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跃龙门-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嘿嘿,还行,听人讲比第二名多7分。”

    “多7分?那不就是第一!”

    年龄不比阿公更大,却当支书兼族长的学礼阿公大喜,脸上的皱纹笑得更深了,冲正高兴的母舅道:“承万,去拿酒啊!不懂礼数的东西,叔叔来了,连杯酒都不斟?多拿个两杯子,七嫂、桃妹也要吃一杯,这是喜酒!”

    “哎,这不是你们刚进屋嘛,我马上去拿。有好酒,明伢送了我一箱好酒,正好请两位叔叔尝尝”。

    兴高采烈的母舅进房拎了两瓶‘四特十五年陈酿’出来,这酒还是他生日时外甥狗崽送来的,他丈人公(岳父)来才舍得开一瓶呢。

    古朴的酒瓶打开,清香四溢,已经多年不沾酒的阿婆刚抿一口,脸上就起了红晕,慈爱地看着外甥孙直笑。现在日子好过啊,明伢会读书、会赚钱、还有良心,红红当了干部、分了屋、还生了崽,连最担心的伦伢都答应回来跑车,一个月能回来看自己两次咧。

    有良心的伢子啊,连曾书记、郭县长下乡,自己都只招待‘五年陈酿’,没想到家明送承万这种两百块多钱一瓶的‘十五年陈酿’,还一送就是一箱。两三杯好酒下肚,游家最有出息的游学权才谈起正事,商量道:“学崇哥,家明读高一就考得赢高三伢子,以后不讲考清华、北大,名牌大学总是板上钉钉的事,肯定要来我们祠堂里报喜。

    承万,新竹叔叔的坟要大修,不能跟庙下曾家的样,家德、家道他们去报喜,拜坪里跪人都跪不下。他们曾家是小姓,我们游家不同,前朝中过进士、出过举人,这面子可丢不起!”

    关系到家族面子,那就是天大的事,支书兼族长游学礼也接话道:“嗯,承万,这事耽误不得。趁着现在厂子里不忙,家明又才读高一,暑假里不要补课,马上把这事办掉。”

    敛骨、修坟在农村里是大事,都是本姓男丁出力,不得请外姓人帮忙。李家明作为新竹公名下唯一的外甥曾孙,肯定要回来戴孝的,从高二开始就要寒暑假补课,哪能耽误他的学习?

    “要的,我这次回来,也就是为这事。看到大家都忙,才不好意思开口。”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出个争气的外甥,也是我们游家人的面子!那就这样讲好了,等家明他们放了暑假,请小林道士来看个日子,厂里放几日假,顺便把祠堂、门口的桥也修一修。哎,明伢的钱都捐了年多,门口的桥还没动工;族里凑钱也凑了大半年,我们的祠堂都还没修,真对不住祖宗菩萨。”

    “要的”。

    见阿公、母舅这么兴致勃勃,平时风淡云清的李家明也感到了压力,却又长舒了口气。这几年总是在阿公、母舅、父亲他们面前念叨清华、北大的录取率低,又加上有学权阿公对高考之难的感叹,总算是让大家不再觉得自己一定考得上清华、北大。

    吃完午饭,两兄弟回到黄泥坪,刚吃完午饭的二伯正带着几个手下在村口的几棵大樟树下转悠,准备盖一个仿古的大祠堂。

    叔伯们干装修这一行四五年了,现在的眼界高得很,早看不上修水那座古不古今不今的祠堂。如今有了积蓄又有了长孙的他们,特意让三哥在学校里请教授设计,想盖一座仿古样式的祠堂。想法是好的,就是不晓得古色古香的祠堂跟七幢洋气的小别墅放一起,会不会太怪异。

    “莫操空心,家道的老师早设计好了。看到没,那几棵大樟树一挡,我们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小竹子棚挖掉栽上楠竹,林子中间的路弯几下,看相就谐调了。”

    “二伯,这得花几多钱?”

    “总共要五六十万吧,明伢,做祠堂是大事,不能跟修水的叔伯们样,急急忙忙地做,做完一点都不上档次!”

    二伯这马后炮放得好啊,当初修水老家修祠堂,叔伯们都屁颠屁颠地交钱集资、去做义务工,现在轮到他们来鄙夷喽。盖吧盖吧,盖祠堂是对祖宗的孝敬,确实马虎不得,更不能图省钱!

    “传民伯伯,这里做祠堂?这也太大了吧?”

    毛砣一提醒,李家明也看了看二伯随手划的这块地,也觉得有点大,这块只长小竹子的荒地得有亩多吧。做祠堂是要后辈子孙做,不能请外人帮忙的,要是做这么大的祠堂,还不得累死人?

    “不大,正厅、厢房、天井、前门、牌坊,亩把地大什么?没看到银子滩游家的祠堂,也这么大吗?”

    跟在两人后面的毛砣,一听二伯这口气就哀号不已,去年做屋还有母舅、姨父来帮,做祠堂还能请外人?

    叔伯们都有自己的事,军伢哥哥、大狗伢又要开车,他们最多是动工的时候回来,再从修水请本族人来帮忙,前期的筛沙、挑砖、砍树还不是自己跟细狗做?即使家仁、家义他们暑假里回来帮忙,四个白面书生,能帮着筛筛沙就不错了,还能到山上去砍树?

    “你跟细狗不做,谁做?谁喊你俩长这么高大?毛砣,我跟你讲,做祠堂是好事,祖宗菩萨会保佑的!以后星期五夜边就回来,星期天下午再跟车出去,做得个把月时间,沙子跟树就差不多了。”

    刚喂完猪的红英婶婶骂了两句,毛砣亲娘莲香婶婶也接话道:“毛砣,我警告你啊,不要喊家明帮忙。屋里就他跟家德最争气,要是耽误了他考清华、北大,看我不扒了你的皮!”

    站在太阳下的李家明大汗,婶婶们怎么还想着让自己考清华、北大?

    “莲香婶婶,不至于的。”

    这事还真至于,以前大家总觉得家明还小,突然一下去参加高三的模拟考试,婶婶们觉得侄子考大学就在眼面前了。

    “没什么至于不至于的,上次在同古时,宋老师都讲了,只要毛砣这样认真下去,考师大体育生没有任何问题。既然考大学没问题,他就不能再耽误你。

    家仁、家义、家道他们都讲清华、北大难考得上,全地区都每年只能考两三个。家明,你有那个本事就要拼一拼,要是我们李家出两个清华、北大生,婶婶这一世年都值了!”

    没办法说理了,叔伯、婶婶他们都跟前世的父亲一样,把读书的事看得比天还大。前世自己会赚钱,还带着兄弟姐妹们赚钱,到头来连父亲都觉得,替他们争了气、挣了面子的,还是读了名牌大学,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的四哥三哥。

    没办法说理,那就懒得说了,好歹大家只想让自己去拼一拼,并不强求自己跟四哥样,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跟婶婶们闲聊了几句,习惯了午休的李家明睡了个午觉,看了会书,刚想进香菇棚帮忙,就让正摘菇的二婶往外轰。

    “好好读你的书,这些事不要你做。”

    “二婶哎,我刚看完书,出来透透气。”

    “哦”

    跟莲香婶婶一样望侄成龙的二婶这才作罢,问起他是不是真考了第一名。

    “应该是吧,温老师带理科补习班,他大崽就在他班上,每次考试都是全年级第一,我比他大崽多七分。”

    “祖宗菩萨保佑!”

    一边帮着婶婶们摘菇,李家明也一边继续给她们打打预防针,清华、北大在赣招生只有那么多,哪那么容易考?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李家明可不想大人们的期望太高了。

    “没那事,莫听他们乱讲。清华、北大平均四个县都摊不到一个名额,要考不到全地区前三名,想都莫想那好事。你们以为我是四哥哦,他那脑子聪明得吓人,我要是有他聪明,最少会比温老师的大崽多几十分!”

    话是这么讲,但拼还是要拼的,第二天李家明回到同古后,吃完晚饭就去了学校找老师。很多事都是‘旁观者清’,自己哪方面不足,经验丰富的金老师、温老师他们肯定看得出门道,哪不足就得往哪方面使劲。(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不给的,抢也抢不到

    五年前,李家明用‘一万小时定律’当激励自己的理论,五年来除了过年外,平均每日学习十个小时。五年后,他失望地发现,即使用了近一万五千个小时,他依然无法跟他四哥那样的天才比。妖怪样的李家德,高二时参加高考,即使不要那些竞赛加分,也能超过清华、北大录取线三十余分;而他花了一万五千个小时复习而非学习,却只能比高三年级的理科第一名温理高7分。

    那个绰号‘大瘟猪’的温理是什么人?补习一年,也只能去跟三哥当学弟的人。比他高七分,最多也就是名气响点的大学,清华、北大那是梦都莫梦。

    知不足而后进!从崇乡回来的李家明吃完晚饭,被刚从袁州访友顺带旅游回来的小妹、满妹她们敲诈完,骑着他那辆一千多块钱的山地车去了学校找温老师他们讨教。

    术有专攻,有几十年教学经验的温老师他们,肯定能看出自己哪方面不足。学校里采用的是重点培养政策,自己这样的尖子生的不足,老师们肯定通过这次考试的试卷,分析得清清楚楚了。

    李家明骑着小县城里很少见的山地车进了家属大院,新建的三幢四层白色宿舍楼在路灯很显眼,熟门熟路地在温老师家门口停下,引来阳台上正浇花的‘瘟猪’惊叹。

    “老大,你好歹也是百万富翁了,还骑这破车?”

    这车还破?李家明没心思教育这小子,询问道:“温老师在家不?”

    “在在在,正在教育小温同学。”

    还真是在教训‘大瘟猪’,这次模拟考试虽然没考到第一,而且还比李家明低七分,可他破天荒比第三名高了四十一分。莫看今年高考改革,总分从五百四十分改成了七百五十分,可换算成原来的五百四十分,再参照年的高考情况,他极有希望考清华、北大!

    十**岁的伢子,有几个沉稳的?何况是非常跳脱的‘大瘟’。这小子一高兴就吹牛,讲今年考北大那是板上钉钉,结果被他老爸听到了,正在教训他做人要谦虚。

    “家明啊,坐。去倒水啊,看你这样子就来气,看看人家,你要是有家明一半样,我都心满意足了!”

    垂眉低目的‘大瘟猪’连忙去倒茶,嘴里小声咕嘟了一句,“我要是有他的本事,还站着让你骂?”

    “你讲什么?”

    “我讲要是有他厉害,肯定能考北大!”

    不知悔改的惫赖货啊,李家明好笑地接过半温的茶杯,请教起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次模拟考试题目难度不高,估计是老师们想让学生有信心,但也更让李家明无法分析出自己哪不足。

    “什么?难度不高?李家明同学,你还让不让人活啊?我晓得你是天才,也不能这样打击我们这些凡人吧?”

    什么?正请教老师的李家明愕然,突然间觉得自己哪错了,不禁心跳得自己都能感觉出来。

    “闭嘴!你自己不努力,还怪人家比你聪明?晓得家明读书有几认真不?”

    “哦”,刚才还口无遮拦的温理立即闭嘴,幽怨地看向发愣的李家明。

    恨铁不成钢的温老师训斥完其实很争气的大儿子,又温言悦色道:“家明,这证明你的水平很高了。我们分析过你的试卷,都认为你基本上没有大的弱点,最多是做题目的速度慢了点,用的方法复杂了一些,没你四哥那样快、简便。”

    沉稳的李家明没有接话,反而等着老师继续给自己讲解,更让温老师觉得自己儿子太浮躁。

    “家明,你是看到温理这次只比你低七分,觉得自己还有哪不足吧?”

    这话李家明不好接,正主就在旁边,承认那是扇人脸,否认那是虚伪,只好默认地笑笑。

    “他这次是超水平发挥,二班的陈梦根才是正常发挥!上次月考,难度差不多,他只比人家多三分,这次能多出四十一分?

    家明,这样讲吧,按我们的经验,如果你参加今年的高考,有五成的希望考得上清华北大!温理跟陈梦根最多是考个武大之类的,这还得看他俩的临场发挥。”

    五年啊,每日六点起床,不到十一点半不睡,一日只睡八个小时!虽然一分钟前还有预感,但终于从经验丰富的老师嘴里讲出了这话,已经修炼得万事不惊的李家明,依然心跳勐然加速,只觉得口干舌燥。

    五年的辛苦,终于换来了丰硕的回报,老天爷该给的终于给自己了!

    “看到没?你想要超水平发挥,就必须要有家明这样的心理素质!读书不是光书本上的东西,还要培养人的品质,要学会沉稳、冷静……”

    又教训了儿子一通的温老师,惊讶地发现眼前的李家明,眼神中稍一激动没几秒钟又平静了,更是感叹人家的儿子争气。这孩子真不错,不讲他超出常人的坚毅,单这份沉稳,就很多成年人都比不上。这样的孩子,高考时面临那种巨大的压力,不但不会发挥失常,反而极有可能超常发挥!

    几乎是不加思索,知道一个好的大学对于学生意味着什么的温老师,建议道:“家明,读书除了学知识外,更是培养自己的品质。高中阶段就那么点东西,你学得足够好了,而且人也沉稳、冷静,我建议你今年参加高考,没必要浪费两年时间炒现(剩)饭。

    何况清华、北大招生除了特定专业之外没什么限制,即使今年没考上,明年、后年继续考也不影响什么。考上了,当你节省了两年时间;没考上,就当是积累下经验。”

    这话有道理,可沉稳的李家明还是询问道:“温老师,您真觉得我有那水平?”

    也许是李家明太沉稳了,有十几年高三教学经验的温老师,既不高估也不低估他的实力。

    “对,我们几个科任老师仔细分析过,只要你正常发挥,应该有五成的希望。家明,清华、北大不比一般的普通高校,不但要求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全面、扎实,而且对天资的要求非常高。除去那些政策倾向性非常明显的省份,象我们这样的高考大省,能考进去的都是千里挑一的天才。

    我给你讲实话吧,你的天资不如你四哥,也就是比温理他们强点。你要是选择文科,进北大是板上钉钉的事,但理科就是五成的希望,哪怕你再读两年,估计最多也就是六成希望。这不是你不认真的问题,而是天资的问题。”

    一盆冷水兜头而下,把刚才还欢欣鼓舞的李家明给浇醒了,老天爷该给自己的给了;不给的,自己还能去抢?

    现在自己做那些模拟试卷,前面120分的基础题目基本上不丢分,后面的拉分题虽然也能解得出来,但算上正式考试时的时间限制,最多也就是五五之数。哎,学到自己这份上,想要百尺杆头再进一步,已经不可能了,剩下的只是那五分运气而已。

    选择文科?不可能,自己五年的工夫都花在理科上,再调转头来死记硬背?何况自己的记忆力并不比常人更强,能有现在的成绩,靠的只是比同龄人更强的思维能力与自控力。转成靠记忆力竞争的文科,还争得过那些思想单纯又记忆力超群的尖子生?

    哎,天分这东西,真是老天爷给的,强求不来的。所谓‘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能是一句励志的话,到了一定层次是当不了真的。唐代那么多诗人,还不是只出一个李白?

    稍一考虑,李家明还是决定去碰运气,高考试题有时难有时候偏容易,连续考三年,自己应该能撞上一次难度偏低的机会。

    “嗯,这事我要跟我父亲商量下。”

    “行,决定了就去寻金老师,要提前参加高考,得学校里同意才行。”

    从温老师家告辞,已经恢复平静的李家明骑上那辆破车,后座上赖了头‘瘟猪’,见他往停车棚方向去,连忙提醒道:“老大,你不回去寻李叔叔商量?”

    “马上打铃了,上完晚自习再回去呗。”

    “牛逼!老大,你还是人不?”

    当然是人,只是让心理年龄超过四十的李家明,再象小年轻那样毛躁,也已经不可能性了。

    “瘟猪,要我教你一句事不?”

    “教教,你是天才撒!”

    “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

    跟在被骑得歪歪扭扭的山地车后大步向前的‘瘟猪’想了一下,迟疑道:“老大,这是《菜根谭》里的吧?”

    家学渊源啊,李家明暗赞了一声,指点道:“温正,你要是把那书读进去了,别的事我不敢保证,以后考个名牌大学是没有问题的!”

    “真的?”

    “当然真的,读书的人就要屁股坐得住,心定得下来!”

    “切,要是跟你样,每日闷在书里,我不是白过一世年?老大,我跟你讲,人一世年蛮短的,现在不玩什么时候玩?我没我大哥那么屎牯,还一定要考名牌大学,能上个一般的重点大学,莫让我家老头子骂人就行。”

    那倒也是,三十岁前不随心所欲,三十岁后还随心所欲,这人一辈子也就那样。(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九章 该来的,终于来了

    世间爹妈情最真,

    泪血溶入儿女身。

    殚竭心力终为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

    其实可怜的又岂止是父母心?自从李家明决定提前两年高考,平时有说有笑甚至是打打闹闹的家,一夜之间变得寂静。

    为厂子烦恼的李传林,再不提厂里的事;操持家务的张象枫,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往桌上端,西洋参、补脑汁之类的东西,哪怕李家明不吃也买个不停;更莫讲在县城住不惯的二婶,特意来帮着阿姨做家务,一手包办她最宠爱的侄子的起居饮食;连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叫哥哥请客的婉婉都晓得,想看电视去二伯屋里,不能吵着哥哥读书,想吃好吃的去寻大狗伢哥哥要。

    到了学校,以前来问李家明作业的同学不来了,只要他在看书、复习,哪怕是下课时间,教室里也是安安静静的;轮到他值日时,‘瘟猪’他们代劳了;连高三年级几个科任老师,每日下了晚自习,都会来高一(1)班教室里打个转,翻看了下李家明当日做的试卷,看有没有不会做的。

    有了长孙的叔伯们,见最出色的子侄突然提前两年高考,除了实在是脱不开身的李传林外,六兄弟慌忙扔下手头的生意,都跑回崇乡加班加点盖祠堂,还回修水出高价请族人帮忙。前年家德考上北大,去年家道考上同济,长孙没出世不能分香火,现在可不能再去修水开祠堂报喜了。要是家明考上了北大,没在黄泥坪的祠堂里祭祖、报喜,再想要那种荣耀,还不知得等到猴年马月!

    连李家明的阿公、母舅们都急急忙忙翻修祠堂,生怕外甥(孙)来开祠堂报喜时,丢了他们几百年崇乡第一姓的面子。至于修坟的事,那就只能等李家明考完了才能着手,天才外甥狗给曾阿公、太阿公戴孝,那是很有面子的咧!

    可这位享受国宝级待遇的李家明,却还跟平时一样,除了不再去公司外,该上课上课、该干嘛干嘛。好象两个月后的高考,就象平时的月考甚至是单元测验一样。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了,正参加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的李家明,给四个妹妹一人买了个大娃娃。可小婉婉亲了他一口后,拖着比她还大一圈的绒娃娃进房间放好,立即跟姐姐们去对面楼里的二伯家玩,不象以前样得在他身上赖一阵才作罢。

    还好,跟温老师预料的一样,这一次模拟考试,上次超水平发挥的温理露出原形,比李家明低了四十八分,屈居全年级第二。

    “家明啊,你还让不让我们活啊?前年是李家德,今年又是你,帮你们看风水的道士还在不?”

    刚小便完的李家明,也不在意在臭哄哄的厕所里讲吃饭的事。

    “呵呵,请你吃饭补偿一下?有鸡汤呢。”

    惫赖的‘大瘟猪’没象从前样不停地耍宝,苦恼道:“算了吧,我闻到那味都想吐!哎,北大是没希望喽。”

    一伙正撒尿的伢子都安安静静的,都以一种敬仰的眼神,看着这一个真正的天才,还有这个板上钉钉的准名牌大学生。只有也在撒尿的‘瘟猪’,时刻不忘打击他亲哥哥,好象俩兄弟见早了面似的。

    “切,你什么时候有过希望?你要是考上了,我以后怎么活?”

    “也是,我要是考上了北大,你又这么蠢,还不得让老头子骂死?”

    李家明懒得理这对活宝兄弟,出了厕所到单双杠那边做引体向上,不象其他高三伢子、妹子样,到了这时候恨不得连觉都不睡。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不就是高考嘛,今年失了手还有明年、后年,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干嘛。

    “家明,求你件事行不?”

    “讲来听听?”,李家明一边做着引体向上,一边狐疑地看着这活宝。

    “等你的通知书来了,借我去照个相?考不取,留个纪念也是好的撒。你不晓得,我去年报志愿的时候,从第一到第三志愿全部填的北大。”

    看着这个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活宝,正笑着的李家明突然心里一黯,想起了自己前世的不懂事。他这个年纪时,自己高考前还在跟‘雷龙’(一款射击类街机)较劲,人家却有个‘北大梦’。

    “大瘟,给你个建议,想听不?”

    正在玩单双杠的伢子们立即看了过来,温理也连忙收起了嘻皮笑脸,急切道:“讲”。

    出色点的人都有执念,这小子的执念就是北大,最少也得是个名牌。

    “再补一年呗。”

    “我瞎了眼,看错了人啊!”

    笑闹归笑闹,一心想进北大的温理还真动了这心思,可等上课铃一响,他见自己弟弟跟李家明回教室,立即死了那心思。

    再补一年就一定考得上?以前自己水平没到还不觉得,真把那些知识都嚼透了,才晓得学到了一定程度,靠的不再是努力而是天资。就象李家明这家伙,莫看他比自己厉害得多,父亲照样评价他天资不如李家德,而且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就他这么厉害的人,想考清华、北大也是五成希望,何况自己还比不上人家。

    是这道理,靠一万个小时的刻苦,可以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可想站到某一领域的最巅峰,光靠努力是不行的。有着比一般成年人还出色的思维能力的李家明,依然相信温老师他们的判断是对的,自己想要进北大的门,能做的都做完了,只能看老天爷的脸色。

    二十多万经过小升初60%录取率、中考30%录取率筛选后的考生,全省最终能进清华、北大门的只有区区四十八人。全省九十九个县、十二个地区,每个县三四年能有一个幸运儿都不错了。也就是李家明的社会阅足够丰富,才可以在足以改变绝大多数人命运的高考面前,还能保持着足够的冷静与理智,不让压力和紧张影响到他。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何况只是月余的时间。

    转眼间,就到了让所有家长、考生都紧张得喘不过气来的高考。

    该来的,终于来了!

    在姐妹、兄弟们的关切目光之下,蓝色沙滩裤兜里揣着两支钢笔的李家明难得有了几丝紧张,扭过头来揉着小妹的脑袋瓜子,玩笑道:“文文,要是哥哥没考到,你请客不?”

    “你考到了,我都不请!”

    这才是自己的小妹嘛,莫讲老师认为自己有五成希望,哪怕考不上,能让小妹变得如此开朗,也不枉自己这五年的寒窗之苦。

    “没良心!考到了,还要你请?只有没考到,心里难过得想哭,才要你请客。”

    盲目信任自己哥哥的小妹,牵着婉婉的小手,鄙夷道:“我才不信!莎莎姐没你厉害,她们老师都讲,她以后能考北大。你今年考不到,还有明年、后年!”

    小妹盲目信任哥哥,婉婉最信任对她好的漂亮姐姐,立即张开小胳膊,奶声奶气道:“对,哥哥考完了,要请我们吃这么多冰激凌!莎莎姐,你想吃什么味道的?”

    长得漂亮的人就是沾便宜,不问自己亲姐姐、堂姐姐,反而问来凑热闹的柳莎莎。

    近四年的朝夕相处,也让冷漠的李家明对这个血缘上的妹妹有了亲情,轻拧着她胖乎乎的小脸道:“为什么?”

    “姆妈不准我们在屋里看《葫芦娃》,还不准我们在屋里玩!”

    “行,考完了请你吃这么多这么多冰激凌!”

    满面笑容的李家明伸出双手,作了个环抱状,转身朝能改变、甚至是决定绝大多数人命运的考场走去。

    一纸北大录取通知书,改变不了、更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但能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能弥补自己前世对家人的愧疚!(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章 人力终有穷时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只能是自我安慰、自我放松,考场如战场,哪能总想着退路?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b、c、d,李家明扫一眼就知道正确答案是c,却依然将a、b、c中的错字勾出来,再在括号里填上c。

    小心无大错,忙中才会出错,非常冷静的李家明,从第一道题做到最后的阅读题,速度不紧不慢,只好是四十五分钟做完。语文对于李家明这样两世为人的人来说,难度并不大,若论阅读面,他甚至比很多老师都广。这也是温老师他们觉得他今年参加高考,也有五成希望的原因之一,甚至建议他选文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的语文、英语成绩太稳定了,每次考试都能在一百三十分以上。高中不比初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偏科的毛病,优秀的理科生若是语文、英语照样出色,考顶级名牌大学的希望就非常大;同样,若是文科生数学好,考顶级名牌大学的希望也非常大。

    花了十五分钟检查,十分钟涂答题卡,对自己的答题很满意的李家明,这才来看作文题目。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

    神情如常的李家明稍一思索,就在草稿纸上写下《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开始在脑子里检索典故、成语,以便在作文中旁征博引。应试作文要想得高分,得让困倦的评卷人觉得眼前一亮,又要文采飞扬,这是金老师天天讲月月谈的。

    从鸟儿们的相互攻击、诋毁写起,引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再升华到社会上最热的人才选拔,最后再以切忌鸟儿的片面性和绝对化收尾。

    坐在前排、心无旁骛的李家明将草稿纸上的作文,用工整的楷书誊写完,不禁伸了个懒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