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宝生涯-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从表面的包浆等方面来看,这块玉牌应该是清晚期所作。

    “这是什么诗来着?”

    孟子涛感觉这首古诗很熟悉,绞劲脑汁才回想起来:“对了,这是李白的《送杨山人归嵩山》,等等……”

    孟子涛脑中突然灵光一闪,这里的“杨山”,是不是就是先前宝藏线索中,没有用到的那个提示,“杨山”?

    想到第六感给自己的提示,孟子涛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不过,诗名中其实说的不是杨山,而是杨山人,指的是姓杨的隐士,如果真的是跟自己的想的那样,其实宝藏线索中,其实指的是嵩山?

    “杨山和嵩山,这个跨度也太大了吧?”孟子涛对此很疑惑,觉得就算是自己想的那样,其中肯定还有其它线索,不然跳跃实在太大了。

    当然,不管怎么样,这块玉牌肯定要买下来。

    正在这个时候,于为刚喊话道:“子涛,快来帮我看看这两套茶具。”

    孟子涛拿着玉牌走了回去,掌柜就先跟他介绍了一下两套茶具的特点,其中一套普通一些,适合新人使用,另一套比较高档,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孟子涛的意思是,先买一套普通的,万一于为刚对此不感兴趣,也不会有多少损失。

    不过,于为刚反复强调,自己是真喜欢点茶这门茶艺,如果两套茶具价格不贵,他就准备全买下来。

    掌柜听说于为刚准备全都买下来,也十分高兴,最后两人讨价还价,以两万块钱成交。

    接下来,孟子涛和掌柜商量了一下,以五千块钱的价钱,买下了那枚玉牌。

    “哎,你说我要不要买一把紫砂壶啊?”趁着掌柜打包的中间,于为刚小声问了一句。

    孟子涛有些奇怪地问道:“你怎么又想起买紫砂壶了?”

    “嘿,这不是想附庸风雅嘛。”于为刚嘿嘿一笑,接着说道:“反正紫砂壶这东西,就以现在的行情,应该不会贬值吧?”

    “那得是名家的紫砂壶才行,不然也升不了什么值。”

    于为刚说道:“那就买把名家的,我只是放在办公室里,也不用太好。”

    说到这,他就对着掌柜问道:“掌柜的,你这里有没有性价比比较高的紫砂壶?”

    孟子涛闻言有些无语,哪有这么问的。

    掌柜也笑了起来,说:“你是想买名气不大,但做工不错的紫砂壶吧?”

    于为刚连连点头道:“对对对,不知道你有什么好推荐的?”

    要说,就于为刚这样说话,行里人一看就知道是卖家最爱的棒槌,如果换作是别人,非得以次充好,或者开出高价来不可。

    不过,这位掌柜做生意还算规矩,给的基本也都是实价,当然,可能和孟子涛在场也有一定的关系。

    掌柜从柜台下面,拿出一把紫砂壶放到了桌上,介绍道:“这是程寿珍制作的汉扁壶,应该符合你的要求。”

    汉扁壶式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万泉氏所创作,是受到曼生壶式影响后衍变而来,后又有程寿珍根据前人的经验反复造化、精练而创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经典造型汉扁壶,与他所创的掇球、仿古构成具有代表性的“寿珍三式”。

    这把壶就是汉扁式,壶体扁圆,壶腹圆润渐收于底,肩部折线圆棱,口与肩平顺斜倾。微隆平盖,盖缘呈反弧线,壶钮形状与壶身相似,富有张力的圈鋬向外张扬,流嘴侧肩与壶鋬所形成的流线相互贯通,流畅有力,点、线、面谐调,刚柔相济。

    壶肩陶刻装饰铭文,壶盖、壶把和壶底,都刻有铭文,孟子涛仔细鉴别,应该是程寿珍制作的真品。

    说起来,程寿珍也算是近代比较有名的制壶大师了,他的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不过可能因为一生多产的关系,所以他的作品价格算起来并不怎么高,当然,价格和作品的优劣也有关系。

    于为刚见孟子涛示意自己可买,就和掌柜讨价还价,价格到也不高,最后以一万八成交。

    走出店铺,孟子涛笑问道:“今天还有什么要买?”

    “没了,我又不像你这么财大气粗,就我今天这个花费,被我老婆知道了,非得骂我不可。”

    说到这,于为刚回头对着旁边的老松说道:“老松,今天的事情可别告密啊!”

    老松无语道:“在您眼里,难道我就是专门告密的小人?”

    “开个玩笑嘛。”于为刚嘿嘿一笑,接着对孟子涛挤眉弄眼地说:“我说子涛,刚才那块玉牌,你是不是捡漏了?”

    “捡什么漏?”孟子涛有些讶然。

    老松勾肩搭背地说:“嗨,你对我还瞒着啊,如果不是捡漏,就你这身家,会买几千块钱的玉牌?”

    孟子涛有些哭笑不得:“我是觉得对眼,所以才买的。再说了,我买个几千块钱的玉牌玩玩,总没什么吧?”

    “真没捡漏?”

    “当然没捡漏了,这年月又不是十年前,哪有那么多漏可捡?”

    孟子涛摊了摊手,心道:“看来这捡漏的事情不能多说了,总不能老拿运气说事吧?对自己了解的人到还好说,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人,肯定会多想。以后还是能隐瞒就尽量隐瞒吧。”

    “别人捡漏可能会奇怪,你捡漏我是见怪不怪了。”于为刚笑道。

    孟子涛笑着摇了摇头:“我还想说,你捡漏了呢。”

    “我捡漏?”于为刚愣了愣,惊喜地说道:“刚才买的什么东西捡漏了?”

    “那把紫砂壶。”孟子涛说道。

    “怎么说?”于为刚连忙问道。

    孟子涛说道:“你这把紫砂壶应该能值三万左右。”

    于为刚惊喜道:“真的啊?”

    孟子涛说道:“废话,这事我还能骗你?你别现在拿出来,不方便,咱们找个地方再说。”

    于为刚迫不及待地说:“快走……”

    三人来到不远处的一家餐厅,要了一个包间,于为刚就把紫砂壶拿了出来。

    孟子涛说:“辨别紫砂壶的好坏,主要看六个方面,分别是泥、形、工、火、用、纹。”

    “泥,是指紫砂壶的胎质。紫砂泥有精、粗、优、劣之分。使用优质的紫砂泥烧制出的紫砂壶,色泽温润、古雅淳朴。这样的紫砂壶,只要使用得法,很快就可以养出珠玉般的光泽。”

    听到这,于为刚盯着自己的紫砂壶说道:“我这把壶的色泽确实像你说的,色泽温润、古雅淳朴,而且光泽也不错,是不是就是用好的紫砂泥制作的?”

    “是的,应该是用的精泥,而且养护的也很好,这两方面都给整把壶加了不少分。”

    孟子涛接着说道:“咱们接着说,形,是指紫砂壶的器形。从器形的角度对紫砂壶艺术品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器形的独创性、文化含量、艺术传达手法等方面,要求紫砂壶在使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上相统一,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

    “工,是指紫砂壶做工的好坏,紫砂壶的每一个部位都要靠点、线、面的组合来完成,包括壶式、壶盖、壶嘴、壶把、底足、壶钮等。”

    “根据紫砂艺人对制壶的要求,点该圆时要圆,该方时要方;线该直时要直,该弯时要弯;面该光时要光,该粗糙时要粗糙,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制作,不能有半点马虎。比如,壶嘴和壶把要在一条直线上等,这些都是‘工’的要求……”(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四章 偶遇车祸

    孟子涛继续解释道:“剩下的,火,是指紫砂壶的烧成质量;用,是指紫砂壶沏茶的功用;纹,是指紫砂壶上的装饰,主要指题铭、刻画、印款,这方面,主要看题铭内容是否文雅,书体和题字的布局是否得当,镌刻的刀法是否齐等都是评估要点。”

    “而这把紫砂壶,在这六个方面,都十分出色,再加上前主人保养的好,价值三万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听了孟子涛的解释,于为刚眉开眼笑,拿着紫砂壶左瞧右看:“没想到,我居然也捡漏了,嘿嘿!”

    孟子涛并没有笑话于为刚,说实在的,他第一个捡的漏,才赚了两千块钱,当时也激动的不行,晚上作梦都笑醒了,表现比起于为刚还要不堪一些。

    于为刚突然抬起头来说;“我说子涛,你说我照着你说的,能不能也能捡漏?”

    孟子涛连忙驳斥道:“就你连古玩的基础知识都不懂,居然也想捡漏,我看你是傻了吧?”

    “嘿嘿,开个玩笑而已,别当真嘛。”于为刚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你别以为我不知道,每回你言不由衷的时候,就会摸自己的鼻子。”

    孟子涛瞪了于为刚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凡是收藏的人都存有‘捡漏’的侥幸心理。有漫长收藏经历的人,也无不捡过漏。你别看我捡漏确实多,但运气是一方面,捡漏还有一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拥有高超的能力。”

    于为刚笑道:“哎呀,你放心好了,我肯定不会傻呼呼地去捡漏的。”

    孟子涛说:“别嬉皮笑脸的,你知不知道,初入我们这行的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把希望寄托在捡漏上,偶尔捡到了一两件漏,于是就觉得收藏之门槛原来那么的低,几乎不用花大价钱就能得到好东西。”

    “这观点一旦生了根,收藏的歧途也开始了。便再也不会去碰价格高的东西,觉得不值。我以前就认识到这么一个人,他就是尝到了捡漏的甜头,就再也不去关注拍卖行高价的拍品,错误地认为去举牌竞拍是做冤大头,犯不着。你知道他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于为刚回道:“赔的倾家荡产?”

    孟子涛说:“不止这样,他跳楼了。”

    于为刚摆了摆手:“嗨,你放心,我肯定不会这样的,别的不说,老松在旁边也会制止我这么做。”

    “反正你要记得,捡漏是件偶然的事情,真正到代的好东西,一般是不可能便宜得来的。如果捡漏真这么容易,那大家还上拍卖会花那么大的价钱,拍下一件藏品干嘛,你说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孟子涛知道,于为刚有时候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过,由于是好友,他还是忍不住再提醒了一句,如果于为刚还要往下跳,那他也没办法了。

    于为刚说道:“你说的对,我肯定听你的意见。”

    接下来,他们喝茶聊天,晚上又去逛了逛夜景,老松就把孟子涛送到了宾馆。

    …………

    第二天,到了约定的时间,孟子涛和元林汇合,乘坐火车出发前往剑州。由于还没有开通高铁,两人坐了十多个小时的车,才到达剑州,到了那里,已经是凌晨了。

    元林叫了一辆出租车,把他们送到早就预订好的宾馆。

    一觉睡到大天亮,两人一起去吃了早饭,孟子涛问道:“接下来,咱们去哪里去见你说的那个人?”

    元林有些尴尬地说道:“他说等我到了,打电话给他,早上我打了,不过没人接,我现在再打一下。”

    说完,元林就拿出手机拔打了电话,等了好一会,都快觉得可能又没人接的时候,总算有人拿起了电话,正是元林说的那位老人。

    通话间,元林要了笔和纸,记下了一个地址,又反复确认了,这才挂了电话。

    “问清楚了,他让咱们去一个叫西庄的地方。”元林把纸条递给孟子涛。

    孟子涛看了一下,又用手机查了地址:“这个地方可不近,咱们坐车去得两个小时吧。”

    元林看了一下手机:“还真够远的。”

    孟子涛说:“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快走吧,到了那正好赶上吃饭。”

    “嗯……”

    叫了一辆出租车,谈好了价钱,就往目的地驶去。

    一路上,两人聊了会天,就开始闭目养神起来。

    路途行驶了一大半,正在闭目养神的孟子涛,突然听到“呯”地一声巨响,紧接着,司机就急踩刹车,惯性的影响下,孟子涛的身体往前一冲,头撞到了前坐的坐椅上。

    另一边的元林也不比孟子涛好到哪去。

    突然的变故,把孟子涛和元林都给吓了一大跳,连忙朝前方看了过去,发现原来是一辆渣土车失控,撞到了对面的拖拉机上,两辆车子都翻了身,车上的货物撒了一地。

    而且,好巧不巧的是,渣土车上装的是石块,在撞机的过程中,有一块飞了出去,砸到了另一边骑摩托车的驾驶员头上,好在他带着头盔,不然很可能砸的是头破血流,就算这样,也够他受的,脑子一阵迷糊。

    好在,驾驶员反应也快,并没有让摩托车失控,停在了路边。坐在他身后的乘客,呆愣了片刻,一边询问驾驶员有没有事情,一边焦急万分地拿出手机,拔打急救电话。

    孟子涛指着拖拉机的方向,说道:“那边好像在呼救,咱们下去帮忙救人。”

    这个时候,元林和司机都没有多想,连忙下了车,跑过去查看,却发现驾驶员卡在驾驶室里了,凭他们很难把人从里面救出来。

    这个时候,孟子涛也顾不上惊世骇俗,拿出工具,用尽全力,把卡住驾驶员的东西给撬开了,接着就把驾驶员从里面小心地拖了出来。

    “你们愣着干嘛,搭把手啊。”孟子涛对着旁边的元林和司机说道。

    “哦。”两人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连忙上前帮忙把人安顿好。

    “我去看看另外那个。”孟子涛跑到渣土车那边,却发现,渣土车司机已经伤重去世了。

    这时,元林在旁边焦急地喊道:“孟老师,这人出血太大了,怎么办?”

    孟子涛急忙跑过去,看到出血点是在大腿上,可能伤及了主动脉,他马上就使用大军教他的急救方法开始止血。

    一阵忙乱之后,情况总算得到了控制,不过,孟子涛发现,这人的情况有些不太乐观。

    “张师傅,现在看来,只能让您送一趟医院了,您放心,有什么损失我给您补上。”

    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少浮屠,现在这种情况,让孟子涛放着不管肯定是不可能的。

    司机摆了摆手:“不用,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

    “那事不宜迟,咱们快走吧。”

    孟子涛连忙抱起伤者,往出租车那边走去,元林和司机也都在旁边照应着。

    这个时候,摩托车的那位乘客,突然说道:“哎,那个人看起来好像是林喜叔啊。”

    摩托车驾驶员看了看拖拉机,讶然道:“好像确实是林喜叔的拖拉机,快,你过去确认一下。”

    乘客闻言急忙向孟子涛他们跑了过去,接着就大声喊道:“真是林喜叔!林喜叔……”

    元林制止他:“别喊了,你既然认识他,就给他家属打个电话,通知他们去医院。”

    “哦哦,我这就打……”乘客手忙脚乱地拿出手机准备拨打电话,突然反应过来:“对了,你们去哪个医院啊?”

    “我怎么知道哪家医院……”

    孟子涛打断元林的话:“你给他一张你的名片。”

    “嗨,我这脑子。”元林拍了拍脑子,接着把自己的名片,递给了那上乘客:“给,让他们打我电话,就这个伤势,我看可能要去市里的医院才行。”

    “好的。”乘客看了看名片:“元总,麻烦您了。”

    “没事……”元林挥了挥手,就和孟子涛他们一起,把伤者抬进了车里。

    孟子涛上了车,想到名字还没问,回头大声问道:“他叫什么名字?”

    “钱林喜。”

    “好的,记得尽快联系他的家属。”

    “我现在就联系。”

    好在,钱林喜身材不高,孟子涛也能坐的下,虽然挤了一点,不过为了按住钱林喜的伤口,也只能挤一挤了。

    接下来,就像元林说的那样,镇上的医院一看钱林喜的伤势这么重,根本就不接收,好在可以使用救护车,让钱林喜多了一分生机。

    孟子涛直接给了出租车司机一笔钱,结算了车费以及清洗费。司机本来不肯要清洗费,不过孟子涛也懒得啰嗦,硬塞给了他,接着和元林一起坐上了救护车。

    有道是帮人帮到底,到市里的医院,孟子涛又忙前忙后,等钱林喜被推进手术室,这才空下来。

    一个多小时后,钱林喜的老婆和大哥赶到。

    钱林喜的老婆名叫方叶琴,她一过来就焦急地问道:“我丈夫情况怎么样?”

    “医生还没出来,我们也不知道情况。”孟子涛说道:“不过,想来应该没多大问题吧,不然的话,护士肯定会出来通知家属了。”

    钱林喜的大哥钱林李说道:“这位兄弟说的对,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弟妹你不用太担心了。”

    话虽这么说,没有一个准信,方叶琴肯定放心不下,暗自祈求老天保佑。

    “还要请问两位贵姓。”钱林李问道。

    “免贵姓孟,孟子涛。”孟子涛把元林也介绍了一番,又把刚才事情的经过简单说了一下。

    “谢谢,谢谢!”方叶琴连声表示感谢。

    钱林李也感激地跟两人握着手:“今天的事情多亏了你了,要不是你们,我弟弟很可能支撑不到医院了。”

    孟子涛摆了摆手:“没什么,那种情况,能帮的肯定会帮的。”

    “对了,医药费应该是你们付的吧?”钱林李问道:“多少钱你说一下,这钱现在肯定要给你们的。”

    孟子涛拿出发票,说:“单据都在这里,你们看一下。”

    方叶琴看了发票,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孟子涛笑了笑:“对不起啊,我手上的钱不太够,我现在去银行取一下,还请你们稍等片刻。”

    孟子涛和元林都笑着表示没关系。

    接下来,方叶琴去取钱,钱林李留了下来。

    钱林李说道:“两位应该有事的吧?耽误你们了,真是不好意思。”

    元林说:“也不是什么急事,再回去也来得及。”

    钱林李问道:“你们要去哪,我叫辆车送你们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得知

    钱林李认真地说道:“这不是麻烦不麻烦的事情,你们救了我弟弟的命,这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心里都会过意不去。”

    孟子涛闻言再没有推辞,笑着答应了下来。

    钱林李拿出手机准备叫车过来,问道:“你们去哪?”

    “去西庄。”元林回道。

    “什么,你们要去西庄?”钱林李十分惊讶。

    “西庄有什么不对吗?”孟子涛问道。

    钱林李摆了摆手:“不是,我们就是西庄人啊!”

    “这么巧?”孟子涛和元林也都有些讶然。

    “可不就是嘛。”说着,钱林李还拿出自己的身份证,给孟子涛看了一下。

    元林笑道:“嘿,还真得挺巧的。”

    钱林李笑了笑,问道:“你们去西庄是准备拜访什么人吗?”

    元林想了想,觉得有人事先介绍一下情况,可以降低打眼的机率,问道:“彭阿东这个人,不知道你认不认识?”

    “彭阿东?”钱林李想了一会,恍然道:“你说的是老瓜吧?”

    看到元林显得有些疑惑,钱林李解释道:“他长得一张窝瓜脸,所以我们叫他老瓜。”

    元林点头道:“他确实是长了一张窝瓜脸。”

    钱林李迟疑了一下,问道:“元总,不知道你和老瓜是什么关系?”

    “算是生意上的合作关系吧。”元林并没有说出实情,毕竟彭阿东的东西来历可能有些不太光明,他能不说还是不说的好。

    钱林李马上说道:“冒昧地问一句,你们是不是做古玩生意的?”

    元林微微一怔,不过既然钱林李都猜出来了,他也就不再隐瞒:“我是古玩好爱者,钱先生,听你的意思,有好多人去找他买古玩?”

    钱林李说道:“多是挺多的,不过大部分人都被他给骗了。”

    元林一惊:“这么说来,这家伙真是‘埋地雷’的?”

    “埋地雷?什么意思?”钱林李问道。

    孟子涛把这个词的意思解释了一下,钱林李点头道:“对,这家伙就是个‘埋地雷’的,许多人,特别是外地的,都上过他的当。不过,怎么说呢,因为他儿子的缘故,他家到也有一些真东西。”

    “怎么说?”元林问道。

    钱林李说道:“他儿子就是电视上说的盗墓贼,反正吧,我劝你们,他的东西能不沾最好不沾,不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这样啊。”元林有些迟疑,好不容易来一趟,而且把孟子涛也都请过来了,难不成空手而回?

    “孟老师,您怎么说?”

    孟子涛说道:“我随便,你想去就去,不去也没关系。”

    “怎么,你们不会是专门过来的吧?”钱林李问道。

    元林点头道:“前几天,他给我打了电话,说是因为有急事,手上的东西想要处理掉。”

    钱林李说道:“说起来,老瓜家里最近确实出了一件事情,估计他还真得急用钱。”

    “出了什么事?”元林好奇地问道。

    钱林李哂笑一声:“还不是他的儿子嘛,自作孽被抓进去了……”

    原来,彭阿东的儿子彭木然这个土夫子,是自学的堪舆和盗墓手段,算是土夫子里面的独行侠,当然,他到也不是一直很独,有时候发现大墓,也会叫上朋友帮忙。

    前段时间,彭木然进山“寻宝”,在踩点过程中发现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墓,经过仔细查看后,他发现古墓已经被人盗挖过,只遗留下两块斑驳的石碑和两根石柱。

    两手空空的彭木然当即咒骂不已,但又十分不甘心这么回去,就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些墓碑和石柱上。

    彭木然查看了墓碑上的书法,以及石柱上的纹饰,觉得这些墓碑和石柱应该能卖不少钱,就想着把东西拿出去卖了。

    打定主意后,彭木然就打电话叫来了两名同伙,3人带着工具,费了好大劲终于将两块石碑和两根石柱搬到山脚下。随后,他们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准备将赃物运回他家。不巧,遇到了山下村庄的一位老年村民。

    刚开始,老年村民还以为这3名男子是在搬迁祖坟,好奇之下,就上前攀谈了几句,但在交谈时发现,3人神色慌张,且听出来口音和本地的不太一样,他十分警觉,瞄了一眼墓碑上的字,判断3人应该是盗墓贼。

    于是,这个村民连忙大喊了起来:“大家快来,这三个人是盗墓贼。”

    听到那个村民的喊声后,附近的村民立即围过去,抓住了彭木然和他的一名同伙,并扣下了墓碑和石柱,另外一名同伙则趁乱逃脱。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将彭木然他们和涉案物品带回派出所调查。经审问,两人认了罪。

    钱林李说道:“后来,彭家那个小子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五天,石碑和石柱也被送往文物部门鉴定,而且警察还在调查,前两天,还到他家去搜查来着,也不知道有没有搜到什么东西。如果还查出其它的东西,那小子肯定不止关十五天了,也许老瓜想要卖掉一些东西,去打点一下吧。”

    听了钱林李的介绍,元林想了想,对着孟子涛说道:“要不,咱们去看看?”

    孟子涛无所谓地说:“随你的意思吧,不管怎么样,我肯定会尽最大可能反你把好关的。”

    元林笑道:“有孟老师您在,我肯定放心。钱先生,我们去的话,不知道还有什么要注意的的?”

    钱林李说道:“这方面,我还真不太懂,而且老瓜这人油盐不进,村上人带去的,他根本不给面子,该多少还是多少,有时候,反而不能杀价,我也不好叫人带你们过去。”

    孟子涛想到了一件事情,问道:“钱先生,是不是现在警察对他家的东西盯的比较紧?”

    “对对对,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买明显是挖出来的东西。”

    钱林李连连点头,又拿出真人真事想要劝他们别去:“我有个表妹夫,他们那里经常有古墓,一次砖厂取土时,又挖出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大墓,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不做,拿着铁锹把青铜器挖走,高兴地抱回家中。”

    “我表妹夫也得到了一个龙纹青铜鼎,后来不知怎么,传到了生意人耳朵里,当晚就有老板找到了我的表妹夫,想要买龙纹青铜鼎,不过,表妹夫不知道价格,就暂时没有卖。”

    “没想到,这事惊动了博物馆的人,第二天就有警察过来,对现场轰抢的文物进行了收缴,并对轰抢人每人罚款一万元。我表妹夫钱没赚到,反而赔了一万块钱,那叫个后悔,每回到我家喝酒,喝多了之后,就念叨这个事情。”

    听了钱林李说的事情,元林有些犹豫了,毕竟沾上警察的事情,他还是不想碰。

    “算……”

    元林正准备打退堂鼓,手机就响了起来,他拿出一看,有些古怪地说道:“是彭阿东打来的电话,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我去接一下。”

    孟子涛连忙说道:“你趁机把话给挑明了,如果是出土器,咱们还是不要碰了。”

    “行,我听您的。”

    元林起身到一旁接了电话,如实问了彭阿东几个问题,之后又走了回来。

    “他怎么说?”孟子涛问道。

    元林说:“我跟他实话实说了,他回答我说,东西都被警察过过手了,肯定不会有问题,我现在担心的是,那些东西到底值不值得咱们去一趟。”

    也难怪元林会这么想,刚开始,彭阿东对他说,东西都是挖出来的,到现在又说警察已经过手,保证没问题,前后矛盾是个人都会觉得有问题。

    孟子涛看到了元林表情中的迟疑和不甘,说道:“咱们还是去一趟吧,如果没有合适的,那就不买,但错过了机会,心里肯定会有些不舒服的。”

    元林点头道:“您说的对,就是麻烦您跑一趟了。”

    孟子涛笑道:“没事,权当免费旅游了。”

    钱林李本来准备给他们叫辆车,见时间差不多要到十一点了,就提议先去吃午饭。

    这个时候,方叶琴取了钱回来,还给了孟子涛。之后,钱林李带着孟子涛他们去吃了午饭,这才叫了辆车,把他们送去西庄。

    钱林李提着一些吃食回到手术间门口,看到方叶琴的神色,既轻松了一些又有些担忧,问道:“弟妹,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方叶琴说道:“刚才有个护士出来了一趟,我问了一下林喜的情况,护士说,问题应该不大,估计可以救的过来。”

    钱林李听到这个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