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起明末-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萧明仇同萧明乾就是一家人,她就是萧明乾的堂妹。

“督师大人,卑职始终觉得,我们大明不该贸然交恶台湾!”在议事的时候,杨过站起来当众对孙承宗说道。

自从将皇太极送出大明之后,孙承宗便挑起了关宁一线的大梁。并开始积极的为进攻辽东做着准备。

“哦,为何这么说?”

孙承宗斜着眼,冷淡的问道。此时他对杨过已经有了些恶感,原因就在于: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崇祯竟然没有告诉孙承宗,杨过的那些话是他派人传出去的。

以至于孙承宗在听到外面广为流传杨过的那段关于袁崇焕的罪名的流言的时候,是怒火朝天。

在他看来,当时只有杨过和他两个人在场,他没有传出去,那就是杨过传出去的。

虽然他也有些认同杨过说的话,但是他不能容忍这种有着公报私仇,故意打击袁崇焕的嫌疑的行为。

在这个流言传出去以后,京师的舆论风向就猛然间来了个巨大的改变,认为袁崇焕该千刀万剐的舆论是盛嚣尘上,这让还抱有挽救袁崇焕的想法的孙承宗开始厌恶起杨过了。、

“大人,台湾二十万大军虽是乘着皇太极入寇大明的机会,出兵辽东的。但是二十万大军可以在一个月内横扫整个辽东,足以说明台湾的实力强大到了什么地步。

而且皇太极在辽东被占之后,竟然没有立即率领大军夺回辽东,而是派人索要其女真族人,可见其对台湾军队的战力有了足够的了解,必然是没有取胜的把握,才行此策。所以我认为贸然攻击台湾大军,是为不智之举。”

杨过的话虽然分析的有理有据,但是这里面没有关于台湾军队的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口气更是隐含批判孙承宗执意开罪辽东的意思。

孙承宗本来就对杨过感到不爽,现在杨过竟然以这样的口气对孙承宗说话,这让孙承宗对杨过的反感是更加的强烈了。

……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二章大战将起续(第三更)

四百八十二章大战将起续(第三更)

六十军棍,六十军棍下去,杨过彻底的昏死了过去。孙承宗心中压抑的对杨过的厌恶使得他直接给杨过安了个动摇军心的罪名打了六十军棍。

三国演义当中,黄盖被打了之后,没几天就能下床,然后指挥作战。那只是小说上面的才有的事情,杨过被那六十棍打过之后,一个多月都没能下床。

孙承宗拿杨过泄愤的效果达到了,同时也达到了统一明军思想的效果…至此再也没有人在孙承宗面前说一句动摇军心的话了,包括躺在床上的杨过。

或许有人会认为,孙承宗不应该会这么生气,杨过毕竟是他所看好的将领。但问题是崇祯皇帝这一手所造成的影响太大了。

京城上下对袁崇焕的观感,原本并不那么坏,但是那些谣言一传开,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袁崇焕该死了。这让孙承宗非常的痛心,转而将由此而来的怨念转移到了杨过的身上。

这并不关人品的事,完全是因为在孙承宗看来,杀袁崇焕同样是在自毁长城,而其中出力最大的就是将那番话传出去的杨过。

至于是不是冤枉杨过了,孙承宗从来都没想过,因为他认为当时在场的只有他们两人,他孙承宗没说出去,那么就只有是杨过说出去的。

崇祯在听到杨过被打,也明白这里面有着自己派人将杨过的那番话传出去的原因,所以崇祯本着歉意的原因,派人安抚了杨过一下,便没有了其他的动作。

经过三个多月的筹备,大明,蒙古,后金,朝鲜讨伐台湾辽东大军的联盟正式集结完毕。

大明出战兵力三十六万,蒙古林丹汗出兵十二万,后金出兵八万,朝鲜出兵二十万,总计七十六万大军,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共同压向辽东。

而且当时大军出动都是要虚报数量的,经过各方的虚报,四方总兵力超过了两百万,当真是极其吓人。

不过这里面后金所出动的那八万大军当中,只有两万女真人去,其他兵力全部都是蒙古人,连一个汉人都没有。

皇太极的用意很明显,如果这次能够成功,那么直接取回辽东。如果失败了正好消耗掉手中蒙古人的力量,消除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而且即使是在这个时候,皇太极还是没有放弃削弱其他两个贝勒的势力,这次参与进攻的两万女真人当中有一万人是阿敏的镶蓝旗。

不过除了皇太极,林丹汗和朝鲜是真的铁了心要覆灭台湾在辽东的统治,他们已经将贪婪的视线对准了辽东那无以计数的物资了。

“海兰珠,这封密函让专人传回台湾!”

在此要紧的时刻,萧明乾也要开始自己的布局了。这次他要将辽东附近的其他势力给彻底打怕,让他们再也不敢来骚扰辽东,为辽东争取两三年的和平发展的机会。

海兰珠来到萧明乾的身边也有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她没提一字关于和亲的事情,同时也没见萧明乾有什么骚扰她的行为。

虽然萧明乾看向她的目光透露出些许欣赏的意味,但让海兰珠沮丧的是,萧明乾并没有向其他男人那般急色。有时候,海兰珠都觉得自己的魅力是不是减弱了。

不过通过这两个月的了解,海兰珠非常庆幸布木布泰能够劝服科尔沁投降。因为身处萧明乾秘书一般的职位,海兰珠对台湾的强大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有时候,他会跟随萧明乾去视察各地的军队的布防,有时候也会去关问后勤物资的调集进度,甚至有一次还乘着海兰珠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巨大战舰前往济州岛安排对朝鲜的作战布置。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海兰珠感到新鲜无比,同时又对台湾的强大畏惧无比。

海兰珠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写成了一封信,然后亲自送给萧明乾审查。在萧明乾允许的情况下,海兰珠将这封信传回了科尔沁部。

接到海兰珠的信之后,寨桑在第一时间亲自前往沈阳,请求萧明乾能够允许科尔沁部内附辽东,一来接受台湾的整饬,二来也是为了躲避这次来势汹汹的各方势力。

寨桑能够自己请求内附,萧明乾当然高兴的答应了。因为寨桑的识时务,萧明乾任命塞桑为新编第二十一骑兵师师长,当然这二十一骑兵师不可能是寨桑的那些族人,而是抽调东江镇和辽东各地的那些义军所组建的骑兵师。

至于科尔沁部的蒙古骑兵,被分配到了其他二十个骑兵师当中,彻底的将科尔沁部落的武装力量给分拆了。而寨桑的那些手下的也被安排到辽东各地担任不同的职位。

虽然有些人对此感到不满,但是寨桑却并没有这种感觉。他除了得到了一个骑兵师师长的职位,而且还得到了萧明乾奖励的一个巨大的牧场的使用权。虽然那个牧场在那个寨桑听都没听说过的澳洲。

而且,在第一天进入那个新编第二十一骑兵师的时候,寨桑就被辽东骑兵的战斗力给彻底的征服了。在寨桑看来,仅仅靠这二十一个骑兵师,台湾就能征服整个世界。

这一切都是在布木布泰和海兰珠这两个女人所一手推动下,达成的效果。这让萧明乾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女人在历史上能够起到十几万大军大战一场都起不到的效果。

海兰珠接过萧明乾递给他的密函,拿眼一瞟,原来是给那位传说中的总参谋长的。她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耽搁,立即出去将书信传给隶属于督军府的专门部门将书信给传了出去。

正当海兰珠赶回的时候,侍从室主任,也就是她的顶头上司孙家成正领着三十多名将领前往会议室,其中就有他的父亲寨桑。见到这种情形,海兰珠知道,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了。

“好了,既然各位都到齐了,那么我们的会议也就正式开始了。今天的会议不做任何的记录,各位只要记住自己所负责的任务就可以了,不可以将会议的内容向外透露半字。”

见到海陆两方面的主要将领都已经到齐了,萧明乾示意孙家成将会议室的门关上,然后严肃的说道。

“是!”

*j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三章战略战术布置(第一更)

四百八十三章战略战术布置(第一更)

得到了所有将领一致的保证之后,萧明乾走向辽东及四周各势力的大地图旁边指着地图说道。《友手打

“这次大明,蒙古,后金,朝鲜四方出动七十多万兵力,号称两百五十万兵力,分别从宁锦方向,义州方向,开原方向和铁山宣州方向同时侵入辽东,其目的很简单,就是想乘着我们还没在辽东站稳脚跟的时候,将我们赶出辽东。

不管这四方是否有其他的企图,但是他们覆灭我们在辽东的统治是一致的。不过,我想在场的各位不会被他们的虚张声势给吓到的是吧。”

萧明乾说到这里,在场的众人都轻声的笑了起来。

“好了,不管他们的意图是什么,注定不会实现。但是我们的意图,大家就一定要听好了:

大明方向,包围俘虏大明的三十多万兵马,并攻陷锦州,宁远等城市,将大明的力量彻底的赶入关内;

后金蒙古方向,最大可能的覆灭其有生力量,将其赶出辽东势力范围五百里以外,使得其在两年时间内,无法抽调兵力袭扰辽东。

朝鲜方向,力图全歼朝鲜二十万大军。海军沿着海岸线轰炸朝鲜各港口,封锁朝鲜王室外逃的海路。在其他三路战略意图实现以后,抽调兵力长驱直入朝鲜国内,灭亡朝鲜。”

四个方向,三种对待方式。体现了萧明乾这次的不同战略侧重点。

台湾人口回迁辽东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南洋各地的人口缺失本来就非常的大,那里还需要从其他地方迁入人口呢。

空荡荡的辽东大地,只能寄希望于来自大明的人口来充实了。所以对于大明,萧明乾要它的那三十多万大军和数量众多的随军民夫来充实辽东的人口。

再加上山海关以北地区的原有百姓,萧明乾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战争,能够将辽东汉人的人口恢复到两百万。这样一来,辽东的建设人力缺失现象才会得到缓解,台湾在辽东的统治也能更加的稳固。

对后金和蒙古,由于其背后广袤无垠的草原,很难做到将其歼灭,即使想要将其歼灭也不是现在台湾在辽东立足还未稳的情况之下可以考虑的。

所以萧明乾这次只是要求大规模的杀伤其有生力量,使得其在其后的两三年内无力袭扰辽东。

至于朝鲜,其一面紧靠辽东,三面环海。这样的地形之下,使得其连逼退的余地都没有了。

以台湾的实力,想要将其四面围困,简直易如反掌。所以,萧明乾已经将其列为首先消灭的国家了。并且通过这样,辽东才能够彻底的消除来自东面的威胁。

“大人,其他三个方向的战略意图,我没有疑义,但是如此早的介入朝鲜,是不是有些超之过急了。一旦我们陷入朝鲜反抗的泥潭,将会使得我们数年间无法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南下啊!”郭勇首先站出来,对萧明乾的战略布置质疑道。

“这一点不用担心,我们在南洋虽然已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但是在各地依然有无数的土著依托雨林进行着反抗。

这次灭了朝鲜之后,我将会将朝鲜的数百万百姓大部分移民到南洋各地。每个地区数万人,而且是分散到华夏百姓当中去,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消除朝鲜内部的抵抗,而且还能为南洋的深层开发提供足够的人力。”

萧明乾这一招是彻彻底底的釜底抽薪之计。将朝鲜的人口移入南洋,那么朝鲜的反抗力量就会如同失去了水的鱼,根本没有了存活下去的物质基础。

听到萧明乾这么说,在场的人立即赶到全身发寒。如此一来,朝鲜这个几乎是跟随着华夏一同发展的民族将彻底的覆灭在历史当中了。

“为了达到这个战略意图,在战术方面,你们各位就要仔细的考虑了,我不多家干涉。但是总的原则是:

大明方向,诱敌深入,袭占其山海关以北的城市,然后对其大军四面合围。

后金蒙古方向,可以灵活的利用骑兵,正面或是侧面迂回的同其进行大规模的战术对抗。

朝鲜方向,铁山宣府一线严防死守,其余兵力从其他方向绕道他们的后面将其围歼,海军袭击沿海各城市,并占据其中重要城市。静待其他三个方向的兵力,再全面出击。”

萧明乾虽然嘴上说不干涉,但还是给在场的众多将领画了一个框框,让他们在其中进行跳舞。这让在场熟悉萧明乾的将领心中是腹诽不已。

“督军大人,如果后金,蒙古,朝鲜方面的大军也投降了怎么办?”寨桑突然鼓起勇气站出来问道。

寨桑这次可是鼓足了勇气才敢站出来的,因为他并不明白萧明乾的脾气,深怕会因此而惹来灾祸。

不过根据刚才的作战布置,那种对蒙古人浓浓的杀意是显露无余,这让寨桑感到些许不忍。

虽然蒙古人之间的战争同样惨烈无比,但是身为蒙古人寨桑还是希望草原的子孙不要因此而死伤惨重的好。

不过,寨桑刚刚问出来,在场的将领大多笑了起来。

“寨桑,这一点你完全不用担心。对待投降的人,我们不会报以杀戮的。他们将会如同那些朝鲜人一样被送到其他地方去。嗯,或许朝鲜是个不错的去向。”萧明乾的解释,让寨桑松了口气。

其实辽东地区的人力缺口非常之大,很多艰苦危险的工作都因为没有人力而暂时搁置。

这次战争必然会有众多的俘虏,这些俘虏当中,除了来自大明的汉人俘虏之外,其他的俘虏正好可以充当这些工作的人力。

而且朝鲜人口的大量外移,必然会造成朝鲜地区的人口的稀缺,将这些蒙古人充入朝鲜,也算是个不错的方法。至少能够达到在短期内扰乱朝鲜局势,便于统治的目的。

然后再辅以全面废除双方的语言,文字,全面推行汉化的手段,不用多久,朝鲜就会彻底的成为华夏的一部分。

*j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四章大战开端(第二更)

四百八十四章大战开端(第二更)

崇祯三年三月二十七,辽东的天气虽然开始转暖,但是依然非常的冷,很多地方的雪还没有融化。不过,河面上的冰层已经开始松动,想要从河面上通过大军,已经是不大可能了。正是这种时候,大明首先发动了对大凌河南岸的义州的进攻。

孙承宗亲自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将义州团团围住。说实话,孙承宗对这次的大战是寄予非常大的期望的。

台湾的强大,出乎他的预料。这三个月来,孙承宗看了所有收集到的台湾的信息。

两年歼灭所有当时还叫东番岛周围的海盗,占据了整个岛屿。

五年之后,击败弗朗机人,占据吕宋,并且想吕宋移民数百万人。

其后,又在两年之后,在一场规模庞大到吓人的海战当中击败了红夷的规模达到四百多艘战舰的庞大舰队,而且双方的战舰的吨位都不是大明现在的水师战船所能够比拟的。

孙承宗为此特别向多位福建水师将领咨询了一下,如果四百艘红夷战舰前来大明的话,大明水师是否能够战胜,或者说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够将其赶走。

但是得到的答案却让孙承宗的心彻底的掉入了冰窟当中,福建水师的俞咨臬苦笑着告诉孙承宗,面对二十艘红夷战舰,福建水师便需要全力以赴。五十艘红夷战舰,整个大明的水师可能也无法战胜,只能赶走。

如果红夷战舰数量超过一百艘战舰,那么大明水师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四百艘红夷战舰,大明沿海各地会被彻底的封锁。

这个结论,让孙承宗心中是冷得不能再冷了。也就是说,大明根本不可能依靠水师力量占据台湾,反而是台湾可以依靠他们的那个海军,占据任何一个大明沿海城市。

而且,沈有容的那本台湾各地游记也传到了大明。虽然大明各地的官员严禁这本书流传,但是在东南各地依然有很多人偷偷的收藏这本书。

根据这本书的介绍,孙承宗对台湾的实力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虽然其中并没有介绍台湾的陆军兵力到底有多少,但是其中对台湾在各地的百姓当中竟然普及火枪和各种精良武器,感到非常的震惊。

这说明什么,说明台湾可以在短时间内装备起数以百万,战力不下与大明精锐的军队。

所以歼灭辽东的大军,是孙承宗将台湾伸向大明的触手的最大的期望了。只要歼灭了这二十多万大军,即使台湾再强,也要有数年无法对大明用兵,为大明争取一段时间。

虽然沈有容也曾经对台湾驻扎在印度的军队的战力进行了描述,但是一来孙承宗根本不知道那个印度的军队的战力如何,二来,沈有容对二五式步枪并没有进行细致的描述,所以孙承宗对台湾军队的战力根本就没有什么体会。

如果皇太极能够将那杆火枪的信息提供出来的话,孙承宗或许会另作考虑,但是现在,孙承宗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消灭进入辽东的这二十多万台湾大军。

看着义州城上的那些严阵以待的台湾大军,孙承宗头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因为根据情报,前几天,有多达三万的台湾大军进驻义州。而原先驻扎在义州的六千台湾骑兵,全部消失不见了。

台湾人真的这么自信,三万大军就能守住义州?那六千骑兵到哪去了?想到这里,孙承宗就一阵头大。

“建奴那边怎么还没到?”孙承宗对祖大寿问道。

“督师大人,阿敏已经率领八万大军赶来,预计今天晚上就会赶到义州。”祖大寿低声说道。

真是造化弄人,原本的是仇敌的双方,竟然能够合兵一处进攻一个城市。这让孙承宗等人的感觉都非常的怪异。

“复宇,你说建奴为何会如此表现?”孙承宗低声问道。

“督师大人,标下并不知道建奴是怎么想的,或许他们被台湾的大军给吓破了胆了吧。”祖大寿低头顺眉的说道。

吓破胆?呵呵,孙承宗一阵苦笑。他突然发现,这辽东的众多将领除了杨过,就再也没有一个有担当的人了。

但是杨过,想到杨过孙承宗就一阵烦躁。孙承宗对杨过真的是非常的失望。背后损人清誉,涉及人品。人品不好的人,即使他才能再强也不足以用。

所以虽然将杨过打成重伤,导致他只能留守山海关,是孙承宗出于一时的怒火所为,但是孙承宗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

大明朝堂之上的小人已经够多了,即使将杨过这个小人给打死了,也只是为大明减少一个未来的祸害而已。

“大人,要不要现在就攻城?”祖大寿问道。

“不,现在不急,既然是多方联合,那总不能让大明独力攻城,还是等建奴的大军到了以后再说好了。”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虽然是多方联合,但是多方之间根本就是尔虞我诈的关系,如果真的攻下了辽东,那么多方势力之间到底会发生些什么还不知道呢,孙承宗不能不为此战之后的事情多做考虑。

看着孙承宗离开的背影,祖大寿一阵无语,在这种情况之下,还互相算计,当真是以为台湾大军是泥捏的。

对于台湾军队的战力和作战方式,祖大寿也有所听闻。虽然不是非常的详细,但是他对后金的战力是了解的非常的清楚,七万大军对台湾六七万大军竟然被横扫。

这种结果,即使是白痴也知道对方是如何的强大了。相比较而言,大明大军在面对后金大军的时候,几乎没有胜算。所以同杨过一样,祖大寿也不认为这次的大战有多大的取胜机会。

只不过不同的是,杨过因为要不参与进这场大战,所以才会故意在明知道孙承宗已经对他产生误会的情况之下,说出那一段话。而祖大寿,却从来不会对悖逆自己上司的意思,特别是在杨过被打了六十军棍之后。

……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五章义州攻防开始(第三更)

四百八十五章义州攻防开始(第三更)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台湾在义州只布置三万人非常的反常,即使要应付北边的林丹汗和东边的朝鲜人,怎么也得在这边布置十万以上的兵力吧,要知道大明和后金联合起来的兵力是三个方向兵力最为庞大的一面。

孙承宗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所以他在锦州和宁远预留了十一万大军,就是为了预防万一。

而且,孙承宗不相信以大明和后金总计三十三万的大军,会攻不下只有三万人防守的义州城。

只要快速的攻陷义州,消灭这三万人,那么联军就可以度过大凌河,直扑广宁和西平,直至势压辽阳。在孙承宗看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阴谋诡计根本就如薄纸一般,不堪一击。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在联合护卫军这支近代化的军队的防守下,冷兵器要攻陷这座城池,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特别是在这座城的城墙上,布置有多达百门的轻型陆军炮。虽然用这种火炮攻击要塞有些吃力,但是用来防守,在充足的弹药保证下,即使对方有百万冷兵器大军也无济于事。

为此,全权负责义州防务的第四守备师长孔杰,特意在城内,堆出了一个有城墙八成高的大土堆,以便布置火炮。

同时孙承宗更不清楚,在他和后金的阿敏见面的时候,在娘娘宫,正有一支为数多达三百艘的运兵船,正在将六万大军装船。

“秦可仁,这次你作为进攻宁锦的前敌指挥官,你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大军一定要止步前屯,不得袭扰山海关。同时在进攻宁远,塔山,杏山,锦州等城市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进行大规模激烈的巷战。如有可能,尽量的将守军向北驱赶,使其同孙承宗的明军主力会合。”在港口上,宋佳对秦可仁再次强调道。

“司令,您放心好了,我明白我们这次的战略意图,不会乱来的。”秦可人向宋佳行礼之后,便登船离开了娘娘宫。

这次台湾将通过运兵船向觉华岛和宁远投放六万大军,以此来切断前方大军南撤的道路,将其包围在锦州以北地区。而义州只是个吸引孙承宗注意力的诱饵而已。

而且在义州西南地区的广袤草原上同样潜伏着一支一万两千人的骑兵部队,静待战机,歼灭后金的后撤大军。

二十八日清晨,吃过饭之后,孙承宗和阿敏便催促着双方的大军开始准备攻城。

由于联军的兵力是义州城的十倍,所以这次所采取的是三面不分主次的强攻的策略。孙承宗所率领的明军将负责攻击东南两面,而阿敏则率领八万大军进攻西面。

至于义州北面,由于面临大凌河,大军根本就没有地方布阵,所以只是派人严密的注视着,并没有派兵强攻。

“告诉兄弟们,待会进攻的时候,只要驱策着蒙古人上前就可以了,自己不要急着去送死。”

在进攻之前,阿敏再次向自己的手下嘱咐道。他就怕自己的这些手下被仇恨给激昏了脑子,火气一上来便不知死活的往前冲。

“是!”

后金的众女真将领互相看了一眼,有些不甘心的答应道。

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级别不够高,而且那一支二五式步枪的子弹也不够多,所以他们并没有见识过其威力,所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对皇太极竟然对台湾大军采取退缩的策略而愤愤不平。

现在阿敏也让他们临阵退缩,这让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非常的气愤。

他们哪里知道,阿敏这是在保护他们,不想自己镶蓝旗的半数兵力在这里损伤过大。

想到这里,阿敏心中就对皇太极是一阵大骂。嘴里面说的漂亮,在此关乎大金生死存亡的时刻,当放下彼此之间的芥蒂,齐心协力的度过难关。

我呸!如果他皇太极毫无私心的话,怎么这次出征会派遣半数镶蓝旗的兵力。明着像是在让他阿敏统领各旗兵力,在中下级将领当中博得一个大公无私的形象,里子还不是想借此打击他阿敏的威望,削弱镶蓝旗的实力!

“赵率教,你率三万大军攻东门。祖大寿,你率三万大军攻南门。”

孙承宗站在义州城南十里处,发布了攻城的命令。

一时间,六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抬着各式的攻城器械,向着义州城慢慢的移了过去。其气势当真是浩荡磅礴,特别是那多达六十架的投石机,如同巨人一般跟随着大军。

“这大明军队的气势看起啦不错啊,怎么会被后金打得那么惨?”

放下望远镜,孔杰不解的问道。

“谁知道呢,到目前为止,我们联合护卫军从来都没有跟除东江镇的明军交过手,或许他们只是外面看着光鲜亮丽,实际上都是些软脚虾而已。”孔杰的参谋,李传撇了撇嘴说道。

面对城外从三面进攻过来的数万大军,城中的联合护卫军战士们心情非常的轻松,因为他们知道,在火枪超远的射程的保证之下,敌人想要攻陷义州根本不可能。

要知道,为了能够让像钉子一样钉在这大凌河畔,这义州城可是集中了两千多万发子弹,每个战士都分到了四百发子弹。

另外那百门火炮,也预备了五万发炮弹,其他的物资如手榴弹什么的也是十数倍于平常的配备量。

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是同为联合护卫军,想要攻陷义州也得花上十数天的时间,死伤数万人才可能攻陷义州。

这些冷兵器部队拿什么攻陷义州,难道就凭那些粗笨的投石机?笑话,在火炮面前,投石机根本就是个靶子。恐怕只需要一轮炮击,这些投石机就的彻底的变成碎片。

没错,投石机在火炮面前根本就是个靶子,这一点炮兵是最有信心的。

“兄弟们,现在是我们火炮发威的时候了,给我把那些投石机全部炸成碎片!”炮兵连长冲着他的手下大声的吼道。

炮兵战士们立即根据测绘手提供的数据,调整射击角度,在阵阵轰鸣声中将炮弹给发射了出去。

*j

最新章节 四百八十六章草草结束的攻城战(第一更)

四百八十六章草草结束的攻城战(第一更)

火炮的威力再一次展现在了冷兵器的战场之上,在阵阵如同雷鸣一般的爆炸声中,六十架投石机仅仅不过三分多种便变成了一推木头碎片。

夹杂着无数血肉的木屑,散落的到处都是,不少缺少了胳膊或是身体上其他器官的士兵躺在地上拼命的哀嚎着,将整个战场的气氛由雄壮猛然间转变为悲壮。

孙承宗浑身哆嗦着看着刚才投石机所在的位置,他不明白什么样的火炮会有这样的威力,难道说传言都是真的?

这一阵炮击,使得二十多万大明兵将和八万多后金大军心中都为之颤抖。但是三十多万的大军没理由被对方的一阵炮击便吓了回去。

“命令赵率教,祖大寿所部,立即快速冲锋!”孙承宗脸色发白的下达了加快工程速度的命令。

“驱策那些蒙古人,给我冲!”

现在还没看到台湾大军火枪的具体威力,阿敏也打算用蒙古人的生命去为后金取得最直观的战场信息。有了这种信息,后金才能够确定自己该怎么做。

在孙承宗和阿敏的严令下,数万大军如同蚂蚁一般疯狂的冲向义州的城墙,他们希望通过人命来将这座防守严密的城池给掀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