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宝生涯-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子涛摆了摆手,解释道:“许老,您可冤枉我了,自从从您那得知今天的交流会,我就在准备了,这才有今天的效果。”

    许有昊当然也明白即兴创作和准备充分之间的差距,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反正两幅作品的差距明摆着呢,你看着办吧。”

    孟子涛道:“那您老想怎么办?”

    许有昊说:“你把这幅《侠客行》送我就行了。”

    孟子涛:“……咱能不能换个要求。”

    说实话,孟子涛也是第一次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书法作品,对他来说也有相当大的纪念意义,他还真有些舍不得送给别人。

    还没等许有昊开口,就听旁边突然插进来一个声音:“老许,你也太不要脸了吧,哪能就这么明抢啊,你问问大家答不答应?”

    许有昊回头看到是杨老,说道:“我说老杨,这跟你有什么事情啊?”

    杨老吹胡子瞪眼地说:“怎么跟我没关系了?东西又不是你的,我们见者有份,你敢独吞,信不信引起公愤!就你还是老前辈呢。”

    许有昊说:“碰见了好东西,还管什么是不是老前辈,换你先下手的话,也比我也好不到哪去。”

    见二老争了起来,孟子涛连忙说道:“二老别争了,这幅作品我打算自己收藏,不过,我可以帮您二位写一幅作品,但这事不能仓促,因此要过段时间才能给你们。”

    许有昊的目标也不一定是这幅《侠客行》,而且他之所以想要孟子涛的书法,总的来说还是为了研究所作,因此,听孟子涛这么说,忙不迭的就答应了。

    杨老同样也是如此,不过他和孟子涛的关系到底淡了一层,多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他也已经想好了,会准备好相应的礼物送给孟子涛。

    虽然有孟子涛在前,不过大家的心态都摆的很正,之后,又有人陆续上台展示自己的书法,虽然这些书法作品肯定达不到自己的程度,但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子涛依然看得津津有味。

    等到交流会结束,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最后的分数孟子涛当然还是牢牢霸占着第一,而后面几位的成绩也没有发生多少变化。

    第一名的奖品除了一张奖状之外,还有一套价值数千元的书法家全集,其中包括了从古至今有名有姓的书法家的介绍和他们的书法作品,对孟子涛来说非常的实用。

    虽说主持人先前打了赌,不过许多人都当成是笑言而已,再加上许多人也比较忙,见杨老、许有昊他们几位老前辈都推辞了之后,最后基本上都婉拒了主持人们的邀请。

    由于时间还早,再加上先前也答应过了,交流会结束后,孟子涛跟着杨老去他家做客,许有昊和任可欣也一同前往。

    杨老的住的也是四合院,不过面积比起郑安志的还要小一些,但地理位置不错,所以别看小,在这个年头就算有钱都很难买到。

    一行人跟着杨老来到客厅的时候,杨老的夫人和女儿正在聊着天。

    杨老为双方做了一下介绍,听说孟子涛是郑安志的弟子,母女俩都十分客气,但听说孟子涛的书法水平比杨老还高,她们就不禁半信半疑了。

    杨老笑道:“你们不相信也正常,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我也不会相信。孟老师,能不能把你的那幅《侠客行》展示一下?”

    孟子涛当然不会拒绝,说道:“杨老,您称呼我小孟就行了,不然我真有些不好意思。”

    杨老笑了笑:“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而且听习惯了也就正常了嘛。”

    母女俩对杨老的性格太了解了,知道杨老别看挺好说话的,但论他热爱的书法,他骨子里却十分骄傲,如果不是十分佩服孟子涛,让他称呼孟子涛为“老师”,根本想都不用想。

    正因为这样,母女俩有些相信杨老的话了,但想到孟子涛的年纪,她们还是难以置信,等到孟子涛展示他刚刚所作的《侠客行》,她们才在极度震惊中,接受了这个现实。

    等到孟子涛收起作品,杨老的女儿杨乐萍迫不及待地说道:“孟老师,不知道这幅作品您有没有转让的想法?”

    杨老摆了摆手:“这个问题你就别问了,这幅作品孟老师打算自己收藏。”

    杨乐萍觉得十分可惜,不过既然父亲都这么说了,她就没有多劝。

    杨夫人给大家端茶倒水的时候,说:“乐萍,你不是有件东西想让你爸看看嘛,正好许老他们也在,也能帮你定夺一下。”

    杨老听了这话,眉头顿时一皱:“是不是又是什么老板,想托你的关系要我的作品了?”

    杨乐萍有些无语道:“哪有的事啊,而且这是一幅明代文武官员封赏的诰敕,而且还是永乐时期的,如果只是为了您的作品,他敢送,我也得敢收啊。”

    “永乐诰命?真的假的?”杨老的注意力马上就转到了这上面。

    杨乐萍摊了摊手:“我也不能认定是不是真的,所以才来问您的意见啊。”

    说话间,她拿出了一个锦盒,从中取出了一幅手卷。

    大家起身来到一旁,把手卷放到桌上,小心展开。

    明代文武官员封赏的诰敕,由金陵内织染局承制。诰命依例以五色紵丝织成,分为藏蓝、朱红明、明黄、白色、粉色五个部分,首端藏蓝地织白色升降双龙纹,中织“奉天诰命”四字,尾端粉色地织白色篆书“永乐四年月日造”。中间部分书以内容,是为任命当时的一位将军的文书。

    一般来说,此类传世品中以明中晚期、清代的诰命多见,明初诰命极为少见,而永乐五彩织造,宣德时期使用更是罕见,如果是真品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

    等大家都研究过之后,杨老问孟子涛道:“你觉得怎么样?”

    孟子涛说道:“像这样的诰命是相当的罕见的,而且市场上也属于比较小众的东西,伪造的难度比较大,只要见老,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这幅诰命也是这样……”

    听了孟子涛详细的讲解,证明这幅诰命确实没有问题,杨乐萍心里十分开心,脸上充满了笑意。

    不过,杨老有些严肃地说:“你说说看,这幅诰命是怎么回事?是谁给你的?”

    杨乐萍一字一句地说:“爸,您就放一百个心,这是很正常的交易,是为了给我公公祝寿,我请人找来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杨老冷哼一声:“哼,你的事情我也懒得管,只不过提醒你,别给家里招麻烦就行了。”

    “哎,难道我就这么让您不省心啊!”

    杨乐萍摇了摇头,接着把东西收起来,拿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

    杨老请大家入座,对着孟子涛说道:“你可能觉得我太不相信我女儿了,不过我也是没办法,这丫头开了一家文化艺术公司,结实的人什么都有,让我不省心。上回就出了一件事情,让我那一阵子都提心吊胆的,好在最后平安无事。”

    许有昊劝道:“老杨,你也别太担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乐萍她开的这个公司也不是一两年了,怎么做事,她心里有数的。”

    杨老摇了摇头:“如果有你儿女那么省心就好喽。”

    杨老感慨了一下,接着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和孟子涛探讨书法,说着以往经历过的一些趣事,没一会就有说有笑起来。

    在杨老家享用一了顿丰盛的晚餐,大家又坐了一会这才告辞回家,临走之前,孟子涛还和杨乐萍交换了名片。

    …………

    时光飞逝,孟子涛自己都没多少感觉,在京城就已经呆了十多天了,这里到底不是他的家,这么长时间在外地,他多少有些想念陵市的亲朋好友,而且他的事业都在陵市,这么长时间已经积压了一堆事情,他也要回去处理一下。

    再加上寻宝的日程临近,孟子涛买了22号下午的飞机回陵市,于是当天上午就去师傅那打个招呼。

    “这块玉已经做过了所有的检测。”郑安志把那块阴阳玉交给孟子涛。

    “结果是什么?”孟子涛问道。

    郑安志指了指桌上的检测报告:“材质应该是玉类,不过和现在已经发现的玉类的成份有些区别,没有任何文献有相关玉类的记载。”

    孟子涛打开检测报告,上面的数据他虽然都认识,但除了结论之外,其它都不怎么看得明白,另外,最后一条“建议做更详尽的检测”,被他干脆忽略了。

    本来,这件玉器就对他十分重要,要不是师傅提出来,他还真不会做什么检测,天知道更详尽的检测是做什么,他可不想冒什么风险。

    郑安志接着说道:“暂时就这样吧,等将来有别的发现再说。”

    “也只好这样了。”孟子涛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房间里的电话响了,郑安志拿起电话聊了好一会,脸上不时散发着怒色,这让孟子涛很好奇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过了片刻,郑安志挂了电话,说道:“上回说的硕鼠已经被抓起来了。”

    “是谁?”孟子涛连忙问道。

    郑安志说:“是那个文物仓库的保安处长……”

    原来,由于历史原因,那家博物馆的一些馆藏,被放在离博物馆有些距离的仓库,当办案警员去调查的时候,发现仓库里的馆藏有许多都出了问题,损失足有上亿,这已经是大案要案了。

    接着,办案人员就发现一般人根本无法潜入文物仓库。外层有很高的围墙,围墙上有高压电网,大门是一扇厚厚的木门,木门里外都上了锁。

    在院子里还养了三只大狼狗,只要听到外面有动静,它们马上就会狂吠着扑过来。听到狗叫,院里的保安马上就会赶到,调查是什么原因才导致的。这种事情,保安每天24小时都在执行。

    除此之外,库房里面还安装了全天候的监控,基本上不存在任何死角。在如此严密的看守下,库房内居然有这么多藏品出问题,让办案人员都觉得匪夷所思。

    他们说:“除非是世上真有电影或者小说里的那些可以穿壁破墙的飞天大盗,否则除开里面的工作人员,谁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进来!”

    既然外部侵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盗窃文物者最大的可能就是内鬼。

    于是,大家迅速加大了办案的工作力度,调整侦查方案,对保安处内部工作人员反复进行了甄别与排查。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种种迹象分析,保安处的处长嫌疑最大。

    之后,保安处长被带走调查,结果都没有费多少功夫,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倒了出来,而他的动机,只不过是因为他老婆跟他抱怨,别人能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什么他就不能。

    于是,经不住金钱诱惑的他,就踏入了偷窃文物的深渊……(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四章 回家准备(22/62)

    郑安志接着说道:“第一次赚了十万块钱之后,潘熊(保安处长)享受到了因此带来的财富,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也让他的生活得到了便利,在这之后,他就不发不可收拾,将近四年时间,窃得了仓库中不少珍贵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流失至香江、宝岛,还有的走私去了国外,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孟子涛说道:“我有些想不明白,怎么潘熊能够从严密的仓库里取文物如探囊取物,难道真的是老话说的,日防夜防家贼长难防?”

    郑安志说道:“差不多就是这种情况吧,多年来,潘熊每天上下班都背着一个大布包,同事们都以为这是他的生活习惯,谁也都没有想过,这个布包里面装的竟是一件件文物。”

    “另外,按照规定,进入仓库时必须有两人以上,出库时也不能带任何东西。潘熊和其他同事起进入库房后,就安排他们到别的库区做日常工作,自己单独将些值钱的文物伪装好,等到与同伴一起出库后,再把盗得的文物藏起来,留到下班后再将文物装在他的布包里转移到家中。”

    “如果是一些大点的文物,他采取其它办法,或是伪装成其它东西,或者借口拿去外单位展览,因为他每一次盗窃文物之前,就会事先请一位高手复制赝品,之后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这种偷梁换柱的把戏一般很难让人察觉,就算是有人提出异议,潘熊也能够找出各种理由搪塞。”

    孟子涛讶然道:“靠山吃山来得就这么简单?简单得都令人难以置信了,只需一个内鬼,就可以无视所有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安保措施和科技手段!难道除了潘熊之外,就没有人要为此承担责任吗?”

    郑安志冷笑道:“怎么可能这么简单,一些负责人当然也要为此负责,你不知道,潘熊这样的人,居然还能被接连评为单位的先进分子,他们得瞎眼到何种程度?”

    孟子涛多少也有些无语,小偷居然被评为先进分子,实在够讽刺的。

    “师傅,接收他东西的下家都有谁?”

    郑安志说:“除了一开始是潘熊自己处理的之外,其它东西都是潘熊的妻子处理的,经过初步的调查,她是黑火的外围组织成员。”

    孟子涛对此十分意外,没想到居然又和黑火有关了。

    郑安志接着说道:“可惜这个组织太严密了,又只是抓到一个外围成员,暂时并没有多大的收获。”

    孟子涛对黑火也是深恶痛绝,不过这“黑火”是一颗毒瘤,但却很难清除,就像上回在霸村受到袭击之后的调查,到现在都没有抓到老杆子,可见这个组织的厉害之处。

    孟子涛想了想,说道:“近几年,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借这个机会,做些什么事情?”

    “你是说全方面盘查吗?”

    “对。”

    “事实上,盘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关键还是要一直严格遵守制度。”

    郑安志给出了孟子涛一个意料之中的答案,人就是这样,一开始往往会严格遵守制度,但时间长了就慢慢懈怠了,这是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关键国内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有些事情的处理就更加困难,即使要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的。

    当然,话是这么说,总不可能因为这个就不去改变现在的这种现状,郑安志也跟孟子涛说了一些案例,对孟子涛自己公司的管理也很有启发。

    在郑安志这里呆了一上午,吃过饭后,孟子涛就回去收拾行李,至于他先前得到的那些古玩,都已经安全托运回陵市了。下午五点多,他和大军一起坐上了前往陵市的航班……

    晚上到家,看到十天半个月不见的儿子回来,孟舒良夫妇都十分开心,关切地问着孟子涛在京城的事情,问他吃住好不好,当然,健康问题是最主要的。

    “你看我像不好的模样吗?”孟子涛笑道。

    徐苹把儿子仔细打量了一番,说:“唔,到还是那个样子,不过,听你说后天又要走了,什么事情这么急啊,不能在家多呆几天?至少也得赔婉奕几天吧。”

    宝藏的事情现在不能说,孟子涛也只能找个理由,说道:“是工作上的事情,比较急,至于婉奕那里,我已经跟她讲好了,而且我们基本每天都在视频联系,您不用担心我们会有问题啦,而且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这么脆弱。”

    孟舒良赞同道:“就是,男人趁年轻的时候不把事业搞好,难道还等年纪大了再说?”

    徐苹瞪了丈夫一眼:“我是这个意思吗?再说了,事业重要,家庭难道就不重要吗?小涛,我告诉你,我就中意婉奕当我儿媳妇,你可别自己给搞砸了。”

    孟子涛有些无语道:“妈,怎么您好像说的我和婉奕出了问题一样,还是说您听到了什么?”

    孟舒良接过话道:“就是,你是不是又听哪个人嚼舌根了?”

    徐苹说道:“对,我确实从别人那听说,婉奕以前处过的对象,从国外回来了,而且现在是一家跨国企业的高管,一年光是年薪就有好几百万。”

    孟子涛听了这块就有些奇怪了:“这有些不对啊,我记得这个人才出国没多久吧,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变化了?不会是搞错了吧。”

    徐苹摇了摇头:“搞没搞错我不知道,别人就是这么说的,反正我劝人还是要抓紧一点。”

    孟子涛呵呵一笑道:“妈,这事吧,我觉得您根本不用担心,先不提我和婉奕的感情很稳定,您要是知道婉奕和他是怎么回事,您就知道您的担心是根本不可能的。”

    徐苹好奇地问:“怎么回事?”

    孟子涛把事情的原委解释了一番,接着说道:“您应该也了解婉奕的性格,所以说就算没有我,他们之间也根本没有复合的可能。况且,这个人又凭什么跟我比呢?就因为几百万的年薪?呵呵,说实在的,如果我把手里的财富变现,一年存银行的利息都比他的年薪多。”

    “你现在到底有多少钱?”夫妇俩听了这番话都震惊了。

    孟子涛说:“具体有多少我还真没计算过,这么说吧,我前段时间在京城赌石解出来一块翡翠,价值就有上亿。”

    孟舒良震惊之余,眉头皱了起来:“你说什么,赌石?”

    孟子涛把赌石的事情解释了一下,笑道:“您放心,你们的交代我都记在心里呢。”

    孟舒良心里放松下来:“你也大了,老生常谈我就不提了,希望你多想想因为赌而家破人亡的那些人。”

    孟子涛笑着点了点头,接着对母亲说道:“妈,现在您应该能够放心了吧?”

    徐苹哼一声:“只有等你们哪天结婚生子了,我才会真正放心。对了,你们交往的时间也不短了,我们和婉奕的父母对你们的婚事也都没有意见,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结婚?还是说没有讨论过这件事情?”

    孟子涛说:“我们也讨论过,有可能是明年上半年结婚吧。”

    徐苹有些急了:“什么叫有可能啊,这事你们得要抓紧才行。”

    孟子涛笑道:“这不是还没有最终决定嘛。”

    徐苹急切地说:“抓紧点,越快越好,婚宴可以晚点办,先把证去领了再说,听没听到?”

    孟子涛连忙举起双手:“好好好,我明天就找她商量,这总行了吧。”

    徐苹满意了一些:“这还差不多,有了结果就跟我打电话。”

    和父母聊了一会,孟子涛想到水果店的事情,说道:“水果店那边你们处理的怎么样了?这么久了,应该有人愿意接手了吧。”

    夫妇俩对视了一眼,孟舒良说道:“水果店的事情你不提,我们也想跟你商量一下。”

    “怎么了?”

    “是这么回事,咱们小区的陆建新你应该有印象吧?”

    孟子涛回忆了一下,记忆中浮现出一个光头中年男子的形象,说道:“有印象,不过我记得他家情况有些不太好吧,拿的出那么多钱嘛。”

    孟舒良摆了摆手:“钱的问题不是关键,我觉得他为人不错,可以做为合作伙伴,你觉得怎么样?”

    孟子涛说道:“您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能不能说给我听听?”

    孟舒良道:“是这样,他拿出两万块钱,占水果店的三成,之后就由他来打理水果店,我们只要拿钱就行了。今后他有钱了,可以慢慢把水果店买下来,这样等于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赚钱,比把钱放到银行好多了。”

    孟子涛说:“如果他同意我们安排一位财务的话,我这边就没问题。”

    孟舒良有些不满道:“一个水果店还要安排财务人员,你说行的通吗?”

    孟子涛笑道:“爸,您别急啊,我是安排我公司的财务定期查一下账,这么做虽然他是麻烦了一些,不过合伙就是这样,必须把账本弄清楚,不然将来又是一件麻烦事。很多事情,不是用‘信任’两字就能解决的。”

    徐苹认为有道理:“儿子现在事业这么大,你听他的,况且老话说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

    孟舒良迟疑了一下,点头道:“好吧,明天我就跟他说,如果不同意的话就算了。”

    “我觉得正常情况,他应该会同意吧。”

    两万块钱拿三成,孟子涛觉得除非是傻子,不然肯定会同意,不过他也有些想不明白,于是问道:“你们怎么会突然有了这个想法呢?”

    孟舒良说:“主要是上回他救了你妈……”

    孟子涛闻言一怔,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徐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是我自己不小心,走路没注意,差点被车撞到,幸好被他拉了一把,不然现在有可能还躺在医院里。”

    孟子涛舒了一口气:“您今后可一定记得要当心一点啊。”

    “知道了,当时我也吓了一跳,脑子一片空白。”徐苹现在想想都还有点后怕,如果不是陆建新拉了一把,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孟子涛说:“自己的安全最重要了,我还等着给我们过百岁生日呢。”

    “那不成了老不死了。”

    孟舒良哈哈一笑,接着说道:“前些天,陆建新的老婆不小心摔断了腿,你也知道他家的情况,父母身体都不好,常年吃药,一家都靠他们夫妻俩的工资生活,现在缺了一个劳力不说,还要治疗费用,就更吃紧了。于是我就想到了这个主意,怎么着,开水果店也比他们夫妇俩搞个卖菜的流动小摊赚的多吧。”

    孟子涛点头道:“嗯,我没意见。”

    孟舒良高兴地说:“好,那我明天去跟他谈吧。”

    一家人又闲聊了一会,见时间差不多了,就回各自的房间休息。

    孟舒良拍了拍额头:“哦,对了,老魏上个礼拜,又跟我说起龙鱼的事情。”

    孟子涛说:“怎么,他还没有死心呐?不过就算他不死心也没办法,他又买不起。”

    孟舒良摆了摆手:“不是,他告诉我咱们省里有人组织了一场龙鱼比赛,想问你有没有兴趣参加?到时如果得了冠军,你这条龙鱼的名气就大了。”

    孟子涛笑道:“您想不想参加?”

    “我无所谓。”

    话是这么说,但孟子涛能够看出父亲有些意动,估计是想去见见市面,于是问道:“比赛是什么时候?”

    “放是下个月20号吧。”

    “好,我安排一下,没事的话,咱们一起去。”

    “我就不去了。”徐苹对此不感兴趣。

    “妈,一起去吧,权当旅游了。”

    “就是,你一个人在家有什么意思。”

    “你如果带上婉奕,那我也一起去。”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

    第二天,大军驱车带着孟子涛来到古玩街,除了多了两个地摊之外,一切不出意料都没有发生变化,

    说起来,在古玩市场逛地摊也有窍门,不是每个摊都要蹲着细看,只要用眼一扫,如果地摊比较大,东西多,有时还满满当当地会占两个摊位,在这样的摊位前就不要耽误工夫了,因为这样的位置往往多是假货占了绝大多数。

    如果看见一个小摊位上东西不多,而且能有几件真东西,那么不要管这几件真东西价值如何,都要注意看看,因为这里可能有好东西。

    有了这个窍门,就算是在京城潘家园那个偌大的市场,孟子涛也能够很快地就转完了。

    这两个新增的摊位正好是这两种情况,其中一个摆放着玲琅满目的商品的摊位,孟子涛只是随便扫了一下,发现都是一些骗骗新手的赝品,他就没了兴趣。

    而另外一个摊位,就只有一二十件玩意的摊位,孟子涛则驻足打量,半响,他就看见这个地摊上摆着一块很不起眼的带齿牙玉片,上面包裹着尘土,在孔壁周围还隐约带有一些褐红色的泥土痕迹,显然出土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主意。

    孟子涛可以从形状上判断,这很有可能是一件商周时期的玉璇玑。

    玉璇玑从宽泛的定义上看都属于玉璧,是玉璧的延伸又赋予其新的形式和内涵,且在玉器史上存在的时间相对较短,出土数量极少,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消失。

    璇玑的称谓见于《尚书·禹贡》:“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清代大学者吴大瀓认为:“玑、衡者,玑为转运,衡为横箫,运玑使动于下,以衡望之,是王者正天文之器。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者是也”,将玉璇玑视为天文仪器。

    目前,众多学者纠正了其用途的讹传,因其形似玉璧而称谓牙璧。带齿牙的玉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齿牙多为三齿。

    商周时期的玉璇玑外形作顺时针旋转状,内孔很小,有三个或四个齿牙,而这件玉璇玑有四个齿牙,玉为青白玉,质地看起来还算不错,有褐红色沁,中有孔,边缘有四个向同一方向旋转的凸脊,打磨的十分光滑,算得上精工细作。

    孟子涛发现这件玉器的沁色是从外向内渐淡的,即使局部一点在阳光的照射下,也能看到深浅不同,这次是仿品所难以达到的直观标准。

    另外,沁色零星而斑驳,颜色变化丰富,局部左右两块较大面积的沁色斑深浅有变化,另外沁斑显然在玉内,与仿沁的颜色浮在表面正好相反,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判断出这件玉璇玑的沁色是没有问题的。

    接着,他又研究了一下玉璇玑的工艺,符合商代的工艺特征,而且是纯手工制作,没有一点机器打磨的痕迹。

    综上所述,就算没有使用异能,孟子涛也可以肯定这是一件真品,虽然这件玉璇玑玉质确实算不上太好,但玉璇玑出土本来就少,能够找到一件真品可不容易,孟子涛当然不可能错过,于是,他直接问了价格。

    摊主要价80块钱,孟子涛还价50,摊主就高高兴兴地同意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十五章 考校(23/62)

    孟子涛拿出50块钱给了摊主,其实,凭这个价格也能证明这并不是什么赝品,道理很简单,从先前说的玉质,沁色和工艺三方面观察,能够做到如此逼真的,成本也不太可能会低于50块钱,想想也知道做生意不可能亏本出售。

    买下这件玉璇玑,孟子涛又打量了一下摊位上的其它东西,都是一些杂件,价钱都不贵,可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临走时,他又瞄一眼,发现摊主脚边有个铜火锅,表面是一层很厚的黑色油泥,看起来品相不好,但好像没什么残缺。

    孟子涛看到这个火锅的式样,心里微微一动,于是讨要过来,研究了一下,没感觉有什么毛病,哪也不缺,问了下价格,摊主说一样也只要50块钱,他就买了下来,到不是这东西很珍贵,而想要研究一番。

    孟子涛拿着东西走到正一轩门口的时候,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