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跃龙门-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象是有那么一点,可乔桥认为那是正常的,手下数千员工的大公司董事长,哪可能还象以前样跟大家打打闹闹?
也是,都已经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怎么还可能象从前一样,一直跟李家明抬扛的杨芬华突然遗憾道:“乔桥姐,这小子靠谱,比那些嘴上抹了蜜的帅哥靠谱得多。”
“小芬?”
“他看不上我,我更看不上他,我是替人可惜”。(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盛名之下好谋利
年过完了,周末也度完了,水仔那一车的烟花成了一堆的垃圾,被装进塑料袋送进了可回收垃圾桶。同时,水仔也带走了一张一千万美元的支票,回到旧金山开始招兵买马,准备建一个面向儿童、青少年的教育网站。
能不能成功,掏钱的李家明不知道,但他跟水仔约定了,万一不成功,等那小子念完硕士,就将核心团队带回国。哪怕是亏点钱,也要在国内建一个同样的网站。当然,钱还是由他这冤大头来掏。
人生在世,不能什么事都讲赚钱,也得干点不赚钱的事。
扯远了,度完假的李家明又回到了四点一线的生活教室、图书馆、公寓、公司,日子过得紧张却并不平静,因为他要应付各路媒体的采访。
ipod2凭借其人性化的设计、完善的功能、炫酷的外形,再次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开,第一月的销售量即达到惊人241。85万台。按一般的销售规律,非生活必需的电子产品在圣诞、新年的销量,约占到全年总销量的1/6…1/7左右,换句话说ipod2的年销量或许真能突破1500万台。这也是李家明和kyle都没有预估到的,在他们的设想中,圣诞、新年卖出180…200万台,全年总销量超过1200万台,那个1500万台的目标仅是个激励大家的口号而已。
241。85万台的销量,给大洋彼岸的海淀区政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汉华公司出口退税之后的税收,居然达到了惊人的4781万美元!就算是出口速度开始下降了,全年出口量可能只有1500万台左右,但全年的税收将达到骇人听闻的2。8…3亿美元!
这是个gdp为王的时代,也是‘出口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的时代。首都是天下首善之地,可也没哪个两三千人的企业,能缴纳数亿美元的税收。
汉华公司的异军突起,迅速被京城的媒体大肆宣传,进而被全国媒体跟进宣传报道,轰轰烈烈中一个‘汉华奇迹’诞生了。而李家明这位‘汉华奇迹’的缔造者,直接被各路媒体捧上神坛,各种不要钱的高帽子都往他头上戴。
国内媒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美国的媒体也一样,最多是没有那么疯狂而已。241。85万台的销量,占数字音乐播放器1月总销量的72。36%,兴奋的记者们不在乎hh公司能保持技术领先多久,下一代ipod什么时候推出,他们关心的是李家明有多少钱。
美国是个完全商业化的社会,不管好莱坞如何卖力地推销‘普世价值观’,都无法改变其‘金钱至上’的真实面目。hh公司是私有公司,无需向公众披露任何信息,可这难得住那些神通广大的记者?
尽管李家明在采访中,对类似问题笑而不答,记者们照样估算出他的身家200亿美元以上。之所以估得这么高,那是因为大唐科技旗下的利方网络还没有上市,hh公司又正就tunes/store销售的数字音乐与各大唱片公司谈判。虽然佣金比例还在艰难地谈判中,或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数字音乐销售市场,将是tunes/store一支独秀。还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数字音乐播放器标准、数字音乐标准,都将由汉华公司与各大唱片公司来联合制定,而其他的厂商全部被排除在外。
三流公司做产品、二流公司做品牌、一流公司做标准,汉华公司凭借着ipod与tunes/store捆绑销售,一举成为数字音乐播放器、销售领域的霸主。可以预见,在没有出现ipod的替代电子产品之前,汉华的霸主地位将不可动摇,就如微软公司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市场地位一样。
李家明那个拗口的英文名字ming,也终于在美国家喻户晓。即使是杨至远出任yahoo董事长兼ceo,带动yahoo股价大涨5。3%,ming也不再是jerry第二。当初戴在杨至远脑袋上的‘华人之光’的高帽子,如今也被北美的华文媒体戴在李家明头上,还被共同誉为‘华人双子座’、‘绝代双骄’……。
如此巨大的成功,李家明就不可能再躲在书斋里,他得接受各路媒体的采访。采访即是暴光度,也是对产品的宣传,这样的好事他会放过?花花轿子人抬人,知道如何讨好美国人民的李家明,也在各种场合阐述他的美国梦,将上次新产品发布会上的励志故事一再讲述。
可是,即使李家明连续接受各大主流媒体的采访,后面依然跟着一堆的狗仔。被人跟踪、被人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日子不好过啊,但李家明不用公司公关部的人提醒,都知道如何洁身自好,如何保持他的良好公众形象。
呵呵,这是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创始人有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会让自己做什么都事半功倍,也能让公司的形象变得高大。这些东西,李家明比市场部、公关部的那些家伙更清楚,何况他早过了那个张扬的心态。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李家明刻板的生活,让那些狗仔们绝望了。学校、公司、公寓,学校、公司、公寓,每天六点钟起床跑步、打球;晚上六点九点在公司处理公务;十二点书房里的灯准时熄灭,拍不到有价值照片的狗仔们只好哀叹这是个中世纪的苦行僧。
国内的媒体倒能找到李家明的八卦,从打架事件到他捐款给老家,都能从里面挑出刺来,可谁敢报道?新闻媒体是受政府领导的,政府正在宣传‘汉华奇迹’,谁敢给政府添堵?
倒是被李家明叔伯、老师们推选的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胡师公,把基金会的事理顺后,打电话来找麻烦了。
捐款只捐给自己出生的乡镇,连隔壁乡镇的都不给一毛钱?那些地板厂、模板厂还有食用菌公司的员工,是不是都是崇乡人?既然他们出了力,帮你们李家赚了钱,你现在有了钱,能把他们也不包括进来?
没问题,当初说只照顾崇乡人,那是堵叔伯们的嘴。现在有德高望重的胡师公去劝说,李家明当然满口答应。
基层升官难啊,这位数年前就退居二线的胡师公,能在竞争那么激烈的基层爬到副处,除了能力突出外,情商也是极高的。他打电话之前就知道李家明肯定会同意,而且还知道这样的人最喜欢听什么,怎样煳弄这样的人掏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
为什么?
到了他这个年纪、地位,对物质已经没多少追求了,他要的是身后名,而这位十几年前认的徒孙,就有那个能力帮他县志留名!
因此,等李家明答应完后,胡师公以一种教训的口气道:“家明,你有的是钱,说你是华人首富都可以了。我跟你讲,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又是个能赚不会花的人,留那么多钱干什么?还不如多捐点出来办教育,把老家的教育办好来,以后那些伢子、妹子还不记你的情?”
什么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话说得刺耳,可重传承的李家明就愿意听这种话。王老师是胡师公学生,自己又是王老师的学生,能这样跟自己这样说话,那就代表着师生之间的传承。
被师公教育了几句的李家明,一边陪着笑也一边琢磨。
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交通办好了,自己能为老家出力的事也就只有教育了。只是这事吧,不能光靠自己掏钱,义务教育本来就是政府的事,自己若把政府的活都抢掉了,那成何体统?
再者说来,上次曾副书记干掉那两家伙,虽然是大快人心,但自己可是背了个不小的黑锅,得在老家的领导们面前把这恶名变成恩怨分明。只要让大家知道,自己这人狠是狠了点,但跟自己做朋友,远比当敌人的好处多。这名声要是树立起来了,继任者们都会在自己划的圈圈里干活,等着自己送政绩、送人脉,去别处升官发财便是。
至于别的地方被刮了多少地皮,关自己一个同古人屁事!
深谙人性的李家明等电话那边教育完了,陪笑道:“师公,我现在太忙了,那有那时间和精力?要不这样,我发个函给县里,请领导们来美国共商大计?
我是这么想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单靠私人捐赠,那不是长久之计,最后还是要靠政府来办的。大家抽空来我这坐坐,顺便参观下我们公司,这多好?”
聪明!同样人情练达的胡师公暗乐,满口替领导们答应下来。
“家明,不单要邀请县里的领导,还有市里的也得请一请。我们县好不容易出了你这么个人才,得让大家都跟着自豪自豪。”
“明白”。(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庄园夜话(上)
春光明媚,绿草如茵,朝气蓬勃又透出史厚重感的斯坦福,前后迎来两批华人参观者,都受到了校长约翰。亨尼斯、经济学院院长斯宾塞教授的热情接待,还给他们举办了欢迎酒会。
这没什么奇怪的,美国是个完全商业化的社会,说白了就是金钱至上。斯坦福是私立大学,虽然自身有相当可观的赢利,完全可以维持学校的运转,但社会捐款谁会嫌多?
李家明作为斯坦福的优秀学生,又是正当红的超级大富豪,未来还不会给母校捐款?只要有捐款勾着,给这些来参观的客人们说几句好听的话,安排一个小小的酒会,又能算得了什么?
花花轿子人抬人,作东的李家明也大方,安排完由县、市主要领导带队的队伍参观完后,又安排大家去旅游、观光,临走时又送上价值不菲的纪念品。
中心意思只有一个给我李某人一个面子,李某人也肯定会给大家面子。只要县里出台一项地方性法令,保证老家的义务教育经费充足,这样的好事每年都可以有。千里为官,只为吃穿,只要大家合作愉快,每年送各位领导几万美金花花都不成问题,而且保证送得没有任何后遗症。
可要是不给面子,那就怨不得我李某人也不给大家面子。常委会就是把筛子,让我知道了谁跟我对着干,一定在省市领导面前给你拆台。不说扳倒你,起码也能让各位平调暗降,就象前任的书记和县长一样。
面子、里子都有了,谁又愿意与李家明这样有钱、有名望、还有实力的狠人对着来?同古的经济好,每年的财政收入都花不完,多划一块给乡村中、小学也是政绩。
第一波的客人,李家明是客气中透出隐隐约约的要挟,可第二波客人他就得恭恭敬敬了。虽然时至今日,他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都强于对方太多,但长辈就是长辈,晚辈就是晚辈。当年他对人家执弟子礼、子侄礼,对方也待他如子侄,期间固然有利益关系,但这个叔侄关系一旦确立,即使自己飞黄腾达了也得继续执子侄礼,这就叫不忘本。
第一批地位相对更高的客人住的是酒店,曾副书记带队的客人却住进了李家明的庄园,这种内外有别的接待,也让几个五六年前的长辈暗暗点头。这小子发达了,但还记得当初大家如何照顾他,是个不忘本的人啊。
与李家明最亲近的丁副市长,对这位强认来的侄子是十万个满意,在老家时替自己管着儿子,等儿子师专毕业了,又让毛砣管着。现在丁飞虽然谈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是出人头地了,手下管着数百号员工,还在毛砣的连锁超市、游戏网站里有股份,这辈子都不用操心那混小子的事了。
“家明,叔叔得谢谢你啊,要是没你管着,丁飞就是个扶不上墙的混账东西。”
长辈敬酒,李家明连忙起身,亲热道:“丁叔,言重了。兄兄弟弟一世年,我们几个混好了,哪能让飞伢吃亏?”
这话说得人心里暖啊,以前跟这小子走得近的一帮同学,虽然这小子太出色了,那帮同学不可能跟随他的脚步,但都被他堂兄毛砣接过去了,都在沪市混得风生水起。开超市的开超市、开网吧的开网吧、开公司的开公司,隐隐有集团化的趋势。也就是毛伢他们还是在本地混着,但也开始走正途、开酒店、办厂子,不单只是在街上当混混。
因人成事,一大帮年轻人都因这小子成了事。
大家谈笑风生,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后,曾副书记提议大家出去散散步,好好参观下李家明这座豪华庄园。可出了门,几位长辈很有默契地让来陪客的李家德夫妇陪着,让李家明和柳本球两师生单处。
终于来了,李家明一看这架式,就知道正经事来了。这很可能也是市、县领导的一种默契,同古可以出台政策、法令,以确保今后的财税向教育部门倾斜;甚至可以破格提拔自己大哥、表姐、堂阿公,以确保李家在官场上有足够的实力,但自己也得帮着市里发展经济。
当然,自己可以拒绝,但拒绝以后,大哥、表姐他们的仕途,很可能就此打住。即使自己跟孙部长有关系,人家也要考虑到一级政府的意见,而且还会考虑到自己连老家都不帮,又怎么会帮他做政绩?
这就是阳谋,堂堂正正。
难啊,袁州作为一个内陆三线城市,一无资源二无人才,想把经济搞上去,谈何容易?
刚刚上任常务副市长的柳本球也知道难,这也是他捏着鼻子来的主要原因。人贵有自知之明,柳本球治理一个县没有问题,而且在四年内把丰高县的gdp翻一番,但要他去管理一个五百多万人口的地级市的工农业,力有不逮。
师生俩沉默着散步,走到刚抽新芽的郁金香林边时,见李家明一直不主动开口,柳本球只好示弱道:“家明,谢谢你啊。”
谢?
谢这次破格提拔?那不是自己的功劳,能在四年内把一个县的gdp翻一番,那是人家苦干、巧干,实打实地干出来的。换成自己是大领导,这样的干将之才,哪怕是不太合群,为了自己的政绩也会大力提拔。
哦,是柳莎莎的事。
正想着烦恼事的李家明听到这句服软的话,哭笑不得,感叹道:“柳老师,谈不上谢。当初没你帮着,我耶耶的厂子真能搞得那么大?呵呵,下面那帮人,你我又不是不晓得,没人镇着,那就是帮吃人饭不干人事的混账东西。没我父亲的厂子撑着,我当初做sohu的时候,很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这小子没变,还是那个大奸若忠的性子,柳本球只好佯装感叹道:“家明,虽然你跟我有过龌龊,但也是各人立场不同,能理解吗?”
“理解,我跟我耶耶也讲过,如果谁妨碍了我妹妹的前程,哪怕是天王老子我都不会手软。”
还是没变,天生的枭雄之资,只有他妹妹才是他唯一的软肋。
可这话题一起,李家明也有种明悟,自己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巴结权贵的山里伢子,不再需要逢年过节去拜码头。以自己现在的成就和影响力,已经具备了跟权贵平等对话的资格。
自由了,一直对绝对的权力很忌惮的李家明突然觉得浑身轻松,象是能飞起来一样。从今以后,自己可以不看任何人脸色,也无需向权贵妥协,因为自己富可敌国,而且身处把有钱人当上帝的美国。说句诛心之语,养寇自重、左右逢源,这才是自己这样的人该干的活喽。(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庄园夜话(中)
新月如勾,庄园里的郁金香林影影绰绰,银色的月光洒满了还未长起新叶的林间。
心事重重的柳本球跟着李家明,穿过林间刚铺好的鹅卵石小道,来到了林子外的另一座庄园里,这才回过神来。
“家明,这里是?”
“哦,这里也是我的,本想着等成家后,请我伯父他们来这长住。结果去年回家时,让二婶骂我有钱作烧。”
虽然在夜色下看不太清,但这庄园可比刚才那座大得多,而且也更气派,欧式宅邸前还有一个花香袭人的大花园。对李家明用意心知肚明的柳本球暗叹一声,曾几何时亲如父子的师生已经是普通关系,所有礼节上的关系都仅是礼节性了。
“花了多少?”
李家明也确实是用财力在压人,自对方强压着父亲允许那些官员撤资,两人的关系就成了普通师生关系,后来再强抢走自己的高考加分指标,两人就成了敌对关系。即使后来说和了,但也不再有情谊一说,如果不是柳莎莎用她的前途赔自己,两人根本不会出来散步,哪怕自己大哥、表姐、堂阿公的前程都在他们手里。
那又怎么样?也就是他们的能力不到那个层次,让他们爬得太高是害人害己。如果自己真是那种只问亲疏不问是非的人,以自己如今的能力,把三人送进省府、甚至是中央部委都有的是办法,哪会跟他这样一个官僚叽歪?
月光下的李家明用手指了一圈,将这个庄园全部划入怀中,自豪道:“包税不到1200万,去年股灾,这一片不少人破产,算是捡了个便宜吧。”
交易达不成了,对李家明极了解的柳本球,一看人家这烧包的样子,就知道对方识破了自己的心机,不禁嘲讽道:“是有点作烧,传民哪会住这样的庄园?”
谈不成又把二伯拉进来?
这人啊,就是不能当官,当了官就恬不知耻,李家明好笑道:“柳老师,这你就不懂了。我二婶她们就是农村妇女,不种菜、养鸡,她们能呆得住?这园子有几百亩,随便她们怎么种养,这才能住得长久。你是不晓得,她去我大姐、二姐那,最多住一星期就嚷着回家,就是因为种不了菜、养不了鸡鸭。”
没用了,传民都起不到作用,无奈的柳本球想起了当初李传林说要迁厂、迁祖坟的气急之语,只好换上一种调侃的语气道:“你倒是挺有孝心的,一亿多rmb够把你们黄泥坪建成世外桃源了。”
这还差不多,交易就是交易,不要把私人感情参杂在内,李家明指了指庄园后面绵延的内华达山脉,得意道:“呵呵,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硅谷的不动产在未来几十年内只会升值。现在这庄园只值1200万,捂在手里不要十年,或许就能涨到几千万。如果对这块地重新规划,改成一两英亩的豪华别墅,很可能卖出几亿。
等我准备回国了,就把这里全部卖掉,全部捐给北大和斯坦福,用于资助老家的孩子去北大读书、或来这留学深造。”
狭隘!
有了如此成就,还只想着老家、母校,已经能心怀全市的柳本球哭笑不得,但也明白对方的意思。
“兼济天下有点酸,但你到了这个层次,就不能太小家子气。”
“柳老师,此话差矣。国家、政权、政党,这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也只是三个概念而已,跟我个人并无多大关系。还记得你以前带我们班,让我们自己选班委吧?只有我们投了票,班级才是我们自己的,如果由你来指定班委,那个班就是你柳老师的,我们只是在班上读书而已。”
这话明面上没有错误,但柳本球一听就明白李家明的话外的意思,不禁暗自苦笑。可李家明话犹未尽,又补了一句:“柳老师,出了这个园子,我就没说过这话。”
戒备,回不去了,连以前那种相互利用的关系都回不去了。暗叹了一声,柳本球端正自己的态度,请教道:“家明,你对经济很有研究,你觉得我们市里的经济该如何发展?”
这还差不多,大家已经是礼节上的师生,何必总想着回到从前呢?人都有桑梓之情,只要不拿那些狗屁的利害关系说事,帮着出出主意又不花钱,自己哪会做得那么绝?
可李家明听完情况介绍,又在脑子里仔细对照了一遍所有的记忆,摇头道:“难,我们市里发展大工业,几乎不可能,只能是竹木加工业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
柳本球苦笑起来,这也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到办法的难题,gdp要上去只能是靠工业,而一个没有什么矿产资源的内陆城市怎么搞大工业?
发了支‘中华’烟过去,李家明又帮人家点上,感叹道:“上面说要发展中西部地区,给了不少的政策,其实是事倍功半。就比如我们市里,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没有矿产资源、离消费市场又远,谁会来投资办厂?
如果我要投资,只要不是资源性企业,也先会首选东南沿海,其次是内地的省会城市,怎么可能跑到穷乡僻壤里建厂?
要我说,不如停止建设那些没用的工业园区,将用地指标给沿海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样,我们就可以形成一个个的城市带,吸纳农村的富余人口。大量的人口从农村里迁出来了,留下来的人就能拥有更多的资源,反而更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这不是柳本球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断,他甚至听过更极端的观点,那就是大规模撤并县市,将人口向省城汇聚,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群。只要有了足够的人口,就会形成足够的大市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是象现在这样,用gdp的死任务压着每个县市都去做工业园。
看着昔日的老师苦笑,李家明不由得又想帮帮人家,好歹是一个乡的人,也是乡里走仕途的人中最有能力的人。
“柳老师,你应该要去党校培训了吧?”
“嗯,下个月。”
那就行了,厅级干部的上岗培训是走过场,但也是个言动九天的机会。李家明又敬了支烟,喷了口烟雾,形容道:“如果将沿海比作弓的话,长江就是弦上的箭,而我们省浔阳市的地理位置极佳,十万吨的货轮都能循江而上。”
“你的意思是?”
“建设昌浔城市带,集全省之力建设浔阳,并放开户籍管理。只要让浔阳的人口急速增长,基础设施又跟得上,企业自然就会去投资。”
旁观者清,柳本球稍一思索,不禁心跳加速。袁州的客观情况摆在那,不可能发展成一个大型工业城市,想做更大的事业只有到更大的舞台上去。建设昌浔城市带的想法,目前还没有人提出来,若是自己能在党校里写出这样的论文,不难得到那些目光长远的领导们垂青。
“家明,你这脑子真好使!”
“没什么,看得多而已,美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谦虚了一句,李家明索性送佛送到西,送他一个大大的政绩。
“柳老师,有没有兴趣推行政务公开,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关进笼子?如果还和以前样,一个小小的股长都能到企业上卡拿索要,经济很难发展得起来。”
月光如银,年近五旬的柳本球风采依然,沉默片刻突然道:“阳光政策?”
能一眼看到体制上突破的可能,及可能带来的政治声誉,真是人中龙凤啊。如果晚生十年,此人绝对是一代人雄,李家明不禁暗赞了一声。
“韩国人的提法不准确,应该叫阳光政治,阳光可以让政治更透明,政治透明是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现代化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实经济是不需要政府去干预的,只要保持政治清明,市场会自动调配资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抓就死、一放就活。”
“可一活就乱!”
“这是你们的看法,在我们这些学经济的人看来,乱比整齐划一好,那代表着活力。我看过你们县的新闻报道,抛开那些官面文章,其实还是人治那一套,你一走就会恢复原样。”
柳本球默然,李家明不禁起了鄙夷之心,这就是个有能力的政客,远没有达到政治家的高度。想要爬得更高,就得敢为天下先,如果这一层都看不破、不敢下注,此人的前途也就这样喽。
“家明,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们是古国,大一统是国策。要实现大一统,就要保持中央权威、强干弱枝,不能有政局不稳的情况发生。”
咦,真没看出来啊,李家明仔细打量了一眼对方,这才说到了根子上文化核心。目前的体制或许有无数的毛病,却是最符合国情的。国家太大了,什么事都只能是温水煮青蛙,一步步慢慢来。
“嗯,这事得变通,连阳光政治的提法都不妥,得叫政务公开。可以先把审批权集中起来,放在一个老百姓看得到的地方审批,先尽可能地杜绝卡拿索要。”
人才!
不触动权贵的利益,却先把小官僚们的权力拿走,即使以后还会恢复原样,但也足够做一个光彩夺目的政绩。有了这个政绩在手,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再去推动城市带的建设、户籍改革试验就容易多了。
改革嘛,除了要摸着石头过河外,还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变革叫革命,自上而下的改良才叫改革,改良这东西,虽然缝缝补补不起眼,但迟早会量变产生质变。英国人从来没有革命,什么事都是缝缝补补,却确立了二三百年的世界霸权。法国、德国、俄国倒是有过革命,结果怎么样?(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庄园夜话(下)
二月的加州白天温暖,晚上还有点冷。
当李家明和柳本球呵着白雾回到屋内时,一帮领导们正坐壁炉前喝茶,沏茶的则是地位最高的曾副书记。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迅速,茶道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在上层社会里风靡一时。其实这是好事,社会变得更文明了,虽然绝大部分人都是附庸风雅,但总比拿红酒兑雪碧更上点档次。
不过是喝杯茶而已,跟他共过班子的丁副市长和钟部长没什么,作为下属的游学权和游小红可就有点拘束。见柳本球他们进来了,正不自在的游小红连忙放下茶杯、起身让位。
“柳老师,您坐。”
这就对了,小官小吏喜欢摆架子,明明一个副职却喜欢别人以正职相待,可当官当到一定层次,却不再喜欢别人以官职相称。这种私下场合,称师生、叔侄反而是尊重对方,自己表姐已经成长为合格的官僚喽。
正烫杯的曾副书记抬头一看,将手里的茶壶倒空,拿起旁边的毛巾擦擦手,起身道:“家明,你来。”
着相了,心中有名利不错,错在时时刻刻放不下。李家明暗自发笑,但也依言接过沏茶的活,静心凝神地重新沏茶,动作轻缓优雅宛如古代的文士一般。等开始敬茶时,李家明这才发现中村来了,正襟危坐在那。其实这也是个茶道高手,而且一板一眼都极有仪式感,应该是在rb专门学习过的。
等大家喝完茶,曾副书记赞叹道:“家明,你怎么学的?不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