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跃龙门-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板。”
“怎么会这样?”
怎么不会这样?特意避开那些官员陪孩子们玩的邓灏,指了指远处正散步的李家明,以及跟在他后面一帮县老爷。
“看到没?”
“他又不想,是那帮人特意来的。”
“没错,他是不想,但别人想。如果仅是有钱,这帮人不会如此没节操,但他是知名经济学家,在京城的上层圈子里有名望。交好他,就有机会巴结到权贵,走一条真正的青云路,你弟妹不就是几年工夫爬成了常委副县长?”
“是哦,你不讲,我还真没想到。明伢这几年太厉害了,上次我们在羊城,他们书记还特意请我们吃饭。”
对喽,作为名副其实的大陆地区首富,而且是没有资本原罪的首富,或许只能让人羡慕、眼红,但脑袋上再戴一顶名副其实的经济学家的帽子,那就让人不自觉地仰视。想从李家明身上得到好处的会来巴结,可他的家人、朋友也会有敬畏感,哪怕他还和以前一样。(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重传承
青山依旧,清澈的小溪依旧,只是昔日门前的湖洋田成了葱郁的小树林。
矮篱笆、石台阶、长着地衣的晒谷坪,当年风华正茂的恩师鬓间已有白发;当年叫李家明作文曲星的师公也已作古,只剩下神龛上的笑容。
一阵鞭炮声过后,群山间余音袅袅。
神情肃穆的李家明领着弟妹们,在神龛前拈香、叩首一丝不苟,同样肃穆的王老师待学生们三叩首后,才将领头的得意弟子扶起,轻声道:“家明,有心了。”
“惭愧,师公过世时,正是期末考试,不敢耽误学业。”
山里人信神鬼、敬祖宗、还重传承,言传身教之下,李家明也信奉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给师公吊唁完,重礼数的李家明又领着弟妹们,给在学生家歇伏的胡师公见礼。
“这帮伢子、妹子要的,不愧是我们崇乡人的种!”
精神矍铄的胡师公倒是风采依旧,笑声爽朗地让这帮徒子徒孙鞠躬,还扭头打趣他最喜欢的柳莎莎。
“看到没?多学学,以后不要出去了,让人说你不懂礼数!”
师公随和,李家明也凑趣,“师公,你可够看不起我们。我两个妹妹考到大学,你也不来吃杯酒?”
“这不能怪我,你们屋里门槛高,副省级领导都派人来送红包,我一个副处级凑什么热闹?”
“哎哎,蔡伯可是你老上级!”
“当他面,我也这么讲。我一退休,就喊老蔡,他还得请我吃饭,多谢我帮他那么多年。”
两人说笑几句,胡师公越俎代庖地叫王磊去买菜,还叫他去中学把几个老伙计一起请来。
“家明,跟我讲讲,你那汉华是怎么回事?报纸上吹得太邪乎,真有那么神?”
“先不忙,我们先办正事。师公,上次你们不是订了奖励办法,怎么不执行?”
哦,那事啊,胡师公指着王老师笑骂道:“他跟张自礼就是两只死脑筋,连‘子贡赎人’都不晓得。放心,让我骂醒了。”
这就好,今年崇乡考得不好,只有在外求学的小妹、金妹考上名牌大学,又因为各自考上的大学都是师范类、艺术类最好的,因此基金会给的奖励特别重。加之两人没在本县读高中,一百万奖金全部给她俩当初的初中、小学老师,当初教她俩的王老师、张老师一人二十万,确实让他俩觉得太烫手。
两位恩师人品道德没得说,就是太古板了一点,王老师连给王磊买房借钱,都只问柳本球借不问自己借。这样光明正大地改善恩师的经济情况,也算是了了一件心事。
等胡师公笑骂自己的学生,又解释起资助本地学子上大学、留洋的事。
“家明,那事不能按你的想法办,不能无偿资助只能算借款。考上了名牌、重点大学的,有几个会回本地工作?你们这些出国留学的人,又有几个会回国?既然不能回乡、回国效力,基金会就没有义务无偿资助。
再讲了,钱这东西,只能是救急,不能救穷。”
好象,好象是这道理,李家明稍一琢磨,玩笑道:“师公,别人讲我狭隘,你比我更狭隘!”
“这叫什么狭隘?这叫道理,天大地大,道理最大!考得上名牌、重点,莫非连自食其力的本事都没有?要是这没本事,白读那么多年的书,资助得也没意义。”
这就是官员惯用的偷换概念,但李家明也赞同这种说法,救急不救穷才是道理。
“哎,讲讲你那公司,怎么搞三搞四,就搞出上百亿美金?”
这话说来就长喽,李家明从创立汉华开始讲起,一直讲到成立研究院,讲到张老师、陈校长他们到了,都还没讲完。等他把神话故事样的创业史说完,王磊他老婆和几个女孩帮忙做的饭也好了。
今天李家明他们一来是看望老师、二来是吊唁师公,因此王老师按礼数举了下杯,大家就随意了,不敬酒、闹酒;胡师公对李家明的事有兴趣,其他师长也好奇,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让他继续讲。
那就讲呗,只是后面的事就跌宕起伏了,即使李家明把那些算计、手段用春秋笔法省略,依然听得大家惊心动魄。动辄数亿、数十亿美元的冒险,可不是让大家瞠目结舌?
“家明,照你这么讲,你们现在搞的智能手机,不又是一次冒险?”
其实这事进展比较顺利,赵乐已经将电子罗盘微缩至了火柴盒大小,王志栋他们也完成了手机操作系统的架构,但李家明不能说。倒不是信不过师长、弟妹们,而是商业原则,涉及到商业机密,对任何人都需要保密。
“呵呵,现在公司的全部利润都压在了上面,不成功便成仁。”
大家吸了口冷气,连柳莎莎都没有象往常样嘲弄他两句。几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五六年的研发时间,成功了还好说,失败了就是几百亿rmb打了水漂!
“你胆子真大!”
“师公,赚钱是为了做事。真要是为了过生活,sohu上市之后,我就可以安心读书了,还搞东搞西干嘛?”
这种事,当过官的胡师公不能理解,当校长的陈校长也理解不了,倒是跟李家明坐一条长凳的王老师能理解,伸手拍了拍弟子的肩膀,欣慰道:“家明,你长大了。钱是好东西,但不要被钱迷了眼睛,好好做事、读书。
哎,你上次在电话里讲,下半年就能硕士毕业?国际电话信号不好,我也没听清楚,读硕士不是要两年吗?”
这才是自己的恩师,品行高洁!
“王老师,我读的是商科。哦,美国人的分法,经济学也属于商科,一般是一年至一年半。其他同学要实习,我不需要实习,加上修的学分够了,过年前就能毕业。”
“继续读博士不?”
当然读,答应了父亲的事,肯定要读完。再说,李家明也喜欢读书,心理年龄都快五十的人,早对声色犬马没什么兴趣了,反而更喜欢清茶一杯、书一卷。
“那读完博士呢?”
“还没想过,最少要五年,哪想得那么远?”
已经吃完饭的婉婉会添乱,立即举手道:“我晓得,上次萧爷爷都讲,要哥哥去北大当教授!”
啊!
几位师长立即兴奋起来,去北大当教授呢,几多人想考都考不进去!
“乱讲!”
婉婉最自豪的事就是哥哥,也是她最喜欢用来打击毛崽、满伢他们的理由,见哥哥说她乱讲,她立即不服气道:“我才没乱讲呢,上次你带我去北大玩,吴爷爷还讲,你现在都可以去直接当教授!”
“家明,真的?”
这事是真的,但李家明苦笑道:“张老师,那就是个玩笑话,我硕士都没毕业,哪能去那里当老师?”
两位恩师想让学生毕业后去北大任教,因为那代表着读书人的梦想,但胡师公劝阻道:“家明,莫听他们乱讲。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才是第一位!我看过你那些论文,大部分与国内主流观点不同,跟那帮肉食者打嘴巴仗,还不如好好做实业。
实业兴邦,清谈误国!我们缺的是实干家,不需要那些邀名的经济学家。”
胡师公这话说的没错,不用自己去立言,真理也会依然存在,但要建功立业,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么店了。
“家明,明日陪我去趟县里?”
“什么事?”
“县中太破了,正好你又不缺钱,捐个图书馆、实验室,再建个好点的体育场,也让学生伢子们有个锻炼身体的地方?”
唉,一不留神就挨宰喽,搞不好让自己吹半天,他老人家就是等这机会,不过李家明也痛快道:“行,明日我陪您去一趟。不过,话得先说好来,钱得先捐给基金会。”
唉,这小子还是信不过老宋,胡师公也答应得很痛快。
(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各人角度
曾几何时,李家明觉得功成名就的四哥太不通人情,可当他也有了那名望时,才知道不是不通人情,而是不得已。
去年回老家,李家明还去拜望了县里的领导,这一次回老家他给母校捐完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后,在田依林的宾馆里摆了几桌,矜持地请大家吃个饭就算是全了礼数。不过,与往常一样,李家明依然婉拒领导们的单独合影。
扯虎皮当大旗的事,李家明没少干,等他的名声可以当虎皮时,他根本就不会给别人那机会。当然,这会得罪人,但今时的李家明已经不需要考虑这些,只要保持礼数上的尊重,就能让人无法诟病。
吃完饭,李家明婉拒了领导们的陪同,交待了学建筑的三哥和柳莎莎几句,自己上了毛伢的车去他那午休。让人借自己名声这事,也就是几个发小可以,比如一起长大的毛伢他们。
“家明,这次又准备捐几多?”
捐完县中,自己的慈善事业也就告一段落喽,半为老家出力、半是花钱买名声的李家明乐道:“两千万不到吧”。
“美金?”
这不废话吗?接过庙伢点好的烟抽了两口,半醉的李家明打趣道:“要不要我给你捐点?”
“算了吧,不拿你的钱,即使你还是大家的头子,大家也还是兄弟。要是我拿了你的钱,还敢在你面前吹牛皮、放大炮?”
算是吧,拿人手软、吃人嘴短。李家明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乔桥和杨芬华为什么喜欢跟自己抬杠。华人不同于欧美,没有aa制那么一说,自己这当朋友、当小叔子的有钱,当然就自己请客的时候多。时间一长,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落在她们两人心里就难免不爽,可在异国他乡,她们不爽又能怎样?只好拿自己当靶子,时不时地刺自己两句,以保护她们的自尊心。
要改改喽,在加州那地方,亲近的人没几个。要是这两个都觉得不自在,对自己疏远了,那就做人太失败了。
想明白了这一层,李家明也让这帮发小去麻烦,张嘴道:“毛伢,搞得到大鳜鱼不?港口一修水库,几年都没吃了。”
“不好搞,莫讲你,我们要吃都是去修水。庙伢,你去趟修水,四毛他们应该搞得到。”
“哎”,庙伢答应了一声,等车到了毛伢楼下,开着车走了。
睡完午觉,醒了酒的李家明洗漱完,毛伢借了辆车将他送到县中办公楼下。高三学生还没来补课,酷热难当的校园静悄悄,让二楼的争论声显得有些突兀。
好奇的李家明侧耳听了听,不禁暗乐。开车的毛伢也听了听,咂舌道:“啧啧,从来没听家道哥哥吵过架,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这哪是吵架?分明是业务上的争辩,只不过是学校里太安静,才显得争辩声有些刺耳。
“家明,跟家道哥哥争的是谁啊?”
胡师公呗,当官的人与专业人士的想法不同。三哥和柳莎莎的意见是尽量保持学校原貌,他老人家则想大刀阔斧,旧貌换新颜。
“夜边去昊哥那吃饭,鳜鱼莫动,同古的厨子太差劲。还有,把sohu和京城电视台的记者安排好,叫陈同和京城的张导晚上一起过去吃饭,那是我的朋友。”
“晓得。”
“还有,他们要下去采访,你们不要管,哪怕是讲我的坏事也不要拦着。”
“家明?”
神仙不好当啊,当了神仙就会连家人都成了陌生人,李家明叹了口气,解释道:“现在我都成了神仙,要是我一直这样还好,要是我一跌下来,会让人家鞭尸的!与其以后让人翻黑账,还不如我自己讲。”
“哦”,不理解的毛伢打开后备箱,把准备好的礼物拿出来,开着车走了。李家明则拎着几大包礼物去看老师,学校怎么改建这事,要吵也是三哥和柳莎莎去吵,他只会站在旁边看热闹、顺便起个哄。
金大主任不在家,听师母讲正在办公室里开会,其实应该是在拉偏架。谦恭的李家明客气几句,喝了杯茶,下楼去温老师家,顺便敲开对面的门,将雷老师的礼物奉上,请他来他班主任家喝茶。
这几年学校里的骨干老师流失得严重,当初教李家明物理、化学的老师都走了,只好把他俩的礼物交给温老师,让他托为转交。
得意弟子来访,两位师长都很高兴,抽着学生敬的‘中华’烟,聊起还不久远的往事,感慨时光易逝。
“家明,下半年就毕业?”
“嗯,我算是慢的,那些厉害的同学,两个学季就能修满了学分。我想明年继续读博,就是不知道我导师还愿意要我不。”
“怎么会这样?你在学校里成绩不好?”
倒不是成绩的问题,而是学术方向的问题,托马斯教授是研究宏观经济的,而李家明无法对导师的学术体系添砖加瓦,反而偏向了微观经济。少正卯之诛,在当今的时代不可能了,但导师心里肯定是不快的,这一点李家明心里也有数。
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导师的学术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作为他的学生只能做些修补工作,这对于李家明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浪费时间。
当着以前的老师,李家明无法说自己与导师之间的矛盾,只能是美化道:“怎么说呢,我导师的学术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我觉得再读五年能研究透。可他觉得,我应该去研究新经济,试着创立新的理论,而不是在他的理论框架内打转转。”
这样解释,两位老师就很自豪了,学术大家是他们终身仰视的对象,没想到自己有幸教过未来的学术大家。
“温老师,哪有那么容易?搞不好,我研究一辈子,都搞不出一个新理论。学术这东西,厚积很重要,但要真正成功,往往是那一瞬间的顿悟。”
“那也不错了,立功、立德、立言,其实应该是立言第一。文章千古事,现在谁记得一百年前的有钱人?候德榜贡献大吧,现在除了教科书里有一笔,谁还会记得他?”
立功、立德、立言,这句话,李家明无数次听到,不禁好奇道:“温老师,你以前跟我胡师公有渊源?他也老是把这话挂在嘴边上的。”
“哦,胡主任啊。这话以前是曾老师常挂嘴边的,他比我高六届,班主任也是曾老师。曾老师过世时,他来抬的棺。”
哦,原来都是老校长的学生,难怪嘴里都喜欢说这句。只不过是各人职业不同,对那话的理解各有不同。就象胡师公正跟三哥争论的问题,胡师公着眼的是偏向未来,想继承史、更想建一所现代化的中学;而三哥和柳莎莎是偏向人文,想在现代化改造的同时,更好地继承学校的史。
说不上谁对谁错,只是各人角度不同而已。(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自曝其丑
陈旧的校门、陈旧的教学楼、陈旧的学生宿舍、陈旧的办公楼,斑驳的墙面、破损的水泥球场,李家明就读过两年的县中很有史沧桑感,也确实太破旧了。
校门口两排高大的水杉在骄阳里洒下一长熘的树荫,给静寂的校园平凭一分清凉与幽静。随着导演的‘ok’示意,刚被涂脂抹粉一番的李家明与老部下陈同、京城和省城电视台的主持人,四人一前三后地在树荫里漫步,对着前面不停后退的摄影记者、录音师侃侃而谈。
镜头照不到的烈日之下,则是众多的省、市、县、京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为了录制这次专访,省、京城电视台可没少让领导出面,好不容易才让这位不喜欢在媒体面前露脸的传奇人物答应下来。
呵呵,误会了。
这是个需要宣传的时代,也是一个付出就要有回报的年代,李家明花了近六千万美元,就一定要获得某种回报。对于他个人来说,这个回报是名望;对于汉华来言,则是公司的形象。只不过,李家明深谙‘欲擒故纵’的伎俩,刻意与sohu之外的媒体保持距离而已。
但很多事就是这么奇怪,装多了、装自然了,假的也就成了真的,故意与媒体保持距离的李家明,在媒体眼中就成了淡泊名利的圣人。现场的那些主持人、记者、摄影师就象是看圣人,用一种崇敬的目光看着圣人走向树荫下的茶几、藤椅,然后蹿到圣人的对面去记录圣人的语录。
这是个浮躁的年代,也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巨富的标配是官商勾结、‘小蜜’、‘二奶’、豪宅、豪车……,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香港那位‘女神狙击手’。而这位年轻人,明明是大陆地区华人首富,赚的钱却每一分都干干净净;明明是青春年少,与巨星女友分手后,却再无女人;坐拥亿万家财,却只沉醉于对学业、事业的追求。即使是无孔不入的狗仔,也对这位首富先生拜服,这他/妈的就是个怪物!
狗仔们眼里的怪物,就是这些主流媒体眼中的圣人。即使是了解李家明底细的陈同,都认为‘老二’有手段、有心计不假,但在为人处世方面堪称道德君子。起码一点,跟随他的人,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没有亏待过一个伙伴或部下。
圣人已死,道德君子也是珍稀动物。
李家明对主持人的恭维不认同,温文尔雅道:“不不,那是你们的神化,我其实就是个普通人,只是各人的追求不同。我是个很幸运的人,自束发读书就遇到了两个伟大的老师,他们教育我人生苦短,做人要无愧于心。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老师也很穷,一个月工资只有四十多块钱,我拿到全县竞赛第一时,老师却奖了我一支五块八毛钱的英雄钢笔。当时我还认为是学校奖的,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老师用他的工资买的,他只是想让我用那支笔去实现他当年的大学梦。
创立李氏教育基金,只是我对老家的回报,谈不上什么品德高洁。就象你有一万块钱,拿出几块做善事,这不值一谈。”
“那支笔呢?”
埋了,李家明将当初王老师奖的钢笔、县里发的奖状,都埋在了亡母坟前。
“我小时很调皮的,估计我们那么皮的孩子,你们这些城里人都没见过。你们小时候无非是撒个谎、逃个课,我们可是一天一小架,三天一大架,打得同村、邻村的孩子都绕着我们几兄弟走。
不信?大家明天可以去我们镇上采访,我读初一时就跟大人打架,扭折了人家的手指、还砸了人家两砖头还是三砖头,被派出所拘留了三个小时。替我办理担保手续的,就是现在我们市的副市长柳市长,我当初的班主任……”
从来只有记者去挖名人的黑幕,却没见过名人自曝其丑。在场的众人愕然,可主持人、记者们都欢欣鼓舞,这节目想不火都不行!
已经坐在藤椅上喝茶的李家明无所谓,当神的感觉很好,但被轰下神坛就成了万夫所指,因此活人千万别上神坛。
再说了,与电视里常见的访谈节目不同,今天的访谈是李家明事先就跟电视台约定好了,可以提问题但不能删减镜头,更不能断章取义。出于对汉华集团的尊重,京城电视台领导也满口答应,只要不触犯政治红线,绝对一个镜头都不删减,保证完整地播放。
“所以啊,这世上就没有完人,再光彩照人的公众人物,都有黑史,我就是其中一个。数字英雄、硅谷英豪、经济学家,那些都是你们给我戴的高帽子,其实我还是我。
微软伟大吧?苹果伟大吗?可硅谷里有句经典名言:‘我们都有个有钱的邻居,叫施乐,我闯进他们家准备偷电视机的时候,发现你已经把它盗走了。’
微软、苹果尚且如此,汉华呢?我今天答应做这个专访,就是想告诉大家,这世界上没有圣人,也没有哪个公司是完全干净的,起码都有些打击对手的龌龊活,我们汉华也不例外。就比如我们利方的ceo老马,他以前也是做即时通讯软件的,而且是我们当时的最大竞争对手。可他不走运,被我找到了些把柄,我就用送他进监狱威胁他,逼着他将公司并入我们利方。”
“不信?你们自己想想‘e’时代在深广有多大场面,想整死一个小公司老板,能有多难?别说他犯了错,即使没犯错,甚至不用我开口,我的朋友都会派人去捣乱,分分钟让他的小公司倒闭。”
这种事也说?上百号人不由得心里冒寒气,可李家明不在乎,真正的商场比这还更龌龊。
“我说这些事,就是因为我不想看到,当我们成功的时候,大家把我们捧上神坛;当我们陷入低谷时,又有无数的人跳出来指责,恨不得在我们身上踩上一千只臭脚。”
还好还好,包括陈同在内的采访者都松了口气,好歹这位大佬只自曝黑史,没有公开宣扬他那套‘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的理论。京城电视台那位漂亮、干练的主持人,见李家明说完了,也娇笑道:“李先生,您特意把微软、苹果拿出来作比喻,是不是暗示着他们是汉华未来的对手?”
这有什么好隐瞒的?汉华迟早会跟苹果、微软掐的,但李家明聪明得只提微软,反正汉华不进入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就不怕得罪那张娃娃脸。
“对,我这人强硬惯了,属于标准的好斗分子。我跟苹果没仇,他们还每年给我们交1500万专利费呢,但微软太卑鄙了。三年前,我们跟联想合伙搞了个‘网吧整体解决方案’,一举将网吧机的价格腰斩,他们没本事搞更好的,却恬不知耻地剽窃我们的创意。
在这里,我唿吁我们尽快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法》,否则微软迟早还会当小偷!”
终于抓住话柄了,想出名想疯了的女主持人立即道:“李先生,您前段时间还发表过一篇论文,内容是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限制,不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新技术扩散、发展的阻碍,这是否自相矛盾?”
这有什么自相矛盾的?问题提纲上可没这个,想踩着我的脑袋往上走?这妞的脑子也不知怎么长的?
已经很洋派的李家明耸耸肩膀,调侃道:“刘小姐,你没学过《政治经济学》吧?或者说,你们学校没教过?”
“卡!”
热得满头大汗的导演连忙小跑过来,不满道:“家明,你这不是给我找麻烦吗?我知道你学问大,不能再拿小刘开玩笑,行不行?”
导演是赵世金的同学兼哥们,当初sohu跟ibm合作的有偿新闻,就是这家伙帮忙走路子,才在京城电视台播出的。
“棍子,你也太难侍候了!”
“少来,当年老子把你的事办得妥妥帖帖,怎么不说老子难搞?小刘,按提纲提问,别自由发挥。这混蛋去年在北大演讲,都不让硕士以下学的人提问,说他们狗屁不懂。”
这话很重,小有名声的女主持人满脸通红,等脸上神色如常了,再按照提纲发问。她算是看明白了,这笑眯眯的混蛋就是只老虎,摸下胡须就会吃人的!
可做完专访,这位美女主持又不解,如果说这超级富豪坦承他自己很狭隘,只是自谦之说;自曝好勇斗狠,也是有冒险精神;可有些问题涉及到了商业机密,人家也坦诚相告,毫不绕圈子?连汉华集团耗资近五亿美元的智能手机研发不顺利,正陷入困境的事,也毫不隐瞒地说出来?
等李家明离开了录制现场,美女主持连忙紧走几步跟上,好奇道:“李先生,我很好奇,象您这样的成功人士,巴不得美化自己和公司,可您为什么要自曝自丑?”
“呵呵,我建议你去选修一些史课程。”
“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波大没脑,比那些美国记者差了几个档次。李家明呵呵一乐,转身就施施然地走了,远不象刘小姐以前的那些采访对象,采访完了还会给张私人名片之类的。
木导演是被这波大没脑的主持人气倒了,这次专访是求来的,不是人家想来的,可众目睽睽之下又不好斥责,只好小声道:“小刘,你能采访到大人物,不代表你自己也是大人物,就象央视的记者能采访中央首长,他们是首长吗?人家不需要靠我们宣传,看到没,sohu的总编都是他的小马仔!”
装!正在办公室里讨论设计方案的柳莎莎,她就知道李家明在装,她不知道他为什么装,但有绝对把握他在装。从认识李家明起,柳莎莎就知道,这家伙从不干亏本买卖,装成‘真小人’肯定有他的想法。(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高兴过了头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京城电视台、赣省电视台同时播出的专访节目,几乎是瞬间让李家明这位首富先生站在了风口浪尖。
分两批捐赠六千万美元很多,相当于五亿多rmb,但这不是重点。李氏教育基金的事,sohu已经报道过了一次,还调侃他们的‘二号首长’很狭隘。
重点是,从来没有一位公众人物,会如此坦诚,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打开电视,不管是谁接受记者采访,谁会自认是好勇斗狠的莽夫?自认是‘真小人’?谁又会自认狭隘、自私?谁还会承认喜欢漂亮姑娘?……?
可李家明就是这么说的,而且说得条条是道。连那些习惯道德绑架的文人,都不得不承认:那家伙或许不是君子,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小人,更不是莽夫,起码做人够光明磊落。
这不就结了?
因此,回到京城准备参加小妹的开学典礼时,李家明还取笑老章没能耐,非但没把yahoo干掉,还让人家打得屁滚尿流。
“看到没?有时候说真话,比说假话更让人佩服。不是我说你,牛皮吹得再大,也迟早会吹破的!”
“少说风凉话,帮着出个主意!”
没主意,李家明也没想到,杨至远那货当了董事长兼ceo后,居然会强力推动yahoo(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