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霸主-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白,也没明白!”
“这话说的,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你等等,我把纸拿出来,给你写几个方程,画几个图画机就明白了”
杨弘毅二话不说,直接把自己的公文包拿起来,掏出纸和笔,在上面刷刷的写上两个数学公式,递到卢嘉栋的面前,刚想要开口继续解释,却被卢嘉栋用手按住,旋即难以置信的对着杨弘毅突然问道:
“老杨,你的微信号是多少?”
“微信号?什么微信号?”
这下轮到杨弘毅疑惑了,可卢嘉栋却没管这些,把目光投到魏鸿坤一边,继续问道:“老魏,你的呢?”
“我的?”魏鸿坤诧异的应了一句,但紧接着便皱着眉头反问道:“微信号是什么?微积分的一种吗?”
卢嘉栋连连摆手:“不是,不是!”
两位老专家有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人,假话在他们的脸上根本藏不住,也正因为如此,当卢嘉栋看着杨弘毅和魏鸿坤诧异疑惑的神情时,胸膛内怦怦跳动的心终于稍稍平静下来,没办法,两位老专家所提出的新式进气道方案实在是太过震撼了,震撼的以至于让卢嘉栋都觉得面前的两个人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要知道,杨弘毅口中的“鼓包”进气道,在后世有个正式的称谓叫做DSI进气道,又名“蚌”式进气道,最初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九十年代开发出来的新式进气道,并成功应用在第四代战机F—35上。
而中国则从新世纪之初逐渐掌握这种先进的进气道技术,并应用在“骁龙”、改进型歼10、第四代战机歼20、歼31上面,然而没想到这个应该出现在后世的进气道模式,竟然被杨弘毅和魏鸿坤研究出来,这不能不令卢嘉栋感到震撼,甚至都在想这两位老专家是不是跟自己一样也是穿越者。
正因为如此,卢嘉栋才会问出有没有微信号这样只有后世才明白的话,而所得到的结果却让卢嘉栋更是惊得合不拢嘴,两个人并不是什么穿越者,至于DSI进气道则是通过成百上千次实验以及两位专家多年的经验总结,创造出来的,得知真相后,卢嘉栋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这两位老专家渊博的学识
“我觉得这种进气道很好,如果完善一下可以应用到咱们的新式多用途战机上,对了,这款新式进气道有没有名字?”
恢复正常的卢嘉栋,很快便将这款新式进气道确定为多用途战机的气动模式,这让一直担心的魏鸿坤终于安下心来,笑着摇了摇头:
“我们都叫它鼓包!老杨觉得想河蚌,所以也叫‘蚌’式进气道!”
“不好不好!”卢嘉栋连连摆手:“让我看,既然是您二位研制的进气道,那干脆就叫‘杨魏’进气道,恩就用这个名字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五章 脉动式生产线
杨弘毅和魏鸿坤所研制的DSI进气道自然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也正因为如此,卢嘉栋很想将这个在后世才得到大规模应用的空气动力学技术,冠以中国人的名字,并永载史册,就如同当年的“万山导轨”一样,只要提到这个名字便会想起枪械上的“鱼骨排”,所以他才会第一时间想到用两位老专家的姓氏来命名。
然而令卢嘉栋意外的是,无论是杨弘毅还是魏鸿坤,都坚决拒绝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其中自然有军工人员的保密制度,但更为重要的是,两位老专家的大公无私,几十年来他们不为名不为利,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千辛万苦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为的就是能够让这个叫中国的东方古国能够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荣光,只要祖国能够富强,他们愿意放弃一切,哪怕是最为宝贵的生命!
既然如此,那小小的命名自然无法进入两位老专家的法眼,相比之下,他们更关心的则是这项极具潜力和价值的新技术,在新机的应用效果能否达到理论预期,对于这一点,卢嘉栋也很期待,但对于两位老专家拒绝也不免有些遗憾
不过卢嘉栋这份遗憾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另一个更为震惊的技术成果所取代,而带来这个技术成果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高新机项目的总设计师程远航,只不过他这次拿出来并不是有关大飞机的技术创新,而是一项对未来航空产业极具影响的生产工艺——脉动式生产线
“当年在美国的时候,看着汽车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就觉得很震撼,后来在他们的船厂里,也有类似的生产流程,所以我就在想,咱们飞机制造能不能也能搞出一种流水线式生产方式!”
江左省长州市郊外,刚刚完成厂房改造的飞机修理厂内,卢嘉栋站在宽大的飞机总装厂房内,看着面前的一座高大的移动式飞机组装台,微微有些出神,以至于程远航的话,都没有怎么听得清楚;
虽然已经有了先前杨弘毅和魏鸿坤所研制的DSI进气道的惊叹,但当有些粗糙的脉动生产线映入他眼帘时,卢嘉栋还是为不免被深深震撼了一把,要知道脉动式生产线可是世纪之交航空工业革命性的技术成果;
相较于传统的机库是飞机生产线,脉动式生产线不但将原本凌乱的工序和零配件供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将飞机装配合理的分化成工时相同,工时相等的几大步骤,
正因为如此,飞机生产便如同汽车流水线一样,工人们只需要专注于自己岗位的工作,做好相关部件的链接和固定,如此一来,工人的劳动强度得到大大简化,生产的专业性也随之增强,
生产效率也就此成倍提高,当几大组装部分联合在一起,在相同工时下同时完成组装,整个生产线便如同人体的脉搏一样向前跳动一次,如此循环往复,当飞机走完最后一站装配平台时,便可以展翅翱翔,直冲九天
美国从二战时期便开始研究飞机流水线作业,六十年代末波音737投产时,当时的波音公司曾试图利用工业流水线作业,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只不过由于当时的工业能力还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流水作业,所以并不成功;
随着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特别是互联网的大量应用,使得整体优化的和配比可以完美的实现,于是脉动式生产线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第一条脉动式生产线依然是波音公司缔造的,并应用于美军“阿帕奇”直升机的装配生产;
在深刻的体会到脉动式生产线的高效与有序之后,波音公司便将这一生产技术应用到民用客机生产当中,先是波音737,紧接着波音777,当最新锐的波音787建成投产后,所使用的生产线,正是全新的脉动式生产线,其极致的高效,可以保证两天便有一架波音787组装完成,并交付用户!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看着波音的脉动生产线,也是眼热不已,于是在美军F—35投产之际,也建成自己的脉动式生产线,整整十五个装配平台,如同灌香肠一般,连续不断的向前运动,以每天完成一架的速度,向美军提供最新锐的第四代战斗机
程远航曾经留学美国,并得到波音、麦道等航空制造巨头的认可,虽然并不清楚后世的情况,但却亲身经历了二战时期美国航空业流水线改造的历程,也正因为如此,在他心里始终存着一份飞机流水线情节,并为此构建了一些基础性的架构;
恰在此时,为了提高高新机平台的可靠性,改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成为运十平台的主攻方向,于是程远航便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份架构,在经过一番整理和修改后,便形成了今天卢嘉栋看到的简易脉动式生产线:
“我们经过测算,以检修海航的歼六为例,利用新式生产线,效率提高了15%,成本降低了12%,合格率已成了11%”
“已经很了不起了,很了不起了!”
没等程远航把话说完,卢嘉栋便由衷的赞叹着,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没有方面快捷的网络,更没有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只依靠各平台班长们的小红旗、对讲机、小哨子以及蚂蚁一般仓储人员的往来运送;
这个简单的都有些简陋的脉动式生产线,却依然爆发出惊人的生产效率,或许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会嘲笑这条生产线的落后,会讥讽中国人是在飞机制造领域运用人海战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品质和毅力来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只有默默无闻,却伟岸非凡的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才有这样的智慧去创造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壮举!
眼前的脉动式生产线便是一个最好的范例,诚然它的自动化并不高,信息化也不足,在工种和工序分配上也有不合理之处,但正如卢嘉栋在谈论新式多用途战机时说的那样,我们所需要正是一个可以不断更新升级的平台,如果说新式多用途战机是支撑军队战斗力的平台,那么脉动式生产线何尝不是支撑整个航空制造业发展的平台呢?所以,卢嘉栋的这句“很了不起”并不夸张,反而却是十分中肯的评价
“卢总,您的评价太高了!”
卢嘉栋是觉得这条生产线很了不起,但程远航却还是有些不满足,正因为如此,在卢嘉栋话音渐落之际,这位头发斑白的老航空人微微摇了摇头,不无遗憾的说道:
“这条生产线的整体理念是好的,但自动化程度却并不高,很多地方需要人工处理,免不了会出现些错误,我见过现代化的美国自动生产线,其生产效率至高,产品完成度之好,出品速度之快,根本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我们现在不能,不等于将来不能!”
没等程远航把话说完,卢嘉栋便笑着把话头接了过去,随后深受摸了摸有些冰冷的移动式组装架,又轻轻的拍了拍尚有余温铆钉机,旋即转过头,看着稍显落寞的程远航:
“只要咱们敢想,敢做,就有办法能实现,就如同杨所长和魏教授研发的‘蚌’式进气道一样,材料研究所的复合材料只能满足这种进气道的最低结构强度要求,至于其加工难度更是无法想象,
但我们还是尽可能的采用这项新技术,至少它能够倒逼材料方面的进步,高精度加工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或许我们现在还无法完全掌握这项技术,但相信只要我们肯努力,将来一定会实现理想中的目标,这条新式生产线也是一样,关键是咱们能不能够坚持,敢不敢做下去”
“现在不能,不等于将来不能关键是咱们能不能够坚持,敢不敢做下去”
卢嘉栋的话,不停的在程远航的脑海中运转着,就如同一架循环播放的幻灯机,将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一遍遍的播放出来,而存于他脸上的那份遗憾和无奈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消失,换之是充满希望的微笑:
“卢总,您说的没错,大型工业并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几代甚至是几十代人才能形成规模,西方发达国家历经百年工业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我们只有不过区区几十年,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为子孙后代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就如同老一辈人给我们打下那一片并不先进却十分完备的工业基础一样!”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卢嘉栋笑着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扫了一眼宽广的厂房,默默的点了点头:“再过几个月,新式多用途战机就要试生产了,我相信这条生产线能够像脉搏一样,将我们的新机源源不断的跳动出来”
“放心吧,卢总,绝对没问题”(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六章 请回答:1988(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时间的车轮轰轰烈烈的驶入了公元1988年
就在万山航空研究所加紧研制新式多用途战斗机和“高新”机的同时,世界局势也在极具的变化之中,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发进程,深!!啊!!圳特区已初现规模,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东南沿海,欣欣向荣的浪潮席卷着中华大地,让这个古老的国度重新焕发出博博的生机
伴随着经济方面强劲增长,民众的日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往日里省吃俭用的粮票开始逐渐弱化,只有年节才会吃上一顿的鸡鸭鱼肉,也可以在平时的节气里敞开购买,几年前还是主食的棒子面,玉米糊早已被更为精细的大米白面所取代,难得一见的小轿车也在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两个轮子的摩托车更是逐渐成为一种日用品,逐渐走入千家万户
人民生活中的变化是越来越好,而国家的综合实力也是日益的稳步增强,随着近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力较之于十年前有了显著的增长,特别是在成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关键时刻,敏锐的抓住机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将发达国家因成本上涨而转移出来的相关制造业,毫无保留的吸纳过来,在解决大量人口就业的同时,也逐步融入世界市场。
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不但赚取大量外汇,更重要的是,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管理方法和生产工艺逐步的学到手,从而不断运用到自身的企业当中,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出了难以想象的错误,也有不少急功近利的失败;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东西,得到了见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千余年来独有的智慧和勇气,将这些源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彻底融入中华民族的智慧大熔炉,无数的裂变在此发生,数不尽的反应就此生成,只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高速的化学反应将会让中国彻底脱胎换骨,而这便是希望,一个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的希望
然而正当东方的华夏大地,沉浸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希望之中时,位于遥远的北方冰雪覆盖的苏联,却如同经历难以想象的寒潮一般,将每个人的心都冻成了冰疙瘩,当年戈!尔!巴!乔!夫刚刚上台时,无数的苏联人对他充满了希望,
因为他年轻,有活力,有涵养,有学识,雄辩的口才能让对手哑口无言,选拨的知识可以将无数俄罗斯的精华信手拈来,而由此带来的清新风气,让苏联一改十余年来老~~人~~政~~治的郁郁阴沉,如同拨开乌云见月明一般,让人看到无尽的希望;
只不过,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希望都能称为希望,往往很多时候会演变成失望,甚至是绝望,苏联的民众们便真真切切的感受了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黯然历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原本高高在上的戈!尔!巴!乔!夫也就地跌落神坛
“由衷的祝贺您先生!”
高空之中,从寒冷的北极吹拂过来的冷空气,圈起一个又一个漩涡,然而刚刚从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起飞的由波音737改装的私人飞机,却飞的异常平稳,好似陷阱一样的空气漩涡都会绕着它走一样,从它的身边擦肩而过,却无法触碰到它分毫。
就如同近一个月来在布拉格与苏联方面的明争暗斗一般,纵使苏联人再如何诡计多端,都无法逃脱此时此刻仰卧在飞机灰暗角落里的那双锐利无双的慧眼,也正因为如此,拿到满意结果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拉米蒂奇才会如此兴奋,对着隐没在昏黄光线中的那位身材魁梧,却穿着随意的中年大叔,报以极尽溢美的赞扬:
“无论是现在,还是遥远的未来,您的功绩必然会镌刻在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长卷之中,而且是最为浓墨重彩的辉煌之笔,就算百余年前的国父们也不过如此,因为您让美国真正的成为世界霸主,成为这个世界唯一的领导者”
拉米蒂奇的话语可谓是滔滔不绝,将这辈子能想到的所有的称赞之词一股脑的抽出来,毫不吝惜的送给了位于对面的神秘中年人,而那位中年人似乎是什么也没听见依旧捧着已经有些老旧的《圣!!啊!!经》仔仔细细的阅读着,好像此时此刻他正沉浸在创世纪的辉煌历程当中,而无暇顾及周遭的一切闲杂凡事。
可既便如此,在华盛顿可谓是搅动风雨,堪称大佬中的大佬,握有无尚权力的拉米蒂奇却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显得更加恭敬,就连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柔和的许多,生怕打扰了那位阅读的兴致;
要知道坐在他对面的可不是别人,那可是华盛顿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政、商精英背后真正主人,无数顶级美国领袖级人物顶礼膜拜的帝王级的人物,也是他拉米蒂奇最大的资助人和提拔者,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吹口气都能领美国颤三颤的人物,却如同美国西部普普通通的农场老伯一般,整日里闲居在拜尔德罗农场内,剪剪羊毛,放放牛,做做烧烤,读读《圣!!啊!!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或许在旁人看来他就是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美国农场主,然而只有像拉米蒂奇这样,真正圈子里的人才知道,这位身材如牛,长相普通,笑起来似乎还有些憨厚亲切的美国西部大叔,到底有多么的可怕:
他的确是常年居住在拜尔德罗农场,但他那双锐利的双眼却始终盯着这片蔚蓝的世界;他也确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可那敏锐的洞察力却从未因此而降低分毫,他是在剪羊毛,读《圣!!啊!!经》,足不出户,无聊透顶,但当他真正迈出拜尔德罗农场搅动的可不仅仅是一城一地的风雨,而是整个世界的风暴
正如这次布拉格之行,这位拜尔德罗农场主以非凡的眼光,和超强的魄力,将苏联人的命门掐得死死的,任其如何挣扎,怎样咆哮,都不过是他手里一只稍显凶悍的狮子狗,只要狠狠的扇两巴掌,在丢根骨头,即便是在再凶悍的狮子狗也会服服帖帖,最后摇尾乞怜苦苦求饶
而这历史性的一幕,拉米蒂奇却有幸作为见证者,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这对一直秉持反苏,反红色政权的拉米蒂奇来说,无益于比吃了春!!啊!!药还要令人畅快和愉悦,要知道那可是苏联,曾经高高在上的苏联,
却沦落到为了多进口一吨粮食,多出口一吨石油,而不惜自我阉割,将最为先进的导弹攻击系统全部销毁掉,身在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作出重大让步,就如同一位受尽饥饿折磨的美少女,只要给一口饭吃,就算脱得一丝不挂任人欺凌,也在所不惜,眼见如此终身难忘的画面,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能激起强烈的快感呢
“只待5月份,美苏首脑会谈,便可将这份协议正是敲定,陆基‘战斧’式巡航导弹以及‘潘兴’中程弹~~~道导弹换取苏联的‘奥卡’地地导弹在内的数千枚中远程弹~~道导弹,怎么算都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拉米蒂奇笑得十分开心,但在飞机的昏黄灯光的映照下,却比机舱外的寒流还要阴冷,他说的没错,这次协议的的确确是对苏联的彻底阉割,看似对等且公平的削减战略武器协议,其实只是在表面上给苏联一个体面的台阶罢了,
实际上却是实实在在的将苏联几款对西欧和美国威胁最大的导弹消灭在无形之中,而美国所付出的代价,却是用于路基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以及‘潘兴’中程弹~~~道导弹,要知道随着美军海军的长足进步,以及空地一体战的高速发展,路基装备在整个美军作战体系当中的地位越来越********!
就拿堪称国之重器的路基洲际弹~~道~~导弹来说,美国历来自将它作为先发制人的第一波打击手段,却从来没指望过利用路基导弹能赢得胜利,而真正被寄予厚望则是隐藏于大洋深处的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及其上面配备的三叉戟型潜射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尚且如此,路基的巡航导弹和中程导弹就更不用说了。
正因为如此,美军早在七十年代便开始研究新型发射载具,意图将巡航导弹这种灵活多变的打击利器,配备到各个发射平台上面,到了八十年代,这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战斧”式巡航导弹,
不但可以在路基发射车上发射,而且可以配备到战略轰炸机、大型水面舰艇,甚至是潜艇,特别是新锐的通用发射装置MK41的研制成功,更是让每一艘舰艇都具备“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发射能力,如此一来,路基导弹已然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因为从海上实施威慑更具突然性和毁灭性,而苏联却恰恰相反(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七章 请回答:1988(下)
至于苏联在这方面却远远不如美国,特别是在作战方式灵活多变的巡航导弹方面,苏联人落后美国可不是一星半点,不单单是基础的研制工艺,在整体的配套体系领域也大大不如,美国的GPS卫星导航系统,在八十年代初便完成了全球覆盖;
而苏联同类型的“格洛纳斯”才刚刚发射数颗试验卫星;美国的地图匹配制导,从五十年代便开始进行研究,到了八十年代,更是利用先进的微电子技术将这一制导方式成功运用到巡航导弹当中;
类似的制导方式,苏联则是在七十年代初才开始探索,虽然进展很快,但整体的技术水平却远远未达到成熟地步,也正因为如此,苏联的Kh—55巡航导弹上还用的是传统的惯性制导,至于精度更是无法与美国的同类产品相提并论!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在三军通用化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虽然苏联是第一个研制和装备舰载垂直发射系统的国家,在很多军工发展方面都有着很多开创性的理念,然而长久以来一机一型,一舰一型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虽然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但限制于老旧的思想,使得苏联在军备发展上往往摊子铺的很大,所取得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Kh—55巡航导弹便是十分典型的例子,这款原本是为苏联新锐的战略轰炸图—160所配备的远程打击武器,本可以发展为陆海空三军通用的远程打击利器,却没想到陆军和战略火箭军眼睛里只有弹~~道导弹,对于这种用肉眼都能看到的“慢家伙”实在是看不上眼;
而苏联海军虽然看中巡航导弹弹道低,体型小,易于避开敌方的雷达探测,是个发起突袭的好装备,但却对空军的东西很不感冒,于是自己拉了一伙人,另起炉灶,搞了一款海军版的巡航导弹,就这样,在重复建设之下,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将原本强有力的研发团队硬生生的拆分开来,导致研制进度大大减缓。
到1988年初,除了空军的Kh—55巡航导弹形成初步作战能力之外,海军的潜射型巡航导弹刚刚完成试射,远没有形成战斗力,至于舰射型更是停留在纸面上,距离实现还有十万八千里,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苏联同意裁剪大量具有强大威慑能力的弹~~道导弹。
特别是最新锐的“奥卡”地对地导弹,堪称近程弹道导弹的巅峰,无论是射程还是精度,亦或是灵活性较之巡航导弹也不遑多让,不说在八十年代中期服役之后便是西方世界的梦魇,即便是三十年后,在其基础上重新改进服役的“伊斯坎德尔”导弹依然让美国和北约背后发寒,心有余悸。
就是这样一款在三十年内始终具有强大威慑力的导弹,只是为了多卖些石油,多换取些粮食,以及完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野心,从而博得西方展颜一笑,就这样当做一件无关紧要的垃圾随意丢掉,这如果不是挥刀自宫,还能是什么?
当然,苏联挥刀自宫最高兴的自然是美国,甚至恨不得直接看着苏联自己抹脖子才更为舒爽,至少拉米蒂奇便是这样的人,作为美国政界新崛起的新保守主义者,他的梦想便是将美国的荣光播撒到全世界,让千年前罗马帝国的辉煌重新由美国优秀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再次实现。
也正因为如此,他对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的苏联有着不共戴天的仇视,哪怕是苏联已经战略收缩,即便是跟美国步步妥协,但拉米蒂奇依然并不满足,除非这头名叫苏联的北极熊彻彻底底的成为一件毫无生气的标本,才能让他彻底放心。
否则就算它挥刀自宫,就算它遍体鳞伤,拉米蒂奇也只是冷冷的笑一笑表示暂时的宽慰,而后依然会举起手中的猎枪,毫不犹豫的扣下扳机,虽然美国没有“亦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警世恒言,但也有着“一定要将敌人打死在自己的老巢里”的狠辣,于是在一番兴奋和喜悦之后,拉米蒂奇很快便恢复了冷静,望着机舱舷窗外,有些灰蒙蒙的天色,神情有些落寞。
正在阅读《圣!!啊!!经》的拜尔德罗农场主,原本满耳的溢美之词,突然戛然而止,不免有些奇怪,于是将书微微放低,又向下拉了拉架在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斜斜的看了拉米蒂奇一眼:
“怎么突然变得沉默了?”
“不,先生,我不是沉默,只是有些遗憾!”
“什么遗憾?”
闻听此言拜尔德罗农场主笑了笑,旋即又把《圣!!啊!!经》拿了起来,轻轻的翻了一页,一边看着,一边饶有兴致的说道:
“是觉得苏联没有彻底垮掉吗?”
拉米蒂奇微微一怔,鹰隼一般的双眸诧异的盯着隐没于昏暗灯光下的魁梧壮汉,不解的问道:
“先生,难道您不是这样想的吗?”
“我跟你想的一样,但又不一样,知道摩西带领他的族人逃出万恶的法老统治用了多少年吗?”
“四十多年!”
拉米蒂奇虽然不如那位天天读《圣!!啊!!经》的真正打BOSS那般虔诚,但也是个受过洗礼的基督徒,所以对《圣!!啊!!经》并不陌生,可谓是信手拈来,可也正因为如此,他却蹙紧了眉头:
“先生,难道我们还要跟苏联人斗上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额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忽然在机舱内响起,然若雷霆巨响,充斥在苍穹之间,好似此时此刻整个天地都由他来主宰一般,待笑声过后,他把手中的书缓缓的放下,脸上闪过一丝轻蔑,这才意味深长的冷哼一声:
“哼~~就算我们有精力耗上四十年,你觉得苏联人会有这个本事再撑四十年吗?跟你说摩西的事,只不过让你要学会有耐心,至于苏联,都不用我们动手,他们自己就会垮掉,而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最多十年,这个庞大的帝国便会就此烟消云散!”
“不出十年这这怎么可能?”
拉米蒂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四十年的确很漫长,因为那个时候拉米蒂奇或许早就去见上!!啊!!帝去了,可不到十年似乎有太短,要知道那可是苏联,曾经在二战期间与纳粹德国血战到底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