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跃龙门-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每个星期喊小兰去送一次,我看她还舍不得吃不?”
跟亦婶亦母的二婶在一起,平时礼貌待人的李家明经常会口无遮拦,今天也一样。
“婶婶,要我说啊,你把阿婆接到屋里来住算了。母舅他们一年赚得到几多钱,跟他们吃薯丝饭、咸菜汤,你这个当女儿的心里舒服?”
气乐了的二婶一巴掌扇在侄子脑后,遗憾道:“你以为我不想啊?母舅、舅母都孝顺,可家里就那个情况,我除了多补贴点钱米,还有什么办法?哎,老人家劝不动的,他们就认死理养儿防老。他们有儿子,就没有到女婿家养老的道理!”
开玩笑的人,只把这话当玩笑,可听玩笑的人,可不这么认为。听到李家明开这样的玩笑,一直对母亲不放心的张象枫心里一动,顾不得多想就说道:“家明,阿姨跟你商量件事行吗?”
李家明去过罗坊张老师家,也听张仁和、张仁全他们说过阿姨家的情况,想都不用想就知道她想说什么。无所谓了,反正钱是父亲赚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只要他们两口子觉得行,自己一个当晚辈的就更无所谓了。
“阿姨,您客气了,您有事尽管吩咐。”
这话真有礼貌,连敬语都用上了,可就是隐隐约约有拒人千里的意思。这话里的意思,张象枫听得出来,可母女情深让她顾不得那么多。两位兄长的为人,她太清楚了,若是家境没有起色,母亲照样会跟着吃苦受罪,送再多的东西也会补贴给儿子,她自己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
“家明,阿姨七八岁的时候就没有耶耶(父亲),那时候大哥分了家,二哥也讨了亲。阿姨是姆妈跟三哥养大的,我三哥不争气,但也养过阿姨、供阿姨读书。现在他没了,我姆妈又跟从前样拉扯和伢、棋妹,她都快七十岁的人了,阿姨不想她还操劳。”
这事李家明知道,更知道阿姨说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想让自己帮帮她娘家兄弟。老人家都一样的心思,儿子再不好也是亲生的,不可能去女婿家养老的。可这事得两说,父亲娶了人家的女儿,自己可不欠张家的,阿姨想帮娘家兄弟也得去找父亲。
“阿姨,没事的,我让人每个月给和伢、棋妹送米。和伢也读三年级了,该做的事都会做,不会让婆婆太操劳的。你要是想接她过来养老,我喊人收拾间房出来,把她接过来就是。”
这就是婉拒了,而且是仁至义尽的婉拒,让张象枫说不出闲话的婉拒,何况李家明还暗中帮她解决了妆嫁钱的难题,没让她在同村姐妹、妯娌们面前丢面子。
富态的张象枫抱着女儿沉默了一阵,终于涨红着脸央求道:“家明,你比阿姨聪明,阿姨能想到的事,你更能想得到。帮帮阿姨,莫让阿姨姆妈吃苦,她都六十一了,母女是上辈子的缘分,莫让阿姨一世年心里有愧!”
正如张象枫猜想的那样,李家明确实是个冷漠的人,除了他的家人、发小或对他有用的人,其余的人并不在他眼里。前世从社会最底层开始打拼,若是他心肠那么软,也不可能出人头地。张象枫说得动情,可他心里并不感动,天下可怜人多的是,他又不是救世主。
不过,他不感动没关系,只要感动了二婶就行。一句‘母女是上辈子的缘分’,让二婶心里酸楚一片。
“明伢,听到不?象枫对文文这么好,你就要帮她,晓得不?”
后脑勺一巴掌,将李家明打醒了,不看父亲的面也得看妹妹的面子。再说难听一点,人家怀里的婴儿与自己有血缘关系,没有感情也有义务。
“听到了听到了,阿姨你放心,这事我来办,不会再让老人家吃苦的。”(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报喜路上
星期六是个好天气,一大早就阳光明媚,李家明家楼下乱七八糟地放着十几辆自行车,十几个半大伢子在客厅里或站或坐,嘴里嚼着肉包子、糖包子,手里还端着加了荷包蛋的煮米粉。
“好吃不?不是我吹,我姆妈做的包子在崇乡是最好的,就街上那些包子也是人吃的?你们不晓得吧,那些肉都是些猪婆肉、颈筋肉、卖不出的淋巴肉,哪有这些五花肉好吃?”
张绍龙这张破嘴啊,一大早送来二三十个包子是大人情,可让他这么一吹,不但把街上包子店的老板给得罪了,还让平时喜欢买个肉包子解馋的同学们想吐。
“闭嘴!崇乡有几只猪婆?乡政府、工商所的人自己也吃肉包子,何师傅敢卖淋巴肉?”
李家明一瞪眼睛,张绍龙立即闭嘴,大家才算松了口气,淋巴肉他们不懂,但猪婆肉听大人讲,那是吃不得的。
学生伢子吃完饭洗碗,那是在学校里养成的习惯,吃得快的伢子准备去厨房洗时,正啃肉包子的满妹立即跳下长凳拦住。洗个碗五分钱呢,赚钱的机会哪能让客人放跑了?
“狗伢,让她们洗,她们要赚钱的!”
“啊?”
毛砣端着碗在旁边一解释,伢子们忍俊不禁,家明的规矩还真多。细狗也在一边笑,农村里有个说法‘小名贱好养活’,这里就有三四个狗伢。
吃完了一顿丰盛的早饭,细狗、毛砣将礼物分发给大家,再次交待道:“记住啊,这不单是请你们去送礼、报喜,这是代表家明屋里的。要好好解释,莫让长辈们见气,晓得不?”
“晓得,我们把家明说的,一字不漏再说一遍。”
李家明这当老大的虽然威信高,可平时并不怎么管束手下,反而跟他们以兄弟相交,这帮伢子自然也经常会口无遮拦。
“家明,你们屋里去报喜,这礼有些重哦。”
“就是,别人屋里都只拿九个红蛋,你们这九斤红糖、九斤肉,也太大方了点吧?”
“家明,你们屋里有钱烧得慌吧?听都没听过,外甥女生人,去阿婆屋里报喜还差不多,还要去姨娘屋里报?”
这一家就是三四十块钱呢,细狗、毛砣也觉得有些重,可张绍龙不屑道:“你们晓得个屁,老人家平时能吃几次肉?家明这是有良心,看不得老人家吃苦,送块大肥肉去,他们咬得动、也能润润肠子!”
这倒也是,农村里这两年日子稍好过些,但也仅是好过一些,饭里的薯丝少放几根而已,想吃肉还是很艰难的。
老大仁义!
分发完礼物,一帮半大伢子骑着车,带着礼物兴高采烈地走了。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想当大人的时候,干大人才能干的事,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而且还能帮老大的忙。
送走这帮伢子,李家明也收拾东西,准备去罗坊报喜。阿姨阿婆屋里的亲戚,别人去报喜可以,她娘家得自己代替父亲去。
十几里的马路,真如李家明预料的那样,冲垮、塌方之处比比皆是,虽然有村民开始在修路了,但两兄弟还是不时要扛着自行车过河。路上的泥石好清理,可塌方的马路、冲垮的桥梁就只有等乡上来统一修了。
好在毛砣人高马大有力气,扛着上百斤礼物加自行车,来来回回的爬山涉水成了他的事,李家明只要管着张仁和两兄妹就行。
“家明,象枫婶婶的堂哥屋里也要去?以前诗梅婶婶生满妹,阿婆屋里都只报阿公母舅。”
一般说来,生孩子的报喜只报娘家父母、兄弟姐妹,最多是再去下叔伯家,其余人家确实不用去,可人家张象松、张象桂拟的名单,要面子的阿姨没拒绝,谁好意思反对?
反正路上也没旁人,正扛着东西过了七八次河的毛砣,平时也没少去给这两兄妹送东西,劳累之下牢骚话自然也就难听了点。
“家明,不是我说啊,以后象枫婶婶要是不扳着点,张象松两兄弟会越来越过分的!郎舅之间帮忙没得说,但凡事要有分寸,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是两郎舅。”
若是两兄弟私下说,李家明或许还会附和两句,可这还有张仁和兄妹,他没好气道:“关你屁事,大人的事让他们自己处理就行!和伢,学会了炒菜不?”
“学会了,就是炒得不太好。”
能炒熟就行,要是张家婆婆不愿意来,以后让这小子每星期带些荤菜回来,让他婆婆跟着吃两天好饭,家里也多准备点营养品,早晚盯着老人家吃。至于费心费力帮张家脱贫致富,李家明确实没那兴趣,好象阿姨也没那个意思,只要让她姆妈日子过好点、莫受苦就行。
“棋棋,等下你婆婆不愿意来街上住,你就跟你婆婆说,哥哥家里大人都要做事,没人照顾姑姑,晓得不?”
在学校跟只小刺猬一样,可在李家明兄妹面前,眉清目秀的张棋乖巧得很,“嗯”
这不就行了,等阿姨满了月子,再请林全保去帮自己进辆踏板车。以后她想什么时候回娘家,带着东西去看老人家不就行了?老人家舍不得吃穿,那是她手里没有活钱,只要她手里有钱用,莫非还会省死省命?
四人骑车、扛车,花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赶上比他们走得更早的张老师,他也正扛着自行车过条小河。
“张老师(自礼公公)”
挽起裤脚推着自行车上的张老师乐了,打趣道:“哟,青皮后生就是青皮后生,这自行车加东西有一百五六十斤不?”
毕了业,毛砣也敢跟老师开玩笑了,惫赖道:“嘿嘿,张老师,要不您也帮我扛扛?”
“滚,我都没让你帮我扛,还想让我帮你?家明,你这是去报喜?有点夸张了吧?”
李家明把背上的张棋放下来,又帮着毛砣把车子放下来支好,苦笑道:“张老师,莫笑话我了,大人安排的事,我还敢不来?”
坐在路边石头上抽烟休息的张老师,看着毛砣又扛了一车东西过来,连连摇头。挂在车子前头大包里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但车后架上那两个尿素袋里的肯定是肉,看架势最少都有七八十斤,报个喜就这样?太过了,太过分了。
“家虎,你带着和伢他俩先走,我跟家明说点事。”
“哎”
等毛砣带着两孩子走远了点,张老师才狐疑道:“家明,这些是你家大人的安排,还是张象松两兄弟的要求?”
“哦,名单是他们拟的,东西是我买的。我阿姨的叔伯年纪都不轻了,农村里生活条件不好,送些肉、糖,也是个心意。”
张老师一听自己两个崽屋里也要去报喜,眉头立即皱了起来,农村里报喜可不是这样的。叔伯都在,还要去堂兄弟屋里报?
“蠢货,人家这是把你当猴子(冤大头)”
“嘿嘿,张老师,大人的事,我一个伢子哪管得了哦?”(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报喜不喜
洪水过后的河道一片狼藉,可罗坊村依然是一片田园风光,青翠的稻田、爬满瓜藤的篱笆墙、十几幢青瓦的泥巴屋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偶尔还有鸡鸣狗吠更增山乡的幽静。
“家明哥哥,那是我大伯家,那是我二伯家,那是我家。”
在村口换上了干净衣服的李家明,推着载满礼物的自行车走上那条田间小道,打量了下三幢炊烟袅袅的泥巴屋,果断地往右边那幢破败的屋子走。
与李家明兄妹亲近的张棋立即笑了,可她哥哥连忙劝说道:“家明哥,我大伯在那边。”
“我知道,你婆婆住在你家,现在应该在做饭对吧?”
“嗯”
那不就对了,哪有先去见阿姨的兄长,然后去见她母亲的道理?
“我”
哎,这孩子穷怕了,估计是想沾他大伯他们的光,省下一封鞭炮钱;也或许是他身上压根就没钱;最有可能的是他们家连过年都放不起鞭炮,自己兄弟到了家门口,才想起贵客来的时候要放鞭炮迎接。
现在不用李家明递眼色了,跟在后面的毛砣从自行车前面那个大包里,翻出几封鞭炮递过来,玩笑道:“赶紧的,莫炸着手哦。”
“哎”,两兄妹连忙接过鞭炮,迅速跑向他们家的那幢破旧泥巴屋。
趁着那俩兄妹去准备,李家明他们也整理一下身上的衣服、头发鞋子,虽说路上不好走、泥渍之类的难免,但基本的礼仪也是要的,总不能一身邋邋遢遢来报喜吧?
一阵鞭炮声响,李家明兄弟推着自行车,走进了张仁和家的晒谷坪,旁边两家听到响动,连忙小跑着过来迎客。
“婆婆好,叔叔好”
农村里报丧有讲究,报喜可没什么讲究,图的就是个喜庆热闹。不过,两兄弟支好洗涮干净的自行车,还是恭恭敬敬地向几位长辈微微躬身以示礼貌。
李家明的名声很大,属于崇乡的传说中人,张象松兄弟也不敢怠慢,连忙客气道:“家明,这边请”。
“谢谢,婆婆,恭喜您添了个外甥女,六斤七两,母子平安!……”
报完了喜,满面笑容的李家明接过毛砣递过来的礼物,恭恭敬敬地递给身上还扎着围裙的婆婆。礼物有些多,红蛋、肉、糖、奶粉、饼干,更有崭新的一叠衣服,看那料子就知道高档。
“婆婆,这衣服是阿姨请人给您做的,这些吃食是文文孝敬您的,祝您老健康长寿、生活安康。”
佝偻着背的婆婆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道:“客气了客气了,小人子(婴儿)好不?”
“好好,白白胖胖的”。
两人说了一阵喜庆话,李家明兄弟才跟着张象松到隔壁去报喜,每家每户送上礼物,只是没了衣服、奶粉、饼干。这也让各家非常高兴,尤其是那九斤大肥肉、九斤红糖,这在生活困难的农村里,已经算是重礼了。
到各家各户报完喜,张象松家就着客人送来的肉,重新做了桌好菜有肉、蛋、蔬菜之类的,倒也看着客气,李家明兄弟也平生第一次坐了上席。这是农村里的礼数,哪怕桌上有阿姨的母亲、叔伯、兄长,他俩代表李家来报喜,就得坐在八仙桌的上席。
“叔叔,莫倒酒,我们都不会喝的。你别看他长得高,其实才读初一。”
陪客的张象枫的大伯愕然,惊叹道:“啊?要的,这身板,在崇乡也数得着了吧?”
努力锻炼又营养充足,毛砣确实长得快,比前世还长得快,才十六岁半就一米七五,坐在桌边比所有人都高半头。
“嘿嘿,我还不算高的。我们家还有个更能长的,四年级已经长到一米七了。”
也被拉来陪客的张老师可没堂兄弟那么客气,一边招唿客人吃菜,一边支使这个的高个子学生帮自己干活。
“你们李家的人都长得高大,不象我们罗坊人,没几个长得高的。来,你们不喝酒,多吃点菜。家虎,你来了正好,等下帮老师换几片瓦,就你这个子,桌子上放张凳就行,省得去搬楼梯。”
“哎”
“谢谢叔叔,我们自己来,我们自己来”。
大家吃着饭说说笑笑,李家明热情洋溢,毛砣也非常得体,更让在座的大人们惊叹。
银子滩李家人了得,大人做生意做得火红,子孙又个个争气,特别是李家德、李家明两兄弟,那可是公认的天才,他们李家人想不兴旺发达都不行喽。
枫妹有福啊,能嫁这样的人家,真是有福啊!
大家吃完饭,坐在凉快的堂屋里喝茶、聊天,毛砣去了老师那干活,李家明也一反平时的沉静,打起精神陪这些大人打讲(聊天),天南地北、古往今来地聊,知识之渊博让他们为之惊叹。
村里的读书伢子、妹子,听说李家明兄弟来了报喜,也跑过来凑热闹。看着平时不过来玩的伢子,一个个对李家明兄弟非常敬重,张象桂兄弟更觉得有面子,腰板都比平常挺得直多了。
初夏正是农忙的时候,聊到中午两三点时,李家明找了个机会问道:“哎,婆婆呢?”
“哦,她去隔壁了吧。”
“张叔叔,我们这次来,除了报喜、请各位去吃满月酒外,还想请婆婆去帮着照顾阿姨。您也知道,我们几个叔伯都在同古做事,婶婶们又田里土里地忙,实在是没人手照顾阿姨,您看?”
李家明这种请求不合礼数,可人家公公婆婆早已过世,父亲又在外面开厂,总让婶婶照顾弟妹做月子,也确实有些不方便。
个子不高的张象松连忙起身,答应道:“要的要的,这是正事,我去跟姆妈讲。”
说完,平时不进二弟家的张象松,去了隔壁那幢破泥巴屋。有客人在,他也不想家丑外扬,面子上总要装一装。
正在隔壁整理礼物的婆婆,也听到了张棋较夸张的叙说,知道女儿做月子没人照顾,正想着去街上。如今再听大儿子一劝,也连忙捡拾几件衣服,准备跟李家明他们去照顾女儿做月子。
一看婆婆又在拿旧衣服,得到李家明指示的张棋连忙劝道:“婆婆,带这些好衣服去。姑姑她们在街上住,都要面子的,要是你穿得不好,别人会说闲话的。”
“嗯,还是棋棋懂事”
婆婆想了一下,连忙把旧衣服拿出来,将刚收到的两套新衣服放一个旧编织袋里,张棋连忙从柜子里找出姑姑的旧旅行包。
“婆婆,莫用尿素袋,就用姑姑的包包。”
“不好不好,这包很贵的,还是留给棋棋以后出去读书用。”
旁边的张象松有些不耐烦了,姆妈也太偏心了,春春去打工都不晓得家里还有只这样的包。
“姆妈,就用这只包,你不要面子,枫妹也不要面子?你要是拿着尿素袋去,我们都没脸见人!”
“也是哦”,婆婆这才小心地把衣服装进这个廉价的旅行包里,她不知道这两套新衣服,抵得上十几个这种低档旅行包。
“姆妈,你去这久,这些东西会坏不?”
婆婆就是煳涂婆婆,听儿子这么一提醒,连忙将那些奶粉、糖、饼干一分为三,交待道:“棋棋,在屋里听哥哥的话,莫到处乱跑,晓得不?”
“嗯”
比去年脸色好多的张棋答应了一声,连忙将一份奶粉、糖、饼干都放进婆婆的柜子,懂事道:“婆婆,多在姑姑家住几天,帮姑姑多带带妹妹。家明哥哥没公公婆婆,平时又要监督文文她们读书,没时间照顾姑姑的。”
“嗯,还是棋棋懂事。那些东西,莫留,你跟哥哥吃,晓得不?”
“不要,这是家明哥哥买给婆婆吃的。”
小孩子总是喜欢向老师或家长打个小报告,张棋也不例外,等到星期天去李家明那看婆婆时,她也向姑姑打小报告。
哎,送给姆妈吃的东西,大哥都不放过,这可怎么办哦?(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清官难断也好断
青山、稻田、白墙青瓦的泥巴屋,自从路修通后,张象枫就搬回了黄泥坪做月子。街上热闹是热闹,但让几个妯娌每天骑摩托车上上下下二十几里,她也觉得不好意思。何况做月子的人吹不得风,街上的房子建在河堤边,孩子们又喜欢开窗户,想没风都不可能。
张家婆婆在黄泥坪过得很愉快,每天只要做做饭、杀杀鸡、服侍服侍女儿,吃得比在家过年还好,还能每天看大彩电。虽然她看不太懂电视里演什么,但也喜欢看那些没看过的东西,若是碰到演《西游记》、《新白娘子传奇》之类的,老人家一边拔鸡毛一边看得津津有味。
母亲高兴,做月子的张象枫自然也高兴,可有些事也让她闹心。大哥、三哥空手来看过母亲两趟,说是来看母亲,其实是来借钱、要求去自家厂子里做事。来时两手空空,走的时候倒是从舍不得吃的母亲那,又拿走了几袋奶粉、两包冰糖,那可是家明特意买回来给老人家增加什么盖(钙)的!
大侄女在外头打工,一个月七八百块钱,大哥又不做什么大事,手里能没有钱用?去自家厂子里做事,他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农民,能做得了什么?厂子里不比屋里,做什么事都有规矩的,若是大哥不做事光拿钱,还经常指手划脚,老公拿他怎么办?叔伯们又如何看自己?
烦恼的张象枫心不在焉地陪着母亲,看着电视里的白娘子,突然门外一阵摩托车声、狗叫声传来,紧接着房门被推开了,满头大汗的李小兰提着一袋水果、奶粉走了进来。
“象枫,婆婆,哟,你们也在看《新白娘子传奇》?大毛,赶紧去搬东西,月婆子的房间也是你能进的?”
粗豪的李小兰只比张象枫小半岁,以前在外面打工时以姐妹相称,现在一个当婶婶一个当侄女,可称唿还是没改过来。将水果、奶粉放桌上,李小兰自己倒了杯冷茶,也坐在电视前看得津津有味。
看完最后七八分钟《新白娘子传奇》,刚喝一大碗凉茶的李小兰也去帮着搬米、油。马上要做满月酒了,大人们在同古忙得不可开交,准备工作就只能屋里人来搞,大毛伢和李小兰就是主要劳动力。
喂完奶的张象枫起身到堂屋里一看,墙边已经铺了一层尿素袋,上面堆着海带、香菇干、木耳等干菜,烈日之下的晒谷坪里,三轮摩托车上还放着几袋米和油及一些干菜。
“小兰,你叔叔讲了什么时候回不?”
李小兰端了一大盆化油进来,放在八仙桌上,戏嚯道:“我哪个叔叔?我可是有六个叔叔哦!”
扛着一袋米进来的大毛伢比对象更有点脑子,知道这个婶婶是个精明人,怕人家心里多想,连忙解释道:“传林叔叔的货还没赶完,但他说讲月酒会赶回来的。”
厂里的事,一直让张象枫非常担心,可山里的通讯条件简陋,她也不可能跑到村上去打电话问,给正赶货的老公添乱。
“赶得完不?”
“我听承万叔讲,他们都三班倒了,一个月赶一个半月的货,肯定没问题。”
搬完东西,顾不得凉快一阵的大毛伢去了菜园里帮忙,女婿当半子那是婚后,婚前的准女婿那就是当牛作马的命。勤快的李小兰也戴上草帽准备去帮忙,心里有事的张象枫连忙叫住了她。
“小兰,我问你个事。”
“嗯,你讲。”
“昨日我看到你母舅在门前过,你耶耶他们在外头开店,请外人帮忙也是帮,怎么不喊你母舅去帮啊?作田哪有做工赚钱?”
若是以前,粗豪的李小兰不会多想的,但以前的小姐妹变成了现在的小婶婶,再加上平时姆妈、婶婶们私下的闲话,她也听得多了。
“象枫,不是你哥哥来问了什么吧?”
以前关系亲密,现在又是一家人,张象枫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无奈道:“我都让他烦死了,他什么都不会,还总想去传林厂子里做事。”
虽然心里有些别扭,但以前在外打工时,大家都是同乡好姐妹,李小兰还是小声道:“莫,你千万莫跟传林叔提这事。我耶耶那人,你不晓得,他老是讲‘出门做事要讲规矩’。你看我母舅还有我几个婶婶的兄弟都不进装修店、不进传林叔叔的厂子。传林叔叔的厂子,我耶耶他们占了六成股份的,你要是提了这事,我耶耶会翻脸的。”
粗豪的李小兰心思没那么细,何况张象松兄弟两次来都是空手的,走的时候反而提东西,更对他们不满。哪有来看做月子的妹妹,连蛋都不带几个的?何况她还听张棋那个小奸细说,张家送来的六只鸡,都是婆婆养的。
“象枫啊,虽然你现在是我婶婶,但我还把你当以前的枫妹。莫看你大哥、二哥跟你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他们可真把你当亲妹妹看过?我寄回来的钱,我弟弟想练体育要吃营养,我屋里都没动过一分钱,全部给我存着当嫁妆,你家呢?
我听棋棋讲,你是你三哥和婆婆养大的,你又不欠他们的,用得着这么为难吗?还是我们家明讲得对,欠钱还钱,欠人情还人情,不欠就关你屁事!天公地道的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你越不好意思,人家就越好意思!
枫妹,不是我说你,你就是想得太多了。既然你什么都没欠,高兴来往就来往,不高兴就让他们死远点。你又不求他们什么,要是他们要求过分了,你理都不要理,一年三节不少他们的东西就是!”
这话是从姐妹嘴里说出来的,可张象枫能听出自己那个天才继子,极看不上自己那两个兄长。只是人家是斯文的读书人,不踩到他的底线,他就冷冷在一旁看着象看猴把戏一样,要是过了红线那就是雷霆一击,就象他去年当着满街人的面,把凶名在外的陈和生打了个灰头土脸一样。
张象枫错了,李家明确实看不上张象松兄弟,但也没有管家里的事的想法。有父亲在,又有了后妈,家里的事还用他来管?大不了,就是损失点钱的事,钱能解决的问题就是小问题,何必让父亲夹在中间为难?
不过,李家明不想管,张象枫照样向他请教。共同生活了近半年,她算是知道这个天才继子的弱点。这小子或许很冷漠,但对孝道、亲情看得极重,不但对阿公、母舅极孝顺,连对他二婶、二伯都极尊敬,平时连稍许的违逆都没有。
等到周末放假,抱着孩子的张象枫上楼去了书房,将自己的苦恼一五一十地说出来,请教道:“家明,你比阿姨更聪明,你帮阿姨想个办法,莫让阿姨跟你耶耶(爸爸)为难,人言可畏啊。”
虽说父亲与阿姨是一体的,可李家明确实不想掺和这些事,苦笑一阵为难道:“阿姨,清官难断家务事,有些事旁边人说起来容易,当事人要做起来很难的。”
“所以阿姨才来找你啊,阿姨脑子笨,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这哪是笨?这分明是狡猾好不好?
不过,李家明也理解阿姨,管家的人若是跟自己样,这不介意那不计较,再大的家业也会让人拿光。有些人,哪怕是再亲,也不能总惯着的。
被逼得墙角的李家明笑了笑,确认道:“阿姨,您确定想听我的办法?”
稍一迟疑,张象枫实在是烦透了两位贪心不足的兄长,更怕日后他俩得寸进尺,轻轻点头道:“嗯,阿姨觉得你比其他人都更聪明!”
聪明不一定,只是自己做事比较理智,很少被些乱七八糟的感情、情面所左右而已,李家明依然笑笑道:“阿姨,你听说过我做事的风格吧?”
这么一提醒,张象枫才想起眼前这孩子的狠辣,不禁心里打了个颤,可也想起这孩子平时的为人,最后还是坚定道:“家明,阿姨信你!”
‘xxx,我相信你’,这种话是最信不得的,李家明更不想沾染因果。张家的事自然由张家人管,哪轮到自己一个姓李的去批手划脚?不过,躲在后面出出主意还行,毕竟婆婆、和伢、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