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依照惯例,nymex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公布各个会员的持仓情况,汇丰席位上凭空增加了一万多手的持仓量立刻引起市场各方的关注。由于汇丰业务大多开展在英国和东南亚方面,因此分析家们都猜测是不是来自英国的石油商又或者是东南亚的石油商。

    虽然不知道这些仓位具体操作的方向,但是联系到这一天市场的走向,明眼人很容易就得出这一万手都是空仓的结论,因为这一天虽然成交量有15万手之多,但是油价走势还是上涨行情,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获得一万手的持仓量,做空是最大的一种可能。

    莫不是来自东南亚方面的某些资金进场了?相比于东南亚地区,有着英国背景的期货经纪商在nymex中为数不少,因此市场观察者下意识地就认为是来自东南亚的资金。

    受此影响,11月份原油合约在随后的两天下跌,但是在多头护仓的情况下并没有下跌多少,最终在10月4日的周一报收于18。72美元每桶。

    在这个情况下。汇丰的仓位并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使得市场观察又一次地迷惑起来,难不成这真的是套期保值的生产商?要知道一万手就是一千万桶的原油,如果真的是套期保值的话,那么这些空单就将是长期持有,短期内兴不起多大的风浪来。

    在经历了两个不到十万手成交量的交易日后,市场出现了空头主力打压无力的传闻,再加上市场的确是这么一个走向,让一部分不怕死的跟风盘选择进场,而这些人在多空无暇交战的情况下决定了短期市场的走势。

    短短四个交易日。原油价格就从10月4日的18。72美元上涨到了10月8日的18。88美元。上涨了0。16美元每桶,涨幅达到0。85%。

    虽然市场上大部分是由小资金和跟风盘在操作,但是多空主力一直在密切注意着市场的动向,他们在低位和高位时刻设置着重兵防守。生怕某个时刻对方突然一发力。将油价推高或者打压几个价位。

    空头虽然聚集了部分资金。但是多头主力避而不战,空头暂时也没有什么较好的办法。要知道,先前双方在油指市场的一番操作。使得空头主力在那两天损失了至少超过两亿美元,虽然这些资金大部分仍然留在期货市场,不过何时易手却还很难说。

    10月11日,星期一,油指开于18。94美元每桶,比上一个交易日的结算价高了0。06美元,这个开局让看多的势力情绪就是一振,对后市的走向也开始热切地期盼起来。

    “马上就到了19。00美元,咱们是不是要打压一下?”李名扬看着屏幕上的走势,不无担心地问道。

    正如分析家预料的一样,钟石的资金的确建立了一万手的空仓,平均的价位在19。10美元左右。眼看着油价逼近了他们平均建仓的位置,李名扬就有些担心起来。

    “先看看再说吧!”钟石有些心不在焉地说道,“咱们暂时又不会被追加保证金,持仓手数也没什么影响。再说,不是还有空头主力吗!”

    只不过在那些小资金的眼里,一万手的持仓量绝对是空头主力了。要知道现在市场上总共持仓数也超不过40万手,有20个像钟石这样的空头就足以将所有空头持仓包圆了。

    跟风盘和部分多头主力陆续进场,进一步拉升油指价格,不过很快也有部分空头进场,双方展开了小规模的厮杀,油价始终在19。00美元左右徘徊。

    眼见着谁也奈何不了谁,就在钟石等人认为这一天油价走势也即将在这个价位附近结束的时候,买价单上突然出现了一笔3000手的买单,在临近这一天交易的最后结束还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点上把空头在19。00美元抛出的卖单尽数吸纳,然后又冒出两笔总共4000多手的买单,进一步地将油价拉升到了19。05美元。

    突如其来的蹿升立刻引起了市场的注意,大批的日内仓也蜂拥一般地出现在卖价单一栏,使得油价接连再次上涨。

    “怎么办?”眼看着价位要逼近他们平均的建仓价,李名扬彻底坐不住了,急忙向钟石问道。他毕竟格局还是小了点,不知道即便是多了些损失,也不会被钟石放在心上的。

    “市场上的短期空头给套进去了?”钟石也觉得很突然,如今多空双方僵持着,他也不大好从市场上吸纳空仓。不过现如今却是有了个极好的机会,尽管他知道空头肯定在后面的价位设置了防线。“不怎么办,来多少咱们接着多少就是了!”

    钟石再次接盘,就是想让其他空头看清楚,他就是要强力做空。事实上多空双方这段时间按兵不动,也是忌惮前段时间那股来历不明的资金的动向。现在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表明自己的立场,也算是正式地在各方势力面前亮相。

    “空开10000手,在19。10价位做好防御!”在这个价位挂单10000手空开,是为了防止多头方突然再次扔出大笔买单搞闪电战,这是必须要做的措施。如果油价没有上涨到那个价位的话自然就不会成交。

    “空开1000手,试试19。07美元位置的手数!”随着钟石一声令下,1000手的空单让11月原油价格随之一滞,在这个价位逗留了几分钟后,空头的手数才被消耗一空,油价又跳高了一个价位。

    “再空开2000手!”眼看着空单几分钟内被消耗一空后,钟石再次命令下单,这当然是为了消耗多头的买单,并准备给跟风盘一点信息,那就是空头能够容忍上升的价位也就到此为止了。

    随着连续总共3000手的卖开单扔下去后。电子屏幕上的实时价格走势图。在停滞了数秒之后才跳出买卖价双方的手数。卖价一边,挂单2478手,买价这边则是541手。多头明显露出了强弩之末的架势。

    眼看着效果还不错,原油期货的价格停留在了19。08美元。而且在这个价位还有接近2000手的空单没有成交。随着成交的情况接连跳现在屏幕上。原油价格也接连跳下两个价位。这就是说。空头不止守住了19。08美元的位置,还扫空了下面的两个价位上的买单。

    这几分钟成交量持续放大,不过多头的反击很快就会到来。毕竟他们不可能让市场转向。否则就有点前功尽弃了。

    “卖开5000手,在19。08美元。”钟石这边来不及和另外的空头扫下面的单子,反倒是在高位开出了防守,钟石很清楚,多头是不会就此罢休的。

    果然,多头的反击很快就来了,卖价上的2000多手挂单瞬间被成交,油价随之再次上涨到了19。08美元。

    不过,他们很快在这个价位上遇到了钟石早就设置好了的防线,5000手的空单绝对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成交的,而留给多头交易的时间也不多了。

    多头在这里发动了多次空袭,但是钟石也不断地加仓巩固防守,油价在最后几分钟交易时间一直在19。08美元和19。07美元两个位置波动,但直到最后交易结束,多头始终没有击穿钟石在这里设置的防线,最终油价收于19。07美元。

    这一天钟石的几个账户最终收了六千多手的空单,平均价位在19。07美元,加上原先建立起来的一万多手的空仓,使得他的持仓量增大到了接近两万手,平均价位也下降到了19。09美元左右。

    在接下去的八个交易日内,连同钟石在内的空头持续地对多头发起进攻,最终在11月合约最后一个交易日将油价成功地打回到了18。50美元左右,而在这个过程中,钟石的仓位也建立到了八万手左右,双方在11月份上都没有交割的意思,最终双方平稳地将合约移到了12月份上。

    钟石的八万手合约平均的价位在18。80美元左右,保证金耗费超过了二亿美元,使得汇丰的席位成为nymex公布出来的第一大持仓席位。市场上的观察者大部分都认为,这的确是石油商的套期保值单,否则不可能有哪个机构持有这么大的仓位。

    只不过所有人都没想到,这的确是投机资金,而且还是图谋非小的投机资金,而钟石是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着市场黑天鹅的出现。

    12月份的合约大起大落,最终在11月19号交割。因为下一个星期的24号和25号是美国的感恩节,nymex在这个时间内休市,而按照原油期货交易的规则,12月份的合约在19号实施交割。

    原油期货价格从11月份的19。39美元最终下降到了12月份最后的17。47美元,而在12月份合约的所有交易日内,足足有10个交易日原有波动的价格超过1%,足见多空双方厮杀的激烈程度,而这种厮杀引起成交量的放大,也让钟石在市场上吸纳到了足够的空单。

    展期到了1月份合约,钟石的几个账户共持有约15万手的合约,其中原油期货合约13万手,平均价位在18。50美元,其他的仓位则是汽油和取暖油的合约,手数在两万手左右,最让人吃惊的是,这些都是空单!(未完待续。。)

    ps:  非常感谢书友毒你万遍始终在关注并支持本书!在近来的悬赏中,该书友总因“今日书评奖赏十次已满”而无法成功获得……悬赏属于系统自动发布,作者从前忽略了很多,今后会多加留意,欢迎大家踊跃前来接受悬赏~

第五十六章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顾名思义就是影子中的银行,它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尤其不受监管部门的监管,但是在实际中发挥的作为却和银行一般无二,因此有人就称呼这类机构为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的概念是07年在美联储年度会议上被提出来的,但是实际上类似的机构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现了,先是创新各种金融产品和工具的机构,然后是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在对冲基金业,首创影子银行系统的是鼎鼎大名的斯坦哈特,一个在债券市场上呼风唤雨的犹太人。和量子基金的货币交易一样,斯坦哈特也是利用中央银行作为交易的对手。

    九十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景气,老布什总统也因此败给了一个来自阿肯色州的年轻人——比尔克林顿。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决定通过保持短期低利率来刺激经济,这种政策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以极其便宜的成本来借入短期的资金。斯坦哈特正是利用这种长短期利率不平衡的特点来赚取利差,他将贷来的短期资金投入到收益率高很多的长期债券市场上。

    这么做有一个风险,就是如果长期利率上升的话,那么长期债券的价格会缩水,而且到期时限越长的债券,其价格波动就越剧烈。但是斯坦哈特和他的研究员们很清楚,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对于长期资本的需求也会下降。那么资本的价格即长期利率就不大可能上涨。正如他们预料的那样,在九十年代初长期利率不升反降,使得斯坦哈特在债券上的收益超过了长短期利率之间的差价。

    之所以说他的这种行为是影子银行,是因为美联储原本想通过长短期利率来使银行常规业务更加有利可图,但精明的对冲基金通过借入短期贷款而放出长期贷款(购买债券),使得自己的所作所为跟银行的业务相差无几,尤为不同的是,对冲基金并不需要预留存款准备金,也没有资本充足的规定,因此和商业银行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

    与此同时。斯坦哈特和他的对冲基金在债券市场上越做越大。甚至连华尔街的大型金融机构也被他们引入了圈套。九一年四月,斯坦哈特旗下的对冲基金和另外一个商品公司的创始人一起拍下了美国一笔价值120亿美元的国债,然后将这些国债借给做空的机构,然后在市场上买入。然后在债券期货市场上演经典的“多逼空”的把戏。空头自然亏损得一塌糊涂。这些空头包括了古德曼、所罗门兄弟和专门招phd(穷困、饥饿、渴求成功)的贝尔斯登三家在华尔街大大有名的投行。

    这种利用利差的模式在不久后就被其他对冲基金所模仿。很快大洋彼岸的欧洲债券市场也进入了对冲基金的视线之内,随后不久来自北美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各个国家的债券市场。

    自从两年前欧洲爆发货币危机以来,对冲基金对这片大陆经济情况的关注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对ecu体系中的某些货币的攻击就没有停止过。继芬兰马克、英镑、里拉、瑞典克朗等货币相继宣布退出或不再挂钩欧洲汇率体系后,以老虎基金为首的对冲基金们对法国法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攻击,甚至一度将法国的外汇储备消耗一空,不过在德国的干预下,法郎最终还是停留在了欧洲汇率体系之中。

    只是最终为了避免这种货币攻击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欧洲经济共同体决定将相互间的货币汇率波动幅度由先前的3%扩大到了15%,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原先紧密联系的欧洲汇率体系已经算是土崩瓦解了。

    随着汇率机制危机的结束,欧洲准备进行货币联盟,这一进程的具体内容就是使得整个欧洲经济体的成员之间的利率相互衔接。由于像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国家通胀率较高,因此他们必须在债券市场上提高收益率来补贴投资者。但是现在在严格限制通货膨胀的规定下,这些国家的利率就要下降到和德国一样的水准,这必然使得长期债券的价格向上波动。因为这种政策并没有保密,因此对冲基金很快就分析出来长期债券的价格走向,他们开始大举向经纪人或者经纪公司借债买入欧洲国家的债券。

    泡沫就在这种情形下产生了,政府从发行债券中借入资金,而这些债券通过期货市场放大了杠杆,对冲基金则通过向经纪公司借入资金持有国债期货,而经纪公司的钱则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向其他机构借入,因此在这个层层债务的背后,有一道环节出了差错,则可能对整个链条产生致命的伤害。

    因为缺乏监管,身为“影子银行”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杠杆做空任何可以盈利的金融产品。这种交易模式只要是“影子银行”这边持续盈利,那么风险就不会爆发出来,但是一旦出现亏损的情况,引起经纪公司的追加保证金的要求,那么整个市场就有可能陷入崩溃的局面。

    进入十一月份,钟石在原油期货市场上成功地建立十万手的空单之后,就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债券市场,这里是他的老本行,也是风险比较小的市场。

    原先调过来了二十亿美元,除了有两亿多美元建立了十几万手的原油空单外,另外十亿美元则流向欧洲债券市场。和对冲基金们做多不同的是,他的这些资金分投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几个国家的债券期货市场上做空。

    因为国债价格的波动较小,因此在杠杆方面也可以做很大,一般来说几十倍的杠杆都是小事情,甚至一百倍杠杆都是有可能的。钟石这些资金进入这些国家的长期债券市场后,并没有泛起多大的波浪,毕竟债券市场是个极其庞大的市场,即便是衍生出来的期货市场资金量也非常庞大,钟石的十亿美元分配到各个国家就立刻显得不起眼了。

    就在钟石将资金布置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时候,远在香港的钟建军打来电话,说来也是,自从第一学年结束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钟石一直没有回家,连带着钟意也没有返回香港,这让来了几次香港的张伟都扑了个空,不过这一次香港方面给钟氏兄弟打来电话,是因为他们那位还未曾谋面的姑父带着招商引资团来香港公办来了。

    钟石的姑父就是张伟的父亲,名叫张援朝,是一个四十岁模样的中年人。他生得浓眉大眼,鼻梁高挺,嘴唇微厚,穿着一件有些宽松的西装,显得很不合身。钟石一看到他这副打扮,就有些想笑,但是想到这位面貌堂正的人是自己的长辈,就生生地将发笑的**给压了下去。毕竟他和钟石所处的是两个世界。

    在钟石身处的这个世界,稍微有点身份地位的人都有自己的私人裁缝,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量身定制,也不会有任何的铭牌标识,但是稍有眼力的人从裁剪、衣服质料、合身程度等就能分辨出来。

    像大型的金融机构,例如古德曼投行、斯坦利公司等这种地方,就特别在意雇员穿着的品位,曾经有这么一个笑话,曾经有一个新人穿着有着大大的g字的西装来上班,这是奢侈品牌古奇的标志,却因这种恶俗的品位被同行们嘲笑为“gap”,最终这名菜鸟只能在不久之后辞职走人。

    钟石平日里不怎么注重身上的穿着,但是自从上一次去半山俱乐部之后,他就在衣柜中预留了数十件外套、衬衫等必要的衣物。这一次姑父亲自登门拜访,出于礼节,他也要穿得隆重点。

    “你就是小伟常提起的钟石吧?果然是一表人才。”张援朝面对着晚辈,难得地站起身和钟石握了握手。

    在钟石离开南都后不久,张援朝就被调到了新成立的江东市担任市长一职,级别是正厅。虽说从副厅级别的南都市副市长的职位上离开,但是江东市是刚成立的地级市,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因此落在他肩上的发展任务很是繁重。

    在他来之前,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张伟说起钟家如何如何的有钱,他们的住所又是如何如何的豪华。知子莫若父,每当张伟提起的时候,他总是淡淡地一笑,并不大相信。如今真正来到钟家大宅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儿子所言非虚,这让他颇为吃惊。

    且不说宽敞的居住面积,屋内奢华的装饰,就说脚下油光可鉴的地板,身下柔软舒适的沙发,就比他平常办公的市府办公室好上不少,更别说几个正低首垂手在一旁恭候差遣的仆人了。

    而这一切,据说就是出自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手笔,这些都让他大为吃惊。不过他毕竟是官场中人,脸上的讶色一闪而过后就若无其事起来。

    在客厅的中央,坐着满脸笑容的钟方卓老爷子,此时他正乐呵呵地盯着张援朝看,把这个执掌一方大权的地方大员看得心里直发毛。(未完待续。。)

    ps:  ps:去年被狂罚18亿美元的sac对冲基金的创始人史蒂夫科恩今年由于在美联储退出qe的时间押注正确,个人狂赚了近50亿美元,估计坐稳了13年个人赚钱之王了。sac全年收益率四成,可惜外部资金将全部被退还。…感谢书友老鼠飞的月票支持!感谢让我在想想、魔龙战鬼的打赏!

第五十七章 外汇双轨制

    这场见面是安排在钟石的家中,钟建军、钟建国两兄弟作陪,像钟石、钟意这些小字辈只能在下座安静地坐着,除了打声招呼外基本上说不上话。

    不过钟石很清楚,这位姑父无事不登三宝殿,很可能是为了先前自己所说的那笔投资而来,对于在江东市投资钟石已经有了全盘打算。

    在寒暄了半天之后,张援朝留下几件礼物就告辞了,毕竟在张伟的母亲还没有登门之前,他就这么地找上门来,有点说不过去。因此即便是钟方卓开口相留,他也借工作比较忙而推脱掉了。

    “小丽怎么没有来?”送走了张援朝,钟方卓有些惆怅地问道。这句话像是问别人,又像是说给自己听的,让围在他身旁的众人一阵无语。

    钟石知道,这句话是说给他听的。他急忙回答道:“爷爷,慢慢来吧,先和姑父打好关系,总有一天姑姑会解开心结的。”

    “也只能如此了!”钟方卓顿了顿拐杖,颇为萧索地感叹道。

    “姑父,请饮茶。”在港岛南端的一家茶餐厅,钟石端起茶壶给张援朝斟茶,茶是上好的乌龙茶,不大的桌子上叠满了数十个蒸笼,里面尽是马蹄糕、虾仁包、叉烧包、小笼排骨等特色点心。

    在张援朝拜访了钟家的第二天,钟石就“奉命”前来和这位姑父打好关系,通过陆虎他得知这段时间张援朝频频地和香港商界有意投资内地的商人联系,但似乎成效不是很大。毕竟江东市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行政单位,而且地理位置也不算好。

    张援朝下意识地摆起架子,可立刻发觉这里不是他摆谱的地方,只得略显后知后觉地举起茶杯,表情显得有些尴尬。

    不过他毕竟是浸淫官场许久的人物,不自然的神色一闪而过,就恢复了淡然自若的神态,就见他满脸微笑地说道:“小石,我听小伟说,这些年你们家过得比较辛苦。可……”接下来的话他没有说出口。但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对于这个侄子,他一时不知道如何交流,只好旁敲侧击地找些话题。依照张伟的个性,最多就以前的事提上一嘴。然后便会滔滔不绝地描述钟家大宅有多豪华。钟家有多有钱等等。也难为他将这么点小事也记得清清楚楚。

    “姑父,是这样的。”钟石微微点头,示意自己听懂了言外之意。“这几年家里赚了一些钱,就搬到了香港,不过我们毕竟是生在这片土地,根依然还是在大陆的。”

    张援朝笑了笑,和聪明人对话就是不一样,一点即透。“小石,既然你现在功成名就了,不烦考虑考虑回报家乡嘛。古人不是也说,衣锦还乡,造福乡里。”

    既然话已经说开了,钟石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了。“张市长,不知道咱们市里有什么具体引资的目标,我呢现在是有点小钱,当然也想回家乡投资,就是不知道该投些什么好。”

    既然这个姑父摆出一副官腔,他自然也不好再用亲情来拉拢,毕竟双方立场不同。不过张援朝也是了得,在听出钟石有投资的意思后,立马接口道:“既然有投资的意思,那么项目的事情都好说。你可以先派人去考察一下,看有什么项目合适的。至于政策、税收方面,一切都好说嘛!”

    “嗯!”对于张援朝这种心态,钟石很清楚,到了后来官员为了招商引资,对待客商的态度比现在的张援朝可好上千百倍。钟石想了想,有点不确定地说道:“我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想在江东市建立一个大型的影视城。”

    江东市处于南北交界处,境内有大大小小数十支长江的分支,在偏远的地方还有几处海拔不算高的山丘,从地形和气候来看,几乎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电视电影的拍摄。再加上这种产业不产生污染消耗,同时又能容纳大量的人力就业,可以说是非常适合当地的建设。

    除了这些,再加上旅游观光、文化娱乐、商业地产、高档别墅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建设,足以打造出当地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化新城,甚至成为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

    只是这个建设的过程可能非常的长,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好几年都不能盈利,不过钟石不在乎,他有的是机会在金融市场上捞钱。

    “影视城?自然可以啊。只是资金方面不知道怎么样?”张援朝淡淡地说道。他倒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角色,虽然钟石所说的像是个大项目,但是在没有得到具体数目之前他还是有点不放心。

    “十亿美元你觉得怎么样?”钟石皱着眉头想了想,有点不确定地试探道。对于一个影视城来说,十亿美元应该是绰绰有余了,连带着后面成立的影视文化公司。

    大项目,绝对的大项目!张援朝心中就是一喜,这简直就是送上来的政绩,他正愁江东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打不开局面,却不想香港这次礼节性的拜访竟然能带来这么大一笔投资。不过他城府极深,脸上的喜色只是稍微流露出半分,就再次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

    钟石也不去管他,还在自顾自地想着影视城的事情,想了半天之后还是觉得自己考虑得不够周详,看来要委托给专业人士了:“关于影视城的具体计划,我会交给专业的地产公司去办理。他们会派出专业的团队和江东市进行交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名字不会出现在任何文件当中,姑父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为什么?”饶是张援朝城府极深,在这时也有些动容了。他很清楚,像这种事情是一个绝好的开拓内地市场、结交人脉的机会,怎么还会有人不愿意抛头露面?

    “我还是太年轻,太幼稚了,不是吗?”钟石有点自嘲地说道。他可是知道,和内地官场的大员们打交道,风险有多大了。如果历史依旧按照原来的剧本进行的话,两年后就将有一位超级大员落马,之后更多的官员将陆续倒台。

    这也难怪,随着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这些手握权力的人只要稍微动点心思,就能将商人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即便是后来的某些“首富”,往往也因为和官员牵扯太多而最终锒铛入狱。

    现在他所能做的,除了找好国内的代理人之外,还要和国家高层打理好关系,在聚集财富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国内政治风险。等到他的集团发展到一个大而不倒的地步,那个时候他说话就有分量,也不用像现在这样畏首畏尾了。

    不过想在国内捞金,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制定规则而不遵守规则的人多得是,现阶段随便一个人出来都够钟石喝上一壶的了,他还是老老实实地在重视规则的市场上捞金吧。

    “这倒是个好理由!不过我很好奇,你年纪轻轻,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财富?”张援朝满脸的喜色,最后还是好奇地提出自己由来已久的疑问。

    “金融市场啊!这里存在着大把的机会,我只是读了几本书,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才侥幸赚了一点点小钱。”钟石打了个哈哈,语焉不详地说道。对于自己的发家史,他自然不愿说太多,也不愿意别人追查太多。

    在想了想之后,钟石又接着说道:“前期工作可以先做起来,但是有两点要求:第一,这笔资金分十年陆续打入相应的账户,但是第一笔资金必须在94年1月1日之后;第二,就是我姑姑的事情……”

    对于第二个条件张援朝很容易理解,毕竟钟建丽心结还没有彻底打开,这自然也需要他在旁尽心开解。但是对于第一个条件,他就有些不能理解了。

    这自然也不在他的理解范围,但是钟石很清楚,在94年1月1日华夏政府宣布货币贬值,在僵硬的汇率体系下只能通过行政手段对汇率进行调整,而且还是一次性调整到位,将人民币从官方的5。4人民币兑换1美元调整到8。7人民币兑换1美元。

    这个时候正是华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由于一下子放开市场并不现实,至少官员们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在各种物资供需之间就有了极其臭名昭著的双轨制,倒卖美元的黑市上,能量大的人可以通过关系得到官方汇率的美元,然后再以市场价格出售,从中赚取一倍的超额利润。

    自然,不止是美元,在各种生产物资的流通中都存在这种情况,生产资料的倒买倒卖的情况在92年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