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军工霸主-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大话的本事倒是无人能及,现在搞了这么个烂摊子,我看他回来怎么收拾”(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七章 长子心态
听了谢朝阳的话,廖永远不免为之一怔,对于卢嘉栋的行事为人廖永远多少是了解的,并不是卢嘉栋名气大的缘故,而是出自北方厂的需要,自从卢嘉栋因78式突击步枪声名鹊起之时,便引起了这个北方大厂的关注,之后的轻型自动榴弹发射、便携式火箭筒等都让北方机械厂的相关人员深深记住了这个身处南方三线小厂的年轻人。
作为厂长秘书的廖永远也不例外,只不过与厂里那些专注技术的科研人员不同的是,他对卢嘉栋的关注并不局限于所研发出来的技术,而是更加注重了解卢嘉栋的行事作风和处事思路,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更能深入的了解一个人,了解他研发军工设备的前因后果以及他说要达成的最终目的。
之所以要如此费尽周折主要是因为这几年忽然崛起的万山厂对北方机械厂造成不小的冲击,要知道北方机械厂可是个综合性特大型军工厂,除了陆军中大部分轻重装备外,海军的鱼雷、炮弹;空军的各类航空炸,北方厂都有所涉猎。
尤其是在轻武器方面,北方厂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最开始的56冲、56半,到研制成功“步冲合一”的63式枪械,从最先生产56式火箭筒,到独立研发69式火箭筒,可以说新中国轻武器的发展史,就是北方厂的一部研制生产史。
所以当部队要求研发新式制式枪械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北方机械厂,只不过当时由于三线建设,北方机械厂一部分轻武器研制生产能力被调往西南的桂溪省,组建后来的红星机械厂。
既然大部分枪械研制能力都在参与援建工作,因此北方厂索性向上级提议将新式枪械的研发任务交给新成立的红星机械厂。并由北方厂进行技术指导,上级接到北方厂的意见后,觉得北方和红星本来就是一家,再加上出于扶持三线新厂的目的也就同意了北方厂的请求!
就这样新式枪械的研发任务就落到红星厂的身上,可知道内情的人都明白,新式枪械明着叫红星造。可实际上里面依然是北方厂的魂,如果事情到这里对北方厂来说无异于是个圆满的结果。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三线小厂万山厂竟然出来个卢嘉栋,先是急速研制成功78式突击步枪,将集合红星和北方两厂心力,耗费数年研制的新式枪械轻松打败;紧接着又迅速推出轻型自动榴弹发射器,赢得部队指战员的好评;没过多久又是130mm底部排气弹的研制成功,不但在对越作战当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创造出一系列新战法。增强炮兵战斗力;
随后的便携式火箭筒也是如此,重量轻、威力大,在发卡山攻坚战当中可谓是一战成名;至于前不久研制成功的新式52倍口径155mm榴弹炮,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掀起52倍口径革命,而且优良的性能只要看看中越炮战时,越南的损失就知道了!
万山厂所研制的一大批新式装备的问世,让原本地处西南山区的偏僻小厂,一跃崛起的同时。也严重动摇了北方厂在军工系统中的地位,要知道这几年万山厂在武器装备上的一连串成功。就意味着北方厂一系列的失败。
不是北方厂不想研制出一两件拿得出手的武器装备来证明下自己,只不过一个好的思路刚刚形成方案,在北方厂繁琐低下的行政机构中还没等走完审批程序,人家万山厂类似的装备已经投入部队参加实战了。
如此这般几年下来,万山厂在轻武器和身管武器方面已经隐隐超过北方厂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军工系统中流传的都是万山厂的先进事迹。而原本满身光环的北方厂则好似被遗忘一般乏人问津,如此境遇都让这个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大型军工厂有着深深的挫败感。
对此,廖永远有着深刻的体会,因为当他深入车间时,总能听到身处一线的老工人在加工生产部队下达的78式突击步枪以及其他万山厂研制的武器装备时。略带嘲讽的抱怨话语:“自打进厂就没造过其他厂研制的枪,这算是开天辟地头一次了!”
就连普通的一线工人都是如此,北方厂的高层就更不用说,哪怕是廖永远也不能例外,毕竟北方厂那种共~和~国长子的骄傲心态早已深入每个北方厂人的骨髓,即便是再有理智的人也无法避免,而这其中尤为深重的就是自建厂便在此工作的现任厂长谢朝阳。
自打桂溪的万山厂崛起以来,谢朝阳便对此嗤之以鼻,就好似多年养尊处优的贵族看一个暴发户的心态一样,可作为他的老部下,厂长秘书的廖永远却知道,瞧不起万山厂只是表象,在私下里这位精明强干的老厂长却对万山厂的一举一动格外的重视,尤其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卢嘉栋,更是留意非常,并对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称赞有加的同时还要求他廖永远对其多加观察。
可今天,在平日里对卢嘉栋评价颇高的谢朝阳,却说出这样一句贬低之语,这让廖永远很是不解,正因为如此,凭着对卢嘉栋的了解,廖永远不由得甚是疑惑对着身旁的谢朝阳说道:
“厂长,那个卢嘉栋我也是观察很久的,应该不像是说大话的人!”廖永远说完这番话后先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坐在身边的北方机械厂厂长谢朝阳,只见他好像老僧入定一般半眯着眼睛,丝毫没有反应,熟知谢朝阳脾气的廖永远知道,这是默认他继续往下说,于是廖永远提高了声调接着说道:
“卢嘉栋从78式突击步枪开始,每一次武器装备研发无不是语出惊人,所提出的思路和结构也都是出人意料,看似不可能可到最后都被他实现了,就连咱们厂的技术科的都说,卢嘉栋所应用的技术都是切实可行的,因此可以看得出他也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或许在国内的时候脚踏实地,可这一出国就撒野了!”没等廖永远把话说完,谢朝阳那半眯的双眼忽然睁开,两道沉稳锐利的目光即刻迸发出来,使得还想再继续申辩的廖永远不由得闭上嘴,静静的听着谢朝阳那老练深沉的话语:
“卢嘉栋的确是个人才,可还是经不起糖衣炮弹的攻击,有点军售赚钱赚疯了,竟然答应跟巴基斯坦联合研制一款超越现有技术水平的新式坦克!”
说着,谢朝平那满布皱纹的面庞不由得稍稍向上挤了挤,露出一副若有若无的冷笑,而坐在他一旁的廖永远却是一头雾水,要知道按照他的级别根本不可能进入谭斌办公室的,所以几位主官军工的领导跟自己的厂长谈什么,他根本不知道,正因为如此,听了谢朝阳这番话廖永远不禁困惑的问道:
“难不成卢嘉栋在对外军售上除了问题!”
“不是出了问题,而是接了个烫手的山芋!”谢朝阳叹了一句,便把刚才谭斌和钱磊找他谈话的事简要的说了一遍,廖永远听后不由得恍然大悟:
“原来是这样,这么多超前的技术,还真是烫手的山芋!”可是说着说着,廖永远的眉头还是皱了起来:
“厂长,不管是不是烫手的山芋,您怎么不接下来,不管怎么说咱们厂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如果不接,让别的厂拿去做出个成绩来,那咱们厂”
“你觉得其他厂有这样的实力吗?”廖永远的话刚说了一半,谢朝阳那满是自信的话语便将他的话给打断,紧接着谢朝阳摇下车窗,迎着清凉的夏风,点上一根烟,随即一缕青烟随着风四散开来,谢朝阳的笑容也自信了许多:
“其他厂是怎么个技术水准我比谁的心里都有数,咱们厂如果做不到的东西,其他厂也连做梦都也搞不出来,不说别的,单单一项装甲普通焊接就不知道要难住多少人,更何况巴基斯坦那款坦克还要应用什么复合装甲,
光这一项没个四年五年的时间,别想攻克下来,除此之外还有将近800马力的发动机、120mm滑膛炮、双向火控稳定系统到时候搞不下来,相关的外事责任可不是小事,我看呀卢嘉栋是被轻武器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年轻呀,真是年轻呀”
“那有没有可能出现奇迹?就像万山厂之前研制的武器装备一样,总能完成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你觉得呢?”谢朝阳轻轻的瞟了一眼,弹了下烟灰,没好生气的说道:“你也是北方厂的老人儿了,生产坦克的几大工序你也应该清楚,广相关的配套就要数十上百,他万山厂生产个两轮摩托都是勉勉强强,至于坦克这种重型主战装备想都不要想”(未完待续……)
PS:月票,月票,么么哒的柚子再次求月票,兄弟姐妹们多给一些呀,天气寒冷,码字不易,各位就可怜可怜吧!
第三百六十八章 老狐狸的谋算
“何况万山厂只是个中型厂,与坦克装甲车辆的相关配套一点儿也没有!”谢朝阳说着说着便停顿了一下,抽了两口烟后,将剩下的烟蒂掐灭在侧门内侧的烟灰缸内,随后便继续说道:
“坦克既不是枪械,也不是大炮,随便找一块钢炼一炼,套个模子上机器一压就成型,而是需要极为复杂的工序和繁琐的协作才能办到,咱们北方厂在国内装甲车辆领域有现在的技术实力和行业地位,是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完善,
发动机方面的北方第一柴油机厂、装甲方面的北方特种钢铁厂、火炮方面的军工铸造厂、传动方面的车辆制造厂、科研方面的北方装甲车辆研究所、甚至为了解决厂里职工配偶问题的北方纺织厂,这都是国家费尽心力才建立起来的一套坦克装甲车辆的完整研制生产体系,万山厂就算再厉害能有这套完成的生产体系吗?”
谢朝阳虽然口气是在问着身旁的秘事廖永远,但却没有让他回答的意思,而是在脸上泛起一丝不屑的微笑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别说是万山厂现在没有,就算再给他二十年也未必能够建立起如此庞大的生产体系,要知道那可是建国的时候,国家投入巨资才建立起来的,现如今军费削减,国家政策转向经济建设,连部队急需的重点装备都是说砍掉就砍掉,怎么可能也不会再投入巨资建一套类似咱们北方厂的生产体系啦!至于经验那就更不用说了,想必万山厂有很多人连坦克是什么样都没见过,就更别提研制了!”
谢朝阳的一番话,听得廖永远频频点头,谢朝阳说得没错,像坦克这样复杂的重型装备不是简简单单有个概念。有份图纸,脑袋一拍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搞出来的,那是需要数十万道工序,上万个工时,数以千计的岗位协作才能完成的复杂工程。
小到螺丝钉,大到一门坦克炮。最普通的钢制履带,最复杂的发东西变速传动系统,这些零部件在坦克组装车间生产线上组装成形的背后,是上百家的相关配套厂家,是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而这些实打实的硬件可不是凭借无与伦比的思维能力,天才的核心人物以及高效的研发效率所能弥补的。
“看来有着产业局限性的万山厂,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成这项复杂的工程的!”廖永远心中笃定,但拧在眉心处的疙瘩并没有因此而松展半分。忧虑的神色也没有减退,坐在他旁边的谢朝阳瞥了他一样便已知自己这个秘书在想什么,于是抢在廖永远的前头继续说道:
“放心吧,我拒绝两位军工界的两个领导自有我的道理!”
“厂长我”被厂长道破心思的廖永远稍稍有些局促,而谢朝阳却泛起得意的笑容继续说道:
“我知道这是国家之间的项目,总参和国防科工委无论如何都要推进下去,要是弄不好丢脸可就要丢到国外去了,因此就算这个项目再难也得完成。再说卢嘉栋虽然因为赚钱赚疯了,胡乱答应人家这么高的性能指标。
可要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指标和相关技术领域确实对咱们国家未来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不是因为这一点,高层也不会同意这个合作项目,既然如此咱们厂也是要当仁不让,回去后也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必要的时候担起咱们厂应有的责任!”
“厂长。您既然有勇于担当的心思,那您怎么还要拒绝?”谢朝阳的这番话,让廖永远很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谢朝阳那双大眼皮的三角眼中却透出一丝精明透亮的光芒,进而笑着说道:
“现在拒绝了。才能在将来凸显咱们北方厂的价值!更何况”谢朝阳说着前半句时廖永远不免有种恍然大悟之感,可当他以为自己已经领悟到这位比老狐狸还精的老厂长的意图时,谢朝阳一句转折却让他再次陷入困惑当中,好在这次廖永远没有等多久,谢朝阳的话便再次传入他的耳中:
“更何况还能让卢嘉栋尝尝失败的滋味,毕竟还有些年轻气盛,性子也不够沉稳,失败个一两次也是个极好的锻炼不说,而且也能让他明白到底需要什么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到那时卢嘉栋就会主动调往咱们北方厂了!”
“主动调往咱们北方厂?”谢朝阳说得漫不经心,好似所说的事情跟自己毫无关联一般,可听到廖永远的耳中确是大吃一惊,进而满是诧异的问道:
“厂长您您是想调卢嘉栋来咱们北方厂?”
“不是我想要调他,而是他必须来!”听了廖永远的话,谢朝阳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本事一条缝的双眸也在此刻睁开,一种主管万人,手握大权的气势顷刻间便充斥于整部车内,就连前面开车的司机都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小心翼翼的用后视镜观察着身后那位令人生畏的副部级厂长的一举一动,而谢朝阳却毫不理会这些,双眉一挑,不容置疑的说道:
“卢嘉栋这样的人才留在万山那样的小厂能做什么?简直是浪费资源,要发挥所长只有来咱们北方厂这样的大厂才是正途,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要不然咱们厂怎么会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
廖永远听了谢朝阳这番话后,先是一怔,但很快变反应过来,不免心中暗叹,难怪军工系统会给自己这个老厂长冠以“老狐狸”的绰号,之前还以为是他在厂长位置待得久,或者对于军工发展的目光比旁人长远。
可现在看来“老狐狸”是指他心机深沉,老谋深算呀,对于卢嘉栋的看重,谢朝阳从来都不掩饰,但却没人能够想到他却起了挖人的心思,或许这位满是皱纹的老厂长早就有谋划,只是时机不到没有启动,而今却正好借着中巴联合研制坦克的机会,先估计不接受,待到主抓此项目外贸部分的卢嘉栋着急的焦头烂额之际,在出面延揽进而招致他谢朝阳的麾下。
一步步可谓是环环相扣,一条条更是天衣无缝,让人无懈可击,可就是这样的谋划却又不能称其为阴谋诡计,因为谢朝阳的每一个绝对都无可挑剔,更是没有一丝错处,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能够达到最终的目的。
原因无他,只因为他掌控着全国坦克装甲车辆制造领域中最完整、最全面也是技术最高的北方机械厂产业集群,有着这个超强的庞然大物作支撑,即便是卢嘉栋再厉害,到头来也只有跑过来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份儿,而这也是北方机械厂长久以来吸引人才的最强的依靠!
“高!高!实在是高!”已经想明白的廖永远激动之下直接将汉~奸的话搬了出来,只不过他并没有汉~奸曲意奉承,而是真心实意的对谢朝阳表示钦佩,谢朝阳对此也不以为意,来着欣慰的笑容,冲着廖永远摆了摆手,故作谦虚的说道:
“唉,也算不上有多高,只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如果半年前万山厂那边能够领会我的意思,我也不用这么费力气了!”
“厂长你是说用齐俊文和崔明军调到万山厂的事?难不成那个时候您是想换卢嘉栋过来?”齐俊文和崔明军以前都使北方机械厂铸炮车间的人,当时万山厂为了研制新式火炮,苦于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便由总参装备部出面,从北方机械厂铸炮车间中调去一批人,这其中就有齐俊文和崔明军,只不过让廖永远没想到的是,那个时候自己的老厂长就动了把卢嘉栋调来的念头:
“没错,那时候我确实跟总部提了用铸炮人才换卢嘉栋的意见!”谢朝阳并没否认,只不过言语之间却充满了无法言说的遗憾:
“只不过当时我前往罗马尼亚考察,等回来后一切已成定局!”说着,谢朝阳腰板一直,颓然无奈的神色也随之一扫而空,脸上重复精明的神采:
“好在,这样的机会我并没等太久,当然咱们也不能把事做得太绝,要不让齐俊文来找焊工我也没阻拦,把那几个经常犯错的全批给他了,毕竟万山厂也是国家投钱建起来的,如果卢嘉栋离开也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衰落下去不是,反正他们自行车、摩托车一干民用产品销路好,就让他们直接全部转民品就行了!”
谢朝阳的话说得不温不火,但却有种乾坤尽握的气势在里面,短短几句话便将万山厂今后的命运也决定了,好似他是无所不在的主宰一般,而在他看来这帮无懈可击的谋算,不成为主宰还能是什么呢
吉普车在路上快速的飞奔着,两旁的首~都景致一刻不停的向后倒退着,只不过在一闪而过之际,一张满是皱纹的老脸展露出狐狸般精明的微笑(未完待续……)
PS:最近大幅度降温,身处南方的柚子虽然能够看到满眼的绿色,可是刺骨的阴寒也是难受异常,毕竟南方不像北方有供暖,想要暖和全靠体温,而柚子为了码字只能把两支小爪子暴露在外面,拼命敲打,导致冷气侵体,奇痒难耐,好似生冻疮的征兆,各位兄弟姐妹们,看在柚子不畏风寒的份上多给几张月票吧,反正到月底也没几天了,各位就行行好吧,柚子在这了顿首拜谢啦!
第三百六十九章 界限与整合
“小卢,你怎么能在老首长面前做这样的保证!”傍晚时分,刚刚从老首长家中走出来的总参三局局长刘浩田满是担忧的看着身旁与其并行的卢嘉栋,语气中充满了长辈对晚辈的那种责备式的关怀:
“我就不相信刚才给你使的眼色一个都没看见,可你这个人怎么还是那么固执,跟巴基斯坦联合研制新式坦克的难度有多大,我想你比谁都清楚,在这方面技术实力最强的北方厂都不敢接,你小卢却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老刘说得没错!”没等刘浩田把话说完,走在卢嘉栋另一边的总参装备部部长谭斌也是挂着一脸担心把话头接过去,然后不无忧虑的看着身旁的卢嘉栋:
“小卢,之前咱们也讨论过,我想你心里应该知道,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一个不好可是要担外事责任的,唉!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小卢还是再好好想想,今天老首长已经休息了就不便打扰,等过两天你当面把话说清楚,我想老首长也不会为这个而责怪你,毕竟这些日子他也在专家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
“是呀,如果小卢你有什么顾虑,我跟老谭一起帮你说,对了,再把国防科工委的老钱一起叫上”
就这样谭斌和刘浩田把卢嘉栋夹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的劝着卢嘉栋改变刚才在老首长面前做出的保证,卢嘉栋是几天前与刘浩田从巴基斯坦返回北~京,原本按照计划卢嘉栋应该代表捍利公司这个外贸承包方,与国内具体的项目制造方商谈新式坦克各项研制生产细节。
可没想到等来的确是无人敢接手的尴尬结果,见此情况急脾气的刘浩田直接骂起娘来,然而尴尬归尴尬。骂娘归骂娘,该做的事还是要做下去,不然墨迹未干协议执行不下去,那可真是要被啪啪打脸了。
因此卢嘉栋等人也顾不得旅途疲劳,与谭斌和钱磊等一众主管军工系统的领导天南海北的走访了近三十家相关的军工厂,跟数十位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坦克装甲车辆专家等相关人士举行大小近百场的讨论会。
在此期间刘浩田等绝大部分人得出的结论。跟先前谭斌和钱磊调研时一样,就如同考察北方机械厂时,厂长谢朝阳所说的带有总结性质的那番话:
“中国目前在坦克装甲车辆的配套产业方面还不是很健全,很多技术领域尚属空白,关弥补这些短板至少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所以目前按照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如此高性能新式主战坦克!”
谢朝阳的言论得到绝大部分专家和相关也以负责人的认同,而这也让原本自信满满的刘浩田等人开始出现动摇,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开始关起门来跟卢嘉栋商量是不是与巴基斯坦重新谈一谈,将原来的性能指标向下降一降。从而达到国内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平;亦或是延长下研制时间,以便国内能够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相关技术空白的研制。
对此,卢嘉栋既没表示赞同,也没明确反对,亦如他在先前在各地军工厂考察一般,只带着眼睛和耳朵,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却轻易不发表任何结论和观点。现如今也是一样,就像一位事不关己的听众一般。聆听总参装备部、总参三局、捍利公司一众人等想出的各种办法,却从没怎么表达自己的意见。
见到卢嘉栋这种情况,刘浩田和谭斌等人还以为是卢嘉栋因为该项目推进不下去,遭受打击心里难过,而变得沉默寡言。因此也没有太在意,毕竟他们都是过来人。年轻的时候所犯的错误,遭受的打击都多了去了,相比之下卢嘉栋做得已经很优秀了,等想开后自然也就好了,正是抱着这份心里。刘浩田和谭斌等人也就是稍稍安慰下卢嘉栋,也没强求卢嘉栋做什么。
直到今天傍晚被老首长找去汇报情况进展时,卢嘉栋依旧如先前一样的沉默,即便是老首长为此有些恼怒,卢嘉栋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解释,然而就在即将结束汇报时,卢嘉栋却突然开口表示以目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完成此次高性能坦克的研制不是没有可能。
听了卢嘉栋这番话,无论是刘浩田还是谭斌都不免为之一惊,极力的暗示卢嘉栋不要在老首长面前逞能,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卢嘉栋不但条理分明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得到老首长的首肯和赞许。
虽说卢嘉栋这些观点在私下里也跟刘浩田和谭斌等人说过一些,可两人都觉得难度太大,可能性太低,即便是现在有了老首长的肯定,两人还是觉得其所承受的风险依然非常巨大,正因为如此,两位平日里干脆利落的老厂老将才会这般不厌其烦的劝着卢嘉栋。
而对卢嘉栋来说,这两位老领导虽说神色很是严厉,言语之间更是出奇的不容置疑,乍听起来即生硬也不舒服,可卢嘉栋知道无论是刘浩田还是谭斌无不是发自内心的关心自己,爱护自己。
正因为如此,面对两位近似训诫的劝告,卢嘉栋的心里并没有任何反感,反而生出浓浓的感激之情,可即便如此,卢嘉栋却没有丝毫改变自己想法的意思,或许与巴基斯坦联合研制新式坦克的事在平常人看来是难以完成的任务,甚至是烫手山芋,但在他卢嘉栋的眼中却是不但能够做成,而且还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只不过刚回国时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再加上该项目无人接手的尴尬也让他不便即刻表达出来,然而当他不辞辛劳的走访数十家军工企业,将他们雄厚的军工基础看在眼里后,卢嘉栋便更加坚定先前的想法,所以在刘浩田和谭斌劝说的间隙,卢嘉栋便开口说道:
“谭部长,刘局长,虽说风险不小,但我觉得还是要试上一试!”
“小卢,你怎么还这么固执,别说我刚才说的你什么都没听见?”卢嘉栋话音刚落,刘浩田便急了起来,好在旁边的谭斌拦住了他:
“老刘,你别激动,也听听小卢的意见,我想老首长能够首肯也应该有他的道理!”
听了谭斌的话,刘浩田急切的神色也缓了下来,毕竟刚才只觉得卢嘉栋三言两语就让老首长首肯,真要是计较起来,直到现在他刘浩田和谭斌还没搞明白其中的深意,正因为如此,刘浩田对着卢嘉栋点头说道:“那好吧,小卢,你再仔细说说说!”
见谭斌和刘浩田两人都冷静下来,卢嘉栋也不在卖关子,直接了当的说道:“其实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核心就是几个字,打破界限,优势整合!”
“打破界限,优势整合?”刘浩田和谭斌几乎是异口同声,而卢嘉栋的话却没有就此停下来继续说道:
“没错,就是打破界限,优势整合,而当前的坦克联合研制项目就是个很好的契机”
接着卢嘉栋便将他的想法详细的说出来,在他看来,中国历时数十载构建的成千上万个军工厂,已经将军工制造业的基础打牢,只不过这些军工厂分布过于分散,同属更是五花八门,虽说统称叫军工厂,总参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是名义上的主管部门,
然而这两个部门实际上只是在兵器工业方面有很大的发言权,至于船舶系统则是由船舶工业部和海军领导,航空系统由空军和航空工业部说了算,航天和核~工业虽说由军~委和国~务~院直属,但也分设两个专业的工业部门具体负责。
只不过整体的军工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但几大板块却因为历史和种种局限等因素被硬生生的割裂开,形成互不统属,泾渭分明的独立的“小世界”,在这一个个的小世界中相关的配套比较完整,技术上也各有算长。
可彼此的交流协作却非常少,充其量也就是某工艺的改进,某资料的相互传阅,最多是在某些国家级的战略项目上,临时性的组成一定的配套协作关系,可一旦项目结束,这些好不容易组起来的协作关系也随之崩塌掉。
这样一来不但耗费国家大量的资源,其运行的效率也非常低下,内部更是故步自封,甚至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出现等、靠、要,从而进一步加剧军工系统的困难,而另一方面诸如联合研制新式坦克这样项目却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使得空有一大批优良的军工企业却只能任其空转而无法将有效的资源利用起来。
“如果情况如果持续下去,那中**工将面临可不仅仅是眼下的寒冬,而是成片的墓地”(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章 新式坦克的总设计师
卢嘉栋并没有危言耸听,自我封闭、体制僵化、协作适应呆板以及自我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国企的通病,军工企业也不例外,要不然在进入九十年后大批国营企业,包括很大一部分军工厂就此消亡,从而创造出一系列诸如“下岗”、“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