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跃龙门-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婉婉回来了,同在美国求学的满妹和桂妹也回来了,再加上特意来给她过生日的李家德夫妇和杨芬华夫妇,家里的气氛从剑拔弩张变成了欢声笑语。这倒不是他们愿意表演,而是他们都成了体面人,已经干不出当年在sohu撸袖子要干架的事了。
既然是演出嘛,等观众退场后就露出了本来面目,最多是顾忌了一下sohu系的脸面,李家明和王铁去了陪客人聊天、喝茶,老章他们四个去了外面散步。
实力最弱、地位最低的赵世清没哼声,默默跟在三位大佬后面,听着他们三个争论。李家明不肯让步,这在他的预料之中,下午跟老顾、孙维刚商量的时候,他也发表过他的意见。他不认为李家明会趁火打劫,因为sogo的前景摆在那,即使国民银行逼贷,高盛也会借款给他们度过难关。以李家明的聪明,不会干出那样损人不利己的事。
可让他选择的话,他也不愿意去跳李家明给大家挖的那坑,但也不愿意真跟李家明翻脸,十几年的相处下来,谁不了解谁啊?
对,李家明合伙搞sohu时耍过心计,但那又如何?谁又无私心?就拿当初创业的事来说,如果不是李家明坚持要把孙维刚、钟朝诚算进来,章昭洋会拉他们两个入伙?若真要把章昭洋和李家明摆在一起来论,起码一点,李家明做事比章昭洋更公平。如果当年没有李家明的坚持,章昭洋能同意给员工期股?
赵世清如此看,比他更老到的老顾也如此认为,他也不相信老章的危言耸听。顾震云能从联想出来加入sohu,再从sohu出来搞电子商务,完全是在李家明和章昭洋两人搞平衡搞出来的。如果让他说实话,他会说这是老章的私心在作怪,想通过这事孤立李家明,巩固他自己在圈子里的老大地位。
就事论事,章昭洋和李家明都是极有控制欲的人,但李家明比章昭洋更厉害的就是愿意放手与愿意与人分享。
远的不说,单说汉华和利方,那是真放手!利方市值快三千港币了,可他就是让马桦腾一言而决;汉华就更不必说了,以前他还管着人事和财务,如今是连决策权都交给了kyle,就更别提财务和人事。
什么意思?
那就是他们两人都不愿意与做人与做事都很讲究的李家明交恶但又不希望真的去跳那火坑,都想着老章这位sohu系的老大继续去与李家明打擂台,尽量为大家争取到了一个更有利的条件。比如说信用贷款按美国的利率,比如投入到能源公司的资金少一点;最好是先把sogo的融资案搞完,再将剩余的资金投入到能源公司里去。
怎么可能!
他们的打算由王铁找机会转告给李家明时,引来他的嘲弄。
美国的年利率不到5%,国内的高达11。4%,这不是明摆着沾他李家明的便宜?先还银行贷款,再将剩余资金投入到能源公司,这更不可能。sohu能源是用金融杠杆吹起来的,如果去掉那必须持有的51%股份,哪还有什么剩余资金?
见李家明如何不爽,帮着他沏茶的王铁瞟了眼正聊天的几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李家明也知道他想说什么,却装作没看见,示意他端起沏好茶去给乔桥她们送过去,自己去阳台上抽支烟。
正和嫂嫂及杨芬华她们聊天的满妹,念的也是商学院,王铁不好跟李家明说的话,跟她就好说。与他关系很好的满妹听完,觉得也有道理,连忙去找堂哥。
“五哥哥,你讲他讲的有理不?”
“你自己觉得呢?”
这就有点为难满妹了,虽然她念的是商学院,但学校里只教商业技巧,这些关系到战略层面的东西,她哪会知道?如果不是堂兄反问,她会觉得王铁说得也没错,既然对方陷入了资金困境又不愿意妥协,那就逼着对方退出能源公司,先把这块肥肉给吞了再说。至于以后的事,凭目前国内的煤炭行情,不难找几家基金转让一部分股票,以获得能源公司发展的后继资金。
苦思冥想一阵,满妹不确定道:“五哥哥,你是担心sohu的赵世清?可你现在有了腾信,又是sohu的第一大股东,还会怕他?”
这不是一个怕不怕的问题,而是一个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虽然腾信发展得还算不错,但与sohu的影响力比起来,还是太弱了一点。媒体话语权很重要,几年下来赵世清早把sohu控制住了,只要他不同时得罪自己和老章,ceo的位子就坐得稳稳当当。就冲着sohu的影响力,自己怎么可能与赵世清、老章同时翻脸?
再者说来,只要sogo一上市,老章他们就能缓过气来,欠国民银行的那点贷款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相反,将大家捆在一起去填坑,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五哥哥,如果,如果呢?”
不错,终于长大了,知道什么话不能说,李家明欣慰地扯了扯她的马尾辫,小声道:“没用的,如果真走到那一步,高盛会给他们提供信用贷款,最多是条件更苛刻而已。sogo被估值200亿,未来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还怕他们还不起区区十几亿?”
“他们就是拿准了这一点,才跟你讨价还价?”
李家明笑而不语,满妹见状也不再问,反而提醒道:“五哥哥,莫太大意了,章狐狸死奸死奸的。”
咦?李家明象是发现了宝藏了一般,兴奋地看着自己这小堂妹。随着自己的事业越来越成功,家里人都仰视自己,连父亲都不耻下问,满妹居然不受影响?
“讲讲,你怎么想的?”
“我是这样想的,煤炭工业确实风险蛮大,谁也无法判断要坚持几多年,那你不如让点步,先把他们哄进来再讲。”
做事做人都要懂得见好就收,尤其是事业做大后更要求稳而不是冒险,李家明暗暗点头继续道:“具体的呢?”
“给他们一笔信用贷款,利率取国内和美国的平均值,这样他们就有利可图。你再要求大家按比例套现,将总股份定死在51%,于情于理都讲得过去了。
如果这样都不答应,我们就按王铁讲的办,谁都不能讲一句坏事!”
李家明大喜,满妹的想法与自己相差不远,可谓是有理有利有节,虽然还是嫩了点,却也不失稳妥。这种稳妥的解决办法,其实王铁也能想得出,或者说只要脑子不是很蠢的人都能想得到,但没几个人会真正采用,因为这关系到每人的气度。
王铁就是气度差一点,总想着将自己利益最大化,却没想过你的利益最大化了,也就意味着别人的利益最小化了。商业合作不是商业交易,在将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得照顾到合作伙伴的利益,这样的合作才能长久、双赢。
但是,李家明也没想着让步,反问道:“不错不错,如果让你去跟他们谈,你还有什么办法?”
还有办法?聪明的满妹想了一阵,对照前段时间的国内新闻,这才恍然大悟。
不错不错,自己的兄弟姐妹里,最有商业天分的就是这妹子了。
“你去跟他们谈”。
“哎”。(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一章 无远虑有近忧(上)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尽管李家明和杨芬华夫妇在社会声望、地位、财富上都差距巨大,但大家都身处异国他乡又是同乡,因而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七八年的时间相处下来,他们之间的友谊甚至比李家明与老顾他们还更深厚、纯粹。
几位国内的互联网大佬突然跑来美国,肯定不是为了给婉婉过生日,这不用智商极高的夫妇俩去猜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年近四旬的老郭对这事没兴趣,更不想沾朋友的光,但毒舌惯了的杨芬华有兴趣。当年李家明第一次高考失利,就被袁州中心的老师拿来教育经常口无遮拦的她,结果人家高二参加高考时一举成为全区的高考状元,把从小只考第一的杨芬华考成了第二。
大学时,两人没什么交集,一个闷着头读书,一个读书创业两不误。可到了美国后,两人因为乡愁而熟悉了,她就习惯了跟他较劲,赢不了他也得有事没事刺他两句。七八年的时间下来,李家明也从不满到习惯,再到对她由衷感激,早不在乎她这种‘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坏毛病。
今天也一样,如果李家明没一步到位当斯坦福商学院的正教授,而是按步就班地先干助理教授,甚至当个副教授,杨芬华都不会如何;但李家明居然博士毕业立即当正教授,这可让她那点小心眼太难受。
对照sohu与党媒打擂台,以及网上的一些新闻,智商极高的杨芬华当然能猜出章昭洋他们所为何事而来,自然也拿这事来嘲弄老友两句。
“家明,你以前不是常吹,你赚的都是阳光下的利润吗?啧啧啧,真没想到,你现在也堕落了。”
这事得掰扯清楚,起码也得找个光明正大的借口,旁边还有个未成年人婉婉呢。
“老杨,你这就不懂了,我们那是身不由己。刚开始吧,纯粹是为了替弱小者辩护,后来则是趁势而为。我跟你们不同,你们是三人吃饱全家不饿,我后面可跟着乌泱乌泱的一大帮人。你别看我们汉华现在风光无两,日后难免花无百日红的。”
好象是有道理,但也把几人吓了一跳,汉华正如日中天,这家伙就开始担心以后的事了?李家明也越说越顺,很容易把这话给编圆满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几年的摩托罗拉、爱立信多风光,不说他们,就是诺基亚又如何?iphone一出,王座之下皆是白骨,安知今日的诺基亚,不会是明天的汉华?
我李家明是钱赚够了,但那些员工呢?趁着现在公司有多余的现金流,将集团的业务多元化,待以后公司落后了,也有其他领域的资源反哺,重新研发新的技术。”
不懂经济的杨芬华她们被煳弄过去了,学经济出身的王铁可没那么好煳弄。国民银行的出现将汉华、利方及其他巨头的资产快速金融化,即使日后在技术上落后了,也伤不了筋动不了骨。一想到国民银行,王铁突然间想明白了,为什么李家明执意要跳煤炭工业这个火坑。
抛开前几天他俩说的理由外,还有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煤炭工业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十万员工是负担也是财富。有了十万员工在手,加上还在膨胀的汉华、sogo、sohu易购、阿里等企业,恐怕即使最高层的政治人物,在对待汉华及sohu系的问题上,都不得不投鼠忌器。
王铁也不算笨,满妹想到的办法就是这个,她跑去跟老章他们谈时,就对这事直言不讳。
“昭洋哥哥,别看你们现在都是互联网巨头,其实你们的位置是可以被别人替代的。
你们自己看,没有了sohu会有腾信、网易,没有了sogo还有yahoo,没有了sohu易购还有阿里。你们对政府来说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只有我哥哥的汉华才是无人替代。
再退一步说,实业才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真正的财富之源,互联网不过是工具而已。如果你们参与实业,不说你们会提高你们的自身价值,单那数以万计的工人都会是笔巨大的财富。
纵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倒下的富豪都是那些搞资本运作的人,可有一个真正的私营大企业主?那些员工几千、几万的大民营企业,当地政府不都是把他们当宝贝?如果他们出现问题,哪个政府不是全力以赴地帮他们解决?
为什么?
因为动了他们或他们垮了,就会让成千上成万的工人失业,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语惊醒梦中人,从老章到赵世清,四人面面相觑。
富人最担心的是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谁手下有上万员工,甚至是十万员工,谁敢轻易动他们?万一把厂子搞垮了,几万人没了饭碗,恐怕那些当官都会头大如斗!
可是,突然间满妹觉得这些熟悉的大人物很陌生,这些人是怎么了?他们会这么胆小?就凭自己信口雌黄几句,他们就真信了?
怎么不信?
当满妹把十万人其实是财富的借口告诉了他们,老章他们相互交换了个眼色,就答应了李家明的条件,决定共同做煤炭工业。
“想明白了?”
跟李家明吵了一下午的章昭洋不好说话,在他俩之间搞平衡的赵世清好说,而且他是圈子里的老幺,说错了也没关系。
“老二,我怎么就觉得你是故意的啊?你要是早把这事捅破来,我们至于费那么多口水吗?”
呵呵,这怎么能轻易捅破?这理由还是李家明因为失误,而找出来的借口,不把他们给先逼急了再说,怎么圆他那个失误?
“我哪知道你们会想不到?我就以为你们是揣着明白装煳涂,故意跟我在这玩心眼儿”。
“那婉婉?”
这一点李家明倒讳言,明白无误道:“精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有信心,只要我不干太过于人神共愤的事,谁都不会拿我怎么样,但凡事就怕万一。将来的事,谁能说得准?史潮流是无法阻挡的,但难免会有波折,具体到个人身上就更不一定。
老章,我们不是以前的穷小子了。以前是没那个想法,更没那个实力,现在有了那个实力,多准备一条后路,总比有事时连退路都没有强。”
几人默默点头,如果真有剧烈的社会动荡,谁都不能幸免于难,而且越是大人物卷进去越深。台湾一个二千多万人的小岛,开放党禁的时候尚且黑金当道,何况是人口多五十倍的大陆?
台湾有幸能出一个以“民本”为基本政治信仰的蒋二世,还算平稳地完成不流血的‘宁静革命’,何其难得?(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无远虑有近忧(中)
老章他们走了,按照他们与李满华达成的协议,还是按sogo以前的股权结构,除了匀出5%给老五赵世清外,其余人的股权比例继续保持不变,所需资金都由lj基金会提供信用贷款,利率为两国银行利率的平均值。作为协议的另一部分,大家共同投资sohu能源,经营范围是煤炭工业与城市管道煤气。
在美国避了半年难的王铁也回了国,他已经是美国公民了,却拿着国内的身份证登机、入关,也同样是一路绿灯。李家明劝了他放弃美国国籍,但他心有余悸,考虑再三还是不愿意,说等高建出了狱再看情况而定。
他们一走,洛杉矶总领带馆的张领事来了,目的是对李家明进行安抚。
有钱人的手都干净,李家明也不例外,但大家都能从数据里看出端倪。汉华集团八月份的出口额没有变,回流的资金却锐减至七月份的1/4,这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对待七八年的老朋友张领事,李家明可没对杨芬华她们那么坦诚,毕竟人家是官员。官员这种生物,在欧美或许还能保持人格的独立,最多是出于利益做点交易;国内的官员可都是权力下的奴隶,即使李家明的岳父也不例外。
礼数周全地将张领事请进公寓,挺着大肚子的柳莎莎给两人沏好茶,托辞去了书房里做设计,这让来拜访的张领事笑得很古怪,笑的不是她避开而是她居然给他沏茶。张领事可听人说过,李家明教授是标准的二十四孝老公,柳大博士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
不过,这是别人的家事。在国内,大部分驭夫有方的女人,在外人面前都会给丈夫留面子,深谙国情的张领事笑过也就算了,云遮雾绕地道明来意。
此人太善于掩藏真实情绪,即使李家明很善于观察人,无法判断对方是真的不知道,还是揣着煳涂装明白,也只好是托辞道:“张领事,您误会了。资金是需要流通的,国内目前没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回去也是增加银行的压力,所以我们才将资金留在美国。
不瞒您说,我们正在筹备扩建研究院,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资金都会留在这边。要等这边的扩建完成了,或是我们的银行业务做大了,资金才会回去。”
用官衔相称,不禁让张领事暗自苦笑,玩笑道:“家明,你不够坦诚啊。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我记得你刚来美国时,我们就成了朋友。”
自己能绕圈子,却说别人不够坦诚,这如何能让李家明坦诚?
“我的张叔哎,汉华达到这样的高度,已经不可能再有新的突破了,剩下的都是如何巩固。我把权力下放给kyle,为的是什么?就是想开拓新的领域,来美国任教,也是想第一时间掌握到最新的科技动态。”
话里有话,本来这小子答应了去北大任教,突然改成了来斯坦福,知道一点内情的张领事心里还没数?
“家明,恕我直言,你在斯坦福任教不如回国任教。起码一点,在美国与你学术水平相当的人不在少数,在国内却是屈指可数。”
想在学术界有成就,就得在最好的学术环境里进行交流、研究,这话听似好象可笑,却一点也不可笑,这是在向李家明伸出了橄榄枝。
然而,这事没那么简单,即使张领事代表着直接主管外交的最高领导人,李家明依然会话只说三分,而且是真的假的杂在一起说。没办法,国内的政治环境就那样,如果那位大佬想撑自己,上次sohu与党媒打笔墨官司时就应该表态,而不是静观其变。李家明不相信,一个那么大的首长,会对下面的事一无所知。
“张叔,哪有那么容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你们不远虑,以后会被动,我们可是会破产的。不说远的,就说我们现在的主对手诺基亚,去年还是霸主,今天的地位就开始动摇了,搞不好明年就会被我们拉下马。
做技术的,就如逆水行舟,今天的诺基亚就是我们的明天,我们不得不战战兢兢。”
橄榄枝伸出来了,而且是主动伸出来的,还绕来绕去?儒雅的张领事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指道:“家明,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呢?别误会,我仅是关心一下,毕竟你是我们的‘华人之光’,我们这些人就是为你们服务的。”
这话才是真正的好笑,要说服务,哪有领导为草民服务的?说句犯忌的话,只有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些需要选民投票的政客们,才不敢对选民指手划脚,还得给选民陪笑脸。
可这种好笑的笑话,李家明还得表示感谢,完了才临时找个借口。
“张领事,你也太小看我李家明了。不瞒你说,智能手机这一领域,我们汉华做到这一步,确实已经到头了,剩下的就是巩固我们在高端市场的地位。
我现在最有兴趣的是人工智能,我们的iphone做到了智能,但还停留在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的阶段。以我的划分,还只属于人工智能的低级阶段,下一步我们想将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
国内的技术水平还是太低了,即使我们投再多的钱也是事倍功半。我们就想着把加州的研究院扩大来,除了聘请美国的技术人员外,同时加大对国内技术人员的培训,争取能跟得上美国最新的技术发展水平。”
扯起技术发展,即使李家明说得无比认真,了解这些的张领事也压根不信。他作为洛杉矶总领事,除了正常的外交事宜外,还要盯紧美国最新的科技发展动向,当然知道人工智能的前景。
“家明,人工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你们就开始准备了?”
那是当然的,只不过是肯定不需要每个月几十亿美元而已,但对方是代表当局而来,李家明也想把不好说的话藏在话里隐晦表达。
“那当然,我们汉华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源于我们八年前的那些基础研究与实用技术的开发。张领事,厚积才能薄发,做技术不比做房地产,没有点耐心是不行的。”
称唿总在官衔与私人关系之间变化,而且总是在‘耐心’上加重语气,张领事哪不知道李家明的意思?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他在美国呆了几十年,接触的人和事以及史的真相,远比国内的同僚更多。如果将他与李家明的处境互换,他也会选择同样的办法。
老话是没有错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再剧烈的社会矛盾也还能被掩盖,当经济停止发展甚至是下滑,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何化解?自上而下的叫改革,自下而上的叫革命,未来究竟是改革还是革命,谁有把握?(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 无远虑有近忧(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出身贫寒的李家明穿得了粗缯大布,但也不至于富贵之后还刻意地勤俭节约,起码在吃住行方面与那些超级富豪并无二样。结婚之前,公务专机、豪华游艇、度假用的别墅和小岛、奢华庄园……应有尽有,就连平时喝的酒都是那些陈年佳酿,根本不沾市面上的勾兑酒。
结了婚后就不同喽,比如家里的高档餐具破损了一二,放在以前肯定是佣人去专卖店配齐,可柳莎莎嫁过来后则成了逛街时随便买两个样子差不多的就得。甚至于,帮着他俩打扫卫生的佣人用的是lv包,喜欢去图书馆的柳莎莎却让她老公背着她标志性的牛仔包,里面除了放书笔外还有水杯、零食、纸巾……,用李家明的话来说叫百宝箱,用杨芬华的话则就叫这妖精过得比较糙。
来访的张领事夫妇是客,又是江浙人不习惯吃辣菜,聊了个多小时天后,李家明请他俩去高档中餐厅用餐。出于尊重客人,肚子已经很大了的柳莎莎特意打扮了一下,精致的淡妆、得体的衣着与谈吐,虽然她的容貌不太符合美国人的审美观,但出众的气质也应证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四人用完餐,张领事夫妇告辞而去,在车上张夫人直赞叹柳莎莎的洒脱与纯粹。很多事可以做伪,却不可能没有破绽,柳莎莎那间书房可谓完美地诠释了不执着外物。
书桌是黄花梨木的明清古董,桌上的笔却是国产塑料英雄笔,更妙的是缺口陶瓷茶缸里泡的是极品大红袍。要不是女主人是哈佛的博士,父亲又是副部级实职高官,张夫人还以为到了暴发户的家里。
“老张,我见过不少豪门名媛,还真没见过如此出色的。她就象是钻石,璀璨而又坚硬。”
衣着考究的张领事有些失望,却连连点头。装低调、装勤俭不容易,要在二十多岁的年龄看淡荣华富贵更难,可那女人就是做到了。
“纯粹才能唯美,可能李家明那小子迷恋的就是她的纯粹。”
张夫人也附和了几句,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个默默付出的女人,她无疑是张领事的贤内助,今天跟他来拜访,也是想拉近与柳莎莎的关系。即使乘坐的是外事车辆,驾车的是多年的部下,俩人也没聊起李家明的事。直到回到总领带馆,夫妇俩进了自己的家,张领事才自嘲道:“小俐,这次得靠你喽,看能不能让柳博士去影响李博士,我算是对李大教授没办法了。”
“怎么了?”
铩羽而归的张领事将与李家明的聊天情况说了说,换来了他夫人的好奇。
“他真准备去研究人工智能?”
这两夫妻都是清华出身,却从事外交工作,不能不说是另类。张夫人的好奇,也是回到家后的张领事想不通的地方。在李家明那,他觉得那是敷衍之辞,但一路上的思考,他又觉得不完全是。
汉华研发一个手机都花了八年时间,将ipod产生的利润挥霍一空,那更为困难的人工智能呢?如果说iphone只是一个成功的科技产品,那么人工智能则是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需要的资金也太多了。
旁观者清,张夫人稍一思索,立即摇头道:“不对,他还是在准备退路。老张,iphone一年的销售额有多少,利润又会有多少?如果再加上汉华集团在‘卓越’系统上的利润,即使会很快出现竞争对手,一年少说也有二三百亿吧?”
这话提醒了张领事,可他苦笑之后又道:“这能怪他吗?”
本是说客的张领事反问,他夫人也同样点头同意,不怪人家如此,只怪国内的政治体制落后于经济发展。虽然李家明没有明言,但大家都知道迟早会有变局,谁也没把握将来的变局会是平和的还是剧烈的。
雍容的张夫人沏了两杯茶,递了一杯给丈夫,询问道:“老张,你觉得我们可能走越南的道路吗?”
这是一个敏感话题,也只有相濡以沫的夫妻关了门才会讲。去年越共干了件大事,将国会代表选举和地方人民议会代表选举放在同一天进行,而且采取了有限度的普选制。在越共提名的800多位候选人中,最终谁能进入500名国会代表行列,将由6000万选民手中选票来决定,可谓是国际共运史上的破天荒。
能称得上政治家的张领事苦笑,摇了摇头道:“不太可能,起码在短期内不可能,他们是船小好掉头”。
那就应证了李家明并非杞人忧天,张夫人沉默片刻后,小声道:“那你如何汇报?”
“据实说就是,你我能看到的事,首长会看不到?要不是明年要选接班人,首长也不会如此谨慎,如果他帮了那小子一把,也不至于让那小子害怕。”
也只好如此,哪怕是正帮妻子揉腿的李家明也与张领事的判断一样,只是他给妻子解释得更为严重。
“越南人与我们不同,他们从未站在过世界之巅,旁边又有个实力可以碾压他们的大国,也就不会有不切实际的野心。我们不同,史的包袱太重了,以前没实力还可以韬光隐晦,有了实力即使你不想出头都难。”
小腿浮肿的柳莎莎很聪慧,但这些事还是难以理解,疑惑道:“为什么?埋头发展不是很好吗?”
哪有那么容易?以前的美国是棵参天大树,华国最多是只猴子,在上面蹦来跳去最多是踩折点枝叶;等它成长成了猩猩甚至是大象,再在美国这棵大树上折腾,树干都会被它折断。
“去年我们已经超过了英法,gdp与德国只有一线之差,估计最多只要三年就能超过日本。以前日本崛起时,欧美搞出个广场协定,我们又不是日本,不会那么顺从的。”
“那就对抗?”
“应该称为‘斗而不破’更恰当,这很考验当权者的智慧。”
这下不用丈夫再解释,柳莎莎也明白了,外部环境恶化极易泛起民粹主义。如果当局不能正确引导,很容易会被裹胁,后果将是无法想象的。
“对,内里的政治体制无法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外部的国际环境又恶化;如果经济停滞不前,累积的社会矛盾一旦集中爆发,鬼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变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