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跃龙门-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了解的人,都会认为李家明既然是经济学家,肯定对这些东西了如指掌,但李家道知道他那堂弟是标准的甩手掌柜。只要他在可行性报告上签字,这个项目便十有**会上马,可问题是他能承担项目失败的后果吗?以李家明一向的精明,如果项目的未来与可行性报告不符,稍稍翻一翻那些本来他不关心的会议记录,李家道的私心他能不清楚?

    家明不是能吃暗亏的人,万一他翻了脸,自己这脸又往哪搁?

    临近年关了,李家道这位崇乡那个山沟沟里爬出来的第二个博士,把他自己关在已经彻底清静的听雨轩内一天一夜,终于做了一个让手下们怨声载道的决定。

    “为什么?”

    正在小厨房里烤火的李家明听完堂兄的报告,不禁好奇地打量着这位与自己并不怎么亲近的堂兄。这是笔上百亿的投资,而自己将项目的前期工作交予了他,即使再象上次那样严格招投标,以他如今的实力也不难从中分到最大的那一块蛋糕。

    “就事论事而已”

    或许是真话,也或许是言不由衷,但都不能深究。人情练达的李家明往火堆里加了几块木柴,把火烧得更旺一些,也不讳言道:“三哥,我把前期工作交给你,而不是从我手下调人,你应该能猜出几分吧?”

    猜不出,或许说是没往深处想过,在业内小有名声的李家道不是毛砣他们,四十多岁的人了会思考但还没学会揣摩人性。他那家设计所能办得顺风顺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堂弟们太出色,方方面面的人都得给面子,并不是他的管理经营能力有多好。

    等水开的李家明很无语,连毛伢都能猜出的东西,他一个堂堂的建筑学博士居然没往深处想过。

    “三哥,你们看得到的事,我会看不到?”

    李家明若有所指的反问,却没能让李家道会意,反而不解道:“那你还?”

    这事怎么说呢?

    开始时,突发奇想的李家明觉得那是个好计划,但表姐的话点醒了他,本地的旅游资源不足以让旅游业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他的成就有作弊的成分,但那个博士学位是货真价实的,冷静下来后一通分析,当然会知道有多么不切实际,所以才有后面的半逼着两位主官用政府财力去修路。

    这项目确实风险巨大,万一成功了,皆大欢喜;即使失败了,政府的投资也没白投,起码改善了当地的交通条件、提升了本地的旅游品质,他和跟在他后面的毛伢他们也没损失。反而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能让半死不活的旅游业有所起色。

    当然,这些话是不能说的,所以他才让与这项目有利益关系又有专业背景的堂兄去负责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可自己这堂兄不能领会自己的意图,也真让李家明无奈之极,有些事是只能做不能说的,说了就会声誉扫地。

    好在陪着李家明烧水的毛伢有眼色,见老大面色犹豫,便主动背了这口黑锅,小声道:“家道哥哥,你怎么就不会拐弯呢?政府的钱还不是老百姓的钱?

    你看看,丁叔正厅级了都只坐奥迪a4,老黄他们呢?我们同古财政好,与其让他们不把钱当钱,还去搞什么狗屁政绩工程,还不如逼他们去做些正事。把路修好了,把基础设施搞好了,得利的还不是我们本地人?”

    李家道想过别的原因,甚至猜想过是堂弟想变相回报桑梓,却未曾想过这里面还有这样的算计,而且是把政府算计在内。

    “什么?你们?”

    既然背了黑锅,就要背得端正,毛伢知道自己老大是大人物,有些话不能从他嘴里吐出来。见李家明默不作声,这个靠不光彩手段起家的老板,也按他自己琢磨出的想法,替老大出声。

    “家道哥哥,你莫管这些事,只要把前期的那个可行性研究报告搞出来,剩下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了。”

    明白了,难怪家明坚持由政府负责改善交通,而旅游公司只负责亭台馆所的修建与旅游景点的开发,这其实是在挖政府的墙角,被小学生教育了的李家道苦涩地笑了笑。

第四百五十章 黑锅(中)

    人至察则无徒。

    本就为巨大利益而矛盾的李家道知晓了堂弟的真实想法后,立即大力推动可行性研究,准备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毕竟不少。

    同古县的经济确实好,年财政收入接近十亿,即使是在全省范围内也是响当当的富裕县,但要进行总投资高达上百亿的基础建设,只要是头脑稍灵活一点的人,哪会猜不到背后的真相?

    可是,世事就是如此奇妙。有李家明那个世界首富的光环在,谁都不担心高达百亿的资金来源,草草出炉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省市发改委一路绿灯,即使报告里明文规定由政府负责交通建设。

    报告递交到了国家发改委,同样也是一路绿灯;由黄志刚任老大的地区经济司甚至还协调湘赣两省,将连通两个省会的高速公路拐了个小弯,正好与这条县管公路对接,以方便游客直接从省际高速公路去旅游区浏览。

    形势一片大好,大事可成!

    本对这个投资巨大的项目提心吊胆的两位主官终于有了底气,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旅游兴县、旅游强县的口号,号召全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争取在三年之内将同古建成国内一流的乡村旅游示范县。

    也应该有底气,同古出了个世界首富,坐拥上千亿美元的财富,区区一个百亿rmb的项目算得了什么?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顺利。

    公路建设要投资近四十亿rmb,但旅游开发公司的资产不过十六亿多一点,县财政每年的赢余也只有区区两亿多,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解决?

    本地数家国有银行不同意给政府贷款,原因如上所述,况且公私合营的旅游公司本就是高负债。当然,几位老总也想促成这笔大业务,而且向两位主要领导明言,只要李家明先生在担保书上签个字,别说区区四十亿就是四百亿,他们都绝不含糊!

    这不废话吗?如果能让李家明背书,县里用得着来求你们?实力雄厚的国有银行不放贷,那就找省里的农商银行,可以前是县管干部的张行长也推三阻四,坐在书记的办公室里愁眉苦脸就是不痛快答应。

    唱红脸的孙县长板起脸来,不乐意道:“老张,你这是什么话?合着我们堂堂一级政府,连启动资金都要找家明解决?”

    启动资金?陪着笑脸的张行长心里一动,连忙陪笑道:“孙县,我不瞒您说,这只是一个程序。您别看担保书上写得那么严格,其实只是给人看的,难道政府还会破产?政府不会破产,李先生又哪有什么风险?”

    话没错,政府是不可能破产的,但连这点事都要去求首富先生出面,还要书记、县长干嘛?这点事都搞不掂,以后哪有脸开口求人?

    唱白脸的黄书记掸了掸烟灰装作没听见,斯文慢理地品着王贤成送来的白茶。这茶叶好,又有山里人家的品牌和渠道,估计明年量产后又得多交上千万的税。

    “是是,这茶叶比庐山的云雾茶还好,等花山、龙门的茶园量产了,财政收入又得提高几个点喽。”

    这话音只要是干部都听得出来,富态的张行长转头又给黄书记陪笑脸,别看他是农商银行的行长,但与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是重要工作之一。尤其是在同古这样的经济发达县区,每年的财政资金结算、工资发放就是块大肥肉。要不是农商银行源于信用社,与各级政府都有香火之情,这块大肥肉哪轮得到他们独吞?

    如今政府有了困难,农商银行若要按规则办事,不难想象政府以后也会按规则办,甚至还要严格按商业规则办!

    可这事如果没有完备的手续,真的不行。如此明显的违规操作,即使上级领导能默许,也得防着同僚的冷箭,万一被人捅上去了,上级领导想保都保不住。

    可黄书记不听这苦水,同古一年财政收入近十亿,这些资金的结算给哪家银行不是给?再说了,县里要上大项目,以后的资金来往更是数以百亿计。

    这话一出,张行长的胖脸都皱了起来。同古一年五六亿的财政赢余,七八年时间就把贷款给还上了,要说风险确实不大,况且还有世界首富在背后。

    可事情不是这么说的,处在张行长这个位置,哪没有盯着他的人?在台面下操作,上级会装作没看到,一旦摆上了台面,谁也没办法替他说话。没人替他说话,等待他的就将是党纪国法,尤其是目前的政治形势之下,也肯定没人敢替他说话。

    一时间,双方僵住了。

    就在这僵持之际,双方的朋友王富生夹了个黑色公文包来了,而且把黄书记的办公室当成了菜园子,仅是礼节性地敲了敲门便抬腿就进。

    见是这位老弟进来,三人也瞬间没了刚才的凝重,象是变脸一般皆是满面春风。尤其是正为难的张行长,一见毛伢就如见到救星,笑着打趣道:“毛伢同志,你来行贿?”

    在省城时,毛伢跟一帮厅级干部能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回到县里也仍然把领导当领导,大笑道:“切,我要是想行贿,还会来办公室?”

    满面笑容的毛伢拉开他那只标志性的lv公文包,给两位领导一位朋友敬大雪茄,显摆道:“两位领导尝尝,正宗的古巴雪茄,刚从托尼那美国鬼子那搞的。”

    托尼是谁,这三位不知道,但这时节还跑来同古的,肯定是首富先生的绝对心腹,也极可能是为了资金而来。既然是这样,大家还在这扯什么蛋?

    想到这里,帮着剪雪茄的张行长试探道:“富生老弟,带我去拜拜山?”

    家明哪会见他?毛伢跟李家明混了二十几年,知道自己老大虽然与官员交好却从不信任政府,即使是在老家也不可能替政府做这样的担保。但事情又得办,否则这项目启动不了,李家明可以承受这损失,大半家当扔在了旅游上的毛伢不行。只有把路修通来,把景区连成片,即使不能实现那个计划,也能让旅游公司有起色。

    “少来,不是我说你老张,你有卵子不?”

    与毛伢有不少利益交集的张行长苦笑起来,把刚才的说辞又说了一遍,无奈道:“毛伢,哥哥也不讲套话,你讲是不是这个理?”

    背后有人撑着,两位主要领导又是朋友,毛伢也露出混混本色,鄙夷道:“怕什么?在同古这一亩三分地上,谁不给黄书记孙县长面子,谁就不要想混了!”

    这话由黄书记来说都没用,因为他影响不到金融系统,也没那个能力替张行长挡灾,但大家公认的首富先生头号小弟的毛伢行。一听毛伢如此大包大揽,张行长连忙道:“李先生的意思是?”

    这话不能乱讲的,刚才还笑眯眯的毛伢立即严肃起来,正色道:“老张,莫乱扯,我老大那人最讲规矩!”

    讲规矩就不会逼着政府用财政收入去修路,但张行长相信这是李家明的暗示,终于决定顺从政府的意思。只要有首富的背书,哪怕没有落在纸上,那也比政府那个公章有效!

第四百五十一章 黑锅(下)

    春节是华人的节日,托尼专程来黄泥坪这山沟沟可不是来过春节的,他是来汇报工作的。

    汉华继续在智能手机市场一支独秀,去年营收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净利润也突破三百亿美元。以往kyle当ceo时公司是不分红的,但雪莉接任后开始分红了,而且准备一分就是150亿美元,并且将回购150亿美元的股票。

    李家明持有汉华32。21%股份,这笔高达六十四亿美元的现金分红该怎么处理?

    这不是问题,国内的经济仍然在高速发展,即使不通过国民银行消化,也不愁把这笔钱投资出去,关键是分红这事本身透露出的信息。

    作为李家明的私人助理,托尼执掌着他那个庞大的家族信托基金,如果这意味着汉华成长的潜力已经不大,那么托尼就会考虑减持;如果仅是因为汉华现金太多,本身的扩张消耗不了那么多现金,那又当别论。

    “no,我们的计划是公司只储备五百亿现金。”

    那就是汉华的死钱太多,其投资与扩张消耗不了巨大的现金流,如此猜测的托尼得到了准讯,也就知道如何办了。不过,李家明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紧张。

    “tony,基金会还是要减持,我觉得持有10%左右的股份就可以了,你觉得呢?”

    “boss?”

    李家明知道托尼想说什么,但不准备那么办。虽然他将汉华视为基业,但并没有将其当作家族企业的想法,他一股独大不是正常现象,想让汉华变成一家百年老店,就必须引进更多有实力的股东。

    再者说来,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汉华已经突破了五千亿美元的市值,现在到了求稳的时候,应该投资多元化而不是死守着汉华。

    “ok”,托尼稍一犹豫便同意了李家明的想法,答应去运作此事。

    谈完了公事,就要谈谈私事了。

    托尼当年答应来当李家明的个人助理,双方是有过协议的,除了年薪、期权之外还有分红。李家明想投巨资建设老家,势必影响到基金会的收益,进而影响到托尼的利益。

    这事也简单,只要保障托尼的利益就可以了,李家明又不是小气人,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托尼对此事非常反对。

    “ming,我们是朋友对吗?”

    对,即使加上死去的穆尼,托尼也是李家明在美国认识的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两人一起在斯坦福呆了五年,又在同一个导师手下,五年的时间足够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ok,你不觉得你变了吗?”

    变?不变是相对的,变才是绝对的。李家明好奇地看向这位老友,不知他想说什么。

    “心态,你不觉得你的心态变了吗?以前的你积极进取,眼睛只看向前方,可你现在却总是在回头看!”

    哦,还是说这次投资的事,李家明不禁哑然失笑。自己活了两辈子,怎么可能还保持着三十多岁的心态,按心理年龄算,自己可不是到了缅怀的阶段?

    “ming,你应该听过那个故事。一个退休的百万富翁回到了家乡,每天都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还有一个穷人也躺在那晒太阳。两人成为朋友之后,百万富翁说起他的奋斗与成功,穷人却说:‘最后,你不一样在这晒太阳?’”

    故事的本意很简单,引申之意却是相反的,但李家明知道托尼说的不是那两个或消极或积极的意思。暗自苦笑的李家明伸手将火塘上烧开的铜壶取下,给托尼重新沏了杯茶,感慨道:“托尼,你也学到了我们这一套,说起话来开始绕圈子。”

    “近莫就黑?”

    “近墨者黑!”

    “ok,就是这意思,你们汉语太难学。明,我认为你意志消沉了,不再有几年前的那种斗志了!我记得刚推出ipod时,你象一只好斗的牧羊犬,推出ipod后,你就成了好斗的雄狮。可如今,你开始象那个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老人。”

    话虽难听,但相对于美国人那种性格,也算是很委婉了,可李家明又如何解释?莫非告诉人家,其实他已经老了,已经有了患得患失的心态?

    只要他表露出这个意思,这些还想奋斗的伙伴、朋友都会离他而去。这个世界很现实,即使他为这个团队做得再多,也没哪个有抱负的人愿意跟随一个没了雄心的首领。

    没了这个昂扬向上的团队,李家明守着的那堆钞票仅是一个数字,离开了这些奋发向上的部下,他也就成了孤家寡人。

    今天是最亲密的托尼来,明天又会有谁来试探?

    上位者,也有上位者的难处,不尽是人前的风光。

    暗自长叹了一声,李家明将最大的一口黑锅放在了自己妻子背上。没办法,夫妻是一体的,自己窝在家里当了几年家庭主男,现在也轮到她来当当替罪羊。

    “托尼,我在美国呆了十三年,知道我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吗?”

    “什么?”

    “我不信上帝,但我相信爱情、热爱家庭。”

    聪明人有个好处,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李家明一提起美国人的信仰,托尼立即联想起他突然逼kyle退隐。如果他是想亲自执掌汉华,但又要恪守当初对妻子的承诺,那么很多令人费解的事都可以解释得通了。

    见托尼端着茶杯若有所思的样子,李家明便知自己把他的思路给带歪了,补充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太太早怀孕几个月,很多事就会按既定的轨迹发生。”

    “可是”

    无非又是利益最大化那一套,李家明不想听这些,摆手打断道:“没什么可是的,我已经足够成功了,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我宁愿选择家庭。况且,我已经给公司制定好了战略目标,也找好了一个称职的ceo。”

    聪明的托尼彻底想歪了,把李家明正鼓捣的事当成了他不甘寂寞,想干成一件风险极大的事以证明他的能力。可这位同样是斯坦福博士的托尼,哪会让李家明如意?

    美国人没有熬鹰一说,但有饥渴营销的术语,如果让李家明时刻有成就感,未来如何激起他对成功的渴望?只要让大家的首领饥渴,让他渴望成功,才会坚定地带领大家继续向前。

    “ok,我尊重你的选择,但反对你的计划。明,相信我,即使你的计划成功了,也会造成一个你不想看到的结果。”

    “什么?”

    李家明不禁愕然,托尼可不是不学无术的毛伢,这小子可是正宗的斯坦福经济学博士,理论功底不下于自己。在已经保障他的利益前提下,他怎么还会反对,而且还断定即使成功了,结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

第四百五十二章 错到底(上)

    冬日里的炉火很温暖,火塘上的铜壶里冒着腾腾白汽,坐在那的李家明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焰直发愣,连偶尔炸开的火星掉在身上都无动于衷。

    托尼的说辞很简单,如果旅游业被发展起来了,同古这座大山里的县城也将变成一个人潮汹涌的景区,这是否是李家明想要的?等到数十年后李家明回乡养老时,还能否看到能让他缅怀的山水?

    这不是托尼一个美国人能想到的,而是他的妻子柳莎莎的理由,也只有她才知道他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当年,县里的领导为了政绩大兴土木,为了保留那些老式建筑,李家明不惜动用官场关系,将那俩位不听劝的主官送去坐冷板凳,为的就是留住他记忆中的一些东西。

    也被柳莎莎猜中了,李家明一听这理由便后悔了。老家把竹木加工业、食用菌发展起来了,就已经变得陌生了。如果再把旅游业也做起来,老家就不再是自己记忆中的老家了,便真成了回不去的故乡。

    只是,这事该如何收场呢?连可行性研究报告都完成了,黄志刚他们都搭了把手,哪能说停下来就停下来?

    想来想去,李家明也想不到一个体面收场的办法,只好苦笑着熄灭火塘回房里睡觉。他那宝贝女儿、儿子都有睡前听故事的习惯,可不会因为他的烦恼而体谅。

    回到一直没变的泥巴屋里,李家明给一双儿女讲完睡前故事,他掩饰得很好的愁容被他妻子看得非常清楚,打趣道:“事无不可对人言?”

    在家人面前,李家明也卸下了那张习惯了的面具,苦笑道:“牛皮吹大了。”

    难得看到他如此发愁,正奶孩子的柳莎莎非但不同情,反而兴致勃勃道:“哎,你到底怎么想的?要是做成了,能带富好多人,即使没做成,损失的大头也是政府的。你不做了,不会后悔?”

    后悔什么?

    从做竹地板到香菇,李家明首先想的是自己能发财,其次是成为政府的纳税大户进而得到政府的资源,最后才是让老乡的日子好过一点。再到后来的大笔捐赠,除了那些钱已经不在他眼里的原因外,更多的是花钱买名声,用名声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如果慈善仅是出于善良,或许普通人是那么想的;到了他这个层次的人,到底是出于善心还是其他原因,或者说哪个原因更大一些,他心里没点数?

    这样的话都敢说,柳莎莎不禁好笑又好气道:“你还真是个真小人!”

    别人饿极给碗饭,那叫发善心,花钱改善别人的生活条件,能没点所图?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钱投下去,不但让老家人对自己赞不绝口,还赢得了社会上的一片赞誉,这样的好事都不干,自己还想干什么?

    “我从来就没讲我是君子!狡兔尚且有三窟,我还不能多搞几个窝?”

    “真小人!”

    当妻子的女人鄙夷了一句,又好奇地问道:“哎,按你这么讲,比尔跟巴菲特他们捐款,也是你这种心理?”

    那俩老家伙裸捐了,李家明是自问做不到的,更不会把他们拉低到与自己一个层次。虽然那俩老家伙给后人留足了遗产,但也不能否认他们的绝大部分财产都用于了慈善事业;只不过他们的捐款投向了粮食、医疗卫生等方面,而不是直接捐给穷人而已。

    “那倒不太象,美国人跟我们不同。他们是清教徒国家,认为凡是财富都有原罪,想要上天堂就要赎罪。”

    “照你这么讲,他们的文化比我们更好?”

    这纯粹是抬杆,李家明懒得争辩了,脱鞋子上床准备睡觉。

    可他不想争辩,他老婆却想跟他争,难得能看到他的窘态,从小到达都被他压一头的柳莎莎正高兴着呢。

    “至于这么兴灾乐祸吗?”

    “当然至于,从小到大我就没看到你愁过!”

    本就心里烦着的李家明也没多想,见老婆不替自己分忧还有闲心看热闹,脱口而出道:“谁讲的,你跟赵剑锋拉拉扯扯的时候,我杀人的心都有了!”

    不小气的女人还是女人?当年柳莎莎跟赵剑锋在一起,无非是看了几场电影、逛了几次街,而且后面还跟着一串尾巴,李家明和赵微可是除了没生孩子、没扯证之外,把能干的事都干完了。

    “什么叫拉拉扯扯?你跟赵微呢?”

    打住,这话题不能再继续了,李家明连忙认输、作检讨。抢白完了的柳莎莎也没真生气,当年的事本就是对错纠缠,而且李家明的私生活即使是加上那段恋情,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道德君子,但这话题不能被岔开了。二十几年都没怎么赢过,现在有机会看到他束手无策,柳莎莎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

    “哎,真准备把话咽回去?”

    “你还是不是我老婆?”

    是,但为人妻的柳莎莎就想看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老公这次如何回头。

    三个孩子的妈了,还这样小孩子气,不禁让李家明觉得好笑又好气。

    不过,妻子这样穷追不舍,也让李家明烦恼。如果仅是让老家的人多赚点钱,就不顾忌成本地投入,那不是傻子是什么?可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办法,这傻子他不想当也得当。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你觉得旅游业不赚钱,你是不会投那么多的钱的?”

    “我象雷锋吗?”

    “你可真小人!”

    “我本来就不是君子”。

    “但是,你要是找不到台阶,你迟早还是会干!”

    没错,如果李家明找不到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是让人心服口服的理由,他绝对会硬着头皮干这一票。人无信则不立,此事是他推动的,刚获得各级发改委的立项他就打退堂鼓,这会让世人如何看他?

    信誉这东西,树立起来很难,毁了它却容易得很。这么多年来,李家明走得顺风顺水,除了他有先知先觉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一诺千金,方方面面的朋友都乐于帮他。与损失几十亿财富相比,李家明宁愿当那个信守承诺的傻子,除了不想丢那面子之外,更不愿失去已经精心维护了二十余年的信誉。

    “你这不是发癫?”

    这是心疼钱了,不跟以前样不把家里的钱当她自己的钱,李家明半喜半愁道:“嘿嘿,有些事明知是错,也要错到底的”。

    柳莎莎确实是心疼钱了,她以前在美国求学时,两个星期赚五百美元都够她满足的,哪会赞同丈夫为了这事花几十亿?

    “癫佬!”

    表达完了不满,柳莎莎又好心提醒道:“家明,你仅是提出一个想法,这么快就搞完了可行性研究报告?”

    这话不说出来更好,但说出来了,而且是由妻子说出来了,李家明只好苦笑道:“我性子急了点”。

    性子急?柳莎莎瞪了他一眼,没好气道:“你就滥好人吧!”

    “水至清则无鱼”。

    三哥那么快搞完可行性研究报告,肯定是有私心在作怪,但他事后又跑来预警,却也说明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没有利欲熏心。究其起因,还是自己谋事不周,怨不得他人。

    “你真这么觉得?”

    只能这么觉得,人至察则无徒,做人糊涂一点未必是坏事。

    见丈夫如此感慨,躺在旁边的柳莎莎不禁黯然。这岂止是糊涂一点?从最早跟家明一起做事的大姐夫、大狗伢、毛砣他们开始,再到kyle、雪莉她们,除了还在一起共事的外,多少人跟家明成了竞争对手?

    妻子的感叹,又让李家明哭笑不得,好笑道:“没那么简单的”。

    “怎么讲?我讲错了?”

    莎莎虽然聪慧过人,但有些事还是看不透,世事哪有那么简单,又岂是一个错与对能说得清楚的?

第四百五十三章 错到底(下)

    知识从博学而来,而阅历却要靠时间的积累。

    留过洋,还开了家小有名气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但柳莎莎的阅历其实很苍白。留洋之前,她有父母的庇护,婚后自更不必说,也就是在剑桥镇求学的那几年过了点不算苦的苦日子。

    阅历的苍白,又如何勘得破世事的纷杂?

    “什么意思?”

    见妻子眉梢开始往上挑,知道她好胜性子的李家明立即要求道:“我们仅做学术探讨,不夹杂个人感情?”

    “行”

    这些事如何解释?

    如果有可能的话,李家明宁愿妻子永远都不了解这些事,但她主动问了起来,他就不能不回答。妻子太聪明了,与其让她去胡思乱想,还不如自己给她一个真实答案。

    “我先问你个问题,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会如何?”

    这问题太简单了,柳莎莎刚想以匡扶汉室为答案时,又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如果答案如小说里演义的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