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宝生涯-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残损的陶瓷有没有收藏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如果是一件晚晴、民国的民窑,完整的也就是一二万、几千块钱,残损了还有什么价值?即便是一件光绪帝官窑,坏了几大块,还能值多少?
而对钧瓷来说,毕竟属于名窑品种,而且这只三足洗也是可圈可点,就算断了一只底足,也还是十分珍贵的,只不过,现在陈钟锋不知道这只断了的底足,到底是原装货,还是仿制的,如果是后者整体价值无疑要更低一些。
李惠本来还觉得这事肯定完了,听陈仲锋这么说,她心里一喜,嘴上含糊其词地说道:“不知道你能出多少钱?”
“我们先商量一下……”
陈仲锋和孟子涛走到一旁,询问道:“孟哥,这底足到底是不是原装货啊?”
“我看多少有些问题,不过这里灯光太暗,我看不太清楚。”虽然异能已经给出了结果,但孟子涛觉得自己还是表现得正常一些比较好。
陈仲锋说道:“孟哥,我相信你的判断,既然这样的话,你觉得我多少拿下来比较合适。”
孟子涛想了想,说道:“百万以内吧,不过我觉得比较困难,说句不谦虚的话,这东西虽然骗不了我,但别人就不一定了。”
“不管怎么样,试试吧。”陈仲锋点了点头,回头就去跟李惠说,他愿意八十万买下这只三足洗。
不过,李惠却坚决不同意,讨价还价了半天,最低只能压到两百五十万。
“我如果同意,那就是真真正正的二百五了!”陈仲锋心里嘀咕了一句。(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七章 又见线索
价格谈不拢,陈仲锋也就放弃了打算,心里是相当的郁闷,昨天遇到一件自己喜欢的葫芦瓶有问题,今天遇到一只自己朝思暮想的钧瓷同样也有问题,自己难道是没有得到珍瓷的命吗?
“再这样,我就去拍卖会上买去!”陈仲锋心里发起了狠。
带着郁闷的心情,陈仲锋就准备告辞,这时,李惠却突然开口,询问陈仲锋对玉壶春瓶有没有兴趣。
陈仲锋闻言马上就想到了,那只据说是段谅真花了五十万,捡漏的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据说能值四五百万。
要说,陈仲锋对此不动心,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刚才的事情,让他心里多少有些阴影,心里又有些抵触。
看到陈仲锋有些犹豫,李惠说道:“陈少,你放心好了,那只瓶子好多人都看过的,肯定不会有问题的。”
陈仲锋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就看向了孟子涛,孟子涛表示没意见。
于是,陈仲锋就同意了:“我只有一个要求,换个环境。”
李惠不是商人,脸皮还没厚到一定的境界,听了这话,多少有此尴尬,说道:“那只瓶子我也不想带过来了,生怕路上出了意外,你们到我家去看吧。”
大家对此事没有意见,于是店家开车带着李惠,大军驱车跟在后面,这样过了十分钟左右,他们来到一个小区。
停好车,大家跟着李惠来到家里,段谅真的父母并不住在这里,他们的孩子住校,所以家里比较冷清。
“你们先坐一会,我去把瓶子拿出来。”李惠招呼大家坐下,倒了茶水,就去把东西拿出来。
此类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亦称“三友瓶”,乃仿明官窑而作,为明清官窑的经典品种。
其腹部饰青花芭蕉竹石图案。栏杆於四周环绕,芭蕉和兰竹生於奇石之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颈部绘一周蕉叶纹,肩部饰卷草纹和如意云头纹,底端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纹,足墙外环饰草叶纹。底部双圈内有青花“大清雍正年製”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器造型规整,线条流畅优美,胎质纯净细腻,烧结坚质,纹饰构图疏密得宜,描绘细致生动,青花发色深沉,色调幽雅明艳,竹石芭蕉纹意境清雅,颇具水墨韵味,在官窑瓷器相对程式化的纹饰体系中独树一帜,看起来,应该像是一件真品之作。
然而,熟悉的画风,熟悉的青料,孟子涛哪还不明白,这是谁的杰作?
先前从魏洪良那得到的线索要断了,孟子涛以为可能很难找到那位制瓷人了,没想到柳暗花明,居然在这里找到了线索,这让他心里十分高兴。
想到这,孟子涛跟大家打了声招呼,就站起身来,给郑宗先打了电话。
郑宗先听说孟子涛居然无意中又得到了线索,高兴之余,心里多少有些犯嘀咕,先前得到的一些关键线索,就是孟子涛那得来的,现在眼见线索要断了,孟子涛又发现了一个,难道孟子涛是那个制瓷人的克星?
挂了电话,孟子涛又回到座位,只见陈仲锋拿着玉壶春瓶,又好像花痴一般了,这让他暗笑了一声:“这回又要失望了。”
过了片刻,见大家看得差不多了,李惠问道:“怎么样,这只瓶子不错吧,我也不要多,四百万就算了,要不是谅真出了事,肯定不可能这么便宜的。”
看到李惠一幅你们捡了便宜的模样,孟子涛说道:“李女士,这只玉壶春瓶,你还是拿回去吧。”
本来,陈仲锋都有些垂涎三尺了,听了这话,整个人都呆住了,李惠和她的表哥也好不了多少。
李惠回过神来,声音都高了几分:“你说这只瓶子有问题?”
孟子涛说道:“这事仁者见仁,我觉得还是不要争辩的好。”
其实,孟子涛之所以不想说,一来是不想多废口舌,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让这类高仿传播出去,免得引起恐慌。
李惠一脸严肃地说道:“不行,这事无论如何你得给我一个解释!总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孟子涛看到李惠有些不依不饶,而且其他人也都对他的判断十分好奇,孟子涛没办法,只得挑了几个,常人比较容易理解,又不会引起猜测的理由,解释了一遍。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李惠有些傻傻地看向了店家,店家轻轻摇了摇头,意思不言而喻。
李惠有些傻了,她完全没料到居然会是这样的结果,半天说不出话来。
“捡漏捡漏,一天到晚就知道捡漏,捡个屁的漏啊!”李惠回过神来,就开始破口大骂了起来。
店家劝道:“惠,别生气了,妹夫也不是故意的,这样的高仿,就算是我也会吃药的。”
李惠哽咽着说道:“你别为他说话,他说到底,还不是自己贪心,五十万啊,就这么没了!”
看着表妹泪流满面,店家也只能好言相劝,总算把李惠的情绪稍稍稳定了一些,说道:“这只瓶子的事情,咱们一会再商量,关键现在要给谅真凑钱。”
“让他呆里面一辈子吧!”李惠话虽然这么说,不过还是起身,又回去拿了几个样东西出来,最显目的是其中一座供盒。
供盒是供养法器,用来作盛放供品供奉神灵的器具。此件供盒造型规整庄重,分为三层,上台为盖顶,扁圆状;中台为盒身,五层;下台亦可盛物,器身上雕刻有繁缛纹样,工艺细腻精湛。
下台呈六角形,束腰处刻有“般若相敬用,爱月居士”、“和硕庄亲王恭进”。据文献记载,般若相,又名“法林寺”,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六景。爱月居士是圣祖第十六子和硕庄亲王允禄。般若相是避暑山庄内最早修建的寺庙,当年皇帝、嫔妃们常来此拈香礼佛。这件供盒应是当年和硕庄亲王允禄来般若相礼佛时进贡的器物。
此件供盒上台和中台均为砗磲雕刻而成。砗磲乃佛家七宝之首,与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和珍珠称为“佛家七宝”,常常陈设在佛堂神桌之上。下台为象牙雕刻,质量优良。此件法器雕刻工艺精湛,选材考究,应是清雍正时期宫廷造办处所制。(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章 赤珠
陈了供盒之外,李惠还去拿了两件玉器,以及两件瓷器,经孟子涛鉴定,都是真品,不过除了供盒价值十八万之外,剩下的玉器和瓷器,加起来不过价值三十万。
最后,双方一番讨价还价,以四十五万成交,其中瓷器都归陈仲锋,玉器和供盒归孟子涛。
去小区不远处的银行转了账,孟子涛他们就坐车离开。
车上,陈仲锋说道:“其实,这五样东西,我都见过?”
孟子涛闻言有些奇怪:“那你以前怎么不买?”
陈仲锋说道:“我不是不买,关键原先的主人,要的价格太高了,像我这样的人都受不了,更别说别人了。”
孟子涛听了这话有些想不明白:“照你这么说,他怎么会把东西卖给段谅真呢?”
陈仲锋说道“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原来,东西的原主人名叫苏宏,他原先也是做的古玩生意,而且生意还不错,结果,去年的时候,他买彩票中了大奖,于是生意也不做了,还迷上了赌。
赌这东西,多少钱都能败光,苏宏也一样,没几个月功夫,从百万富翁变成了欠了一屁股的债,最后只能把原先的藏品卖了换钱。
当时,陈仲锋也听到了消息,想去购买,结果没想到,苏宏把他当成是冤大头,于是,陈仲锋一气之下就没购买,没想到最后却落到段谅真的手中。想来以段谅真的性格,当时肯定是死命压价。
听了陈仲锋的讲述,孟子涛心里有些感,陈仲锋的运气真不太好,不然的话,就有一件异宝收入囊中。
当然,东西藏得很隐秘,想要发现,如果不像孟子涛那样,依靠异能,想要发现异宝,需要十足的运气才行。
正聊着天,孟子涛接到了郑宗先的电话,说是卖家的情况有些复杂,要请孟子涛过去看一下。
挂了电话,孟子涛就把郑宗先说的地址告诉了大军。
这时,陈仲锋轻咦了一声:“孟哥,你认识这个住址的主人吗?”
孟子涛回道:“不认识,只是这家伙犯了事,我去看看。怎么,你认识这人?”
陈钟锋咬牙切齿地说道:“当然,这家伙化成灰我都认识,那只汝瓷就是从他那买的!”
孟子涛有些惊讶,但又在意料之中,看来,那件汝瓷很有可能也是那个制瓷人的杰作啊!
孟子涛问道:“你能不能仔细说说他的事情?”
陈仲锋说道:“这人叫郭冬宇,其实我对他了解的也不太多,只知道他是我们本地还算有名的收藏家,家里的藏品众多,许多都是十分珍贵的国宝级别的文物。只不过,他为人比较神秘,说是以藏养藏,但在本地卖出的东西屈指可数,买的也不多。”
说到这,陈仲锋也觉得有些不对:“咦,这么一说,这家伙好像真有些神秘啊!他的钱和藏品都是哪来的呢?”
说到这,他就向孟子涛看去:“孟哥,他到底犯的是什么事啊?”
孟子涛说:“主要是走私、贩卖出土文物,而且量相当大。”
陈钟锋讶然道:“不是吧,我对郢都做这方面生意的,也还算熟悉了,根本没听说过,这家伙也做这种生意啊!这家伙隐藏的可真好!”
孟子涛说笑道:“说起来,这事还要谢谢段谅真,不然国家肯定损失大了。”
陈仲锋问道:“怎么说?”
孟子涛说:“现在发现他家里有只刚刚出土没多久的鼎,光铭文都有上百个,你说有多珍贵?”
陈仲锋瞪大了眼睛:“不是吧,这种东西他都敢搞出来?”
孟子涛说:“他只是负责转移的人,算是比较重要的负责人吧。”
陈钟锋对此有些感慨,接着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一会我能去吗?”
孟子涛笑道:“如果走漏了消息,你可是要负责的。而且实话告诉你,刚才跟你说的事情,暂时最好不要传播祟出去,不然的话,我可救不了你。”
陈仲锋表情有些凝固:“我说孟哥,这事既然不能说出去,你干嘛还告诉我?”
“这不是你自己问的嘛。”孟子涛揶揄一笑。
陈仲锋说:“那你完全可以不告诉我吧。”
孟子涛笑了笑,说:“行了,也没那么严重,不过暂时还是不要跟别人提起这事。”
“我一定守口如瓶。”陈仲锋连连点头,虽然他知道孟子涛应该是在开玩笑,但他手里也有一些来历不明的藏品,他可不想为自己惹来麻烦。
车子停靠在一处别墅小区门口,三人接连下了车,孟子涛跟陈仲锋告了辞,就带着大军向站在小区门卫处的郑宗先走去。
郑宗先先打了声招呼,问道:“孟老师,你和陈仲锋认识?”
“对啊,他有什么问题吗?”孟子涛问道。
郑宗先带着两人走进小区,说道:“他到没什么问题,不过他的一位大伯你如果见到的话,最好小心一些。”
“你说的是陈相仪?”孟子涛问道。
“对,就是他,你们已经见过面了?”郑宗先讶然道。
孟子涛把先前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说道:“我看他这人慈眉善目的,难道很危险?”
郑宗先郑重地说道:“这世界上,面目可憎,但心地善良的人不少,反过来也是一样,你不知道,陈相仪年轻的时候,有个绰号叫做灰狼,既狡猾又阴险,不然的话,他也不可能从当初一场变故中活下来,所以你千万别被他的容貌可骗了。”
孟子涛点了点头,能从那样的环境活着出来,并且成为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幸存者,肯定不会那么简单的。
“郑哥,你说的变故,是不是他们盗斗的事情?”
“对,这事你也知道啊?是不是陈仲锋告诉你的?”郑宗先问道。
孟子涛点头称是:“这事有过调查吗?”
郑宗先说道:“死了那么多人,哪怕他们陈家不报案,你说能隐瞒的了吗?不过,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具体不是我调查的,不过我正好看过卷宗。”
孟子涛对此事也很好奇,问道:“我能知道这件事情吗?”
“当然可以,这件事情保密等级不高。”
郑宗先说道:“据陈相仪说,他们应该是他们中了一种诅咒,不过据调查,所谓的诅咒应该是他们中了一种不知名的剧毒,由于陈相仪和另外三个人在后面,再加上他以前吃过一种异果,体内对这种剧毒有抗体,所以才幸免于难。”
“当然,这只是我能看到的一种解释,我认为,如果是剧毒的话,还是有些事情不能解释,具体的,你可以自己查找资料。”
孟子涛问道:“我去哪里查找资料?”
郑宗先笑道:“等你经过了考察期,就会知道到哪里查询了。”
听郑宗先这么一说,孟子涛对自己所在的这个部门,越来越好奇了,也希望自己能够早日成为正式成员。
郑宗先带着他们走进一幢别墅,接着又带着他们来到地下室。
走进地下室,一股出土文物夹杂着怪味的气息扑面而来,特别是孟子涛现在五观很敏锐,就算他戴上口罩,都差点把他熏的眼泪直流,调整了好一会,他才恢复过来。
此时,地下室内已经有多位工作人员,他们在有条不紊地清点和整理着房间内的文物,而这些文物,一看就知道,是刚刚出土不久的,有些文物上的泥土都还是潮湿的,其中最显目的,就是位于门口的一只青铜鼎。
这是一只方鼎,尺寸硕大,足有四五十厘米高,器身方正,造型雄阔,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此物沧桑、厚重、古拙的气息,让孟子涛一下就沉迷其中。
综观各式高古青铜器,方鼎当属极罕,如此器型之陶具始制于二里头时期,至二里岗时期,相近器型之青铜器亦始现,并且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商周二朝用方鼎于祀神祭祖,方鼎之拥有权似乎管制甚严,有分别上下贵贱之意。李西兴论述,西周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士三”,至于百姓,根本没有鼎的资格。
如本品般尺寸硕大而纹饰瑰丽的方鼎,多见于诸侯王等皇室贵族之墓。
孟子涛仔细观察,如痴如醉,这一看,就足足过了一个多小时,这才有些意犹未尽地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关节。
孟子涛注意到站在旁边的郑宗先,有些歉意地说道:“郑哥,真是抱歉,让你久等了。”
郑宗先笑着表示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不是我有事情要处理,肯定也会像你一样仔细欣赏的。对了,这件东西对不对?”
孟子涛笑道:“当然是真东西,我认为制作时期应该是在商晚期,不过,上面的铭文我不太熟悉,你只能请别人来破解了。”
郑宗先高兴地说道:“明白,等这件事情了了,我们会请专家破译的。对了,其剩下的东西,还请你能够帮忙看一下,珍贵的文物需要清理出来。”
“分内之事。”孟子涛笑着应了下来,接着就开始分类整理,这种别人眼里枯燥乏味的工作,对喜爱古玩文物的他来说完全是一个欣赏学习的机会。
分拣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文物,郑宗先又来跟孟子涛说,说是这里的东西,要暂时封存。
孟子涛有些奇怪:“怎么突然又要暂时封存了?”
郑宗先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怎么上面突然给了这么一个命令,不过反正现在时间也晚了,咱们先回去吃饭,休息一下,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说吧。”
“好吧。”孟子涛虽然想不通,但既然是上面下达的命令,肯定是有什么考虑的,他也只能接受,正好,他也急着想要想出供盒里面的异宝。
“对了,关于那个制瓷人,郭冬宇有没有说出来?”
郑宗先摇了摇头:“他现在准备顽强到底,一点信息都不透露,暂时也拿他没办法。”
孟子涛对这方面也没什么建言,说道:“有什么消息,还要麻烦尽快通知我。”
“应该的……”
吃了晚饭,孟子涛和大军回酒店休息,期间,孟子涛也给郑安志打了电话,跟他说了这件事情。
也没有拿出供盒,把最上面一层拿了下来,上面类似于塔顶,孟子涛的目标正是里面。
只见孟子涛拿起一把小刀,在里面拨弄了一下,没一会一个片状物就被他弄了下来,接着就从中滚出了一颗红色的珍珠一样的东西。
孟子涛皱着眉头仔细打量了一番:“珍珠?对了,是赤珠!”
赤珠属于真珠中的一种,佛教七宝之一,即赤真珠,只是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有些说法之中,七宝不包括真珠在内。
《大智度论》卷十云︰“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佛地经论》卷一云︰“赤虫所出,名赤真珠,或珠体赤,名赤真珠。”
真珠普通的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则指珠之稍带赤色者。纯赤色之真珠极其难得。梵语钵摩罗伽,华言赤真珠。佛地论云:赤虫所出。大智度论云:此宝出鱼腹、竹中、蛇脑中,其色明莹,最为殊胜,故名为宝。两段记载充分的表明了,赤真珠明显的不是现在所谓的红色珍珠,而是另有它指。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地经论》的赤虫指的是什么。赤,有很多种意思。通常的是说赤就是红色,但是他还有其他的意思,包括光(赤族:杀光一族),露(赤膊、赤脚)忠诚等等,此外它在古代还有一个更为明显的意思,也就是南方的意思。因为赤也代表了是南方的颜色。
所以,佛经里指的赤可能就是指南方。虫,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hui,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虫”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这个是汉语字典中的解释,说明了,虫字原来是代表了一种蛇,也就是虺蛇,在现代叫做蝮蛇。但是也有泛指蛇的意思。
同时虫字也有鱼的意思。那么这些文字证件也许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文字会随这时间变化产生不同的意思。也许这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在《佛地经论》只说了赤真珠产于赤虫而《大智度论》却说了三个物种(鱼,蛇,竹),可能就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而产生了问题。(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九章 内鬼
有人可能觉得不相信,鱼或者蛇的身体里会有这种东西吗?
其实这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像牛黄、马宝、狗宝这三宝,以现代医学的解释,不就是身体内部的结石吗?古人不认识,在描述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夸大其词。当然,牛黄等三宝也确实很有功效。
以三宝的情况来理解,鱼和蛇的身体里会有结石其实也是有一定机率发生的。
就比如,孟子涛小时候杀了一条青鱼,还在鱼肚子里找到过一块像白石头一样的东西,他当时没有多想,就直接扔了。
后来,孟子涛跟父母提起过这件事情,徐萍猜测,这东西可能是鱼宝,再想寻找,却已经不知道到哪去了,当时孟子涛还很是后悔了一阵。
至于说,蛇身体里面会不会有结石之类的东西,几年前也有相关的新闻,说的是,一位老中医花了30元钱从一农人手中买了一条菜花蛇,当天中午,用蛇肉招待客人。因当地人有将蛇苦胆做成“蛇胆酒”饮用的习惯,他将蛇胆撕破,放出胆汁,只听酒杯“当”的一声。
老中医还觉得奇怪,他把蛇胆酒倒在另一个杯中,突见杯底有一颗晶莹透明、比豌豆略大的珠子。
当时记者去看,发现这颗“蛇珠”洁白浑圆,通体明净,用手触摸如钢球般坚硬,那位中医还说将请专家和医学权威研究和鉴定,以便作出科学的解释。
不过,这个新闻没有后继,也不知道那颗“蛇珠”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管怎么说,由这些事例可以证明,鱼和蛇里面确实是可能生出真珠,至于竹子里面生出真珠,孟子涛没见过也没听闻过,到是竹米,确实有存在。
一般来说,竹子极少开花,因为竹花过后,竹林就会成片死亡。它的花小而洁白,近前去闻,还有点淡淡的清香。竹花开过后,便结成竹米,即竹子的种子,这是竹子延续后代的最传统的方式。
竹子一般要在50—100年时才会有开花现象。竹子开花,也就意味着它生命的枯竭,只有留下种子再度繁殖,但并不是所有竹子开花都可结出竹米。竹子开花结实是较为罕见的现象,因此史书常将此记载。
因为竹米不易得到,所以被抹上一层神秘色彩,传说中竹米是凤凰之食,古代有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之说。
而且,竹米颜质在《太平广记》中有描述:“其子粗,颜色红,其味尤馨香。”
乍一听,看着和赤珠的描述有些相像,不过到底是不是赤珠孟子涛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赤珠这东西,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也没有实物被人发现,但孟子涛还是相信,自己手中的赤红色的珠子,正是传说中的赤珠,谁叫异能有反应呢。
孟子涛拿着赤珠细细打量,只见其通体赤红,却又给人一种晶莹剔透的感觉,好像红色的果冻一般,很是赏心悦目。
不过,珠子的质地摸起来和新闻中说的那颗珠子差不多,坚硬如卵石,另外,还有一丝丝凉意从中无时不刻的钻进自己的手中。
孟子涛细细体会,惊讶的发现,这丝丝的凉意,根本就是一种灵气。
本来,他还是有些奇怪,这颗赤珠为什么没有给自己提供大量的灵气,但反而增加了一次观宝(孟子涛给异能学习技能的能力起的名字)的机会。
现在他明白了,并不是赤珠提供不出大量的灵气,而是方式有所改变,是在每时每刻释放着,而且这点灵气,对任何人来说都应该没什么负作用,男女老幼都可以佩戴。
而灵气可以改善人的体质,也就是说,赤珠完全是天材地宝级别的宝贝,可以说,每个人都会眼红。
孟子涛啧啧惊叹了一阵,接着就开始思考起来。
他首先想到了那颗月华珠,当初它的灵气一瞬间完全涌入了他的身体,结果灵气枯竭之后,马上就变成了一堆粉末,但粉末还能够产生神奇的疗效,可见,它应该也是一件天材地宝。
孟子涛此时在考虑的是,月华珠灵气枯竭之后的变化是怎么回事,既然这样,古董里的灵气吸收完了,怎么对古董都没什么影响呢?
孟子涛思索了片刻,想到了一个答案,他认为应该是两者的灵气种类不同,具体来说,古董里的灵气其实是日积月累生成的,只是一种附加的产物;而这种天材地宝的核心就是灵气,没了灵气,当然就会消散。
另外,玉石这类东西,应该属于两者之间,像他如果吸收了玉石器中的灵气,玉石器也会有所变化,不过差别很细微,如果不是非常仔细地观察的话,基本看不出来。
思考了这个问题,孟子涛又把赤珠把玩了一番,就把赤珠收起来,对他来说,这种东西,只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父母那边有月华珠的粉末和灵液,对赤珠可有可无,因此他准备把它做成饰品送给何婉奕,到时有了一定的遮掩,也不怕别人看出这就是赤珠。
把供盒收好,孟子涛准备去洗漱,这时,手机响了起来,他拿起一看,是郑安志的来电。
孟子涛接起电话,听师傅一开口,就有些傻了:“什么!那个人其实是寻灵卫的人?”
此时孟子涛才明白过来,怎么整理了三分之一,就下达了收工的命令,原来对方根本就是内鬼。
郑安志感慨道?:“是啊,多亏你把这件事情通知了我,要不然的话,很可能被他们得逞了。”
孟子涛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他以前根本没有料到,寻灵卫的势力居然这么强大,连自己这个部门都有渗透,更不论别的部门了。可以说,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要面对的是个什么样的庞然大物。
就听郑安志接着说道:“子涛,这方面你也不用太担心,这些年我们对寻灵卫的渗透有了充分的防备,虽然还是有一些个别的情况发生,但总体的情况,还是非常好的,至少在近十年之内,咱们部门,没有发生过今天这种情况。”
“当然,也正是因为时间太久了,让大家的警惕心淡薄了,所以才让寻灵卫的人钻了空子,接下来,就要进行排除清查了,不过,这暂时和你没关系,你安心做好你的事情的事情就行了。”
孟子涛表示明白,接着问道:“那个人有没有透露寻灵卫的一些信息?”
郑安志说道:“他已经服毒自尽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