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跃龙门-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了关系,关键是下一场考试。
跟他们一样紧张的是李传健夫妇,只是他们知道这事他们帮不上忙,即使再紧张也装出一副轻松的样子,等大儿子、二儿子去了休息,才蹿到四儿子房间里来问究竟。
“嗯,一半一半吧。”
“嗯,估计数学成绩会差一点。”
已经‘自学’完高中课程的李家明,也会去琢磨那些大哥、二哥没把握的题目,琢磨完才会咂舌头,这年头的高考可比自己印象中的还难。若是让自己去考,说不定连个师专都考不上,就更别说象四哥那妖怪样超清华、北大几十分。
也是,九十年代初期的高考,可不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过,这几年的考生也是命最好的,只要考进了正牌大学,毕业时只要他们愿意,大把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由他们挑,而且还能赶上福利分房的尾巴。
“哎”
大婶的哀声叹气引来李家明的打趣,“大婶婶,你莫听四哥打乱话(胡说八道),在他嘴巴里就没一个成绩好的。我看啊,大哥、二哥这次考大学没有问题,最多是大学好不好的问题!”
“真的?”
老两口话是答李家明的,眼睛却看向四儿子,生怕他摇头否认。侄子是天才不错,可只能做中考卷子拿满分,高考的事还得等他过年把再说。
这两年多来,家里的事一件接着一件,人要有了经才会真正成熟,早慧的李家德见父母着急,连忙附和堂弟道:“嗯,家明说得没错,我估计大哥、二哥想上名牌很难,本科应该没有问题。等下午考完了,我再找他们确认一遍答案,成绩应该就能估出来。”
熬吧,等到下午一考完,憋了三天的李家仁兄弟回到家对完答案,希冀地看向他们四弟,从工地上、店里提前赶回来吃晚饭的叔伯们也盯着李家德,大家终于换来了他的点头。
“嗯,如果没有大的差错,大哥、二哥应该在五百三十至五百五十分之间,参照去年的分数线,估计在重点录取线的上下。”
祖宗菩萨显灵了!
虽然早有预感,可大婶还是哆嗦道:“家家德,你的意思是大伢、二伢考得上?”
“嗯!”
片刻之后,苦了二十年的李传健夫妇抱头痛哭,连李传勐他们几兄弟也热泪盈眶。
三十年了,李家终于出了大学生!以后去了地下,也能给公公、耶耶(三叔)一个交待了!三十年前,耶耶(三叔)跪在祖坟山上指天发誓的情景,仿佛还就在昨天!
大姓人家是很难理解小门小户的苦楚,就如以前满妹试图给家境富裕的张绍龙解释,为什么肥肉比瘦肉好吃一样。
黄泥坪李家是外来户,三十多年前政府修水库,别的人家只需要出一个男丁去做义务工,而李家却要成年男丁都得上,连刚成年的妹子都要去。包干到户时,要不是几兄弟都娶了本地老婆,各人有娘家人撑腰,家里又出了六个烈士,恐怕他们的田土还要交出一部分去。
这下好了,家里终于出了两个真正的读书人,日后肯定会端国家饭碗的,李家再不用操心三十年的惨事重演。
当天晚上七个叔伯连连举杯,连连说等通知书到了后得好好祭祖。在大人们的逼迫之下,压力尽消的李家仁兄弟醉了,而且醉得一塌煳涂,平生第一次喝酒就喝的是喜酒、还醉成这样,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
“传健,大伢、二伢不行,以后要让他们多喝。现在的社会,不能喝酒可不行!”
“对对,这四年得让他们锻炼出来,最少也得喝得了半斤八两,以后工作了才不吃亏!”
从厂里回来等喜讯的李传林给大家又满上,附和道:“对,以后做事回来,得让他们多喝点酒,酒这事得练!现在干什么不得喝酒?”
人逢喜事精神爽,平时没少跟领导、老板们打交道的李传健喝得红光满面,连连称是:“是是,以后是要多练练,现在当领导的哪个不是斤把的量?毛砣、三伢,扶他们去睡觉,莫耽误我们喝酒。”
“哎”,以前李传健是吩咐不动毛砣的,可现在能叫得动了,而且还能让他心甘情愿。
这就是应了那句话家和万事兴!
大人毕竟是大人,哪怕是家里有大喜事,七个叔伯也没烂醉如泥,庆祝完两个侄儿的喜事后,还有心情把李家明叫过来,商量他们来县城读书的事。
以前大伢、二伢读二中那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传健赚不到钱,读不起议价重点高中呢?现在屋里有了钱,柳局长也答应了帮忙,只要这伢子点个头,几个伢子、妹子都能去二中、一小插班。县里的教学条件可比崇乡好得多,他们在崇乡都能成绩那么好,到县里来读不会更好?
可哪怕是柳局长说这伢子肯定会同意的,酒兴正浓的李传勐也耐心劝说。没办法啊,这侄子太倔了。
“家明,叔叔伯伯吃苦赚钱,还不是为了让你们有出息?传健连屋都找好了,农业局的集资房,三万七一套,那清静又挨着公园、隔学堂也不远。你要是愿意来县里读书,我们就买两套房子下来,你们读书伢子、妹子全部去那住。
家明,传勐伯伯不是不放心你的水平,你现在都能自学高中内容,水平肯定会比我们崇乡的小学老师高,可县城的师资、条件真的比我们乡下更好。来县里读书,不单是方便你不懂的问老师或家德,也方便其他的弟妹多见见世面,你觉得呢?”
毛砣、细狗他们也看了过来,能来县里读书多好,不说条件更好,连平时玩都好玩得多。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李家明是绝对不想来的,可前几天柳大局长乐呵呵地告诉他,县一小缺个美术老师,王大校长推荐了崇乡小学的黄秀珍老师,还问他那黄老师的水平怎么样。
一个林业局的副局长,居然去关心一个乡村小学的美术老师水平怎么样,这话你怎么去听?在大人们眼里,当官的都有手段,家明一个细胳膊细腿的伢子,再有本事再强,还拗得过位高权重的柳局长和胡大人?
可惜的是包括柳老师在内的人,都低估了李家明的固执。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最多是监督和解疑答惑,自己的水平应该比一小的老师们都高,甚至比二中的初中老师也不差,何必来县城就学?
当然,柳老师动了手腕,将黄老师调入一小,这事李家明没办法反转,只能让小妹来县城就读,至于他自己就敬谢不敏了。小妹跟着阿姨来县城也好,她不比自己,对阿姨有感情,不象自己只是礼敬对方,甚至在一起有时候还觉得尴尬。
“传勐伯,我不来了。在屋里好,清静,我现在有没有老师都差不多,不想来县城读书。”
这伢子倔,李传勐没办法来硬的,只好眼睛看向自己那个天才侄子,希望同样是天才的他来劝说。可没想到坐在旁边的李传健,在桌下踩了他一脚,又给了他儿子一个眼色。
知子莫如父,想让儿子来县中求学的李传林也放弃了劝说,自己儿子倔,上次自己成亲的时候,虽然自己没去寻他,但能猜得出他呆在他姆妈坟前。有些事,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明伢不是文文,他已经懂事了。
李传林能想到的事,脚上挨了堂弟那一脚、得到提醒的李传勐也能猜出七八分,暗叹了口气开始给大家分派工作:“家明,等放了假,你们几兄弟去砍下山,家仁家义在县里等通知书。公公、叔叔还有哥哥他们的拜坪都要平整好,拖几包水泥粉刷一下,传宗你回去帮几日。这次家里出了大喜事,修水那边的叔伯可能会过来的,我们可不能丢面子,晓得不?”
这是正事,修水那边的亲戚除了婚丧嫁娶,跟这边已经疏于来往了。这次大伢、二伢替家里争了光,除了了自家祭祖外,还得去那边祠堂报喜。这些事可马虎不得,农村人争的就是这种脸面!当初公公婆婆挑着杂货担子过来,这边的人就一直被那边的看不起,这次还不去涨涨脸?
李传宗连声答应:“哎,等家明他们一放假,我马上就回去。屋里的事,你们莫操心,等家仁家义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回来,我们摆个流水席!”
李传宗答应得挺好,可李传勐不放心,屋里的事好办,去修水开祠堂报喜,自己老弟可操持不过来。
“不行不行,你一个人忙不过来的。这样,传健,家仁家义录取通知书一到,你先放下店里的事,专门回去忙屋里的事跟去修水报喜的事!”
性子沉稳的李传健连忙拦住,文风鼎盛的修水可不比偏僻的小同古,大儿子、二儿子又不是考上了清华、北大,哪能去祠堂报喜,让那些势利的本家看笑话?
“也是哦,那边每年都有人考大学,也没听哪家过来请我们去喝酒。”
几兄弟经李传健这么一提醒,也不再提去修水祠堂里报喜的事,都说是‘亲无三代,族有万年’,可家族里也有不公之事。当年太公说是躲兵灾来得同古,可他的叔伯兄弟、族人为什么不用躲?大家族里,乌七八糟的事多得很,若不是以前家里穷,李传勐他们也不想回老家学手艺、打零工。
“嗯,报喜不报了,跑还是要跑一趟的。传健,你去修水送帖子,来不来是他们的事,送不送是我们的事!”
这是正理,光两个本科生去开祠堂会让人笑小家子气,但炫耀下还是要的,李传健痛快道:“要的,通知书一到,我就去修水送”。
不过,长辈们的恩怨,丝毫没影响几兄弟的兴致。李家终于出了大学生,这难道还不是大喜事?大学生啊,以后就是国家的人,村上那些不公平的破事,还会象三十年前样压到自己家头上来?
要做喜事,钱财是少不了的,李传勐看了看兴奋的兄弟们,将‘亲兄弟明算账’选择性的遗忘了,豪气道:“传健,这次是我们李家的大喜事,这样,从公账上先支一万块钱,不够的再加。”
人穷才会志短,富了就会知礼节,李传健连忙推辞,可李传勐不容他反对。
“你的崽,不要你出钱不合适,全让你出了也不合适,这可是我们李家的大喜事,家仁家义可是替我们李家人争了光!说起来,以后我们当叔伯的有事,少不了麻烦他们兄弟。这样,店里出一半,你自己出一半。”
什么事一涉及到整个家族,那就不是钱而是脸面的事,李传民他们连忙附和大堂兄的决定。喝得红光满面的李传健见兄弟们执意如此,也笑着答应了,反正店里赚钱大,大家也不在乎这千儿八百的份子钱。
“要的要的,大哥,要不以后伢子、妹子们考上了大学,都各人出一半店里出一半?”
几十年的兄弟了,李传勐虽然喝得半醉,可又哪不会知道堂弟的心思,爽快道:“要的,就依你的。传健,不是我讲你,在自己人面前,莫这么多心眼。”
“嘿嘿,习惯了,以前的事还亏大哥不见气(介意)!”
“要的!”
几兄弟都嘿嘿直乐,仿佛又回到几十年前,大家吃一甑薯丝的岁月。(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三十五年前的誓言
敬祖宗信鬼神是山里人的传统,求了神许了愿,愿望实现了就要去谢神;家里出了喜事,就要去上坟祭拜祖宗,给祖宗菩萨报喜。
经过漫长的等待,李家仁、李家义兄弟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到了,老大考到了赣省大学、老二考到了省财经学院。赣省大学是省内唯一一所全国重点;省财经学院则是中央财政部的三所部属大学之一,虽是挂着赣省的名却是为全国财经系统培养人才,这两所大学都是省内最好的大学,比上次王磊考的师大还好。
这是喜事,而且是大喜事,拿到通知书的第二天一早,乐坏了的李传勐几兄弟花三百块钱、两条‘白沙王’烟,在汽车站包了辆班车回崇乡。洗涮一新的班车一到崇乡街口,几兄弟就将鞭炮不要钱似的往车窗外扔。
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引来围观、看热闹的街坊、闲人。瘸着腿的李传健象是新郎倌样,穿着笔挺的新西装、皮鞋锃亮还扎着领带,带着两个同样西装革履的儿子下车,一支支‘白沙王’烟见人就递。
以前谁认识李传健?但现在街上的生意人都认识他了,谁不知道这瘸子生了两个大学生儿子、还有个天才儿子,还在县城做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传健,不是又当新郎倌了吧?”
“传健,考上了?”
满面春风的李传健笑骂道:“仕富,你是怕你表姐日子过得不太平是吧?承宗,来来吃根喜烟,家仁家义托大家的福,总算是考上了。
家仁、家义喊人啊!”
这可是大喜事!生疏点的街坊讨根喜烟说着喜庆话,象游承万、余仕富这样的长辈连忙放鞭炮,一时间小小的街上鞭炮声震天。
“仕富母舅、承宗母舅……”
正激动着的李家仁兄弟赶紧称唿这些或生或熟的长辈,一个个敬着喜烟接受他们的恭贺。
雪中送炭的人不多,锦上添花的人可不少,连平时不会正眼瞧他们父子的乡政府、公安分局、林工站、工商所、税务所……的领导们,听到街上的响动,都凑热闹地放起了鞭炮,过来说几句恭贺话抽支喜烟。
一条百八十米长的小街,平时步行只需要一两分钟,可今天李传健三父子足足走了半小时,还散掉三四条‘白沙王’。
体面啊!
一家人坐着班车回到银子滩,村上的人又堵在马路上放鞭炮、抽喜烟,大家着实热闹了一阵,才放他们回黄泥坪。车子还没到屋场前的老柳树下,守在那的毛砣连忙放鞭炮,紧接着家里的鞭炮又是掀天的响,来道贺的亲戚们从几幢泥巴屋里涌出,跑向刚到老柳树下的班车。
时间不早了,车子刚停稳李传勐就从车上跳下来,大声道:“承万呢?承万呢?猪、羊捉好不了?”
平时祭祖大家都是不看时辰的,给祖宗报喜可有讲究,要请道士算良时吉辰的,老林道士的崽小林道士看今日的良时吉辰就是午时。
正站在满是亲戚的晒谷坪里,手里拿着屠刀的游承万,没时间跟李传健他们三父子恭贺,大叫道:“早准备好了,传林、传田,你们过来抬猪,传祖、传宗,你们过来抬羊!
仕金,莫拉着传健了,快点快点,还要赶时辰呢!”
天色确实快正午了,正跟妻兄同喜的李传健也连忙道:“对对,家仁、家义,快去姆妈、婶婶那拿香纸,今日的香烛火纸是要你们提的!”
“哎”,被亲戚、长辈们围着的李家仁兄弟连忙挤出人群,跑向小跑过来的姆妈、二婶她们,背起两个装满香、烛、约的竹背蒌转头就跑向后山。没一会,气喘吁吁的两兄弟又跑回来,再背两个竹背蒌上山。
李家十几个男丁一通忙乱,终于将一头猪、一头羊、一只大公鸡,还有供菜、供果、酒、香全部运到了祖坟前。今天的主角是李家仁兄弟,他俩依次在十几座坟前焚香、点烛、摆祭品,李家德、李家明等兄弟则帮他俩打下手。
等所有的香烛点着了、供品摆好了,看着十几个坟头,刚才还喜笑颜开的李传健突然半悲半喜老泪纵横,拈着三根线香在公公坟前三个重重的响头磕下去,激动、沙哑的声音哆嗦道:“公公、婆婆、耶耶姆妈、大伯大婶……大哥、二哥、大姐、二姐、月嫂,今日家仁家义考上大学了,传健带他俩给你们报喜了!”
李传健这么一哭,李传勐他们几兄弟也想起了父母、早逝的兄姐,不禁悲从心来。
三十五年了,当初父亲、二叔、大哥、二哥、大姐、二姐的噩耗传来时,整个黄泥坪哭天抢地。三叔拖着病体跑到水库边上,沿着河足足寻了七天也没寻回一个亲人的尸骨,回来差点又没了。
三十五年了,当初的毛伢子都长大成人了,连崽都能读大学了!
三十五年了,当初三叔指天发誓,一定要供个读书人出来,不要让那样欺负人的事再落在李家人头上,今日总算是办到了!
等哭得不成人样的李传健报完喜,长房长兄李传勐扯直了嗓门大声道:“公公、婆婆、耶耶姆妈、二叔二婶……大哥、二哥、大姐、二姐、月嫂,我们杀猪、杀羊、杀鸡,给你们送血食了!”
同样想起了亡妹的游承万也双眼含泪,却手上沉稳有力,一刀捅翻了那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心里默默道:妹妹,今日是家仁家义来报喜。你等着,等明伢考上了清华、北大,哥哥送猪送牛送羊来!
山里人节俭,猪血、羊血、鸡血都是一道菜,可今天的三色鲜血全洒在十几座坟头上,一瓶瓶‘四特老窖’也洒在坟前,随即则是李家仁兄弟的跪拜、祷告。
“家明、家德,你们带伢子们祭祖!”
“是”
神色肃穆的李家明、李家德上前拈香,领着李家道、毛砣他们在各座坟前跪拜、祷告。最后跪到母亲坟前时,李家明重重地磕头,默默道:姆妈,你放心,我会带好妹妹的。你好好睡,五年后你再醒来看看,我一定会来报喜的。
“欣华,带妹子们祭祖”!
“是”
已经戴上了近视眼的李欣华多了几丝斯文,领着比她更大的李小兰、李国华,还有会读书的小妹、满妹她们依次给祖宗上香、跪拜。平时泼辣的李小兰,也心甘情愿地排在年龄最小的小妹后面,跟着会读书的妹妹们给祖宗们上香、跪拜。
三十五年前三公公发的誓,李小兰她们没亲耳听过,但总会在某个时刻听大人们念叨。欣华她们会读书,能帮李家人争光,那就应该让她们站前,自己和国华这样不争气的孙女、侄女,当然要站后面。
等李家男子们的祭祖、报喜完了,猪羊鸡又被抬下山成为了菜肴,小小的黄泥坪里欢声笑语一片。(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读书人的好处(上)
半天一夜两餐三十六桌的流水席,吃掉了两头两百多斤的大肥猪、四只五六十斤的黑山羊,还吃掉了其它菜肴、烟酒无数,吃得、喝得来道贺的数百亲戚、邻舍红光满面,也累得满妹她们梦里都在笑,这次她们赚钱可赚大发了。
“客气,传健这次可真客气。”
“哎,真没想到,李传健发了财后,会这么客气!”
当然客气,这场流水席花了一万二千多块,还没算红英婶她们自己养的猪羊鸡;亲戚、邻舍送的贺礼,跟上次李传林成亲一样,人家送多少贺礼李家回多少,还多添了一个果子包。
第二天吃完早饭,李家几兄弟带着争了气的李家仁、李家义两兄弟,送走了几个昨晚留宿的客人,宿醉未醒大家都累得不想动了,也只有眼睛里冒光的桂妹她们又冲向了碗筷堆。她们当然有精神,说是洗碗筷,可收碗筷的是李家明、毛砣他们,提热水的是他们,最后将碗筷送进厨房的还是他们。
“哥哥,总共是126块7角5”。
可能是这次钱赚得太大了,连平时对哥哥最有信心的小妹都有些忐忑,担心地看着李家明,生怕他说他们也帮了忙,可以从中分一部分。
“嗯”
好笑的李家明揪了揪小妹那一把后妈扎的小辫子,接过本子签了个名,关心道:“文文,这次赚了这么多钱,想没想过买什么?”
得了签名,刚才还担心的小妹终于放心了,搂着哥哥的脖子小声道:“桂姐想买水(钢)笔,金姐跟满姐还有我,想买莎莎姐那样的熘冰鞋。”
钢笔不贵,熘冰鞋可不便宜,人家柳莎莎为了那双红色旱冰鞋,可在四婶的文印店打了半年小工才凑足钱的,还不排除四婶往高里开工资的嫌疑。
“嗯,你们自己的钱,自己做主。”
李家明跟自己妹妹说小话,那边李传健夫妇也在叮嘱两个提着礼物的儿子,让他们去阿婆屋里看阿婆、舅母。
“家仁、家义,考上大学了就要懂事。母舅舅母以前是讲过一些不好听的话,但那些是我们家太穷他们也穷,我们欠人家的账总还不上,晓得不?”
每年只去外婆家应个景的两兄弟迟疑一阵,还是勉为其难道:“嗯,晓得”。
“住两三日就回来,自己去店里打杂帮忙。以前家明说让你们赚生活费,那是为了你们好,晓得不?”
还处于收到录取通知书而兴奋之中的两兄弟有些不乐意,以前答应家明的条件,那是屋里没钱送。现在屋里又不缺钱,还要去打工赚生活费?
儿子不懂的事,当父亲的就多提点,同样还在兴奋劲上的李传健耐心道:“大伢、二伢,你们莫蠢。你们从小就在学堂里读书,连家务事都没做过什么,到店里帮忙打杂,就是让你们接触社会,去学怎么跟人打交道。”
“大学毕业后,你们肯定会进机关。要是你们不会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听不懂人家话背后的话,自己又不会讲好话,你们拿什么去出人头地?”
旁边的余芳也比以前富态、白净多了,穿着又体面,有了几分当年的风韵,只是头发有些花白了。
“你耶耶讲的没错,你们自己看看,这两日家明跟亲戚、长辈都亲亲热热的,讲的话句句得体,你们却只知道笑。好好跟耶耶学,吃几年苦,学会了为人处世,以后工作了不吃亏的!
再讲了,帮自己店里做事,有什么丢面子的?你们同学见了,还不会羡慕我们家有钱能开店?”
父母的语重心长,再加上亲眼目睹小堂弟的应酬得体,脑子又不蠢的两兄弟这才恍然大悟,连声答应道:“晓得,我们住两日就回来。”
“嗯,去二婶、三婶那借摩托车。踏板车轻便,男式摩托你们可能骑不惯。”
“哎”。
两兄弟去找婶婶借来踏板车,带着父母准备的礼物,去追赶骑自行车走远的几个母舅、姨娘。
送走了两个争了光的儿子,这几天累坏了的李传健又打点精神,去应酬乡上来慰问的干部。上次同古遭了水灾,上头的救济粮还没拔下来,但今年的公粮却被上级政府免了。往年这样的好事是轮不到李家的,记得十几年前也是涨大水,全村都免了公粮就李家和几家小姓人家要交,这都是出了大学生带来的好事啊。
不是那个时代的人,很难理解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对于一个农村家庭的意义。农村人靠土地生活,公粮、三统筹五提留都指望着那几亩薄田,一年累死累活到头来,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碗白米饭。
家里出了大学生就不同,考走的能吃一毛八分钱的国家粮不说,而且他本人的口粮田、山林可是用不着交还村里的,这等于给家里人一年增加几百斤口粮!
这还只是粮食的问题,还有一些由乡干部把持的砍伐指标、救济粮分配,也会有所倾向。山里人不比平原,田里种出来的粮食不够煳口,要靠从山上砍伐木材卖钱,再去粮站买返销粮,而砍伐指标就是允许你砍伐的法律凭证。若没那东西,你砍下来的木材根本无法进入市场,甚至刚从山上扛下来,就会被林工站、森林公安没收。
在一个法制不健全、权力没有监督的时代里,你能指望那些乡村干部能公正行事?还不是乡上截留一部分,村里再截留一部分,再按人头往下分?至于那些被截留的指标,都会进入黑市流通,要么高价卖给有需要的村民、要么成为那些木材贩子手里的工具,用来低价收购山民手里的无指标木材。有些做得过分的地方,那些孤寡老人或人丁不旺、老实巴交的家庭,甚至一年到头都分不到几立方的砍伐指标,跑到乡上村里去问时,得到的回答是两个字‘没有’!
家里出了读书人就不同,乡干部中间隔了村干部无所谓,可村上的干部却绝对会收敛,怕人家日后风水轮流转时报复自己。先不说人家以后能不能当官摘了你的小帽子,即使人家再没出息,当一辈子的教书匠,日后也能在子孙读书上卡死你!
黄泥坪李家是外来的又人丁不旺,因此受本地大姓、村干部、乡干部欺负是常事。近的不说了,好歹李家有七个身强力壮的男丁,村上乡里做事不会太过分。远的,却可以上溯到三十五年前的惨事,若是当时李家有七个身强力壮又强硬的兄弟,家里还有两个大学生,李家那四男两女也不至于全部被强逼着去修水库,最后又全部被洪水冲走,连具尸骨都找不回来!(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读书人的好处(下)
托‘人民政府’头两个字的福,地方上只要一出现什么自然灾害,上级政府哪怕再财政紧张,也总会下拔救济粮款、号召并不富裕的城市居民捐款捐物。
两个月前,同古爆发三十年一遇的大山洪,省市两级下拔了几百万斤的救济粮和一部分救济款和好心人捐助的衣物。不过,这些下拔的东西,能不能及时发放到受灾人群的手里,或是能不能全部发放到位,这事就非常值得商榷了。
反正据乡上干部说,因为临川、高安那边的新粮还没上市,所以救济粮还没拔下来,现在只免除每家每户今年的公粮。天知道一个泱泱大国,一个人口几百万的地区,区区几百万斤粮食,还得等新粮上市才能下拔是怎么回事。也只有天知道,等到新粮上市后,下拔的救济粮还有什么救济的意义?
黄泥坪李家这次运气不错,救济粮款虽然没下拔,但负责救灾的孙乡长有过专门的吩咐,因此他们今年的公粮被全部免除了。乡长大人的吩咐,民政所的人当然要重视,今天特意来落实领导指示。
一脸精明像的游学理就是告伢的堂公公、游学权的大堂兄,也是村上的支书,知道李家现在是李传勐牵头,见他来了连忙把免除公粮的凭证给他。
“传勐,这是乡上下发的凭证,你们七家受灾严重,特意免除九三年传健、传林家全部,你们其余五家80%的公粮。到时候,你们拿着直接去粮站抵销公粮。”
宿醉未消的李传勐以前跟游学理关系不错,笑呵呵地接过七张盖了公章的凭证,随手递给刚赶来的大堂弟,让他安排哪个弟妹到时候去处理。现在李家不靠这点东西了,可白送的东西不要白不要,一家一户能免上千斤公粮呢。
“多谢多谢,学理阿公(山里人经常跟小孩称唿长辈、亲戚),昨日人多没招待好,今日无论如何要再吃两盅。”
昨天让这几兄弟灌翻了的游学理哪还会答应,连忙道:“莫莫,村上还一堆事,这几日给大家核实受灾情况都忙不过来,哪还有时间吃酒?等家仁、家义去读书时,我过来送茶钱,我们再好好吃一顿!哦,这事是孙乡长特意交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