想重返军工研制一线,可是你这脾气”说着,刘徽因望了坐在对面的赵如松一眼,只见他听了自己这句话后。脸色变得有些不悦,嘴角更是微微撬动了两下,好似要说些什么。

    可当他刚刚分开双唇,却又再次闭合起来,刘徽因见此当然知道这是自己的丈夫在默认自己继续说下去,但刘徽因也清楚自己的话也不能说得太过直白。于是向赵如松投去欣慰的一笑,接着说道:

    “我听说这次调你过去的,是一位年轻的总师,78式突击步枪就是他主持研制的,除此之外还研制了几型部队重点装备的新式武器,就连这次的便携式火箭筒,也是这位总师率先提出,并得到总部和G军区认可的,可以说这个叫卢嘉栋的总师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

    所以你这次去羊城之后。一定要跟这位卢总师和周围的同事搞好关系,可不能拿个人年轻,技术能力不如你,就当面让人下不来台,万事留个余地和分寸,再说这位卢总师也是西南三线军工产出来了,你跟他把关系搞融洽了,还可以托他打听打听老杨的下落。说不定还真能找到呢!”

    赵如松在听刘徽因前半段的时候,一直把玩着手中的笔。严肃的脸上更是看不出任何表情变化,可当听到可打听老杨的下落时,赵如松的眼睛不由得为之一亮,严肃的神情也不由得松动开来。

    刘徽因看着赵如松那细微的变化,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把她的话听进去了,作为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刘徽因很清楚在这个时候最好留给自己丈夫独自的思考空间。

    就如同画卷上的留白或是乐谱中的空音,虽然不做表达,但却意境深远,刘徽因此时的做法也有着类似的异曲同工之妙,虽然不再继续往下说。但她知道赵如松应该会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想到这里,刘徽因便冲赵如松笑了笑,然后款款起身,准备回屋里继续收拾赵如松的行装,可当她刚刚转过身,还没等迈开步子时,就听到身后的赵如松颇为认真的说道:

    “人要找,出了问题也要说,武器装备研制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如果出了问题,都为了不得罪人,搞好关系,你不说,我不说,大家好好过,到头来坑害是谁?是国家,是军队,是我们这个民族!所以我该说的还得说,当然该问的也要问一问!”

    赵如松前面说的可谓是铿锵有力,不容讳言,可说着说着,语气便弱了下来,直到最后细弱蚊声,刘徽因听了赵如松这番话,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嘴角微微向上弯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可就在这时,她的耳边再次响起赵如松那熟悉的温润声:

    “那几件衣服放在卧室右侧老箱子的夹层里!”不过这声久违的温润只是短短的一瞬,紧接着就是一句赵如松一如既往的噎人话语:

    “说了这么多,正题连问都没问,你这个中文系的也有跑题的时候!”

    “你个顽固不化的老头子!”刘徽因暗暗的嘟囔了句,可就在刘徽因这句话刚刚说出口,楼下便响起一阵汽车发动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