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宝生涯-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云这边完成了交易,孟宏昌就指着面前的一把紫砂匏尊壶,询问价格。

    这回摊主又开出了高价,本来四五千的民国紫砂匏尊壶,居然开价三万。孟宏昌废尽了口舌,摊主就是不同意他的价格,最后只得无奈地放弃。

    之后又轮到何婉奕,她选的三件东西都算是小精品,摊主和刚才一样,又开出了高价,最终那三件东西都没有成交。

    见此情形,小云有些火了,语气不善地说:“我说老板,哪有你这样的,这不卖,那不卖,你是不是诚心做生意啊!”

    摊主无奈地说:“我怎么不诚心做生意了,关键你们给的价格也实在太低了,我总不能亏本卖给你们吧?”

    小云怒道:“什么!我们给的价格还贵?你不知道他……”

    “小云!”

    孟子涛打断了小云的话,就对着摊主说道:“行了。你的算盘我也知道,不过,我们平白帮了你的忙。怎么着,也得给我们一点好处吧?不然信不信我一个电话,让你的算盘彻底落空!”

    摊主眼珠子一转,满脸堆笑地说:“那你再挑几件。”

    孟子涛从摊位上挑出三件东西,说:“就这三样,五百块钱,怎么样?”

    孟子涛挑选的这三件东西分别是一件管状的玉器。一对核桃还有一件花模蛐蛐罐,三样东西,看起来都比较普通。

    “五百块钱太少了。”

    摊主摇了摇头。不过可能是因为孟子涛的威胁,或者这三件东西确实不太起眼的缘故,他这回并没有狮子大开口,说道:“至少要一千八。”

    孟子涛摇了摇头:“一件六百?三件六百差不多。”

    “呵呵。你还价实在太狠了。我退一步,一千五!”

    “一千,再加上这件东西。”孟子涛指着旁边一件青花鸟食罐说道。

    摊主眼前一亮,连忙拿过那只鸟食罐,说:“哪能啊,这鸟食罐最少也要五万。”

    孟子涛眼中闪过一丝怒色,盯着摊主说:“那最多八百,怎么样?”

    摊主觉得见好就收。呵呵一笑道:“行,八百就八百。”

    孟子涛付了钱。拿过东西转身就走,其他人也跟了过去。

    “到底怎么回事啊?”小云还显得有些迷糊。

    何婉奕说道:“你平时挺聪明的,怎么这事居然都想不明白?”

    “没明白。”小云摇了摇头。

    孟宏昌解释道:“他这是想通过咱们,打听东西的价格。”

    一开始,由于摊主卖了一块玉佩给小云,他还没有多想,直到摊主拒绝他的时候,他才感觉到有些问题,等到拒绝何婉奕的时候,就肯定了他的猜测。

    小云疑惑地说:“可是我又不懂古玩。”

    何婉奕说道:“你怎么突然之间转不过弯了,难道你买之前,没有问啊。”

    “嗨,看我这脑子!”小云轻轻拍了拍额头,紧接着就有些恼怒地说:“这家伙怎么这样啊,难道鉴定的费用都出不起啊!”

    孟子涛笑着说道:“他那么多东西,全都要鉴定的话,花费可不低。”

    虽然摊主的想法能理解,但这种行为肯定是坏了行规,孟子涛刚才的威胁,也不是说说而已。这一点,摊主也知道,不然刚才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那也不能这样啊!太气人了!”小云回过头忿忿地看了摊主一眼。

    “所以他也只也摆在那个偏僻的位置。”何婉奕说道。

    “难道这件事情就这么算啦?”小云心有不甘地说。

    孟宏昌笑着说道:“我可不相信,我们的小涛同学,会不占便宜就离开。”

    孟子涛无语道:“说的我好像睚眦必报一样。”

    “嘿嘿,有本事你发誓你刚才没捡漏。”孟宏昌嘿嘿一笑。

    “那你说,哪件捡漏了?”孟子涛反问一句。

    小云看了看孟子涛手上的东西,说:“是啊,这三样东西我觉得都不怎么样,这样的东西还能捡漏啊?”

    “走,咱们进去再说……”

    孟子涛带着大家回了店铺,就把那三样东西摆在了桌上,看着孟宏昌问:“你觉得哪件捡漏了?”

    孟宏昌指着桌子上的东西,说道:“这对鸡心核桃就不说了,五十块钱的地摊货,这件花模蛐蛐罐到还不错,但估计最多也就一两千的样子,剩下的就是这件玉管了,看起来古朴自然,而且还有沁色,应该是一件古玉吧,但具体怎么样,我就说不上来了。”

    孟子涛笑道:“不错嘛,水平渐涨。”

    孟宏昌得意一笑:“那是当然,不然我在拍卖公司跟着他们学了这么多天,日子难道是白混的?”

    见孟子涛看向自己,小云说道:“这事我们根本不懂,你就直接说得了。”

    孟子涛正准备讲解,舒泽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一进来,他先是咕咚咕咚喝了杯茶。

    孟子涛先为舒泽和孟宏昌做了下介绍,接着问道:“我说你都干嘛去了?”

    舒泽摆了摆手:“别提了。去了趟分公司,光是骂人了。”

    “怎么了?”

    “分公司那个总经理,任人为亲。如果能把业务搞好也就算了,结果我去一看,真是乱七八糟,连一个小小的卫生纸的数量都搞不清楚,现在想想都一肚子的火。”

    “那你怎么处理了?”

    舒泽回道:“派人去查帐了,我估计这回得让他们进去几个才行。”

    “这么严重?”孟子涛讶然道。

    “嘿嘿,你都不知道他们这帮人心有多黑。”

    舒泽冷笑一声。挥了挥手道:“这事先不说了,你们这是看什么呢?”

    听孟子涛把刚才事情说了一遍,他说:“那让我先看看啊。”

    说着。他把这三件东西都仔细看了一番,最后也给出了和孟宏昌相同的说法。

    孟子涛笑道:“其实,这是一件玉勒子。”

    “玉勒子?这是什么东西?”何婉奕好奇地问道。

    孟子涛解释道:“它其实是一种饰品,最早是用来‘稳步’的。也叫做‘稳步勒’。”

    小云摇了摇头:“没听明白。”

    孟子涛说道:“古代的士大夫穿的服装。你们应该从电视上看到过吧?这类东西,就是当时男子走动的时候,用来压制裙摆,以免走得过快裙摆起伏过大而失了礼仪。”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了然之色。

    舒泽又问道:“那这东西是什么时期的?”

    孟子涛拿起玉勒说道:“你看它的表面并非平滑如一,可以看见有隐约的刀痕,形成多处起棱线,是明显的商代相同物件的制作特征。”

    小云惊叹道:“居然是商代的?那应该很值钱吧?”

    孟子涛想了想。说道:“三四十万吧。”

    这个价格却让何婉奕他们吓了一大跳,半响才回过神来。

    “不是吧。你几句话的功夫,就赚了三四十万?”小云愣愣地说道。

    “还好吧,”孟子涛显得并不太在意,实在是这种类捡的多了,对他来说,已经没多大的惊喜了。

    “这还好?”小云呆愣了片刻,说道:“土豪,咱们做朋友吧!”

    这话让孟子涛感觉天雷滚滚,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何婉奕轻轻踢了小云一脚,没好气地说:“你这丫头,说什么呢!”

    小云嘻嘻一笑道:“开个玩笑嘛,小女子难道还会跟你争啊!”

    何婉奕俏脸一红,娇嗔道:“死丫头,下回再胡说八道,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小云揶揄地笑道:“这话你自己数数,说了多少遍了,不过,我的嘴怎么还好好的呢?”

    “哼!”何婉奕冷哼一声,如果在平时,她肯定要找小云算帐,现在外人这么多,她也只能这么表示一下。

    “好啦……”

    正当小云和何婉奕说笑的时候,舒泽对着孟子涛轻轻一笑道:“我看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孟子涛愣了愣:“什么意思?”

    舒泽手指着桌子上一枚核桃道:“你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这枚核桃有问题啊!”

    孟子涛微微一怔,心想,难道舒泽也看出来了?但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当然,他心里虽然有些疑惑,但表现还是装作很诧异地说:“我刚才只是拿这对核桃凑数的,并没有发现这枚核桃有问题啊!”

    孟子涛的表演瞒过了舒泽,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相信:“你真的没看出来?”

    孟子涛有些无奈地说:“我骗你干嘛,当时我的注意力都在这枚玉勒上,再说了,这就是一对普通的鸡心核桃,我花时间研究它们干嘛?”

    “真没有注意?”

    “真没有!”

    孟子涛显得很无奈:“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种事情有什么好隐瞒的?你还是说说这枚核桃到底有什么问题吧。”

    说着,他就拿起了舒泽说的那枚核桃,打量起来。

    舒泽说:“你没觉得这枚核桃比另一枚要轻吗?”

    孟子涛轻轻掂了掂,说:“确实要轻一些。但如果光是这样,也不能说明问题吧?”

    舒泽说道:“你不觉得核桃的缝隙大了一点吗?而且你仔细看,右半边比左半边还要高上一些。看起来很不自然。”

    举起核桃端详了一番,孟子涛装作惊讶地说:“你是意思是说,这对核桃被人解开过?”

    舒泽说:“我觉得很有可能。”

    小云马上想到了一个可能,说道:“难道这里面藏着东西?”

    舒泽耸了耸肩膀:“这个就不好说了,或许有,或许只是有人搞了破坏,担心之下。用胶水粘上去的。”

    孟子涛说:“大军,你那有刀吧?”

    “有的。”

    大军拿出一把小刀,放到了桌上。

    孟子涛把刀打开。试了一下锋利程度,感觉没问题,接着就小心翼翼地把核桃重新分开。

    由于担心把里面的东西损坏,孟子涛动作很慢。足足用了十多分钟。才把核桃打开,就见里面有一用纸张包裹起来的东西,长约三厘米左右。

    小云惊呼了一声:“真的有东西!”

    孟宏昌接过话道:“快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

    孟子涛小心地把东西从核桃里拿出来,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是一条用果核雕刻的小船,船首做着一位老人,左右放着方几、书卷等物。中作篷栊,两面共有四扇窗。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另有茶炉。

    此物虽小,却精美绝伦,不但各件器物惟妙惟肖,并且所刻人物气度潇洒,十分传神。而且整器只有三厘米左右,材质又是果核,这种雕刻技艺真是惊人天人。

    舒泽惊讶道:“原来是核雕!”

    所谓核雕,是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见于著作中最早的核雕作品,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艺人,“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

    孟宏昌惊叹道:“这个好像是桃核雕刻的,水平能有这么高,作者应该不是普通人。”

    这个时候,孟子涛把船身翻了过来,就看到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另外还有一枚印章。

    孟子涛拿出放大镜一看,发现原来是“王。毅印”三个字。

    “居然是王。毅雕刻的桃核舟!”舒泽看到款识和钤印,就有些不淡定了。

    何婉奕说道:“这个名字好像有些熟悉啊,我好像在哪个书上看到过。”

    孟子涛笑道:“魏学洢的《核舟记》,有没有印象?”

    “啊,原来是他!”何婉奕他们都恍然大悟。

    明代核雕,最为著名的首推用桃核雕刻而成的舟船“桃核舟”,首创人就是这枚核舟的制作者王。毅。

    王。毅,字叔远,又字叔明,号初平山人,人称“鬼工”。他是晚明清初时期著名的雕刻工艺家。他的名字能为世人所知且流芳百世,就得益于何婉奕说的那篇,魏学洢的《核舟记》。

    据现有的资料获悉,王。毅的创作活动在明万历至清顺治初间,他善雕刻,能因材设计精巧微雕作品,尤擅精雕核舟,所雕之物,精细入微,雕刻技艺高超,冠绝于时。

    但留世作品却并不多见,目前已知的雕刻作品只有4件,而且其中3件只有文字记载。

    其中,果核雕刻作品有2件,分别是桃核舟《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东坡泛舟赤壁》,木雕作品1件,为微型木雕《天封塔》。

    另外,传世实物有一件,果核雕刻品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现藏于国内博物馆。

    孟子涛思考了片刻,说道:“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应该就是那枚《大苏泛赤壁》桃核舟了。”

    舒泽说道:“我记得这枚桃核舟是王叔远送给李日华的吧,后来李日华同样也写了一篇《核舟记》。”

    孟子涛点了点头,随即拿出手机,上网一查,片刻后,就查到了相关的文章。

    “虞山王叔远有绝巧,能于桃核上雕镌种种,细如毫发,无不明了。一日同陈良卿、屠用明。顾余春波新第,贻余核舟一,长仅八分。中作篷栊,两面共窗四扇,各有枢可开合,开则内栏楯。”

    “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几、一书卷。右几一炉,手中仍挟一册。船尾一人侧坐。一橹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炉,下仍一孔。炉上安茶壶一,仍有咮有柄。所作人眉目衣褶皆具。四窗上每扇二字。曰:‘天高、月小、水落、石出’。船底有款‘王叔远’三字。仍具小印章如半粟,文云‘王。毅印’。奇哉!”

    孟宏昌把这篇短文读了一遍,再对比眼前这枚核舟,笑道:“不用说。这就是文章里说的这枚核舟了。小涛。你这个漏可捡大发了。”

    孟子涛笑着摆了摆手:“到底是不是捡漏,还得鉴定了再说。”

    “不是吧,都这样你还觉得有假?”小云说道。

    “照理说确实不太可能是赝品,但我们这行可没有照理这个说法,东西的真假必须有理有据才行。”孟子涛笑道。

    “真是麻烦。”小云嘀咕了一句,而何婉奕则暗自点了点头,觉得孟子涛这个态度不错。

    看孟子涛准备鉴定,孟宏昌连忙说道:“小涛。你能不能跟我们讲解一下,鉴定这类东西的要点啊?”

    “没问题。”

    孟子涛笑道:“一般来说。鉴定这类东西,首先看的就是包浆,以及表面是否有细微的小划痕。

    之所以有划痕,那是因为我们平常欣赏、盘玩核雕作品的时候,有很多时候不注意手的清洁,手脏的时候盘玩核雕就好比拿了一张细砂纸在划磨核雕,这样时间越长,核雕上的小划痕也就越多。

    当然,就算是注意了清洁,几百年下来,器物上的细小划痕也不少。另外,盘玩欣赏多了,器物也会变色……”

    “如果这两方面看不出问题,接下来再看雕工。雕刻工艺高低是这样区分的,一流的师傅雕人物,二流的师傅雕动物,三流的师傅雕风景。当然,并不是说一流的师傅只雕人物,只是说人物的雕刻相对而言比较困难……”

    孟子涛把鉴定核雕的要点仔细讲述了一番,趁这个时候,他把手中的核桃舟又仔细端详了一番,不禁叹为观止。

    “怎么样?”舒泽问道。

    “没问题,你们看吧。”孟子涛笑着让了开来。

    舒泽让何婉奕她们先看,笑着对孟子涛说道:“你说吧,今天的事情怎么谢我?”

    “没有你,我也知道核桃里面藏着宝贝。”

    孟子涛暗自嘀咕了一句,当然,话是这么说,有了舒泽的发现,也让他少了不少麻烦,不然的话,他又要编一些理由,不说麻烦,也容易出问题。

    于是,他笑着说道:“行,你要什么,说吧。”

    舒泽笑眯着说:“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你把这件玉勒转让给我就行。”

    孟子涛笑道:“行,没问题。”

    过了片刻,大家一一欣赏了这枚令人惊叹的核舟。

    小云幸灾乐祸地说:“如果那人知道你捡了他两个漏,估计得气得吐血吧。”

    孟子涛微微一笑,心道,就凭那人吝啬的性格,如果真要知道他捡了两个漏,而且还有一件珍宝,可不单单是气得吐血,而是要过来拼命了。

    孟宏昌说道:“那种小人,还是不要让他知道的好,不然搞不好要惹来麻烦。”

    小云不以为然地说:“这是他自己的问题,难道还能怨的到别人头上啊!”

    舒泽笑道:“如果只是几千几万的东西,那或许还不算什么,但几十万、几百万,遇到那种心眼小的,还真有可能来搞事。这种事情,在古玩这一行也并不少见,简单来说,就是输不起。”

    小云想了想那位摊主的性格,觉得这事还真说不准:“不过,他也占了我们不少便宜吧,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孟宏昌接过话道:“就是,别的不说,小涛最后选的那件鸟食罐,应该是一件不错的玩意吧。”

    孟子涛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刚才那件鸟食罐是件赝品。”

    “赝品?”大家都有些愣了愣。

    孟子涛摊了摊手:“这可不关我事,我选那件鸟食罐,也只是为了让讨价还价逼真一点,没想到他把那件东西当成是宝贝了。”

    舒泽呵呵一笑道:“说到底,还是那人心太贪了。”

    孟子涛笑道:“其实,做生意嘛,尔虞我诈也是正常的,特别是在咱们这一行,我也不觉得比别人高尚到哪去,只要问心无愧就行。”

    “对,问心无愧就行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宁乡。县东山村刘利金”的打赏!

第两百二十章 阆州之行

    很久之前,孟子涛就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说法,说是国内有四座最著名的古城,阆州古城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与其它三座古城家喻户晓到连片刻的宁静都不可得不同,这座位于蜀北的古城,虽然名气也大,却并没有见过多少报道。

    而此时,孟子涛和大军就拎着行礼,即将步入这座耳闻已久的古城。

    说起来,阆州东枕巴山,西临剑。阁,嘉陵江水三面环绕,属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的地理位置。

    以风水来说,这样的地理格局兼备了“地理五诀”,又有“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这一风水意象,风水非常好。

    在古代,这样的风水格局,不加以利用肯定说不过去,而阆州古城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保留下来的按照唐代风水理念修建的古城。

    目前残存下来的明清古城,紧邻嘉陵江而建,想必在古代那种交通环境也是极繁华的,这从杜甫在旅居此地时留下的“阆州城南天下稀”,就能看得出来。

    不过,和国内的大部分城市一样,今天的阆州古城,早已为现代建筑所包围,但就是那保留下来的几条老街,却仍然透露出古朴的韵味。

    孟子涛和大军一起迈入古城,就感觉这里的节奏明显要舒缓许多,游客并不算多,这也导致古街上虽也有不少店铺,但店家大多比较闲散,平日里经常是正午过后,才姗姗开门。

    不过。孟子涛认为,旅游就是要这种悠闲的氛围。人太多的话,那就没意思了。如果要热闹。那还不如去游乐场。

    阆州古城的民居,是过去保留下来的老房子,四五十年代的时候,这里曾经有大小街巷91条,有着唐、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风貌,现在还有半数以上被保留到了今天。

    两人走在青石铺就的小路上,欣赏着两旁的粉墙黛瓦,那种感觉,仿佛穿越了悠悠的历史长廊。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古城里保存较好的民居有杜家大院、马家大院、张家小院等十几套老宅,它们大多古意盎然,特色十足。

    与国内其它古城一样,这些老宅也被改成了旅馆,孟子涛来之前预定了一家大院,价格不贵,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幽雅的气氛令人有一种清心涤尘之感。

    孟子涛他们的车到达阆州的时候。刚刚中午,还没有吃午饭,俩人收拾了行礼之后,就出门享用了一餐当地的美食。特产“张飞牛肉”当然少不了的。

    这“张飞牛肉”,因其外观特征为“表面墨黑内心红亮”恰好和猛将张飞的形象相似而得名,一共有四种口味。颇为美味。

    享用了张飞牛肉,当然少不得要去张飞庙游览一番。这里堪称阆州的标志性建筑。由于张飞是在阆州遇害的,他的部下砍下他的头后。将头颅葬在了山城,因此这里的张飞庙里只有一具无头尸身。

    之后,孟子涛和大军一起游览了几个景点,最后瞪上了古时阆州的最高点,拥有三层建筑的华光楼。

    孟子涛从华光楼仔细俯瞰古城的布景与格局,从中体会到的无穷文化意味,让他不禁感慨万分。

    第二天一早,孟子涛和大军刚刚吃了早饭,通过舒泽联系的司机,就赶了过来。

    “孟少您好,我是刘中有。”刘中有热情地跟孟子涛和大军握了握手。

    孟子涛笑道:“刘大哥不用这么客气,直接叫我名字或者小孟都可以。”

    刘中有呵呵一笑,就凭舒泽的身份,他也不好这么称呼。

    “刘大哥,你吃早饭了没有?”

    “已经吃过了。”

    “那咱们走吧……”

    刘中有开的是一辆越野车,三人上了车,就向孟子涛这次要去的助学地点驶去。

    由于路程远,再加上路不太好走,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快要中午了。

    下了车,孟子涛看到眼前这座看起来有些破旧,操场和体育设置更是相当之差的学校,不禁皱了皱眉。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四,学校已经放假,放眼望去,学校里静寂一片。

    看到孟子涛他们下车,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面带笑容地快步走了过来,走到刘中有的面前,双手握着他的手,使劲摇了摇:“是孟老板吧,我就是先前跟您联系的谢国中。”

    刘中有指着孟子涛说道:“你认错人了,这位才是孟老师。”

    谢国中愣了愣,表情显得有些尴尬,又走到孟子涛眼前,从新伸出手握了握,不好意思地说:“孟老板,真是不好意思,没想到您这么年轻。”

    孟子涛笑着表示没关系。

    “孟老板,要不咱们进去谈吧,外面怪冷的。”谢国中说道。

    “好的……”

    跟着谢国中走进学校,孟子涛看着四周荒芜的学校,心情更加沉重,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的学校条件已经够差了,但这座小学的条件却还要更差。

    一个若大的操场就只有两个破烂不堪的篮球架在那里,课桌都是用木板来订的,可见学习条件之差。

    谢国中带着大家走进办公室,请大家入座之后,给每个人都倒了杯茶。

    “孟老板,学校的情况,想必您应该也看到了,说来惭愧,我也想把学校搞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钱什么事情都做不来。说句不要脸的话,我现在除了向上面求爷爷告奶奶,也只能求求你们这些企业家,来帮帮忙了。”

    孟子涛沉默了片刻,说道:“谢校长,您应该误会了。我其实是来助学的。”

    谢国中怔了怔,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接着说道:“真是抱歉,不过。您来助学,我们也更加欢迎,不知道您要哪个学生的资料,我马上去拿过来。”

    孟子涛把资料拿了出来,说:“就这五位同学。”

    谢国中拿来名单一看,点头道:“这五位同学的家庭确实比较困难,我去把他们的档案拿过来。”

    谢国中走出办公室,没一会就拿着一些资料返回了,并交到了孟子涛手中。

    孟子涛一一查看。发现他选的这五位学生,评语都非常好,而且成绩也不错。

    孟子涛查看的时候,谢国中也为他做了一些介绍,到最后,对四个家庭(一对双胞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孟子涛合上资料,说:“谢校长,一会我想去他们家里考察一下,不知道方不方便?”

    “这个时间。应该都方便吧。”谢国中说道。

    说起来,孟子涛之所以选这个时间,一方面是临近过年,有些外出打工的父母。已经回家了,可以和家长说清楚。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想让这些孩子放下学费的包袱。过一个好年。

    谢国中接着说道:“一会我跟你们一起去吧,程雪美她们村子的路并不太好走。”

    “会不会太麻烦您了?”孟子涛连忙客气道。

    谢国中摆了摆手:“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有什么麻烦的。对了,咱们先吃饭再去吧。不过,我这的条件可能差了一点。”

    孟子涛笑道:“我这人不挑食。”

    国人大多热情好客,饭菜虽然不算丰盛,但也不是很差,看起来应该是精心准备的。

    谢国中请三人入了座,就问道:“孟老板,要不要来点自家酿的酒?”

    “不用麻烦了。”

    孟子涛摆了摆手,问道:“谢校长,您来了这所学校多长时间了?”

    “我是两个月前刚刚上任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谢国中神色显得有些忧心忡忡,显然对学校的现状很焦虑。

    孟子涛听了这话,对谢国中的好感顿时大增,想想看,谢国中才来了两个月,在这么短时间内,要熟悉学校的工作,还能那么了解刚才那五位同学的情况,可见他确实一心扑在学校上了。

    孟子涛想了想,开口问道:“对我来说,资助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到是没什么,但我也有我的担心,谢校长,想必您应该理解的吧?”

    孟子涛的话对谢国中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他眼睛一亮,连忙拍着胸口说道:“孟老板,您是说开支透明吧?这一点,您完全放心,到时每一笔费用,不但有明细,另外该有发票的,也一定有发票。”

    “而且,我们也随时欢迎您来回访,如果发现一笔费用有问题,您让我坐牢,我也二话不说。”

    孟子涛呵呵一笑:“那资助的事情,等咱们回来再说,您看怎么样?”

    谢国中咧着嘴笑道:“没问题!”

    吃过饭,孟子涛他们就在谢国中的带领下,前往那几位助学对象的家中。

    他们之中有父母从小离异,一家祖孙三人,奶奶疾病缠身,长年卧床。父亲只能够在家务农照料,根本不能够外出打工;有父母双亡,寄养在同样并不宽裕的舅舅家的;还有母亲早逝,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父亲没有文化只能打零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