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跃龙门-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辆车撑面子了。”
“所以我话(说)家明发癫,没讲传林发癫啊。”
时间差不多了,该送父亲去厂里了,李家明拿起刚才扔在桌上的车钥匙转身走人,还不忘记打击自己堂叔道:“传宗叔,这是你自己讲的啊,以后要用车莫喊我!癫佬的车,你也敢坐?”
“切,怕你啊?老子骑摩托,不晓得几舒服!”(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昂贵的洗车
君子善假于物,对于做实业的人来说,那就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做。
李家明的小公司,虽然做得红红火火,但也不是没有隐患。能打进海外市场,那是因为目前香菇产量不足,属于卖方市场;而且出口到海外的香菇,压根就没有品牌效应,直接进了菜市场、超级市场。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速度将是骇人的。要想把老家的香菇产业做大做强,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而且要找有能耐的人去营销。‘久商海’李家明心里非常清楚,自己也就是抓住了先机,领先了对手一步,若是停步不前,终将是昙花一现。
现在公司的产能上来了,产品的销售网络就摆上了桌面,在李家明的计划里,陈东那边若能合作的话,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大姐夫这边也不能放弃。人是两条腿走路的,公司也一样,不能光靠一拔人做销售,那样迟早会受制于人的。
拿着新车的钥匙,李家明从二伯家出来、下了楼,一眼就看到路灯之下,小妹、满妹带着农机局的那帮孩子正在洗车,外围还站着一圈看热闹的机关干部、家属。小孩擦不到的地方,大人们还时不时地帮把手。
李家明的名声大啊,农机局几个高中伢子、妹子都把他当偶像,有搞不掂的题目就跑家里来问,懒得去学校寻老师。加上李家明平时这个叔叔、那个阿姨地叫,一帮干部、家属也把他当自家子侄看,见院里的骄傲回来了,大人们都跟他开玩笑。
“家明,几多钱啊?”
“家明,钱多了作烧是吧?”
“哎,你这车比书记、县长的都还好,不怕枪打出头鸟?”
“家明,我崽结婚,借你车当婚车?”
刚下楼的李家明,躲开后面双手提着半桶水摇摇晃晃的一个小伢子,又把正蹲在地上玩湿抹布的婉婉抱起来。这么冷的天还瞎玩,也不怕感冒。
“嘿嘿,我耶耶今年满四十,总要表示表示吧?我一个读书伢子,买这么贵的车开,还不让我耶耶打断脚?
刘叔,借车的事,你可莫寻我,去寻我堂兄他们帮忙开。要是碰到是周末,我去帮你当司机还差不多!”
“哎,几多钱哦?”
这事李家明可不敢往说实价,那帮无孔不入的生意人、官员,听到有这便宜事,以后昊哥就别想活了。
“裸车四十三万,包牌上路估计要五十万吧。”
“啊?”
围观的大人们一片惊唿,羡慕地看着正下楼的李传林,这李总莫看现在厂子有些困难,但也是有大本事的人,还有本事生个更有本事的崽!
正准备去厂里的李传林很为工厂的事烦恼,却很享受这种羡慕的眼光,更欣慰自己三个儿女的亲密。以前,明伢不喜欢婉婉,几乎不抱她的。现在好了,总算是了结了一件心事。
可正高兴的李传林听到这车要五十万,也着实很肉疼。五十万啊,都够自己厂里还两个月利息,够买十套屋、够回黄泥坪做十幢屋!
“哥哥,一二三四……七,我们帮你洗了车车,给七块钱!”
“对,七个人七块钱!五哥哥,外头洗车车是五块钱,我跟妹妹去问过了的,我们只要你七块!”
外面便宜,家里还更贵?这话也只有满妹,才讲得如此理直气壮。
跟着小哥哥、姐姐们添乱的婉婉,见姐姐问哥哥要钱,也连忙反过身来抱着他脖子,奶声奶声道:“哥哥,我也洗了,我也要七块!”
“妹妹,不是七块,是一块!我们七个人,一人一块。”
“对,一人七块,五哥哥不会给的,一人一块就会给。”
有大人的帮忙,这车确实洗得还算干净,最起码看得过去了,不象刚从乡下回来时的泥巴猪样。
“我喊你们洗了不?”
“你耍赖!这么好车车,你自己不洗,还不让我们洗?”
“你们要不要坐?坐车不要买车票的吗?你们几个听好了啊,要钱的不能坐车;不要钱的上车,我带你们去买蛋糕吃!”
最便宜的蛋糕都一块钱,那还要考虑吗?要考虑,想吃蛋糕也可以去寻大狗伢哥哥要,钱可得五分、一毛地赚。大方惯了的满妹和小妹,看了看几个热切的小伙伴,最终还是选择了蛋糕而不是钱。
“坐车车喽!”
从年龄更大的满妹、小妹,到最小的婉婉,扔下手里的抹布都往车上爬,引来大人们的一片笑声。也幸好这车大,装七个小家伙也装得下。
李家明父子开着车,装着七个小孩到面包店,给她们一人买了三块大奶油蛋糕,又把她们送回家。本来七块钱的洗车费,现在花了四十二块钱,这车洗得可真贵。
吃不胖的小妹和胖乎乎的满妹嘴里吃着奶油蛋糕,手里抱着吃得脸花花的婉婉下车,跟哥哥商量道:“哥哥,明天我们继续给你洗车车吧?”
四个沾了光、有蛋糕吃的小孩,也拿着手里的蛋糕看过来,他们家里可没这么宽裕,两块钱一块的大蛋糕,偶尔才能吃得到。
“行,外头五块钱,我给你们七块。一日只能洗一次,没洗干净不给钱!”
“嗯”,心满意足的小妹、满妹拎着蛋糕袋子,牵着婉婉上楼做作业,另外四个小孩也连忙拿着装蛋糕的小袋子跑回家。满妹、小妹是他们的头子,有好东西也要给父母吃,早就被他们学到了好样。
洗刷干净了的车开出了院子,开过了华灯初上的街道,到了偏僻点的地方,刚才还得意的李传林才摸着还有皮革味的车子,心疼道:“明伢,这车真的四十三万?”
“耶耶,那是讲给他们听的。今日来屋里作客的陈东帮我们买的,他是日籍华人,可以享受国家的外商优惠政策。十九万三,他去帮我们上牌,最后合到二十二万左右吧。”
心疼钱的李传林吓了一跳,连忙又道:“这么便宜?那他不是吃了亏?”
“吃什么亏?他是昊哥的兄弟,以前他去苏联做生意,本钱还是昊哥借的。你莫讲出去,要是让人晓得了,田依林那帮人还不都去寻昊哥?”
“我有那么蠢不?哎,那个陈东来帮你搞销售,你不就省得再开那个销售公司?”
话一说完,李传林突然想起自己大侄女、侄女婿,正跟儿子合伙贩香菇。钱财那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够用就好,要是明伢又跟以前要退股一样,那真对不住二哥、二嫂,连忙严肃道:“明伢,莫过河拆桥,做事做人都要讲究。”
“晓得哦,毛伢现在都还跟我合伙贩冬笋,何况是大姐。”
那就好,这伢子还跟以前样,做事做人都硬气,放心了的李传林又问起陈东的事来。他是开厂的人,深知销售渠道的重要,若是让一个销售商控制了渠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异是一场灾难,即使人家有能力将货物全部销售出去。
“嗯,大姐夫正准备去美国那边跑一跑,你放心,即使谈得成,我都不会全部卖给他。”
“那就好”。(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失望
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商场老鸟陈东开着董昊的越野车,逛遍了附近同古十几个乡镇的山山水水。
商业谈判嘛,除了实力对比之外,耐心也很重要。陈东不相信李家明真能放弃直接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除了收购价更高之外,还能建立他们自己的品牌,这样的好事到哪去找?要换成陈东自己,他宁愿价格低一点,也要抓住这机会,把品牌建立起来。
已经开学了的李家明还真不在乎,每天上完课到公司转一圈,看起来悠哉游哉的,可他的手下吃不住劲了。
当初他答应过曾春他们,三年之后会将生产与外贸合并,与大家分享成长的红利。现在外商主动寻求合作,收购价还比销售价更高,怎么就不答应别人呢?收购价上涨他们不在乎,涨得再多也是李家明跟他大姐得利,合作可是对公司大为有利。
知道什么叫订单农业吗?
只要那个假日本鬼子给订单,公司就可以甩开膀子干!别看公司去年才生产110万菌棒,今年上半年也只安排220万袋的生产任务,可囤积的硬杂木已经有了3000立方米,完全可以生产600万袋。邓灏他们整合了生产线,生产效率得了大幅度提高,再加上细木工板厂有的是闲置人手,一批生产600万袋那是轻轻松松的!
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当李家明安排公司与崇乡、高桥、幽居、港口四个乡镇政府接触,准备由销售公司出资扶持穷困户种植香菇时,领头的曾春终于忍不住了。
“家明,我们是公司,不是民政局。这些贫困户都住得非常偏远,我们的工人去监督生产和收购,很不方便的。现在又不是刚开始,还要求着农民种香菇,何必费那个力气?”
是啊,何必费那个力气?要是将那十几家太偏远的贫困户也纳进来,会增加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李家明犹豫了一阵,提笔将最偏远的那十几户划掉,但保留了高桥上宵的胡四清。自己想积阴德、扶贫帮困,却不能损害手下人的利益,那不是当老大该干的事。
“曾春,这一户要尽点心,能关照的多关照一点。”
崇乡就挨着高桥,可能是家明的哪个亲戚或朋友,会意的曾春连声答应,小声道:“跟陈东谈得怎么样了?”
“僵在那,你有什么主意?讲讲,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一直跟在李家明、王贤成后面学管理的曾春也不藏拙,建议道:“我觉得条件差不多了,只要他能够包销,我们就可以放开生产。
家明,我们又囤积了3000方杂木,看这架势下去,到下半年囤5000方是没问题的。”
5000方,那就可以生产1000万袋,毛利能达到500万,难怪他们沉不住了。明白这小子想什么的李家明,好笑道:“曾春,晓得为什么‘养猪的不如杀猪’的吗?”
“话不是这么讲的,要是没杀猪的,猪卖给谁?”
目光短浅啊,李家明耐烦道:“曾春,这一行只会发展不会倒退的,价钱一旦定下来了,以后想再想往往上涨就难喽。等我们发展起来了,又会损失几多利润?”
话是这么说,可眼看着能赚的钱赚不到,曾春心里象猫挠了一样。
“家明,外县也开始搞这个了,我听说连奉上、万新都成立了食用菌推广中心。我们要是不抓住机会,别人可就抢了先!”
这倒是个麻烦事,现在的领导眼睛只盯着政绩,压根就没有为农民考虑的想法,李家明也无可奈何,只能安抚道:“我们做外贸,他们做内销,没关系的!做事要沉得住气,桌子上多争一块钱,当得我们累半天。“
劝不动,曾春只好提醒道:”家明,我们的成本上涨了,价格也要涨一涨吧?一袋涨个两三毛钱,没人会有意见的!“
涨什么涨?要不是利润不高,李家明还想降价,逼得外县的食有菌开发中心也降价。
”曾春,这也就是一波风潮,只要我们不提价,人家就赚不到什么钱。那帮当官的德性,你还不晓得?赚不到钱,捞不到好处的事,哪会有什么热情?“
道理是这道理,但万一又跟细木工板样,人家就是要对着干呢?
”家明,这是做生意,不是赌气,赚到钱才是真的!“
小家子气!
”那就赌一把呗,赢了我们把这十来个县全占掉,输了也不过是少赚点而已。这不就跟你们打牌样,拿到一副好牌还不敢下注?”
玩笑着解释了两句,李家明又叮嘱道:“曾春,银耳、木耳的事盯紧点,公司不能光靠一个香菇!”
老大沉得住气,当小的能怎么办?想尽快达成合作协议的曾春只好作罢,继续去忙他们的银耳、木耳栽培。别人跟风是没办法的事,想赚大钱就不能总盯着已经让人跟风了的东西,要是银耳、木耳能栽培成功,公司才能继续大发展。
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在外头转了个遍的陈东,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同古的菇农在生产期不用喷洒农药,每个大棚的菌棒杂菌污染率居然也不足千分之五。
不足千分之五是什么概念,一个大棚四千袋香菇,被污染的只有十余袋,成本不过是几十块钱,全部扔掉都比喷药更划算!这也就意味着,‘山里人家’公司集中生产的路子是对的,只有工厂化生产才能尽可能杜绝杂菌污染;而不象邻近几个县样的分散作坊式生产,那样搞固然降低了生产成本,却不得不靠大量的农药控制杂菌污染。
生产成本啊,工厂化制作菌棒,并没有因为规模而降低,反而因为交通不便、长期聘用工人的因素,一支达到一块二毛钱;而分散的作坊式生产,因为省去了运输成本,以及工人是临时聘用的原因,反而每只菌棒只需要八毛钱左右。
生意人嘛,只要有利可图,总是能践踏一些东西的,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几年的陈东也不例外。在各个乡镇转了十来天,他又回到了县城,跟他的发小试探道:“阿昊,我呢边投资,有咩优惠政策呀?”
两人太熟了,熟到陈东一撅屁股,董昊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因此理都懒得理他。这年头外商吃香,说他们是超国民待遇都不为过,可建生产基地哪有那么容易?
土地、厂房、招工、培训、原材料购买、生产安排、产品收购……董昊是自己跟着舅舅干过的,也看过李家明他们是如何干起来的,自己这发小虽然人聪明,但要他耐得下那性子,还真不看好他。
更何况,你干成了又能怎么着?
香菇产业只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解决不了城镇人口的就业,无法创造大量gdp、提供大量税收,而且要在官僚碗里抢饭吃。现在各县的食用菌开发与推广,都是农业部门在搞,怎么愿意给外人染指?
外商投资能让报告更好看,但里子呢?有开发、推广的名头,农业部门、各乡镇的头头脑脑都能从中得实惠。交给私人搞,哪怕是外商投资,也只是县领导们有吹嘘的资本,经办的人可曾有好处?
实行流官制才几年?县里主要领导对全县的控制力,还远达不到令行禁止的程度,何况一年两三百万的gdp、几万块钱的税收,恐怕报告写完了,这事也就算完了,哪个主要领导会费心费力监督下面人?
陈东是做外贸的,若是产品质量控制不严,如何出口?产品控制得严格,势必从外地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那还不如与李家明合作,起码还能省不少心。
说白了,这从小就一肚子坏水的混球,就是想让自己递个话,可阿明那小子会吃他这一套?
搞不掂发小,还想再拖一拖的陈东也走人,反正离今年的头批香菇出棚还早着呢。陈东这一走,李家明毫不在乎。哪怕是大姐夫那边打不开销路,他也笃定了陈东会继续来谈,这是两利的事,人家知道如何选择。可曾春不行,眼看着一个公司大发展的良机没了,虽然不敢当面跟李家明争论,私下可没少抱怨。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抱怨声传到李家明耳朵里,不禁暗自失望。这小子目光短浅,又沉不住气,而且心眼太灵活,不是大将之才啊。
能力是可以锻炼的,阅是可以随着时间增加的,只有这骨子里的东西难改。(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日子有盼头(上)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的大山里桃红柳绿,正是农民育秧的时节,也正是踏春的好时光。
李家明是个二十孝哥哥,已经学了三年多画的小妹说要画映山红,而且要那种大片大片的,他就扔下没看几家的扶贫工作,开始想哪有这样的地方。这地方可不好找,一两树映山红在哪都有,大片大片的有倒也有,可那都是在海拔千多米的高山上,就小妹她们那小胳膊小腿的可爬不上去。
能通车的地方去哪寻?想了半天,李家明开着车载着几个小家伙来到了高桥乡的上宵。在他印象中,这里有一大片映山红,开起来的时候火红一片。
还真没记错,越野车开到林场的机耕道尽头,一眼就看到一片稻田山边上,盛开的映山红如火如荼。
几兄妹下了车,停好车的李家明帮小妹支画架、小凳子,娇纵的满妹早拉着金妹抱着相机跑远了,她们凑钱买了三卷彩色胶卷呢,就是想出来玩的时候照相赚钱。
“毛砣哥哥,一张相片两块钱,你照几张?”
还没开始照,就迫不及待地想收钱,这事也只有满妹才干得出来。
“先照一张”
“不行,最少照十张!现在没钱,等下回屋里再给。”
反正又不用自己掏钱,毛砣无所谓地点了点头,勒索成功一个,正高兴的满妹又冲李家明嚷嚷。
“五哥哥,毛砣哥哥照二十张,你照几张?”
一卷乐凯135的胶卷有36张,能抢拍到38张左右,公园门口的店里卖12块/卷,到了她们手里就成了两块钱一张,用的是四叔刚买的柯尼卡全自动相机,冲、洗、印肯定也是四叔掏钱。36块钱的胶卷钱,过下她们的手,就变成了最少220,这两个小妹子精着呢!估计小妹讲要出来画画,十有**是没零花钱了,才想出个理由来讹人。
哎,三个读五年级的妹妹,也就是金妹纯朴点,没那么鬼精灵,不过也没好到哪去,经常是吃现成的。
乐呵呵的李家明摆了摆手,冲不远处的香菇大棚走去。这家姓胡的贫困户的女主人是柳本球的初恋。李家明无意将人家当棋子,去跟柳本球讨价还价,只是在穷困户名单上看到了,又听学权阿公讲她有两个极会读书的女儿,才刻意帮人家一把,让她家日子好过一点。
自从回到这个年代,李家明也开始敬畏上天、相信轮回,认为自己能回来弥补对小妹、父亲的亏欠,肯定是前世发达后,对桑梓散尽家财式的扶持,老天爷才对自己慷慨奖赏。
推开棚门,正在检查菌棒的老胡回头一看,见是给他们培训的李家明,连忙站起来热情道:“李老师?你怎么来了?”
满面笑容的李家明连忙摆手,谦逊道:“胡师傅,莫这样喊我。你喊我李家明,明伢都行,就是莫喊我老师。”
那怎么行?李老师是菩萨样的好人!要是没他发慈悲,自己哪有钱种香菇?中宵、下宵的人种香菇都赚了钱,一年能赚万多呢。吃两年苦,屋里的账就能还得清。
祖宗菩萨保佑啊,在外头躲了几年,虽然被罚了几万块钱,也总算是生了个崽!现在账又有希望还得清,这日子有盼头喽!
“燕妹,快去泡茶,这是给我们搞培训的李老师,我们种香菇的钱还是他借的。”
同样热情的女主人虽然衣着陈旧、面色黑瘦,但眉目间依稀能看出几分年轻时的秀丽,不愧是柳本球的初恋。
“毛阿姨好,多泡几杯,我们五六个人呢。”
“哎”
已经现老相的毛阿姨答应一声,连忙去泡茶。这是贵客啊,比阿婆屋里的母舅都更尊贵!
这几年躲在外头生满崽,莫讲把四个妹子全部寄在娘屋里,连年都不敢回来过。好不容易生了满崽,回来就让乡政府罚了四万多,两公婆在外头累死累活攒的钱全部交罚款都不够。要不是大哥、二哥咬着牙齿帮,这幢泥巴屋都让乡政府那帮打短命的拆掉了。
这下好了,等香菇一出棚,就能还大哥、二哥的账,明年再种一季,大伯、二伯的账也还得清。吃两三年苦,再把欢妹、绢妹的书供出来,大的可以供小的读书,一家人的日子就好过了。
一会儿,正帮着检查菌棒的李家明,接过毛阿姨特意泡的菊花豆子茶喝了一口,又继续帮着检查。种香菇最忌讳的是杂菌污染,李家明他们做的是外贸香菇,生长期间不能打农药消毒,发现污染的要马上处理,否则感染的就是一大片。因此,李家明他们出的收购价高,但劳动强度也大,每天都得盯着菌棒。
有客人来而且是贵客,好客的毛阿姨泡完茶,连忙叫在家看书的二女儿骑车去乡上买肉、准备杀鸡张罗晚饭,正被满妹她们勒索的毛砣连忙拦住。大家都是农村人,知道这个时节是最苦的时候,今天吃人家一顿饭,人家可能就要紧巴巴地过半个月。
“阿姨,莫去买菜了。等文文画好画,我们就要回去,有个广东佬过来寻家明谈生意,不能在这吃饭的。”
“这怎么行?大老远的来,怎么能饭都不吃一餐呢?”
“真的,真的。上次那广东人来过一次,他们没谈拢。这次香菇要上市了,收购的事就不能再耽误。你不晓得,家明平时都是读书,只有周末才管事的,今日要不是文文讲要画映山红,他根本不会来这里。”
两人正争执的时候,李家明已经帮着胡叔检查完了菌棒,走到了晒谷坪里。
正跟胡叔说笑的李家明,看到毛阿姨身边那个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清秀女孩,再看看跟着她的两个腼腆小妹子和她俩手里抱着的小伢子,不禁暗骂现在计划生育的操蛋。好好的一户殷实人家,就是因为想生个儿子,被政府罚得家徒四壁。农村又不是城市,农民老了没儿子,谁给他们养老送终?造孽啊!
“毛阿姨,莫忙了。你问问胡叔叔,我是客气的人不?哎,你是胡绢吧?”
腾的一下,胡绢略黑、灵秀的脸庞变得通红,旁边的胡叔他们愕然。(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日子有盼头(下)
托改革开放的福,国家取消了国家粮,城里人跟农村人一样,都得掏一块三毛钱买一斤大米。
可农村人依然还是要交每亩三百斤的公粮、二百斤的统筹提留,而且原本七毛八一斤的返销粮,变成了一块三,面朝红土背朝天的农民,真不知如何感谢党和政府。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只有会读书,才能当国家干部、才能不交公粮、才能坐办公室、才能拿工资、才能生老病死都归国家管。
被罚得家徒四壁的胡四清夫妇,要扶养五个孩子,还能咬牙坚持下去,也就是因为他们有两个会读书的女儿,想着等女儿的书读出来了,能帮家里一把。
看着眼前这个灵秀女孩,李家明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三哥、四哥。他们那么努力读书,恐怕除了兴趣之外,也象眼前这女孩样,想通过读书来帮家里吧。
“呵呵,胡叔,你有两个争气的好女啊!你们乡上的游学权书记是我堂下的阿公,他特意把你们列为重点扶贫对象,并且要我不管如何都要帮你们这一家。他讲你们屋里有两个会读书的妹子,我们山里人不容易,要是会读书就要多照顾,更不能耽误读书伢子、妹子的前程!”
这话从李家明嘴里转述出来很温暖,被乡政府罚得倾家荡产的胡叔愣了一下,连忙挤出个笑容,感激道:“游书记是个好人啊!燕妹,李老师是个爽快人,不在这吃饭就去煮个点心。”
或许吧,学权阿公私下讲过几次,说现在的政策真是造孽,可又不能不执行。这次高桥送上来的名单,几乎都是因为计划生育被罚得倾家荡产的贫困户,也算是阿公觉得内心愧疚的一些弥补。
客人不在这吃饭,好客的女主人连忙去妯娌家借米粉待客,坐在晒谷坪里和胡叔叔聊天的李家明,也不让毛砣继续拦着。过户就是客,不吃人家的一碗粉丝,主人家心里会不好过的。
凑在旁边听他们聊天的邻居家两三个读书小伢子,好奇地看着这个传说中的天才,觉得他也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怎么就那么厉害呢?大姐、三姐读书那么认真,年年考全乡第一,去县里竞赛都拿不到名次呢。
没一会,胡家的热闹,又引来了另外两家正在农田里做事的男主人,听小伢子讲这给他们老弟借钱种香菇的李家明,连忙洗手洗脚过来寒暄、留饭;另外两个女主人见贵客真有事,不能在这吃饭,又连忙回家准备鸡蛋包,借过年的粉丝给弟妹。造孽啊,好好的一家人,连客来了煮碗粉丝都要借,要不是祖宗菩萨保佑,总算生了个满崽,这日子还过得下去不?
跟着姆妈来借粉丝的胡绢,见借的粉丝少了点,连忙小声道:“姆妈,不够。我听中宵的芳妹她们讲过,李家明很重礼数,一年三节都提东西去看老师。要是光他们几兄妹吃,其余人不吃,他心里会不舒服的。”
中宵、上宵就隔一座山,正拿粉丝的大婶还是中宵人,自然也听过李家明那神仙中人的懂礼义,连忙从柜子里又拿出两筒粉丝,还从坛子里摸出七八个蛋。
“燕燕,听绢妹的,李老师是大好人,莫让人家吃得不舒服。”
“要的,我过几日再还你。”
两母女拿着借来的粉丝和鸡蛋,连忙去厨房忙碌,大婶也连忙去菜园里摘葱、芫荽。
小李老师可是菩萨样的好人,会读书、会赚钱不讲,今年还特意扶持乡里十家穷困户种香菇,从打棚到菌棒都是他私人借钱咧。老四屋里有了这四千支菌棒,少讲也能赚五六千块钱,明年就可以自己买菌棒再种,以后的日子就好过喽!
李家明兄弟也来者不拒,笑着接过三大包鸡蛋加三只鸡,从车子的后备箱里拿出妹妹们带来的零食,分给几个穿着寒酸的小妹子、小伢子吃,还让桂妹帮他们照相。
农村里苦,这些还拖着鼻涕的小伢子、小妹子可能还没照过相,想往前凑又不敢。娇纵的满妹是院子里的孩子王,又是个狡猾的小财迷,见发财的机会来了,连忙上前扯着他们排队、摆样子。拍完小孩子又来帮大人拍,一口气把她们那三卷胶卷拍完才作罢,还很遗憾带少了胶卷。
小孩们自己玩,合完影的大人们聊天,大家都乐呵呵的。
“胡叔,我跟公司里的人打好了招唿,下半年你继续种香菇。
我听我阿公跟高桥中学的几个老师讲,你二女儿也聪明会读书,年年考全乡第一不讲,还数理化都经常能拿满分,莫让她再和她姐姐样考师范、卫校,要供她读高中考大学。我们山里伢子、妹子想出人头地不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