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宝生涯-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子涛摆了摆手表示不用客气,说道:“我判断这套赝品应该是晚清民国时期仿制的,而且水平颇高,就算是一些资深藏家,一不小心也有可能着了道。”

    葛青云摇头一叹:“关键我当初请教的这位,是羊城有名的书画和古籍专家,他鉴定出了错……呵呵!”

    说到最后,葛青云自嘲一笑,笑容之中带着无奈和愤怒。

    半响,葛青云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连忙对孟子涛说道:“孟先生,不知能否帮我一个忙,再帮我鉴定几样东西。”

    反正也没什么时候,孟子涛微笑着表示可以。

    葛青云起身上了楼,过了片刻,又拿下来两个锦盒:“抱歉,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我还得上楼一下,麻烦你先帮忙鉴定吧。”

    “没关系。”

    孟子涛点了点头,接着打开其中一个锦盒,只见里面放着的一本书画册页,打开一看,发现是民国时期的画家陆龙的山水作品。

    仔细鉴赏了一会,这本册页并没有什么问题,接着孟子涛打开另一只锦盒。

    里面放的同样是一本书画册页,打开之后,发现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恽寿平的花卉作品。

    作为清六家之一的恽寿平,他的作品在市场价格方面还是不低的,像孟子涛手中的这本册页,如果是真品的话,估计价值在十万左右。

    这本册页的水平很高,第一眼看上去没有问题,符合恽寿平的风格,但细看的话,却和恽寿平的水平要差上一些,另外还有问题,基本是赝品无疑。

    在孟子涛鉴定的时候,葛青云又拿了两件藏品下来,分别是一套古籍以及一幅画作。

    和刚才一样,这两件藏品,同样也是一真一假,古籍是真品,画作是赝品。

    孟子涛告知了结果,并解释了理由。

    葛青云当场就呆愣住了,过了片刻才回过神来,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哭还是苦笑,亦或是愤怒。

    孟子涛完全能够理解葛青云此刻的心情,当初他在中学时期,被一个要好的同学背叛,也让他伤心了许久,现在还能记得当初那种感觉。

    正在大家沉默的时候,葛青云在手机铃声中回过神来,拿出手机一看,他的脸上就露出了怒容,不过他还是深吸两口气,和孟子涛点头示意之后站起身来,到阳台上去打了电话。

    大军小声说道:“是不是‘曹操’正好打电话来了?”

    孟子涛说:“有可能吧。”

    大军笑道:“我猜啊,有可能是‘曹操’那边又有什么好东西,让他去看看,他因为刚才的事情,很有可能想要叫你一起去。”

    孟子涛看了看大军,说:“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好像是一个局啊?”

    大军说:“这也不一定,只是觉得如果真像我说的这样,会不会太巧了一点。关键是他知道你刚刚得到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所以不得不防啊!”

    孟子涛笑道:“你应该多虑了,夜明珠的事情,他应该是今天才知道的,哪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做出这样的准备?”

    大军说道:“只要有认识的人,一条短信就可以了。”

    “这到也是啊。”

    孟子涛挠了挠头,说道:“听你这么说,我确实应该防范一下,不过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我觉得应该要去会一会,让他们知道一下打我主意的代价。我想,凭咱们俩个,应该能够对付的了吧?”

    大军犹豫了一下,说:“问题是不大,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加注意。”

    孟子涛呵呵一笑:“放心,我会多加注意的。”

    过了片刻,葛青云走了回来,一开始脸色阴沉的比较可怕,等他回到原位的时候,脸色才好看一些。

    看到葛青云欲言又止的模样,孟子涛说道:“葛先生,有什么话直说好了。”

    葛青云说道:“刚才全向宁……就是帮我鉴定这些东西的人,他说他新得了一幅高翔的《山斋读书图》,问我有没有兴趣。我现在根本不相信他了,原本是打算一口回绝的,只是被他骗了这么多次,我心里一口气实在咽不下去。”

    “我现在是这么打算的,我想去看看,东西到底对不对,如果真迹,那我再想其它办法,如果是赝品的话,那我就马上戳穿他,所以我想要您的帮忙。不过您放心好了,不管怎么样,我肯定会在您不在场的时候,再找他算账的。”

    孟子涛说道:“恕我直言,如果我帮你鉴定的话,那他应该会记恨我吧?”

    孟子涛和葛青云非亲非故,没点原因,他有什么理由帮忙,为此还要跟全向宁结仇呢?而且全向宁这种人,孟子涛在古玩界见多了,虽然可恨,但说到底,葛青云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

    葛青云已经有腹案,直接说道:“我这边有一方徐三庚所刻的寿山芙蓉石闲章,如果您能够帮我的忙,我愿意以十万的价格转让给您。”

    徐三庚为清末著名篆刻家,工篆隶,与吴让之、赵之谦齐名,能摹刻金石文字,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尤佳。刻印力追秦、汉,能于邓石如、吴熙载诸家而后,别树一帜。

    他雕刻的印章,在市场颇受欢迎,特别是一些精品,成交价格不低。

    因此,孟子涛只是稍稍想了一会,就同意了下来。

    过了片刻,葛青云把那枚闲章拿了过来。

    孟子涛拿到手中观察,发现此章选料为上等芙蓉石,温润细腻,整块章料被随形雕刻成山水内容,可谓是构思巧妙,用刀猛利,生辣,线条布局讲究维美。

    闲章的印款为“得众动天,美意延年”,此文出自《荀子·致士》,意为一切乐观的人,都能够健康长寿。

    雕刻劲辣自然,装饰性较强,完全以其自己的小篆入印并刻意发挥创造,字体线条飘逸,笔画娴娜多姿,足当徐三庚“吴带当风,姗姗琴致”之誉。

    另外,印章还刻有边款“辛谷”二字,为徐三庚的字,符合他的雕刻习惯。

    总体看来,这枚闲章应该是真品无疑,市场价格应该在十五万左右,虽然价格对孟子涛来说不高,以十万购入也只是捡了一个小漏,但关键这种闲章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收藏价值很高,因此对孟子涛来说还是合算的。

    孟子涛点了点头:“行,这枚闲章我很满意,你是想要转账还是支票?”

    葛青云看了一下即将不属于自己的闲章,说道:“还是转账吧,我的小区不远处就有一家建行。”

    “可以……”(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一章 葛青云的遭遇(下)

    去银行转了账,葛青云开车带着孟子涛和大军,前往全向宁那边。

    路上,葛青云絮絮叨叨地向孟子涛述说了,他跟全向宁认识和成为朋友的过程。

    前文说过,全向宁是羊城古玩界,有名的书画和古籍鉴定专家。在三前年,葛青云刚刚对书画和古籍感兴趣的时候,就听说过全向宁,内心之中当然也有认识的想法,毕竟进入古玩这行,如果能有一位专家经常指导,能走很多的弯路。

    不过,葛青云没有这方面的路子,这些年除了认识几位藏友之外,并没有认识全向宁的机会。

    那么,葛青云到底是怎么认识的全向宁的呢?那就要从葛青云的另一个爱好说起。

    葛青云另一个爱好就是跳舞,他跳的舞是国标舞等双人舞蹈,因为技术不错,还得过一些业余比赛的奖项。

    葛青云经常一个人到一家舞厅去跳舞,因为他早年离婚,家里并没什么人反对。

    去年的一天,葛青云跟往常一样去舞厅跳舞。进入舞厅,他注意到了坐在舞池旁边的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女士,被她的气质吸引,就上前去邀请她跳舞。这位女士也欣然答应了。

    跳舞期间,两人聊天聊的比较投机,一支曲子跳完的工夫,居然就聊成了朋友了。

    那位女士介绍自己说,她姓戚,是外地人,来羊城做生意的,平常也有跳舞的习惯,只是今天是第一次来这边跳舞,没想到就遇到了葛青云这个合拍的舞友。

    接下来,两人又跳了两曲,期间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约好有时间就一起跳舞。不过考虑到男女之间的交往多少要注意一些,两人还是没有深聊,跳完舞之后就告辞了。

    葛青云说到这里的时候,还自嘲的说,现在看起来,这根本就是对方放长线吊大鱼。

    接下来半个月,两人一有时间,就相约跳舞。这个过程中,戚女士还透露自己喜欢古玩书画的好爱,不过是初学者,连入门都不算。

    这让葛青云很是高兴,觉得这好像是上天安排给自己的舞伴,同时,那颗早年因为离婚变得迟暮的心,又开始焕发出了春意。

    又过了几天,戚女士一大早就给葛青云打电话,说是邀其喝早茶。葛青云想都没有多想,就去了。

    葛青云本来是想找一家比较有档次的店请戚女士喝早茶,不过碰面之后,戚女士却连连表示没有必要破费,在路边找了一家还算可以的小店就进去了。

    还别说,店虽小,看着不起眼,但这里的东西却比较正宗,很合葛青云的口味,再加上有戚女士在场,这顿早茶让葛青云颇为开心。

    俩人正聊得开心,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子走进了店里,先是问店家买了些便食,接着,就向葛青云他们打听古玩市场的地址。

    不用说,这个人就是骗子搭档,引诱葛青云踩地雷人物。

    葛青云对这个人也是恨得牙痒痒,因此跟孟子涛着重描述了一下他的样子,这却让孟子涛有些诧异,因为此人的长相,很像是当初骗了昌华荣的那个曹进啊!

    “难道是同一个人?”孟子涛如是想道,如果真是同一个人的话,这个曹进的业务范围还真够广的,居然羊城这边都有他的身影。

    还没等葛青云开口,戚女士就问男子说,去古玩市场干什么?

    那男子当时在葛青云眼里,也是一个爽快人,直接就吧啦吧啦地说开了,介绍说他姓梁,在外地做古玩生意,不过他是小打小闹,而且也没见过多少市面,就想到来羊城闯闯,没想到到这边居然迷路了,他又舍不得打的,所以才来问路。

    等男子说完,戚女士把羊城几个古玩市场的地址说了一下,接着又随口问他是做什么古玩的。

    男子说,他是做古籍生意的。

    戚女士听了连忙问男子,身边有没有带什么好货,可以拿出来看看。

    男子一听,马上就拿出了一本宋刻本的《通鉴纪事本末》,说这是他好不容易搞来的,可以看看。

    戚女士拿过看了一下,显得有些诧异,看过之后就让葛青云鉴定。葛青云仔细观察,觉得应该是真品,顿时有些兴趣,便问了价。

    只是,男子给的价格颇高,而且砍不下来,最后两人只能放弃。

    等男子离开后,戚女士说道:“这家伙想钱想疯了吧,居然开这么高的价,也亏他想的出来的。”

    葛青云当时多少还是知道《通鉴纪事本末》的价格,说道:“他就只有一本,如果数量多的话,别说他开的价,就算再高也没问题。”

    “啊!不会吧?”戚女士显得很惊讶。

    葛青云见戚女士不信,连忙把宋本《通鉴纪事本末》的价值解释了一遍。

    戚女士马上惊喜地说:“哎呀,我朋友家里,正好有这套《通鉴纪事本末》啊,一共好几十本,他因为家里有事,正准备十万块钱卖掉呢。”

    葛青云同样也十分惊讶:“真的?那我觉得你应该马上联系你的朋友,十万钱块实在太值了。”

    戚女士闻言,连忙打电话给朋友,结果“不出意料”的还没有卖掉,戚女士连忙让她留着,她出钱买。

    挂了电话,戚女士就跟葛青云说:“你看要不咱俩一人出一半的钱,合伙把它买下来,你看怎么样?”

    这个时候,葛青云多少还是有些疑惑的,很明显啊,这可是一个捡大漏的机会,哪有人这么好心,把钱往别人口袋里送的?

    这个时候,戚女士当然也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说她因为生意方面的原因,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就算是一半,她还要问朋友借一点才行。

    葛青云此刻根本没什么防范心,戚女士这么说,他就选择了相信,还说钱可以问他借。

    戚女士表示不用了,而且合伙买东西借钱也不合适。

    就这样,当天下午,戚女士就带着葛青云去了她的朋友家。

    路上,还跟葛青云说了朋友卖掉古籍的原因,是由于儿子要去国外留学,家里钱不够。这个理由当然是很合理的。

    戚女士和她所谓的朋友早就已经联系好了,到那之后说了来意,戚女士的朋友就说,她向朋友打听过,她手里的这套古籍,十万块钱太少了,需要加到三十万。

    当然,就算三十万也是捡漏了,但戚女士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商量了一下,剩下的钱就由葛青云给了。

    到了鉴定的时候,葛青云心里没底,戚女士是刚入门的当然更加没办法了,于是戚女士说,她在羊城还有个做古玩生意的远房亲戚,于是带着大家去了亲戚那里,此人正是全向宁。

    发现戚女士的亲戚居然是全向宁的时候,葛青云那叫喜出望外,当即就想抓住机会,能够和全向宁熟悉,甚至成为朋友,而他也确实办到了,但结果和他想的完全相反。

    说到最后,葛青云自嘲道:“现在想来,我就是一个别人卖了我,我还帮别人数钱的痴痴贡啊!”

    孟子涛说了几句安慰话,说道:“葛先生,问个冒昧的问题,不知道那位姓戚的女子后来去了哪里?”

    葛青云嗤笑一声:“她啊,那事之后没多久,就说生意做不下去了,接着就回了老家,再也没了音讯。”

    可能是对那个戚女士也恨极了,这之后,他又把戚女士和她的朋友的相貌详细描述了一下。

    纵观葛青云说的故事,孟子涛觉得基本是合乎情理的,关键是葛青云描述的那个男骗子的相貌,居然和曹进十分相像,巧合的机率实在很小。

    再加上葛青云说的声情并茂,孟子涛认为葛青云的遭遇是杜撰的可能性非常小。

    况且,如果一场偶遇就有阴谋,那孟子涛觉得应该看看,自己是不是拥有惹祸体质了。

    但有件事情,孟子涛同样也有些想不通。

    全向宁虽然做古玩生意,但他并没有店铺,他因为名气比较大,只要坐在家里,就有人把东西送到他家里,他又凭借自己的人脉,把东西卖出去。

    当然,如果是精品古玩的话,他会自己收藏一段时间,觉得价格合适了再出手。

    照全向宁的情况来看,孟子涛实在有些想不明白,全向宁这样有一定地位的人,会故意欺骗葛青云,和他的名声和地位相比,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全向宁住的地方,离古玩街不远,出了小区不要十分钟的时间,就能走到古玩街。

    大家下了车,葛青云带着孟子涛他们,来到全向宁家。

    全向宁是一位将近五十岁的中年人,脸上无时不刻堆着笑容,但孟子涛对他的感觉不好,一双三角眼,时不时泛出一点精光,让孟子涛觉得他不怀好意,印象当然也好不了。

    全向宁对葛青云等人的到来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但在孟子涛看来,觉得全向宁演过了,看起来有些假。

    相互介绍又寒暄了几句,全向宁就带着大家进了屋……(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二章 依老卖老

    全向宁住的虽然是老小区,以户型来说并不大,但他家同样也是跃层,这个跃层是他把楼上买下来,上下层打通之后改的,因此面积也不小。

    带着大家来到客厅,全向宁请大家入了座,让他的妻子给大家上了茶,接着并却没有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和大家闲聊了一会古玩界的趣事。

    闲聊了一会,全向宁笑着问道:“孟先生是陵市人,想必应该认识席掌柜吧?”

    “不但认识,而且每回见面,那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孟子涛微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则腹诽了一句。

    对于全向宁认识席正真,孟子涛到并没多少意外,毕竟古玩圏子其实并不怎么大,席正真作为陵市古玩界的风云人物,别的地方的业内人士有所耳闻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说和席正真关系不错是不是一定人品有问题,那到也不见得,但这全向宁在孟子涛的内心之中,就已经被打上了“不是好人”的标签。

    说起起,孟子涛已经很久没听到席正真的消息了。

    自从得知席正真和姜思远接触之后,三号部门就对他进行了调查和监视。不过并没有从席正真身上得到什么线索,而且席正真也有些狡猾,基本有点问题的事情,他并不亲自动手。

    意识到了危险,这段时间,席正真基本是深居简出,陵市古玩界也没什么他的消息传出来。

    全向宁见孟子涛点头,笑着说道:“我和席掌柜也是多年的朋友了,他每回到羊城来,都要来我这里喝茶,八月份,我还要和他一起去香江。”

    “抱歉,我和席掌柜不熟。”孟子涛摆了摆手,如果不是全向宁说出来,他还真不知道席正真八月份要去香江,连忙记在了心里。

    全向宁之所以把席正真搬出来,除了想拉近和孟子涛之间的关系之外,主要也是埋个伏笔,如果孟子涛和席正真关系不错的话,有时候说话也要注意一点。

    另外,就算只处于认识的阶段,席正真做为陵市古玩界的大拿之一,孟子涛只要有所顾及,也能达到他的目的。

    并且,以孟子涛表现出的态度来说,对席正真并不在意,这一点有些出乎全向宁的意料,心道:“难道这小子和席正真有什么矛盾?”

    如果全向宁知道,孟子涛和席正真之间,不止是矛盾这么简单,他估计会为刚才搬出席正真而感到后悔吧。

    因为这番话,气氛稍稍有些微妙,全向宁也没有了闲聊的兴致,于是请大家来到他的书房。

    全向宁的书房除了古色古香的藏书之外,还挂着多幅名家作品,看起来也颇有韵味。

    孟子涛进入书房之后,就直接发动了异能,这里的书画作品基本都有价值,只不过,有些体现出来的价值,不过是仿作而已,这也包括全向宁现在正在拿的一幅画作。只不过,可能是因为仿者水平比较高,价值还算高。

    全向宁把卷轴打开,请大家过目。

    虽说,这回是以孟子涛鉴定为主,但为了不让全向宁产生怀疑,葛青云在介绍孟子涛的时候,只说孟子涛古玩爱好者,并且,两人事先已经讲好了,鉴赏的时候让葛青云先看。

    像往常一样,二十多分钟之后,葛青云从书桌前走出来,脸上充满了赞叹的神色,看起来,他是觉得这幅画没有问题。

    接下来,孟子涛戴上雪白的手套,上前鉴赏。

    这是一幅《山斋读书图》,尺幅在5平尺左右,右下角钤印为“高生老”,正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的钤印。

    相比起郑板桥和金农等人,高翔在普通人心目中的认知度并不太高,但事实上,扬州八怪的形成离不开石涛,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高翔,其指画在其艺术生活中值得大书一笔。

    据说,高翔一次与朋友聚会,朋友知道他是丹青高手,要他作画,找到了纸墨却找不到笔,高翔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居然用指头蘸墨画了一幅花鸟。这张花鸟照样气韵生动,生气勃勃,还特别稚拙可爱。从此高翔的指画一发不可收,无意中造就了一个新画种,他自然也就成为了这个画种的开山鼻祖。

    另外,高翔还工篆刻,善画花卉、山水。画梅笔意松秀,技幹苍润,以疏枝瘦幹取胜。山水笔法简淡而秀雅,喜作园林小景。

    眼前这幅画,写乔柯崇岗之下,绿蕉翠竹之间,有士子读书茅堂,窗外泉声淙淙,日长山静。笔墨简淡,清气满幅,符合高翔的用笔特点。

    除了画技之外,像纸张等等,都符合真迹的特征。

    然而,既然是仿作,总能找的到破绽,孟子涛因为知道了结果,反推之下,很快就找到了好几处有问题的地方。

    见孟子涛不动声色的从书桌旁边走下来,全向宁面带着笑容问两位道:“孟先生,觉得我这幅画怎么样?”

    “这幅画不错。”孟子涛点了点头,他这么说,也是先前商量好的,如果画作是真迹,那他的话语中会带出作者的名字,反之就表示画作有问题。

    葛青云听了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时,全向宁笑着说道:“毕竟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高翔的作品,画格甚高,冲淡简静,疏朗幽远,完美的体现了高翔画技的特点,孟先生你说对不对?”

    本来,孟子涛确实不会在这个时候,发表什么意见,但全向宁这么说,分明是在逼迫他同意这个观点,这他肯定不能简单回复。

    不然的话,全向宁找机会把这幅画拿出来,说他也同意这是高翔的真迹,那又有的扯了,搞到最后,肯定会给他带来一些麻烦。

    孟子涛觉得全向宁明知这幅画有问题,居然还这么问,不怀好意的成份比较大,说话也就直接了一些:“这幅画,风格方面确实比较符合高翔的特点。”

    高向宁哪能听不出这话的含义,脸色顿时发生了变化:“你的意思是说,这幅画是伪作?”

    孟子涛呵呵一笑,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不言而喻。

    高向宁原本一直带着笑容的表情,彻底变了:“年轻人,不要以为学了一点皮毛,就能指点江山了,还是说,你以为看了几本书就能够成为鉴定大师了?”

    高向宁的严厉指责,并没有让孟子涛动怒,因为他觉得和这种人置气,实在犯不着,自己完全有把握把对方一击致命。

    这个时候,葛青云当然要帮着孟子涛,不然也说不过去,他说道:“高老,咱们有话好好说,要不让孟先生说一下他的见解,咱们再说其它?”

    “哼!”高向宁直接斥责道:“咱们这行什么最重要?学识和阅历!还没学会走路呢,就想要跑了,以他的能力,能看出什么来,能有什么见解?!”

    高向宁拿资历辈分说事,俨然一副他年纪大就是权威的口吻,让孟子涛心中嗤笑连连。

    要说,在古玩这行,年纪大确实有优势,一般专家的年纪也确实比较大,但如果说年纪大的一定就是权威,那就是依老卖老了。

    孟子涛肚子里起了几分火气,脸上带着一丝讥讽的笑容,问道:“高老,既然你这么坚定的认为这幅画是真迹,能否谈一下证据呢,不然空口无凭,没办法令人信服啊!”

    “行,你要证据是吧,我今天就大方一点,给你免费上一课。”

    全向宁不屑地看了孟子涛一眼,接着走到书桌前,手指着画作,说道:“这幅画,作者用由远及近的方式,将山峰的层峦叠嶂刻画的惟妙惟肖。远处孤峰林立,苍松矗立,让我们感受到青松生命力的顽强。”

    “那薄薄轻纱似的白雾笼罩着山尖,可以看出山高旷远,或许传达的是他的一种豪迈旷达的思想感情。近处山较低,仿佛在俯视山中的一切。仔细观察,山上的一草一木都精细可见。”

    “他在用笔上既苍且润,秀雅而不失高古,简淡中蕴涵情趣。在墨色的运用上也浓淡结合,层次分明。简单的色彩搭配,笔法简练,而且墨色淡雅,营造了一种空灵的感觉……”

    全向宁侃侃而谈,说的是那么的自信,而他本来也确实很自信。

    先前,全向宁看出孟子涛虽然年轻,但从气质来看,还是比较有学识的,再加上是葛青云带来的人,很可能有两把刷子。

    既然如此,他当然要慎重一点,因此才提到了席正真。见孟子涛对席正真不感冒,为了安全起见,他又换了一幅画,拿出了一幅他自认为的真迹,说话当然就很自信了。

    全向宁说到最后,葛青云到有些犹豫起来了,由于孟子涛先前在鉴定他那几件藏品的时候,给他的印象很深,而且说的也头头是道,根本没什么有异议的地方,因此他才非常相信孟子涛。

    但现在全向宁却拿出了多个有力的证据,葛青云自问也反驳不了,而且他刚才虽然带着偏见去鉴赏,但也被这幅画折服,因此内心开始有些怀疑孟子涛的判断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章 依老卖老(续)

    全向宁的详细解释,让葛青云心中的天平渐渐向全向宁倾斜,但想到孟子涛先前的表现,葛青云又觉得孟子涛应该不会无的放矢,先听听孟子涛的解释再说。

    这时,场面上好像全向宁占优,然而,孟子涛还是表现的很淡然,这个态度让全向宁十分不满,甚至有些怒火中烧。

    全向宁冷嘲热讽地说道:“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太浮躁了,完全不知道古玩这行要多学多看多摸,不懂还要装懂,就你这水平,还是回去多练练再出来吧,也不知道哪个师傅教出来的,换我有这样的徒弟,肯定买一块豆腐撞死得了!”

    一开始,由于是在全向宁家里,孟子涛原本还想给他几分面子,但全向宁千不该万不该,提到他的师傅,而且居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他忍无可忍,脸上的笑容也完全消失了。

    孟子涛冷着脸斥道:“全老先生,我觉得你才是大错特错吧!”

    “我大错特错?”全向宁指着自己,觉得孟子涛颇为可笑,自己都解释的这么详尽了,孟子涛还能找出反驳的理由?

    孟子涛也不理全向宁表情,指着画作就开始自己的讲解:“诚然,我也认为这幅画确实和真迹很像,但假的真不了,从几个方面就能看出这幅画并不是真迹。”

    “首先,高翔他画树枝,常用双钩技法,树叶或圈或点,墨色清润,简洁却不失生动之感。然而,这幅画中的树枝画法,只不过形似,根本达不到神似……”

    还没等孟子涛说完,全向宁就打断了他的话:“你说达不到神似,就达不到神似?难道全凭你一张嘴就能定夺?”

    孟子涛轻蔑一笑:“某些人还说自己是前辈,居然连基本的礼貌都不懂,话都不让人说完,也称的上是前辈?”

    “哼!”全向宁冷哼一声:“我到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子丑寅卯来!”

    “就怕到时你狡辩。”孟子涛冷笑着回了一句,接着说道:“一幅山水画作品的好坏,不是用‘像’或‘不像’来衡量的。因为我们讲国画是艺术,艺术就是要有艺术美,不可或缺。”

    “因此,我们衡量一幅山水画作品的好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