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宝生涯-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用大量瓷片来测量它每年吸收多少,我们再计算出一个平均值,东北,华南,得出一个平均值,而正因为这个是各地平均出来的平均值,当然就有误差。”

    “比如一只花瓶,它是瓷都生产的,那就应该拿瓷都的数据,比对的时候,还要用上一大堆核物理、数理统计学的方法,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尽可能的准确。但是你如果不知道瓷器是哪里生产的,这个误差就大了。”

    郑安志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我告诉你,用在这两件瓷器上的作伪方法,就是针对像热释光检测这样的科学鉴定设计的,所以科学鉴定很容易就会出错。看来,那些人又死灰复燃了,真是多事之秋啊!”

    郑成翰郑重地说道:“爸,您别太担心,我一定会尽快把幕后之人绳之以法的。”

    郑安志说:“你的能力我是放心的,但这些人异常狡猾,当初花了两年时间的调查才把骨干抓获,结果现在看来根本没有一网打尽,所以你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好,我一定记住您的话。”郑成翰接着说道:“爸,您给我开一份鉴定文件吧。”

    “嗯。”

    郑安志让孟子涛写了鉴定的结果,最后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么做也是想慢慢把孟子涛推到前台去,毕竟他年纪大了,再加上现在又正值多事之秋,所以必须要尽快帮孟子涛打响名气。

    郑成翰得了鉴定文件,拿了几个包子就准备出门,快走到大厅门口的时候,他又停下了脚步,对着孟子涛说道:“师弟,你对陈年旧伤有没有办法?”

    孟子涛说:“这个可不好说,具体有没有办法我也得看过之后才知道。”

    “行了。”郑安志挥了挥手:“别老是想着让子涛帮忙治疗,他的针炙之所以有这么好的疗效,完全是因为他练出了内力,这东西你也知道,在现在这个年代想要补充有多困难,完全是用一点少一点,你就别动你的花花肠子了。”

    孟子涛的针炙效果出众,当然得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才行,所以才推到了内力上面,其实具体来说,除了内力之外,他体内的灵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

    郑成翰讶然道:“师弟你居然练出了内力?”

    孟子涛微微一笑:“运气而已。”

    郑成翰十分羡慕地说:“你就别谦虚了,如果你根骨不好,肯定也练不成。不过,这年月能修炼出内力,还是你这点年纪,运气确实也够好的,哪像我估计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了。”

    说到最后,他脸上就露出了遗憾地表情。

    郑安志说道:“你不是还有事情要处理吗,还赖在这里干嘛?”

    郑成翰一看时间确实不早了,连忙说道:“师弟,这回可别那么早回去,等我事情处理了,咱们好好聊聊。”

    说完,他就风风火火地出了门。

    郑安志笑道:“这小子从小就是武侠迷,回头他找你聊内力方面的事情,你别理他,不然有什么后果,可别怪我没有事先提醒你。”

    孟子涛笑着点了点头:“好的,我一定听您的。”

    郑安志看了一下时间:“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先把早饭吃了吧。”

    吃过早饭,师徒俩也一起出了门。

    郑安志的朋友住的地方并不远,是一处别墅小区,环境虽然比不了郑安志那边,但也鸟语花香。

    孟子涛拿上前天购买的礼物,和郑安志一起下了车,就看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迎了上来,在他身边还有一位女子陪着,令孟子涛感到有些讶异的是,这位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昨天和他一同参赛,并且最终成绩进入前六的任可欣。

    那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就是郑安志的老友许有昊,是京城数得上的书法家,他和郑安志打了声招呼,笑道:“这位小伙子就是你的关门弟子小孟吧,果然是一表人才,可惜我外孙女大了几岁,不然我还真想给你们撮合一下。”

    许有昊这番话,让孟子涛和任可欣多少都有些尴尬。

    就听郑安志笑道:“你这老头,怎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改不了喜欢帮别人做媒的习惯?”

    许有昊说:“这有什么不好?告诉你,也就是你徒弟优秀,不然的话,我还不乐意呢。”

    郑安志说:“得了,你这一套还是用在别人身上吧。”

    两位老人一边拌着嘴,一边向别墅里面走去,让落在后面的孟子涛和任可铁都相继莞尔。

    “重新介绍一下吧,任可欣,山城人。”任可欣大方地向孟子涛伸出了手。

    “孟子涛,陵市人,你叫我小孟就可以了。”孟子涛笑着伸出手跟对方轻轻一握。

    任可欣微微一笑:“如果不介意的话,我叫你小涛吧。”

    孟子涛笑道:“当然没有问题。”

    孟子涛和任可欣的性格都比较随和,俩人又有古玩这个共同话题,没聊多久,他俩都有一种多年朋友般的感觉。

    一行人来到客厅,孟子涛就把礼物放到许有吴的跟前。

    许有昊笑着摇了摇头:“小孟,你这就太见外了,来我这里还要带什么礼物啊!”

    孟子涛笑道:“只是一些文房四宝,并不是什么特别贵重的礼物。”

    听说是文房四宝,许有昊也来了一些兴趣:“不介意我现在看一下吧?”

    “当然。”

    孟子涛点了点头,并帮忙拆下了包装。

    孟子涛挑选的礼物对许有昊来说,确实不算太珍贵,但正好戳中他的痒处,全都十分喜欢。

    许有昊有些恋恋不舍地收起目光,说:“小孟,你找这些东西应该花了不少心思吧?”

    孟子涛笑道:“这到没有,这些都是在潘家园一家店铺里买到的,也许是我的运气好吧。”

    “是谁的店?”就像许有昊说的,这些东西虽然不是太珍贵,但也不容易找到,而且还是一家店里买到的,这就让他有些好奇了。

    “那家店的掌柜叫沈立伟。”

    许有昊有些惊讶道:“是小伟那啊!这小兔崽子,有这样的好货色,居然也不知道通知我一声,下回见到他非得说了一顿不可。”

    “嘿,你也是自作自受。”郑安志笑了起来:“谁让你以前在小伟那老是佘账的,换作是我,我也不高兴把东西让给你。”

    许有昊反驳道:“这话说的,我又不是不给钱。”

    郑安志说:“得了吧,等你想到不知猴年马月了。”

    许有昊弱弱地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只不过记性不太好而已。”

    郑安志又刺了他一下:“那你为什么给利息钱,也亏你好意思。”

    许有昊理直气壮地说:“我就算要给,他也不会收啊。”

    郑安志笑眯眯地说:“所以他干脆就不把好东西给你知道喽,你看你是不是自作自受?”

    许有昊忏愧之余,也有些恼羞成怒:“哎,我说郑老头,你今天过来是不是就是来给我抬杠的?!”

    郑安志老神在在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怎么就给你抬杠了?”

    “呸,你不是抬杠就见鬼了……”

    一时间,二老你一言我一语的斗起了嘴,不过说来说去也就图个乐,一会功夫就握手言和了。

    许有昊笑道:“小孟,礼尚往来,我给你写一幅字,你觉得怎么样?”

    孟子涛当然说好,于是大家走身,来到许有昊的书房。

    走进书房,孟子涛四处打量了一下,看到旁边墙上挂的一幅画的落款,顿时就来了兴趣。

    这幅画的作者是董其昌,此人的大名也就不用多说了,这是一幅他画的山水画,初看之下,孟子涛觉得十分精美,但多看了两眼就有一股别扭的感觉冒了出来。

    “是不是觉得有些别扭?”许有昊笑着说道。

    孟子涛大方地承认了。

    “你没看错,这确实是一幅赝品,不过也有一定的年头了。”

    许有昊走到画作之前,说道:“书画的赝品很早就有,过去作假很讲究,一般都是选却同时代与画家本人相近的作品,这里取一座山头,接着换一个方向用,那里再取一景,然后由裱画师傅拼接起来,成了一幅整画,那时的裱画师技术很好,一般很少能看出破绽。”

    “到了现在,有能力这样做的人就已经很少了,而且大部分人也都舍不得这么做,毕竟老画也是很有价值的。但就算这样,他们作旧起来也太过敷衍了,什么拿酱油,烟熏,还用锅蒸,弄得黄不拉几的。”

    “而且现在裱工好的少,差的多,一上手就能感觉的到,纸张硬邦邦的,卷动的时候哗啦地响,时间一长,两边都自己卷起来了。这样的东西,哪还有什么价值?”(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三章 抢徒弟(9/60)

    孟子涛听得很仔细,因为许有昊说的都是他多年的经验,对鉴定书画很有帮助,像这样的经验,没有机会可是听不到的。

    就听许有昊接着说道:“这幅画就是我说的旧时的赝品,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我也是前段时间,通过一位晚辈才得到的。虽然看起来有些别扭,但还是挺有纪念意义的。”

    说到这,许有昊笑道:“不过,小孟能够一眼就看出这幅国有问题,看来在书画鉴赏方面经验也很丰富了吧。”

    孟子涛连忙摆了摆手:“你老折杀我了,书画鉴定是最为复杂的鉴定项目,我可不敢说自己经验丰富。”

    许有昊笑呵呵地说:“我只知道你是来我书房,第一个一眼就能看出这幅画有问题的年轻人。”

    郑安志笑道:“行了老许,你就别老是捧我徒弟了,没听说跳的越高摔的越狠吗?”

    许有昊白了郑安志一眼:“你这老家伙就是没意思,我称赞一下你的徒弟就是捧杀啊,真是莫名其妙。”

    郑安志说:“我就这么一说,怎么就说你捧杀了,我觉得你才莫名其妙呢。”

    “懒得理你。”

    说完,许有昊就有些生气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台。

    郑安志不以为意,笑道:“别管这老头,他就是这个德行,过一会就好了。”

    许有昊默默地把桌上的书画卷轴整理好了放到一旁,孟子涛就有些好奇地问道:“许老,这些书画看起来好像都有些年代了嘛。”

    “这些都是别人拿过来让我鉴定的。”

    许有昊解释道:“先前许多人拿过来的画,一入眼、一上手就知道是假的,不过别人大老远跑过来,就那么看一下就判断东西的真伪,实在不太好,我一般都仔细看一遍再说出结果。”

    “只不过吧,有些书画实在太差劲,我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我干脆就让他们先在我这放上两天再来拿。”

    许有昊就是小孩脾气,有时候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几句话下来,情绪又好了起来。

    “对了,趁今天这个机会,你们帮我个忙,把这些都看完得了。”

    孟子涛对此很乐意,这也是学习的机会,而且还有前辈在旁边,还可以听一下高见。

    任可欣当然也是同样的想法,于是大家一起把书画拿出来鉴定。

    “咦,这幅画有些意思啊。”孟子涛轻咦了一声。

    这是一幅水仙图,落款是汪士慎,此人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八怪之一。

    孟子涛之所以说这幅画有意思,是因为从纸张等方面来看,这幅画肯定不到代,但绘画的技巧却十分出色,比汪士慎有过之而无不及。

    任可欣看了过去,也觉得有些讶异:“外公,这画是怎么回事?”

    许有昊笑道:“很简单啊,现在有些高仿画能画到超过原作的艺术水平的程度,这种情况我就不止一次碰上这样的情况比方说,齐白石的画,有睦仿画者的绘画技巧比齐白石有过之无不及,有些专门题字的,字也写得比齐白石好,最后几个人一起合作。要说我的话,这样的作品就不能说是赝品了,也是有其收藏价值的。”

    任可欣问:“那这样的仿品咱们怎么才能鉴定呢?”

    许有昊答:“关键还要看你对作者的了解,比如说我吧,从我工作到现在,先后过眼的古书画不说过百万件,也有大几十万件了。对于一些名家的不同时期的风格都熟记于心,这样判断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任可欣若有所思:“也就是说,熟能生巧了。”

    许有昊笑道:“对,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

    任可欣摇了摇头:“可我没有这样的条件啊。”

    “那就一步一步来吧,古玩鉴定讲究的经验和学识的积累,不可能说一口就吃成一个胖子。”

    说到这,许有昊看向了孟子涛:“当然,像小孟这样的怪胎就另当别论了。”

    孟子涛笑了笑没有我说,对这幅画讨论了一下,接着拿出下一幅作品。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这些书画作品大部分确实不怎么样,大家只花了半个多小时,就都鉴赏完了。

    把东西收好,许有昊问孟子涛道:“小孟,你想我写什么?”

    孟子涛笑道:“您决定吧,只要您写的,是什么都没有问题。”

    “像你师傅,也是个小滑头。”

    许有昊指着孟子涛呵呵一笑,想了片刻,说道:“那我用楷书写一首《饮中八仙歌》吧,如何?”

    《饮中八仙歌》是杜甫的作品,为千古名诗。此诗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从“饮酒”这个角度联系在一起,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生动地再现了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

    孟子涛当然连声说好。

    许有昊的楷书学自唐代著名书法家,被称为“楷书四大家”的柳公权,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已经达到了“柳骨”的境界。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书法爱好者和老板等人,都想得到许有昊亲自为其书写的一幅字。

    之前,许有昊只要有客上门,基本不太会推迟,不过大家都知道他的性格之后,动不动就来求字,闹的许有昊不胜其烦,于是干脆就对外人封笔了,除非是特别好的关系,不然基本不可能让他动笔。

    许有昊的字力透纸背,再加上他书写的时候,所有的精神都集中在笔上,一首诗写下来,精神都差了一些。

    这样写出来的字,以孟子涛的眼光都没话可说的,忍不住称赞起来。

    许有昊稍稍休息了一下,笑道:“老了,有点不中用了,这么一幅字下来,都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如果十年前,我都不会有什么感觉。”

    说到最后,许有昊的表情又显得伤感起来。

    郑安志说道:“我说你又怎么了?生老病死也是人之常情,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许有昊叹息道:“我到不是看不开生老病死,只不过是因没有一位衣钵传人,觉得很可惜。”

    说到这,他就看向了孟子涛:“小孟,我听小欣说你的字也写得很好,有没有兴趣跟我学一下?”

    当着自己的面挖墙角,郑安志立马就吹胡子瞪眼:“你这老头还真会见缝插针,我告诉你,没门!”

    “你急个什么,不过是为了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又不会抢你的徒弟。”话是这么说,不过如果有机会的话,许有昊可不会留手。

    “说的好听,你是什么人我还不知道?”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孟子涛这样的徒弟,郑安志当然要防着一点。

    许有昊也是不同意就不罢休,说道:“咦,你这人怎么就这么死心眼呢,要不我先发誓,永远都不会正式收小孟为徒弟,这样总行了吧。小孟,你觉得呢?”

    见二老都看向了自己,孟子涛觉得有些为难,他不太好意思直接跟许有昊说,我的字比你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肯定会让许有昊觉得十分尴尬的。

    这时,任可欣站出来给孟子涛解了围:“外公,我觉得小涛的字或许比起你来不逞多让哦。”

    “你这丫头这么说,也未免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了吧,我都怀疑我是不是你的外公了。”

    许有昊呵呵一笑,只觉得外孙女这么说是为了不想让孟子涛勉强,至于字比他好,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从小到大他也没见过像孟子涛这样的年轻人写的字,会有他现在的水平。

    任可欣笑着说道:“我说的是真是假,您让小涛写一幅字不就行了。”

    许有昊见任可欣没有开玩笑的意思,心里也有些疑惑起来,他看看孟子涛:“小孟,你的字是跟谁学的?”

    孟子涛如实说道:“我小时候去培训班学的毛笔字,后来都是自学的。”

    任可欣说:“哎呀,干嘛搞的这么复杂,小涛,你直接写不就行了,让我外公看看,什么叫人不可貌相,万事皆有可能。”

    许有昊好奇心提了起来:“小孟你写吧,也让我见识一下你的书法水平。”

    “那我用草书写一首《旋风吟》吧。”

    《旋风吟》是宋代邵雍的著名诗句,表现老年之豁达,孟子涛酝酿了一下情绪之后,一气呵成。

    看着纸上的字迹,别说二老,连之前以为孟子涛的字应该不凡的任可欣,看了之后都目瞪口呆,这书法根本就是大师级别的水准了,难道真的是孟子涛写出来的?

    “这……”

    许有昊回过神来,不知道如何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最后苦笑道:“忏愧,是老头子我班门弄斧了。”

    他接着又瞪了郑安志一眼:“你个老不死的,是不是故意不说,想要看我的笑话!”

    郑安志没好气地说道:“我如果知道子涛的字这么好,我还会不说?”

    许有昊听了这话一想也是,就郑安志喜欢和他抬杠的性格,如果知道孟子涛拥有大师级别的书法水平,不可能一点风声都不露。(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四章 酒瓶(10/60)

    许有昊想到这,对着郑安志笑了起来:“嘿,你也真够木讷的,徒弟写了一手好字,你居然都不知情。”

    “哼!我早就知道他的字写不错。”

    郑安志这么说也只是挽回一点面子,于是看向了孟子涛:“你什么时候字居然写的这么好了?”

    孟子涛挠了挠头:“有一段时间了。”

    郑安志没好气地说:“既然这样,你怎么也不知道跟我说一声?”

    “嘿嘿,我原本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跟您说的,不过我一直在外面跑,没机会说。”孟子涛嘿嘿一笑,事实上他是因为郑安志早就出发来了京城,才没有机会提起这件事情。

    “你难道没听过一句老话,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关键看你想不想而已。”

    郑安志瞪了孟子涛一眼,不过对于这件事情他也没什么生气的,毕竟他以前就知道孟子涛的字写的不错,但也没让孟子涛在他面前露一手,他的想法和大家一样,都觉得孟子涛在这个年纪不可能会有太高的书法水平,没想到孟子涛根本就是一个怪胎。

    孟子涛挠着头憨笑了几声。

    许有昊摇了摇头:“你这老家伙,运气怎么就这么好,别人是以能拜到名师为荣,我估摸着你将来还会因为有小孟这样的徒弟名垂青史。”

    郑安志眉开眼笑道:“没办法,谁叫我运气好呢。”

    “看你嘚瑟的,真想跟你打一架!”许有昊对郑安志无疑是相当羡慕的,可惜他没有其他理由,不然的话,真想和郑安志争一下。

    许有昊想了想,问道:“小孟,你还要在京城待几天啊?”

    “你想干嘛?”郑安志警惕起来。

    许有昊看了看郑安志:“这么紧张干嘛,就凭小孟的书法水平,我还能收他做徒弟啊?”

    孟子涛打了个圆场,笑道:“我大概要在京城待到二十号左右吧,您有什么事情吗?”

    许有昊说:“正好,19号有一场书法交流会,你如果愿意的话,我带你一起去吧。”

    郑安志对此不太同意:“子涛还太年轻,太早把他放在聚光灯下并不好。”

    许有昊正了正神色,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木秀于林确实不好,但以小孟现在的书法水平,根本没必要担心这些。再说了,有咱们为他保驾护航,还能让他吃亏啊?而且,就像你说的,小孟年纪小,但反过来咱们年纪可不小了,说句不好听的,咱们还能吃几年饭啊。”

    郑安志明白许有昊的意思,毕竟孟子涛才二十五,就算再过十年时间,在这行还是称的上年轻,到那个时候,他还能不能帮孟子涛撑腰可就难说了。

    况且,老话说的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一直顺风顺水对孟子涛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既然这样,那就让孟子涛多磨练一下,反正现在还有他在,一般情况下也没人敢把孟子涛怎么样。

    郑安志想通了,就对孟子涛说:“子涛,今后有些事情你自己决定就行,我只有一点要求,做事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得伤天害理。”

    孟子涛郑重地说道:“师傅,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许有昊笑眯眯地说:“你师傅这没意见了,你呢,想不想跟我一起去见识一下?”。

    孟子涛当然没有问题。

    吃过午饭,大家在客厅喝茶聊天,快要一点钟的时候又有客人过来。

    过了片刻,大家看到一位有些瘦弱的中年人,抱着一只高度在五十厘米的青花梅瓶,气喘吁吁地走了进来。

    许有昊一看这架势,笑着说道:“小董啊,这回你又带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过来了?”

    “元青花梅瓶,不过是延佑型的。”中年人嘿嘿一笑,看到坐在沙发上的郑安志时,眼睛一亮,有些激动地说:“呀,这不是郑老吗?您也在啊!”

    郑安志笑呵呵地说:“小董,咱们也好久不见吧?”

    中年人走到沙发边,把手里抱着的梅瓶放到了地上,笑道:“可不是嘛,我记得有五年多不见了,不过您的身子还是像先前那么硬朗,长命百岁肯定不是问题。”

    “你也一样,嘴巴还是那么甜。”

    郑安志呵呵一笑,接着指着孟子涛说:“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关门弟子孟子涛。”

    “哎呀,早就听说了你的大名,今天总算如愿见到了,确实是青年才俊呐。”

    中年人连忙跟孟子涛握起了手,那热情劲好像遇到了许久不见的亲人,让孟子涛都觉得有些受不了。

    接下来通过介绍,孟子涛才知道,这中年人是许有昊的表外甥,名叫董吉昌,是国内小有名气的油画家,自己开了一家画廊,平时生意还算不错。

    董吉昌虽然学的是油画,不过前几年开始,却迷上了青花瓷,不过,他在古瓷鉴定方面却没有什么经验,经常打眼、吃药,但却乐此不疲,还说就算是赝品瓷器,也能够给他的创作带来灵感。

    再加上,董吉昌对下手还是比较克制的,就算打了眼,对他来说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大家也就随他去了。

    大家寒暄了几句,目光就放到了董吉昌带来的那只青花梅瓶。

    瓶身主纹为“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纹,上下以莲瓣纹辅之。装饰层次多而不乱,浑然一体。

    这只梅瓶用笔大胆,为典型的元代风格,但青花色泽看起比较纯正,这就让孟子涛有些怀疑了。

    许有昊虽然精通书画,但对瓷器也有研究,眼力不比专家差,他看看董吉昌带来的梅瓶,就问道:“这东西你是怎么得来的?”

    董吉昌如实说道:“这是我朋友收藏的,据他说是从离瓷都不远的一处元代酒场遗址出土的,一共有四对青花梅瓶,看上去品相很好,也有老相,我觉得比较开门,他想转让,我就要了下来。”

    许有昊呵呵一笑:“有老郑和小孟在,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你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郑老,还要麻烦您说一下了。”董吉昌笑眯眯地说道,从他的表现来看,好像一点都不在意这东西的真伪。

    孟子涛得了师傅的授意,斩钉截铁地说道:“董大哥,我只能说声抱歉了,这梅瓶不对,而且像你刚才说的故事,我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听到了。”

    “啊!”董吉昌闻言一怔。

    许有昊瞪了董吉昌一眼,“啊什么啊,这种骗局也就骗骗你这样的傻子了。”

    董吉昌有些傻眼:“不是吧,我看我那朋友说的煞有介事,不太可能说的是假话吧,而且他也没有骗人的天赋啊。”

    “如果他不是骗你,那就和你一样,也是个十足的傻子。”

    接着,许有昊就说出了这个骗局的出处:“这个骗局已经有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最开始炒的其实并不是元青花而是明青花,当初某个大酒厂为了一个明代的酒窖的所有权,打了很长时间的官司,这事你不知道?”

    董吉昌点头道:“这事我也听说过,可这和青花瓷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

    许有昊冷笑一声:“古玩这行喜欢动歪脑筋的人不要太多,当时就有人跑去瓷都定制了一批仿明瓷器,在离酒厂老窖附近的地方,将那些假玩意埋进去,然后布了一个局,说有人找到了万历年的一个酒窖,接着就带人过去验证。”

    “这之后,正好瓷都附近一处基建工地出土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大概有几十只,这么大的事情当然瞒不住,于是又有人打起了元青花的主意,你这瓶子应该就是这么来的。”

    董吉昌嘴角抽了一下:“呃……也就是说,这瓶子半毛钱都不值?而且里面放着的也不是酒?”

    许有昊说道:“半毛钱不值那到不至于,你这瓶梅我看做工还是不错的,估计作局的人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至于说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没有打开之前我也不清楚。”

    郑安志师徒俩都表示同意。

    董吉昌唉声叹气地说:“哎,看来又白高兴一场,原本其实梅瓶我还不太在意,主要想见识一下元代的酒,没想到又是空欢喜一场了。”

    许有昊摇了摇头:“刚说你是傻子,你就异想天开了,买之前你怎么不想想,如果里面真装了酒,从元代存到现在,瓶子里的酒还能有这么多?难道一点都没有挥发啊!”

    董吉昌干笑了一声:“我这不是想到了中山王墓出土的古酒嘛,所以就没有多想。”

    董吉昌说的中山王墓距今2300年,在发掘中山王墓的过程中,在东、西两库,分别发现了一件扁铜壶和一件圆铜壶,壶口都有铜盖密封,封闭紧密,有工作人员晃了晃,感觉里面有液体。打开那件圆壶后,顿时,一阵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