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起明末-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势力。

要知道她的这个势力,在欧洲足以成为一个中等的国家了。或许您的家族是被上帝所钟爱的家族。”

玛丽亚?安娜对萧明乾的家族史也是有非常全面的了解,对于当年的那件事情自然也不会陌生。

萧明仇在异国他乡,不依靠任何的外力,竟然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势力,就已经让她非常的吃惊了。更让她吃惊的是,这样的一个女人,竟然会对手中的权势说放下就放下,将自己隐入暗中。

觉得这样的家族如果是在欧洲,可能不用多久就能够将整个欧洲统一成一个国家。

“呵呵,玛利亚,你的说法有些不妥,你们的上帝能钟爱一个完全不信仰他们的家族吗?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继续我们的讨论好了,这的制造成本太高了,我们需要成本更加低廉的制碱工艺………”

进入八月之后,局势进一步明朗,大明原版图,现在只剩下四川,湖北西部,湖南西南部,贵州大部还名义上在西明小朝廷的手上,或许还要加上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还在孙传庭的手上之外,其他的地方全部被中华帝国占领。

而张献忠被一路南驱,四川又死活进不去,只能一路南下进入云南。可能是为了过一过皇帝瘾,竟然在云南当上了土皇帝,建立了一个大西政权。

但是他的这个土皇帝的命令只能在大理城附近百里有用,其他地方即使是那些土司也对他的命令是毫不理会,更不用说云南还有个地头蛇,云南沐王府。

所以这张献忠的所作所为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个笑话,而张献忠本人也成为了一个小丑般的角色。

本来他的势力就不是很强,手上的兵马满打满算也就二十来万,真的要算起来的话,能战之兵也就几万人。而且这个时候,他的那些历史上的义子如李定国还只有十一二岁,虽然在他的军中,但是还没能进入张献忠的眼中。

这样的人竟然也敢称帝,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然,在长江以北地区基本平定,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山地众多,民族成分复杂等原因,根本就不是一时之间能够解决的。

所以萧明乾下令减缓除大明方向的军事行动,转而开始以小部队穿插,缓慢的推进的方式进攻江西,湖南南部,贵州,云南等地。

而大明方向,萧明乾将最后的战斗指挥权交给陈元贇。

八月二十五,陈元贇集中十八万大军,在天府神兵的配合之下,快速的攻占襄阳,并迅速的进入四川地域。

九月初六,陈元贇全面启动天府神兵,彻底控制了刚想南逃成都的小朝廷。这次即使是吴荣堂也没能逃脱,被一网成擒。

自此大明正式宣告灭亡。

……

最新章节 五百三十五章大建设计划(第一更)

五百三十五章大建设计划(第一更)

大明的灭亡并不代表事情的结束。事实上,很多麻烦事情才刚刚开始。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大明的这些投降或是被俘的官员该怎么办。

崇祯皇帝和张嫣等人倒是硬气,在被俘后便一直拒绝进食,在被俘后第七天绝食而死。其子和公主被送到台北终生软禁。

部分官员被俘后心灰意冷,不想为中华帝国出力,请求能够放他们回乡。除了个别民怨极大的,萧明乾都答应了他们。

实际上,不仅是他们,所有投降了中华帝国的官员,大部分都被遣返回乡。少数经过考核之后,得以留任一些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部门。而考核的内容与儒家经意是一点都搭不上边。这样的考核内容,让大部分想要继续当官的大明官员是心中发冷。

这里面就出现问题了。首先,这些人在回乡之后,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知道,这些文人在制造舆论方面,可是个老手。

不过,萧明乾宁愿同他们打一场舆论战,也不愿意将他们纳入政府编制。毕竟这些旧官员,对于政务的处理方式同中华帝国政府的行事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那么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中华帝国有那么的官员可以派到如此辽阔的新占土地上吗?

其实萧明乾在中华帝国成立之后,便故意扩大帝国政府的编制,基本上是一个县有一个县长,但是副县长就有六个。一个警察局有一个局长,副局长就有五个。

总之,为了因对这个时候的局面,萧明乾维持了一个严重超编的政府机构。为此,军政府的行政人员的薪水就比帝国成立之前多处了近三倍。

不过,这些钱没白花。几年后的今天,帝国大军所过之处,数以万计的各类官员迅速的接掌了当地的行政职能和法律职能。

虽然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当地人抵制帝国派去的行政人员的事件,而且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但是时间可以消磨一切。

帝国政府新的执政方式,已经相对廉洁的作风,再加上土地改革和永久免征农业税的措施,渐渐的赢得了当地普通百姓的支持。

即使有不少文人,前明的遗老遗少不断的煽动民心,不断的制造不利于中华帝国的舆论,但是在实际的利益面前,这些人的话是那么的空洞。

特别是在几个月之后,那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普通百姓都已经看到了中华帝国比大明的优越之处。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那些还在缅怀大明时光的人的话彻底的失去了市场。当然这里面还有中华帝国的舆论力量的贡献。

不过,也不是所有中华帝国的东西,老百姓都能接受。比如说废除所有形式的宗族族法,比如说废除女子裹脚的风俗等等。

这些东西一直都在顽固的占据着百姓的心,以至于在中华帝国完全统治了这片土地二十多年后,这些东西才彻底的消失。

期间,为了这些东西,整个社会都产生过数次的动荡。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大的吓人。

但是萧明乾坚定的态度,使得这些东西,在萧明乾退位之前,彻底的从中华大地上消失殆尽。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多万当年收养的女婴,在破除这些腐朽的东西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她们在到达台湾之后,全部都接受到了最新式的教育,使得她们的思想变的最为激进。

长大之后,她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根据一直跟随着她们的卡片找到了自己的家乡,找到了自己的家人。

在一家团聚的时候,她们同样将她们的思想散播到了她们的家乡。特殊的人生经历,特殊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她们以及她们家人对中华帝国的感恩的心情,使得她们成为了中华帝国新思想传遍的载体。

这样的结果,是萧明乾唐洪生等人再一开始所没有预料到的。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甚至比之舆论力量所能起到的作用还要大。

到了华元一八五四年年底,中华帝国总计向中原输入多达三十万的政府官员,他们的存在使得整个中原地区彻底的稳定了下来。

即使是后来才逐渐平定的江西,湖南,贵州,以及云南等地,也基本上稳定了下来。

虽然还不时的发生当地汉人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但是中华帝国政府在应对这种冲突的时候,采取了不偏不倚的态度。使得冲突的次数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

当然这里面还有大量物资进入这些地方的功劳。

在灭了张献忠以及那些反对中华帝国的土地政策的土司首领之后,这些地区相对安定了下来,萧明乾也逐渐的向中华帝国的商人们开放了这些地带的经商权利。

在这种情况之下,大量的商品疯狂的涌入这些地带。粮食,食盐,铁器,衣物等等这些日常用品的廉价,使得当地百姓们的生活好了太多。而那些富裕人家更是慢慢的置办起了一些奢侈品。

安定的生活,已经中华帝国大军雷厉风行的镇压手段,让当地人的叛乱越来越少。当地的治安也越来越好。

而中华帝国政府致力于消除民族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绝口不提民族之别,并且全部以中华帝国百姓称之。公正的态度,使得那些少数民族的百姓逐渐的认可中华帝国,也让他们逐渐的在学校汉文化过程中,将那种民族标签逐渐消除。

百年之后,除了少数几个大族之外,整个东南地带的百姓基本上没有了民族之别,全部都以中华帝国百姓自居。

当然,受惠不可能仅仅是东南的百姓。中原地带是个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地区。要想将其变成台湾那样繁荣,它的重新建设就不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

所以萧明乾在年底的政府大会上,公布了一份中原重建计划。

在其后的十年内,中华帝国将会拿出二十亿元的财政收入,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包括教育设施建设,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河大江的治理工程,大型的基础工业建设等等。

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参与到这些建设中来,凡是进入大明各地办厂的工商业者,其给予五年半税的奖励。

最新章节 五百三十六章五年大发展(第二更)

五百三十六章五年大发展(第二更)

战争,对一个国家的破坏始终是非常之大的。。。。。几十年的天灾**已经让北方数省千疮百孔了。

这一次的统一战争,中华帝国这边已经非常的注意不给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带来更大的灾难了。

但是一场战争下来,大明的正规部队,农民军部队,各地的士绅阶层组织的反抗,林林总总下来,死亡人数也超过了百万,而受伤的更多。

百万死亡,也就代表着百万家庭失去了他们的主要劳动力。这要是搁在以前,就代表着这些家庭当中有很大的一个比例会彻底的破碎。

不过中华政府在进入之后,便发布了一个扶助困难家庭的计划,有政府出面,组织数个扶住困难家庭的基金,利用这些基金来给予那些因为失去了主要劳动力的家庭以一定的帮助。

在萧明乾等几个拥有巨大资产的工商业高层人员的积极配合之下,数以亿计的资金被投入到了这个计划当中,从而使得这项惠民政策,帮助数十万家庭。

另外移民基金正式转变身份,改为扶贫基金,专门给予那些困难家庭在恢复其生方面以提供无息的资金帮助。虽然是要还的,但是这样的无息借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异于是天降甘霖。

从华元一八五五年开始,中华帝国开始向中原各地输送无以计数的物资。使得整个中原大地上受雇于中华帝国进行物资运输的人力就高达两百三十多万。

这些物资的输入,使得整个中原地区迅速的恢复了元气,百姓们的生活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便超过了大明最为繁荣的时期。

除了没有了巨富家族之外,整个中原的完全可以富庶的宋朝时期相比拟。而这还只是开始。

据帝国政府统计,五五年,整个原大明统治区域的人口高达九千八百多万人。而受雇于中华帝国从事物资运输,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等等方面的人力就达到了六百多万人,占了总人口的十六分之一。

在其后的五年内,这六百多万的人力,兴建道路两亿多公里,新建大型的水利工程十五处,调拨物资八千多万吨。

各地更是利用充足的人力对各主要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而各种工厂的建立,使得各地的百姓的收入是大幅增加。特别是那些沿海沿江地区,普通百姓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台北的六成。

别小看这六成,要知道这六成代表这二百多元啊!这在以前,普通百姓是想都别想,即使是小地主小商人家庭也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近亿百姓的收入的增加,使得整个大陆地区的消费能力如同坐火箭一般疯狂的增长。

大陆地区的消费量从五五年的只相当于台湾岛的两成,到五九年的达到台湾岛的三倍。这样变化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是个多大的动力,是个人就能够想象得到的。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只需再有五年,中原地区的巨大市场将会让其他地区的成为中华帝国国内市场的零头。

虽然在这些年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使得中华帝国的财政始终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以至于在五年内,没有力量去进行扩军。

两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广阔土地上,只有一百二十多万的陆海军兵力,使得中华帝国根本无力向外扩充领土。

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五年时间里,整个中华帝国的国力翻了三翻。而且在五九年的时候,财政收入已经开始出现了盈余。也就是说,等六零年开始,中华帝国就可以再次进行大规模军备扩充了。

那个时候,便是东方巨龙翱翔九天的时候。

通过五年的建设,整个中华大地是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萧明乾继在东北建立了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之后,又在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沿江地带,渤海湾沿海地带建立了数个大型的工业基地。

虽然这些工业基地的工业类型都非常的单一,主要就是钢铁,水泥,机械设备。还没有后世的那么繁杂多样,煤炭化工也只是刚刚起步,石油化工还在实验室里,但是这些工业基地的建立,对整个中原地区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支援作用。

就拿钢铁和水泥来说吧,五八年之前,几乎全部都需要从台湾输入,但是五九年开始,中原地区所需的钢铁,水泥有超过七成是由这些工业基地提供的。

同时,萧明乾还在大陆的沿海兴建了四个大型的造船厂。其中在崇明岛,萧明乾建立了整个中华帝国最大的造船厂,专门用于大型战舰的建造和新的蒸汽动力的铁甲舰的研究。

这五年来,虽然海军战舰数量没有增加一艘,反而因为旧舰的淘汰出现了减少的现象,但是随着更大更强更专业的战舰的出现,海军的实力是不减反增。

现在即使是五艘新式战舰出现在孙新的面前,孙新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将其战胜。

只待财政压力消失,那么经过长时间的积蓄的造船工业必然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让所有的海洋上都飘扬着中华帝国的旗帜。

这一切的一切都还只是大型的基础工业方面的成就,民间的那种投资小,收益快的工厂更是在各地是四处开花。

随着基础建设的推进,中原各地的交通的改善,五年内,近十万家各类工厂在各地建立起来,而且因为经济的快速上升,市场的快速膨胀,使得倒闭的工厂极少。

随着这些工厂的建立,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被吸引到了工厂中来,有部分还彻底的脱离了土地,成为了真正的产业工人。

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广州附近,因为其地理优势,轻工业是飞速发展。这些地区的轻工业的规模已经全面超过了台湾岛,成为了整个中华帝国最大的工业区域。

虽然这些地方在繁华程度,百姓的富裕程度上,还无法同台湾岛相比,甚至都还比不上吕宋岛的部分区域,但是这才五年不是吗?再过十年看看,吕宋可能只能望尘莫及,而台湾岛恐怕也只能保持平齐。

最新章节 五百三十七章迁都选择和政策方向的转变(第一更)

五百三十七章迁都选择和政策方向的转变(第一更)

一八六零年年初,整个台北陷入了一种难过的气氛当中。因为在年初,帝国政fu正式宣布,将在十年后迁都南京。也就是说,五年后,台北将不再是中华帝国的政治权利中心了。

这样的消息一经宣布,整个台北是哗然一片。很多百姓多次以游行的方式请求萧明乾取消迁都的决定。

但是所有的上层人物都知道,迁都是不可改变的了。中华帝国立国伊始,大家都知道,中华帝国的首都不可能一直坐落在台湾这个小岛之上,迁都是迟早的。

只是大家都以为萧明乾会将首都迁到北京,没想到最终会选择在南京。

其实一开始萧明乾也想将北京当做是首都的,但是一看中华帝国的地图,大部分的领土都在南方。

北京可以说是个大陆政策的中心,而中华帝国如果不想失去对南洋,对澳洲,甚至是对太平洋,印度洋的控制,就不能选择北京这个大陆政策中心。最终选来选去,萧明乾选择了南京。

虽然有人说选择南京的王朝都些短命王朝,即使是大明朝也最终迁都北京了。

但那时因为以往的中国的政治都是南北政治,是陆地政治。而萧明乾从来都不认为中华帝国的中心是在陆地上,广阔的海洋才是中华帝国的舞台。而坐落在太平洋西侧的南京无疑是个最好的首都选择。

台北是哀伤一片,而南京则是欢腾不已。

五年的发展,已经让大多数人忘记了大明朝,彻底的接受了中华帝国。

同时新式的教育方式也让人们的国家认同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个时候,中华帝国即将迁都南京的消息,让整个南京的百姓是兴奋不已。以至于一段时间内,兴起了一股想要入住南京的风潮。

但是帝国政fu迅速的阻止了这股风潮,宣布南京即将进入大规模的改建,在十年内禁止搬入。

南京城里的原有百姓,也被要求配合帝国的城市改建计划,进行临时性的搬迁。等到改造完毕之后,将会让他们重新搬回来。当然在这十年的搬迁过程中,他们会得到极其丰厚的补偿。

只是临时性的搬迁,回来之后,将会得到三倍于原来的住房面积的住房,更有优厚的补偿,傻子才不答应。

毕竟虽然中华帝国宣传公民的财产不可侵犯,如果有人赖着不搬,理论上说帝国政fu也拿他没办法。但是不要忘了,南京纳入中华帝国的统治只不过五年时间,百姓们还没有那么强的个人权利意识。

自古民不与官斗,而且还是皇帝和整个中华帝国政fu。所以所有的百姓都在得到了优厚的补偿之后,搬入了特地在南京城东侧建立的临时安置中心。

说是临时安置点,但是一开始就是以南京城的一部分进行建设的,所以其规划也非常的好。

所有分配到百姓手中的房子都是三层小楼,交通,商业,教育,工厂分布等等是一应俱全。

所以所有搬入其中的百姓都说,这哪是临时安置啊,根本就是让他们来这享受五年来的。

不管如何,迁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谁也无可奈何,不管是失落的台北百姓,还是那些有望成为都城但是却没能如愿的城市的百姓,都最终接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到了三月份的时候,另一个重大的消息再次传遍天下。中华帝国的政fu总长,已经六十八岁高龄的唐洪生,以自己年岁过高为由向皇帝提出辞去总长一职的请求。

而皇帝也接受了唐洪生的辞职请求,并且顺势而为,宣布中华帝国的政fu总长一职从此以后,将最多任职十年,十年后将必须离职。

这一消息让整个中华帝国的为之震撼不已。

在以往,只有失势的官员才会被皇帝免职,特别是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职位的官员,没有特别原因的话,将会一直做到死,就像大唐时的杜如晦。

现在唐洪生在并未失势的情况下,竟然自己请辞,而且皇帝还定下了这样一个规矩,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

其实萧明乾刚开始是想规定为两届,每届五年的。但是在建立中华帝国的时候,萧明乾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握整个中华帝国的权利,并没有引入议会制度,民主制度也非常的落后,更不用提政党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萧明乾也是一个独裁者。

所以最终只能硬性的规定十年的任期时限,不过在总长人选选择上,萧明乾并没有将其纳入皇帝的权力当中。而是由前任总长和各部总长一起提名三到四人。

然后让其在皇帝和全体政fu部级官员面前进行竞争的方式来选取政fu总长。总的来说,还算是一种集中制的民主吧,至少比以往要好上一些。

唐洪生离职之后,新的政fu总长经过新的竞选方式,被接替吴运东担任外交部总长郁宇轩夺得。

而郁宇轩上任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联合参谋部,制定了一份大规模的扩军计划。按照这份计划帝国将在三年内将陆军扩充到两百五十万人,海军人数也将扩充到五十万人,五年建造八十艘以上的蒸汽铁甲舰交付使用。

加大移民宣传力度,颁布新的土地使用权优惠政策,鼓励中原百姓向澳洲迁移,加大对澳洲大陆的投资力度,全面取消对南洋地区,澳洲大陆的工业限制,以达到全面掌控南洋众岛和澳洲大陆的目的。

外交方面,中华帝国将以更加强硬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加大中华帝国在印度洋沿岸的军事力量,进军缅甸寻求更近的印度洋出海口。

加强对中东地区军事力量,压服伊朗人,驱逐奥斯曼帝国在中东地区的力量。

另外中华帝国将在五年内组织一支太平洋远洋舰队,开始探索北美大陆。在北美大陆夺取最大的利益。

最后一点就是,以日本同大明签订攻守同盟条约为由正式向日本宣战。

……

最新章节 五百三十八章四方之战

五百三十八章四方之战

新的政府总长刚一上台,中华帝国的政策便出现了巨大的转变。由积累国力转变为积极的对外扩张。

其实,在灭亡了大明之后的五年内,中华帝国同周边国家的战争并没有停止,只不过是规模小了点,扩张的步伐不是那么大罢了。

要知道,同中华帝国接壤的国家实在是太多了。

西北边,中华帝国的大军在占领了甘肃之后,便同西域的那些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虽然那里在汉唐时期曾经归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但是在明朝的时候,那里是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国家东察合台汗国,也就是吐鲁番国。

中华帝国的大军在追赶部分农民军的时候,便在甘肃西北部酒泉附近同其军队遭遇过。一场大战下来,中华帝国这边没死一人,而对方则在丢下了三千多具尸体之后狼狈而逃。

不过也正是因此,出于兵力和后勤的考虑,中华帝国大军便暂时的驻扎在了酒泉。

但是中华帝国忍住了,对方却忍不住。他们只知道大明已经被灭了,但是对中华帝国的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太多的畏惧。

所以在五五年初的时候,便不断的挑衅位于酒泉的中华帝国的驻军,并因此导致了中华帝国驻军上百人的死伤。

接到消息之后,萧明乾如何能忍受,便让熊五斤,陆磊磊等人率领两个陆军师和三个骑兵师北上甘肃,发动报复性的攻击。

这场战争耗时四个月,近四万的中华帝国大军稳步推进,歼灭对方二十七万人,占领现在的甘肃全境,青海省北部地区,并深入新疆哈密地区五百里。

将东察合台汗国的主力军队是消灭一空,直接导致东察合台汗国分裂成吐鲁番国,亦力把里国和叶尔羌国。

其后的几年内,中华帝国的军队随着后勤问题的解决,不断的向西北推进,先后灭了吐鲁番国和叶尔羌国。但是在此之后,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此挡住了中华帝**队的脚步,使得亦力把里国暂时性的留存到了六零年。

当然这样的小麻烦不仅仅是西域地区存在,青藏高原上同样存在。

在大明时期,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在名义上是接受大明朝廷的统治的。

但是当他们知道大明已经灭亡的消息之后,藏族的那些土司们便开始动起了心思,重新立起了吐蕃国名。

不过,这个新的吐蕃国只存在了两个月,便被秦可仁等人率领四万大军给灭了。

灭亡那些有野心土司容易,彻底平定整个青藏高原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期间需要头疼的问题是一大堆,废除农奴制度问题,佛教的问题,甚至是藏民的传统的问题都成了巨大的阻碍。

再加上青藏高原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人口稀少,反叛分子随便找个地方躲起来都很难发现。

所以萧明乾只得尊重藏族的传统信仰,册封了一大批的活佛,以稳定人心。但是对农奴制度,萧明乾是非常坚决的要废除的。

因为只要存在这样的制度,那么就还会有掌握着大量的资源的土司冒出来反叛。只有将土地等生产资料分配到普通藏民的手中,才能够既得到了普通藏民的支持,又让那些心存叛乱的人没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他们建立军队。

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战事最为激烈的就属缅甸了。

明末缅甸便数次入侵云南地区,其对中华大地可以说是始终野心不改。

在中华帝国进入云南之前,接到消息的缅甸便出兵云南,先后占据了景洪地区和澜沧地区,甚至一度进攻普洱地区。

这个时候,云南的沐王府的沐天波率领大军死死的抵挡在普洱城,使得缅甸始终不能前进一步,直到中华帝国的大军攻到普洱城,缅甸依然野心不死的想要同中华帝国争锋。

但是最终在普洱城南部五十里处的一战,使得进入云南的缅甸军队几乎是全军覆没。

看到中华帝**队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再加上普洱面对缅甸大军的持续进攻已经筋疲力尽了,最终沐天波选择了投降。

当然,对于沐天波,萧明乾还是非常的看重的,再加上他在大明已经灭亡几个月的情况之下,还坚持守护国土,萧明乾给予了他非常优厚的照顾。

虽然没有继续让他做王爷,但是任命他为新占的贵州省的省长,同时在澳洲大陆划出了十万亩的牧场给沐家。

其后,中华帝国长驱直入,不仅收复了被占的云南地区,还攻入了缅甸,占据了缅甸北方近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让人遗憾的是,在缅甸的全力阻击之下,萧明乾始终得不到他梦寐以求的,在大陆东南方向的印度洋出海口。

所以这次的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计划里,萧明乾特别将其提了出来,将其重要性提到了攻占日本之上。

其实也不怪萧明乾将这个目标放得那么高,原因就在于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那么中华帝国对印度次大陆的控制力将会大大的增强,

而且西南地区的也将彻底摆脱内陆省份的不利地位,对西南省份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这几个军事目标,最先开始的还是日本。

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以前的日本了,七年前,日本的德川家光在得到了大明的册封之后,首先登上了天皇的宝座。其后,丰臣秀赖也急不可耐的登基称帝。

当然德川家光的天皇是拥有实权的,而丰臣秀赖就和以往的天皇有些相似了。

两个天皇的出现,让日本人很是无所适从。一段时间,甚至有很多日本人大骂双方无耻。

不管是德川家光还是丰臣秀赖在对待这些反对他们的人上面,是出奇的一致。以及其残忍的手段捕杀那些反对他们的人们。

经过这七年的反复清理,日本国内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质疑他们的天皇之位的合法性的人了,但是日本人对天皇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天皇再也不是活在凡间的神了,而是同那些大名一样,是一方的统治者而已。这样的变化,只要是生活在日本的人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出来,其甚至造成了日本人在思想上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中华帝国自然不可能毫无所觉,而这正是萧明乾一直以来希望看到的。

于是在日本双方还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中华帝国的大军开始登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