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跃龙门-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识分子无非是孔、孟、王。

    在年度经济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将自己定位为知识分子,如果李家明不是毕业于燕园、正攻读斯坦福博士学位、还刚拿到richard/stone论文奖,早被这些眼睛长在脑门上的年轻学子喷了个狗血淋头。

    “老赵,你也来了?这可是燕园,不是清华园!”

    今时不同往日,李家明已经被所有人确定为道德完人,混在人堆里的赵剑锋红着脸,跟正维持秩序的初中同学打了个招唿,求饶道:“刚子,年轻时不懂事,嘴下留德,嘴下留德。”

    嘴下留德那是外交学院的风格,燕园里可没那风气,李家明他们班上唯一留校的冯刚调侃道:“也是,我们头一挑六,去了清华也是横行。”

    不过,也仅是调侃两句,这位李家明的小弟没痛打落水狗。以前李家明说过一句名言,‘老虎跟老虎打架才有意思,老虎跟老鼠有什么好计较的?’如今班头是九天之上的人物,再去针对旧日的情敌,岂不是气度不够?

    天冷啊,可再冷的天,这些冻得粟粟发抖的学子,也没哪个舍得放弃好不容易排到的位子。以前那些大人物来学校演讲,热门的票都被学生干部、积极分子们抢走了,冷门的票也被他们包圆,这次可是谁排在前面谁有位子。

    好不容易等到九点,礼堂的大门开了,冻得够呛的学生们鱼贯而入,可是当队伍前进到赵剑锋那时,正好不能再进人了。

    “同学们,校电视台会直播,bbs上也可以发问。大家回吧,天气太冷了!”

    长龙一哄而散,冻了两三个小时的赵剑锋连忙拉住冯刚,小声道:“刚子,帮个忙,带我进去,我想问他一个问题。”

    “不行,我们头常说‘天大地大,规矩最大’。既然定了规矩,大家就要按规矩办事,除非是推倒重来。”

    “求你了,我只是想问一个问题!”

    赵剑锋越是着急,知道两人恩怨的冯刚越不放,万一人家是去捣乱的呢?

    “这样吧,同学一场,你把问题给我。”

    “行行,你帮我问问,如何才能真正成功?”

    咦?正攻读本校博士的冯刚异样地打量了一下,反问道:“你指的成功是功名利禄?”

    “我们奋斗,不就是为了功名利禄吗?”

    这倒也对,头的说法是没办法量化一个人的成功,功名利禄虽然庸俗,但不失为一个标准。

    “行,我帮你问问”,答应下来的冯刚转身而走,从后门进了连过道里都站着人的大讲堂。作为唯一留校的同班同学,学校对冯刚有优待,座位就安排在第二排,但他没有去座位上坐着,反而上台帮正着急的阮芷,摆弄那台黑色的老款ibm笔记本电脑。

    很多事就是缘分,当年阮芷情伤之下割脉,暗恋她的冯刚百般安慰。为了阮芷,他甚至放弃了李家明的帮助,进入斯坦福商学院深造,而选择留校读研。几年的水磨功夫下来,貌不惊人的冯刚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赢得了阮芷的青睐。

    “小芷,怎么还没弄好?”

    怎么弄?这台笔记本用了五年,早就该淘汰了,可李家明念旧舍不得扔。这下好了,关键时刻坏了,死活开不了机。

    “我来”,冯刚连忙按下入话筒的开关键,求助道:“来一个学计算机的,电脑坏了!”

    学校里就是好,学什么的都有,而且都还学得不错。冯刚的话音刚落,台下的前排蹿上来两名学生,稍一检查就提醒道:“阮学姐,不是电脑坏了,而是电源接触不良。这种六七年前的旧电脑早该报废了。”

    “学姐,大侠也太节省了吧?”

    这电脑是该淘汰了,但却是柳莎莎还回来的,阮芷如何跟人解释,只好托词道:“你们不懂,这电脑是他姐送的,他那人念旧。平时用着挺好,哪知现在会坏?”

    原来是这样啊,小事一桩,两人帮着拆开电脑,将坏掉的接线柱换掉、连上电源,电脑就能开机了。可见过这台笔记本的冯刚知道,这台电脑当时在宿舍里被用来偷偷播放岛国爱情动作片,后来被清华那女孩抢走了。

    唉,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老同学刚暗叹一声,台下的掌声雷动,踩着时间点的李家明已经从后台上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稿纸。阮芷的着急白急了,李家明放弃了演讲稿上的心灵鸡汤,临时起草了一份演讲大纲。

    大礼堂里有暖气,加上人又多,非但不冷反而有些热。因此,李家明只穿圆领衫、牛仔裤,显得干净利落,不象那些来演讲的大人物一般西装革履,非常严肃正统。

    先是从台上走到台下,冲萧大人、吴老他们深深一躬,然后冲老同学们招手示意,李家明这才重新回到讲台之上,打开他那台旧的黑色ibm电脑,投影仪上立即出现了大家熟悉的win98界面。

    可李家明没有点开演讲稿,反而打开word文档,敲了一行字: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让看过演讲稿且亲手修改过的萧大人愕然,正被央视宣传的人拿这个作演讲主题,可非常得不合时宜,比这小子在颁奖典礼上的调侃更不合时宜。(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二章 自认卑鄙(七)

    国际国内着名大学一般都有公认的、明确的校训,唯独北大没有一致的校训。这多少令人惊愕。这也许反映北大的某种特点,即尊重各种不同意见,这也是当初李家明和大瘟一直梦想着进入这所大学深造的原因。

    今天,刚在校外名利双收的李家明回到母校,推翻了他与导师共同写的演讲稿,却不是想发表不同意见,而是他不敢被人抬上神坛。活着的人是不能走上神坛的,连被人抬上去都不行。封建社会里,从活圣人王莽到从九千岁,新时代的万寿无疆到永远健康,除了太祖老人家威望太高落了个‘三七开’的评价之外,哪个神坛上的活人有个好下场?

    这个时代太浮躁了,虽然主流媒体不明文规定以财富定义一个人的成功,却从开始的‘十亿人民九亿商’到如今的‘以gdp’论英雄,哪种现象不是以财富论英雄?

    作为国家,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这没有错误;但对于宣传媒价来说,将焦点集中在极小数的企业家、商人甚至是明星、艺人身上,却很容易形成‘笑贫不笑娼’的风气。

    经济大潮之下,逆之者亡。李家明当不了中流坻柱,因为这是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网络上有发言权,因此他拒绝让人过度宣传,尤其是那种已经陈腐的宣传方式。被人放在显微镜下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他更不想在各类论坛里被人刨祖坟、挖黑料。

    纸包不住火,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成为真理,那就别自欺欺人上神坛。

    因此,李家明按礼仪向师长们鞠完躬,回到讲台之上,重新说出了三年前的那句话,而且更甚。

    “今天的演讲只是个人观点,表达我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因此我拒绝四十岁以下或博士学以下的同学发问。如果我的演讲,对同学们有所帮助,那是我的荣幸;如果与你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违背,也请各位包容。”

    台下响起了礼貌的掌声,李家明微微一笑,开始从高一那年贩香菇说起,一直说到创办食用菌公司,这才停了下来总结。

    “我们四个人将菌棒生产的主导权从政府手里夺过来,听起来好象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其实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事实证明,我老师的决定是正确的,七年前袋装食用菌生产风靡一时,但发展成正规公司的不多;而我们山里人家去年实现产值12。62亿、利润3。78亿,给当地政府上交税收0。97亿。”

    顿了一顿,李家明笑道:“大家别以为我是在汇报工作,因为接下来的事可能会冲击大家的三观。”

    谈不上是黑料,但李家明父子与郭县长、柳本球再次心照不宣,将国有资产贱卖给了华居木业,一度让全县的竹木加工业突飞勐进;因为盲目扩产又一落千丈;再因为新产品、重视品牌、财务正规化等措施,不但让华居木业起死回生,还发展成了一个资产近二十亿的大型企业。

    “我们确实创造一个辉煌,甚至可以称得上县域经济发展的神话,但从我们的书记、县长到林业局的局长,都担着莫大的风险。近五百万设备以及土地、厂房,用三百万的价格出让给私营企业,细究起来就是贱卖国有资产!

    我至今还记得我老师说‘用一顶官帽子,赌一个未来!我没往自己口袋里揣一毛钱,大不了开除公职回家务农而已。’幸运的是我们成功了,而且集全县之力,修了条要花三年财政收入的隧道,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大家品出点味来了吗?13。8万人口,3600万的财政收入,发工资都不够。穷则思变,我们的经济奇迹其实是逼出来的,也是打着法律的擦边球冒险得来的。”

    台下鸦雀无声,这些事媒体报道过,但李家明毫不讳言其中的合法避税、暗箱操作。可以说媒体报道的只是光明一面,而他说的是阳光下的阴影,两者相结合才是真正的事实真相。

    过瘾!

    能坐在这听演讲的人,哪有蠢人?除了极少数新生之外,哪个不是把新闻联播反过来听的角色?

    李家明这种不添油不加醋更不避讳的描述,不时引来阵阵掌声,但也让大家越听越疑惑。这种真实可信的企业发展史固然听着过瘾,但与投影仪上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有什么关系?

    疑惑归疑惑,大家依然兴致勃勃地听着台上的演讲,从sohu到利方再到汉华、hh……。争吵、算计、阴谋、逼迫、上市、辞职潮……媒体上的吹捧,在李家明的嘴里成了步步维艰,而且中间还有背信弃义、收买、交易……。

    终于讲完了,李家明用了一个半小时,终于把他认为要交待的事都交待完了,喝了口水润润嗓子,自嘲道:“大家会不会认为我是真小人?”

    台下掌声雷动,李家明听得出来这是对他光明磊落的致敬,可能在校史上没有一个演讲嘉宾会如此自曝其丑。

    “谢谢大家,现在我们来讲另一方面,心路程的演变。人生下来没有哪个是恶人,也没有哪个是善人,为恶为善都是各种机缘巧合与自我选择的结果。

    有一点我承认,那就是我很早熟,从小就爱看乱七八糟的杂书。从连环画、武侠小说到《儒林外史》,就没有我不爱看的,而且我看的角度与常人不同。

    大家都喜欢正面人物吧?我正好相反,我一般是唾弃,最讨厌别人对我说教。我小时候家里很穷,别说能穿新衣服、新鞋子,连想吃碗白米饭都得过年过节,可那些号称人民公仆的乡干部呢?穿的是的确良、抽得的白沙烟、吃的是大鱼大肉,个个肥头大耳,还跟我说什么‘为人民服务’。

    凭什么?为什么?我父亲的回答是,伢子好好读书,读好了书才能当干部!

    对吗?好象是对的,可我真的进了小学,才知道这又是错的。我老师也会读书,师范毕业在农村里是不得了的事,不是全乡第一、第二名根本考不上,可我老师吃的照样是薯丝饭,最多是他的饭里比我多点米。”

    此处不能有掌声,开始飙演技的李家明很满意,因为台下的同学和师长们都在认真倾听。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我老师柳本球的书房里找到一本《儒林外史》,刚开始看得很费力,可硬着头皮看完了再仔细琢磨,脑子更加煳涂了。

    有时候,不得不说机缘。那年我们学校里搞建设,我无意中用小说里的伎俩,利用我二伯与校长的关系,去勒索包工头要干股,居然让我成功了。四万块钱,我壮着胆子吓唬人,居然让我赚了四万块钱,在乡上盖了三幢大瓦房!”

    台下一片哗然,所有人都没想到,李家明的第一桶金居然是敲诈来的,而且当时他才十一岁。(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认卑鄙(八)

    技术驱动一切,快速发展的技术,自然驱动经济快速发展,可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本该与之相匹配的思想却严重滞后。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给了每一个人说话的权力,而不再由被媒体来掌握,导致各种思潮泛滥成灾,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哪一种思潮,只要不是那种脑残言论,都可以找到其源头;也不管是哪一种思潮,其核心还是其本民族的文化内核。

    欧美的文化核心是契约、自由、平等……,而华人的文化核心是什么呢?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不管人家怎么说,起码李家明坚信,华人的文化核心就是这八个字。即使某些知识分子言必欧美,但绝大多数人骨子里还是信奉这八个字,两千年的儒家思想,根本就不是数十年的改革开放能改变得了的。尤其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带来民族自尊心的恢复,也是华人重新捡起《论语》、《孟子》、《传习录》之日。

    这也是李家明上辈子把曾强兄弟扔进大海,驾船回来的时候,看着海上的明月突然困惑了。不管曾强如何苛待自己,但没有他,自己就是一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小混混,从这一点上说,自己是不是恩将仇报?

    再后来,小妹自杀,李家明回老家操办完丧事,立即支使毛伢将妹夫打成残废。可生性老实巴交的金妹,却在事后告诉他,小妹临终时求他照顾好她丈夫和儿子。

    本该是最恨的人,如何又会放不下?

    带着心中的疑惑,加之对声色犬马的厌倦,李家明终于走进了书斋,开始在书里寻找答案。或许,或许他还想在书里找一些借口,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开脱,减轻内疚甚至是负罪感。

    为什么?再凶悍的人也是人,对家人的不幸会悲痛,对干掉提携自己的贵人呢?没人天生是坏人,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向上、向善的,潜移默化中已经有了是非、道德观念。如果真要找一个头上生疮、脚底流脓的坏人,恐怕会比在现代找一只活的恐龙更难。

    可就象他自己所说,有些事是要机缘巧合的,他在书里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原来道德的本义是建立一种秩序,通过规范人的行为而建立秩序,而社会的本质其实是‘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尤其是他读到《老残游记》里的‘清官之恶’,不禁拍案叫绝。

    什么意思?贪官干坏事时,知道那不道德的,不敢光明正大地干,还会遮掩、找些借口;若是清官自认道德高尚,做起事来才叫没底线。比如海瑞、比如明末的东林党,前者逼死了亲生女儿,后者搞垮了一个王朝。

    但是,遍览群书之后,以前只图利的李家明沉进去了,也开始去思索人生的意义。人这一辈子太短了,总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吧?因此,他散尽大半家财回报桑梓,直到他在医院里累极而睡,一梦回到三十年前。

    前尘往事,当李家明通过努力,能够站在上辈子他想过的北大百年讲堂里,给数千学子演讲之时,不自觉地想说一些真话,而不是满嘴仁义道德。这不但是因为他不想成为活着的神,让人在未来挖坟爆黑料,还有想作一个真实的人的想法。

    昨夜参加完央视的颁奖典礼之的后,看着网上的一片叫好声,专心表演的李家明就知道再自污,自己会被那些人抬上神坛,这才有了今天的自曝其丑。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是教人如何修身,如何去成为君子,也是李家明包装在自己思想外的外衣。他不避讳自曝其丑,就得通过一些理由把这些丑事圆过来,因此他临时改了演讲稿,而且一上台就在电脑上敲下这四句教。

    说完了光辉且不缺阴暗的发家史,甚至还故意把自己说成年少时就凶狠的小恶棍后,李家明话锋一转。

    “读书可以明智,我高二那年考上了北大,暑假时读到了我人生里最重要的一本书《传习录》。如果我没有读到这本书,没有在大一时碰到章狐狸他们那帮人,等我再成功一点,或许今天的我会成为不择手段的枭雄,而且不是行事正派的企业家。”

    台下的人继续疑惑,李家明笑笑道:“还有一件事,忘了给大家交待,我除了会做生意外,还会当老大。我老家最大的混混头子,就是我的小马仔,我只要一瞪眼睛,他连大气都不敢喘。我五年级的时候,带着百多号小孩子在学校里列队示威,让初中生不敢惹我们;高一的时候,两个小混混去学校调戏女生,第二天就被人打得连他们妈都认不出来,而且在学校门口老老实实地跪了一整天。”

    是真的吗?

    好象应该是真的,九四经济的那帮富翁都叫这家伙作头,还有跑到清华一挑六的光辉事迹。

    是真的,李家明继续他的话头,玩笑道:“要不要我教你们当老大?第一是够狠,让人怕你;第二是要公正,让手下人服你。做好了这两条,你就会是一个好老大。

    我五年级的时候,因为跟人吵架,三板砖打翻一个身强力壮的大人,而且自己去派出所自首。有了那名声,别说小孩子,就连大人都得让我三分。”

    ‘啾’,一声尖锐的口哨,台下的桂铭突然叫道:“老大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江湖!”

    “添乱”,台上的李家明笑骂了一句,等台下的口哨声、哄笑声停下来,正经道:“我说我看懂了《传习录》,才有后来的转变,这个不是开玩笑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固然是教人如何修身,如何做君子当圣贤,但放到今天来看,依然对我们有莫大的指导意义。”

    话音一落,台下各种杂乱的声音迅速消失。这是个浮躁的时代,李家明作为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但在事业上成功,而且学业、名望都很成功,这些年轻学子都想从他这听到一些成功学。(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自认卑鄙(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

    今年才二十六岁的桂铭,二十三岁以前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十八岁考上北大、二十岁创业成功、二十二岁坐拥千万资产,开着百多万的保时捷,被四九城里的纨绔们尊为铭哥、京城四大公子之首。

    可从二十三岁开始就为钱发愁,网吧、软件公司的钱全填电商那一块还不够,每天银行里的催账电话响不绝耳。眼瞅着快年底了,过了几年风光日子的桂铭把车、房全卖了,才勉强凑了笔钱把员工们的薪水给发掉。

    如果,要是。

    可这世上没有‘如果’,也没有‘要是’,就如李家明有时候调侃他和郭跃霖,人生就是折腾,折腾不动也就进棺材了。经过了坎坷,顺风顺水惯了的桂铭才深刻地体会到,当初李家明在宿舍里说的话:成功者自有成功之道,光靠运气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

    道!

    发财可能是机缘巧合,但想成功就必须有道,不管是什么道,反正这道绝对存在。

    今天桂铭特意来听李家明的演讲,就是想听听他心里的道。可让桂铭失望了,李家明压根就没有讲成功学,而是讲他的真实奋斗史,再用奋斗史引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教桂铭知道,而且在李家明的笔记本上看到过,遒劲有力得象字帖,但这就是他成功的道?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象先贤一样成为圣人,但可以做一个品德高洁的人,以赢得朋友、伙伴的信任。即使出于无奈,我们做了一些不得已的事,对方也会设身处地得理解。关键是你的底线在哪里?你的底线会不会被他人接受!

    同学们,这是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一个互相协作的时代。我们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与人协作之上,想与人协作,前提是信任。如果你突破了基本的道德底线,恕我直言,即使你能一时获得名利,也会很快成为笑柄。

    为什么?

    世界上没有蠢人,尤其是有了一点成就的人,即使是运气使之然,也绝对不会比你蠢多少。阴谋诡计、小伎俩可以得逞一时,一旦被揭穿,你将付出惨痛的代价,那就是你将永远无法与人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彼此之间没了基本的信任,你如何与人协作?”

    台上李家明的话音一落,台下寂静无声,还没走出校门的学生若有所思,已经在社会上打滚过的心领神会。

    “我李某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是什么?与人协作,前面的做贩冬笋、做食用菌还只是一些小聪明,后来的sohu、利方、汉华,哪样不是靠专业人士?

    老章就在下面,当初我们在一起创业,他管理公司、负责技术,我只管融资,后来才管具体业务。舌头和牙齿尚且打架,何况是两个面上好脾气、骨子里都蛮横的大男人,几次我俩都差点撸袖子打架。

    可每次准备干架时,我们总是能相互退让一步,这才有了今天的sohu。我们为什么可以妥协,就因为我们之间有基本的信任,知道对方是处事公正的人,不会干出些狗屁倒灶的破事。”

    往事,虽还不久远,但回想起当初的方便面、烤鸭,尤其是李家明那晚象凶兽一样可怕,已经恍如隔世了。台下的老章他们不禁轻轻鼓掌,已经贵为sogo公司cto的孙维刚还凑趣地叫:“老二,老大绝对打不过你!”

    “得了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柔道黑带。老子揍了你老大,你小子不跟老子拼命?”

    匪气,台上台下两人匪气十足,可一个是mit双硕士,另一个是斯坦福在读博士,他们的笑闹却衬出当初创业的艰难,赢得台下、电视机前的一片掌声雷动。电视、报纸上的宣传报道,总是聚焦于这些国内it英豪的风光,翻他们辉煌的过往,殊不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等台下的掌声渐渐停下,李家明继续谈他对王明阳心学的理解。

    “知善知恶是良知,引申过来,知可以作‘认知’解释,良知则是真实的认知模式,而不一定是正确的认知模式。客观地说,人与人的不同,并不在于外貌、肤色,甚至不在于学、能力,而在于他们认知模式的不同。

    抽烟好不好,当然不好,但我为什么还抽?肯定是我心里最深处的地方,觉得抽烟没什么不好,所以才继续抽,而不是我嘴上说不好。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心里找到正确的认知,然后把它变成‘行’,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可这很难。

    再打个比方,家长问儿子,‘你长大想干什么?’

    儿子回答道:‘追求金钱与美女。’

    家长一巴掌扇过去,怒骂道:‘再说一遍。’

    儿子只好眼泪巴巴道:‘追求事业成功与爱情。’

    ‘这还差不多。’”

    再次顿了一顿,李家明揄揶道:“大家回想一下,有多少人经过这样的事?或许说,你追逐事业成功的动力,就是为了金钱美女?”

    这问题不好回答,人都有虚伪的一面,李家明敢大庭广众之下承认奋斗的动力是为了金钱、美女,但有他这种勇气的人,即使是在大学校园里也不多。

    “呵呵,很好,我看到老章他们在笑,还有几个同学在挤眉弄眼,看来‘真小人’这个物种还没有灭绝。其实不管哪种说法,在‘行’上是一致的,但在家长的脑子里是两个‘认知’,哪一个对?

    当然是家长对,可行得通吗?以我的猜想,如果孩子按他的第一种说法奋斗,他肯定能成功,但按家长的想法去做,十有**是一事无成。

    为什么?在我看来,第一种说法,证明孩子心里知道他想要什么,直接奔着那个目标奋斗就可以;而第二种想法,给他想要的东西蒙上了一层神圣的东西,而这层神圣的东西会让人束手束脚,在关键时候退缩不前。”

    台下的人都智商极高,虽然李家明没有明言,但都知道他的意思是什么。知易行难,其实知也难,在每个人心里正确的认知与真实的认知,很多时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就更别提把‘知’变成‘行’了。

    就比如李家明自己,当初他追赵微时,研究分析,然后投其所好,很容易就抱得美人归;换成柳莎莎,如果他也按当初的套路,十有**也会如愿,可他能把‘知’变成‘行’吗?

    说到底,还是‘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演讲到此,也就到了结束之时。这毕竟是一个正式场合,话只能说一半,否则就是政治不正确,与主流价值观不符。(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 神仙原来是凡人

    感谢这个时代,还没有‘402’,李家明的演讲能完整地在sohu、qq上传播,让观看视频的人各取所需的同时,也无法断章取义。

    有反对者、有支持者、甚至还有人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评论,更多的人是看热闹,但这都不重要。时代不同了,舆论已经不是掌握在少数几家媒体、权威手里,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再过十年有了‘402’那头怪兽,依然无法完全遮蔽个人言论。

    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时代进步。

    有选择性地露出自己真实一面的李家明,根本不在乎网上如何评论,更不在乎市委宣传部临时拿掉了自己的‘十佳青年’称号,那种官方的荣誉称号,其实对他已经是一个负累。如果当时把一些问题想清楚了,没有那么在乎名望,他甚至不想拿央视的大奖。

    倒不是他变得清高了,而是那个奖的含金量大大下降,与他同时获奖的人里居然有六个是国企老总。这也是他在领那人物大奖时,刻意把那尊真正的大神当炮弹,给台下的领导们放一炮的原因。

    那一炮放得好啊,不但让那些闷头干活的栋梁之材引为知己,也让跟随他奋斗的部下们与有荣焉。就连远在老家的乡亲们都频频点头,在他们心里第一个要感谢的人就是太祖他老人家,那其实是对权威的敬畏;但第二个感谢的人就是搞出杂交水稻的人。以前一亩田才三四百斤产量,现在起码**百斤,好的田能打千多斤谷,这还不是人家的功德?

    没错,功德。老百姓是最朴素的,谁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或是让他们看到改善的希望,谁就是好人、就有功德。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李家明从京城回到老家度假时,发现老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